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達摩大師無心論

2015/09/1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達摩大師無心論

夫至理無言,要假言而顯理。大道無相,為接而見形。今且假立二人,共談無心之論矣。

弟子問師:「有心無心?」

答:「無心。」

問:「既雲無心,誰能見聞覺知,誰知無心?」

答:「還是無心既見聞覺知,還是無心能知無心。」

問:「既若無心,即合無有見聞覺知,云何得有見聞覺知?」

答:「我雖無心,能見能聞能覺能知。」

問:「既能見聞覺知,即是有心,那得稱無?」

答:「只是見聞覺知,即是無心。何處更離見聞覺知別有無心。我今恐汝不解,一一為汝解說。令汝得悟真理,假如見終日見由為無見,見亦無心;聞終日聞由為無聞,聞亦無心;覺終日覺由為無覺,覺亦無心;知終日知由為無知,知亦無心;終日造作,作亦無作,作亦無心。故云見聞覺知總是無心。」

問:「若為能得知是無心?」

答:「汝但仔細推求看,心作何相貌?其心復可得,是心不是心。為復在內、為復在外、為復在中間?如是三處推求,覓心了不可得,乃至於一切處求覓亦不可得。當知即是無心。」

問:「師既雲,一切處總是無心,即合無有罪福,何故眾生輪迴六聚生死不斷?」

答:「眾生迷妄,於無心中而妄生心,造種種業,妄執為有,足可致使輪迴六趣,生死不斷。譬有人,於暗中見杌為鬼,見繩為蛇,便生恐怖。眾生妄執,亦復如是。於無心中,妄執有心,造種種業,而實無不輪迴六趣。如是眾生,若遇大善知識,教令坐禪,覺悟無心,一切業障,盡皆銷滅,生死即斷。譬如暗中,日光一照,而暗皆盡。若悟無心,一切罪滅亦復如是。」

問:「弟子愚昧,心猶未了,審一切處,六根所用者應?」

答:「語種種施為煩惱菩提,生死涅槃,定無心否?」;「定是無心,只為眾生妄執有心,即有一切煩惱生死、菩提涅槃。若覺無心,即無一切煩惱生死涅槃。是故,如來為有心者,說有生死,菩提對煩惱得名,涅槃者對生死得名,此皆對治之法。若無心可得,即煩惱菩提亦不可得,乃至生死涅槃亦不可得。」

問:「菩提涅槃既不可得,過去諸佛皆得菩提,此謂可乎?」

答:「但以世諦文字之言得,於真諦實無可得。故《維摩經》云:‘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又《金剛經》云:‘無有少法可得’。諸佛如來,但以不可得而得。當知有心,即一切有,無心,一切無。」

問:「師既雲,於一切處,盡皆無心。木石亦無心,豈不同於木石乎?」

答:「而我無心,心不同木石。何以故?譬如天鼓,雖復無心,自然出種種妙法,教化眾生。又如如意珠,雖復無心,自然能作種種變現。而我無心,亦復如是。雖復無心,善能覺了諸法實相,具真般若,三身自在,應用無妨。故《寶積經》云:‘以無心意而現行’,豈同木石乎?夫無心者,即真心也,真心者,即無心也。」

問:「今於心中,作若為修行?」

答:「但於一切事上覺了,無心即是修行,更不別有修行。故知無心,即一切。寂滅即無心也。」

弟子於是忽然大悟,始知心外無物,物外無心,舉止動用,皆得自在,斷諸疑網,更無罣礙。即起作禮,而銘無心。乃為頌曰:

心神向寂,無色無形。

睹之不見,聽之無聲。

似暗非暗,如明不明。

捨之不滅,取之無生。

大即廓周法界,小即毛竭不停。

煩惱混之不濁,涅槃澄之不清。

真如本無分別,能辯有情無情。

收之一切不立,散之普遍含靈。

妙神非知所測,正覓絕於修行。

滅則不見其懷,生則不見其成。

大道寂號無相,萬像窈號無名。

如斯運用自在,總是無心之精。

師又告曰:「諸般若中,以無心般若,而為最上。故《維摩經》云:‘以無心意無受行,而悉拙伏外道。’又《法鼓經》:‘若知無心可得,法即不可得,罪福亦不可得,生死涅槃,亦不可得,乃至一切盡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

乃為頌曰:「昔日迷時為有心,爾時悟罷了無心。雖復無心能照用,照用常寂即如如。」

又曰:「無心無照亦無用,無照無用即無為。此是如來真法界,不同菩薩為辟支。言無心者,即無妄相心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生命的目的只有一個,不是在爭成敗爭對錯

又如金礦,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

如我無心,則物亦隨無心而化矣

吾嘗靜而思之,天下未始有吉凶也。吉凶之生,生於毀譽...

原來是自己的窗戶髒了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

跟佛菩薩感應道交,必須具備一些條件

為什麼我們要打佛七? 因為要跟佛菩薩感應道交,必須具...

那就是禪

王田是一個精於醫術的醫生,不過仍有許多病人死去,因...

參不到主旨

一個心猿意馬、六神不定的沙彌,問釋修禪師:你天天打...

為什麼叫覓心了不可得

蕅益大師說,一個利根人,七處破妄到第一關的時候就應...

聖嚴法師:禪的心靈環保

環保一詞,已是非常流行的現代語,它的意思是:保護我...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心的比喻

現在科技文明發達,電腦普遍運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電...

富貴人生的八個特徵

人人皆求富貴,什麼才是真正的富貴?網絡上有句流傳甚...

珍珠母貝的無言血淚

編者按:晶瑩溢彩的珍珠得到愛美人士的追逐,可是,人...

素食使死亡率下降

編者按: 兩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參戰國...

為何會有「魚鳥龜蛇」這類卵生眾生

卵是因想生,就是說這個眾生過去生當中接觸六塵,他的...

印光大師嘉言錄--讚淨土超勝

● 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念佛人能往生西方,但禪密行者成就後去哪裡

問: 淨土法門念佛往生西方,禪、密行者功成後去哪裡?...

偶爾也要檢查一下你的夢境

我們在修行的時候,當然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但是有...

修行是轉變第六意識,而不是消滅第六意識

我們這一科是把遍計執--所謂能遍計的第六意識,它計度...

智者大師開示的十個懺法

智者大師在講這個修習止觀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

如果每天念一念,這個牛肉就吃不下去了

我住支提山的時候,就碰到牛會拜人的事情,它為什麼拜...

要包容不要包庇

包容別人不容易,需要有耐心,因為當我們受到打擊或是...

調整心態養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我們現在做為一個生死業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趕快調...

三洲感應難思,汝有真修我護法

三洲感應難思 汝有真修我護法 一杵威神可畏 人無邪念自...

睡在棺材裡的人

一般我們厭離娑婆,要觀照這個世間的苦、空、無常、無...

【佛學漫畫】觀音菩薩的故事——童子發願

在《觀世音菩薩受記經》中記載了這樣的故事...

【佛教詞典】苦因緣依處

【苦因緣依處】 p0847   瑜伽九十三卷十一頁云:又卽...

【佛教詞典】財供養

【財供養】 p0942   如供養中說。   二解 集異門...

【視頻】淨界法師《首楞嚴王三昧的下手處》

淨界法師《首楞嚴王三昧的下手處》

【視頻】淨慧法師《無量劫來生死的根本》

淨慧法師《無量劫來生死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