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必計較以往的得失,但種未來的福田

2011/05/06  大字體  護眼色

佛說:「一切世間人們為善作惡所得的因果報應,就像影隨著形一樣,絲毫不會有差錯的。」可是世人不信,說是虛妄的說教。孔子也有「安命」的說法。相信他的,往往加以推算,但只求福利,聽到好的心生歡喜,聽到災患就心生厭惡,還以為這命是天所安排的,這是最愚癡的。要知道死和生就像晝和夜;三世輪迴就像昨天和今天所發生的事情一樣;昨日所作的事情,必然會在今天發生影響。若是所做事是完美的,就能在今天產生美好的成果,反之,也是一樣。舉個事例來說,比如請客,所有席間餐具菜餚,無論精粗豐儉,必須色色預備齊全,屆時擺設出來,就一一完備了;若是稍有欠缺,就不能說是全美的了。人生也是這樣,前生修善積德,今生就福壽康寧;不然的話,今生就會有種種缺陷,這是一定的道理。

人生一世,「正報」壽命的長短,「依報」家產資財、功名、貧富貴賤的差別,一絲一毫都是前世所修定。今生所受用的不是從外而來,都是自作自受,所以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世人以為依靠自己的智能技術,可以獲得功名富貴,不知功名富貴並不是才智可以獲得的,這是他前世修了善因,今世與才智結合才產生的。因此,得到了就歡喜,那是愚迷的。

有時,我們應有的富貴功名被人所破壞,或佔有了,於是深切怨恨這個人和這件事。其實,這是我們的福量本來不應有這些功名富貴的,被破壞的是我們分內所不應有的,被佔有的是我們所欠他的。所以為失去而憂怨的,或者怨天尤人以致結冤不解的,這是自己愚昧無知。我們如果能聽信佛所教導我們的因果真理,那麼,貧富得失,一切是可以付之前定,都是我自己所造作;窮達壽夭都是我業命所固定。今生所受用的一切都是我前世所修得,原本不是任何人所可賜予的,也不是智力所能爭取到的,即使是從才智所取得,那也是我分內所固有的。這樣,又何必計較得失而勞心苦慮,甚至對人妄積恩怨呢?假使是一位明智的人能相信因果報應,就不必計較眼前的得失,只要趁今生現前所有,盡自己的力量來種未來的福田,就像世間農民選擇良田來深耕細作,及時播種。這樣,到了秋天成熟,肯定能得十、百倍的收穫,這是很明顯的道理。但所種的田有肥瘠的不同,佛說供養佛法僧三寶為勝田,孝事父母為敬田,濟貧拔苦為悲田。

我竭誠希望有智慧的人們不必計較以往的得失,但種未來的福田;如果能夠節省無益過度的費用,節約身口奢靡的花費,移種於三田之中,這不但能增長未來的福德莊嚴,就是在現世也能得身心安樂,成為第一福人了。假使能種福於三田,再能留心於佛法,以念佛消妄想,以慈悲轉貪嗔,以柔和化強暴,以謙讓折我慢;這樣,才是大心菩薩的行徑呢。果然能對此深信不疑,可以稱為最勝勇猛丈夫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經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以一切諸法,皆...

婚外情、一夜情的九大害處

古諺:飽暖思淫慾。現在物質極大豐富,中國聖賢文化卻...

長相的莊嚴與否,跟善惡業力有直接相關

請看第三各得真金色身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

果報的不同,源於認知的差別

佛法並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符合因果法則的真理,既然...

一生行善,果然善有善報

古時候,有一個書生,姓蕭名藹堂。他為了生活所困,不...

「索命」的甲魚

我只有一個堂哥,比我大不了多少,由於他父母死得早,...

七個改命、積德、改氣色的具體方法

經咒之法力是無形的,持誦久之,可以清除本身罪孽。若...

拯饑救溺福綿長,驕橫欺人遭惡報

古語云: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惡者天報之以禍,福禍無...

現生延年轉壽的原理

現生延年的原理 我們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目的...

念佛機24小時開著可奇跡般地驅蚊蠅避免殺生

轉貼:師兄們,大家好!我這裡有一個不用殺生即能驅蚊...

惟賢長老《三皈五戒是善因善緣善果之路》

一、四種因緣果的性質 在佛法來講,有染因、染緣、染...

志公和尚十二時頌

平旦寅 狂機內有道人身 窮苦已經無量劫 不信常擎如...

道香應自苦修來,法遠禪師的修行故事

寫這個故事之前,躊躇了一下,因為這種故事不一定有人...

出家人如何面對外在誘惑

問: 現在社會誘惑很大。您是如何面對外在誘惑的?出...

儒家眼中的孝道文化

孝順父母,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從佛家的觀點來說,孝順...

【推薦】要修當前一念才能往生嗎

問: 請問法師,念佛法門必須要修當前一念才能往生嗎?...

81億美元留不住兒子出家的心

馬來西亞第二大富豪安南達克裡斯南擁有81億美元身家,...

淨界法師:聞法儀軌

(第一講) 監院法師慈悲,諸位法師、諸位同學:阿彌陀...

如是我聞

我們在每部經典的開頭,都看到這樣四個字:如是我聞。...

阿羅漢的三個含義

《疏》阿羅漢含三義。一應供,為人天福田,乞士果也。...

用什麼心態來修學,才會比較圓滿

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阿難尊者發了願以後...

憂波毱多尊者的教化

有位族姓子出家學佛,修習禪定,證悟四禪,卻以為自己...

【佛教詞典】阿他婆吠陀

(書名)Atharvaveda,又作阿達婆鞞陀,阿闥波陀。四吠...

【佛教詞典】臘滿

指年事較長、法臘最勝之僧侶。與「長老」一語同為比丘...

【視頻】忍辱福報實在大

忍辱福報實在大

【視頻】宏海法師《正法眼藏之耕耘和收穫》

宏海法師《正法眼藏之耕耘和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