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求生極樂是貪心嗎

大安法師  2020/04/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求生極樂是貪心嗎

或問:何得文中,彼佛有聲聞弟子。答:此暫有終無,至下釋文中當辯。

又問:厭苦趨樂,似專自利,何名菩薩。答:求生淨土,正為見佛聞法。得無生忍已,還來此世,救苦眾生,是菩薩行,非聲聞道,如天台《十疑論》中說。——《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好,這裡有兩個問答,進一步辯明《佛說阿彌陀經》屬菩薩藏的一個確切含義。

極樂世界為何有聲聞?

有人一看這個經典被判攝為菩薩藏就有些不理解,會質疑:你說這部經是菩薩藏,那為什麼在經文裡面說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還有無量無邊阿僧祇的聲聞弟子呢?

蓮池大師的回答是:這個是暫時有聲聞弟子之名,但最終沒有聲聞之實。你看《佛說無量壽經》裡也談到,極樂世界聲聞都能變化出很多的化身到他方世界去教化眾生,令他方世界無量無數的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從中可以看到,這個聲聞所表達的或者是從他斷惑程度來說他是聲聞,或者他原來的身份是聲聞往生的,但從他當下的心地都是大乘菩薩的心地,所以最終就沒有聲聞之實,更不會有定性聲聞。

求生極樂是貪心嗎?

那又有人問:這個念佛往生從現象上來看,確實他有厭三界之苦、趨淨土之樂這種現象,表面上來看不是自利嗎?甚至有人說你這個念佛行人就是貪心嘛,看到極樂世界黃金為地就貪黃金去了嘛,好像是自利,怎麼稱為菩薩呢?

蓮池大師回答道:這裡要從修淨土法門的發心來看,你求生淨土的目的是什麼?求生淨土的目的不是去享受人天福報的,不是說要得多少黃金的,而是為了見阿彌陀佛、聞大乘法、證得無生法忍的!

這是自利的過程,同時還要發出悲願,證無生法忍之後,還要來到這個娑婆世界生死苦海,救度一切有緣的苦難眾生的!是要發願的!

所以為什麼我們每天都要發願呢?你往生之後還要回來,不要忘記苦難的眾生。這個往相迴向和還相迴向二種迴向是成就大悲心的,這就是菩薩行哪,不是聲聞道啊!

聲聞道是想,我好不容易離開三界的牢獄,打死也不過來了,這地方太苦了!但是菩薩會回來,他會主動地回來,因為他不忍眾生苦,他同體的悲心一定會讓他自然地過來,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八千次來到我們這個世間的因緣。

佛陀是「大悲菩薩」嘛,發過大悲之願,眾生受苦就等同自己受苦,他怎麼能夠在涅槃裡面安享安樂呢?他一定是不住涅槃的。

所以《佛說阿彌陀經》不是聲聞道經典。智者大師在《淨土十疑論》中的第一個疑問,就在談這個問題:你求生淨土,捨離苦難眾生,這不是自了漢嗎?這哪是菩薩的行為呀?

智者大師就說道:你這種指責,是不明白菩薩分兩種,一種是證得無生法忍的大菩薩;還有一種是初發心菩薩。

如果是得到無生法忍的大菩薩,你指責他是有道理的,但問題是一些初發心的菩薩,你讓他要在三界裡每一世去度眾生,他是不可能做到的,是無有是處的。他一定是要先求生淨土,得到無生法忍後,才有能力到這個世間來度眾生。

所以求往生是為了見佛聞法,得無生法忍,再來這個世間度眾生。這樣的全過程都是屬於大乘菩薩道的內涵,不是小乘的自了漢,這些我們都要辨識清楚。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律航法師的往生經過

他在往生前的一個禮拜,就叫我到他身邊說:拿紙筆來,...

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

持名念佛雖易,亦須真信切願

《解》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

怎樣對待歷劫的冤親債主

有冤親債主乃至無量的冤親債主,這都是正常的。那麼我...

大安法師:這句名號是佛心、是清靜

我們修通途法門,要講到怎麼契入到無念、無相、無住的...

淨土宗為律教禪密之歸宿

須知律為教禪密淨之基址,若不嚴持禁戒,則教禪密淨之...

四字佛號和六字佛號功德是否一樣

問: 念阿彌陀佛名號或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功德是否一...

念佛人該如何辦喪事

接手書知汝母已於初二日念佛往生,不勝傷嘆。雖然,汝...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如何放鬆身心念佛

問: 弟子經常將佛號提在心中,唯恐丟失;同時時常謹...

臨命終時是見光還是見佛

問: 請問臨命終時,是見光還是見佛?因宗門下佛來佛斬...

身在鏡中勤修行,心作蓮池自在人

徹悟大師有首偈子談道:要作蓮池自在人,娑婆肯更惹紅...

一句佛號圓融四法界

一句彌陀,圓融法界。覿體全真,交羅無礙。徹悟大師 一...

魔軍的這十支隊伍

菩薩道裡面,特別強調忍的力量超過持戒、精進、禪定一...

四法圓成檀波羅蜜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眾。一天,彌勒...

福報要省著點用(南懷瑾老師的故事)

福報,是佛家用語。福報是果,因在於修。福報不是憑空...

植物也是生命,難道不是殺生嗎

當我向別人闡述為什麼我們要吃素的時候,最常遇到的反...

天寧維那十六歲,功夫相應付飯債

清朝末年,江蘇常州天寧寺有位冶開老和尚童真出家。這...

21種口業與形成的災禍對應因果

1、說髒話的人痰多,容易口臭。 2、愛說刺激的話的人容...

觀世音菩薩真能有求必應嗎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鳳凰直播,鳳凰佛...

不應把生滅流動的心識,當做常一主宰的我

這個無我觀蕅益大師分成三段,先看第一段: 一、離彼前...

聖嚴法師《永不疲倦》

不寐夜長,疲倦道長,愚生死長,莫知正法。(大智度論...

一斤米的價值

一青年向一禪師求教。 大師,有人讚我是天才,將來必...

念佛如何得一心不亂

前些日子,有位長期住在美國修行的法師寫信給我,提到...

法供養的內涵意義

在諸種供養當中,法供養最為第一。那什麼叫法供養呢?...

【佛教詞典】吉栗瑟拏

梵名 Krsna。印度教諸神之一。又稱黑天。系毗濕奴之化...

【佛教詞典】隨順毘缽舍那勝解相應作意

【隨順毘缽舍那勝解相應作意】 p1373 瑜伽七十七卷二頁...

【視頻】綺語因果故事

綺語因果故事

【視頻】楞嚴咒(印能法師木魚唱誦)

楞嚴咒(印能法師木魚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