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七種不退轉之法

2017/03/04  大字體  護眼色

七種不退轉之法

古印度時,佛陀與五百位大比丘,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弘揚佛法。有一天,摩竭國阿闍世王對大臣們說:「拔祇國非常富庶,百姓人口眾多,我想率領軍隊攻伐,將其兼併成為我的國土。」

阿闍世王告訴婆利迦婆羅門:「你到迦蘭陀竹園,以我的名義向世尊問訊頂禮後代我請示世尊:‘大王想出兵征伐拔祇國,不知可不可行?’假如世尊有所言說,你要好好思惟、記錄下來,回來向我稟告。因為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不會前後說法不同。」

婆利迦遵奉阿闍世王的欽命,來到迦蘭陀竹園,問訊世尊後坐在一旁,向佛陀稟告:「阿闍世王非常恭敬您,囑咐我代為向佛陀請安問候,並想請示佛陀:‘大王有意要攻打拔祇國。’不知世尊您的看法如何?」當時,婆利迦婆羅門身穿長袍,從頭部覆蓋到腳踝,腳穿著象牙屐,腰間配戴著利劍,依戒律而言不應對他說法。因此,世尊就對阿難尊者說:「阿難,若拔祇國的人民修七種法,終不會被外來敵國所毀壞,是哪七種法呢?如果拔祇國的人民團結群聚一處,就不會被他國所擊敗,這是第一種。

再者,假如拔祇國上下一心,人民和合安樂,就不會遭逢外敵攻城掠地,這是第二種法。其次,如果拔祇國的人民不貪著淫慾,不貪著他人妻女的美色,潔身自持,這是第三種不會被敵國所毀壞之法。假如拔祇國的人民能夠不搬弄是非,向此說彼,向彼說此,造成雙方的誤解,就不會被他國所侵害,這是第四種法。另外,如果拔祇國的人民能恭敬供養沙門、婆羅門,禮敬修清淨梵行者,這是第五種不會被敵寇得逞的方法。

如果拔祇國的人民不貪求他人財寶,國家也不會遭受他國的攻擊掠奪,這是第六種法。最後,第七種法:假如拔祇國的人民能夠萬眾一心,不迷信神寺庇佑,而能專心一志、團結其意,便不會被外敵所毀壞。阿難,若該國人民能修這七種法,終不會被外來敵國侵略破壞。」

坐在一旁聽聞的婆利迦婆羅門對佛陀說:「假設拔祇國的人民能修其中一法,尚且不能被外敵所毀壞,何況是修七種法呢?今日,向世尊的請法先到這裡,因為國事繁多,我必須返回王宮了。」這時,婆利迦婆羅門隨即離座,起身回宮。

當婆羅門離去不久,世尊便對比丘們開示:「現在佛要宣說七種不退轉之法,你們要專心諦聽!善加思惟其中的道理。」比丘們齊聲回答:「是的,世尊!」世尊告訴大眾:「何謂七種不退轉之法呢?比丘們你們應該要知道,若比丘們聚集一處時,都能和合調順,上下有序,精進提升道業,修諸善法而不退轉,便不會被魔乘隙而入,這是第一種不退轉之法。其次,僧眾們和合,對於佛之教法依教奉行,精進用功提升道業而不退轉,也不會被魔王所破壞,這是第二種不退轉之法。

其次,如果能不著於世間俗務,也不貪戀世間的榮華富貴,精進提升修行,並且不被魔王所擾亂,這是第三種不退轉之法。比丘們,如果能不讀誦世間雜書,終日專心一意,於佛法上勤奮不懈,必能提升修行,不被魔王乘虛而入,這是第四種不退轉之法。再則,比丘們,精勤修法,戒除貪睡惡習,恆常警惕不自懈怠,修行定能更上層樓,終不會被魔王得其方便而破壞修行,這是第五種不退轉之法。

此外,比丘不學習世間技藝,也不教人學習,樂於居住閑靜處,精進道業,必能深化、提升修行,不被魔王有機可乘,這是第六種不退轉之法。最後,比丘們,要能思惟「一切世間不可樂想」,修習禪定等諸觀行,信受佛陀的教法,道業必能不斷地提升,便不會被魔王得其方便而破壞修行,這是第七種不退轉之法。如果有比丘們能成就這七種法,共相和合、信順佛教,便不會被魔王得逞擾亂破壞。」

世尊開示後,便為比丘們說此偈語:「除去於事業,又非思惟亂,設不行此者,亦不得三昧。能樂於法者,分別其法義,比丘樂此行,便致三昧定。」

「所以,比丘們!當勤修各種方便行門,成就此七種不退轉之法。」當時,諸比丘聞佛所說,個個歡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四·七日品第四十之一(二)》

 
省思:

七不退轉之法,總括而言,就是和合、信順佛法,精進、專注用功,遠離貪瞋癡三毒,淨化身口意三業。

論云:「三界久居,猶如火宅。」凡夫因執着色、聲、香、味、觸、法等塵境,貪著在五欲之樂中,而起惑、造業、受苦,猶如刀刃有蜜,愛著刀口上的蜜,對鋒利的刀刃視若無睹,必感割舌之患。慾望所引發貪、瞋、癡的煩惱,燒灼眾生心,使之不得清涼、不得自在。若欲離苦得樂,當勤修七種不退轉法,實為得自在解脫之道。

佛法不離世間法,若能在生活當中依之落實,不論家庭、事業、學業、道業,都能圓滿成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推薦】本煥老和尚談修行

今天晚上,我想講一個字。講一個什麼字呢?釋迦牟尼佛...

在家居士的四法寶

昔日,佛陀於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有一位婆羅門青...

無法代替的五件事

圓悟克勤有一個得意的弟子叫大慧宗杲,是宋代非常著名...

出家修行應如何選擇道場

出家(梵語pravrajya),音譯作波吠儼耶。即出離家庭生...

大悲咒的妙用及相關修法

接下來主要是講第五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悲咒的妙用...

慧律法師《往內在尋找自性》

開悟不是從外在找尋,而是不斷觀照內心才有可能獲得的...

《十種逆境為道場》譯文

【原文】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乃生。貪...

在家佛弟子該如何修行誦哪些經

問: 在家佛弟子該如何修行?早晚課該誦哪些經?時間...

一步之差,千差萬別

古希臘有個寓言,一個年輕小夥子練刺殺,面前有一個劍...

綻放自己的美麗

小女孩尚未滿月時,爸爸就去世了,母親改嫁了,剩下她...

法照大師得文殊菩薩開示念佛法門

大歷二年,蓮宗四祖法照大師居住在衡州雲峰寺,勤修不...

有善心就有春天

古代在離王舍城西北部很遠的地方,有一個冷漠國,這個...

外在的世界是你內心創造出來的

我們從世俗諦來看,從世俗諦來看,你從什麼地方來。你...

不必另擇一所,家庭便是道場

勸人念佛修行,固為第一功德。然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

危險來源於自身

有個老太太坐在馬路邊望著不遠處的一堵高牆,總覺得它...

修行人有五樣助緣必須要注意

作為一位修行人,有五樣助緣必須要注意: 第一,戒要持...

愛迪生吃素的原因

愛迪生,美國著名發明家,曾有一千多項專利發明,包括...

被現代人「整慘了」的和尚

赤裸裸的戲謔 用什麼方法整的?答:文藝作品。 大家看...

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

原文: 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且勿謂緣想一佛,...

證嚴法師:四念處

前言 釋迦牟尼佛為了救濟眾生而示現人間。世間的宗教...

記憶中的白光長老

轉眼就是白光長老圓寂的紀念日。迴首一下他老人家的法...

如何辨別自己的皈依是否如法

皈依是入佛法門的第一步。《優婆塞戒經》說:若男若女...

【佛教詞典】理具

天台宗有理具和事造的名稱,法性的理體,本來具足三千...

【佛教詞典】淨土十要

凡十卷。明代智旭編。收於卍續藏第一○八冊。附題為靈...

【視頻】慧律法師《神識妄動受業力因緣牽引轉變》

慧律法師《神識妄動受業力因緣牽引轉變》

【視頻】阿彌陀佛聖號(無作)

阿彌陀佛聖號(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