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觀想念佛要消除躁妄魔境

印光大師  2011/11/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念佛的方法,總的來說有四種。也就是持名,觀像,觀想,實相。這四種方法中,只有持名,含攝包括的根基最為普遍,做起來最容易,不會導致招感魔事的發生。如果要進行觀想,必須熟讀《觀無量壽經》。深深地知道,這個心可以成為佛,這個心就是佛,以及心清淨佛就會現前,境界不是外來的,只是唯心所變現的,對於觀想中所現的境界,不能生貪愛執著的心。既然不貪愛執著,就會境界更加深妙,心更加純精無雜。能這樣,那麼觀想的好處,實在是不小。如果觀想的境界不熟悉,道理方法不清楚,以燥動浮妄的心,急著想要境界現前。這樣完全都是虛妄誤會的,與佛與純精的心,都不是相通應合的,這樣就會暗含魔鬼禍胎。

因為妄想見到境界,心就會更加燥動浮妄,必然會惹起多生以來的冤家,變現出假的境界來迷惑人。既然因的境地不真切,怎麼能知道那是魔業所變現的!於是生起大歡喜,情不自禁。魔就會附體,而導致喪心病狂。即使是活佛現身,親自救度,也沒什麼辦法了。必須自己測度、衡量自己的根性。不能只妄想高妙的殊勝境界,以致於求收益反而招來損害呀!善導和尚說,末法之中的眾生,神識飛揚紛亂,心粗淺,而觀想中的境界微妙,所以觀想難以成就。因此大聖慈悲憐憫我們末法眾生,特別勸導我們專一修持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因為稱名容易,只要保持連續就可以往生。惟恐有人不善於用心,以至於入了魔境。自己一定要用心體會其中的道理啊!再說,至誠懇切也是消除躁妄魔境的一個妙法。應該竭盡心力地去做,能這樣就最好了。

印光大師原文

念佛一法,約有四種。所謂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攝機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如欲作觀,必須熟讀觀經。深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及心淨佛現,境非外來。唯心所現,不生取著。既不取著,則境益深妙,心益精一。能如是,則觀想之益,殊非小小。如觀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現。此則全體是妄,與佛與心,皆不相應,即伏魔胎。因茲妄欲見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現作境界。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業所現。遂大生歡喜,情不自安。則魔即附體,喪心病狂。縱令活佛現身救度,亦末如之何矣。須自量根性,勿唯圖高勝,以致求益反損也。善導和尚雲,末法眾生,神識飛揚,心粗境細,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特勸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誠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宜自詳審。又志誠懇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宜竭盡心力以行之,則幸甚。——《文鈔》之(增廣·卷一·復吳希真居士書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聖嚴法師《念佛法門的層次》

修學念佛法門可分兩種層次,第一種是求感應;第二種是...

把自己賣出去

在一次法會上,南泉禪師對著眾人說,我今天想把自己賣...

初學念佛不可散念,必須計數

念佛的人,切忌散念,因為散念不能攝心,念成習慣,就...

大勢至菩薩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大勢至菩薩的力量很大的,他只要坐下來整個七寶地面都...

佛法真利益多被極庸愚人得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於在家人,更為要緊。以在家人,...

星雲大師《擁有與享有》

良田萬頃,日食幾何?大廈千間,睡眠幾尺?你有想過嗎...

念佛是眾生出輪迴的捷徑

淨土行人要努力讓自己念出的這句阿彌陀佛,如沉舟溺子...

持名念佛是徑中之徑

昨天有同學說到學和修,善導大師曾經說過,三藏十二部...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藏經】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大藏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勸持《阿彌陀經》

求其文簡義豐,詞約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

不要購買有佛像標籤的香燭

賣香這件事,最容易培福,也最容易造罪業。製造粗劣、...

富貴人多病的原因

原文: 富貴人多病,一則一事不肯操作,血脈便不周流。...

印光大師有關放生的開示

放生一事,原為感發同人戒殺護生之心,實行自己惻隱不...

百喻經·認人為兄喻

經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復多錢財。舉世...

極樂世界要修到什麼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問: 請師父慈悲開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麼相狀?我們那...

執著金台來接引可往生否

問: 若有眾生執著佛持金台蓮花來接引,此眾生可往生...

學習也得有個方法

現在和大家講講學習的方法,不然以後的經文,特別是《...

鸚鵡吞珠

從前,有一個貧窮的沙門。他窮得一無所有,終日以乞討...

莫以為做和尚容易,除非你不修行

他們看到和尚沒兒沒女,自由自在,以為當和尚好玩。其...

深積善緣,普勸往生

對一切眾生跟我們有恩德的,哪怕是給過我們吃一頓飯的...

慧律法師《佛陀的格言2》

各位尊敬的法師、各位慈悲的護法居士大德: 今天是20...

佛法義理雖深妙,卻又在我們日用尋常之中

佛法的精義甚深難知,不是言語可以說出來的。但他的義...

修行有四種不退轉

修行不退轉有四種: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和畢竟不退...

功德迴向他人,責任歸於自己

在團體中,要掌握「功德迴向他人,責任歸於自己」兩大...

感情重的人應該看哪部經

問: 師父好,剛才師父說,四諦、十二因緣是對重感情的...

【佛教詞典】盲龜

(譬喻)盲龜遇浮木難,以譬受人身難,值佛教難。...

【佛教詞典】力無所畏

指如來之十種智力及四種無所畏。法華經方便品(大九·...

【視頻】夢參老和尚《見像如見佛,經像中出舍利》

夢參老和尚《見像如見佛,經像中出舍利》

【視頻】妙境法師《火坑變蓮池 度化阿育王》

妙境法師《火坑變蓮池 度化阿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