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老法師鑒定 皈依弟子黃智海演述
佛經上說,萬法從緣起。就是說不論什麼法,都是從因緣成功的。就拿我們人來講,這個從無始到現在所有的業,就是因。投了父母,十個月在胞胎裡頭,靠了母親的氣同了血,慢慢的生成這地,水,火,風四大的身體,就是緣。若是沒有前世造業的因,就不會生到這個世界上來,若是不碰著今世父母的緣,也不會有這個身體。所以必須要因緣和合攏來,才有我們這種人的報身。再拿事情來講,譬如我做這一本書,原來有的佛法,就是因。我用的許多心思,同功夫,就是緣。有了這種因緣,我這本書就成功了,所以叫萬法從緣起。
我們人所以有業,都是從迷惑不明白上來的。迷惑的事情,也多得很,最大的,就是這一個我字。因為每個人都認這個我,是實在有的。有了我,就要分別出旁人來了。有了我同旁人的分別,就會生出種種的壞念頭,造出種種的惡業來了。要曉得一個人是業同地水火風四種湊合起來,成了這麼一個形相的。凡是有形相的東西,都是湊合成的。譬如一隻風箏,是把小竹片用線紮了,再把紙糊上去,三種東西湊合了,就成這麼一個風箏的形相,又立了一個風箏的假名目。
倘然你把小竹片紙線,都分開來了,請問你這只風箏,還在哪裡呢。要曉得凡是湊合成的,都是虛的假的,不實在的。一個人也就是這樣的。譬如四大少了風大,身體就不會動了。少了火大,身體就冰冷了。少了水大,身體就乾枯了,縮小了。少了地大,那就更加不像一個人了。既然人也不像人了,請問這個我在什麼地方呢。在業裡頭麼。業是沒有形相可以看得見的,哪裡會有我呢。在地水火風裡頭麼。地水火風分開了,人的形相,都沒有了,哪裡還會有我呢。分開了既然沒有我,那麼合攏來,又哪裡來的我呢。況且到死了後來,這個身體爛完了,這個我又到哪裡去了呢。所以實在並沒有什麼我,不過因為大家前世造了一種業,靠了這業的力量,就結成了一種受報的識神。又從這個識神裡頭,變現出這個身體的形相來,去受報應。
報應分二種,一種是正報,一種是依報。身體叫正報。譬如一個人,受種種好報應,或是受種種的惡報應。是什麼東西去受的呢,自然就是這個身體去受的了。所以這個身體是主,就叫正報。報應他的叫依報。譬如一個人,受種種的好報應,或是受種種的苦報應。拿什麼東西去報應他呢。就是把住的,吃的,穿的,用的,種種的東西去報應他。報應好的,那麼這些住的,吃的,穿的,用的,種種的東西,也就都是好的。報應苦的,那麼這些住的,吃的,穿的,用的,種種的東西,也就都是苦的。這種種東西,就叫依報。凡是人的識神裡頭,都有這樣的依報變現出來的。不獨是自己身體的形相,的確是自己的識神變現出來的,就是身體外面所看到的各種形相,各種東西,也都是自己的識神變現出來的。所以實在沒有什麼叫做我,也沒有什麼叫做他。總之都是不真實的,都是空的假的。若是真的有一個我,那麼我自己就可以作得自己的主了。為什麼這個身體,不要他生病,他偏偏要生病,不要他死,他偏偏要死,自己一些也作不得主呢。可見得這個身體,實在是變現出來的一種假形相,並不是真實有的,更加說不到一個我字了。既然曉得了我是空的假的,就不應該再亂轉種種的壞念頭,同旁人爭什麼英雄好漢,造出種種的業來了。
不論什麼東西,若是真的,實在的,就永遠不會改變,不會消滅了。若是會改變的,會消滅的,一定就是空的假的。就拿我們的身體來講,在母親肚裡頭,從起初有的時候,一直到生下地來,要改變多少次數。從生下地來,一直到死,中間從小到大,從大到壯年,從壯年到老,身體的大小,老嫩,鬚髮,牙齒,皮膚,精神,那一樣不要改變多少次數。等到死了,先爛皮肉,後爛筋骨,不到幾年,完全都爛了,不就消滅得一些沒有了麼。又像房屋,樹木,山河,天地,那一樣是可以長久不改變,永遠不消滅的呢。所以我們這個世界上,實在沒有一樣是長久的,就是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所看見的,都是變現出來的假形相。不過種下了善因,就現出善相來。種下了惡因,就現出惡相來罷了。譬如一面明亮的鏡子,照上去是什麼,現出來也是什麼。照上去是一個人,現出來也是一個人,照上去是一隻狗,現出來也是一隻狗。但是現出來的,盡管各式各樣都有,究竟鏡子裡頭,還是一樣東西也沒有,完全是空的假的。不可以認做鏡子裡頭,真有什麼形相在那裡的。
我們這個世界上,不論什麼境界,不論什麼事情,不論什麼東西,都可以拿這個鏡子照出來的形相來比的。我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虛的假的,這些話大家不要不相信。我再把做夢來比一比,就更加容易明白了。我們在夢裡頭的時候,所看見的種種境界,種種東西,都把他認做真實有的。若是在夢裡頭,有人對我們說這種境界,這種東西,都是虛的,假的,沒有的,我們那一個人肯相信呢。等到醒轉來了,才曉得夢裡頭所看見的一切,全是虛的,假的,沒有的。要曉得我們現在在世界上做人,實在像是在夢裡頭一樣,所有看見的一切,也都是虛的假的。不過我們現在這個夢還沒有醒轉來,所以不能夠相信的確是這種道理。要講到真是實在的,不是虛假的,那就只有佛的境界了。佛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永遠不會消滅的,所以是真實的,不是虛假的。
佛為什麼能夠永遠不改變,永遠不消滅呢。我先把這個道理,講明白了。佛這個字,是梵語。完全說起來,是佛陀兩個字,大家說得簡便些,就只說了一個佛字。這個佛字,翻譯中國文,是一個覺字。但是這個覺,並不是身體上邊覺著的覺,也不是心思裡頭覺得的覺,這是覺悟的覺,就是上邊所說的做夢醒了的覺。是發現出自己本來有的靈性來的,能夠把所有一切真實的境界,完全見到,一切真實的道理,完全明白,沒有一些些的迷惑,這才叫覺,也就叫佛。覺字,有三種意思。一種叫做自覺。那是佛自己覺悟了一種最真實的道理,得著自在的受用。一種叫做覺他。就是佛把自己悟到的道理,用種種的方法,教人修行。要使得一切眾生,都慢慢的修到能夠覺悟一切真實的道理,都能夠同佛一樣的自在受用。一種叫做覺行圓滿。那是佛自覺覺他的功行,已經都圓滿了,就成佛了。若是講起真正的道理來,一切眾生的靈性,本來是同佛一樣的。
只因為眾生不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道理,就起了種種的胡亂心思,造出種種的業來。好像天空裡頭,佈滿了烏雲,把那太陽光遮得一些也露不出來。這個烏雲,就譬如眾生的業障,太陽光就譬如眾生的靈性。但是烏雲雖然遮住了太陽光,究竟太陽的光,絲毫也沒有傷,也沒有少。只要把烏雲吹散了,太陽的光,就可以顯出來的。譬如一切眾生,雖然因為造了各種的業,在這輪迴裡頭,一世一世的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永遠沒有了結的時候。但是他本來的靈性,一些也沒有變動。只要把那一切亂想的念頭,丟開得清清淨淨,自然靈性就發現出來了。佛就是發現了自己的靈性,所以佛的聰明智慧,無窮無盡,永遠不會改變,永遠不會消滅,是實在的,不是虛假的。有人問我道,你說的靈性,是不是人的靈魂。
我看了許多佛經,沒有看見過這個靈性的名目,究竟在佛經裡頭,叫做什麼名字呢。我道,靈性同靈魂,是決然兩樣的。靈性是永遠不變的,靈魂是常常要改變的。譬如一個人造了惡業,投了畜生,那是人的靈魂,就改變成了畜生的靈魂了。但是他的靈魂,雖然改變,他的能夠知覺的那種靈性,實在還是沒有變動的。要曉得靈魂就是上邊所說的受報應的識神,所以是一世一世不同的。靈性就是佛經上所說的佛性,又叫做真如性,又叫做圓成實性,又叫做本覺。還有許多的名目,說起來很煩,所以不多說了。實在這種靈性,就是一切眾生自己的自性清淨心的真實作用。
那人又問道,既然這種靈性,是一切眾生同佛一樣的,那麼為什麼佛同人,眾生,相差得這樣遠呢。我道,譬如有兩個人,一個是資質很聰明的,很用功的。從小時候起,就肯專心認真讀書,從小學堂,一直讀到大學堂畢業。一個的資質,雖然也同那一個一樣聰明的,但是只管偷懶,只管喜歡到各處去遊玩,各種學問,一些也不去用功。你想這兩個人,不是一樣有五官四肢識神的麼,但是講到他們所學到的知識見解,就相差得很遠了。要曉得佛是修了三大阿僧祇劫,修到種種的福德,種種的智慧,都滿足了,才成佛的,並不是生下地來,就是佛的。我們只要把所有一切的境界,都是自己的心造出來的,所有聖人凡夫,也都是自己的心做成的,這種道理,都能夠明白了。就應該趕緊發起心來,依照了佛經上所說修行的法門,認真去修,就沒有不成佛的了。
法華經上說的,就是單念一句南無佛,已經有了成佛的種子了。但是在這個世界上修,人的壽命很短,要一世裡頭就修成功,實在是很難很難的。幸虧有一個念了阿彌陀佛,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絕妙法門。生到了極樂世界去,那就壽命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的長,就可以在一世上修成了。那人道,你說的譬喻,一個是愛用功的人,一個是愛遊玩的人。愛用功的,就是有靈性的人。愛遊玩的,就是沒有靈性的人,所以只曉得遊玩,不曉得專心用功。我道,你這句話,真是笑話了。那有做了一個人,會沒有靈性的呢。倘然沒有了這個靈性,那就眼睛不會得看,耳朵不會得聽,口不會得說話,身體不會得運動了,還可以算得是一個人麼。不要說是人道裡頭,個個都有這靈性的,就是畜生道裡頭,也一樣有這靈性的。
只要看往生集裡頭,像那鸚哥,八哥,也能夠學會了念阿彌陀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這都是有確確實實的證據的,所以蓮池大師特地把他記在這往生集裡頭的。要曉得我所說的譬喻,是有意思的,不是隨便說的。所說的聰明人,是譬喻那懂得,一切都是自己的心,造出來的,這種道理的人。懶惰的人,是譬喻那不懂得這種道理的人。專心用功,是譬喻專心修一種法門的人。因為學佛法,最忌是這樣也學學,那樣也學學,心不專一,後來就一樣也學不成功。所說的從小認真讀書,一直到大學堂畢業,是譬喻從開頭發心起,到成了大菩薩,還不算數,一定要成了佛,才算滿足的人。講到那個偷懶的人,是譬喻那只顧眼前的快樂,不顧後來要受苦報的那些人。喜歡各處遊玩,是譬喻那貪財,貪色,貪名,貪利,造種種惡業的人。各種學問都不用功,是譬喻不肯照佛說的各種法門修行的人。
把這兩個人合攏來看,就可以明白佛同眾生,所以不一樣的緣故了。還有一層,世界上所說的聰明人,不過能夠多轉種種的亂念頭,實在就是無明,並不是聰明,世界上所說的呆笨人,他們的壞念頭倒是不多的,心思也不是亂得很的,修起來倒比聰明人容易些,所以呆笨倒也不能夠說不是好處。從前佛的弟子裡頭,有一個名叫調達,就是世界上所說的很聰明的人。他就靠了聰明,學會了各種神通,造出種種的大惡業來,後來竟然落到阿鼻地獄裡頭去了。還有一個,叫周利槃陀伽,是很呆笨的人,後來倒成了羅漢。照這樣看起來,聰明不一定是好處,呆笨也不一定是壞處了。現在世界上的人,修念佛法門的很多,但是依我看起來,倒還是那些愚夫愚婦,來得穩當,容易成功。因為他們的資質呆笨,學了一種念佛方法,就一心一意的念佛,不再想學旁的各種法門了。並且呆笨人的雜亂念頭不多,所以心思倒專一,功夫就容易進步了。
那人道,你說這種靈性,是一切眾生本來有的,那麼應該一切眾生,不消做得修行的功夫,就自己能夠成佛了。為什麼我們現在都不成佛,都沒有佛的各種神通呢。若是那種靈性,一定要修了才發現的,那麼實在是修來的了,並不是本來有的了。我道,你不要疑惑,我再說個譬喻你聽,你就可以明白了。譬如有一面極大的古銅鏡子,因為多年埋在垃圾裡頭,生了很厚的銅鏽,並且種種的齷齪,積得也很厚。不但是沒有光明,連那本來的銅,也看不出了。若是有一個人,曉得這面鏡子,實在是有能夠照東西的大用處的。就用種種方法,把那齷齪銅鏽,揩磨得清清淨淨。那麼所有的東西,就立刻都在那鏡子裡面,照出來了。你想這種照東西的用處,是那個鏡子本來有的呢,還是從外面做進去的呢。鏡子有這種照東西的用處,就譬如人本來有的靈性,後來被齷齪銅鏽堆積滿了。譬如人本來有的靈性,被無明蒙住了。所以照這個鏡子的譬喻看起來,就可以曉得人的靈性,是本來有的了。
照佛經上說,那佛性有三種的分別。一種叫做正因,是顯出法身的功德來的。一種叫做了因,是顯出般若的功德來的。一種叫做緣因,是顯出解脫的功德來的。要這三種因都完全了,才可以使得本性裡頭,發現出那種種巧妙靈通的用處來。現在一切眾生,只有那一種正因佛性,缺少那了因緣因兩種佛性,所以不能夠顯出自己的本性來,得著那佛的各種神通。實在這了因緣因兩種佛性,也並不是一切眾生本來沒有的,不過因為自己不明白,把這好好的佛性,用得不的當,就使得這了因佛性,埋沒在那種種的煩惱裡頭。使得這緣因佛性,顛倒造出了種種的善業惡業來,就牽連到那正因佛性,也一齊轉到輪迴裡頭去了。這是因為不明白一切的境界,都是自己心裡頭造出來的緣故。所以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心造出來的那種種道理,實在是最要緊的。
經裡頭雖然說正因佛性,是本性的功德,了因緣因兩種佛性,是修行的功德。實在本性固然是自己的靈性,就是修行也是自己的靈性。倘使沒有了這個靈性,怎麼能夠修得成呢。若是說本來沒有這種靈性的,是修了才得著的,那麼變了實在是有可以得著的法了,為什麼佛說乃至無有少法可得呢。但是這個靈性,雖然不是修了才得著的,究竟也要修了種種真實的功德,才能夠發現出來的。就像前邊所說的那古銅鏡子,若是不把那些齷齪銅鏽去掉,怎麼顯得出他能夠照東西的用處來呢。所以修的功夫,實在是萬萬少不得的。
那人道,一切眾生,既然有同佛一樣的靈性,為什麼不能夠立刻發現出來,一定要修了才顯出來呢。你把那鏡子上的齷齪銅鏽,譬喻的什麼呢。我道,這個是因為眾生心裡頭,有了種種的迷惑。就是那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三種惑,把這個真心遮蓋住了,所以不能夠發現出來了。我先把三種惑,詳細告訴你。見思惑分開來說,叫做見惑,思惑。見惑,就是那五種利使,同了五種鈍使。為什麼叫做使呢。使字,本來是差喚的意思。因為這十種迷惑,都是很有力量的,凡夫都會受他的差喚的,所以叫做十使。利使,是一種急性的煩惱。鈍使,是一種慢性的煩惱。五種利使,一種是身見,一種是邊見,一種是戒取,一種是見取,一種是邪見。
五種鈍使,一種是貪心,一種是瞋心,一種是癡心,一種是慢心,一種是疑心。這十種就是根本煩惱,叫做見思惑。那思惑,就是鈍使裡頭的貪,瞋,癡,慢,疑,五種。不過見惑裡頭的五利使,比了思惑裡頭五鈍使粗淺,並且都是偏在分別心,執著心上起的惑。一見到真理,這種見惑就會斷的。所以證到了初果須陀洹,這見惑就斷盡了。思惑裡頭的五鈍使,來得細,並且迷得深,粘膩難斷。所以要證了初果後,方才能夠慢慢的斷,等到斷盡了,就證到了四果阿羅漢了。
思惑若是沒有斷盡,那就跳不出這三界的,脫不了那分段生死的。直要到著了阿羅漢的果位,才能夠把那見思惑斷盡。若是照圓教裡頭菩薩的位次說起來,這阿羅漢果,就是那十信位裡頭第二信以上的菩薩了。那種見思惑,是能夠障礙那一種真空的道理的。塵沙惑,是本來自己沒有的。阿羅漢因為自己斷了見思惑,有了真實的智慧,看見眾生的習氣,多得像空裡頭的灰塵,河裡頭的沙泥一樣,就覺得教化眾生是很繁難的。起了這一種迷惑,就叫做塵沙惑。塵沙惑,還有界內界外的兩種分別。阿羅漢斷了見思惑,那界內的塵沙惑,就也一同斷了。但是那種界外的塵沙惑,卻是只能夠伏住,還不能夠斷去。
圓教八信的菩薩,也還只能夠斷去界內的塵沙惑,要到了九信十信的地位,才能夠斷去界外的塵沙惑。那種塵沙惑,是能夠障礙那一種妙有的道理的。進到了圓教初住的菩薩位,方才能夠破一品的無明惑,證得一分的法身。進上一位,就多破一品的無明,多顯出一分的法身來。破了四十一品的無明,就叫做等覺菩薩了。到了等覺菩薩的地位,還有一分微細的生死,沒有了脫。要破去了一分根本的無明,才可以叫做妙覺,才能夠把一分微細的生死,也了脫了,就成佛了。那種無明惑,是能夠障礙最真實的道理的。
你看照這上邊所說的情形,眾生的惑,這樣的多,不要說成佛不容易,就是單講了脫那分段的生死,跳出這三界的輪迴,已經是難極的了。不能夠跳出這個輪迴,恐怕將來總不免有一世造了惡業,要落到惡道裡頭去,那是更加說不盡的苦了。所以只有認真念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才可以不再造業,永遠不受投胎的苦,並且一世就可以成佛。這個法門,實在是第一個最妙的法門了。那人道,我聽你說的眾生因為有了三種迷惑,所以不能夠把那三種佛性顯出來,我就想起一句話來了。
我看見佛經裡頭說,苦,就是法身,煩惱,就是菩提,業就是解脫,這個怎麼講呢。我道,這就是顯出一切眾生的心性,同了佛是一樣的道理。我來詳細告訴你,這個苦字,就是四諦裡頭的苦諦。我們有了這個生老病死的身體,所以有種種的苦。若是曉得了這個身體,都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本來是空的,沒有什麼形相的。形相尚且沒有,還有什麼東西去受這個苦呢,所以苦也是空的假的。實在只有自己的真如實性,證得了自己的真如實性,就叫做證得法身。法身既然就是苦諦的真如實性,那麼反過來講,就可以說苦就是法身了。煩惱是心性的作用,菩提也是心性的作用。心性的作用,雖然不同,但是心性只有一個,沒有兩個的,所以體性實在還是相同的。雖然說體性是相同的,但是作用倘然不同,念頭就有著在境界上,或不著在境界上的分別了。
念頭著在境界上,真性就被妄心遮蓋住了。真性被妄心遮蓋住了,真性就不清淨了。真性不清淨,菩提就成了煩惱了。念頭不著在境界上,不動一些些妄心,那就完全只有這個清淨的真性了。既然完全只有這個清淨的真性,那裡還有什麼叫做煩惱呢。那還不是菩提,是什麼呢,所以說煩惱就是菩提。業就是解脫的道理,也是這樣的。一切的法,本來全是佛法。著了相,就是造業。不著相,就是解脫。明明是一樣的一件事情,凡人做了,就成了造業,佛菩薩做了,就成了解脫。
可見得造業同解脫,實在並不是兩件事情,只是著相同不著相的分別罷了,所以說業就是解脫。要曉得苦同法身,都是正因佛性。煩惱同菩提,都是了因佛性。業同解脫,都是緣因佛性。迷惑了道理,就把法身變做了苦諦,菩提變做了煩惱,解脫變做造業了。覺悟了道理,那麼苦諦就變做法身,煩惱就變做菩提,造業就變做解脫了。理性雖然說是相同的,修法究竟有迷悟兩種的不同。
修行的人,第一先要明白一切的法,完全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都是空的假的,完全就是自己的心。這個心不著牢在一切的境界上,那麼清清淨淨,有什麼叫做人,有什麼叫做法,有什麼可以分別,有什麼可以執著呢。能夠把那人我執,法我執的兩種習氣都去掉了,那麼就可以證得一切法的真如性了,這就是真真實實的見到了苦就是法身了。一切煩惱的心,總是依傍了外面的境界起的。
查查這個煩惱心看,若是說從自己的心上生出來的,那麼心能夠生出心來了,一個人就會有兩個心了。況且若是心真能夠生出心來的,那就可以不靠著外面的境界,也會生出心來了。但是不靠著外面的境界,一定不會生出煩惱心來的,那就可以曉得不是從自己的心上生出來的了。若是說這個心,是從外面的境界上生出來的,那麼是境界生的心,同我有什麼相干呢。況且境界若是能夠生出心來的,那麼不論聖人凡人,對了境界,都應該要生出心來了。為什麼聖人對了境界,一些些心都不生出來呢。
那麼可見得這個心,也不是從境界上生出來的了。若是說自己的心,同外面的境界合攏來,才生出來的。那麼先要問,究竟心同境界,還是兩樣都有能夠生出心來的這一種性的呢,還是沒有的呢。若是兩樣都能夠生出心來的,那麼不必要合攏了,才生出這個心來了。況且兩樣都能夠生出心來的,那麼合攏來了,就應該兩樣各生一個心,就要生出兩個心來了。因為從自己的心裡頭,生出了一個心來,從外面的境界上,也生出一個心來,不是就要有兩個心麼。
你想有這個道理麼。若是心同境界,兩樣都不能夠生出心來的,那麼就像一塊砂石,軋不出油來,兩塊砂石,怎麼會軋出油來呢。所以就曉得心同境界,合攏了生出心來的這種說法,也是說不通的。若是說這個心的生出來,是沒有因緣的,那麼變做虛空裡頭,憑空生出一個心來了,那是更加沒有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細細考究起來,到底尋不見這一個煩惱心的來處去處,那就曉得這個心,本來就是無生法了,也就曉得一個人只有這一個心。
煩惱是這個心,菩提也是這個心,不過在著相不著相的分別罷了,這還不是煩惱就是菩提麼。楞嚴經上說,十方諸佛一同對阿難說,你所以受那輪迴的緣故,同得著解脫的緣故,都在自己的六根上,不關旁的事情的。可見得眼,耳,鼻,舌,身,意,這六種根的性,實在就是緣因佛性。因為不明白那一心的道理,就算各種境界,都是真的有的,起了種種分別執著的念頭,造出種種的善業惡業來,所以就轉到輪迴裡頭去了。若是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各種境界,完全都是很清淨的相,沒有什麼可以使得人煩惱的,那麼分別執著的念頭,就自然不起了。再能夠可憐那一切眾生,不懂得這種道理,冤枉受那生死的苦,就發起普賢菩薩的行願心來。
懺悔罪業,至誠的拜佛念佛,修種種的淨業,把這種功德,迴向一切眾生,願意同他們一齊都生到極樂世界去。照這樣的修法,不但是一定可以往生西方,並且還一定可以生上品的,這就叫做造業就是解脫了。照這樣的修法,一定可以了脫生死的。
講到那種佛菩薩的境界,不是我們凡夫可以比得來的。我們凡夫,一定要照修行的方法,一步步修上去,不可以跨大步的。若是性急亂來,就好像小孩子飛跑,一個不小心,就要跌倒的,或是連性命都要送掉的。現在有一種人,看見了維摩詰經,同涅槃經裡頭,有淫,怒,癡,就是戒,定,慧,造業就是解脫幾句經的道理,他們並沒有絲毫懂得,也不曉得細細的想想。單看了這幾句文字,心裡頭就想,淫,就是戒,怒,就是定,癡,就是慧,那是犯了淫怒癡,也沒有什麼要緊的。就隨意造出種種的惡業來了,一些也沒有慚愧的心,並且還要看輕那守清淨戒法的人,說他是小乘法,不是大乘法。這種人叫做撥無因果,將來一定要落到地獄裡頭去的,真是可憐得很哩。從前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尼,叫做寶蓮香,他心裡頭想,淫慾的事情,不比得那殺生偷盜,要害著傍人的,所以罪過的。
這男女相愛的事情,是大家願意的,沒有什麼罪過的。起了這個念頭,就做出了淫慾的事情來了。後來他全身的骨節裡頭,都發出火來燒著,就落到地獄裡頭去了。這是楞嚴經上說的,是的的確確的。總之一切事情,都在這一個心,或是迷惑,或是覺悟的分別。心迷惑了,就什麼壞事都會做出來了。心覺悟了,就完全是一腔正念,自然守住清淨的戒法,那裡還會淫呢。正念安定得很,那裡還會怒呢。正念明瞭得很,那裡還會癡呢。迷同了悟,都是這一個心,並沒有兩個心的。
淫怒癡同了戒定慧,也都是這一個心。淫怒癡的心,就是戒定慧的心,戒定慧的心,就是淫怒癡的心,並不是有兩個心,所以說淫怒癡即戒定慧。心迷惑了,就起淫怒癡的妄念,造出種種的惡業來。心覺悟了,明白清淨了,一些些沒有什麼牽掛束縛了,那就自然解脫了。業同解脫,也就是這一個心,所以說業即解脫。前邊講過的苦即法身,煩惱即菩提,同後邊的貪慾是涅槃,轉煩惱成菩提,都是這個道理。不過這些話,都是單講理性的話。照理性上說起來,一切眾生,本來都是佛,但是現在被無明蒙住了,不覺悟了,變成了一個迷惑的眾生了,不能夠同佛一樣了。那麼怎樣可以只講理性,不講修法呢。
佛經上所說的,不斷煩惱而成解脫,那是講一種夙根最深的人,明白了那一心的道理,覺得煩惱本來是沒有的,還有什麼斷不斷呢。這個不斷的不字,並不是沒有的解釋,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斷的意思。但是這種境界,不是平常人能夠做得到的。像楞嚴經上說,尚無不殺,不盜,不淫,云何更有殺盜淫事。這兩句的意思,是說那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的念頭,尚且沒有,怎麼還會有殺生偷盜淫慾的事情做出來呢。但是平常修行的人,是不可以不把煩惱這樣東西,慢慢的修,修到斷盡滅絕的。若是真的可以不要斷得煩惱,就自然能夠成功解脫的,那麼為什麼一定要斷了見思惑,才可以跳出三界呢。為什麼佛要把殺盜淫妄四種罪,定做根本重戒呢。諸法無行經上說,貪慾是涅槃,恚癡亦如是。如此三事中,有無量佛道。這幾句話,是說貪,瞋,癡這三種性,本來就是無生法。從這個念頭起來的時候,就去追求這個念頭,究竟是從什麼地方起的,各處都搜尋到了,到底沒有這個念頭的起處。就曉得一切的妄念,實在本來是無生的。有無量佛道這句話,是說上邊所說貪恚癡三種業,有無量無邊的佛道在裡頭,很可以用功研究佛理的。
所以下面又說,若人有我心,及有得見者,是人為貪慾,將入於地獄。這四句話,是說若是一個人有認做實在是有我的那種心,同有認做真正有什麼東西可以得著的那種見解,那麼這個人,就要被貪慾的心,送到地獄裡頭去了。照這樣說法,就見得這貪慾的心,實在是萬萬有不得的,貪慾的事情,更加是萬萬做不得的。除非是那已經證得無生法的大菩薩,為了要度脫有緣的眾生,一定要用那一種方法,才可以度他,那麼就現出那遊戲三昧貪慾的假形相來。但是能夠現這種假形相的大菩薩,是已經沒有一些些認做有我的那種心的人,也沒有一些些可以得著什麼東西的見解的了。像我們這種凡夫,怎麼能夠同大菩薩比,隨便做出這種犯重戒的事情來呢。並且我們真是能夠把身體一切,都看空了,那麼還有什麼貪慾的心,會生出來呢。就因為不能夠看空,認定了有一個我,所以要起這貪慾的念頭。能夠自己覺得了錯,就在這個起心動念上,用心研究佛法,那也是轉煩惱成菩提的一種法門。
若是弄錯了,當做貪慾就是菩提,不礙事的,就造出惡業來,那麼就是下了地獄的種子了。我因為這種道理,才學佛法的人,往往容易弄錯,落到魔鬼道裡頭去。所以你問了我,我就說出這許多的話來,一來是借這種話來懺悔自己的罪業,二來是奉勸學佛的人,總要修十善業,相信因果。照觀無量壽佛經上,所說的各種修淨業的法門去做,那麼將來大家都可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那人道,一切善惡的事情,都是從自己心上起的,這種道理,我是相信的。講到那外面的各種境界,不管你心裡頭愛他,恨他,他總是那種樣子的,那麼自己的心外面的東西,明明是同了自己的心,各不相干的了,怎麼可以說都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呢。我道,你不要不相信,我再來把這種道理,細細的講給你聽。心有兩種的分別,一種是真心,一種是妄心。真心,就是一切眾生的根本法身,是永遠不改變的,所以叫做真如性。妄心,是從接觸了外面的境界才起的,是刻刻變換的,所以又叫做生滅心。你方才所說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是事事窒礙的,真心是處處靈通的。所有一切的色法,心法,都是從這真心裡頭,變現出來的,所以又叫做如來藏心。那些變現出來的東西,都沒有體性的,就都是空的假的。只有這個真心,是有體性的,是實在的。所以一切的法,只是一個真心,並沒有一些旁的東西,所以又說是唯心。諸佛菩薩,因為證得了這個真心,所以就有各種的自在神通。能夠把須彌山放在芥菜子裡頭,並且須彌山並沒有縮小,芥菜子也並沒有放大,你想稀奇不稀奇呢。諸佛菩薩還能夠把極短的時候,變做極長,把極長的時候,變做極短。所有過去未來的一切時劫,完全都收在現在的一個念頭裡邊,你想稀奇不稀奇呢。
從前有一個高僧,名叫靈潤。他同了幾個出家的人去遊山,走到一處荒野地方,忽然四方都有火燒來了,那些人都嚇得跑散了,獨有靈潤和尚,仍舊照常走他的路。他對那些人道,心的外面,沒有東西的,這火實在就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不是真的。倘然說這火可以逃避得脫的,那是認做真是有這個火了,就免不了要被火燒著了。後來這火燒近靈潤和尚的身邊,就自然消滅了。若是這火不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怎麼靈潤和尚認做不是真的火,火就會依了靈潤和尚的話,就消滅了呢。還有一個高僧,大眾稱他生公的。他在我們世界上的時候,涅槃經的下半部,還沒有傳到中國來。他先就說一闡提的人,也有佛性的,大家都說他是違背佛法,不相信他的話。有一回,他到蘇州虎丘山,一個人坐在一塊石上,對那旁邊豎起的石頭說道,一闡提有佛性的麼。
那些石頭,都向他點頭。人家常常說的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就是這個出典。後來中國得著了涅槃經的下半部,經裡頭真的說,一闡提也有佛性的。倘使那些石頭,不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怎麼會點頭呢。講禪宗的六祖大師,得了五祖傳他的衣缽,回到廣東韶州府地方,住在寶林寺裡頭。有些惡人,要去害他,六祖避到了前山去,那些惡人,就把前山放火燒起來。六祖把身體隱了,挨到了石頭裡面去,就免脫了這個難關。現在石上邊,還有六祖盤膝坐在那裡的痕跡,同布衣的紋路哩。倘使身體同那石頭,實在是有的,那麼怎麼能夠把身體挨到石頭裡面去呢。看了上邊所說的各件事情,還可以說各種境界,是心外面實在有的東西,不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麼。
那人道,你所說的,都是佛菩薩的情形,佛菩薩是因為得著了種種的神通,所以能夠要怎樣就怎樣。若是一切境界,真的都可以跟了自己的心改變的,那麼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夠把各種境界,跟了自己的心改變呢,為什麼我們就做不到呢。我道,你想起來,佛菩薩的神通,都是在心外面得來的法術麼。要曉得神通兩個字,是說自己的心,能夠自在靈通的意思,實在就是自己的真心作用。我們凡夫,因為有了那種種的妄想心,把真心遮蓋住了,真心的自在靈通,不能夠發現出來,所以不能夠要怎樣就怎樣。
只要能夠把妄想的心,完全除掉了,那麼就同了佛菩薩一樣,要怎樣就可以怎樣了。我再說兩件故典,給你聽聽,你就可以曉得凡夫的情形,不是佛菩薩的情形了。從前周朝的時候,有一個種田的老年人,叫做商丘開。那一天,有兩個人借住在他的家裡頭。到了半夜裡,兩個人還在那裡講話,講的是晉國的范子華,怎樣的有大勢力,能夠使得富的變窮,窮的變富。
商丘開聽見了,到了明天,就一路尋到范子華的門上來。那范子華家裡頭的客人,都看不起他,種種的取笑他,欺侮他,商丘開總是恭恭敬敬地對他們。他們想商丘開是個呆子,有意尋他的開心,同他登到很高的台上去。這許多人裡頭,有一個人說道,哪個能夠跳下去的,賞他一百兩金子。商丘開聽了,就先跳下去。那台是很高的,商丘開好像是空裡頭的飛鳥,落到地上,絲毫沒有受傷,大家還不覺得稀奇。後來又到黃河的灣頭,水最深的地方,對他說道,這裡頭有最貴重的寶珠,只要能夠下去,就可以得著的。
商丘開聽了這話,又下水去了。不多一刻,他上來了,真的得到了珠寶,那些范家的客人,才覺得有些稀奇了。後來範家的庫房,被火燒起來了。范子華對商丘開說道,你若是能夠到火裡頭去,取出東西來,那麼所有取得的東西,不論多少,一齊給你。商丘開真的就走到大火裡頭去了,出出進進了好幾回,身上的衣服,竟然一些沒有燒著。大家看了這種情形,都說商丘開是得道的聖人了,所以就一同向他謝罪。商丘開方才曉得他們是作弄他,就對那些人說道,我並沒有得著什麼道,不過是因為起初聽了你們的話,心裡頭起了一種堅固的信心。
想你們所說的話,都可以做的,所以盡你們怎樣的說法,我總是聽你們的話,沒有想到自己的身體上面去,也沒有想到水會淹死,火會燒死的危險。現在曉得了你們是騙我的,回轉來想想,倒覺得很可怕了,以後再也不敢到水裡頭火裡頭去了。你想那商丘開,為什麼能夠不被水淹死,不被火燒死呢。就因為水同火,也都是自己的心,現出來的一種虛假的相。實在都是空的,只要不動妄心,完全是真心作用,那水火就是空的假的,不會害人了。那些淹死燒死的人,都因為他們起了分別執著的心,把水火認做是實在有的東西,心裡頭想是有,那就真的有了,所以就受他的害了。
商丘開的不死,就好在他能夠不動妄心,所以這水火,倒反是妄的了,空的假的了。若是那水火實在是真實有的,不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那就不動妄心,也一定免不了要淹死燒死了。還有一件,也是周朝晉國的事情。晉國有一個做大官的,叫做趙襄子。他帶了許多人,到山裡邊去打獵。因為要捉獸,把那幾百里地方的樹林,一齊放火來燒,使得各種野獸,都從樹林裡頭跑出來。你想那種火勢,還了得麼。在那個時候,大家看見有一個人,從石壁裡邊走出來,在那煙火裡頭走。大家都疑惑他是鬼,不是人。後來火燒過了,那個人慢慢地走得近了。趙襄子覺得奇怪極了,特地把他留住,細細的看他,實在不是鬼,是一個人。趙襄子就問他,你怎麼能夠把身體躲在石壁裡邊,又怎麼能夠到火裡頭去的呢。那個人道,什麼東西叫做石頭,什麼東西叫做火。
趙襄子道,方才你的身體,就是從石頭裡邊出來的,你所經過的地方,就都是火。那個人道,這些事情,我都不知道。我好好的在那邊走路,一些都沒有看到什麼石壁,什麼火呀。照這樣看起來,只要心裡頭不起分別執著的念頭,一切都可以自在的。若是這個身體,同那石壁,同那火,不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不是空的假的,不真實的,怎麼那個人能夠自由自在的出進,一些沒有阻礙呢。看了這兩件事情,應該把你心裡頭的疑惑,完全都去掉了。再講世界上有各種的邪教,他們也有會隱身法的,能夠把他們的身體,隱得一些也看不見。不論什麼東西,都能夠把身體隱進去,像虛空一樣,一些沒有阻礙的。還有一種,會五行遁的,能夠借了五行的隨便那一種,把身體遁去。也有會縮地法的,能夠幾萬里幾千里的路,縮做了幾步的。
他們對了那所有的一切,本來都是空的,沒有一定的那種道理,都不知道,就算是自己用了功夫,得到了這種法術,那裡曉得除了自己的真心作用,有什麼法術可以得到呢。並且他們只曉得用一些邪定的功夫,所以盡管會那種遁法,究竟是沒有什麼大用處的,到底不能夠了生死,只成了各種的邪術罷了。倘使那個身體,同外面的一切東西,真是實在有的,那麼怎麼能夠把身體隱去,怎麼能夠從牆壁裡頭,水火裡頭遁去,怎麼能夠把遠路縮做近路呢。就因為實在都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所以自己的心,能夠作得來主呀。那人道,我看見佛經上,總說一切的境界,都是妄心變現出來的,那個真心,是清清淨淨,沒有一些形相的,怎麼你又說一切的心,都是從真心裡頭變現出來的呢。
真心既然是很清淨的,沒有一些些形相的,怎麼會變現出一切法來呢。我道,真心妄心,實在並不是兩件東西,真心就是妄心的體性,妄心就是真心的相用。真心雖然不變,但是能夠隨緣的。從那真如的本性上,隨了種種的業緣,現出種種生滅的虛假形相來,所以說真心完全成了妄心。真心雖然隨緣,但是終究不變的。盡管現出一切生滅的形相來,實在仍舊還是完全的真如性,所以說妄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上邊所說的如來藏心。真心的性,叫做真如性,也叫做圓成實性。妄心,就是心心所法,因為是依傍了各種境界才起的,所以叫做依他起性。這一種依他起性,就是真心隨緣的作用,實在也是真實法,並不是虛妄法。那麼為什麼說是妄心呢,因為一切凡夫,有種種的迷惑,不明白唯心的道理。在那自己的心所變現出來的一切境界上,胡亂起那種種的分別心,執著心,就是叫做遍計執性的那種性。
這種遍計執性,那就完全是迷惑,完全是虛妄法了。凡夫的起心動念,總免不了這種遍計執性的。因為依他起性裡頭,有這種遍計執性,所以就叫做妄心。妄心所現的相,完全是虛相。因為心既然是虛妄的,所以相也是虛妄的。分別心,執著心,都是障礙心,所以所現的相,也是種種障礙的。真心,是真實的平等心,所以所現的相,叫做真如實相,完全是圓融的,沒有障礙的。總之一切境界的相,都是隨自己的心變現的。真心妄心,只是一心,虛相實相,只是一相。
經裡頭雖然說一相無相,實在並不是真正的沒有一些形相,不過是沒有那種虛妄障礙的相,只有完全清淨,完全圓融的那種實相。實相的身體,叫做清淨法身。實相的國土,叫做常寂光土。雖然有身體國土兩種的名目,實在是圓融無礙,不可以分別的。這種身體國土的相,說他是一,卻不是一,說他是二,又不是二。實在是不著相的相,方便說法,叫做無相。不明白這個道理,錯認做真心沒有現出相來的作用,那是把真空認做了頑空了,這個叫做斷滅知見。學佛法的人,最忌有這種不正當的知見。要曉得有了心,便有相。譬如燈光,有了燈,便有光,燈是光的本體,光是燈的功用。心是相的本體,相是心的功用,體不離用,用不離體,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說心是法界,就因為一切的法,都是從自己的心上生出來的緣故。
那人道,你說的心心所法,我讀佛經,常常看見這個名目的,究竟是怎樣解釋呢。我道,心法就是識。識有八種,第八識是主,有種種的別名。因為這個第八識,能夠包藏一切的法,所有一切善法,惡法,世間法,出世間法的種子,都包藏在裡頭的,所以叫藏識,梵語叫阿賴耶識。又因為一切善法,惡法,世間法,出世間法的種子,在這個第八識裡頭,沒有一樣不完全的,所以又叫種子識。並且因為有了這個識,能夠使得所有的種子,不會散失,受報的眼,耳,鼻,舌,身等種種色根,也不會忽然的變壞,所以又叫做執持識,梵語叫做阿陀那識。像這樣的各種名目,都是就凡夫的地位說的。
到了那成佛的時候,這個第八識裡頭所有生滅性的種子,就都完全消滅了,只有清清淨淨的一種不生滅性了,那就叫清淨識,梵語叫做庵摩羅識。這是大略解釋第八識的道理。還有的七種識,都叫做轉識。轉字,是流轉轉動的意思。因為這七種識,都是隨了境界流轉的,所以叫做轉識。這是公共的名目,若是就各別的名目解釋,那麼第七識叫做我執識。因為這個識,認做第八識是我,所以常常起我見,我貪,我慢,我癡四種的執著心,所以說是我執識,梵語叫做末那識。前六種識,都叫做了境識。了,是明瞭,就是辨別清楚的意思。境,是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外面塵相的境界。因為這六種識,都有辨別境界的力量,所以叫做了境識。分開來說,因為這六種識,是依了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起的,所以分別叫做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上邊所講的八種識,又都叫做心王,因為是一切心所法的主腦,就是心的王,所以叫心王。心所法,是依了心的勢力,分別生起來的,所以叫心所有法。簡單說,就叫心所。心所同了八識心王,有相應的,也有不相應的。單是第六意識,就有五十一個心所法,一共分做六位。第一位叫遍行位心所,有五個心所,都是週遍一切境界的。一切的心起來,他必定跟了一同起來的,所以叫做遍行。就是觸,作意,受,想,思的五個心所法。同了第八識相應的,只有這種遍行位的五個心所,別種心所,就同了第八識不相應了。第二位叫別境位心所,也有五個。因為他所攀緣的各種境界事相大都各別的,所以叫做別境。
就是欲,勝解,念,定,慧的五個心所法。第三位叫善位心所,有十一個。第一是信。佛經裡頭說,信為道元功德母。因為這個信心所,能夠引起一切的善法,所以說是道元。一切的功德,都由他發生的,所以說是功德母。一切高深玄妙的佛法,只有這個信心能夠引得進去,所以修淨業的人,三種資糧的第一種,就是這個信心。勝解心所,是信心的因,欲心所,是信心的果。沒有這個信心,就一定不能夠學成佛法的,所以菩薩的行位,開頭就是十信位。除了這個信心所,還有慚,愧,無貪,無瞋,無癡,勤,安,不放逸,行捨,不害,連了那信心所,總共是十一個善位心所法。慚心,是從自己的心起的,愧心,是對他人起的。慚心,是修善的因,愧心,是滅惡的因。無貪,無瞋,無癡,又叫做三善根。勤,是使得善心有進步。安,是調和自己的心,使得心不昏沉。不放逸,是使得善心不退失。行捨,是定息自己的心,使得心不浮散。不害,就是悲心。
這十一個善位心所法,同那遍行位,別境位,兩種心所法,都有相應的道理的。佛經上說的三十七品助道品,就是用這個善位心所,同遍行,別境,兩種心所法修的。三十七品助道品裡頭的四念處,是念心所的正主,勝解心所的輔助。四正勤,是勤心所的正主,欲心所,同行捨心所的輔助。四如意足,是定心所的正主,欲,勤,念,慧,四種心所的輔助。五根,五力,就是信,勤,念,定,慧的五個心所法。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都是慧心所的正主,別的各種心所的輔助。總之學一切佛法,總離不掉這遍行位,別境位,同善心位的二十一個心所法的。還有二十六個心所法,那是各種煩惱心所,所以都是恶心所。
分做兩位,第一位,是貪,瞋,癡,慢,疑,惡見六個心所。是一切煩惱的根本,所以叫做根本煩惱,也就是各種見惑。第二位,是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憍這十個心所,叫小隨煩惱。因為都是跟隨了各種根本煩惱的枝末煩惱,所以叫做隨。又有無慚,無愧,二個心所,叫中隨煩惱。掉舉,惛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八個心所,叫做大隨煩惱。這大中小的分別,是就三種心所的大小寬狹上說的,不是在過失的輕重上說的。這二十個隨煩惱心所法,都是跟隨了各種煩惱性起的,所以叫做煩惱。還有一種,是四個不定位心所,就是悔,眠,尋,伺四個心所。因為這種心所法,善惡不一定的,所以叫不定位心所。總共是五十一個心所法。第七識,不過同我貪,我癡,我慢,我見四種根本煩惱相應。第六識,同六位五十一個心所法,完全相應的。前五識同了遍行位心所,善位心所,根本煩惱裡頭的貪,瞋,癡,三種,又中隨煩惱,大隨煩惱,都有相應的道理。但是同別的心所,都不相應的。這是心王心所的大略情形。
這八個識,五十一個心所法,同十一個色法,二十四個不相應法,六個無為法,總共是一百個法。經裡頭所說的百法,就是這幾種。所有十法界聖人,凡夫,善的,惡的,種種法,都包括在裡頭了。不過說起來很煩,又不容易明白,所以只把總名目提出來,曉得一些就罷了。二十四個不相應法,六個無為法,也不詳細說了。總之這種種法,都是從真實心上現出來的種種虛妄的法相。若是不起取著的心,那麼自己的心相,尚且尋不到,那些虛妄的變相,還從什麼地方生起來呢。所以對那一切境界,不起分別心,執著心,是學佛法第一要緊的事情。只有修淨土法門的,那就起分別心,執著心,都不妨礙的,因為這個淨土法門,本來就是因緣所生法。愛取,是後世投生的因,本來要不得的。獨是對那淨土法門,就要有愛取的心。愛淨土,要淨土的心,越堅固,那就往生淨土的希望,越穩當了。但是要求往生的品位高,那麼還是要明白一心不二的正道理的。講到那一心不二的正道理,那就不獨是八個心法,五十一個心所法,完全只是一個心。就是那十一個色法,二十四個不相應法,六個無為法,也哪一種不是這一個心呢。
那人道,我聽說佛有三身,四智,五眼。一個人有了三個身,不是變成三個人了麼。有了五種眼,不是就應該有五種身體了麼。我道,佛的三身,就是法身,報身,應化身。法身,就是自己的真性,並不是四大和合,像我們凡夫的這種身體,所以也叫做自性身。這是佛所證得的真正清淨法界,也就是報身同應化身的根本。離開了一切心思言說的境界,有了完全無量無邊,真常不變的功德,一切法平等的真實性,才可以叫做法身。報身,就是自己的智慧性,也叫做受用身。但是受用身有兩種,一種是自受用身。是諸佛修了三大阿僧祇劫,修成了種種的福德智慧,積成了無量無邊的真實功德,顯出光明遍照的身來,永遠受用那清淨的佛果報的真樂。一種是他受用身,是因為要教化那證得法身的菩薩,特地現出種種相好莊嚴的佛身來,說種種的真實法,使得受到教化的眾生,都得到受用。應化身,就是佛的色身,也可以叫應身。一切有緣的眾生,修到了根機熟的時候,佛就現出這種或是一丈六尺,或是八尺的金身來,對他說佛法,把他度脫。
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說法教化眾生,就是現的應化身。但是應化身有兩種,三乘聖人所見的,是勝應身,凡夫所見的,是劣應身。法身同了自受用報身所住的國土,叫做常寂光土。他受用報身所住的國土,叫做實報莊嚴土。應化身所住的國土,是方便有餘土,同那凡聖同居土。實在講起來,三身還只是一身,四土還只是一土,有怎麼樣的功德,就現出怎麼樣的相來罷了。
但是講到這個相,又明明的有三種身相,明明的有四種土相,這是不可思議的。佛的四智,就是凡夫的八種識轉成的。前五種識,轉成了成所作智,第六識轉成了妙觀察智,第七識,轉成了平等性智,第八識,轉成了大圓鏡智。第六識同第七識,是從因上轉的。前五識同了第八識,是從果上轉的。佛的法身,自受用身,同常寂光土,是大圓鏡智所現的。佛的他受用身,同實報莊嚴土,是平等性智所現的。佛的應化身,同方便有餘,凡聖同居兩種土,是成所作智所現的。妙觀察智,觀察自己同他人的功德過失,宣說種種妙法,破眾生的一切疑惑,可以使得一切眾生,享受種種的安樂利益。能夠明白了識轉成智的道理,就可以曉得煩惱性,實在就是菩提性了。
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種。五眼並不是有五種眼根,是一種眼根上有五種的功用。肉眼就是我們凡夫的這種眼,只看見近處,看不到遠處,有了一些障礙的東西遮住了,就看不見了,這種叫做肉眼。天眼有兩種,一種是從福報得來的,像那一切天人所得的眼。一種是從苦修得來的,像那佛弟子阿那律所得的天眼,那就比了從福報得來的天眼,勝過許多了。若是佛菩薩的天眼,那又勝過阿那律的天眼許多了。不過天眼雖然比肉眼好得多,究竟還是凡夫的眼,比不得慧眼,法眼,佛眼三種,是聖人的眼。
慧眼,是緣覺聲聞的眼,能夠明白見到一切法真空的道理。就是破了見思惑,證得了真諦的智慧相。得這種慧眼的人,所有十法界裡頭,一切法的大小名字,完全看得明白清楚,所以也叫做一切智。這是二乘聖人的境界。法眼,是菩薩的眼,能夠明白見到一切法妙有的道理,就是破了塵沙惑,證得了俗諦的智慧相。
得到了這種法眼,就能夠用諸佛的道法,發起一切眾生的善根,所以也叫做道種智。這是圓教十信位以上的菩薩境界。佛眼能夠見到一切法,非空非有,不可思議的道理。那是要破了根本的無明惑,證得了中道第一義諦的智慧相,才有這樣的好處。得了這種佛眼,能夠從一法裡頭,推開來悟到一切法的真實道理。所有一切佛的道法,一切眾生的種性,沒有不明白曉得,所以也叫做一切種智。圓教十住以上的菩薩,也有證得這種佛眼的,但是功用的深淺不同。
證到佛眼的菩薩,就叫分證佛。只有佛完全能夠證得,所以叫做究竟證。這五種眼,得著了後邊的眼,一定連前邊的眼,也得著的,所以說佛有五種眼。總之佛有一切種種的功德,說也說不盡的,實在只是那自己真心的作用。這種作用,一切眾生本來都有的,只因為一切眾生,從來沒有明白過這種道理。虛妄的起種種煩惱心,從這虛妄的煩惱心上,造出虛妄的種種業來,有了各種虛妄的業,就現出種種虛妄的業報相來。因為有這種煩惱,同業報的虛妄法,把自己的靈性障礙住了,就使得這真心的作用,完全顯不出來了。所以修行的人,第一先要至誠懺悔那六根三業的罪障。懺悔的方法,在夜課禮大懺悔文裡頭,會詳細講明白的。
現在世界上的人,都講自由平等。實在一切眾生,本來是自由平等的,因為不曉得真道理,就造出種種的業來。因為造了業,就受種種的報應,本來有種種的自由功德,都反現不出來了,就現出種種不平等的虛幻變相來了。若是要把那本來的自由平等,一齊回復轉來,除掉依照了佛法去修行,再也沒有別的方法了。現在大家所講的自由,不過是自由動煩惱,自由造罪業,到了後來,自由去受那種種的苦報罷了。這樣的算自由,實在是大不自由了。照現在的做法,永遠得不著真實自由的。就是這個身體,哪個喜歡生病,哪個喜歡要死,但是到底免不了這病死兩種的苦處,怎麼能夠說到自由呢。講到那平等兩個字,那是不要說三界裡頭,六道眾生,種種的受報,極不平等,就單講我們人道,富的,貧的,貴的,賤的,還有老少的相,男女的相,殘廢的相,種種是不平等的。
這都是各人自己前生造的業招來的,講起實在的道理來,業是像空裡頭的華,報是像水裡頭的月,只是一種虛妄變幻的相,那裡有實在的東西呢。雖然說沒有實在,但是罪業沒有消滅的時候,還是要受到種種的苦報,還是要覺著種種說不出,講不完的苦的,那裡還會得著自由平等的受用呢。所以修懺悔法,最是要緊的。不懺悔到業障消滅,那種生死輪迴,一定不能夠逃掉的。只有修念佛法門的,靠了阿彌陀佛的願力,可以帶了業,往生到西方去的。只要能夠生到西方去,那就可以得著真實的自由平等的受用了。
又有人道,念佛求生西方,佛經上雖然是這樣說,我總覺得有些疑惑。那個極樂世界,看也看不見,不曉得是真的有呢,還是假的有呢。佛說這個境界,或是方便假說的,就算真有這個世界,也是離開我們的娑婆世界,有十萬萬萬個世界,這樣的遠,怎麼能夠去呢。雖然聽說某人往生,某人往生,也不過是大家猜想的話,究竟那個人是不是真的往生,怎麼能夠曉得呢。我道,阿彌陀經上說,從這裡娑婆世界,一直向西去,過了十萬億個世界,有一個世界,叫做極樂世界,明明白白說是有的,怎麼還疑惑不是真的有呢。妄語是佛定的根本重戒,哪有佛自己說妄語來騙人的道理呢。
照華嚴經上說,毗盧遮那如來所教化的華藏世界,從下邊到上邊,總共有二十層。我們的娑婆世界,同西方的極樂世界,都在第十三層上。若是我們的娑婆世界,是真有的,那麼極樂世界,也自然是真有的了。若是說極樂世界,不是真有的,那麼我們的娑婆世界,也不是真有的了。我問你我們的娑婆世界,究竟是真有的呢,還是沒有的呢。若是你認做娑婆世界是真有的,那麼你為什麼要疑惑極樂世界不是真有的呢。一樣都是佛說的話,為什麼有相信有疑惑呢。若是你認做娑婆世界,也不是真有的,那麼請問你,你現在所住的是什麼世界呢。
佛明明說是有,你還要疑惑不是真有,這樣的疑惑,就叫做謗佛,那就是種地獄罪的因,將來不免要結地獄果的。千萬不可以這樣亂疑惑的。你說那極樂世界看不見,所以疑惑不是真有麼,那麼像那外洋歐洲美洲的各國,你也沒有看見過,難道好說歐洲美洲各國,也不是真有的麼。要曉得看得見看不見,雖然說遠近的關係,實在還是有緣沒有緣的關係。
俗語說的,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那些到歐洲美洲各國去的人,就因為是同了他們有緣,所以就能夠去。現在我們誠心念佛,一心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念佛就是結淨土的緣。念佛越是認真,就是淨土的緣,越結得深,將來一定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的。並且還有不消等到往生,先看見極樂世界的景象的,也很多。就像那晉朝有一個做大官的,叫張抗,是專誠念佛的。他在病的時候,看見了極樂世界,他就對家裡頭的人說道,原來極樂世界,就在西邊的廳屋裡面,翁兒在那蓮花台上拜佛哩。說了這幾句話,不長久他就往生了。還有宋朝的荊王夫人王氏,他是一心修淨土法門的,服侍他的人,也都學他朝夜念佛的。荊王有一個妾,念佛不認真,受了夫人的責備,就自己醒悟懺悔,一心精進念佛。
忽然沒有什麼病,就死了。後來他託夢別的一個妾道,我受了夫人的教訓,已經生到極樂世界去了,請代我謝謝夫人。那夫人心裡頭還很不相信。到了第二夜,夫人自己也做夢,夢裡頭同那個已經死的妾,遊玩七寶莊嚴的蓮花池。看見一朵蓮花上坐的人,穿了天上人穿的衣服,蓮花上面,標明白的名字,叫楊傑。又有一朵蓮花上的人,穿了上朝去見皇帝的大禮服,坐在那裡,蓮花上面標明白的名字,叫馬圩。又看見一座金台,光亮得了不得。那個妾指著道,這是將來夫人生西的寶座。夫人得了這個夢,親自看見了極樂世界,非常美麗的景象,知道那個妾實在是往生了,就更加至誠念佛。活到八十一歲,那一天正是夫人的生日,大家都向夫人祝壽,夫人手裡拿了香爐,就在觀世音菩薩的像前,立著化去了。上邊所說的兩個人,都是在往生的前,先看見了極樂世界的。像這樣的情形,很多很多,只要看那往生集,同淨土聖賢錄兩部書,就可以曉得往生西方,都有確實的證據,並不是虛假的。
佛說十六觀經的時候,有一位王的夫人,叫韋提希,同了五百個侍女,都看見西方三聖,同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相。佛授記他們,將來都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的。照這樣看來,極樂世界雖然是很遠的,但是有緣的人,也可以看得到的。這是因為一切的相,只是一個實相,實相本沒有什麼遠近大小的。遠近大小的相,都是凡夫的妄心上,自己起的分別妄見。實在十萬億佛土,同我們的娑婆世界,並沒有一絲一毫的隔開。照極樂世界說起來,我們的娑婆世界,在極樂世界那邊所佔的地位,還不滿一瓣蓮花瓣的大小。照娑婆世界說起極樂世界來,也是這樣的。要曉得一切有色的相,都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種種的色相,完全就是如來藏心,哪怕是一點極小的微塵,也是如來藏心的全體。如來藏心裡頭,沒有一件東西,不包括在裡頭的。既然這一微塵,就是如來藏心的全體,那麼所有一切的東西,自然都在這一微塵裡頭包著了。所以一微塵的真量,同那盡十方遍虛空的真量,並沒有高下大小的。一切的相,都是這個樣的,所以一切的相,沒有不各各融通,各各收攝的。普賢菩薩的一根毫毛的孔,能夠收盡十方世界,就是這個道理。天衣懷禪師講往生的人,說是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就因為現前的一一微塵,都包含著極樂世界在裡頭的,那麼極樂世界,就在面前了,還有什麼去的相呢。
但是雖然沒有去的相,卻是明明白白生在那十萬億佛土外的極樂世界裡頭的。經裡頭形容那往生西方的快,總是說一剎那間,一彈指頃。因為十萬億佛土,實在就在自己的一念頭裡,念頭一動就到了,怕什麼路遠不能夠去呢。就是照世間凡夫的眼光說起來,遠近大小,實在也是沒有一定的。譬如像天空的星月,用千里鏡一照,彷彿就在眼前這樣近了。一個蟣虱,用顯微鏡一照,就好像是牛馬那樣大了。這不是遠近大小,沒有定相的證據麼。那不明白的人,還說這是用了一種能夠變相的東西,所以把他原來的相改變的。不曉得原來的相,既然可以改變,就見得相是沒有一定的了。若是真有一定的,怎麼能夠改變呢。況且就像那天空的月亮,有的人看來像茶杯大,有的人看來像飯碗大,有的人看來像面盆大,有的人看來像浴盆大,這是各人的眼光不同,所以看月亮,也是大小各樣的。照這樣說起來,還可以說相是有一定的麼。
講到那疑惑往生的人,沒有消息回來,恐怕不是真實,那也是亂疑惑。講到往生的確實證據,最明白的,是一種暖頂相。那怕斷了氣後,過了十多個鐘頭,他的頭頂上,還是熱騰騰的。這件事情,是可以試驗的。還有面色有光彩滋潤,尸體輕軟,種種的同尋常的相兩樣的。照那往生集,同淨土聖賢錄上所記的,臨終的時候,有的看見佛光照耀,有的聽得天空裡頭,有各種天上很好聽的樂器的聲音,有的聞著特別的香氣。不獨是本人看見,聽得,聞著,旁邊的人,也有一同看見佛光,聽得天樂,聞著香氣的。有的結跏趺坐了死去的,叫做坐化。有的立在平地上死去了,身子不跌倒的,叫做立化。有的臨終的前幾天,自己就先知道那一天要往生了。從從容容同那一班要好的人,都告別了,到了死的時候,沒有一些病痛,就安然死去的。像這種種的情形,還可以說往生沒有證據麼。晉朝的時候,遠公法師在廬山上,結了一個東林蓮社,他是第一個提倡修念佛法門的。蓮社裡頭,總共有一百二十三個人,都往生西方的。
裡頭有一個人,叫做闕公則,他先前立願,將來自己往生了,要回來報信的。後來他死了一週年,他的朋友,替他做佛事功德,忽然滿間屋裡,都是金光。聽得空裡頭有人說道,我是闕公則,已經生在極樂世界了,因為從前立過報信的願,所以特地回來告訴你們,大家只要誠心念佛,沒有不往生的。說完了這句話,那金光就沒有了。宋朝時候,有一個高僧,叫做可久。他住在明州地方,常常念法華經的,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時候的人,都叫他做久法華。
仁宗皇帝元祐八年,久法華八十一歲,那一天坐化了。過了三日,重新活轉來,對人說道,我看見淨土境界,同那經上所說的情形,完全一樣的。蓮華台上,都標明白那應該往生的人的姓名。看見一個金台,標的是明州孫十二郎,一個金台,標的是久法華,一個銀台,標的是明州徐道姑。說了這幾句話,又化去了。後來過了五年,徐道姑死的時候,他的屋裡頭,滿屋的異香撲鼻,大家都聞著的。過了十二年,孫十二郎死的時候,虛空裡頭,有很好聽的那種天上的樂器聲音,大家都聽見的。照這樣看起來,那些人,不都是往生到西方去的麼。像闕公則同了久法華,往生了後,還回轉來報信,怎樣還可以疑惑往生不是真實的呢。
那人道,發菩提心的人,第一是要救度眾生,那麼應該要生在這種惡濁世界,才可以救度這種苦惱眾生,怎麼只顧自己的安樂,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呢。並且十方世界,清淨的國土,也多得很,為什麼一定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呢。我道,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就是為要救度眾生的緣故。佛經上說,要度脫旁人,先要能夠度脫自己。不能夠度自己,就要想度旁人,沒有這種道理的。我們果然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去,那麼一定能夠證得無生法忍,證了無生,就可以化出無數的身體,回到娑婆世界來,救度一切有緣的苦眾生了。現在我們每天念佛後,念的各種迴向發願文,都是這個意思。要曉得一個人沒有證到無生,還在生死的輪迴裡頭,一受了胎,就會把前世的事情,都迷惑了,記不起來了。
或是因為享受了福報,快樂得過分了,就造出惡業來了。等到墮落到惡道裡頭去了,那就自己要希望旁人來救度,還來不及,怎麼還能夠去救度旁人呢。所以截流大師說,不修念佛求生西方的法門,去修旁的各種佛法,就是第三世怨。因為修佛法的人,這一世上,不求往生西方,到了下一世,就享受大福報。要曉得越是有福的人,他就有財有勢,越容易造罪業,罪業造得多了大了,到了再後一世,就不免要落到惡道裡頭去,受那極苦的報應了。這不是冤枉的麼,所以說是第三世怨。極樂世界,比較那十方的淨土,有四種特別好處。第一,是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一切眾生,只要誠心念佛,求生到極樂世界去,到那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沒有不來接引他往生的。第二,是極樂世界衣食住三件事情,都是自然有的,並且都是很好的。又沒有女人,沒有惡緣。所聽見的,都是佛法,那貪瞋癡的恶心,自然不會起來了。
第三,是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往生的眾生,也都是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的壽。這樣的長壽,還怕一世修不成功麼,就是根性鈍的,也一定能夠修到一生補處的地位。第四,是生到極樂世界去了,就可以慢慢的得到六種神通,能夠隨意到十方佛前,供佛聽法,修種種的功德。這都是靠了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力量,才能夠有這四種特別的好處。佛總勸人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就因為有這種特別好處的緣故。還有一層道理,專心念一尊佛的名號,容易成功三昧。隨願往生經裡頭,佛對普廣菩薩說道,閻浮提的眾生心思惡濁散亂,所以十方佛都讚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好使得眾生把心思歸在一處,容易往生。要曉得念佛法門,最重要的是一心不亂。能夠念到一心不亂的境界,那麼臨終的時候,自然不會得起顛倒的心,萬妥萬當的往生西方了。雖然說每天十念阿彌陀佛,只要求生西方的願,發得懇切,同阿彌陀佛的願心相應了,靠了阿彌陀佛的大願大力,也一定可以往生西方的。但是究竟功夫太淺,總恐怕沒有十分把握。況且修行的人,功夫多做一分好一分,所以有空閑時候,總還是多念的好。
那人道,我聽見阿彌陀經上說,生到極樂世界去的,都是不退轉的菩薩。觀佛三昧經上說,佛授記文殊菩薩,應該往生極樂世界。華嚴經裡頭,普賢菩薩說十種大願,求生淨土。照這樣看起來,極樂世界,只應該大菩薩往生的,我們凡夫,怎麼能夠有往生的資格呢。我道,阿彌陀經所說的不退轉,是說往生的眾生,都能夠到不退轉的地位,不是說要先到了不退轉的地位,才能夠往生極樂世界。講到佛授記文殊菩薩的往生,那是說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常寂光土,或是實報莊嚴土,不像我們凡夫,生到極樂世界去,只能夠生到凡聖同居土。普賢菩薩的十大願,不獨是勸眾生自己求往生,還要教化一切眾生,勸他們個個人發求生極樂世界的願心。講到普賢菩薩自己,是等覺菩薩,還沒有到妙覺菩薩的地位,所以也還應該要求往生的。
要曉得極樂世界,同我們娑婆世界,一樣的也有四種土相。法身菩薩往生,是生的常寂光,實報莊嚴,兩種淨土。十信位以下的菩薩往生,是生的方便有餘淨土。尋常凡夫往生,是生的凡聖同居淨土。論起道理來,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種種莊嚴,比了娑婆世界最高的天宮,還要勝過百千萬倍哩,薄福的凡夫,實在是沒有往生的資格的。所以阿彌陀經上說,少善根福德因緣的人,不能夠生到極樂世界去的。幸虧阿彌陀佛,有攝受眾生的慈悲大願力,只要眾生真實的相信,發懇切求往生的願,至誠的念佛名號,沒有不接引往生的。照觀無量壽佛經上講起來,就是那造了種種極大罪業的眾生,臨終時候,地獄的相,已經現出在面前了,差不多就要落到地獄裡頭去了,只要靠從前念佛的善根力,碰著了善知識,教他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接連念了十聲佛號,那地獄的相,就化做一陣清涼風,看不見了,只看見一朵金蓮花,比太陽的光還要亮,停住在他的面前。
就在起這個念頭的時候,那個人已經就托胎在這蓮花裡頭,生到極樂世界去了。像這樣有極大罪業的眾生,臨終至誠懇切的念了十聲佛,也就能夠生到極樂世界去,你想便宜不便宜呢。你要曉得,這是靠了阿彌陀佛的願力不可思議,所以有這樣的好處。大眾念佛的人,只要信心真實,願心懇切,實在是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永明壽禪師說,萬修萬人去,這句話並不是假說的。還有一層,念佛的功德,無量無邊,用至誠心念一句佛號,就可以消滅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這是佛金口說的,一定不會不真的。念佛的人,天天念佛,或是幾千,或是幾萬,那怕從前所造的罪業多,也自然都會消滅完的。沒有了罪業,就是沒有在這個惡濁世界投生的因緣,只有往生淨土的因緣了。
那人道,我聽說一個人盡管平常不念佛,只要到臨死的時候,能夠念幾聲佛,那怕是積過惡業的人,也一樣可以往生西方的。像張善和,本來是一個殺牛的屠夫臨死碰到了善知識,勸他念佛,他就往生西方了。像張善和那種殺牛的人,已經積了不少的殺業,臨死念了幾聲佛,尚且能夠往生西方,那麼往生西方,是很容易的事,何必要天天念幾萬聲的佛呢。我道,張善和這個人,前世一定是很有善根的,所以臨死的時候,會碰到這樣的善知識,勸他念佛,他自己還能夠心神安定,接受這善知識的勸。這是千萬人裡頭,難得看見一個的。要曉得,一個人到了臨死,四大分散的時候,好比有無數的刀,把他的身體解開來,痛苦得了不得,心裡頭萬分的恐嚇慌亂,怎麼還會想到念佛呢。不要說碰不到善知識,就算有善知識去勸他,恐怕他的神識糊塗,也聽不到善知識的勸了。或者就是聽到了,人到了臨死的時候,舌頭也硬了,呼吸也短促了,要念也念不成了。像這種種的情形,多得很,哪裡拿得穩臨死還會念佛呢。況且還有田地,房產,金銀,財寶,夫妻,子女,功名,富貴,種種的放不下。
這樣也想想,那樣也想想,使得心裡頭一些主意也沒有,這個時候,還能夠從從容容的念佛麼。要想他一心不亂,那是斷斷乎沒有這種道理的。一個人生在世界上,做一世的人,好比是一場大夢。死了就像夢醒了,夢醒了後,夢裡頭的境界,完全落了空。人死去了,生前的事業,也就都拋棄了,只有那所造的業,印在第八識裡頭,做後世受生的因。所以說萬般將不去,惟有業隨身。這兩句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到了快要死的時候,種種東西,都帶不去,單隻有這個業,跟定了他,替他現出後世的身相來。惡業就現惡道的身相,善業就現善道的身相,淨業就現淨土的身相,好比是種瓜結瓜,種豆結豆,一些也不會錯的。
若是不趁早多念佛,多種淨土的因,先預備好了往生的資糧,不要說臨終的時候,一定會有各種的障礙,使得他提不起念佛的心來,就是能夠念佛,那浮飄飄的隨口念幾句,怎麼抵得過一生所做的業的力量呢。恐怕他最後的一念,還是不能夠著牢在這一句佛號上,到底不免要被那業力牽去的。所以這種討便宜的心,一定存不得的。你看古來往生的人,他們總是每天有一定的功課做的,或是念十萬佛號,或是八萬,六萬佛號,或是五萬,四萬佛號,最少的也要念到一萬,或是幾千佛號的。平時認真念佛,就是為那臨終最後的一個念頭,做的預備功夫。一個人的念頭,實在只是習氣發動,哪一種的習氣深,自然哪一種的念頭,就來得利害堅固。平常時候,時時刻刻地拜佛念佛,一個一個的求生西方的念頭,起得慣了,成功了一種相續心,又能夠完全不起別的念頭,除了一句佛號,隨便什麼念頭,一些也沒有,這就叫做念佛三昧,就叫做淨業純熟。
自然到那臨終的時候,旁的念頭,都起不來,只剩了那清清淨淨,一個念佛求生西方的念頭了。後世受身的身相,就是今世最後的一個念頭所現的,所以真是要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必定要平常時候,天天認真念佛,方才可以有希望,有把握。不是這樣把一句佛號,記牢在心裡頭,總是靠不住的。還有一層,尋常的人,到了臨死,總有那種種的病痛苦惱的,有了病,就不免要把他的心思擾亂了。病是罪業的報相,念佛能夠消除罪業,所以平常認真念佛的人,往往臨終沒有一些病痛,好讓他從從容容的念佛,這也是有極大關係的。
那人道,念佛要怎樣的念法,才可以容易成功念佛三昧呢。我道,念佛最要緊的,是信心,願心。信要信得深。第一,要相信這念佛求生西方的法門,是釋迦牟尼佛金口說的,六方的許多佛,都證明白這個念佛法門,了不得的好,勸人都要相信的。佛是一定不會說謊話的,只要我們能夠依照佛說的方法去做,一定不會不成功的。第二,要相信阿彌陀佛,實在是大慈大悲。為了要救度我們這些苦惱眾生,發四十八個大願,直說到倘然不能夠滿他的願心,就賭咒不願成佛。發了這個願心,又經過無量無邊劫的修種種苦行。不要說佈施旁的東西了,就是身體,手足,頭目,腦髓,也不知道佈施了多少次。為的什麼呢,就為了一心要造成這個極樂世界,好讓我們去自在受用。
這樣的恩德,怎麼報得來呢。倘使再要不相信,怎麼對得住阿彌陀佛呢,恐怕這辜負佛恩的罪,已經要落到地獄裡頭去了。四十八願裡頭說,十方世界的眾生,只要至誠發願,念佛名號,一定都能夠生到極樂世界去,永遠不再受生死的苦的。並且在一世上,就會到候補佛的位子的。佛的願力,不可思議,像這樣的大便宜事情,一定再沒有別的法門,能夠勝過的了。第三,要相信自己的心力。我們現在的心性,本來同了十方三世諸佛,沒有兩樣的,所以說眾生即是佛。十方一切世界,都在自己的心裡頭,並不是心的外面,另外還有別的境界。心沒有外面的,心也沒有限量的。一切的法,都是在自己的心裡頭的。就是虛空,也是自己心裡頭所有種種法的一種法相。心裡頭既然有種種的法相,虛空不過種種法相的一種。拿一種來比種種,自然一種是很小,種種是很大了,所以說虛空生在心裡頭,好比只是一片浮雲,在天空裡頭。
拿浮雲來比天空,那種大小的比例,還可以用說話來形容,數目來計算麼。現在拿虛空來比做天空裡頭的一片浮雲,拿心來比天空,那麼這心量的大,大到還可以說麼。自己的心性,既然這樣的大,所以要怎麼樣,就可以做到怎麼樣。願意要離開自己心裡頭的惡濁世界,生在自己心裡頭的清淨世界上,彷彿是左手拿的一件東西,換了右手拿罷了,原是自己的心做主的,怎麼會做不到呢。況且還靠著阿彌陀佛的慈悲大願力,臨終來接引往生的,那更加是萬穩萬當的了。像這樣的信,才可以叫做深信。講到發願,也要發得切實。第一,要對這個娑婆世界上,所有一切可愛的事情,一起都拋得開,沒有一絲一毫貪戀的心。第二,要對了那個極樂世界,起真實的歡喜心,懇切的希望心。
看得除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沒有第二個好方法,能夠使得我永遠脫離苦惱的。不獨是念了佛號,可以當做陰間的錢用,或是求後世的福報,那種邪見,萬萬不可以有。就是天人來迎接我去做欲界天,色界天的天王,也要把心守得定,堅決不動。像唐朝的道昂大師,臨終的時候,先看見兜率陀天上的許多天人一齊作起各種天上的音樂來,迎接他去。大師對來接的人說道,天道是生死的根本,生天不是我平常的願心,我本來要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為什麼不能夠依我的願呢。不多一刻,天人天樂,都隱去了,只看見西方來了無數的人,拿了香花,作起樂來,擠滿在虛空裡頭,在那大師的頭頂上旋轉。遠近的人,大家都仰起頭來看,都是心裡頭很覺得稀奇,口裡頭稱讚不了。大師道,淨土的相現了,我應該去了,說了這兩句話,就在法座上坐化去了。像這樣的願,才叫做切願。不獨是自己發願,要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還要代一切眾生髮願,把自己所做的功德,一齊迴向他們,願意他們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有了這種信願的心,自然那淨業的功課,做起來格外認真,一句佛號,記牢在心裡頭,不敢偶然忘記了。這樣的一直修去,修得長久了,還怕不能夠到一心不亂的境界麼。但是我們凡夫,從古以來,第八識裡頭,包藏著無量無邊的習氣種子,一碰著外面的種種境界,就會不知不覺的生起各種念頭來了。雜念不斷,心就不能夠歸一了。所以修念佛三昧的人,要用方便法子,用心把自己的耳朵,聽自己念佛的聲音。要一個一個字,都聽得清清楚楚,隨念隨聽,不讓他有一個字含混過去。就是默念的時候,也要心裡頭覺得像有聲音的一樣,也可以照樣的聽。若是有一次念佛,有一句沒有聽得清楚,那總是自己的夙業障。念完了佛,就要跪在佛像前懺悔。至誠懇切的,念那普賢行願品裡邊的四句偈,就是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把這四句偈,多念幾遍,再迴向發願。懺悔的功德,力量大到不可思議。
只要能夠用至誠心,那麼不論從前造的什麼大罪業,都可以消滅的。業障消了,自然種種的惡緣,也就斷了。惡緣斷了,自然煩惱的心,也起不來了。煩惱心不起,自然只有這個清淨心了。那麼念佛的聲音,也自然一句一句的都能夠聽得清清楚楚了。沒有旁的心念,只有那一句佛號的心念,那就叫做一心不亂,就是得了念佛三昧了。
又有人道,我聽說修十善業的人,可以生到天上去,天宮裡頭,也都是七寶莊嚴的,同極樂世界,差不多的。若是生在非想非非想天上,壽有八萬大劫。照算一大劫就有十三萬四千四百萬年,八萬大劫,不是要有一百零七萬五千二百億年麼,這樣的長壽,還了得麼。修十善業,是人人可以勉強做得來的。若是說求生西方,那是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亂的境界,才可以有把握,實在是很不容易的。為什麼不去修容易的十善業,求生到天上去,一定要去修那不容易成功的,念佛法門,求生到西方去呢。我道,生天同生西方,天差地遠,怎麼可以一同說呢。生天的人,天福享盡了,也有落到惡道裡頭去的。就像那郁頭藍弗,修成了非非想定,靠了這定的力量,就生到了非想非非想天上去。
後來他福報享完了,就落到了畜生道裡頭去,做了一隻飛狸。到水裡頭去,就吃魚,到樹林裡頭去,就吃鳥。造了這樣殺生的惡業,他到了後世,一定要受很苦的報應了。若是生到了西方去,就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的壽,福就永遠享不完了。並且極樂世界裡頭,只有修善的緣,沒有造罪的緣,所以一生到西方去,永遠不會退轉來的。盡管修上去,一定可以一世裡頭,就修到候補佛的地位,比了那生天的,實在是勝過萬萬倍哩。要曉得生天雖然說是快樂,究竟還是在六道輪迴裡頭,還沒有了脫分段生死的。若是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去,那就一世可以做到等覺菩薩,不獨是了脫分段生死,就是變易生死,也差不多可以了盡的。所以這個念佛求生西方的法門,叫做橫出三界。一切的佛法裡頭,再沒有比這個法門,更加快,更加簡便,更加穩當的了。
你道是修十善業容易,修念佛法門繁難,不曉得修十善業的難處,實在比了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還要難得不可說哩。為什麼呢。十善業裡頭,第一就是不殺生,現在不講別的,單講這個不殺生。譬如夏天的時候,蚊蟲很多,要修十善業的人,自然不會去打死他的,但是蚊蟲只曉得貪吃人身上的血,不曉得顧惜自己性命的,常常吃到飛不動了,就停在人睡的席上,或是就停在人的身上。那個人睡著了,翻一個身,不知不覺的,就把那吃飽血的蚊蟲壓死了,這是常常有的事情。又像蚊蟲叮在人的身上,皮膚裡頭覺得了癢,就把手去搔,一個不小心,就把那蚊蟲搔死了,這也是很多的。並且地上各種的小蟲,像螞蟻那樣的,到處都有的,就是眼力好的人,也不容易看得清楚,一世裡頭,腳底下不留心,踏死小蟲的性命,更加不曉得有多少哩。
還有喝的水裡頭,很小的蟲,眼睛看不到的,也很多很多。照佛法的規矩,要先用布袋把水濾過了,才燒來喝,那麼水裡頭,就沒有小蟲了。但是現在哪個人是依照了佛法,把水來濾過了喝的呢。所以喝的水裡頭,殺傷的性命,也實在不少哩。這種雖然說不是有心殺生,但是他的性命,終究是被我害死的,怎麼可以說不是殺生呢。所以要講修清淨的十善業,實在是很難很難的。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雖然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真的能夠一心求生西方,把旁的一切事情,完全放下,朝也念佛,夜也念佛,一天一天的功夫做上去,自然總會到一心不亂的境界的。所以照我說起來,求生西方,還比那求生天上,覺得容易些哩。況且就是修上品十善業的,生到天上去,也只能夠生在地居天,不能夠生在空居天的。照經上說,四王天的壽,只有五百歲,我們世界上五十年,他那裡只有一天一夜。忉利天的壽,只有一千歲,我們世界上一百年,他們那裡只有一天一夜。雖然說是壽長,實在還覺得有限得很哩。
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四層空居天,每高一層,壽數就加一倍,這還是欲界裡頭的天,已經不是單修十善業,能夠生的了,一定還要修禪定的功夫,才可以生到那四種的天上去。欲界天的上面,還有十八層色界天,生在色界天上的天人,是專門靠了修禪定功夫的。若是能夠證得到初禪定的功德,才可以生到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三層天上去。梵眾天人的壽,是半個中劫,梵輔天人的壽,是一個中劫,大梵天人的壽,是一個半中劫。從初禪再加進修定的功夫,證得到二禪定的功德,才可以生到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的三層天上去。這三層天,就叫做二禪天。少光天人的壽,是兩個大劫,無量光天人的壽,是四個大劫,光音天人的壽,是八個大劫。從二禪再加進修定的功夫,證得到三禪定的功德,才可以生到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三層天上去。這三層天,就叫做三禪天。少淨天人的壽,是十六個大劫,無量淨天人的壽,是三十二個大劫,遍淨天人的壽,是六十四個大劫。
從三禪再加進修定的功夫,證得到四禪定的功德,才可以生到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的三層天上去。這三層天,連那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六層天,都叫做四禪天。無想天是另外有一種外道,專門修一種無想定的,才能夠生到那層天上去。無煩天以上的五層天,是聲聞的第三果阿那含所生的,又叫做五不還天。因為生到那種天上的人,一定不再回到欲界裡頭來受生的了,所以叫做不還天。福生天人的壽是一百二十五個大劫,福愛天人的壽,加上一倍,廣果天人,同了無想天人的壽,都是比福愛天再加一倍。五不還天人的壽,也是高一層加一倍的。算到色究竟天人的壽,就要有一萬六千個大劫了。
色界天的上面,還有四層無色界天,也叫做四空天。那種天上,是要先修得了四禪定,再進修四空處定,才能夠靠了禪定的力量去上生的。能夠修成功空無邊處定的,才可以生到空無邊處天上去。能夠修成功識無邊處定的,才可以生到識無邊處天上去。再能夠修成功無所有處定的,才可以生到無所有處天上去。若是要想生在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上,那是一定要修成功了一種非有想非無想定,才可以有這種希望。講起壽數來,生空處天的壽,是二萬個大劫,生識處天的壽,是四萬個大劫,生無所有處天的壽,是六萬個大劫,生非想非非想天的壽,是八萬個大劫,那是三界裡頭最長的壽了。若是比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的壽命,那八萬個大劫,還只好算得是促壽短命哩。況且非想非非想天的,終究還沒有出三界。若是先造過惡業的,到了應該要受報的時期,不免還要墮落到惡道裡頭去哩。比了那些往生西方的人,一世上就可以成佛的,你想究竟還是生天的好呢,還是生西方的好呢。
那些不明白道理的人,算是生到了天上去,就永遠不會再墮落的了,那裡曉得天上的福享盡了,仍舊還是要入輪迴的。所以不求往生西方,只求生天的人,實在可以算得是很笨的人了。並且還有一層,除掉了地居天,還有各種的天上,都是要修成了禪定的功夫,才可以生的。要曉得禪定就是一心,但是修禪的一心,是要時時刻刻守牢這一心,不能夠有一些散亂的。不比修念佛功夫,只要能夠有七天的一心不亂,就可以萬穩萬當的往生西方了。那麼修禪定功夫的,不是更加難了麼。況且照無量壽經上,阿彌陀佛的本願說起來,只要能夠至誠的相信,發懇懇切切求生西方的願心,那怕最少的就是念十聲佛,也一定可以生到極樂世界去了,這還不是極容易的麼。生天既沒有生西方的容易,也沒有生西方的穩當,又沒有生西方的可以永遠不墮落,那麼究竟生在什麼地方好,你就可以明白了。不過佛的願力,雖然是一定靠得住的,但是我們修行的人,終究還是要認真念佛,能夠多念,就多靠得住些。
倘使單靠佛的願力,把自己念佛的功課,看得隨隨便便,那就是求生西方的願心,發得不切,求生的願不切,就同了阿彌陀佛的本願,不相應了。這種人恐怕終不能夠往生的,這並不是佛的願力靠不住,實在是修行的人,不肯用功,自己耽誤自己的。所以生西方,雖然說是比生天容易,但是自己不用功念佛,佛也對他沒辦法的。要曉得念佛的人,還有一種大好處,就是他念佛的功夫不到家,今世裡頭,雖然不能夠就往生到西方去,但是既然下了金剛種子,後世一定可以往生西方的。不比那求生天上的人,若是一世不能夠成功,那就完結了的,所用的苦功,都白白的丟了,不過下一世得到些福報罷了。
所以修善求生到天上去,同了念佛求生到西方去,實在是差得很遠很遠的。我說這一番話,不獨是勸你們自己不要轉錯了念頭,還要叮囑你們,倘若碰見了那種不明白道理的人,一定要明明白白的告訴他們,好使得他們不冤枉用功夫,失掉了往生西方的大好處。那就是你們修得了勸進行者的一種淨業正因了,這也是你們自己往生西方的福德因緣。關係非常的大,一定要牢牢記著的。
那人道,我常常聽到學禪宗的人說,念佛求生西方,是那愚夫愚婦做的事情。學淨宗的人說,六祖不教人念佛,說是西方極樂世界,離開這裡只有十萬八千里,實在是六祖沒有明白教相。這兩派的人,你攻擊我,我攻擊你,好像水同火一樣,合不攏來的,使得學佛的人,不曉得究竟修哪一宗好。請你講講看。我道,淨宗禪宗,一樣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修行法門,有什麼高下可以分別呢。八萬四千法門,總之只是一個念佛法門,不過那念的方法不同罷了。倘使念的不是佛,那就不是種的佛因了,不種佛因,怎麼能夠成佛果呢。雖然禪宗講的是唯心,淨宗講的是一心,但是唯心不就是一心麼,一心不就是唯心麼。
禪宗的祖師說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並不曾說沒有淨土,沒有彌陀,不過是說淨土彌陀,全是自己的心性顯出來的罷了。淨土宗也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觀無量壽佛經上,所說極樂世界的種種景象,同那西方三聖種種的相好,都是用心來作觀,作觀成功了,真相也就現出來了。這種真相,既然都是在自己的心性裡頭顯出來的,還不是實驗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麼。不過禪宗的修法,重在性的一邊,淨宗的修法,重在相的一邊罷了。禪宗念的是自心佛,淨宗念的是他方佛,看起來像是兩樣,實在性同相,究竟只是一種法,體用決不能夠分開的。自同他,到底沒有兩種性的,所以說禪是淨土的禪,淨土是禪的淨土。
禪宗裡頭大徹大悟的人,大半都是歸根到淨土去的。像那永明壽禪師,蓮池大師,提倡念佛法門,最是懇切的人。就是西天的第十二祖馬鳴菩薩做的大乘起信論,也勸人求生西方。第十四祖龍樹菩薩做的大智度論,極力的提倡修念佛三昧。佛在楞伽經裡頭預先授記他能夠證到初地,往生極樂世界。現在各處叢林裡頭,定的朝夜功課,都是迴向西方的,怎麼可以說是愚夫愚婦做的事情呢。講到說六祖不明白教相,那更是不對了。六祖是傳佛心印的肉身菩薩,他心裡頭哪一種經不明白。他所證到的地位,雖然不能夠曉得,但是總可以斷定他,絕不是證小位的。那有這樣的大菩薩大祖師,會違背佛說的道理的呢。六祖回答那韋刺史的一番話,實在正是他的方便說法。因為那念佛求生西方的法門,是許多賢人聖人,大家都修的法門,斷斷乎不可以破壞的。但是在六祖的時候,那一班聽法的人,都是禪宗的根機,若是稱讚了淨土法門,恐怕他們對禪宗的修法,要不肯專心。一時修修禪,一時又修修淨土,心思紛散,到底兩門都不成功,失掉那了脫生死很大的利益,所以就在這西方兩個字上,用巧妙的智慧,指東話西,把印度舍衛國來混做西方。
好在印度本來是在我們中國的西面,佛說法的道場地,也可以說是淨土的。所以韋刺史問的西方,是指的極樂世界,六祖答的西方,卻指的印度舍衛國。就面子上的名字看起來,都說的西方,恰巧一問,一答,好像針對針,一些不差的,但是實在還是你說你的西方,我說我的西方。雖然回答的話,不就是問的意思,但是也可以混得過去,使得聽的人滿心歡喜,能夠增長他們專修禪宗的信心。照宗門的主見,不論什麼法,都歸到自己的心上去,你隨便問他什麼,他都歸到自心上去說的。所以往往有同事相不合的,門外漢就說他錯誤了,實在他是說他的心地法門,並不是錯誤。凡是聽宗門所說的話,能夠明白體會到這個道理,那就一些沒有阻滯窒礙了。若是六祖沒有得到般若三昧,那裡會有這樣的靈巧方便呢。但是正因為他指的印度舍衛國,當做西方淨土,把我們的中國,當做東方穢土,所以可以說東方的人,只要心裡頭清淨,就是沒有罪過,西方的人,若是心裡頭不清淨,也是有罪過的。東方的人造了罪,念佛求生到西方去,西方的人造了罪,再念佛求生到什麼地方去呀。
這樣切切實實的說法,才能夠把那些聽講人的一種見異思遷的心,破得清清淨淨。若不是這個意思,那麼佛在什麼地方說這阿彌陀經,六祖尚且曉得,那有不曉得經上說的極樂世界,離開這裡有十萬億佛土的道理呢。六祖對他的弟子,名字叫志徹的講,說自己是傳佛的心印的,怎麼敢違背佛經。那麼六祖說佛法,還有違背佛的道理麼。六祖神通廣大,能夠曉得旁人心裡邊的念頭的。只要看神秀大師,教他的弟子志誠,到曹溪來聽六祖說法,叮囑他聽了用心記著,回去講給大家聽。志誠到了曹溪,跟隨大眾行禮,沒有說明白來做什麼的,六祖就說破他,是來偷聽佛法的。照這樣看起來,六祖實在是有他心通的了。大約韋刺史那班人,沒有知道有極樂世界,聽了那在家出家的人,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心裡頭算西方就是西天。
六祖知道他們沒有曉得極樂世界,就將機就計,當做西天來講。所以開頭就說明白,佛在舍衛國裡頭說那西方引化的經,分明離開這裡不遠。若是就相上邊說,裡數卻是有十萬八千的一句,正是要教人明白他所說的西方,是指舍衛國說的,不是說的極樂世界。若是不說出這句話來,顯明白自己的意思,恐怕那不知道的人,要當六祖真是說的極樂世界。那麼就要疑惑到佛所說的阿彌陀經,不是真實話了,就要疑惑到念佛求生極樂的法門,沒有什麼好處了,就要疑惑到極樂世界的人,真個還會造罪的了。那就害了那些疑惑的人,造謗佛謗法謗僧的大罪了,使得眾生因為有了疑惑的心,就耽誤他們的修行,又破壞最方便的淨土法門,這種罪過,實在是很大很大,沒有人當得起的。六祖自己說,不敢違背佛經的,怎麼會得不防備到這層呢。
所以特地先提明瞭佛說經的地方,是在舍衛城,再說相隔的裡數,是十萬八千。這樣的表得明明白白,怎麼還不體貼六祖的用意,再會疑惑是六祖說錯的呢。那說六祖不相信念佛的人,實在沒有曉得六祖是怎樣的一個人,所以會說出這種話來。照我的意思看起來,六祖這樣的指東話西,恰正見得六祖是真實相信淨土法門的人。因為專門念阿彌陀佛,本來叫做無上深妙禪,可見得禪宗同淨宗,本來不是兩道的。所以六祖不教人念佛的話,也是不對的。要曉得佛法是講究平等,沒有高下的,所以出家的人,叫做僧人。僧字,是梵語,翻譯中國文,是和合眾,就是說大眾合在一塊,要和氣的意思。那麼講佛法的人,大家都應該要和氣,怎麼可以攻擊呢。
從佛法傳到中國後,那修大乘法的,總共有七家宗派,就是禪宗,天台宗,賢首宗,慈恩宗,三論宗,密宗,同淨土宗。還有律宗一派,那就是大乘法,小乘法,一同修的。禪宗的許多大祖師,歸根結底,念佛求生西方的,很多很多。天台宗也叫法華宗,是智者大師立出來的。因為智者大師住在天台山,所以就叫天台宗。智者大師起初跟南嶽慧思禪師學佛法,讀法華經,得著了法華三昧,講起佛法來,就沒有人能夠勝得過他。法華經精妙的道理,他都能夠明明白白講出來,所以又叫做法華宗。大師雖然講那觀心的法門,卻是一心歸向阿彌陀佛的。他一生一世,坐的時候,總沒有背對了西方的,睡的時候,一定是合掌念佛的。
做了一種淨土十疑論,解釋那對淨土的各種疑惑。所以後來的台宗法師,都是修淨土的。賢首宗,也叫華嚴宗,又叫法界宗,開始的是杜順和尚。相傳杜順和尚,是文殊菩薩的化身。觀佛三昧經裡頭,文殊菩薩曾經發願說偈,願意往生西方極樂國土,滿足自己的大願心,阿彌陀佛現身在他面前授記。他本身上有這一段因緣的,所以杜順和尚也是歸向淨土的。他精通華嚴法門。華嚴經的結束,就是普賢行願品,勸導十方菩薩念阿彌陀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他所傳的弟子,第一傳是智儼和尚。他所做的書,有華嚴搜玄記十卷,講十種玄門,說明白法界緣起的道理。第二傳是賢首國師。他所做的書,叫探玄記,詳細講華嚴經精深的道理。後來清涼國師,做新譯八十卷華嚴經的疏鈔,都照賢首國師的意思做的。
因為這幾位國師,都講究華嚴經的一門,就成了賢首宗的一派。這一宗的法師,都是修普賢行願,迴向淨土的。慈恩宗,也叫法相宗,又叫唯識宗,開始的是玄奘法師。法師親身到印度去,跟那西天竺那蘭陀寺的戒賢論師學相宗,研究唯識的道理,帶了無數的經,回來翻譯。大家常說西天取經的唐僧,就是這位法師,但是沒有像那小說西遊記上,所說的那種奇怪情形。西天的相宗一派,是無著菩薩,天親菩薩一班大菩薩傳出來的。天親菩薩極力的稱讚淨土,做了一部大文章,叫做往生論。玄奘法師翻譯的經裡頭,有一部叫做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實在就是阿彌陀經。因為玄奘法師住在慈恩寺,所以這一宗就叫做慈恩宗。
他所傳的窺基大師,做了各種經論的註疏很多,淨土的經,也多有他的註疏的。那麼講相宗的大法師,也是稱揚淨土宗的了。近來學相宗的人,知道觀想彌勒佛,求生到兜率天宮去,很不容易,所以也都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了。三論宗,也叫性宗,又叫空宗,又叫破相宗。最先傳到中國來的,就是翻譯阿彌陀經的鳩摩羅什法師。這一宗的修行法,是照三部論所說的法門修的。三部論,是三部書,叫中論,百論,十二門論。中論同十二門論,都是龍樹菩薩做的。龍樹菩薩是佛授記他往生極樂世界的。羅什法師的弟子,像那道生,僧肇,道融,僧叡一班人都是學習這個宗派的。僧叡後來進了東林蓮社,專心念佛。
到劉宋的元嘉十六年,他忽然對大家說道,我要去了,就向西合掌坐化了。大家看見他的榻前,有一朵金蓮花,一刻就不見了,只看見有五色的香煙,從他房裡頭出去。這是他往生西方祥瑞的相。那麼三論宗,也講念佛求生西方的。密宗,也叫真言宗。真言,就是佛經裡頭的咒。唐朝的一行禪師,得著了中印度一位法師,名叫善無畏三藏的真傳,做了一部大日經的疏釋。後來學密宗的,就照了他的疏釋學的,大家都把這部疏釋,叫做神變疏鈔。還有南印度的金剛智尊者,北印度的不空尊者,也都是傳密教到中國來的。密教裡頭,分做五部。實在就是佛的五種智,分配五方世界。
把中方世界毗盧遮那佛,做灌頂部主,就是佛的清淨法界智。東方世界阿閦毗佛,做金剛部主,就是佛的大圓鏡智。南方世界寶生佛,做寶生部主,就是佛的平等性智。西方世界無量壽佛,做蓮花部主,就是佛的妙觀察智。北方世界成就佛,做羯磨部主,就是佛的成所作智。四方的四尊佛,都是從毗盧遮那佛的清淨法界智裡頭,流出來的。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毗盧遮那佛,就是釋迦牟尼佛。無量壽佛,既然也是從毗盧遮那佛的清淨智裡頭,流出來的,那麼阿彌陀佛,實在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分身佛了。
那麼釋迦牟尼佛勸人念阿彌陀佛,求生到極樂世界去,實在就是勸人生到自己的國土裡頭去了。所以往生西方的人,不獨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實在也靠著釋迦牟尼佛的願力了。阿彌陀佛同釋迦牟尼佛,既然都是密宗各部裡頭的一位部主,那麼密宗同淨土宗,不獨是都有關係,並且釋迦牟尼佛,就是毗盧遮那佛,那麼密宗的部主,也是勸人修念佛求生淨土的了。還有一種律宗,也叫南山宗。唐朝的道宣律師,把大小乘的戒法,一齊融合通了,立了這一宗。因為他住在終南山的,所以就叫南山宗。這是大略講講佛法的宗派,可以曉得一些名目罷了。
戒本來是約束身體,收住妄心,使得三業六根,都清淨的一種方便法。所以戒律真能夠守得清清淨淨,一些不犯,也就可以破惑證果,了脫生死的,所以又說是戒波羅蜜。戒法有各種的不同。在家的善男子,受了五戒,叫做優婆塞。在家的善女人,受了五戒,叫做優婆夷。初出家的人,受了十戒叫做沙彌。受了具足戒,男的叫做比丘僧女的叫做比丘尼。梵網經上說的菩薩戒,是十條重戒,四十八條輕戒。現在傳戒的三壇戒法,第一壇說沙彌戒,第二壇說比丘戒,第三壇說菩薩戒。
比丘的戒法,要臨時傳授的。若是預先偷聽了他人說戒,或是偷看了比丘戒的經本,就叫做盜戒,將來永遠不能夠得戒的,這一層也應該要曉得的。上邊所說的,都叫律儀戒,是防止造出罪業來的。還有定共戒,道共戒,兩種。定共戒,是入定的時候,自然能夠調伏身心,防止一切的惡法。道共戒,是見到了真道理後,自然不會犯戒了。像那須陀洹,他耕種田地,地下的蟲,自然都離開他的鋤頭四寸,不會有誤傷的。這兩種戒法,是就在修定修道裡頭得的,不是受的,所以說是定共戒,道共戒。在方等經裡頭,還有攝律儀,攝善法,攝眾生,三種戒法,叫做三聚戒。這三種,專門是大乘菩薩的戒法。
大乘菩薩,本來是三業一齊防止的,但是可以表明白戒法的相的,總只有這身口兩業,所以叫做攝律儀戒。從律儀上發起大菩提心,能夠防止一切不善的事情,精進修行一切的善法,叫做攝善法戒。菩薩利益眾生的事情,有十一種。第一,凡是對眾生有益處的事情,都要幫他們一同去做。第二,是照顧病人。第三,是演講佛法。第四,凡是我從前受過恩德的眾生,都要報他們的恩。第五,凡是有苦難的人,都要救他們,凡是有憂愁煩惱的人,都要解勸他們。第六,是周濟窮苦的人。第七,是修種種的道德,做旁人的榜樣。第八,是安慰旁人,使得旁人心裡頭沒有驚嚇。第九,是稱讚有道德的人。第十,是攝伏作惡的眾生,教他們改過。第十一,是用神通力,現出罪惡的因果報應來,好讓眾生心裡頭懼怕,不敢再做惡事情。這十一種,叫做攝眾生戒。攝律儀,是心思身體,都要端端正正,使得妄想的心不起來。攝善法,是所有一切的善,完全都攝受,拿來幫助成功自己的佛道。攝眾生,是教化一切眾生。這三種戒法,實在是把一切菩薩法,都收盡了。在大論裡頭,還有十種戒的名目。第一,不缺戒。第二,不破戒。第三,不穿戒。第四,不雜戒。第五,隨道戒。第六,無著戒。五六兩戒,是約真諦說的持戒法。第七,智所讚戒。第八,自在戒。這兩種戒,是約俗諦說的持戒法。第九,隨定戒。第十,具足戒。這是持的中道第一義諦戒。我為什麼煩煩碎碎的講這一大篇戒法呢,因為戒是學佛法的開頭第一件要緊事情,是真實的懺悔法,真實的莊嚴淨土法。觀無量壽佛經裡頭說,要想往生到極樂國去的,應該修三種淨業正因,這第二種淨業正因,就是戒法。經裡頭說中三品往生的人,都是靠了持戒的善根,才能夠往生的。
所以這律宗同往生淨土,關係更加大。因為凡是修律宗的人,只要能夠迴向西方,就沒有不往生的。往生集裡頭,就很多很多是修律宗的人。總之念佛求生西方的法門,是最簡便,最穩當的,所以隨便修那一宗人,大半都要同淨土宗一齊修的。
凡是有性命的,那怕是很小的蟲蟻,那一個不想要得著樂趣,免掉苦處呢。但是講到苦處,要算做到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是苦到極頂的了。講到樂趣,要算生到極樂世界去,是樂到極頂的了。這是什麼講究呢。娑婆世界的人,苦的事情多得很。大略講講,有八種苦,第一,是生苦。識神投在胞胎裡頭去,像是落到了地獄裡頭去一樣,身體裹在血裡頭,像是在血污池裡頭一樣。有的時候,母親吃了冷的東西,就像在寒冰地獄一樣。母親吃了熱的東西,就像在火熱地獄一樣。到了十月滿足,生出來的時候,受著了外面的空氣,像是千萬把的尖刀,刺在身上,痛得了不得,所以小孩子落地,總是哭的。那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借蓮花做胞胎,清清淨淨的化生,沒有生苦的。第二是老苦。一個人年紀大了,精力就漸漸的衰弱了,頭髮禿了,皮膚皺了。耳朵聾了,要聽聽不到。眼睛糊塗了,要看看不見。牙齒脫落了,要吃嚼不動。手腳沒有力了,要拿拿不起,要走走不動。這不都是苦處麼。那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不像這裡的人,血肉成功的身體,是一種清淨光明的身體,永遠不會改變的,所以沒有老苦的。第三是病苦。這個世界上的人,是地水火風的四大,和合了成功這個血肉身體的。
若是四大稍有一些不調和,就要生出病來了。病的苦處,大家都曉得的,說也說不完的。那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是功德造成清虛的身體,沒有什麼痛癢的,也沒有病苦的。第四是死苦,現在的時代,叫做減劫時代,就是人的壽命,越下去越短。現在做一世人,不過是幾十年,將來到壽最短的時候,人的壽只有十歲,在世界上受完了報,就死了。到了死的時候,一生所造的業,都現出業相來,心裡頭恐慌得了不得。到那一口氣回不轉來,四大分散的時候,好比是把一個烏龜,活活的敲去他的殼。那種極難受的痛苦,不能夠往生西方的人,都是逃不了的,所以往往有面上現出哭的樣子來的。那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到臨死的時候,佛菩薩來迎接他,自然一些痛苦也沒有。生到了西方去,就同佛一樣的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的壽命,沒有死苦的。第五是求不得苦。這個世界上的人,一世裡頭,忙忙碌碌,都是為了求名求利,求福求壽,但是種種的事情,怎麼能夠件件都滿他的願呢。有一種求不到手,不能夠滿他的願,心裡頭就覺得非常的難過,這也是一種極大的苦處。那往生極樂世界的人,自然一切都能夠稱心如意,就是求一世上就成佛,也可以滿他的願,沒有求不得苦的。
第六是愛別離苦。世界上的夫妻兒女,都是夙世的緣,等到緣盡了,就大家要分散了。無論怎樣的恩愛,總沒有永遠不分散的。在那分散的時候,心裡頭的一種悲傷,最是難受。那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沒有恩愛私情的,並且都是自由自在的,也不會要勉強離別的,所以沒有愛別離苦的。第七是怨憎會苦。冤家對頭的人,聚在一處,不是相罵,便是相打。或是你要東,他偏偏要西,或是用計策來暗裡頭害你,總沒有好事情做出來的,也是說不盡種種的苦處。這種苦處,同那愛別離的苦,恰巧相反的。那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只有同那許多上品的善人,時常聚會在一處,沒有怨憎會苦的。第八是五陰熾盛苦。色受想行識,叫做五陰。色,就是身體,受想行識,是心法,一個人實在只有這五種法。世界上的凡夫,往往把念念生滅的識神,當做是我,把業識現出來的色身,當做是我的,就生出種種的煩惱妄想來,像是一團火,燒得很厲害。這個不獨是眼前受苦,還種了後世無窮無盡的苦因。
那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心同身體,都是完全清清淨淨,沒有五陰熾盛苦的。單把這幾層來比較,娑婆世界的苦,極樂世界的樂,已經是天差地遠了。況且不但是這八種苦,還有說不盡的許多苦哩。但是要想脫離娑婆世界的苦,一定要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得很淡,要想得極樂世界的樂,一定要把佛號念得很熟,才可以有往生的把握。雖然說帶業可以往生,十念可以往生,究竟像那出門的人,還是資糧備得足的好。講到念佛的好處,大略說說有九種。
第一,字少容易念。不比經咒那樣的難念。第二,隨地可以念。不必一定要在佛像面前的。第三,隨時可以念。不論早晨夜晚,什麼時候,都可以念。第四,人人可以念。不論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富貴的,貧賤的,聰明的,愚笨的,都可以念。第五,念佛可以增長福德。第六,念佛可以消滅重罪。第七,念佛的人,天神都恭敬他。第八,念佛的人,惡鬼都迴避他。第九,臨終往生西方。必定能夠得著阿彌陀佛授他成佛的記號。所以念阿彌陀佛,實在是第一件最好最好的事情。
世界上的愚夫愚婦,碰著了不如意的事情,或是心裡頭有什麼希望,總是到寺廟裡頭去,燒香拜佛,通誠禱告,求佛菩薩保佑他,到後來往往一些也沒有效驗,大家都笑他是迷信。實在並不是迷信,不過也可以說是迷信的。為什麼呢。講佛菩薩的威神力,本來是求了沒有不應的,求佛菩薩,實在是正當的道理,並不是迷信。不過是要求佛菩薩,總得先要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夠同佛菩薩的心相應,求起來才能夠有效驗。那些愚人,平常的時候,種種作惡,一些也沒有慈悲心,那是同佛菩薩的心,完全不相應了。雖然在那燒香拜佛的時候,好像也很至誠恭敬的,但是一走出了寺廟的門,就把這個佛菩薩的念頭,丟在腦後了,這樣的求佛菩薩,怎麼會有感應呢。不懂得求佛菩薩感應的道理,就是信得不真實,所以也可以說是迷信的。
要求佛菩薩感應,第一要至誠恭敬,一心一意的念佛菩薩的名號。像經上說,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富貴就得富貴,求長壽就得長壽。那怕你求大涅槃,也就可以得大涅槃。念菩薩的名號,尚且有這樣的靈感,何況是念佛呢。何況阿彌陀佛,還是觀世音菩薩的本師呢。所以念阿彌陀佛的人,無論求什麼願,沒有不滿的。但是一切的世間法,都是過眼空花,求得了也沒有什麼真實的受用,只有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麼就可以了脫生死,一世上就可以成佛的了。要這樣的求,這樣的發願,才可以算是正信,不是迷信。釋迦牟尼佛教人念阿彌陀佛,原是勸人發願求生西方的。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個大願,本來專門度念佛眾生,要他們生到極樂世界去的。現在我們所發的願,恰正合著了佛的願心,那有不能夠滿願,不能夠往生西方的道理呢。況且阿彌陀佛,有不可思議的大慈大悲。像那瑩珂,是一個酒肉和尚,後來他看了往生傳,每讀一篇,覺得心裡頭非常的羨慕,他就絕了食,一心念佛求往生西方。到第七日,阿彌陀佛現出身相來,安慰他道,你還有十年陽壽,應該仍舊好好的念佛,我到十年後來接你去。瑩珂道,在娑婆惡濁世界裡頭,容易要失去正念,情願早些生到淨土去,供養佛菩薩。佛道,你既然有這樣的願心,那麼我三天後來接你。過了三天,他果然往生了。再有懷玉禪師,念阿彌陀經,滿三十萬遍,每天念六萬聲佛號,認真的修淨業。
有一天看見虛空裡頭,都是佛菩薩,一個人手裡拿了銀台走進來。禪師心裡轉念頭道,我一生用功念佛,願意要求上品金台的,這個願心,怎麼佛不給我滿呢。念頭一動,銀台就不見了。禪師從那一天起,念佛更加精進,每天念八萬聲。過了二十一天,又看見佛菩薩遍滿虛空裡頭,那前次拿銀台的人,換了金台來了,禪師就立刻化去了。劉遺民跟了遠公法師,在東林念佛。有一天正在那裡想阿彌陀佛,忽然看見佛現出身相來了,劉遺民就心裡頭想道,怎麼能夠如來的手,來摩我的頭呢。佛就把手來摩他的頭。他又轉一個念頭道,怎麼能夠如來的衣服,來遮蓋我的身體呢。佛就把衣服來遮蓋他的身體。
咳,佛的待眾生,真可以說得是大慈悲父母了。要想早往生,就教他提早往生,要想求金台,就依他改換金台,要想佛把手來摩頭,就摩他的頭,要想佛把衣服來遮蓋身體,就遮蓋他的身體。佛既然慈悲一切眾生,一一都滿他們的願,那有獨不慈悲我,不許我滿願的道理呢。所以念佛的人,只要他真正發願,求生西方,實在沒有一個不往生的。照佛經裡頭說,這裡有一個人,發心念佛,極樂世界七寶池裡頭,就有一朵蓮花生出來了。念佛念得認真,那蓮花就非常的光明,念佛念得不認真,那蓮花的光明,就減色了。若是念的心,能夠只進不退,那麼等到這邊受報盡了,自然就託生到那邊蓮花裡頭去了。這邊才一發心,那邊就有蓮花生出來,那麼實在是只要發願,就會往生的。所以阿彌陀經上說,已發願,若已生,今發願,若今生,當發願,若當生,就是這個道理。不過一個人的識神,只有一個,這邊的報身,沒有捨去,所以那邊現不出身體的相來,直要到這邊的報受盡了,那邊才可以現出身相來。
若是臨終時候,一個心念,靠不牢在一句佛號上,那麼恐怕還要落在輪迴裡頭,再受些娑婆世界的苦哩。況且現在正是在減劫的時代,眾生的種種苦處,只會加多,不會減少的。像近來的幾十年,世界上的苦處,已經加出了多少來了,再過下去,更加不曉得要苦到怎麼樣哩。何況保牢這個人身,是很不容易的。若是前世所造的業,到了受報的時候,落到了惡道裡頭去,怎麼好呢。所以求往生西方的願,不可以不發得懇切,念佛的心,不可以不起得勇猛。
一定要做到臨終能夠往生西方,斷斷乎不可以絲毫忽略的。像娑婆世界有這樣的苦,極樂世界有這樣的樂,若是再不趕緊認真念佛,求願往生,那真是極愚極呆的人了。普賢菩薩說的,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我雖然是業重的凡夫,幸虧聽到了這種念佛法門,勉力要學普賢菩薩的大願,所以奉勸一切沉沒在生死海里頭的眾生,大家都趕緊發心,趕緊念佛,趕緊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去。
現在各處叢林裡頭,都定出了規矩,每天的朝夜,全寺的僧人,一齊都要到佛殿上去做功課,叫做朝課夜課。雖然各叢林所念的,或是稍有不同的地方,但是大段總是差不多的。講到做朝夜課的道理,那是從前許多大祖師,因為恐怕那班修行的人,不曉得切實用功,求了脫生死,所以特地定出這種功課來,好讓他們每天做些實在的功德,也可以報答那各方施主的恩惠。地藏經上說的,出家人沒有真實的道行,只曉得貪得人家的佈施,空受人家的恭敬,那是不免要墮落到無間地獄裡頭去,受千萬億劫的大苦惱的。趙州禪師也說,出家人若是今世裡不能夠了悟大道,到後世去,一定要披毛戴角,去償還那施主的債的。可見得現成飯實在不容易消受的,福德夠不上,就是三惡道的種子,不是很可怕的麼。照這樣講起來,就是我們在家人,有些靠了上輩的福,留下了許多產業,不消得辛辛苦苦去做事情,就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若是不曉得修功德迴向,報答父母的恩,就是不孝的大罪業。所以蓮池大師七筆勾裡頭說的,父母的恩,不是一切的世間法,能夠報得來的,一定要修出世法,能夠使得父母超生淨土,才可以算得是盡了做兒子的道理。講到出家人,確是要切切實實的修,求了脫生死,將來成了佛,再到這個世界上來度眾生,才算是報了佛恩。就是在家人,若是盡管糊糊塗塗過日子,不依照佛法去修行,怎麼可以報佛同父母的大恩德呢。所以現在這種朝夜課,不獨是各叢林裡頭,都依照了祖師定的規矩,天天的念,就是在家人所辦的淨業社,居士林,蓮社,各種佛會,也都學那叢林的規矩,除了定的念佛功課外,每天的朝夜,也做這種功課的。但是做的功課,雖然是一樣的,實在還有些不同的地方。各處的大叢林,大半是禪宗的一派,禪宗是重在明心見性,講究般若真空的道理,本來是沒有什麼功課的。
後來宗門下的祖師,自己或是先從教門入手的,因為哀憐那一班學佛法的人,根性薄弱,業障深重,人我空,法我空的道理,絲毫不曉得,只有那無明妄想,在一切境界上流動,這樣的人,怎麼能夠明心見性呢。所以定這朝課,教他們每天清早,心地還在清淨的時候,先到佛前去禮拜,念各種的神咒,求佛菩薩威神加被,消滅罪業,增長智慧,可以容易悟道。後來再念心經,教他們明白自性清淨心的真相。再念佛號數百聲,或是數千聲,數萬聲,希望業報盡了,就往生西方。把這所做的功德,迴向法界,求頓時就證得法身。再祝讚韋陀菩薩,求菩薩保護行人,消除魔障。做了這朝課後,才去用那宗門裡頭的功夫。到了晚間,又做夜課,念阿彌陀經,大懺悔文,普賢行願,蒙山施食,再念佛迴向。這是專修的淨土法門,因為恐怕參禪不能夠了悟,後世要轉到人天福報裡頭去,所以迴向淨土,求願往生西方。
這樣的修法,若是能夠明心見性,自然是最好,就是不能夠明心見性,也可以生到極樂世界去,橫出三界,不再受那第三世怨的福報。所以祖師定的這種朝夜課,實在是為了末法苦惱眾生,想的最穩當的修法。講到在家人做的朝夜課,那不是求明心見性,是專門求生淨土的。好在各種經咒,都是大乘經,對那淨業正因裡頭,讀誦大乘這一條相合的,所以也可以算得完全是淨宗的修法。我這一卷佛法大意,前邊先大略說些二空的道理,同心性的情形,後來專門勸修淨土,總算是同各派的宗旨,都有些合著的。但是我還有最要緊的一句話。記得大集經裡頭,佛預先料到末法的眾生,億億人修行,少有一個能夠得道的,只有念佛求生西方,可以度脫生死。
佛是一切都知道,一切都見得到的。既然佛說,只有這淨土法門靠得住,那麼怎麼可以不聽佛教訓,不修這淨土法門呢。所以我勸修不論那一宗的人,還是大家發願,專心修念佛法門,求生西方的好。不要說參禪不容易大徹大悟,就是真的能夠悟了道,明心見性的人,也應該發願求生西方。你看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樣的大菩薩,尚且要發願求生西方,何況我們平常凡夫呢。永明壽禪師說的,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這幾句意思,是說倘然修禪宗,不修淨土,那麼十個人裡頭,倒有九個人走差了路的。若是不修禪宗,只修淨土,那麼一萬個人修,就一萬個人都可以到西方去的。照這樣看起來,那是禪宗的大祖師,也勸人修淨土的。修行的人,應該可以明白,淨土實在是好,一心修淨土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