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了本生死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了本生死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佛說是:「若比丘見緣起為見法,已見法為見我。」

於是賢者舍利弗謂諸比丘言:「諸賢者!佛說:『若諸比丘見緣起為見法,已見法為見我。』此謂何義?是說有緣。若見緣起無命、非命,為見法;見法無命、非命,為見佛。當隨是慧。

「彼有二事見外緣起,有二事見內緣起,合為四。

「何謂二事見外緣起?為因相縛、緣相縛。因相縛為何等?從種根,從根葉,從葉莖,從莖節,從節懷華,從華實。是為因相縛。何謂緣相縛?為地種、水種、火種、風種、空種,從是因緣有種生彼。地為持種,水為潤種,火為熱種,風為起種,空為令種無礙。如是得時節會,令種生。彼種不知我生根,根不知從種有;根不知我生葉,葉不知從根有;葉不知我生莖,莖不知從葉有節懷華,實亦不自知轉相生有。又地不知我生種,種亦不知地持我;水亦不知我潤種,種亦不知水潤我;至火、風、空皆不相知。是諸賢者,從因緣有,得時會,令種生。為非自作,非彼作,亦非無因生。當以五事見外緣起。何謂五?一非常,二不斷,三不步,四種不敗亡,五相像非故。彼種已壞為非常,有根出為不斷,種根分異為不躇步,少種多生實為不敗亡,實生如種根非種為相像非故。

「當知是二事見內緣起:因相縛、緣相縛。何謂因相縛?緣不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緣六入,更樂;緣更樂,痛;緣痛,愛;緣愛,受;緣受,有;緣有,生;緣生,老、死、憂、悲、苦、懣心惱。如是是但大苦性具成有病。彼不明不知我作行,行不知從不明有;行不知我作識,識不知從行有;識不知我作名色,名色不知從識有;六入、更樂、痛、愛、受、有、生至於老死亦轉不知。是從不明有行,從行有識,從識有名色,從名色有六入、更樂、痛、愛、受、有、生、老、死、憂、悲、苦、懣心惱,如上說。是但大苦性具成有。彼若無生,則無老、死、憂、悲、苦、懣心惱。

「是諸賢者,因緣起故,緣是生法。有緣起不緣生法,有緣生法不緣起,有緣起緣生法,有不緣起不緣生法。

「何謂緣起不緣生法?為緣不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至於老死,大苦惱具成有,如上說。是謂緣起非緣生法。

「何謂緣生法非緣起?為如不明、行、識、名色、六入、更樂、痛、愛、受、有、生、老死。是謂緣生法非緣起也。

「何謂緣起緣生法?若出生住不斷老死之生,是出生住因緣相近、因有相近、因微相近、因諦相近、因如相近、無異相近、不狂相近、緣起相近,以緣生如是法:有、受、愛、痛、更樂、六入、名色、識、行。是謂緣起緣生法。

「何謂不緣起不緣生法?謂得道者。彼何謂不明?為如六種。六種受若女、若男。何謂六?為地種、水種、火種、風種、空種、識種。彼身得住,是為地種;如持不散,是為水種;飲、食、嘗、啖臥得善消,是為火種;身中出息、入息,是為風種;四大所不能持,是為空種;隨轉如雙箭笮,是為識種。如彼地種,非女,非男,非人,非士,非身,非身所,非人生,非少年,非作、無作者,非住、無住者,非智、無智者,非眾生,非吾,非我,非彼有、無有主。水、火、風、空種亦如是。識種非女,非男,非人,非士,非身,非身所,非人生,非少年,非作、無作者,非住、無住者,非智、無智者,非眾生,非吾,非我,非我有、無有主。如是但從六種為一想,為合想,為女想,為男想,為妄想,為身想,為自在想,為強自在,受若干種,故為不明。時說曰性癡,淨、常想、樂想、身想,疑嫌妄,非上要。佛說是不明,亦為染於物,無慧生妄,故為不明;妄故為行;知物故為識;五性故為名色;猗名色根故為六入;三合故為更樂;更樂行故為痛;痛而樂故為愛;愛彌廣故為受;受當復有行故為有;五性具成故為生;諸種熟故為老;命根噤閉故為死;熱中為憂;誑語為悲;臨五識身合為五苦;心識身合為懣;心念勞為惱;有故生有。如是見知,障顯是,說具滿,大苦性足。從是受凶衰,著故復生。其始不可見知,不可度量。又冥為不明義;作成為行義;知為識義;緣住彼,彼相倚,為名色義;主亦不專為六入義;更亦合會為更樂義;從知痛義;渴欲得物,如火無厭,為愛義;取為受義;當復有為有義;五性仰為生義;熟為老義;行虧為死義。如是義說,亦為十二緣起相。

「又從不明近福德行作、近罪賊行作,是謂緣不明;行有諸行故,近福、不福而有識,是謂緣行識;由識作性行,名色具成生,是謂緣識名色;是緣生作,作輒受,是謂緣名色;六入、眼識會更樂,是謂緣六入更樂;如更樂,痛知亦爾,是謂緣更樂痛死;不知痛者為行別故,從愛象輒取,是謂緣痛愛;從愛象更吞,是謂緣愛受有;受為三行身、口、意,是謂緣受有;有行勞,當復有具成生,是謂緣有生;五性已成故有老死。是為十二緣起,隨轉宛轉,造作田業,識造種行,不明造對行。如地持種,水令種不散,火令種熟,風令種起,空令種無礙。行造田業亦如是,愛造潤行,彼行不知:『我造田業。』愛不知:『我為潤行。』識不知:『我為種行。』不明不知:『我為對行。』如地不知:『我持種。』水、火、風、空如上說。從有行勞,當復有具成生。此亦無有從是世躇步者,但因緣相持。譬如鏡淨、明朗,緣內、外生面象。面亦不死此生彼,鏡中從有面,因緣不虧。是不死此而生彼,為有苦情,因緣不虧,從是有受。如火以受,不斷現晝夜,然其炎不步。識亦如是,不身相縛,往來五道。有緣故生,是法無主。譬如月圓四十九由延,而圓形現於下水,有緣不虧,非月死彼而於此生。觀生死當如是。是為因相縛。

「何謂緣相縛?如佛告阿難:『眼緣色生眼識。彼眼不知:「我作猗行。」色不知:「我為識對。」明不知:「我為識照。」空不知:「我令識無礙。」識不知:「我生此作有。」眼、色、明、空、念,令眼識具成生。耳、鼻、口、身、心緣法生心識。彼眼不知:「我為識作猗。」法不知:「我為識作行。」心不知:「我為識作明。」空不知:「我令識無礙。」識不知:「我成此因緣。」是,阿難!緣心、法、明、空、念,令心識具成生,而此非自作,非彼作,非兩作,非無因生,非我故,非彼故,非無因有。』

「當以五事見內緣起。何謂五?非常、不斷、不步、少行多報、相像非故。彼如死際,身已壞為非常;出生有身份為不斷;或同去、或異去,分異故為不步;少行多報,謂行不敗亡。如行報生,非故家也。若見此緣起無命、非命,為見法;見法無命、非命,為見四諦:苦、習、盡、道。譬如明人見師成畫,嘆其畫好、師妙。見四諦者亦如是,佛一切知、一切現,從是得喜不離佛,得法眾至真,戒喜不離。」

了本生死經


上篇:佛說出家功德經

下篇:佛說稻芉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佛說大方等頂王經

佛說大方等頂王經(一名維摩詰子問)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

佛說道神通足無極變化經

佛說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卷第一 西晉安息三藏安法欽譯 聞...

禪行法想經

禪行法想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甚希有經

甚希有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

外道問聖大乘無我義經

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

【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佛說弘道廣顯三昧經

佛說弘道廣顯三昧經卷第一(一名入金剛問定意經) 西晉...

【註音版】聖觀自在菩薩功德讚

聖觀自在菩薩功德讚...

大方等大集經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 瓔珞...

十二緣生祥瑞經

十二緣生祥瑞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註音版】佛說十號經

佛說十號經...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舍利弗前...

【佛教詞典】嗔

謂於有情。欲為損害。內懷栽杌。欲為擾惱。已嗔當嗔現...

【佛教詞典】欲色界中各有三種作意

【欲色界中各有三種作意】 p0990 俱舍論七卷十五頁云:...

楞嚴經導讀

凡大部頭的佛經,若欲深入地去學習和研究,必先要選擇...

道濟禪師戒淫文

妻妾之外非己色,淫人妻女敗己德, 夭壽折福殃兒孫,皆...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我以闡提出家,自己揣摩根性庸劣,罪業洪深。因此於禪...

一息尚存,彌天之惡仍可悔改

彌天之惡,猶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

聖嚴法師《因為柔軟,所以堅強》

柔軟與堅強,兩者看起來雖然像是對立的,但卻可以同時...

阿彌陀佛為何被尊稱為「佛中之王」

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是哪幾種呢?蕅益大師概...

智諭法師:清淨心

今天和大家講清淨心。清淨心對修道人很重要。經上說:...

五分法身香

在《六祖壇經》懺悔品中,六祖首先開示:善知識,此事...

放棄自我主導權,真如才會顯現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創造很多很多的業力,當然我們...

為何修行人要過午不食

問: 修行的人過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為什麼? 成...

人真的需要動物性蛋白嗎

說起蛋白質,第一個在你腦中浮現的是什麼?相信很多人...

護法神對犯邪淫者狠記一筆

中國人有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每個人頭頂上都有...

【視頻】《佛說轉有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轉有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佛說雨寶陀羅尼經》旃檀居士念誦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旃檀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