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十誦律卷第二十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十誦律卷第二十八(第四誦之八)

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譯

七法中衣法第七之下

佛語比丘:「佈施有八種。何等八?一、界佈施;二、依止佈施;三、制限佈施;四、給得佈施;五、僧得佈施;六、現前得佈施;七、夏安居得佈施;八、指示得佈施。」

云何名界佈施?有一人言:「是衣佈施是中住處僧。」夏後月受迦絺那衣,是衣誰應受?佛言:「雖夏後月受迦絺那衣,若比丘入是界內者應受。」是名界得佈施。

云何名依止佈施?如多比丘多住處作內界,夏安居自恣竟舍本界,結僧坊垣壁作內界。是中諸人為夏安居眾僧故,佈施諸衣、應分物,是衣誰應受?佛言:「雖舍本界,是諸比丘本多住處作界內夏安居,是衣物諸比丘盡應分。」是為依止得佈施。

云何制限佈施?有一住處有二部比丘僧夏安居,有受法眾、有不受法眾。是眾僧夏安居竟,作如是制限:「此族佈施我等受,彼族佈施汝等受。此家佈施我等受,彼家佈施汝等受。是間行處佈施我等受,彼間行處佈施汝等受。是間聚落佈施我等受,彼間聚落佈施汝等受。是間去處聚落佈施我等受,彼間去處聚落佈施汝等受。是間街巷多人處佈施我等受,彼間街巷多人處佈施汝等受。」是中諸人為夏安居僧故,捉上座手佈施,與僧諸衣、應分物,白佛言:「是衣物誰應受?」佛言:「隨何部作上座,是物應屬一部。」「若檀越捉第一上座手、第二上座手言:『是物施僧。』是物應屬誰?」答言:「二上座是一部上座,應屬一部。」「若二上座各是一部,應屬二部,云何應分?」答言:「次第等分四分,第四分應與沙彌。」是名制限得佈施。

云何給得佈施?若為人作佈施,為因緣作佈施: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十日、十六日、月一日,乃至布薩時一錢給某處,是諸物給處與,是為給得佈施。

云何僧得佈施?是住處有檀越言:「是衣與住處僧。」是時夏後月,是住處不受迦絺那衣,白佛:「是衣誰應受?」佛言:「夏後月是住處,雖不受迦絺那衣,諸比丘是中住處住,是衣應屬。」是為僧得佈施。

云何現前得佈施?有檀越言:「是住處與現前僧。」是時夏後月,是住處受迦絺那衣,白佛言:「是衣誰應受?」佛言:「雖夏後月是住處受迦絺那衣,諸比丘是中住處現在,是衣是輩應屬。」是為現前得佈施。

云何夏安居得佈施?有檀越言:「是衣與是住處夏安居僧。」是時非夏後月,此住處迦絺那衣不受,白佛言:「是衣誰應受?」佛言:「若非夏後月,此住處迦絺那衣不受,諸比丘是中住處夏安居竟,是衣是輩應受。」是為夏安居得佈施。

云何示得佈施?有檀越言:「是衣與耆闍崛山中、若毘婆羅跋首山中、若薩波燒持迦波婆利山中、若薩多般那舊河山中。」白佛:「是衣誰應受?」佛言:「是衣何處示?示處應受。」是為示得佈施。

佛在舍衛國。是時長老意師,夏後月與大比丘僧五百人遊行諸國。以長老意師故,僧大得供養,時食怛缽那種種粥、多諸衣佈施。是時諸比丘如是思惟:「以是長老意師故,僧大得供養,時食怛缽那、多諸衣佈施。」諸比丘往詣意師所問言:「為大德大得供養,時食怛缽那多諸衣物佈施。長老!是衣物誰應受?」長老意師言:「諸長老!如佛毘尼中語:『有一住處一比丘夏安居,諸人雖為客比丘故佈施,僧諸衣應分物。是一比丘獨在此夏安居,是衣應獨受。二比丘、三比丘、四比丘亦如是。有住處、無住處、無聚落阿練兒處亦爾。』諸長老!汝等如是比衣應受。」如長老意師多亦如是,如長老耶舍、長老耶首陀亦如是。

又一時眾多大上座比丘大迦葉為首,波羅利弗城雍園中住。是時摩竭國一住處,獨一比丘住。是中諸人為夏安居僧故,佈施諸衣應分物。是比丘如是思惟:「是住處諸人為僧故,佈施諸衣應分物。我一人非僧,我當往問長老迦葉等諸上座比丘,是衣物誰應受?」即具以是事問諸長老。諸長老言:「如佛毘尼中說:『有一比丘,一住處夏安居,是諸人為夏安居僧故,佈施諸衣應分物。是一比丘獨夏安居,是衣應受。二比丘、三比丘、四比丘亦如是。有住處、無住處、無聚落、阿練兒處亦爾。如是比衣應受。』」

佛在舍衛國。是時給孤獨兒,字僧迦羅叉,頂結髮故,詣祇林中多設食供養僧。諸比丘大會千二百五十人,諸居士見大眾集,是中為僧故,佈施諸衣、現前僧應分物。舊比丘言:「是夏末月是中受一日成衣,是時佈施夏安居僧應分物。」諸比丘不知當云何?以是白佛。佛言:「雖夏末月受迦絺那衣,是名因緣衣,現前僧應分。」

佛在舍衛國。有阿羅漢比丘般涅槃,為是比丘故,詣祇林中多設食供養僧,諸比丘多會千二百五十人。諸居士見大眾集,是中為僧故,佈施諸衣、應現前僧分物。舊比丘言:「夏末月是中受迦絺那衣,是衣施夏安居僧應分。」諸比丘不知當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雖夏末月住處受迦絺那衣,是因緣衣現前僧應分。」沙彌來索衣分,諸比丘不與。諸比丘言:「佛說夏安居衣分應與沙彌,隨比丘法物應與沙彌,佛不語因緣衣應與。」以是事白佛。佛言:「聽與。」諸比丘不知與幾許?以是事白佛。佛言:「諸檀越佈施,沙彌若立、若坐、若次第自手佈施,應屬沙彌。若檀越不分別,與作次第分竟,四分與沙彌一分。」

佛在舍衛國。是時給孤獨居士死,故祇林破,諸比丘不知當云何?白佛。佛言:「比丘若可治便如法治。」諸比丘治不能辦,轉破壞,白佛。佛言:「給孤獨居士有子,字僧迦羅叉,應語:『是祇林汝父作,而今傾損,汝能治不?』」諸比丘到語言:「僧迦羅叉!是祇林汝父所作,今日傾損,汝何以不治?」答言:「諸大德!我先知我父十八億金買空地與佛及僧,今日破,此非我事。僧若持祇林與我,我當治。」諸比丘不知當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應與。有二人大得福德:一人新起、一人補故,二人俱得無量福德。云何應與?僧迦羅叉著內界中,一比丘應僧中如是唱:『大德僧聽!是祇林無主,僧迦羅叉欲治。若僧時到僧忍聽,僧祇林無主當與僧迦羅叉治故。如是白。』『大德僧聽!是祇林無主,僧迦羅叉能治。是祇林無主,當與僧迦羅叉治故。誰諸長老忍祇林與僧迦羅叉治者,是長老默然,誰不忍便說。』『僧與竟,祇林無主,僧迦羅叉治,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憍薩羅國中一住處一比丘住,春月迦絺那衣訖,是中僧得佈施現前應分物。是比丘如是思惟:「是中住處僧得諸衣物、現前應分物。我一人非僧,我何以不到佛所問:『是衣物誰應受?』」是比丘即到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須臾具以是事白佛。佛言:「春月迦絺那衣訖。」

憍薩羅國中一住處一比丘住,是中僧得佈施現前僧應分物。「我一人非僧,是衣物應云何受?」佛言:「有一比丘一住處住,諸人為僧故佈施諸衣現前僧應分物。是比丘得此衣,應心生口言:『是衣物僧所得,應分物應屬我,我護我受我用。』如是作是名得羯磨。若餘比丘來,不得強索。若不如是作,是比丘此衣不應受;若受得突吉羅罪,亦應共餘比丘分。若如是不作者,出界得突吉羅罪,亦應共異比丘分。若有二比丘一住處,當云何分?應展轉分、自受分。云何展轉分?一比丘應如是言:『是衣諸人為僧故佈施,諸衣僧應分物,是邊爾許為我分,即此分與汝長老,是分屬長老,汝護汝受汝用。』第二比丘亦如是,是名展轉分。云何名自受分?一比丘應如是言:『是衣諸人為僧故佈施,諸衣僧現前應分物,是衣物中爾許,汝應得應屬汝,汝護汝受汝用。』第二比丘亦如是,是名自受分。若如是作,名得羯磨。若餘比丘來,不得強索。若不如是作,是比丘此衣不應受,若受得突吉羅罪,亦應共異比丘分。如是不作出界,得突吉羅罪,亦應共異比丘分。若有三比丘一住處。云何分?三比丘應展轉分、若自受分、若墮籌分。云何展轉分?如上說。自受分亦爾。云何墮籌分?是衣作兩分,應如是言:『是分屬上座,是分屬下座。復次是分屬下座,是分屬上座。』如是作竟,應墮一籌。異比丘見不應更墮籌。若墮者,諸比丘得突吉羅罪,亦應異比丘共分。若如是不作者,出界得突吉羅罪,應異比丘共分。若有四比丘一住處。當云何分?四比丘應展轉分、若自受分、若墮籌分、若僧羯磨分。展轉分、自受分、墮籌分亦如上說。云何僧羯磨分?是衣僧應羯磨與一比丘,一心會僧,僧中一比丘應唱:『大德僧聽!是衣是中住處僧得現前應分物。若僧時到僧忍聽,僧是衣僧作羯磨,與某甲比丘。如是白。』白二羯磨。『僧是衣僧羯磨與某甲比丘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若是比丘得僧羯磨與衣,取不肯還,如是言:『實佈施,善與、善取法、善斷事,皆出僧中,何以還索?』」佛言:「是比丘應如是教:『是佈施為清淨故施。』還者善。若不還,應強奪。教突吉羅罪懺悔。」

爾時諸沙彌來索衣分,諸比丘不與,如是言:「佛說安居起衣與沙彌分,隨比丘所須物與沙彌分、因緣衣與沙彌分,未說非時衣與沙彌分。」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應與。」諸比丘不知與幾許?白佛。佛言:「沙彌若坐、若立,若次第檀越自手佈施,應屬沙彌。若不如是與,第四分與沙彌。」

佛在舍衛國。憍薩羅土地有一住處一比丘死,諸比丘不知衣缽當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應羯磨與一比丘。羯磨者,和合僧中一比丘唱:『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資生輕物,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物,僧羯磨與某甲比丘。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資生輕物,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物,僧羯磨與某甲比丘。如是白。』『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資生輕物,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物。僧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資生輕物,若衣現前僧應分物若非衣,僧羯磨與某甲比丘。誰諸長老忍某甲比丘死,是比丘資生輕物,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物,僧羯磨與某甲比丘。是長老忍默然,若不忍便說。』『僧某甲比丘死,所有資生輕物,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物,僧羯磨與某甲比丘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憍薩羅國一住處一比丘死,是比丘衣缽僧分竟,問諸比丘:「誰看是病比丘?」有比丘言:「我。」僧言:「擔是死人去。」比丘言:「大德!我非旃陀羅、非白癩病,衣缽物僧分,我何以擔死人去?是人活時恭敬愛念我,我已報竟。是死人誰欲得者便擔去。」是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應先與看病比丘六物,餘輕物僧應,分重物不應分。看病人六物云何與?一心會僧,僧中一比丘應唱:『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六物現前僧應分物,僧羯磨與看病人。若僧時到僧忍聽,僧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六物,現前僧應分,僧羯磨與看病人。如是白。』『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六物,現前僧應分。僧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六物,現前僧應分,僧羯磨與看病人。誰諸長老忍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六物,現前僧應分,僧羯磨與看病人。忍者是長老默然,不忍是長老便說。』『僧已忍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六物,現前僧應分,僧羯磨與看病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憍薩羅國一住處一比丘死,是比丘衣物處處寄,是比丘衣物現前僧分竟,僧問是看病比丘:「誰供養瞻視?」答言:「我等。」僧言:「汝等彼處處所寄處衣索取。」諸瞻病人往索不得,便起鬪諍相言,以是事白佛。佛言:「現前六物先與看病人,餘輕物僧應分,重物不應分。」憍薩羅國一住處一比丘死,是比丘多衣多缽多財物,不知是比丘受何等僧伽梨?何等欝多羅僧?何等安陀會?何等缽?何等漉水囊?何等尼師檀?以是事白佛。佛言:「誰是根本看病人?看病人先應問病者:『受何等僧伽梨?何等欝多羅僧?何等安陀會?何等缽?何等漉水囊?何等尼師檀?』若如是問已,資生六物與看病人,餘輕物僧應分,重物不應分。若如是不問、若不知、不信,與不大好、不大惡六物,餘輕物僧應分,重物不應分。」

憍薩羅國一住處一比丘死,僧在死比丘尸前分衣缽物,是死比丘動起語諸比丘:「諸大德上座!莫分我衣缽物。」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莫即於死尸前分。若死尸已去、若僧在異處應分。」

憍薩羅國土地與學沙彌死,是衣缽物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當死時,現前僧應分衣缽物。」

憍薩羅國一住處有沙彌死,諸比丘不知衣缽當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所著內外衣應與看病人,餘輕物僧應分,重物不應分。云何應與?一心會僧,僧中一比丘應唱:『大德僧聽!某甲沙彌死,是沙彌所有內外衣。若僧時到,僧忍聽僧某甲沙彌死,內外衣現前僧應分,僧羯磨與看病人。如是白。』『大德僧聽!某甲沙彌死,是沙彌所有內外衣,現前僧應分物,僧羯磨與看病人。誰諸長老忍某甲沙彌死,內外衣現前僧應分物,僧羯磨與看病人者默然,不忍者便說。』『僧與某甲沙彌死,是沙彌所有內外衣,現前僧應分物,僧羯磨與看病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佛在舍衛國,長老憂波離問佛言:「可分物、不可分物。何等可分物?何等不可分物?」佛言:「一切田地、一切房舍、一切床榻臥具、一切細車、一切麁車、半莊車、步輿車不應分。

「一切鐵物不應分,除釜瓶受二斗已下應分,除缽、小缽、半缽、鍵鎡、小鍵鎡、剃頭刀、鉗鑷、截爪刀、針刀子、戶鉤、曲戶鉤、剃刀匣、刮污篦、灌鼻筒、熨斗、香鑪、熏缽、鉤衣鉤、壁上鉤、匕缽、榰禪鎮,除上爾所物,餘一切鐵物不應分。

「一切銅物不應分,除釜瓶受二斗已下應分,除水盆、甕蓋、刀匣、刮污篦、灌鼻筒、熨斗,香鑪、熏缽、鉤衣鉤、壁上鉤、禪鎮、匕缽榰,除上爾所物,一切銅物不應分。

「一切石物不應分,除釜瓶受二斗已下應分:水瓶、水盆蓋、水物刮污篦、灌鼻筒、熨斗、香鑪、熏缽鉤、禪鎮。除上爾所物,一切石物不應分;一切水精物不應分,除釜、熏缽鉤、香鑪、熨斗,餘如上說。

「一切瓦物不應分,除盆受二斗已下應分:水瓶、水盆蓋、水物缽、小缽、半缽、鍵鎡、小鍵鎡、刀匣、刮污篦、灌鼻筒、熨斗、香鑪、禪鎮,除上爾所物,餘一切瓦器不應分。

「一切貝物不應分,除刀匣、刮污篦、灌鼻筒、熨斗、禪鎮、香鑪、熏缽鉤、衣鉤、盛藥函、匕缽榰,是一切貝物應分,餘一切不應分。

「一切牙齒物亦如是。

「一切角物不應分,除受半升已下應分,除刀匣、衣鉤、壁上鉤、刮污篦、灌鼻筒、禪鎮、盛藥函、匕缽榰,如是一切角物可分,餘不應分。

「一切皮物不應分,除盛酥油囊受半升已下,係革屣韋、系鞾韋、鹿韋、熟韋、裹腳跟指韋應分。

「一切木物不應分,除杅受二升已下,水瓶、水盆、甕蓋、刀匣、刮污篦、衣鉤、缽鉤、壁上鉤、缽榰、禪鎮,如是一切木物可分,餘一切不應分。

「一切竹物不應分,除蓋、扇、箱篋、席杖等應分,一切赭土不應分。

「一切染色若煮、若未煮不應分。」

佛在舍衛國,是時語諸比丘:「有住處,一守戒比丘、一被擯比丘共住。若守戒比丘死,衣物屬被擯比丘。若被擯比丘死,衣物屬守戒比丘。若餘擯比丘來,不應與。

「一住處,一守戒比丘、二被擯比丘共住。若守戒比丘死,衣物屬被擯比丘。若被擯比丘死,衣物屬守戒比丘。餘擯比丘來,不應與。

「一住處,一守戒比丘、三被擯比丘共住。若守戒比丘死,衣物屬被擯比丘。若被擯比丘死,衣物屬守戒比丘。若餘擯比丘來,不應與。

「有一住處,一守戒比丘、四被擯比丘共住。若守戒比丘死,衣物屬被擯比丘。若被擯比丘死,衣物屬守戒比丘。若餘擯比丘來,不應與。

「有一住處,二守戒比丘、一被擯比丘;二守戒比丘、二被擯比丘;二守戒比丘、三被擯比丘;二守戒比丘、四被擯比丘,亦如是。

「一住處,有三守戒比丘、一被擯比丘;三守戒比丘、二被擯比丘;三守戒比丘、三被擯比丘;三守戒比丘、四被擯比丘,亦如是。

「一住處,四守戒比丘、一被擯比丘;四守戒比丘、二被擯比丘;四守戒比丘、三被擯比丘;四守戒比丘、四被擯比丘,亦如是。

「一住處,一擯比丘、一守戒比丘共住。若擯比丘死,衣物屬守戒比丘。若守戒比丘死,衣物屬擯比丘。若餘守戒比丘來,應與。一擯比丘、二守戒比丘;一擯比丘、三守戒比丘;一擯比丘四守戒比丘,亦如是。

「一住處,二擯比丘、一守戒比丘;二擯比丘、二守戒比丘;二擯比丘、三守戒比丘;二擯比丘、四守戒比丘,亦如是。一住處,三擯比丘、一守戒比丘;三擯比丘、二守戒比丘;三擯比丘、三守戒比丘;三擯比丘、四守戒比丘,亦如是。一住處,四擯比丘、一守戒比丘;四擯比丘、二守戒比丘;四擯比丘、三守戒比丘;四擯比丘、四守戒比丘,亦如是。」

憍薩羅國一住處,二比丘住,一比丘死。是一比丘如是思惟:「佛毘尼中說:『若比丘死時,現前僧中衣缽物應分。』我一人非僧,我當往佛所問:『是衣缽物應屬誰?』」即詣佛所頭面禮佛足一面坐,須臾退坐白佛言:「大德!我等二比丘憍薩羅國住,一比丘死。我如是思惟:『佛毘尼中說:「若比丘死時,衣缽物現前僧應分。」我一人非僧。』」我今問世尊:「是衣缽物應屬誰?」佛言:「有二比丘共一處住,一比丘死,即死時餘一比丘應心念口言:『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有爾許現前資生輕物,若衣、若非衣,現前僧可分物,是物屬我,我護我受我用。』如是作羯磨竟,若異比丘來不得強索。若不如是作,是比丘衣缽物不應受;若受,犯突吉羅罪,亦應共餘比丘分。如是不作出界,犯突吉羅罪,亦應共異比丘分。若有三比丘一住處,一比丘死。二比丘是衣缽物,若展轉分、若自受分。云何展轉分?一比丘應如是念言:『長老!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有爾所現前資生輕物,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物。是邊爾許分物屬我。是分與汝長老,是分汝自護、自受、自用。』第二比丘亦如是念言:『長老!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有爾許資生輕物,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是邊爾許分物屬我。是分與汝長老,是分汝自護、自受、自用。』是為展轉分。云何自受分?一比丘應如是言念:『長老!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有爾許資生輕物,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是邊爾許分物屬汝,是分汝長老自護自受自用。』第二比丘亦如是言念:『長老!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有爾許資生輕物,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物。是邊爾許分物屬汝,是分汝長老自護自受自用。』是為自受分。如是作竟,若異比丘來不得強索。若不如是作,是比丘是衣不應受;若受,犯突吉羅罪,亦應共異比丘分。如是不作者,出界犯突吉羅罪,亦應異比丘分。

「若四比丘一住處,一比丘死,三比丘若展轉分、若自受分、若墮籌分。展轉分、自受分如上說。云何墮籌分?是衣缽物作二分,應如是言:『是分屬上座,是分屬下座;若是分屬下座,是分屬上座。』如是竟一籌應墮,異比丘見不應墮。若墮第二籌,諸比丘犯突吉羅罪,亦應異比丘共分。若如是不作者,出界犯突吉羅罪,亦應異比丘分。若五比丘一住處,一比丘死,餘四比丘是衣缽物,若展轉分、若自受分、若墮籌分、若羯磨分。展轉分、自受分、墮籌分如上說。云何羯磨分?是衣缽物,僧應羯磨與一比丘。一心會僧,僧中一比丘應唱:『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死,有爾許資生輕物,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物。若僧時到僧忍聽,僧某甲比丘,有爾許資生輕物,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物,僧當羯磨與某甲比丘。如是白。』作白二羯磨。『僧已與某甲比丘羯磨,某甲比丘死,是比丘所有資生輕物,若衣、若非衣,現前僧應分物,僧羯磨與某甲比丘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僧羯磨與比丘衣缽物,是比丘自受不肯還,言:『一切僧如法與、如法取、如法誓、如法語竟。今何以還索?』」佛言:「應如是語:『比丘!清淨故施,汝應還僧。』若還善。若不還,應強奪,教突吉羅罪懺悔。」諸沙彌來索是衣分,諸比丘不與,佛言:「自恣衣分應與、隨比丘法物應與、因緣衣分應與、非時衣分應與。」佛未語死比丘衣分應與,以是事白佛。佛言:「聽與。」諸比丘不知與幾許?佛言:「應作四分,第四分應與沙彌。」

佛言:「諸比丘!有受法比丘,不受法比丘中住。是受法比丘死,不受法諸比丘遣使至受法比丘所言:『汝等一比丘是間死,衣缽物持去。』受法諸比丘若取去善。若不取,應用治四方僧房臥具。

「若不受法比丘,受法比丘中住。若死,受法比丘遣使至不受法比丘所言:『汝等一比丘是間死,衣缽物取去。』諸不受法比丘若取去善。若不持去,應用治四方僧房臥具。

「有受法諸比丘擯一比丘,到不受法比丘所言:『諸大德!除我罪作清淨,我當作不受法。』若未除罪而死,受法諸比丘應還攝衣缽。若除罪而死,衣缽物屬不受法諸比丘。

「有不受法諸比丘,擯一比丘,是比丘往受法諸比丘所言:『大德!除我罪作清淨,我當作受法。』若未除罪而死,衣缽物屬不受法諸比丘。若除罪而死,衣缽物應屬受法諸比丘。」

有一比丘有衣應舍,是比丘與六群諸比丘。六群比丘取自用,不肯還歸。爾時有異諸比丘苦惱,不能得清淨可信比丘。佛夏後月遊行諸國,諸比丘著新染衣,是比丘著弊故衣。佛見是比丘,知而故問是比丘:「汝何以著故弊衣?」答言:「我有衣應舍,與六群諸比丘。六群比丘取自用,不肯還我。亦有異諸比丘苦惱,不能得清淨可信比丘與。」佛言:「是清淨故佈施,是時比丘即應還取。若取得善,若不還應強奪,教突吉羅罪懺悔。」

佛在舍衛國。有一居士,請佛及僧明日食,佛默然受。知佛受已,從坐起頭面禮佛足繞佛而還,其夜多辦淨妙種種飲食,清旦布坐處,遣人白佛:「食具已辦,唯聖知時。」佛自房住迎食分,一切僧入居士舍,阿難送佛食分。有五因緣佛住精舍迎食分。何等五?一若欲入定;二欲為諸天說法;三欲諸房游看;四看病比丘;五若未結戒欲結。佛知諸比丘入居士舍,捉戶鉤遍看諸房,見一住處開門扇。一病比丘苦痛無侶,自臥大小便中。佛知故問問病比丘:「汝何所患苦,獨無人瞻視,自臥大小便上?」是比丘忠直相實相白佛:「大德!我性嬾,他有事我不助。我今病,他人亦復不看我。」佛如是思惟:「是忠實善男子,我當以手摩其身。」是時佛即以手摩之,當手摩時比丘苦痛即除愈,身心安樂。佛安徐扶起,與著衣將出房,安徐扶坐洗之,授淨衣令著。不淨者為浣捩曬,還入安徐卻不淨涕唾,除草蓐灑掃塗地。更布草蓐已,安徐扶起著衣將入房,扶令草蓐中坐。告病比丘:「汝若不勤求,未得事為得故、未到事為到故、未識事為識故。汝隨爾許時具受苦痛,方當復劇是。」比丘亦自思惟:「今佛威神力,以手摩我身。當下手時,我身苦痛即除愈,身心安樂。」是比丘念佛大恩,善心生焉,得清淨信立種種願,佛功德尊重,於佛撿意一心。佛隨比丘意善為說法,是比丘在草座上,一切諸法不受,得阿羅漢。佛安是比丘第一漏盡中已,從是房出閉門下橝,還本房布尼師檀結跏趺坐。居士是時見眾僧坐已,從坐起自行澡水,種種飲食自恣所須。食畢澡手執缽,持一小床在僧前坐,欲聽說法。時上座比丘說法,還到佛所頭面禮佛足一面坐。諸佛常法,諸比丘中食還,如是問諸比丘:「飲食多美,僧得滿足不?」諸比丘言:「大德!食美飽滿。」諸比丘食還,爾時世尊以如是問:「汝等飲食美不?僧飽滿不?」諸比丘言:「大德!食美飽滿。」

佛告諸比丘:「今日我捉戶鉤諸房遍看,見一病比丘,苦痛病急獨無人看,臥大小便中。汝諸比丘!是事不是,何以不相看、不相供給。入我法中,汝無父母兄弟,若不相看,誰當看汝?」佛種種因緣呵諸比丘已,告諸比丘:「從今日應看病人。」長老憂波離問佛:「誰應供給瞻視病人?」佛言:「和尚、阿闍梨;同和尚、同阿闍梨。若無四種人,僧應供給。若僧不與,僧得突吉羅罪。若僧差人,不肯去者,得突吉羅罪。從今日結看病比丘法。看病人法者,當隨病人所須應作,隨時到病人邊問病因緣。問病因緣已,若問藥師、若問知病比丘、見病比丘,如是以何藥差?若藥師教應服是藥,明日到廚中看僧作何食?若有隨病應食,看病人則往。若無應病食,應取僧所供給供給是病人。若是事無是住處,若善好有德比丘,從是比丘索供給病人。若無是事,應從多知識大德比丘索。若無是事,應留病比丘六物,餘物應貿所須供給病人。若無是事,以所受重物貿輕物受持,得錢求所須供給病人。若無是事,所受鐵缽為貿瓦缽受持,得錢市所須供給病人。若無是事,看病人應自與。若自無,應從他乞供給病人。若無知識乞不能得,乞食美者供給病人。看病比丘,應隨時到病人邊為說深法,是道非道發其智慧。是病比丘如是隨意說法。若是阿練若病,應現前讚阿練若法。若學修妬路經,現前讚學修妬路。若學毘尼,現前讚毘尼。若作法師,現前讚阿毘曇。若佐助眾事,應讚佐助眾事。若有大德多人所識,應問初地相、第二、第三、第四地相,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若死,隨其功德供給供養竟,諸衣若應浣者浣,捩曬燥卷襞,徐徐擔入僧中,應如是唱:『某甲比丘死,是比丘僧伽梨、是憂多羅僧、是安陀會、是缽是漉水囊、是尼師檀、是餘資生物,自得如是勝趣。』」

佛言:「有三種病人:有病人,若得隨病飲食若不得,若得隨病藥若不得,若得隨意看病人若不得,不能差。

「有病人,若得隨病飲食若不得,若得應病藥若不得,若得隨意看病人若不得,能差。

「有病人,若得隨病飲食差,若不得死;若得應病藥差,若不得死;若得隨意看病人差,若不得死。以是病故聽看病人,若上二種病人,為供養供給亦善。病人有五事難看。何等五?一惡性不可共語;二看病人教不信不受;三應病飲食不應病飲食,不知自節量;四不肯服藥;五不能自忍節量。有是五法病人難看。病人有五事易看。何等五?一不惡性;二看病人教能信受;三別隨病應食不應食;四能自服藥;五能自忍節量;有是五法病人易看。有五法看病人不能看病。何等五?一者惡性不可共語;二者病人教不隨語;三者不別知隨病應食不應食;四者不能為病人他邊索藥;五者不能忍。有是五法不能看病人。有五法能看病人:一者不惡性可共語;二者病人教即隨語;三者能知應病飲食,是應食是不應食;四者能為病人他邊索藥;五者能忍。有是五法能看病人。

「有五法病人難看。何等五?一惡性不可共語;二不知諸病起滅無常;三身中起病辛苦不樂,奪命性不能忍;四一切喜從他索,少自能作而不作;五五受陰中起滅不觀,是色陰、是色陰習、是色陰盡,是痛陰、是想陰、是行陰,是識陰、是識陰習、是識陰盡。有是五法病人難看。有五法病人易看。何等五?一者不惡性可共語;二知諸痛起滅觀無常;三身中起病辛苦痛急不樂,奪命性能忍;四一切不喜從他索少,自能作自作;五五受陰中起滅能觀,是色陰、是色陰習、是色陰盡,是痛陰、是想陰、是行陰,是識陰、是識陰習、是識陰盡。有是五法病人易看。

「復有五法看病人不能看病。何等五?一者惡性不可共語;二者若多惡病人屎尿,瓦甌唾壺出入時,若棄唾時不喜;三為財物飲食不為法故;四五受陰中起滅不能觀,是色陰、是色陰習、是色陰盡,是痛陰、是想陰、是行陰,是識陰、是識陰習、是識陰盡。五不能隨時到病人邊為說深妙法示是道非道,不能生其智慧。是為五法不能看病。」

佛告諸比丘:「有比丘遣比丘,使與他比丘衣。所與比丘衣者死,彼死比丘邊同意取,是惡取。死者衣受,是惡受。若本主活在,與彼同意取,是好取。長衣受,是好受。有比丘遣比丘,使與他比丘衣。本主死與是同意取,是惡取。死者衣受,是惡受。所與比丘活在,與彼同意取,是好取。長衣受,是好受。」(七法中衣法第七竟)

十誦律卷第二十八

 

上篇:十誦律

下篇: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

菩薩瓔珞本業經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集眾品第一...

菩薩戒本

菩薩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 慈氏菩薩說 北涼天竺...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一卷 (白...

佛說禪行三十七品經

佛說禪行三十七品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註音版】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

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

【註音版】佛說婆羅門避死經

佛說婆羅門避死經...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卷第一(一名十千日光三昧定...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一 西天譯...

佛說兜調經

佛說兜調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

佛說未曾有經

佛說未曾有經 後漢失譯人名出古舊錄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

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

佛說千佛因緣經

佛說千佛因緣經佛說千佛因緣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

【佛教詞典】無間道

無間道者,謂由此道無間,永斷煩惱令無所餘。所以者何...

【佛教詞典】地藏十益

地藏本願經說,塑畫乃至以金銀銅鐵作地藏之形象,然後...

這是一種騙術,為何仍有人受騙上當

【原文】 或問:燒煉①之誆騙,莫不知之,而恆中之者,...

放下心中千斤重擔

居士們的心都是負擔很重,每天有很多事情放不下,好像...

富貴使人迷惑,有權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原文】 有權力者,救人救世則易,害人害世亦易。若以...

淨業行人要常感悟生命無常的真相

淨業行人常常觀照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對於淨業成...

舍利弗降伏六師外道

須達長者因訪友人至王舍城,因此得以見佛,聽佛解說四...

印光大師:佛菩薩也不出因果之外

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樂,眾生之所以墮地獄,永受...

怎樣理解一切法得成於忍

問: 師父,《金剛經》上講一切法得成於忍中的這個忍...

淨界法師:這個身體其實就是一層皮好看而已

一、外表相狀的不淨: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 身體當...

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

修淨土法門,唯一的行持,就是誠心念佛。如果有人要問...

禪者的偉大之處

石鞏慧藏禪師有一次正在廚房作務,馬祖道一看到時就問...

先從夢中醒,再度夢中人

別說初學佛的人難以放下,就是學佛比較久的人也不一定...

自殺真的能「一了百了」嗎

自殺是人世間最大的不幸!走到了這個地步,是相當可悲...

【視頻】《普門品》觀成法師粵語念誦

《普門品》觀成法師粵語念誦

【視頻】占察懺行法與儀軌

占察懺行法與儀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