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十誦律卷第五十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十誦律卷第五十九(第十誦之四)

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譯

比尼誦殺戒之餘

有父子二比丘,遊行憍薩羅國,欲到舍衛國。至一無僧伽藍聚落中,兒語父言:「今於何處宿?」父言:「此聚落中宿。」兒言:「此聚落中白衣住處,若我在中宿與此何異?」父言:「當何處宿?」兒言:「當此空地宿。」父言:「此中有虎畏,若我睡時汝當莫睡。」答言:「爾。」父即臥睡,有鼾聲,虎聞便來嚙父頭,父便大喚。兒看見父頭破,父因是即死。兒比丘生疑:「父由我故死,父欲在聚落中宿,我若用父教者,父則不死。我欲空地臥故令父死,我將無得波羅夷並逆罪耶?」是事白佛,佛言:「無罪。應當大喚然火怖虎令去。」

比丘以殺心,遣使殺某甲人,是人若死,是比丘,得波羅夷。若不死,得偷蘭遮。

有比丘殺一獼猴,諸比丘言:「汝得波羅夷。」是比丘言:「何以故?」諸比丘言:「獼猴似人,若殺與人何異?」是比丘生疑:「我將無得波羅夷耶?」是事白佛。佛言:「不得波羅夷,得波逸提。」

諸比丘遊行憍薩羅國,向舍衛城,見一空寺入中觀看,見臥具、床榻、釜鑊、盆器、斗斛、瓶甕眾僧生活物,無所乏少,自相謂言:「我等何不是中安居?」餘比丘告言:「隨意。」是中安居已立制:「我等三月過不自恣,到八月當自恣。夏末月佈施物我等當得。」夏末八月賊發時,賊作是念:「何處有不須器仗鬪戰而得錢物耶?」作是念已共相謂言:「當奪沙門釋子物。」賊即來圍繞是寺。是僧中有比丘得神通力,亦有本是大力士,及本是大射家子,是諸比丘作是念:「我等以好心出家,不應與賊共鬪。」作是念已默然住。賊來劫奪衣被令皆裸露。諸佛常法,二時大會集諸弟子:一春末月、二夏末月。春末月,諸方處處國土諸比丘來至佛所,佛與我等說法,我等三月安居中,當念修習,是初大會。為聽法故夏末月,自恣竟作衣畢,持衣缽到佛所,作是念:「我等久不見佛世尊!」是第二大會,為見佛故。是被賊比丘,自恣已作衣竟,持衣缽向舍衛,到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諸佛常法,客比丘來,以軟語勞問如是言:「汝忍不?足不?安樂住不?乞食不乏、道路不疲耶?」爾時佛以如是語勞問諸比丘:「汝忍不?足不?安樂住不?乞食不乏、道路不疲耶?」諸比丘言:「世尊!我等忍足、安樂住、乞食不乏、道路不疲。」具以上事向佛廣說。佛即以是因緣故集僧,集僧已種種因緣讚戒、讚持戒,讚戒、讚持戒已,語諸比丘:「汝等賊來時,應作大音聲擊鐘振鈴令賊怖畏。」諸比丘從佛聞是事,見是過罪,後歲還本處安居,安居已還復立制:「我等不應三月自恣,當到八月自恣。為夏末月得安居施物用故。」夏末八月如本賊發時,賊作是念:「何處當有不須器仗鬪戰而得錢物耶?」作是念:「沙門釋子不與人鬪,我當往劫取財物。」念已即往圍繞僧房。諸比丘先備防賊具,賊來已即入房舍,閉門下店上樓閣上,作大音聲恐怖諸賊,擊鐘振鈴。有二比丘,闇中擲石恐怖,石墮殺賊。是兩比丘自相謂言:「我與汝俱放石,不知誰石殺賊?」即生疑:「我將無得波羅夷耶?」是事白佛,佛言:「無罪。放石時應唱言:『石下!石下!』」(第三波羅夷竟)◎

◎大妄語戒

佛在毘耶離婆求沫河邊,佛與婆求沫河諸比丘結戒,言:「先作無罪。」是諸比丘作是念:「我等多時空無過人法妄語,不知何者是先?何者非先?」心生疑悔。是事白佛,佛言:「未結戒前婆求沫諸比丘一切時不犯,是故先作無罪。」

比丘人前作非人想,自說得過人法,是比丘生疑:「我將無得波羅夷耶?」是事白佛,佛言:「人中生人想,得波羅夷。人中生非人想,得波羅夷。人中生疑,得波羅夷。非人中生非人想,得偷蘭遮。非人中生人想,得偷蘭遮。非人中生疑,得偷蘭遮。」

有比丘,居士前自稱得過人法。是居士不解,居士言:「大德何所道?」比丘言:「置不須問。」是比丘生疑:「我將無得波羅夷耶?」是事白佛,佛言:「不得波羅夷,得偷蘭遮。」

有人問比丘言:「汝是阿羅漢不?汝應受上座上水上供養不?」若默然受,得偷蘭遮。

人問比丘言:「汝是婆羅門除滅惡法不?」若默然受,得偷蘭遮。

人問比丘言:「汝好守六根門不?」若默然受,得偷蘭遮。

人問比丘言:「汝若是阿羅漢便受是衣被。」若默然受,得偷蘭遮。飲食湯藥資生之物亦如是。

比丘常入出一居士家,是比丘中前著衣持缽到是居士捨,居士出在門下立言:「若是阿羅漢,入我捨坐處坐,手受水受飲食,受已咒願,咒願已去。」若是比丘默然入坐,飲食咒願,咒願已去時,得偷蘭遮。

有一比丘常入出一居士家,是比丘中前著衣持缽到其舍,居士出在門下立言:「大德!若是阿羅漢便入。」比丘言:「我非阿羅漢,若聽入當入。」若居士聽入無罪。坐處坐、受水飲食、咒願出門亦如是。

一時目連語諸比丘:「從阿鼻地獄乃至阿迦尼吒天,我能於中遍至,身自在來往。」諸比丘言:「目連!汝何有此事?聲聞弟子身通,極遠能至梵世。汝空無過人法故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是事問佛,佛語諸比丘言:「汝等莫說目連是事罪過。何以故?若人依初禪,善修習如意足得神通,是人則能從阿鼻地獄乃至阿迦尼吒天,身自在往來。若比丘依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亦如是。目連比丘依四禪,善修如意足得大神通,若欲從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於中身得往反自在,目連語實無罪。」

又一時目連語諸比丘言:「從阿鼻地獄乃至阿迦尼吒天,其中眾生所有音聲,我以天耳皆悉能聞。」諸比丘言:「目連汝何有此事?聲聞弟子天耳,極遠能聞上至梵世。汝目連空無過人法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是事問佛,佛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若有依初禪得天耳,是人則能從阿鼻地獄乃至阿迦尼吒天,其中音聲自在能聞。若比丘依第二、第三、第四禪亦如是。目連比丘依四禪,善修天耳通,若欲聞阿鼻地獄乃至阿迦尼吒天其中眾生所有音聲,皆悉能聞,目連實語無罪。」

又一時目連語諸比丘言:「從阿鼻地獄乃至阿迦尼吒天,其中眾生所有心念,我能悉知。」諸比丘言:「目連!汝何有是事?聲聞弟子極遠能知乃至梵世。汝空無過人法故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是事問佛,佛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若比丘依初禪,善修知他心通,是人則能從阿鼻地獄乃至阿迦尼吒天,其中眾生所有心念皆悉能知。若比丘依第二、第三、第四禪亦如是。目連比丘依四禪善修他心通,若欲知從阿鼻地獄乃至阿迦尼吒天其中眾生所有心念,皆悉能知,目連語實無罪。」

又一時目連語諸比丘:「從阿鼻地獄乃至阿迦尼吒天,其中眾生宿命,我悉能知。」諸比丘言:「目連!汝何有此事?聲聞弟子宿命通,極遠能知從阿鼻地獄乃至梵世。汝空無過人法故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是事問佛,佛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若比丘依初禪善修宿命通,是人則能從阿鼻地獄乃至阿迦尼吒天,其中眾生所有宿命,皆悉能知。若比丘依第二、第三、第四禪亦如是。目連比丘,依四禪善修宿命通,若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其中眾生所有宿命,皆悉能知,目連語實無罪。」

又一時目連語諸比丘:「從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其中所有眾生死此生彼,我以天眼悉能見之。」諸比丘言:「汝目連!何有此事?聲聞弟子天眼,極遠能見阿鼻地獄乃至梵世。汝空無過人法故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是事問佛,佛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若比丘依初禪善修天眼通,是人則能從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其中眾生死此生彼,皆悉能見。若人依第二、第三、第四禪亦如是。目連比丘,依四禪善修天眼通,若從阿鼻地獄乃至阿迦尼吒天,其中眾生死此生彼,皆悉能見,目連語實無罪。」

又一時目連語諸比丘言:「若人言求漏盡阿羅漢,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捨於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已得解脫者,則我身是。何以故?我是阿羅漢漏盡,乃至正智已得解脫。」諸比丘言:「汝何有此事?得阿羅漢漏盡,乃至正智已得解脫。何以故?目連多事多欲。目連!汝空無過人法故妄語,滅擯驅出。」是事問佛,佛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若人求實阿羅漢漏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捨於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已得解脫者,目連是也。何以故?目連實是阿羅漢漏盡,乃至正智已得解脫,目連語實無罪。」

又一時目連語諸比丘:「我見有一眾生五百由旬大火焰燒身,虛空中來大喚啼哭極受苦切。」諸比丘言:「何處有是眾生、有如是大火焰?汝空無過人法故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是事問佛,佛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我亦見是眾生五百由旬火焰燒身,虛空中來大喚啼哭極受苦切,但不欲向餘人說。何以故?畏人不信,若人不信如來語,長夜受大衰惱。目連語實無罪。」

又一時目連語諸比丘:「我見有一眾生,五百夜叉鬼持五百斧,經五百日夜斫一肋。是肋墮海水中,海即擾濁。」諸比丘言:「目連!何處有如是眾生、有如是肋?汝目連!空無過人法故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是事問佛。佛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我亦見是眾生,五百夜叉鬼持五百斧,經五百日夜斫斷一肋,墮海水中海即擾濁,而不欲向人說。何以故?畏人不信。若人不信如來語,長夜受大衰惱。目連語實無罪。」

又一時目連語諸比丘:「我見一眾生,身如一大木船,頭如酒甕,喘息如雷聲,眼睛如憍薩羅大銅釪,口中出舌如黑雲中掣電。」諸比丘語目連言:「何處有此眾生?汝目連!空無過人法故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是事問佛,佛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我亦見是眾生,身如一大木船,頭如酒甕,喘息如雷聲,眼睛如憍薩羅大銅釪,口中出舌如黑雲中掣電。如來而不欲向人說。何以故?畏人不信。若人不信如來語者,長夜受大衰惱。目連語實無罪。」

又一時目連語諸比丘:「北方有池,名漫陀緊尼,廣長五十由旬,周圍二百由旬,底布金沙,八功德水常滿其中,甜美如真蜜,青黃、赤白、紅紫種種雜色蓮花遍覆池上,種種眾鳥哀聲相和甚可愛樂,遶池四邊種種花樹果樹。」諸比丘語目連:「何有如此池?汝空無過人法故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是事問佛,佛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北方有是漫陀緊尼池,縱廣五十由旬,周圍二百由旬,底布金沙,八功德水常滿其中,甜美如真蜜,青黃、赤白、紅紫種種雜色蓮花遍覆池上,種種眾鳥哀聲相和甚可愛樂,遶池四邊種種華樹果樹,目連語實無罪。」

又一時目連在耆闍崛山中,入虛空無色定,善取入定相、不善取出定相,從三昧起,聞薩卑尼池岸上大象聲。聞已還疾入三昧,作是念:「我入三昧中聞是象聲。」從三昧起語諸比丘:「我一時在耆闍崛山中,入虛空無色定,聞薩卑尼池岸上象聲。」諸比丘語目連:「何有此理?入虛空無色定中若見若聞,無有是事。何以故?若人入無色定,破壞色相捨離聲相故。汝空無過人法故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是事問佛,佛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目連見先事不見後事,如來亦見先亦見後。目連在耆闍崛山中,入虛空無色定,善取入定相、不善取出定相。是人從三昧起,聞薩卑尼池岸上象聲已,還疾入虛空無色定,便謂我入定聞聲。若人入無色定,若見色聞聲,無有是處。何以故?是人破壞色相捨離聲相故。若目連空無過人法故妄語者,亦無是處。目連隨心想說無罪。」

又一時目連在耆闍崛山中,入識處無色定,善取入定相、不善取出定相。從三昧起,聞天城中諸天歌聲,聞已還疾入定,作是念:「我在三昧中聞諸天歌聲。」從三昧起,語諸比丘:「我一時在耆闍崛山中,入識處定,聞天城中諸天歌聲。」諸比丘語目連:「何有此理?入無色定而當見色聞聲耶?何以故?若人入無色定,破壞色相捨離聲相。汝空無過人法故作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是事問佛,佛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目連見先事不見後事,如來亦見前亦見後。目連在耆闍崛山中,入識處無色定,善取入定相、不善取出定相。從三昧起,聞天城中諸天歌聲,聞已還疾入定,便謂我入定聞聲。若人入無色定,若見色若聞聲,無有是處。何以故?是人破壞色相捨離聲相故。若目連空無過人法故妄語者,亦無是處。目連隨心想說無罪。」

又一時目連在耆闍崛山中,入無所有處無色定,善取入定相、不善取出定相。從三昧起,聞阿修羅城中阿修羅伎樂音聲,聞已還疾入定,作是念:「我在定中聞阿修羅城中伎樂音聲。」從定起已語諸比丘:「我一時在耆闍崛山中,入無所有處無色定,聞阿修羅城中阿修羅伎樂音聲。」諸比丘語目連:「何有此理?入無色定而當見色聞聲耶?何以故?若人入無色定,破壞色相捨離聲相。汝空無過人法故作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是事問佛,佛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目連見先事不見後事,如來亦見前亦見後。目連在耆闍崛山,入無所有處無色定,善取入定相、不善取出定相。從定起聞阿修羅城中伎樂音聲,聞已還疾入定,便謂我入定聞聲。若人入無色定,若見色若聞聲,無有是處。何以故?是人破壞色相捨離聲相故。若目連空無過人法故妄語者,亦無是處。目連隨心想說無罪。」

又一時目連語諸比丘:「北方有阿耨達池,縱廣五十由旬,周圍百五十由旬,底有金沙,八功德水常滿其中,甜美如真蜜,青黃、赤白、雜色蓮花遍覆水上,種種眾鳥哀聲相和,如音樂聲甚可愛樂,遶池四邊種種花樹果樹,善住象王宮殿住處,有八千象以為眷屬。若轉輪聖王出於世時,八千象中最下小者,出為象寶給聖王乘。」諸比丘言:「何有此池?何有此象?汝空無過人法故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是事問佛,佛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北方有阿耨達池,縱廣五十由旬,周圍百五十由旬,底有金沙,八功德水常滿其中,甜美如真蜜,青黃、赤白、雜色蓮花遍覆水上,種種眾鳥哀聲相和,如音樂聲甚可愛樂,遶池四邊種種花樹果樹。善住象王宮殿住處,有八千象以為眷屬。若轉輪聖王出於世時,八千象中最下小者,出為象寶給聖王乘。目連語實無罪。」

又一時目連語諸比丘:「外大海內洲有明月山,婆羅醯馬王宮殿住處,有八千馬以為眷屬。若轉輪聖王出於世時,八千馬中最下小者,出為馬寶給聖王乘。」諸比丘言:「何有此處、有如此馬?汝空無過人法故作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是事問佛,佛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外大海內洲有明月山,婆羅醯馬王宮殿住處,有八千馬以為眷屬。若轉輪聖王出於世時,八千馬中最下小者,出為馬寶給聖王乘。目連語實無罪。」

又一時諸比丘問目連:「是多浮河水從何處來?」目連答言:「此水從阿耨達池中來。」諸比丘言:「阿耨達池其水甜美,有八功德,此水沸熱醎苦,何有此事?目連!汝空無過人法故作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是事問佛,佛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過罪。何以故?阿耨達龍住處,去此極遠,是水本有八功德甜美,經歷五百小地獄上來,是故醎熱。汝等若問目連:『是水何故醎熱?』目連能隨相答汝。目連實語無罪。」

又一時目連語諸比丘:「耆闍崛山底有五百由旬池,池底有金沙,八功德水充滿其中,甜美如真蜜,青黃、赤白、雜色蓮花遍覆水上,種種眾鳥哀聲相和如音樂聲,遶池四邊有種種花樹果樹,是摩那斯龍王宮殿。」諸比丘言:「何有是池?何有是龍?汝空無過人法故作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佛聞是事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是耆闍崛山底,有五百由旬池,底布金沙,八功德水充滿其中,甜美如真蜜,青黃、赤白、雜色蓮花遍覆水上,種種眾鳥哀聲相和如音樂聲,遶池四邊有種種花樹果樹,是摩那斯龍王宮殿。目連語實無罪。」

又一時目連語諸比丘:「三十三天有善法堂,堂有五百柱。有一寶柱,如毫毛許,不到碠上。有寶樓,是釋提桓因坐處,眾花莊嚴。其邊皆有諸天坐處,亦以花莊嚴。」諸比丘語目連:「何有是事?汝空無過人法故作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佛聞是事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忉利天上善法堂,堂有五百柱,有一寶柱,如毫毛許不到碠上。有寶樓,是釋提桓因坐處,眾花莊嚴。其邊皆有諸天坐處,亦以花莊嚴。目連語實無罪。」

又一時目連入定,見跋耆夜叉與摩伽陀夜叉共鬪,跋耆夜叉破摩伽陀夜叉。目連從三昧起語諸比丘:「跋耆人當破摩伽陀人。」後阿闍世王,善將兵眾破跋耆人。諸比丘語目連:「汝先言:『跋耆人當破摩伽陀人。』而今摩伽陀人破跋耆人。汝空無過人法故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佛聞是事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目連見前不見後,如來見前亦見後。是跋耆夜叉與摩伽陀夜叉共鬪,跋耆夜叉破摩伽陀夜叉,爾時跋耆人亦破摩伽陀人。後阿闍世王,更集兵眾共戰得勝。目連隨心想說無罪。」

目連又復入定,見摩伽陀夜叉與跋耆夜叉共鬪,摩伽陀夜叉破跋耆夜叉。目連從三昧起語諸比丘:「摩伽陀人當破跋耆人。」後戰時跋耆人破摩伽陀人。諸比丘語目連:「汝先言:『摩伽陀人當破跋耆人。』而今跋耆人破摩伽陀人。汝空無過人法故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佛聞是事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目連見前不見後,如來見前亦見後。是摩伽陀夜叉,與跋耆夜叉共鬪得勝,破跋耆夜叉,爾時摩伽陀人亦破跋耆人。後跋耆人更集兵眾共鬪得勝。目連隨心想說無罪。」

目連常入出一居士捨,又一時目連中前著衣持缽入其舍,居士與敷坐處共相問訊。是家中有妊身婦人,檀越問目連:「大德!是婦為生男?為生女?」目連答言:「生男。」語已便去。更有一梵志來入其舍,主人問言:「此婦人為生男?為生女?」梵志言:「生女。」是婦人便生女。諸比丘語目連:「汝先說某居士捨婦人生男,今乃生女。汝空無過人法故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佛聞是事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目連見前不見後,如來見前亦見後。爾時此兒是男,後轉根為女,目連隨心想說無罪。」目連後相生女亦如是。

又一時大旱無雨,目連入定,見卻後七日天當大雨,滿諸溝坑。城邑聚落悉聞此言,皆大歡喜。國中人民皆捨眾務覆屏蓋藏,各各屈指過籌數日,到第七日雨風尚無,何況雨耶?諸比丘語目連:「汝言七日天當大雨滿諸溝坑,今雨風尚無,何況雨耶?汝空無過人法故妄語,汝目連滅擯驅出」。佛聞是事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是事過罪。何以故?目連見前不見後,如來見前亦見後。七日有大雨下,有羅睺阿修羅王,以手接去置大海中。目連隨心想說無罪。」

長老莎伽陀語諸比丘:「我入禪定,能令從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滿其中火。」諸比丘言:「何有是事?聲聞弟子能作大火從阿鼻地獄極至梵天。汝空無過人法故妄語,汝莎伽陀滅擯驅出。」佛聞是事語諸比丘:「汝等莫說莎伽陀是事過罪。何以故?若比丘依初禪,修如意足得神通,是比丘則能從阿鼻地獄至阿伽尼吒天,自在能滿中火。若比丘依第二、第三、第四禪亦如是。莎伽陀依止四禪,善修如意足得大神通,若念從阿鼻地獄至阿迦尼吒天自在能滿中火。莎伽陀語實無罪。」

長老輸毘陀語諸比丘:「我能一念中識宿命五百劫事。」諸比丘語輸毘陀:「何有是事?聲聞弟子一念中極多能知一世。汝空無過人法故妄語,汝輸毘陀滅擯驅出。」佛聞是事語諸比丘:「汝等莫說輸毘陀是事過罪。何以故?是輸毘陀前身,從無想天命終,來生此間。無想天壽五百劫,以是故說一念中知五百劫。輸毘陀隨心想說無罪。」(四波羅夷竟。略問僧殘、不定、捨墮、單提、悔過,此五篇略問。不問眾學、七滅諍也。)

僧伽婆尸沙初

佛在舍衛國,因迦留陀夷結戒,先作無罪。長老迦留陀夷,作是念生疑:「我多時出精,不知何時是先、是不先?」是事白佛,佛言:「未結戒前善男子迦留陀夷一切時出精不犯,故言先作無罪。」

一比丘身不動便出精,心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問佛,佛言:「無罪。」

毘舍佉鹿子母,信眾僧,兩手接足頭面作禮,次到迦留陀夷接足作禮,迦留陀夷即失精墮其頭上。優婆夷小卻兩手拭精,歡喜唱言:「我得大利!我諸同學有如是多淫欲人,亦能斷欲修梵行。」迦留陀夷生疑:「我將無得僧迦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無罪。若有如是多欲比丘,應當裹系。」

有一比丘洗浴時失精,心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無罪。」

有比丘洗浴時餘比丘與摩身即時失精,心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佛言:「無罪。」

有一比丘摩觸男根時失精,心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佛言:「若逆摩失精,得僧伽婆尸沙。若順摩為覆故失精無罪。」

有一比丘邪念故失精,心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佛言:「無罪。」

有一比丘見端正女色便失精,心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佛言:「無罪。」

有比丘若為女人捉手、捉腳、捉膝、捉[跳-兆+專]故,比丘失精,心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佛言:「無罪。」

有比丘為母抱捉嗚說邪語,是比丘失精,心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佛言:「不得僧伽婆尸沙,得突吉羅。姊妹、本二、先私通婦亦如是。」

有比丘於新死女人、脹女人、青瘀女人、臭爛女人、噉殘女人、血塗女人、乾枯女人、脹壞女人、骨女人身上出精,得僧伽婆尸沙。(初僧伽婆尸沙竟)

佛因迦留陀夷結戒,先作無罪。是迦留陀夷作是念生疑:「我多時摩觸女人身,不知何時是先、是不先?」是事白佛,佛言:「迦留陀夷未結戒前摩觸女人身一切時不犯,故名先作無罪。」

有比丘人女中生非人女想摩觸,後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若人女中生人女想摩觸,得僧伽婆尸沙。人女中生非人女想摩觸,僧伽婆尸沙。人女中生疑摩觸,得僧伽婆尸沙。非人女中生非人女想摩觸,偷蘭遮。非人女中生人女想摩觸,偷蘭遮。非人女中生疑摩觸,得偷蘭遮。比丘以腳蹋觸女人身,得突吉羅。若女人以腳蹋觸比丘身無罪。比丘捉女衣,得突吉羅。若女人捉比丘衣無罪。比丘捉女人鬢、捉發花、捉真珠、捉耳瓔珞、捉耳璫、捉如是等女人莊嚴具,偷蘭遮。」

有女人與比丘瀉水,水流不斷,比丘於是女人生邪心,即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不得僧伽婆尸沙,得偷蘭遮。」

比丘為母抱捉鳴說邪語,心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不得僧伽婆尸沙,得突吉羅。姊妹、本二、先私通婦亦如是。」

有比丘於新死女人、脹女人、青瘀女人、臭爛女人、噉殘女人、血塗女人、乾枯女人、脹壞女人、骨女人摩觸,得偷蘭遮。(第二僧伽婆尸沙竟)

佛因迦羅比丘鹿子兒結戒,先作無罪。是比丘生疑:「我多時媒嫁,不知何時是先、是不先?」是事白佛,佛言:「未結戒前迦羅比丘一切時媒嫁不犯,故名先作無罪。」

有比丘常入出一家中,是比丘一時中前著衣持缽至居士捨,與坐處坐已共相問訊。居士小默然已語比丘言:「汝能語某甲女人至我邊不?」比丘言:「我能語彼,不能還答汝。」居士言:「云何知此事得成以不?」比丘言:「我當令比丘在某處立。」是比丘作是語已出居士捨,見一比丘語言:「汝小住此中。」彼比丘言:「住此何為?」答:「汝但住莫問。」是比丘留彼比丘已便去,居士出便見彼比丘住所期處,語言:「善哉,善哉!我事得成。」彼比丘言:「得成何事?」居士答言:「何用問為?此是期處。」先比丘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不得僧伽婆尸沙,得偷蘭遮。」

有比丘常入出一家,是比丘一時中前著衣持缽到居士捨,居士與坐處坐已共相問訊。居士小默然已語比丘言:「汝能語某甲女來不?」答言:「能。」比丘往語女人,女人言:「我不須是事。」比丘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不得僧伽婆尸沙,得偷蘭遮。」

有夫婦相瞋不和合,有一比丘常入出其家,是比丘中前著衣持缽到其舍,與坐處坐已共相問訊,是比丘令二人懺悔。是二人懺悔已和合行欲,比丘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人有三種婦:一、用財得;二、禮法得;三、破壞得。是三種婦,若作券言:『非我婦。』禮法未斷猶故出入,未唱言:『非我婦。』比丘和合是婦,得偷蘭遮。是三種婦,若作券言:『非我婦。』禮法已斷不復出入,而未唱言:『非我婦。』爾時比丘和合,得偷蘭遮。是三種婦,若已作券言:『非我婦。』禮法已斷不復出入,已唱言:『非我婦。』爾時比丘媒合,得僧伽婆尸沙。」

一比丘常入出一家,是比丘中前著衣持缽到居士捨,與坐處坐已共相問訊。居士小默然已語比丘言:「汝能語某甲淫女來不?」比丘言:「我當語。」即往語是淫女來向居士,道中為餘人將去。是比丘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不得僧伽婆尸沙,得偷蘭遮。」

有一比丘常入出一居士家,是比丘中前著衣持缽到居士捨,與坐處坐已共相問訊。居士小默然已語比丘言:「汝能語某甲女人來不?」比丘言:「能。」即往語,是女人莊嚴身欲往,夫即來入,以是因緣不得去。比丘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不得僧伽婆尸沙,得偷蘭遮。」

有一比丘入出一家,是比丘中前著衣持缽到是居士捨,與坐處坐已共相問訊。居士小默然已語比丘言:「汝能語某甲女人來不?」比丘言:「能。」即往語,女人便許。是女人生念:「我至彼必不得睡,今先睡已當往。」女人睡至地了,竟不得去。比丘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不得僧伽婆尸沙,得偷蘭遮。」

有一居士貪著一女人,至此女人所言:「聽我作淫欲。」女人答言:「我今懅。」居士言:「我云何知汝閑時?」女人言:「有一比丘常入出我捨,我遣是比丘打汝背,當知我閑。」是比丘中前著衣持缽至其舍,與坐處坐已共相問訊。女人語比丘言:「往打某甲居士背。」比丘言:「何以故?」女人言:「但往打莫問。」比丘即往,以拳打居士背,居士言:「事成已。」比丘言:「何所成?」居士言:「是期事也。」比丘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不得僧伽婆尸沙,得偷蘭遮。」

有一比丘常入出一家,是比丘中前著衣持缽到居士捨,與坐處坐已共相問訊。居士小默然已語比丘言:「大德!能語某甲女人來不?」比丘言:「我等不應作使,汝急欲見者,當為眾僧作會,我當請是女人來。」居士即與比丘會直,比丘以是直與眾僧作會,請是女人來,居士於中得共女人作淫欲。比丘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不得僧伽婆尸沙,得偷蘭遮。」

有一估客婦,甚有容色。有一居士欲共私通,彼婦不從。其夫命終,有小因緣,居士不聽餘人出入其舍。其母問其女言:「頗有方便可得使人出入不?」女言:「有。」母問:「是誰?」答:「彼居士為我故數數遣信,欲共我通,我不從。」母言:「汝可從其意,以汝故令多人得樂。」女言:「當使誰語?」母言:「可使常入出比丘語。」有一比丘常入出其家,中前著衣持缽入其舍,與坐處坐已,共相問訊已問言:「大德!能語某甲居士如是如是事不?」答言:「能。」即往語,居士便往。比丘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不得僧伽婆尸沙,得偷蘭遮。」

有一居士作僧坊,常供給是處衣被、飲食、湯藥資生所須。是居士後少時便死,更無人供給是處衣被、飲食、湯藥資生所須。有一比丘到是居士婦邊語言:「汝何以不供給是處眾僧衣被、飲食、湯藥資生所須。」居士婦言:「大德!是居士福德勇健,本所供給皆是其力。大德!汝若能令某甲居士此間處分作務,若爾可得供給。」比丘即到彼居士邊語言:「汝能與某甲居士婦在外處分作務不?」彼居士言:「我家自多事處分不遍。」比丘言:「為受為供養塔僧人故。」是居士信佛法僧故便言:「能。」是居士常入出,與居士婦和合。比丘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無罪。」

有一居士作僧房,常供給是處衣被、飲食、湯藥資生所須,是居士婦死,更無有人供給是處衣被、飲食、湯藥資生所須。有一比丘到居士所語言:「汝何以不復供給僧房中諸比丘衣被、飲食、湯藥資生所須?」居士言:「大德!是婦有大福德,本所供給皆是其力。汝若能令某甲居士婦修理我家內事處分者,可得供給。」比丘即到居士婦邊語言:「汝能與某甲居士,在內修理家事不?」居士婦言:「大德!我家中自多事務,處分不遍。」比丘言:「為受為供養塔僧人故。」是居士婦信佛法僧故,便言:「能。」是婦常入出故,與居士共和合。比丘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無罪。」

有一比丘常入出一家,是比丘中前著衣持缽到居士捨,與坐處坐共相問訊。小默然已,居士語比丘言:「大德!汝能語某甲女人來不?」答言:「能。」即往語彼女人,居士及彼女人俱時得病,不得和合。比丘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不得僧伽婆尸沙,得偷蘭遮。」

有一比丘常入出一家,是一比丘中前著衣持缽入是捨,捨主婦人與坐處坐,共相問訊小默然已,婦人語比丘言:「大德!汝能語某甲居士來不?」答言:「能。」即往語。婦人及居士俱得病,不得和合。比丘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不得僧伽婆尸沙,得偷蘭遮。」

有比丘常入出一家,是比丘中前著衣持缽入是捨,居士與坐處坐,共相問訊小默然已,語比丘言:「大德!汝能為我兒故語某甲居士,與我兒若姊若妹若女不?」答言:「能。」便往語。是居士兒及彼女俱時得病,嵴僂狂發更嫡餘人。是比丘生疑:「我將無得僧伽婆尸沙耶?」是事白佛,佛言:「不得僧伽婆尸沙,得偷蘭遮。」

比丘問佛:「如人有可信語優婆塞,非人亦當有耶?」佛言:「有!得道天是。」又問:「人女有可信語優婆夷,非人女亦當有耶?」佛言:「有!得道天女是。」

比丘語餘人:「我能虛空中結加趺坐。」「是比丘空無是事,得波羅夷。」又言:「我能變一身為多身,多身還為一身。我以智慧,若現事不現事,皆能通達,牆壁山樹能過無礙,出沒地中如出入雲,履水如地凌虛如鳥,是日月有大威德,我能不動以手摩捫,乃至梵世往來自在。」「是事若空無實,得波羅夷。」

比丘問佛:「頗有比丘作不淨衣著不得波逸提耶?」佛言:「有!若衣經淨緯不淨、緯淨經不淨、若二俱不淨。不淨者,若駱駝毛、牛毛、羖羊毛、若雜織。著如是不淨衣,得突吉羅。」

問:「毘尼中說:『比丘不應畜長髮。』若頭上有瘡當云何?」佛言:「以剪刀剪卻。」

問:「比丘得淨食,以疑心噉,作是念:『此食為淨、為不淨?』得何罪耶?」佛言:「得突吉羅。」

問:「頗有比丘為女人說法,過五六語不得波逸提耶?」佛言:「有!若作書、若手示相、若遣使,與天女、龍女、夜叉餓鬼女、毘舍遮女、鳩槃荼女、羅剎女說法過五六語,得突吉羅。」

問:「頗有比丘過第三重覆捨不得波逸提耶?」佛言:「有!若先作捨以板隨意覆。」

問:「頗有比丘與女人期共道行不得波逸提耶?」佛言:「有!比丘與天女期共道行,若龍女、夜叉女餓鬼女、毘舍遮女、鳩槃荼女、羅剎女期共道行,得突吉羅。」

問:「云何漱口?」佛言:「以水著口中三迴轉,是名漱口。」

問:「頗有比丘別眾食不得波逸提耶?」佛言:「有!若虛空中食是。」

問:「頗比丘噉食得波羅夷耶?」佛言:「有!若以盜心食是。」

問:「頗有比丘食家中坐不得波逸提耶?」佛言:「有!若女人受一日戒,男子不受,是家中坐,得突吉羅。若男子受一日戒,女人不受,是家中坐,亦得突吉羅。若二俱受一日戒,是家中坐無罪。」

問:「頗比丘,食家中獨與一女人共坐,不得波逸提耶?」佛言:「有!若女人受一日戒,男子不受,是中坐,得突吉羅。若男子受一日戒,女人不受,是中坐,得突吉羅。若二俱受不犯。」

問:「頗比丘往觀軍發行不得波逸提耶?」佛言:「有!若往觀夜叉軍,得突吉羅。」

問:「頗有比丘語餘比丘言:『共我去至諸家,當與汝多美飲食。』是比丘後時語彼比丘:『我不喜與汝若坐、若語,我獨坐獨語樂。』不得波逸提耶?」佛言:「有!若未至他捨,里巷中語令還,得突吉羅。若僧坊中語無罪。」

問:「頗有比丘無病入白衣捨,從非親裡比丘尼自手受飲食,不得波羅提提舍尼耶?」答曰:「有!若比丘尼自持飲食,就白衣捨與比丘,自手受無罪。」

問:「頗比丘尼約勅白衣,與如是飯如是羹比丘食,不得波羅提提舍尼耶?」答曰:「有!若比丘尼,是比丘親裡,勸與食,比丘不呵而食,得突吉羅。」(五段竟)

十誦律卷第五十九

 

上篇:十誦律

下篇: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菩薩戒本

菩薩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 慈氏菩薩說 北涼天竺...

佛說五恐怖世經

佛說五恐怖世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

摩訶僧祇比丘尼戒本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摩訶僧祇比丘尼戒本 東晉平...

【註音版】式叉摩那尼戒本

式叉摩那尼戒本(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佛說尊那經

佛說尊那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註音版】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

佛說大乘智印經

佛說大乘智印經卷第一 西天三藏寶法大師賜紫沙門智吉...

【註音版】讚觀世音菩薩頌

讚觀世音菩薩頌...

佛說般舟三昧經

佛說般舟三昧經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佛說分別緣生經

佛說分別緣生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

【註音版】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止觀大意

止觀大意 唐天台沙門釋湛然述   因員外李華欲知止觀...

佛說彌勒來時經

佛說彌勒來時經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舍利弗者,是佛第一...

【佛教詞典】掃治佛塔等善報

子題:掃佛地得五福、不犯佛僧物等皆生不動國、弗婆提...

【佛教詞典】十玄緣起

(術語)此為四種緣記中之法界緣起,具體的說明者,緣...

唯識學中的「八識心王」

佛法唯識學中的八識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

妙蓮老和尚《五戒是良師》

(一)五戒是良師 一、眾生受戒入佛位 諸位善男子、善...

放下即自在

一個裝過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隻裝過牛奶的杯子...

臨終時冤親債主為何不會化作阿彌陀佛形象

問: 臨終時,怨家債主為什麼不會化作阿彌陀佛的形象...

朋友的四種類型

人生的朋友大致可以分成四種類型: 一種是在歡樂的時...

阿姜查回答有關修行的問題

問∶ 我很用功修行,但似乎尚無一點消息。 答∶ 修行不...

道場在哪裡?就在一念清淨自性中

以下總結這一段,如果你聽懂了,對於禪淨雙修的修學方...

認識佛教所說的魔

魔這個字中文本來沒有,梵文是邛I(Mara),譯成魔羅。最...

殺業積久,則爆發災害

眾生不知果由因招,念念起貪瞋癡,發而為事,則無非殺...

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這三種力量

如果你看《彌陀要解》,你就會知道,我們臨終的人要達...

慧律法師《感受錯誤就會增添煩惱》

信徒問:師父!什麼是開悟? 開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

佛示四種雲喻

佛陀昔日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為比丘眾開示...

【視頻】梁皇寶懺(佛光山唱誦)

梁皇寶懺(佛光山唱誦)

【視頻】《持世經》聆志居士念誦

《持世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