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長壽王經

僧祐錄雲安公失譯經人名今附西晉錄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長壽王經

僧祐錄雲安公失譯經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佛告諸比丘:「昔有菩薩為大國王,名曰長壽;王有太子,名曰長生。王治國以政,刀杖之惱不加吏民,風雨時節五穀豐熟。有隣國王治行暴虐,不修正治國民貧困,謂傍臣曰:『我聞長壽王國去是不遠,熾饒豐樂,而無兵革之備。我欲往彼攻奪其國,為可得不?』傍臣對曰:『大善!』遂興兵,而行到長壽王國界。

「界上吏民走行白王曰:『彼貪王興兵而來,欲攻明王之國,唯願備豫。』長壽王召其群臣,而告之曰:『彼所以來者,但貪我國人民倉穀珍寶耳。若與其戰,必傷吾民。夫諍國殺民,吾不為也。』群臣曰:『臣等皆曉習戰法,必能勝彼,不使明王之兵為彼所侵也。』王曰:『若我勝彼,即有死傷。彼兵、我民俱惜壽命,愛我害彼,賢者不為也。』群臣不聽,留王於宮,乃自相與於外發兵,出往界上逆而距之。

「長壽王乃謂其太子曰:『彼貪我國,故來攻我。今群臣以我故,欲逆而距之。夫兩敵相向,必有缺傷,今欲與汝俱委國亡去。』太子言:『諾。』即父子共踰城而出,幽隱山間。

「於是貪王遂入其國,募求長壽王金千斤、錢千萬。長壽王后日,出於道邊樹下坐。有遠方婆羅門來,亦息於樹下。問長壽王曰:『卿何處人?何緣在此?』王曰:『我此國中人也,偶來到此戲耳。』長壽王問婆羅門:『賢者從何所來?將欲所之?』婆羅門言:『我遠國貧鄙之道士,遙聞此國長壽王好喜布施、周救貧羸,吾故遠來,欲從乞匃用自生活。不知王意於今云何?卿是國人,聽聞其意,於今何如?故肯布施不也?』王默自念:『子用我故,故從遠來,值我失國,到無所得而當空去。甚可哀念。』

「於是,王乃垂淚,而謂婆羅門曰:『我即是長壽王也。有他國王前來攻我,我委國亡隱藏此間。今聞賢者故來相歸,值我空窮無以相副,將奈之何?』兩人相向,哽咽啼泣。王曰:『我聞新王慕我甚重,卿以我頭往,可得重賞。』婆羅門曰:『遙聞大王周救一切,故來乞匃,庶得幾微以養餘命。值王失國,自我薄福,今教斷頭不敢承命。』王曰:『卿故遠來欲有所得,遇我睏乏,無以相副。且人生世皆當趣死,吾等當死,願以身相惠,何為辭讓之也?今若不取,後有來者,我猶與之,不如早取也。』婆羅門言:『我不忍殺大王。大王若有弘慈之意,必欲殞命以相惠施者,但當散手相隨去耳。』王即隨去,到城門外,而令縛之以白貪王。王即僱婆羅門金錢之賞,遣令還去。

「貪王於是,乃使人於四街道頭燒殺長壽王。王故,群臣白貪王曰:『此臣等故君,今當就終歿之罪,願得為設微具以遣送之。』貪王聽之。群臣具饌,哽咽臨之,人民觀者皆言:『王枉死。』郭邑草野莫不呼天。

「太子長生時出在道邊,聽聞人語,知父為貪王所得,乃佯擔樵出於市賣之,間鬧人中。當父前住,觀見父當死,心中悲痛。父見長生,恐其瞋恚為父報怨,父乃仰天太息曰:『夫為人子欲為至孝,使汝父死而不恨慎。莫為汝父報怨也,即汝父樂死而不憂;若違父言行殺他人者,即令汝父死有餘恨。』長生不忍見其父死,因還入山,長壽王遂就燒死之誅。

「長生久後自念:『我父仁義深篤,至死不轉;而此貪王無狀,不別善惡,枉殺我父。雖我父有慈惻淳仁之心,死而不恚;然我不能忍也,我不出殺此貪王者,我終不苟生於世矣。』遂出佣賃。國中大臣徇園於市賃人,得長生。使種菜種,菜甚好。後日,大臣桉行園田,見菜甚好,呼問園監。園監對曰:『前賃得一人使為之,故好如是。』大臣因呼長生,見之問言:『卿頗能作飲食不耶?』對曰:『能作。』使作飲食甚甘美,因以請王。王往臨食,飲食甘美,因問:『誰作此食者?』臣對曰:『臣前賃一人,能作此食。』王遂呼,將歸宮使作飲食。

「後日,王問長生:『汝寧便習兵法不?』對曰:『實便習之。』王因取以置邊,而告之曰:『我有怨家,是長壽王子。恆恐行來卒與我相逢,今相恃怙,幸相助備之。』長生對曰:『唯然,當為大王展力效命。』

「後日,王問長生:『汝寧好獵不?』對曰:『臣少好獵。』王便勅外嚴駕,因與長生共出行獵。適入山林便見走獸,王與長生馳而逐之,轉入深山惑失道徑,不能得出。迷惑三日,遂至飢困,王因下馬解劍以授長生曰:『我甚疲極,汝坐,我欲枕汝膝臥。』長生言:『諾。』王便得臥。長生自念:『我前後以來求索子便,今日已得我所願。』便拔劍欲殺貪王。思惟:『我父臨死時囑我懇懇,奈何快我愚意,而違慈父絕歿之教。』即內劍而止。王便驚悟,問長生曰:『我夢見長壽王子欲來殺我,我大驚怖。何以如此?』長生曰:『是山中有強鬼神,見大王在此,故來恐怖大王耳。臣自侍衛,王但安臥無所畏懼也。』

「王還得臥,長生復拔劍欲殺之,重思憶父言復止。王復驚悟,告長生曰:『我故復夢見長壽王子故欲來殺我,我大畏之。何以爾也?』長生曰:『是故山神所為耳。王無所畏也。』王復還臥,長生復拔劍欲殺之,思惟父言復止,遂棄劍於地,無復殺王之意。王復驚悟,告長生言:『我復夢見長壽王子,自言:「原赦。」不復殺我。』於是長生曰:『我即是長壽王太子長生,我實故來出,欲殺大王以報父怨。念我父臨死時慇懃囑我,不欲使我報怨;而我愚癡故欲違父之言,詳思父教懇惻慇懃,不敢違之。是故今投劍於地,以順父言。雖爾,猶恐後日迷惑失計,而違亡父教也。今故自告,願大王便誅伐我身,早滅其惡意,可使終始斷絕也。』王乃自悔曰:『我為凶逆,不別善惡,賢者父子行仁淳固至死不轉,而我貪酷初不覺知。今日如是,命屬子手。子故懷仁,惟憶父言而不相害,誠感厚潤。今欲還國,當從何道也?』長生言:『我知道徑前故來者,迷惑大王欲報父怨耳。』

「長生遂與王俱出林外,便見群臣散滿林際。王便止坐,施設飲食。王問群臣:『卿等寧識長壽王子長生不?』中有不識者,對曰:『不識。』中有識者,昔受長生恩,恐王殺之,亦言:『不識。』王便指示言:『是即長生也。』王曰:『從今日始,我自還我故國,願以此國還付太子;從今日始,卿為我弟,若有他國來相侵奪,當相救助。』王遂率臣兵歸其本國,國有奇物更相貢遺。」

佛告諸比丘:「時長壽王者,今我身是也;太子長生者,阿難是;貪王者,調達是。調達與我世世有怨,我雖有善意向之,故欲害我。阿難與之,本無惡意,故至相見即有和解之心。菩薩求道勤苦如是,至見賊害無怨恚之心,故自致得佛,為三界尊。」

諸比丘歡喜,為佛作禮。

 佛為海船師,  法橋度河津,
 大乘道之輿,  一切度天人,
 亦謂自解結,  度岸得昇仙。
 都使諸弟子,  縛解至泥洹,
 敬謁法王來,  心正道力安。
 最勝號為佛,  名顯若雪山,
 譬華淨無疑,  得喜如近香。
 萬身觀無厭,  光若靈曜明,
 八正覺自得,  無離無所染。
 愛盡破欲網,  自然無師受,
 我行無師保,  志獨無等侶。
 積一得作佛,  從是通聖道,
 至道無往返,  玄微清妙真。
 不歿不復生,  是處為泥洹,
 此要寂無上,  畢竟不受辛;
 雖天有善處,  皆莫如泥洹,
 吾師天中天,  三界無極尊。
 相好身丈六,  神通游虛空,
 華薰去五陰,  拔斷十二根。
 不貪天世位,  心淨開法門,
 佛為無上法,  道御清等行。
 三寶於後世,  絕滅諸欲情,
 離苦勝無為,  常樂快安寧。
 願常會佛前,  等度諸群生,
 佛所本行願,  精進百劫勤。
 四等大布施,  十方受弘恩,
 持戒淨無垢,  慈柔護眾生。
 用慧入禪定,  大悲普讀經,
 常為智所仰,  眾聖所共宗。
 釋梵以為師,  乃知佛為尊,
 難值無有比,  最上無過者。
 功德以流布,  當為稽首禮,
 聽我歌十方,  棄蓋寂定禪。
 光徹照七天,  德香殊栴檀,
 上帝神妙來,  歎仰欲見尊。
 釋梵齊敬意,  稽首欲受問,
 所以佛度世,  福施以周匝。
 所說教戒行,  在在悉分明,
 亦以法流布,  弟子樂受行,
 令天人鬼龍,  敬受頭面禮。

長壽王經


上篇:菩薩本生鬘論

下篇:金色王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

大魚事經

佛說大魚事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睒子經

佛說睒子經 西秦沙門聖堅奉 詔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義足經

佛說義足經卷上(八雙十六輩)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桀貪...

拔陂菩薩經

拔陂菩薩經 僧祐錄雲安公古典是般舟三昧經初異譯 聞如...

十善業道經節要(附說十惡果報)

十善業道經節要(附說十惡果報) 沙門 蕅益 編訂 戒殺...

【註音版】大乘四法經

大乘四法經...

天台四教儀

四教頌 七賢七位藏初機。通教位中一二齊。別信並圓五...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一卷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

普賢菩薩聖誕祝聖儀

一、香讚 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 弟子虔誠,熱在金爐...

佛說慢法經

佛說慢法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佛告阿難:「有人事佛以後...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佛說金光王童子經

佛說金光王童子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

【佛教詞典】起信論義記幻虎錄

凡五卷。日本華嚴宗僧鳳潭撰。為法藏所譔大乘起信論義...

【佛教詞典】阿梨斯那

(人名)Āryasena,大眾部之僧名。譯曰聖軍。見慈恩傳...

戒殺與吃素

我國大乘佛教的傳統,特別重視不殺生與素食,因此吃素...

兒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請書送人大得多

印祖一生非常強調家庭教育。有一次也就是1932年,他在...

老鼠也能往生

清朝的時候,在浙江省杭州武林門內,有一座庵堂,住持...

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如何與最親近的人相處,這或許是每一個人都應該靜下心...

百千萬劫難遭遇——中國難生

在座的各位,今天非常有緣,如果人與人之間天地這麼大...

佛教的五條基本戒律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薩戒...

要對病人隱瞞病情嗎

問: 弟子正在學醫,在醫院裡難免會說謊,對病人及家屬...

出世法是身後事,何不等晚年再修習

問:淫慾固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斷。但出世之法,乃身後...

歷代宗門大德開示觀心法要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曰:會是...

心術不正的人,壽命是一定被消減的

俗話說好人不長壽,禍害活千年。真的是這樣嗎?真實的情...

進寺院沒拜佛是否要負因果

問: 皈依後進寺院必須要禮拜每一位佛嗎?若沒拜是否...

如何快速有效的積累功德資糧

凡夫眾生從初發菩提心,到究竟成佛,概括地來說,要經...

【視頻】《大方廣佛華嚴經》慧平法師念誦

《大方廣佛華嚴經》慧平法師念誦

【視頻】早課(福嚴佛學院)

早課(福嚴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