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證嚴法師《心靈十境》

證嚴法師  2011/03/08  大字體  護眼色

六、現前地

前面已分析到第五地。為了讓大家加強印象,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之前所研習的部份。

迴首來時路

第一是「歡喜地」。難得人身,來到人間應歡歡喜喜地過一生。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在一生當中都能保持歡喜心很難;就是因為難,所以才說是「修行」。

要修得天天歡喜,就得下一番工夫,必須發大心、立大願才行。首先,要先給別人歡喜。若能天天以歡喜心待人,並給予愛的佈施,使得人人自在歡喜,自然我們也會感到無限歡喜。

第二是「離垢地」。垢就是污濁;有形的指外在環境的垢染,無形的是指個人內心的煩惱。煩惱心就是無明,就像污染環境的垃圾,當看到周圍的環境很清淨時,就會起歡喜心:反之,就會起煩惱。因此,我們必須去掉這些垢染,才能時時保持歡喜心。

有一位離開台灣很久的居士,他返回台灣之後,好幾年都沒看到我,當他再度來訪時說:「師父,這裡進步好多!醫院、學校和我離開台灣之前完全都不一樣。尤其是精舍,感覺上也不一樣。」我就問他:「精舍一直都這樣,你覺得有什麼不一樣?」

他說:「周圍都是綠地,一片綠油油的,沒有雜草叢生。」

他又說:「要讓一片草地綠油油的,而且沒有任何雜草,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和辛苦啊!這一點我在美國有很深的體會。」

因為他自己有一片小小的庭園,要照顧得沒雜草又很青翠,就得付出很多的時間、體力,非常辛苦。看到精舍周圍都是綠油油的、沒有雜車,可見已付出相當多的心力。

同樣的,修行平時就要用心拔除心草,尤其是人與人之間,要常常培養歡喜心,有了歡喜,就表示心無煩惱、心地一片善良,這就是「離垢地」;當這些心靈垃圾完全去除時,那就成為「發光地」了。

雲開見月現光明

每個人都有一分智慧的光明本性,只是常常被無明所遮蔽,而無法顯現智慧的光芒。譬如:天上的太陽被烏雲遮住時,它的光芒就透不出來;等到烏雲散去後,太陽又會露出臉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時時拂去無明的煩惱,才能「雲開見月」,看清眼前的一切景象。

「發光地」之後,再來就是「焰慧地」——不只是自己的心地發光而已,還要能光芒四射、照耀他人。學佛不是要當自了漢,還要利他,要盡我們所知的一切去教導別人;就像以手中的燭火,再去點燃其它的蠟燭一樣,使光芒得以照耀每個角落。

第五地是「難勝地」。難勝地是非常殊勝的,必定要達到心不動搖的程度,而且不只是短暫的時間。

佛經中曾記載佛陀來回人間八千次。他在每一生、每一世中,都抱著長久心,不斷在人間行菩薩道、為人群服務,為的就是要消除眾生的煩惱,讓人人幸福、歡喜、互愛。

凡夫之所以無法成佛,就是因為內在的歡喜善念、滿足感恩的時間很短,要我們奉獻一生好像就很為難了,何況要如佛一樣往返人間八千次!但是,不容易的事卻能做到,這就是難行能行。

其實,修行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功夫,最要緊的就是把起心動念、喜怒哀樂的情緒穩定下來,把短暫的私情、迷情換成為菩薩的覺有情。這種難為能為,稱為「難勝地」。

現前地與慧波羅蜜

菩薩的第六地是「現前地」。例如:一面擦得十分潔淨的鏡子,不管它所照的外境是多麼污濁,只要境、物移開後,這面鏡子依然十分潔淨;就像世間的喜、怒、哀、樂已經影響不了修行人的心,所以面對周圍的環境時,即能瞭然分明,這就稱為淨性「現前地」。

如何才能達到「現前地」的境界呢?這就要先成就「慧波羅蜜」,亦即「大圓鏡智」。要修到心如明鏡的境界,就要斷「見思惑」——見解和思想上的疑惑。在修行道上,難免會有執著。比如:執著自己已修到某種程度,自認是個心地清淨的人,因而與人隔離,認為對方是個受污染的人,多數人都會起分別心。其實,這樣的分別心不能有,應當「境來照境,離境則清淨」,這才是真正現前地的菩薩。

心鏡無雜染,才能觀照其它的境與物。就如老式照相機的原理,一格底片上已攝入景物,如果沒有把底片卷過去,下一次所拍攝的影像就會重疊。所以,一定要記得卷過底片,每張照片才能清晰明白。因此,過去的事,不要讓它的影子留置在心中;才能時時清朗、沒有人我是非的牽絆,這就稱為「現前地」。

要斷惑、返璞歸真,才能發出那分最清淨無染的智慧,而沒有染、淨的差別:這就是智慧的明朗境界。我們都具有天真無邪的本性,但是每天累積來自社會的各種訊息,久而久之就變得很老練,這種「老練」,其實只不過是「世智辯聰」而已,應該回歸純樸的心境。

大智若愚見真性

有些人自以為懂得很多,聽到別人在談論一件事,對方還在說前面,他就趕快插嘴,要讓人知道「你們所說的我都知道,我懂好多耶!」這樣的人只是「聰明」而已,事實上缺乏圓融的智慧。我們學佛要學得「大智若愚」,真正有智慧的人,總是沉著穩重的。人生的經驗是用心聽來的,聽了再用心運用於日常生活中,這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有才華、有智慧的人必然言行一致,讓人信任肯定,這才是有修養的人。

學佛,不應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否則真實的景象就無法照映出來,明淨心靈——大圓鏡智也無法顯現;這就失去真誠修行的意義了。若是修到心鏡能清楚映照生活萬象而不起心動念,就能日日歡喜、心地清淨,使智慧發光,並且把光芒照耀他人,進而達到「難為能為」的境界,也就是「現前地」菩薩的境界。境來照境,境離心淨,不至於被迷惑!在六度之中稱為「智慧」。大家若用心精進,必能日起有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內心有正念跟妄念二個念頭

我們凡夫的虛妄分別心,當我們沒有遇到佛法的時候,我...

心中的石頭

雪齋禪師去拜訪藏門禪師。要告辭時,藏門送他到門外。...

【推薦】云何降伏其心

那麼當我們的心從一個攀緣的心,慢慢的回歸到不生不滅...

《心經》為什麼具備強大的心理治療功能

在佛教浩瀚的三藏十二部典籍中,凝煉的《心經》包涵著...

調心之道,離不了心學

目前,整個社會最大問題就是人的心態失衡,並且到了危...

極樂世界是物質世界還是心靈世界

可能我們學哲學,往往他就把它分成二分法,或者是唯物...

聖嚴法師《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心?》

曾經有一位居士問我: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都很快,在日常...

一切向上看,切莫學下流

多年前,某晚報曾出了一個題目,公開徵求答案,題目是...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世間最大的苦是自己想不開

凡夫經常有分別心,有特別親愛的人,就有特別討厭的人...

觀念改變,痛苦就能轉身

有一位資深的師姐,原本活在幸福美滿的家庭中,有一天...

是非當教育 磨練真功夫

現在的社會很複雜,苦難的眾生佈滿每個角落,我們要發...

白岩松採訪證嚴法師

幫別人也是幫自己 白岩松:今天也分享了很多故事,很...

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

原文: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於...

修定的資糧

修道的時候要有助道因緣,什麼是助道因緣呢? 你修道的...

真正的福報是自然而然的

蓮師說我們死亡之時,無論你的尸身是用檀香木的柴堆燒...

如何對治自己心量小易瞋怒

問: 眾生習性難改,我下決心要改,在生活中如何具體有...

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我們現在生活所擁有的各種物質,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無...

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應...

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是為向前

很多時候,得不償失,好好想一想;很多小偷,很多損人...

人生短暫須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徑

我年青的時候接觸過一些老和尚,一說到修行他們常常會...

為父母立了消災牌位,能否消除業障

問: 我悄悄地在寺院給父母立了一個消災牌位,父母始...

一切皆會舍離

有一天,佛陀和阿難尊者在前往娑掃國城托缽的途中,看...

【推薦】身體24小時的使用手冊

1:00 人體進入淺睡階段,易醒。此時頭腦較清楚,熬夜...

參禪之四易四難

《佛印了元禪師痛諭文》,其略曰:一念靜心,終成正覺...

【佛教詞典】能引無義利行有四種相

【能引無義利行有四種相】 p0898   瑜伽九十六卷十二...

【佛教詞典】蓮華淫女見化人得悟

(傳說)有二蓮華女,皆是淫女,與前諸蓮華女有別。經...

【視頻】道證法師《我不要做兇手》

道證法師《我不要做兇手》

【視頻】妙境法師《死後又復活的道喻法師》

妙境法師《死後又復活的道喻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