佛弟子文庫

了本生死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了本生死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佛說是:「若比丘見緣起為見法,已見法為見我。」

於是賢者舍利弗謂諸比丘言:「諸賢者!佛說:『若諸比丘見緣起為見法,已見法為見我。』此謂何義?是說有緣。若見緣起無命、非命,為見法;見法無命、非命,為見佛。當隨是慧。

「彼有二事見外緣起,有二事見內緣起,合為四。

「何謂二事見外緣起?為因相縛、緣相縛。因相縛為何等?從種根,從根葉,從葉莖,從莖節,從節懷華,從華實。是為因相縛。何謂緣相縛?為地種、水種、火種、風種、空種,從是因緣有種生彼。地為持種,水為潤種,火為熱種,風為起種,空為令種無礙。如是得時節會,令種生。彼種不知我生根,根不知從種有;根不知我生葉,葉不知從根有;葉不知我生莖,莖不知從葉有節懷華,實亦不自知轉相生有。又地不知我生種,種亦不知地持我;水亦不知我潤種,種亦不知水潤我;至火、風、空皆不相知。是諸賢者,從因緣有,得時會,令種生。為非自作,非彼作,亦非無因生。當以五事見外緣起。何謂五?一非常,二不斷,三不步,四種不敗亡,五相像非故。彼種已壞為非常,有根出為不斷,種根分異為不躇步,少種多生實為不敗亡,實生如種根非種為相像非故。

「當知是二事見內緣起:因相縛、緣相縛。何謂因相縛?緣不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緣六入,更樂;緣更樂,痛;緣痛,愛;緣愛,受;緣受,有;緣有,生;緣生,老、死、憂、悲、苦、懣心惱。如是是但大苦性具成有病。彼不明不知我作行,行不知從不明有;行不知我作識,識不知從行有;識不知我作名色,名色不知從識有;六入、更樂、痛、愛、受、有、生至於老死亦轉不知。是從不明有行,從行有識,從識有名色,從名色有六入、更樂、痛、愛、受、有、生、老、死、憂、悲、苦、懣心惱,如上說。是但大苦性具成有。彼若無生,則無老、死、憂、悲、苦、懣心惱。

「是諸賢者,因緣起故,緣是生法。有緣起不緣生法,有緣生法不緣起,有緣起緣生法,有不緣起不緣生法。

「何謂緣起不緣生法?為緣不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至於老死,大苦惱具成有,如上說。是謂緣起非緣生法。

「何謂緣生法非緣起?為如不明、行、識、名色、六入、更樂、痛、愛、受、有、生、老死。是謂緣生法非緣起也。

「何謂緣起緣生法?若出生住不斷老死之生,是出生住因緣相近、因有相近、因微相近、因諦相近、因如相近、無異相近、不狂相近、緣起相近,以緣生如是法:有、受、愛、痛、更樂、六入、名色、識、行。是謂緣起緣生法。

「何謂不緣起不緣生法?謂得道者。彼何謂不明?為如六種。六種受若女、若男。何謂六?為地種、水種、火種、風種、空種、識種。彼身得住,是為地種;如持不散,是為水種;飲、食、嘗、啖臥得善消,是為火種;身中出息、入息,是為風種;四大所不能持,是為空種;隨轉如雙箭笮,是為識種。如彼地種,非女,非男,非人,非士,非身,非身所,非人生,非少年,非作、無作者,非住、無住者,非智、無智者,非眾生,非吾,非我,非彼有、無有主。水、火、風、空種亦如是。識種非女,非男,非人,非士,非身,非身所,非人生,非少年,非作、無作者,非住、無住者,非智、無智者,非眾生,非吾,非我,非我有、無有主。如是但從六種為一想,為合想,為女想,為男想,為妄想,為身想,為自在想,為強自在,受若干種,故為不明。時說曰性癡,淨、常想、樂想、身想,疑嫌妄,非上要。佛說是不明,亦為染於物,無慧生妄,故為不明;妄故為行;知物故為識;五性故為名色;猗名色根故為六入;三合故為更樂;更樂行故為痛;痛而樂故為愛;愛彌廣故為受;受當復有行故為有;五性具成故為生;諸種熟故為老;命根噤閉故為死;熱中為憂;誑語為悲;臨五識身合為五苦;心識身合為懣;心念勞為惱;有故生有。如是見知,障顯是,說具滿,大苦性足。從是受凶衰,著故復生。其始不可見知,不可度量。又冥為不明義;作成為行義;知為識義;緣住彼,彼相倚,為名色義;主亦不專為六入義;更亦合會為更樂義;從知痛義;渴欲得物,如火無厭,為愛義;取為受義;當復有為有義;五性仰為生義;熟為老義;行虧為死義。如是義說,亦為十二緣起相。

「又從不明近福德行作、近罪賊行作,是謂緣不明;行有諸行故,近福、不福而有識,是謂緣行識;由識作性行,名色具成生,是謂緣識名色;是緣生作,作輒受,是謂緣名色;六入、眼識會更樂,是謂緣六入更樂;如更樂,痛知亦爾,是謂緣更樂痛死;不知痛者為行別故,從愛象輒取,是謂緣痛愛;從愛象更吞,是謂緣愛受有;受為三行身、口、意,是謂緣受有;有行勞,當復有具成生,是謂緣有生;五性已成故有老死。是為十二緣起,隨轉宛轉,造作田業,識造種行,不明造對行。如地持種,水令種不散,火令種熟,風令種起,空令種無礙。行造田業亦如是,愛造潤行,彼行不知:『我造田業。』愛不知:『我為潤行。』識不知:『我為種行。』不明不知:『我為對行。』如地不知:『我持種。』水、火、風、空如上說。從有行勞,當復有具成生。此亦無有從是世躇步者,但因緣相持。譬如鏡淨、明朗,緣內、外生面象。面亦不死此生彼,鏡中從有面,因緣不虧。是不死此而生彼,為有苦情,因緣不虧,從是有受。如火以受,不斷現晝夜,然其炎不步。識亦如是,不身相縛,往來五道。有緣故生,是法無主。譬如月圓四十九由延,而圓形現於下水,有緣不虧,非月死彼而於此生。觀生死當如是。是為因相縛。

「何謂緣相縛?如佛告阿難:『眼緣色生眼識。彼眼不知:「我作猗行。」色不知:「我為識對。」明不知:「我為識照。」空不知:「我令識無礙。」識不知:「我生此作有。」眼、色、明、空、念,令眼識具成生。耳、鼻、口、身、心緣法生心識。彼眼不知:「我為識作猗。」法不知:「我為識作行。」心不知:「我為識作明。」空不知:「我令識無礙。」識不知:「我成此因緣。」是,阿難!緣心、法、明、空、念,令心識具成生,而此非自作,非彼作,非兩作,非無因生,非我故,非彼故,非無因有。』

「當以五事見內緣起。何謂五?非常、不斷、不步、少行多報、相像非故。彼如死際,身已壞為非常;出生有身份為不斷;或同去、或異去,分異故為不步;少行多報,謂行不敗亡。如行報生,非故家也。若見此緣起無命、非命,為見法;見法無命、非命,為見四諦:苦、習、盡、道。譬如明人見師成畫,嘆其畫好、師妙。見四諦者亦如是,佛一切知、一切現,從是得喜不離佛,得法眾至真,戒喜不離。」

了本生死經


上篇:佛說出家功德經

下篇:佛說稻芉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文殊師利普超三昧經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經卷上(一名阿闍世王品) 西晉月氏三...

佛說見正經

佛說見正經(亦名生死變識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大乘捨黎娑擔摩經

大乘捨黎娑擔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佛說四願經

佛說四願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雲。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辯意長者子經

辯意長者子經 後魏沙門法場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註音版】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說阿遬達經

佛說阿遬達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佛在...

佛說法常住經

佛說法常住經 僧祐錄雲安公失譯經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

佛說小道地經

小道地經 後漢天竺三藏支曜譯 道人求息,所以不得息者...

【註音版】佛說當來變經

佛說當來變經...

【佛教詞典】誓願

(術語)立誓而願事也。諸佛菩薩必有總別二種之誓願。...

【佛教詞典】住法羅漢

(術語)六種羅漢之一。中根之羅漢止住於所證之法不退...

驚恐的時候,一念經咒,心就定下來了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二佛輪。由此輪故。以其無上三世...

【佛學漫畫】根器

根器也可以稱為修行佛法的稟賦。一個高智商的行業佼佼...

聖嚴法師《痛苦的發生與消失》

只要談到佛教教理,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說...

你是你的佛

我家附近有個鳳凰山,鳳凰山上有個鳳凰古寺,山下有一...

圓瑛法師:多念幾聲佛

大凡人之修行與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業分別。若身...

改過獲福感應二則

改悔孝親晚年得子 在浙江的仁和,有一位秀才名區思治,...

治癒「少白頭」的三款食療粥

中醫採用食療補益肝腎、養血烏髮的方法,結合性志調節...

受完三皈依後,所獲功德不可思議

我們受完三皈依後,雖身同世俗,但心是菩薩,所獲功德...

鼓舞別人在逆境中奮起

一群人到山上打獵,其中一個獵人不小心掉進很深的坑洞...

持誦《大悲咒》的感應事蹟

清彭希曾婦姚氏,患痞,發持大悲咒。一夕夢老嫗授以一...

禪在當下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叫禪在當下。要講這個題目,首先我想...

圓因法師:行善後為何得不到善報

為何有些人行善後不覺得有善報?這可能有下列幾個因素...

【視頻】《大方等大集經》男聲念誦(音頻)

《大方等大集經》男聲念誦(音頻)

【視頻】瑜伽焰口(佛光山唱誦)

瑜伽焰口(佛光山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