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十誦律卷第四十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十誦律卷第四十四(第七誦之三)

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共羅什譯

尼律第三(三十舍墮法之一)

佛在舍衛國。爾時諸比丘尼,行乞欲為多人作房舍。諸居士問言:「欲作何等?」答言:「為多人起房舍。」諸婆羅門居士有信者,多與財物。比丘尼得財物已值世饑儉,作是思惟:「今世饑儉宜自活命。若我活者,後當為多人作房。」即於儉世食是物盡。饑儉世過豐樂時到,諸比丘尼復行乞財物,諸居士問言:「欲作何等?」答言:「欲作多人房舍。」諸居士言:「我等先所施物,今何所在?」答言:「我等先所乞財物已值世饑儉,作是思惟:『如今饑儉時宜自活命。若我活者,後當作多人房舍。』我等於饑儉時食是物盡。」諸居士呵責言:「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異乞異用,如王夫人、大臣婦。」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異乞異用?」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是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是比丘尼:「云何名比丘尼,異乞異用?」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為多人是事乞、作餘事用,尼薩耆波夜提。」

尼薩耆波夜提者,是物應舍,波夜提罪應悔過。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為多人是事乞、作餘事用,尼薩耆波夜提。隨用時,隨得爾所尼薩耆波夜提。(二十八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有比丘尼,名達摩提那,於冬八夜寒風破竹時,著單薄衣行乞食。有估客見是比丘尼,往語諸鬪將言:「汝得富樂,皆由達摩提那比丘尼因緣,汝等不能各各與比丘尼作厚衣耶?是比丘尼今冬八夜寒風破竹時,著單衣行乞食,汝等若不能各各作一衣與者,當共合作一衣與。」估客令其發憍慢心故,皆言:「當共作與。」即喚比丘尼言:「汝須何衣?隨汝意與。」是比丘尼言:「我須五百錢直衣。」時諸鬪將隨意買與。是比丘尼著貴價衣行乞食,諸居士呵責言:「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著貴價衣行乞食,如王夫人、大臣婦。」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著貴價衣行乞食?」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達摩提那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尼,著貴價衣行乞食?」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欲乞重衣,乃至直四錢應乞。若過是乞者,尼薩耆波夜提。」

錢者,謂大錢乃至直十六小錢。

尼薩耆波夜提者,是衣應舍,波夜提罪應悔過。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乞過四錢重衣,尼薩耆波夜提。隨乞,隨得爾所尼薩耆波夜提。(二十九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冬寒過至熱時,達摩提那比丘尼著重衣,頭面流汗眼闇而行乞食。有一估客見已,即往語諸鬪將言:「聚落主,汝等得富樂者,皆由達摩提那比丘尼因緣,汝等不能各各與作輕衣耶?是比丘尼今熱時著重衣,頭面流汗眼闇而行乞食,汝等若不能各各作輕衣與者,當共合作一衣與。」估客令諸鬪將發憍慢心,皆言:「當共作與。」即喚比丘尼來問言:「汝須何衣?隨汝意與。」答言:「我須二百五十錢直衣。」時諸鬪將隨意買與。是比丘尼著是衣行乞食,諸居士呵責言:「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著貴價輕衣行乞食,如王夫人、大臣婦。」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著貴價輕衣行乞食?」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是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著貴價輕衣行乞食?」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欲乞輕衣,應乃至直二錢半。過是乞者,尼薩耆波夜提。」

錢者,謂大錢乃至直十六小錢。

尼薩耆波夜提者,是衣應舍,波夜提罪應悔過。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乞過二錢半輕衣,尼薩耆波夜提。隨乞,隨得爾所尼薩耆波夜提。(三十事竟)

百七十八單波夜提法(前七十一與大僧同故不出,從此第七十二戒已下一百七戒不同比丘故別明之。)

初食蒜戒

佛在舍衛國。爾時有守蒜園人,名阿耆達多,是人蒜菜茂盛,請諸比丘尼言:「須蒜者來取。」時式叉摩尼、沙彌尼,一年來拔蒜,至二、三年蒜園不成,即舍蒜園去,不能複種。更有居士,於故處種蒜,諸式叉摩尼、沙彌尼,以本意故,復來拔蒜。是園主作是念:「誰偷我蒜,我當伺捕。」是居士即於屏處伺看,見諸式叉摩尼、沙彌尼拔蒜,居士言:「莫取我蒜。」答言:「舍衛城阿耆達多居士,請我取蒜,何豫汝事?」是居士言:「本田主以汝等因緣故,舍田而去。今我於中種蒜,汝等莫取。」諸式叉摩尼、沙彌尼羞,作是言:「我等不知,自今以後不敢復取。」諸居士瞋呵責言:「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噉蒜如白衣女。」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噉蒜如白衣女?」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是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噉蒜如白衣女?」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噉生蒜、熟蒜,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噉生蒜,波夜提。噉熟蒜,波夜提。若噉蒜子,波夜提。若噉莖葉,波夜提。若噉蒜皮蒜須,突吉羅。若治病、若塗瘡,不犯。(七十二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偷蘭難陀比丘尼,使人剃大小便處毛。諸比丘尼問言:「汝作何等?」答言:「剃大小便處毛,為好故。」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使人剃大小便處毛?」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偷蘭難陀:「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使人剃大小便處毛?」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剃大小便處毛,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剃大便處、毛波夜提。剃小便處毛,波夜提。除二處,剃餘處毛,突吉羅。(七十三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偷蘭難陀比丘尼,以指刺女根中。諸比丘尼問言:「汝作何等?」答言:「受細滑故。」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以指刺女根中,受細滑故?」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偷蘭難陀:「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尼,以指刺女根中,為細滑故?」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以指刺女根中,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以指刺女根中,波夜提。隨著,隨得爾所波夜提。

一時有比丘尼,久不洗女根故臭爛,諸比丘尼以是事白佛。佛以是事集二部僧,讚戒、讚持戒,讚戒、讚持戒已,語諸比丘:「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以指刺女根中,除洗時,波夜提。」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不洗,以指刺女根中,波夜提。隨著,隨得爾所波夜提。

又比丘尼洗因緣故,以指深刺女根中,諸比丘尼以是事白佛。佛以是事集二部僧,語諸比丘:「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洗時,以指刺女根中,過二指節,波夜提。」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以指刺女根中,洗時過二指節波夜提。隨著,隨得爾所波夜提。(七十四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偷蘭難陀比丘尼,以掌拍女根。諸比丘尼問言:「汝作何等?」答言:「欲使肥好。」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以手掌拍女根欲使肥好?」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偷蘭難陀:「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尼,以手掌拍女根欲使肥好?」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以掌拍女根,波夜提。」

掌者,有二種:手掌、腳掌。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以手掌拍女根,波夜提。若以腳掌拍,亦波夜提。除手腳掌,以餘物拍,突吉羅。(七十五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有二比丘尼:一名羅吒,二名波羅吒,本出貴家。是二比丘尼早起,行至諸親裡知識檀越家,得好飲食噉,皆言:「不美。」問言:「誰作此食?」主人答言:「廚士所作。」比丘尼言:「何以作無氣味食?」主人問言:「汝能作不?」比丘尼言:「能!若有好日欲作節會,若欲詣水上便來語我,我當為汝作飲食。」後時主人好日至,欲入園中,便喚比丘尼。是比丘尼來為作飲食,是家中有客作食人,護廚到門下立,見有熟食,來出問言:「誰煮是食?」主人答言:「有二比丘尼:一名羅吒,二名波羅吒,煮是食。」客作食人瞋言:「是失比丘尼法、燒比丘尼法,奪我生活業。」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二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煮生物作食?」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煮生物作食,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煮生物作食,波夜提。隨煮,隨得爾所波夜提。

不犯者,若重煮、若有急因緣,以火淨煮者,不犯。(七十六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有一居士,以無常因緣故,失財物田宅,家人死盡,唯有夫婦二人。居士作是念:「諸福德樂人無衰惱者,無過沙門釋子,我何不詣彼求出家?」夫即詣祇洹作比丘,婦詣王園精舍作比丘尼。是比丘得食時,持食詣比丘尼精舍,是比丘尼先為辦盤醬菜果蓏,待比丘來。時此比丘持食詣比丘尼精舍坐食,此比丘尼起與醬菜,並說本居家中時事。比丘瞋不忍故,即以手中飯擲比丘尼面。比丘尼瞋故,以熱羹澆比丘頭,不淨可羞。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比丘食時在前立侍?」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是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尼,比丘食時在前立侍?」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比丘食時在前立侍,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比丘食時在前立侍,波夜提。隨立,隨得爾所波夜提。若與比丘食已還坐、若餘處去,不犯。(七十七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偷蘭難陀比丘尼,擲大小便牆外。是僧坊近大巷,時波斯匿王大臣名摩尼,著淨衣服從是巷過,屎墮頭上。是大臣爾時為王所責,有知相婆羅門,隨大臣後行。婆羅門言:「汝疾洗頭還到王所,此是吉相,必得大利。」大臣即洗頭詣王所,王歡喜還複本職。諸比丘尼,聞偷蘭難陀比丘尼以屎尿擲牆外,墮波斯匿王大臣頭上,污大臣頭故,王與本職。「是摩尼大臣兇惡無慈,知當與我等作何苦惱事?」以是思惟,怖畏故,除老病比丘尼,餘皆走去。爾時摩尼大臣作是念:「我得本職者,皆由比丘尼僧房因緣故,我當往安慰諸比丘尼。」是摩尼大臣,即往比丘尼僧房,見諸比丘尼少,問諸老病比丘尼言:「是中比丘尼僧何以故少?」比丘尼言:「汝不知耶?」答言:「不知。」比丘尼言:「偷蘭難陀比丘尼,以屎尿擲牆外。波斯匿王大臣摩尼,從此巷過,墮其頭上。王與本職,是人兇惡無慈,諸比丘尼作是思惟:『知當與我等作何等苦惱事?』如是思惟,怖畏故,諸比丘尼皆悉走去。我等老病無力,故不能去。」是大臣言:「波斯匿王大臣摩尼者,即我身是。汝等莫怖畏,我與汝等飲食、薪草、燈燭、衣服及無畏施。」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以屎尿擲牆外?」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偷蘭難陀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以屎尿擲牆外?」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以屎尿擲牆外,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以屎尿擲牆外,波夜提。隨擲,隨得爾所波夜提。若二比丘尼,共大小便一器中,一人舉授、一人擲牆外。舉者,突吉羅;擲者,波夜提。若比丘尼,若以手擲,波夜提。若以草土裡擲牆外者,突吉羅。(七十八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王園精舍,比丘尼僧房門前有好生草,多有雜人在中集坐,看諸比丘尼出入時形相,輕笑言:「汝看是比丘尼睞眼、是眼爛、是短鼻、是癭、是白、是黑、是好、是丑。」諸比丘尼聞是語心不喜,作是念:「諸人集此中者,皆由生草茂盛好故。若無草者,不於中住。」諸比丘尼集諸屎尿棄著草上,草即臭爛乾死。諸居士呵責言:「諸比丘尼不吉弊女,餘無屏廁耶?於此淨茂草處著大小便。」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是比丘尼:「汝等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棄屎尿生草上?」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棄屎尿著生草上,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棄屎尿生草上,波夜提。隨棄,隨得爾所波夜提。(七十九事竟)

佛在王舍城。爾時助調達比丘尼,獨與六群比丘屏處共立共語。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尼,獨與一比丘屏處共立共語?」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助調達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獨與一比丘屏處共立共語?」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獨與一比丘屏處共立共語,波夜提。」

獨者,一比丘尼、一比丘,更無第三人。

屏處者,若壁障、若衣障、籬障。

共立者,可疑處。

共語者,可疑處。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獨與一比丘屏處共立、共語,波夜提。隨共立、共語,隨得爾所波夜提。(八十竟)

佛在王舍城。爾時助調達比丘尼,獨與六群比丘露地共立共語。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獨與一比丘露地共立共語?」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助調達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尼,獨與一比丘露地共立共語?」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獨與一比丘露地共立共語,波夜提。」

獨者,一比丘尼、一比丘,更無第三人。

露地者,無壁障、無衣障、無籬障。

共立者,可疑處。

共語者,可疑處。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獨與一比丘,露地共立共語,波夜提。隨共立共語,隨得爾所波夜提。(八十一竟)

佛在王舍城。爾時助調達比丘尼,獨與一白衣男子屏處共立共語。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獨與一白衣男子屏處共立共語?」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助調達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尼,獨與一白衣男子屏處共立共語?」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獨與一白衣男子屏處共立、共語,波夜提。」

獨者,一比丘尼、一白衣男子,更無第三人。

屏處者,若壁障、若籬障、若衣障。

共立者,可疑處。

共語者,可疑處。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獨與一白衣男子屏處共立、共語,波夜提。隨共立共語,隨得爾所波夜提。(八十二竟)

佛在王舍城。爾時助調達比丘尼,獨與一白衣男子露地共立共語。諸居士呵責言:「看此等為是婦、為是私通?」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尼,獨與一白衣男子露地共立共語?」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助調達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獨與一白衣男子露地共立共語?」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獨與一白衣男子露地共立共語,波夜提。」

共立者,可疑處。

共語者,可疑處。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獨與一白衣男子露地共立共語,波夜提。隨共立共語,隨得爾所波夜提。(八十三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王園比丘尼僧坊中,有客作人,日暮雨墮故,入助調達比丘尼房中。時助調達比丘尼,有大式叉摩尼。是客作人先不與期,夜中摩觸式叉摩尼,式叉摩尼大喚。多比丘尼集,問言:「何故?」式叉摩尼言:「然燈。」問言:「何故?」「但然燈來。」即然燈來,見偷蘭難陀比丘尼於闇中共男子坐。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尼,闇中無燈共男子坐?」種種因緣呵責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闇中無燈共白衣男子坐?」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闇中無燈,與男子共立共坐,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闇中無燈,與男子共立共坐,波夜提。隨共立共坐,隨得爾所波夜提。(八十四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偷蘭難陀比丘尼,以樹膠作男根,係著腳跟,後著女根中。爾時失火,燒比丘尼房舍。偷蘭難陀比丘尼,忘不解卻走出房外,語諸居士言:「是中失火,以水澆滅。」有一估客,見偷蘭難陀有如是事,語餘人言:「汝等看是比丘尼,有如是好莊嚴具。」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作男根著女根中?」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作男根著女根中,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以樹膠作男根著女根中,波夜提。若韋囊、若腳指、若肉臠、若藕根、若蘿蔔根、若蕪菁根、若瓜、若瓠、若梨,著女根中,皆波夜提。作時,突吉羅。若著他比丘尼女根中,突吉羅。(八十五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偷蘭難陀比丘尼,惡性喜瞋諸善比丘尼,善比丘尼不喜共住,誑一無智比丘尼言:「汝來共我住,諸所須物我當與汝。」是比丘尼答言:「可爾。」偷蘭難陀比丘尼,喜出入他家多知多識。天雨墮時,早起至他家,從一家復至一家。日沒時衣被皆濕,如阿羅羅鳥,還入房舍作是言:「我腳痛、[蹲-酋+(十/田/ㄙ)]痛、脇痛、背痛。」無智比丘尼言:「汝從何來?」答曰:「我從某家出復到某家。」曰:「汝為佛事為僧事耶?」答言:「不為。」「若不為佛事、僧事,何以雨中去?諸白衣多事,尚不於雨中出行。汝不善,汝何以於雨中去?」偷蘭難陀比丘尼言:「汝是我和上阿闍梨耶?何以教我?我前喚汝時,欲使汝教我耶?汝遠出去。」是比丘尼老病無力,偷蘭難陀比丘尼強拽出垂死。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尼,自喚他比丘尼言:『善女來共我住,諸所須物我當與汝。』後瞋拽出?」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偷蘭難陀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自喚他比丘尼言:『善女來共我住,諸所須物我當與汝。』後瞋拽出?」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語比丘尼言:『善女來共我房中住。』後瞋不喜,若自拽出、若使人拽出,作如是言:『汝遠滅去,莫此中住。』以是因緣無異者,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瞋不喜,若自拽、若使人拽,皆波夜提。不能拽出者,突吉羅。隨自拽出、隨使人拽,隨得爾所波夜提。不能出者,突吉羅。(八十六事竟)

佛在王舍城。爾時助調達二比丘尼,共一床臥作種種不清淨事。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二人共一床臥,作種種不清淨事?」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助調達比丘尼:「汝等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二人共一床臥,作種種不清淨事?」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二比丘尼共一床臥,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二比丘尼共一床臥,波逸提。隨共臥,隨得爾所波夜提。

不犯者,若一人臥、一人坐,不犯。(八十七事竟)

佛在王舍城。爾時助調達二比丘尼,共一敷臥,作種種不清淨事。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共一敷臥?」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此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助調達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共一敷臥?」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二比丘尼共一敷臥,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二比丘尼共一敷臥,波夜提。隨共臥,隨得爾所波夜提。

不犯者,若各各有別褥,不犯。(八十八事竟)

佛在王舍城。爾時助調達二比丘尼,共一衣覆臥,作種種不清淨事。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二人共一衣覆臥?」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助調達比丘尼:「汝等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共一衣覆臥?」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二比丘尼共一衣覆臥,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二比丘尼共一衣覆臥,波夜提。隨共臥,隨得爾所波夜提。

不犯者,若各各別有襯身衣,不犯。(八十九事竟)

佛在王舍城。爾時助調達比丘尼入檀越舍,獨與六群比丘共立共語竊語,遣共行比丘尼去。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尼,入白衣舍,獨與一比丘共立共語竊語?」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助調達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入白衣舍,獨與一比丘共立共語竊語?」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入白衣舍,獨與一比丘共立共語竊語,遣共行比丘尼去,求閑便故,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入白衣舍,獨與一比丘共立,突吉羅;共語,突吉羅;共竊語,突吉羅。求閑便故,遣共行比丘尼離聞處去,波逸提。不離聞處,突吉羅。(九十事竟)

佛在王舍城。爾時助調達比丘尼入白衣舍,獨與白衣男子共立共語竊語,遣共行比丘尼去,求閑便故。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入白衣舍,獨與一白衣男子共立共語共竊語,遣共行比丘尼去?」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是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入白衣舍,獨與一白衣男子共立共語共竊語,遣共行比丘尼去?」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入白衣舍,獨與一白衣男子共立共語竊語,遣共行比丘尼去,求獨語故,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入白衣舍,獨與一男子共立,突吉羅;共語,突吉羅;共竊語,突吉羅。求獨語故,遣共行比丘尼離聞處去,波夜提。不離聞處,突吉羅。(九十一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迦羅比丘尼,本是外道,共諸比丘尼鬪諍相瞋,自打身啼。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共比丘尼鬪諍相瞋,自打身啼?」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迦羅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尼,共比丘尼鬪諍相瞋,自打身啼?」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共比丘尼鬪諍相瞋,自打身啼者,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共諸比丘尼鬪諍相瞋,自打身啼,波夜提。若自打身不啼,得突吉羅。隨打身啼,隨得爾所波夜提。(九十二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迦羅比丘尼,本是外道,共諸比丘尼鬪諍時,自作法咒、泥犁咒:「若汝謗我是事者,令汝不得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令汝世世墮地獄、畜生、餓鬼。若我有是事者,令我不得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當世世墮地獄、畜生、餓鬼。」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共比丘尼鬪諍時,作法咒、泥犁咒?」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迦羅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共比丘尼鬪諍時,作法咒、泥犁咒?」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共比丘尼鬪諍時,作法咒、泥犁咒,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共比丘尼鬪諍時,作法咒、泥犁咒,作是言:「若汝以是事謗我者,令汝不得四念處。」波夜提。「不得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皆波夜提。若言:「汝當世世墮地獄。」波夜提。「墮畜生、餓鬼」,皆波夜提。若言:「我有是事者,令我不得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皆波夜提。若言:「我世世墮地獄、畜生、餓鬼。」皆波夜提。隨作是語,隨得爾所波夜提。(九十三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偷蘭難陀比丘尼,有共行弟子名施越沙,善好樂持戒,喜忘師教。令舉物時,著異處餘處求,須是物時覓不能得,又時偷蘭難陀比丘尼從聚落還,弟子施越沙往迎,欲代持衣缽,卻身不與。施越沙即瞋,語諸比丘尼言:「我不偷奪,和上尼不信我。」諸比丘尼言:「云何不信?」「師行來還,我於道中迎,欲代持缽,卻身不與。我欲代持衣,又卻身不與。」諸比丘尼往語偷蘭難陀比丘尼言:「汝弟子善好持戒,何故不信?」答言:「我云何不信?」諸比丘尼言:「汝弟子欲代汝持缽,汝卻身不與。欲代汝持衣,又卻身不與。」偷蘭難陀比丘尼言:「我非不信,是人憙忘,舉物異處便餘處覓,若須物時覓不能得,是故不與。」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不審諦看物便嫌恨?」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施越沙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不審諦看物便嫌恨?」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不審諦看物便嫌恨,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不審諦看物便嫌恨,波夜提。隨嫌恨,隨得爾所波夜提。(九十四事竟)

佛在王舍城,與多比丘僧王舍城安居。舍利弗、目連、阿那律、難提、金毘羅等,是諸大弟子皆共佛安居。爾時諸比丘尼,夏中遊行到他國土,行時殺諸生草小蟲。諸居士瞋呵責言:「佛與大眾舍利弗、目連、阿那律、難提、金毘羅等,王舍城安居。是諸比丘尼自言:『善好有功德。』夏中遊行諸國,殺諸生草小蟲。」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夏中遊行諸國,殺諸生草小蟲?」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諸比丘尼:「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夏中遊行諸國,殺諸生草小蟲?」佛以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夏中無因緣遊行他國,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夏中無因緣遊行他國,波夜提。隨遊行,隨得爾所波夜提。(九十五事竟)

佛在王舍城,自恣竟二月遊行他國,舍利弗、目連、阿那律、難提、金毘羅等諸大弟子,皆從佛遊行他國,是諸比丘尼住不去。諸居士呵責言:「佛在王舍城,自恣竟二月遊行他國,與大弟子舍利弗、目連、阿那律、難提、金毘羅等遊行,諸比丘尼不去。不善小女,不欲出是房舍。」是中有比丘尼,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二部僧,知而故問諸比丘尼。汝等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言:「云何名比丘尼,自恣竟不遊行餘處一宿?」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尼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尼自恣竟,不遊行餘處一宿,波夜提。」

波夜提者,燒煮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尼自恣竟,不遊行餘處一宿,波夜提。隨不去,隨得爾所波夜提。(九十六事竟)

十誦尼律卷第四十四

 

上篇:十誦律

下篇: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說戒消災經

佛說戒消災經一卷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一 尊...

佛說舍利弗悔過經

佛說舍利弗悔過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羅閱祇...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

佛說大乘十法經

佛說大乘十法經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

略論安樂淨土義

略論安樂淨土義 釋曇鸞撰 問曰:「安樂國於三界中,何...

佛說末羅王經

佛說末羅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

【註音版】佛前上供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大乘四法經

大乘四法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

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語錄

洞山大師語錄序 東西道邈。二三親傳。傳也已漸。真間...

佛說大集法門經

佛說大集法門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

佛說八師經

佛說八師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

【註音版】佛說寶生陀羅尼經

佛說寶生陀羅尼經...

【佛教詞典】拔濟法

【拔濟法】 p0830   大毗婆沙論七十八卷一頁云:如契...

【佛教詞典】入山學道

(術語)世尊出家後六年之苦行也。無量壽經上曰:棄國...

慧律法師:信仰觀世音菩薩

信仰觀世音菩薩──慈悲精神的學習 在佛教信仰裡,觀...

一代高僧印​光大師的傳奇一生

印光法師(1861~1940),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

身心安樂之行

昔日,佛陀曾經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

為什麼人對死亡會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如果人們不相信有來世,不僅會導致很多的問題,也會影...

現生延年轉壽的原理

現生延年的原理 我們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目的...

寬容可以消弭仇恨

古代有個故事:一個買布的人和賣布的人吵架,說:三八...

福報的陷阱--用攀緣心

我們一般人在造善的時候,內心隱藏了惡法在裡面活動,...

我們為什麼要建立正見

為什麼要建立正見?正見當然就是菩薩的智慧。 因為我們...

德盛者其心和平,德薄者其心刻傲

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 德薄...

五度無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

六度者,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要法也。然五度如盲...

《楞嚴經》對治攀緣心的三道防線

這地方有講到一個觀念:生命的轉變,是來自於內心的轉...

弘一法師的彌陀淨土思想初探

弘一大師畢生鑽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處處...

【視頻】八十八佛懺悔文(智悲)

八十八佛懺悔文(智悲)

【視頻】慈悲三昧水懺(佛光山唱誦)

慈悲三昧水懺(佛光山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