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母般泥洹經

宋沙門慧簡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母般泥洹經

宋沙門慧簡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維耶離國,行在獼猴水邊拘羅曷講堂上。大愛道比丘尼者,即從佛母也,時在維耶離國,與女除饉五百人俱,皆是應真,獲六通四達神足變化,年耆德尊神曜巍巍,其精舍在王園,所度無量,深入普智定,覩世尊逮阿難、鶖鷺子、大目乾連,所度已畢將欲滅度日,「吾不忍見世尊、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及諸應真泥曰,吾當先息靈還乎本無矣。」

佛一切智具照其然,即告阿難:「大愛道念曰:『吾不忍見世尊,並諸應真泥曰,欲先滅度。』」

阿難聞教即稽首言:「今聞尊命,四體萎墮心塞智索,不識四方之名。」

佛告阿難:「汝謂大愛道滅度,將戒種、慧種、定種、解脫種、度知見種,若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品道行去耶?」

對曰:「不也。但惟佛生七日大後薨,母慈至有大弘恩在佛所耳。」

世尊歎曰:「真如汝言,母於吾誠有哺乳重恩之惠,吾亦有難算之恩在母所也。由吾明獲歸命佛、歸命法、歸命聖眾,自歸習盡道冥滅明盛,無疑於三尊,苦習盡道道眼明盡解,結解獲無所著。若人能悟愚者之惑,令入正真,歸佛、歸法、歸乎聖眾,自歸習盡道者,受道弟子,盡天下名珍,訖其年壽供養經師,萬未塞一,歸命三尊恩過須彌,弟子由芥子也。是故,阿難!吾有重恩於大愛道所,其為無量也。」

於時大愛道與除饉女五百人俱到佛所,皆頭面著佛足退叉手立。大愛道白佛言:「吾不忍覩佛及諸應真滅度,欲先泥曰。」佛默可之。大愛道以手摩佛足曰:「吾免覩如來、應儀、正真道、最正覺、道法御、天人師、三界明,自今不復覩之矣。」五百除饉女陳辭如上,佛亦可之也,為說身患生死憂悲苦、不如意[病-丙+(止/(止*止))]之難,無慾清淨空不願無相滅度之安若干淨品。諸女除饉莫不歡喜,繞佛三匝稽首而去。

還乎精舍,布五百座,皆各就坐。大愛道現神足德,自坐沒地從東方來,在虛空中化,去地一樹轉昇七樹,經行虛空中,乍坐乍臥,上身出水,下身出火,下身出水,上身出火,又沒地中飛東方來,沒法如前,八方上下來,放大光明以照諸冥中人,上曜諸天。五百除饉變化俱然,同時泥曰。

佛告賢者阿難:「汝明旦入城到耶游理家所,告之曰:『佛母及五百耆年除饉皆已滅度,佛勸理家作五百輿床,麻油、香花、樟柟梓事各五百,貢妓正音當以供養。所以然者?斯諸除饉皆六通四達,獲空不願無相淨定,今得泥曰,為諸佛所歎,一時之供養,其福無數。』」阿難稽首於地惻然敬諾,平旦入城至理家門,告守門者曰:「入雲吾來。」門人入,如事雲。理家時在高觀與樂人相娛,聞阿難來,心怖毛竪,即下觀疾出,五體投地,以手著足長跪而曰:「賢者阿難!今來甚早,斯事非恆,將以何故?」阿難如佛教具為理家說之。理家聞之即擗身於地,抗哀而云:「吾等豈有非佛弟子不肖之行,而為除饉所棄矣,長逝無為而無遺教乎!」噓唏重曰:「賢者阿難!自維耶梨精舍都為空寂,王道四街不復覩神通女除饉,如彼盛德行於國道。國道為空,其痛何甚乎!」阿難答曰:「佛說乾坤雖為長久,始必有終,盛者有衰,恩愛當離,覩異欲永者尋行受報,三界無常其如幻夢,古來非常苦身之患其禍無量,而愚者不見,可謂瞽矣。生求不死、會畢不離者,終不可得也、上賢覩佛經奧、解四非常,如盲得視,精進勤行可免重苦矣。」阿難引若干要說,以釋理家結,理家心解即喜。

阿難復至諸梵志理家所,時,其眾在講堂有異議,即告之曰:「佛勸諸賢者作五百人葬具。所以然者?佛母並五百女除饉皆已滅度。」梵志理家聞阿難言,靡不擗地椎心搣髮宛轉哀號云:「當奈何?吾等孤露將復誰恃乎?」阿難又說:「三界是幻都為非常,身為苦器[病-丙+(止/(止*止))]痛所聚,唯泥曰安,故三尊歸之也。」理家心解稽首足下。阿難還至佛所,如事以聞。

梵志理家即具葬具,馳詣精舍。時園門閉,理家使人緣入開門欲入講堂。有女沙彌三人,一人得不還道,次者頻來,小者溝港,告理家曰:「吾師坐禪今得寂定,慎無擾也。」答曰:「師已滅度,不為定也。」沙彌聞之,擗身絕息有頃乃穌,哀號而曰:「誰當復誨吾等聖訓絕吾者廢也?」理家覩之莫不舉哀,哀畢告沙彌曰:「佛本說經,恩愛雖會終必有離,世榮難保唯道可久,但當建志進取應真,滅三界苦。捐俗哀心也。」

理家闍維畢,奉舍利詣佛所,佛告鶖鷺子:「汝東向叉手下右膝曰:『有直信直業三神六智道神已足者,皆來赴斯。所以然者?佛母逮諸除饉女五百人,今皆善逝,宜當會。』四方俱然。」於是四方各二百五十應真,神足飛來稽首佛足。佛起至大愛道舍利所,千比丘從,皆就。告阿難:「取舍利盛之,以鉢著吾手中。」阿難如命,以鉢盛舍利長跪授佛,佛以兩手受之,告諸比丘:「斯聚舍利,本是穢身凶愚急暴,輕心疾轉嫉姤陰謀,敗道壞德為亂作先之類,今母拔女人凶愚之穢,為丈夫行獲應真道,還靈本無淨過虛空,行高無蓋何其健哉!」佛告諸比丘及理家眾:「共為母及諸應真女興廟。」僉曰:「唯然!」於是天人鬼龍興廟立剎,華香作樂繞廟三匝。哀者震國,詣佛敬信,輒說:「生死為苦,三界無安。」以釋來者,莫不歡喜,稽首而去。

佛母般泥洹經

佛般泥洹後變記

我般泥洹後百歲,我諸弟子沙門,聰明智慧如我無異。我般泥洹後二百歲時,阿育王從八王索八斛四斗舍利,一日中作八萬四千佛圖。三百歲時,若有出家作沙門,一日中便得道。四百歲時,數念佛及法以比丘僧,供養和上阿闍梨。五百歲時,沙門婆羅門及人民,無不啼泣念佛者。六百歲時,諸沙門便行入山中樹下塚間求道。七百歲時,便行內外學經,若有沙門婆羅門問事無不解了,悉壞九十六種外道。八百歲時,便復念行作佛圖[卄/隋]疾次作佛圖。九百歲時,便念行治生求利害處所。千歲時,便行與國王相隨教習兵法戰陣,自行屠殺妻娶婦女。

佛般泥洹後變記


上篇:佛說大愛道般泥洹經

下篇: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註音版】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佛說七知經

佛說七知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佛游於舍衛...

佛說人本欲生經

佛說人本欲生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漏分佈經

佛說漏分佈經(出《中阿含》令劫意) 後漢三藏安世高譯...

佛說鴦崛髻經

佛說鴦崛髻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

佛說漏分佈經

佛說漏分佈經(出《中阿含》令劫意) 後漢三藏安世高譯...

大方廣如來藏經

大方廣如來藏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

【註音版】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安忍波羅蜜多品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安忍波羅蜜多品...

注華嚴法界觀門

注華嚴法界觀門序 唐綿州刺史裴休述 法界者。一切眾生...

清珠集

清珠集 古靈山普光寺淨願社主釋幻空堂 治兆 輯 自己...

佛說鴦崛髻經

佛說鴦崛髻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

佛說六道伽陀經

佛說六道伽陀經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三藏傳教...

念佛三昧寶王論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並序) 唐紫閣山草堂寺沙門飛錫撰...

佛說月光童子經

佛說月光童子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教詞典】溈山靈祐禪師語錄

全一卷。為溈山靈祐之語錄。詳稱潭州溈山靈祐禪師語錄...

【佛教詞典】嚏

(雜語)音帝。鼻塞噴嚏也。西域凡僧俗禮敬時若嚏,皆...

惟賢長老《儒釋道三教文化各有特點》

我今天來到這裡(三學書坊),很高興,為什麼?這裡有...

略談菩薩戒中的「說四眾過」問題

菩薩戒也稱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

彌陀大醫王 念佛能治病

念佛還能夠治病。現在我們不是醫療費很高嗎?天天生病...

你能夠持他的聖號就已經得救了

《地藏經》又給我們一個啟示:地藏王菩薩每日清晨隨順...

「自淨其意」是什麼含義

問: 能否開示自淨其意的意義。 中台禪寺答: 自淨其...

世間人為什麼懷疑善惡因果的存在

又三業殊體,自同有定。報定則時來必受,非祈禱之所移...

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一、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印光大師在佛教徒中威望...

聖嚴法師:智慧與福報

有福報卻不一定有智慧;若無智慧,福報本身也可能會帶...

智慧與禪定者易生淨土

因智慧能斷疑故。 這智慧不是說我們高考能考一個很好的...

常行少欲的大迦葉尊者

大迦葉尊者勤修苦行,常樂閑居寂靜,諸根淳熟,降伏諸...

怪獸的傳說

在無邊無際的森林裡,有一棵樹冠簇密的老樹。也不知從...

聖嚴法師:心裡不安的原因

很多人的緊張不安,多半是庸人自擾、自尋煩惱。凡是心...

【視頻】地藏經讀誦(85分鐘)

地藏經讀誦(85分鐘)

【視頻】《九品往生阿彌陀三摩地集陀羅尼經》楮訾念誦

《九品往生阿彌陀三摩地集陀羅尼經》楮訾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