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諸法最上王經

隋北印度三藏闍那崛多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諸法最上王經

隋北印度三藏闍那崛多譯

復次說此法時,婆伽婆游於王捨竹林迦蘭陀精舍,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俱,舊結髮優樓頻螺迦葉為首,悉阿羅漢,諸漏已盡,應作者作所作已辦,棄捨重擔得到自利,盡諸有結,正智心好解脫,皆心自在到第一岸,唯除一人,謂命者阿難陀!

時婆伽婆於十五日當作布薩露地而坐,諸比丘僧圍繞恭敬面皆向佛。爾時有一比丘,出家未久,彼日受具足戒,來詣佛所到已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合掌白言:「世尊!我近出家今日受戒,願為我說,云何受聚落食而名善食?云何食已為淨福田,當得第一利益?」時彼比丘向佛說此伽他:

「我出家未久,  今日受具戒;
 世尊為我說,  云何得淨施?
 我為此故行,  捨家不畜家;
 如是淨於施,  彼義復為說。」

如是語已,佛言:「比丘!善聽、善作正念,當為汝說。如比丘不虛受聚落食,食已淨施,是故善家子、善家女舍家不畜於家,行無上行,當得究竟勝處,如是比丘入僧中、見僧業、合僧利,具此三法不虛受聚落食,食已淨施,當得第一利益。」爾時世尊說此伽他:

「眾生若入僧,  亦念於僧業;
 複合於僧利,  彼能淨施福。」

時彼比丘白言:「世尊!我今聞佛如是略教,不解其義。世尊!云何比丘入僧中、見僧業、合僧利?」時彼比丘說此伽他:

「云何入於僧,  而見於僧業?
 為我說僧利,  聞已我等知。」

如是語已。佛言:「比丘!善作心聽,我今為汝說僧及以僧業、僧利。」

比丘白言:「甚善。世尊!如是樂聞。」

佛言:「比丘!云何名僧?僧者:四雙八輩富伽羅,是名為僧。當善與食向其合掌,是能淨施;名為福田,諸天及人皆須供養。」爾時世尊說此伽他:

「我今說四雙,  八輩富伽羅;
 是等名為僧,  無上勝福田。

「比丘!云何名為僧業?其僧業者: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是名僧業。」爾時世尊說此伽他:

「常勤最勝道,  所謂八聖分;
 如彼所說僧,  彼業正如是。

「比丘!云何名為僧利?其僧利者:四沙門果。何者為四?一者、須嚧多阿般那果。二者、塞訖利陀伽彌果。三者、阿那伽彌果。四者、阿羅漢果。是名僧大利。」爾時世尊說此伽他:

「大身有大利,  彼僧富伽羅;
 如沙門四果,  能淨於施福。」

如是語已,比丘白言:「世尊!如世尊所說,入僧中、見僧業、合僧利,彼人善受聚落施食,食已得淨施福到第一利。世尊!若復有人發於大乘,為知遍智捨家出家,彼富伽羅僧中見不?見僧業不?合僧利不?」

如是語已。佛言:「甚善。比丘!汝於如來、應、正遍知,乃能念問是義。比丘!汝大吉祥、辯才勝妙,善問是義。比丘!汝善思念故,能問如來是義。比丘!此皆佛威神力,令汝今生如是辯才,欲得問此句義;亦是汝宿願力,能如是問。是故比丘!善聽善念,我為汝說。」

比丘白言:「甚善。世尊!我今樂聞。」

佛言:「比丘!汝意所云:『彼富伽羅發於大乘,為知遍智捨家出家,彼富伽羅僧中見不?見僧業不?見僧利不?』比丘!彼富伽羅僧中不見,僧業、僧利皆亦不見。」爾時世尊說此伽他:

「彼僧中不見,  僧業亦不見;
 僧利亦不見,  彼發菩提故。」

如是語已,比丘白言:「世尊!何因何緣聽彼富伽羅等出家、聽彼受聚落食,而彼富伽羅僧中不見?僧業、僧利皆亦不見?世尊!云何彼類富伽羅能淨施福,而彼富伽羅僧中不見?僧業、僧利皆亦不見?」

如是語已,佛言:「比丘!汝何須以此問而問?」

彼比丘復言:「世尊!彼富伽羅云何能淨施福?」

佛復告言:「汝何須以此問而問?」

彼比丘復言:「世尊!彼富伽羅僧中不見,僧業、僧利皆亦不見,云何能淨施福?」

爾時世尊見彼比丘三度請已,即現微笑,便作神通,依如是類神通作已,眉間毫相出大光明,其光復有無量百千種種異色,此光威力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乃至諸大海內所有眾生,彼皆未曾見聞是光,今見光故心驚毛竪。其非想非非想天,彼等亦悉於一念時,以佛力故,知此光明佛眉間出,見此光已心驚毛竪。

時三千大千世界,四天王天乃至色界、無色界天,悉詣王捨大城竹林迦蘭陀精舍,到已頂禮佛足,右繞無量百千匝已,在於佛前正念合掌恭敬曲躬,不動不倚目未曾瞬,生尊重心、愛心、喜心、躍心、堪心、軟心、淨心、無障礙心,樂欲聽法卻住一面。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大神力諸天等,諸龍、夜叉、羅剎、犍闥婆、阿修羅、迦留茶、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諸天主、龍主、夜叉主、犍闥婆主、阿修羅主、迦留茶主、緊那羅主、摩睺羅伽主、人非人主等,從於地下乃至有頂,無有一竪杖處而不充滿。

彼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迦、優波斯迦,及諸世間依地行住雜類眾生,以佛神力悉見佛光,心驚毛竪,譬如大力丈夫屈申臂頃,如是彼皆以佛威力,於一念時向王舍城竹林迦蘭陀精舍,到已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在於佛前正念合掌,恭敬曲躬,生尊重心、愛心、喜心、躍心、堪心、軟心、淨心、無障礙心,目未曾瞬瞻仰世尊,其身不動於一面住。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若城內外及障隔間,有大小河諸水生處,彼皆依法順流少聲;又復所有諸障隔內,及虛空裡眾鳥等聲,以佛神力各相應和,如是象、馬、牛、羊乃至山牛、水牛等,以佛神力皆安本處,及諸大海眾生亦以佛力各住自分不相觸惱。

時此世界所有諸天,以佛神力皆默然住,及天音樂亦悉無聲。時此世界諸惡眾生,嚴熾毒心樂造眾惡,乃至作諸逆等,皆以佛力於一念時各各相愛猶如親友,生利益心、樂心、軟心、能作業心、喜心、淨心、無障礙心,笑顏先語眉不嚬蹙,語則柔滑不急不麁,其所發言令人愛樂,老少中年各得其所。

當於爾時,此大千界乃至無有謦欬等聲,以佛神力眾生默住,所有風氣溫柔且香,眾生樂觀莫不歡喜,亦不吹動諸樹枝葉及藥草等,皆以佛力有如是事。如第八人入滅盡定無出入息,此諸大眾默然而住亦復如是!以彼比丘宿願功德勝住持力故,及佛功德勝住持力故。

爾時命者奢利弗知皆默然,承佛神力從座而起,一肩郁多羅僧伽作已,右膝著地合掌曲躬一心瞻仰,為令大眾安隱利益,心淨無障欲聞法門,如彼比丘所問佛義及佛放光,諸天人等來集因緣,白言:「世尊!非無因緣如來現笑及放光明,今者瑞相有何因緣?乃至諸大眾集默然而住?」

時奢利弗說此伽他:

「諸佛最勝非無因,  勝人何故現瑞相?
 世尊今速說此義,  何緣作是大神通?
 百千多眾生,  及那由多等;
 今來於此集,  以見神通故。
 世尊此何因?  世尊此何緣?
 何故大眾身,  今日來集此?
 佛能知此義,  何緣故眾集?
 世尊慈愍我,  為我說是義。
 諸天及世人,  普皆起尊重;
 合於十指掌,  瞻仰二足尊。
 悉捨天宮殿,  天子等來此;
 尊重樂聽法,  瞻仰二足尊。
 捨離於龍宮,  無量龍來集;
 世尊當說何,  如是神變義?
 捨離夜叉宮,  無量夜叉集;
 佛今當說何,  如是神變義?」

時奢利弗說此伽他已,默然而住。

 是梵音丈夫,  雷鼓聲大吼;
 為奢利弗說,  如是神變義。
「其彼新比丘!  今日受具戒;
 奢利彼問我,  以為諸菩薩。
『彼云何出家?  彼業復何以;
 受於聚落食?  云何得淨施?』
 奢利是義故,  出眉間毫光;
 此光大威力,  遍照於世界。
 奢利是義故,  諸天眾悉集;
 合於十指掌,  瞻仰二足尊。
 奢利是義故,  龍、夜叉來集;
 欲吼雲雷聲,  至於如來所。
 奢利是義故,  不思億眾集;
 皆得阿羅漢,  漏盡到涅槃。
 奢利是義故,  不思億眾集;
 悉當發是意,  為獨覺因緣。
 奢利是義故,  不思億眾集;
 鎧甲當自嚴,  為於佛智故。
 奢利是義故,  不思億眾集;
 於大乘不退,  得最勝菩提。
 聞此句義已,  因是故佛記;
 剛志悔惡行,  億眾得如是。
 聞此句義已,  於後末世時;
 千億數眾生,  住於最勝道。
 除彼菩薩已,  於後末世時;
 若能持此經,  終無有是處。
 除彼菩薩已,  於後末世時;
 若聞此經者,  無智者不信。
 彼眾生少信,  不能發菩提;
 若聞此經時,  數數生疑惑。
 若不信此經,  常住於生死,
 泥黎為行處,  畜生是園林,
 彼於天人道,  皆破無有分。
 不破此經者,  於後末世時,
 彼諸天人等,  皆得阿羅漢。
 若在彼前說,  彼亦生疑心;
 若得獨覺道,  滿於十方界,
 若在彼前說,  彼心亦生疑。
 無有不修善,  得聞如是說;
 若健成就義,  乃能聽此道。
 為於菩薩故,  我說此經法;
 於中修行已,  當成二足尊。」

爾時世尊說此伽他已,告奢利弗言:「彼新比丘出家未久今日受戒,彼來問我:『發大乘人,云何受聚落食而名善食?食已能淨施福?』奢利弗!以彼比丘問是義故,無量阿僧祇百千俱致那由多眾生來集,皆欲聞我解說是義。奢利弗!我今若欲解說顯示分別是義,令淺易解,彼無量眾得大利益。」

如是語已,奢利弗白言:「世尊!今正是時,願為解說。」

佛言:「奢利弗!我今若說此句義時,或有眾生其心迷悶。何以故?此大施主不可思,施、戒、忍、精進、定、智、大師子吼皆不可思。此大眾生不可思法,其諸凡夫及二乘等,不能分別信入解知,唯除不退菩薩摩訶薩等。奢利弗!我見此故,彼雖三請猶默不說。」

奢利弗復言:「婆伽婆、如來、應、正遍知,願為解說,乃至令多眾生當得正信。」

佛言:「奢利弗!我若解說此句義時,眾生迷悶。何以故?施等諸法皆不可思,乃至我見此故,彼雖三請猶默不說。」

奢利弗復言:「世尊!為多眾生利益安樂,慈憐彼等願為說之。於未來世,有菩薩摩訶薩發大乘者,聞此句義生愛重心,當得正信修種種業,以大鎧甲而自莊嚴。」

爾時世尊見奢利弗三度請已,告奢利弗言:「菩薩摩訶薩不須淨施。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成道,畢竟常淨施故。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於諸眾生是無上福田故,若諸眾生以諸樂具供養菩薩,猶不能報菩薩作恩。」

爾時世尊說此伽他:

「若有發心者,  為佛智因緣;
 從初發心來,  彼即淨於施。
 若有發心者,  為佛道因緣;
 彼不須淨施,  本來淨施訖。
 諸天及世人,  常須精勤意;
 承事彼健者,  大智慧菩薩。
 彼諸天人道,  皆由菩薩成;
 智者一發心,  已能淨諸施。
 不依欲、色界,  及於無色界;
 以無依倚心,  諸施皆已淨。」

爾時世尊說此伽他已,告奢利弗言:「奢利弗!為汝說喻令此義滿。何以故?我說喻者,令諸智人正知義故。

「奢利弗!假使菩薩受諸眾生所奉衣服,大如閻浮洲等,從初發心日日受用,如是衣服皆能淨施。何以故?菩薩於諸眾生是無上福田故。

「奢利弗!假使菩薩受諸眾生所奉飯食,大如須迷留山等,從初發心日日受用,如是飲食皆能淨施。何以故?菩薩於諸眾生是無上福田故。

「奢利弗!假使菩薩受諸眾生所奉床座,廣四天下、高須迷留山,亦如彼山七寶莊飾,敷以天衣其衣細軟,從初發心日日受用如是妙座,皆能淨施。何以故?菩薩於諸眾生是無上福田故。

「奢利弗!若有如是重閣寶殿,及以無量樓閣窓牖,幡蓋鈴網雜色莊嚴,七寶垣牆七重圍繞,譬如他化自在天宮,亦有無量諸劫波樹、諸音樂樹、香華果樹、瓔珞樹等,處處安置無量香瓶,滿諸華池具八分水,美而清冷無穢無泥,諸華覆上金沙布底,水色徹淨,猶如鞞琉璃夜,七寶欄楯七重周匝,四方正齊有四階道,諸華池中皆有寶殿。復有寶池七行圍繞,懸諸繒綵及安寶瓶,雜色莊嚴甚可愛樂,其中床座七寶所成,無量百千那由多數,東西南北隨方而敷,燒香散華覆以寶帳。奢利弗!假有斯等寶殿寶床,眾生悉以奉上菩薩,菩薩取之,從初發心日日受用,皆能淨施。何以故?菩薩於諸眾生是無上福田故。

「奢利弗!汝今當知,世及出世所有善法,悉由菩薩而得出生。所謂:剎帝利大家、婆羅門大家、長者大家、若王、若轉輪王、若四天王天、三十三天、須夜摩天、刪兜率多天、善化天、他化自在天,及色界、無色界天,若住初果乃至四果;若趣獨覺及得獨覺;若得無上正遍知道,轉正法輪。若人聞彼所說正法,如聞能行,行已即住聲聞四果,乃至或發求獨覺意;或發無上正遍知心。若聞說施即修施業,修已得生剎帝利、婆羅門長者等家,乃至或得轉輪王位;若聞說戒即修戒業,修已得生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若聞演說四無量意,如聞能行,行已得生色、無色界。奢利弗!是故當知此等悉由菩薩出生。

「奢利弗!譬如阿那婆怛簸多龍王,以其威力出四大河。何者為四?所謂:恆伽、辛豆、薄叉、私多,如是四河一一皆有五百小河以為眷屬。恆伽大河及其眷屬,流入東海令彼海滿;辛豆大河及其眷屬,流入南海令彼海滿;薄叉大河及其眷屬,流入西海令彼海滿;私多大河及其眷屬,流入北海令彼海滿。於意云何?此四大河及其眷屬次第入海,其所行處四方眾生有利益不?」

奢利弗言:「世尊!於諸眾生作無邊益,若人、非人悉蒙大潤,所有近河稻、麻、豆、麥種種田苗皆得其潤。」佛言:「奢利弗!於意云何?彼四大海誰能滿之?」

奢利弗言:「世尊!此四大河令彼海滿。」

佛言:「奢利弗!於意云何?彼四大海於諸眾生有利益不?」

奢利弗言:「與諸水陸所有眾生作大利益。所謂:龜、魚等類及捕魚人,復有夜叉、羅剎、阿修羅、畢奢遮、龍、蛇、摩睺羅伽等,並餘無量雜類眾生。若是眾生,宮捨住處種種寶滿。所謂:珊瑚、鞞琉璃夜、帝釋青寶、車璩、摩尼珠貝等珍,並餘無邊諸寶住處,皆出大海,與諸雜類而作利益,人得受用其益甚多。」

佛言:「奢利弗!於意云何?四大河水從何而出?」

奢利弗言:「世尊!從阿那婆怛簸多池出。」

佛言:「奢利弗!其阿那婆怛簸多龍王免於三怖。何者為三?所謂:金翅鳥怖、熱沙燒怖、行淫欲時作蛇形怖。如是三怖悉已免之。奢利弗!其阿那婆怛簸多龍王宮捨,唯是神通禪定者居,若有入者、若有見者,皆不被燒。」

奢利弗言:「世尊!彼大龍宮具足希有奇特勝法。所謂諸龍怖者,彼大龍王悉無是事,彼處所生諸眾生等及入彼者亦無是怖,以是神通有威德者所居處故。世尊!阿那婆怛簸多大龍王乃有無量功德具足,出四大河趣四方海,利益眾生當得安樂。」

佛言:「如是如是。奢利弗!當知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奢利弗!如阿那婆怛簸多大龍王得免三怖,菩薩摩訶薩亦免三怖。何者為三?所謂:泥犁耶怖、畜生怖、閻摩世怖。奢利弗!如阿那婆怛簸多大池出四大河四方流注,如是菩薩以四攝事攝取眾生。何者為四?所謂: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奢利弗!如彼大海從阿那婆怛簸多大池所出,如是諸佛遍智從菩薩生。奢利弗!如彼大海無量百千那由多俱致,諸眾生等之所依住具足安樂,當知如是三有諸所生類,皆依諸佛遍智而住,所謂:欲有、色有及無色有。奢利弗!以是義故,當知所有三千大千世界諸安樂具,悉由菩薩而得出生。何以故?菩薩發心便有修行;既修行已便有受記;既受記已便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菩提已便轉法輪。如是法輪於先未轉,若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及以餘眾無能轉者。彼為眾生轉法輪時,其所說法,初中後善,義味具足,淳一清淨,說於梵行令四眾知。何者為四?所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迦優波斯迦。以是因緣,無量無數諸眾生等,受天人樂無有斷時,永絕眾苦不離諸樂。奢利弗!於意云何?如是樂法從何處生?」

奢利弗言:「世尊!從菩薩生。」

「奢利弗!於意云何?汝見三有所出諸法從誰而生?」

奢利弗言:「世尊!從菩薩生。」

「奢利弗!於意云何?三有所出諸供養具,以此供具供養菩薩,能報菩薩於先所作利益恩不?」

奢利弗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從彼生故。世尊!如有貧人貧無財物,更有富人發大慈悲,乃以百千無量無數諸財寶等與彼貧人,復有第二第三貧人亦如是與,乃至以諸財寶與彼百千無量無數諸眾生等皆使富足,若有驚怖、鬪諍、繫縛等苦悉令免脫;復免所有惡道眾苦,令具無量諸天人樂。其眾生中若有一人,以水精珠破為百分,於百分中取其一分,將至彼先得恩人所,語彼人言:『汝先與我作利益事,我今故來報汝此事。』世尊!彼於眾生作大利益,一人但以一分水精與彼丈夫,是為報不?」

佛言:「不也。」

奢利弗言:「如是。婆伽婆!如是。修伽多!當知彼菩薩者,如彼丈夫於諸眾生作大利益,一人但以一分水精不能報恩。如是。世尊!發大乘人,眾生若以隨意樂具乃至命盡常逐供養,雖作是事不能報恩。」

佛言:「甚善甚善!奢利弗!善順佛教,如佛弟子所為作事。奢利弗!若諸眾生,以己皮、肉、筋、血、骨髓,或捨其身乃至百千,欲報菩薩所為利益,於百分中不報一分,乃至俱致百千分、阿僧祇分、算數譬喻,亦不能報。何以故?奢利弗!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諸眾生作大利益。奢利弗!譬如此閻浮洲有栴檀那樹,若牙生時,童男童女所有患者,與此樹牙悉差其患;若葉出時,丈夫、婦人、童男、童女所有患者,與此樹葉悉差其患;若樹大時,入其陰者,眾生諸患亦皆除愈;於後成果其光遍照十方世界,若有眾生念此光者,彼亦當得無老病死;若斫此樹取其木者不畏貧窮,彼木破已猶有此益;若取其木將作宅舍,入其內者諸怖悉除,亦皆無有寒熱飢渴。如是,奢利弗!其栴檀那樹牙、葉、華、果長大時,乃至斫取或種為捨,無不皆與諸眾生等作大利益。如是奢利弗!當知菩薩摩訶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以四攝法攝取眾生。何者為四?所謂:佈施、愛語、利行、同事,令彼眾生悉得安樂。令彼樂已,便能順入三解脫門。何者為三?所謂:空、無相、無願。彼既增長便得具足無生法忍,乃至究竟得遍智果。既得果已,當於無餘大涅槃界而取滅度。於滅度時,自碎舍利如芥子許,亦作住持。奢利弗!如栴檀那樹,斫取其木諸方將去,入彼木捨諸欲熱惱後不復發。如來舍利亦復如是。奢利弗!以是義故,當知若善家子、善家女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乃得報彼先所作恩。何以故?奢利弗!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彼即不斷如來教行,不斷聲聞、獨覺等地,能斷眾生所有諸苦及人天苦。奢利弗!於意云何?更有餘人共彼人相似不?」

奢利弗言:「不也。世尊!彼人若人、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若復餘眾,以諸樂具與彼菩薩,無能報彼先所作恩。」

「奢利弗!若以一劫若減一劫、若百劫若千劫、若百千劫、若百千俱致那由多劫,與諸樂具能得報不?」

奢利弗言:「不也。世尊!」

佛言:「是故奢利弗!若善家子、善家女等欲得報彼所作恩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然可共彼相似一等報其先恩。」

奢利弗言:「如是。世尊!當知如彼所與,還須似彼所與而報。若於世間無等人所欲報恩者,還發無上無與等心;於未來佛欲作無上報者,彼善家子善家女等亦鬚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是乃得名為報恩。」

「奢利弗!有二種富伽羅,以無上供供養如來。何者為二?有富伽羅到諸漏盡、有富伽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世尊說伽他言:

「二種富伽羅,  彼能供養佛;
 漏盡、發覺心,  是名為二種。
 三有諸世間,  亦無有財施;
 欲與彼大士,  而能報其恩。
 諸色香味等,  所愛及稱心;
 而施於彼人,  亦不名供養。
 若發菩提心,  為於菩提果;
 此乃無所求,  而名上供養。
 諸天及世人,  及以諸魔世;
 所須者皆與,  亦不名報恩。
 彼無所乏少,  彼亦不生欲;
 故於大士所,  不名為供養。
 若有人欲得,  供養於佛者;
 彼鬚髮是欲,  當求於菩提。
 若欲作功德,  數數無有量;
 彼鬚髮菩提,  當疾作尊重。
 若欲求諸禪,  欲修無量念;
 彼鬚生精進,  為佛智因緣。
 若欲得諸樂,  破壞於諸苦;
 彼鬚髮是欲,  為於佛菩提。
 若欲見無量,  阿僧祇諸佛;
 作尊重心已,  喜樂發菩提。
 若人欲詣彼,  無邊諸世界;
 鬚髮大精進,  喜樂發菩提。
 若人心喜樂,  過去佛菩提;
 鬚髮菩提心,  當修菩薩行。
 若人疾欲見,  未來諸佛者;
 鬚髮菩提心,  當修菩薩行。
 若人欲得見,  現在諸佛者;
 彼須常喜樂,  為修於菩提。
 若人起慈意,  欲遍諸眾生;
 鬚生是欲心,  為佛菩提故。
 若欲於眾生,  令脫諸苦者;
 數數當須學,  彼無上智慧。
 若欲與眾生,  無量無邊樂;
 彼鬚髮是欲,  求勝佛菩提。
 若人欲捨彼,  所有諸惡趣;
 彼鬚髮是欲,  為求於菩提。
 彼功德無邊,  不能具盡說;
 若發如是意,  當覺上菩提。」

佛說伽他已,奢利弗白言:「世尊!說是法門,幾許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言:「奢利弗!汝今何須問如是義?何以故?奢利弗!如來大智若說是者,無邊眾生心皆迷惑。何以故?奢利弗!如來所有戒定智通悉無有量。奢利弗!於意云何?有人能知虛空邊不?」

奢利弗言:「不也。世尊。何以故?虛空邊際過去世中無有知者,未來、現在亦無人知。」

佛言:「如是。奢利弗!如來大智,諸有眾生、聲聞、獨覺,去來、現在悉無知者。何以故?奢利弗!此是佛智,非諸聲聞、獨覺地境。」

奢利弗白言:「世尊!未曾有也。彼諸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得如是善決了智。」

佛言:「奢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彼諸眾生菩薩摩訶薩當得如是善決了智。」

奢利弗白言:「世尊!彼菩薩摩訶薩云何當得善決了智?」

佛言:「奢利弗!於意云何?此閻浮洲所有眾生,若陸、若水、若空、若地,漸次修行悉得人身。若復有人教持五戒或住十善,奢利弗!是善家子、善家女以此因緣功德多不?」

奢利弗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多!乃至不可為喻。」

佛言:「奢利弗!我今更說令汝樂聞。其閻浮洲所有眾生,悉教五戒具十善道,其人於此所得功德;復有一人唯教一人住信行地,此善家子、善家女功德多彼。奢利弗!於意云何?若有教一閻浮洲中所有眾生住信行地,功德多不?」

奢利弗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多!彼人功德不可為喻,無量無邊多於前者。」

「又奢利弗!若有善家子、善家女!唯教一人住法行地,功德多彼;教諸眾生住法行地,若教一人住八人地,功德多彼;教諸眾生住八人地,若教一人住於初果,功德多彼;教閻浮洲所有眾生住於初果,若教一人住第二果,功德多彼;教閻浮洲所有眾生住第二果,若教一人住第三果,功德多彼;教閻浮洲所有眾生住第三果,若教一人住第四果,功德多彼;教閻浮洲所有眾生住第四果,若教一人住獨覺道,功德多彼;教閻浮洲所有眾生住獨覺道,若教一人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多彼;教閻浮洲所有眾生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教一人住不退法,功德多彼;教閻浮洲所有眾生住不退法,若教一人疾得遍智,功德多彼;教閻浮洲所有眾生疾得遍智,若復有人於此法門生菩薩智,破魔羅業,捨五聚不共界,離諸入壞煩惱,攝助白法滅助黑法,以此《諸法最上王經》為他廣說,所得功德多彼無量。

「奢利弗!置閻浮洲乃至四洲,如是若千世界、若二千世界、若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東方恆伽河沙數等世界眾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若水若陸,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如是等類漸次修行悉得人身,乃至十方世界眾生亦漸次行悉得人身。若人盡教住於五戒具十善道,奢利弗!於意云何?彼人所得功德多不?」

奢利弗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多!無量無邊不可為喻。」

佛言:「奢利弗!若有善家子、善家女,於此《諸法最上王經》聞而不謗,若更增聽、若受、若持、若讀、若誦、若為他說,以先功德,於百分中不及一分,千分、百千分、俱致分,百千那由多俱致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又奢利弗!若教十方世界諸眾生等,悉住信行法、行八人、四果、獨覺等地,乃至發心住不退法、無生法忍、疾得遍智。若有善家子、善家女,於此《諸法最上王經》受持、讀誦、為他廣說,此功德聚於前功德,為最勝、為最上、為最多、為最妙、為最微妙、為無比、為無上、為無上上、為無相似,於無似中得無似福。奢利弗!以是義故,應當知彼眾生有是善決了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聞此法門生信心者。

「奢利弗!如是眾生當云不退轉、當雲解脫、當雲度、當雲寂、當雲大寂、當雲澡浴、當雲調伏、當雲無上、當雲無上上、當雲到涅槃、當雲已滅度、當雲能說法、當雲能說義、當雲說實、當雲說真、當雲如語而作、當雲捨重擔、當雲離欲、當雲離瞋、當雲離癡、當雲無垢、當雲洗已清淨、當雲到彼岸、當雲聞者、當雲吐欲、當雲吐瞋、當雲吐癡、當雲盪諸惡、當雲佛子、當雲福田、當雲勐健、當雲健丈夫、當雲勝色分、當雲降伏他軍、當雲師子、當雲丈夫、當雲大丈夫、當雲勝丈夫、當雲無畏丈夫、當雲有志丈夫、當雲大有志丈夫、當雲調順丈夫、當雲丈夫牛王、當雲超越丈夫、當雲能降健丈夫、當雲人師子、當雲人牛、當雲龍、當雲天、當雲天中天、當雲婆羅門、當雲離惡、當雲無礙、當雲無縛、當雲無慳、當雲無毒、當云不愚、當云不共、當云不離、當云不雜言、當雲正念言、當雲無上言、當雲無上上言、當雲最勝言、當云不染言、當云不著言、當云不縛言、當雲決了言、當雲所言皆實、當雲所言皆真、當雲具諸功德、當雲應作者作、當雲作者已辦、當雲諸作者達、當雲具足慚愧、當雲多作、當雲多作利益、當雲慈、當雲具諸功德法、當雲棄諸非功德、當雲諸事具足、當云不染、當雲普不染、當云不怯、當云不怖、當云不驚、當云不恐、當云不弱、當云不馳散、當雲無量無邊功德法行具足、當雲山、當雲須迷留山、當雲迷留山、當雲輪山、當雲大輪山、當云不可動、當雲施者、當雲施主、當雲所有皆捨、當雲善施、當雲和顏悅色、當雲具施、當雲持戒、當雲忍、當雲精進、當雲定、當雲智、當雲修神通、當雲神通已達、當雲到諸處、當雲大勢至、當雲力至、當雲到安隱處、當雲已度彼岸、當雲學諸佛、當云不斷佛行、當雲於諸佛法悉得願滿、當雲破魔羅怨、當雲摧諸毒刺、當雲令魔羅力弱、當雲散魔羅軍眾、當雲令魔羅儻壞、當雲坐佛道場、當雲已卻毒刺、當雲除魔羅敵、當雲隨順覺、當雲令順流者逆流、當雲岸、當雲能度、當雲已度、當雲自得脫教、當雲破暗、當雲月、當雲日、當雲無邊光、當雲無礙光、當云不可思光、當雲難稱光、當云不可量光、當雲至諸處光、當雲普光、當云不著欲界、當云不着色界、當云不著無色界、當雲泥犁耶解脫、當雲畜生解脫、當雲閻魔世解脫、當雲令泥犁耶清涼、當雲令畜生清涼、當雲令閻魔世清涼、當雲能與所須、當雲棄捨諸衰、當雲滅諸苦、當雲示諸樂、當雲轉輪王、當雲世間父、當雲出世間、當雲世間解脫、當雲免世間、當雲示伏藏、當雲建立菩薩、當雲發起菩薩、當雲開伏藏、當雲示昔諸佛秘藏、當云不可思處能思、當雲無邊無際功德法具足。」

爾時世尊以無數劫淨心莊嚴,所出言音具足功德。所謂:最上者、示教他者、順義者、甚深者、不可伏者、微妙者、可聞者喜者、清淨者、悅耳者、向心者、可愛者、滿足者、多人喜愛者、滑澤者、不澁者、善度前後際者、愛如己子者、善出者、善合者、可入者、文字相續決了者、善斷諸疑者、淳直行者、膏潤者、似梵天音者、雷聲妙者、真善決了者、似迦陵頻伽鳥聲者、淨直行者、能淨直友者、斷無量疑惑者、無依倚者、能安慰他者、可念者、能薄諸使者、諸入圓者、斷諸諍論者、前際已來不詐善者、非句真出者、多種百千相應者、智慧讚歎令世間愛及安樂者、與第一義門者、無過失者、共相應者、與善時相應者、能鳴者、善分別字句者、決了諸淨句者、滅多欲刺者、滅多瞋刺者、滅多癡刺者、能示多義者、證無邊義者、離六趣者、離說道者、離諸道言論者、說天句者、說龍句者、說夜叉句者、說犍闥婆句者、說阿修羅句者、說伽留茶句者、說緊那羅句者、說摩睺羅伽句者、說意慈忍令喜信教者、不諂者、無處不行者、無處著者、無顛倒者、自重不挑者、常實法定者、無曲者、無偏者、離暗顇者、成利善相應者、教授具足者、最勝信者、能破流轉暗者、離惡違失句者、能出分別諸句者、除諸外論句者、能決疑惑者、滅諸苦法沒處者、最上如如淨自然行者、與諸善法相應令喜者、說諸善法與寂相應者、離諸垢者、純淨第一義相應者、斷多疑相應者、淨如心淨相應者、所言不與非義相應者、諸言辯才能說相應者、隨其所欲而為廣引者、以諸世語令眾生喜者、多人愛敬者、相應者、解脫者、善解脫者、最勝者、聲王者、說安隱聲善相應者、攝諸白法相應者、善究竟者、無邊光者、作無邊光者、能釋所問無邊法智者、善能度者、說諸樂法相應者、說畢竟字句善究竟者、說義字句相應者、說字句無畢相應者、說知足字句相應者、說示樂具字句相應者、示無量善根者、說無量善根相應者、以佛莊嚴而莊嚴相應者、說無邊句相應者、說不去不來字句端正者、說無礙字句善究竟者、說諸天阿修羅言教不絕相應者、說字句相應不闕少者、說字句相應不雜亂者、說字句相應不緩者、示明者、作明者、示明及作明者、示超越者、過超越者、示超越及過超越者、說善持衣缽行者、於阿遮梨夜尊重勤攝相應者、於優波弟耶夜尊重勤攝相應者、常淨法智淨已復能淨者、勤攝第一字句者、善說陀羅尼、修多羅王者、善說三輪修多羅、菩薩藏般若波羅蜜出生者、善說流轉摩尼藏華者、善說八萬四千法聚復示現百千者、發起菩薩令發菩提心者、如願得三世諸佛法不著者、已脫畢竟脫者、聲至梵天者、梵音者、鳴音者、離欲聲者、離瞋者、離癡者、諸佛隨喜者、諸佛嘆可者,如是等類所出言音。世尊持三十二相法王輪,如來具足八分最為第一,無量千種而以讚歎。當於爾時說此伽他:

「若發菩提心,  此人決定到;
 不鬚生疑惑,  我不得如來。
 此人所有福,  不可譬喻比;
 此人所有福,  得出生菩提。
 無量無有邊,  所有眾生界;
 此人福勝彼,  如我前所說。
 此人所得福,  於彼最勝上;
 發於菩提心,  無有福勝此。
 餘經決定說,  不上於此經;
 從此經學者,  是名為福利。
 若聞此經者,  佛子隨順教;
 福田及調伏,  我說是寂靜。
 若聞此經者,  是天龍師子;
 健人無恐怖,  名解脫調柔。
 信向是經時,  大經無有上;
 天中天上天,  眾生中無上。
 何況得聞之、  能說及尊重;
 彼所有辯才,  不可得窮極。
 得聞是經者,  如是彼辯才;
 亦如於虛空,  無有得其盡。
 若持此經者,  具忍無有瞋;
 戒行無怯弱,  大智慧明眼。
 若信此經者,  是智彼邊得;
 愛重於教師,  亦如愛父母。
 能持此經者,  菩薩大智慧;
 不倚於欲界、  色界及無色。
 能持此經者,  菩薩摩訶薩;
 疾得趣向彼,  無上菩提場。
 能持此經者,  菩薩大智慧;
 已怖波卑眾,  證無上菩提。
 能持此經者,  菩薩大智慧;
 當轉於法輪,  世所不能轉。
 能持此經者,  菩薩大智慧;
 世尊與其記,  當見如三佛。
 能持此經者,  菩薩大智慧;
 當雲已滅度,  無餘如諸佛。」

佛說伽他已,奢利弗白言:「希有。婆伽婆!如來為諸菩薩略說教法,所謂:菩薩摩訶薩阿僧祇劫修菩薩行,而未覺無上正遍知道,亦未得無上正遍知智。世尊!於此經中說無有上,彼諸眾生極得善利,現於佛前得聞說此最上經名,所謂《諸法上王法門》。甚善世尊!如此法門今更說之。何以故?如我解佛所說義意,諸過去佛已滅度者,為諸眾生所說正法以此為上,所謂《諸法上王法門》;諸未來佛亦以此經為說法上,所謂《諸法上王法門》;我亦於世尊所聞說無量法門,於義文字決定得解,如我曾聞無勝此者。甚善。婆伽婆!數數為我廣說此勝法門。」

佛言:「奢利弗!隨彼時節、隨彼眾生心所信解、隨彼眾生心所思惟而攝受之。奢利弗!此是佛智,非諸聲聞、獨覺地境。說此法門時,八萬四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六萬眾生髮菩提心;七十俱致欲行天,未曾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今悉發心;三十俱致眾生得無生法忍;無量地居諸天龍等,未曾發菩提心者,今悉發心。奢利弗!以是義故,今更廣說此勝法門。」

復於此時,有無量千眾生,比丘、比丘尼、優婆塞迦、優波斯迦,向佛合掌,瞻仰尊顏默然而住。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諸佛笑時,法從面門出雜色光,無量百千種色,所謂:青、黃、赤、白、紫色、頗梨色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靡不週遍,蔽諸日月乃至梵世,還來到此,繞佛三匝從佛頂入。時奢利弗見佛神通即從坐起,一肩郁多羅僧伽作已,右膝著地合掌白言:「大德世尊!有何因緣而現此笑,諸佛非無因緣而笑?」

佛言:「奢利弗!汝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迦、優波斯迦向我合掌目未曾瞬不?」

奢利弗言:「如是。婆伽婆!如是。修伽多!」

佛言:「奢利弗!彼四眾者,悉發大乘心欲聞菩薩行。奢利弗!於中如來心行智慧,若如來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現在不可得,是名菩薩行。奢利弗!若不得菩提、若不得心,是名菩薩行。奢利弗!不得聚、不著界、不取入,是名菩薩行。當隨順行。」

說此菩薩行時,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爾時魔羅波卑惶怖倒地,及魔羅眾天等亦皆倒地,以是因緣而說伽他言:

「破我及軍眾,  走避不能脫;
 如今最勝上,  世依之所言。
 云何魔煩惱,  諸力皆已失;
 今到無力處?  聞此空法故。
 魔怖迷悶死,  聞此無作法;
 無將去無行,  何處有死者?」

爾時魔羅天子等,從倒處起而作是言:「甚善婆伽婆!甚善大龍!甚善大慈!作悲益心於諸眾生。今日世尊令我穌息,世尊大悲,勿令我等非時橫死。」

爾時世尊說伽他言:

「汝魔著大鎧,  如來所說是;
 信我者甚少,  住此富伽羅。」

爾時魔羅波卑得如來慰喻已,歡喜踴躍還得本心,身及眷屬皆隱不現。

諸法最上王經


上篇:佛說一切法高王經

下篇: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佛說木槵子經

佛說木槵子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游羅...

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

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曰:「...

佛說諸佛經

佛說諸佛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

比丘聽施經

比丘聽施經 東晉天竺三藏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七知經

佛說七知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佛游於舍衛...

【註音版】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

大乘法苑義林章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一 基撰 總料簡章 第一總辨諸教....

佛說木槵子經

佛說木槵子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游羅...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佛說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佛說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後漢安息沙門安世高譯 聞...

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

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曰:「...

【註音版】佛說持世陀羅尼經

佛說持世陀羅尼經...

佛說諸佛經

佛說諸佛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

【佛教詞典】頓漸

頓教和漸教。頓教是立刻速成的教法;漸教是逐漸成功的...

【佛教詞典】野狐精

禪林用語。原指野狐之精魅能作變幻,以欺誑他人。比喻...

修學淨土法門,解行都要一門深入

淨土法門的修學,起先絕對不能看太多太雜,解和行一定...

不是他的業障跑到你的身上

有很多人會這樣說:哎呀,我挨著誰啊,誰的業障太重了...

輪迴中沒有固定不變的角色

《親友書》云:父轉為子母為妻,怨仇眾生轉為親,及其...

淨土法門需要按次第修嗎

問: 聽一些法師說,修行必須要按次第修,要不就是盲修...

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自招魔

隆蓮法師雖身居廟宇,但對如今社會上物慾橫流的種種現...

極樂世界是人們在困苦中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嗎

問: 西方極樂的金碧輝煌和不輪迴,是不是2000多年前人...

戀愛時自己純粹就是豬腦子

寺院生活雖然封閉,但常會有一些消息傳來,有的消息很...

如何為臨終者和剛去世者開示和助念

1、病重者念佛,只可一心求往生極樂世界,不可求病好。...

實法為安住,權法為調伏

這感受是怎麼回事? 業感原無意,苦樂隨因異。 快樂跟...

供燈的四種清淨功德

燈是佛教中的六種供養具之一。燈在佛教中代表智慧,因...

發願懺悔迴向,這三步每天都得做

為什麼我們要經過學呢?不學你怎麼知道?你不知道,人...

吃虧是一種智慧

吃虧是福是鄭板橋流傳下來的一句至理名言,經過漫長時...

【視頻】《金剛經》達觀法師閩南語教念

《金剛經》達觀法師閩南語教念

【視頻】《法華經》靈鷲山僧眾唱誦

《法華經》靈鷲山僧眾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