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齋經

吳月氏國居士支謙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齋經

吳月氏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城東丞相家殿。丞相母名維耶,早起沐浴著綵衣,與諸子婦俱出,稽首佛足,一面坐。佛問維耶:「沐浴何早?」對曰:「欲與諸婦俱受齋戒。」佛言:「齋有三輩,樂何等齋?」維耶長跪言:「願聞何謂三齋。」

佛言:「一為牧牛齋,二為尼犍齋,三為佛法齋。牧牛齋者,如牧牛人求善水草飲飼其牛,暮歸思念何野有豐饒,須天明當復往。若族姓男女已受齋戒,意在家居利慾產業,及念美飲食育養身者,是為如彼牧牛人意,不得大福、非大明。

「尼犍齋者,當月十五日齋之時,伏地受齋戒,為十由延內諸神拜言:『我今日齋,不敢為惡;不名有家,彼我無親,妻子奴婢非是我有,我非其主。』然其學,貴文賤質無有正心,至到明日相,名有如故。事齋如彼者,不得大福、非大明。

「佛法齋者,道弟子月六齋之日受八戒。何謂八?

「第一戒者,盡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無有殺意、慈念眾生,不得賊害蠕動之類,不加刀杖,念欲安利莫復為殺,如清淨戒以一心習。

「第二戒者,盡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無貪取意、思念佈施,當歡喜與、自手與、潔淨與、恭敬與、不望與,卻慳貪意,如清淨戒以一心習。

「第三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無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為邪欲、心不貪色,如清淨戒以一心習。

「第四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無妄語意,思念至誠、安定徐言,不為偽詐、心口相應,如清淨戒以一心習。

「第五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不飲酒、不醉、不迷亂、不失志,去放逸意,如清淨戒以一心習。

「第六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無求安意,不著華香、不傅脂粉、不為歌舞倡樂,如清淨戒以一心習。

「第七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無求安意,不臥好床,卑床草蓆,捐除睡臥,思念經道,如清淨戒以一心習。

「第八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奉法時食,食少節身,過日中後不復食,如清淨戒以一心習。」

佛告維耶:「受齋之日當習五念。何謂五?

「一當念佛。佛為如來,為至真,為等正覺,為明行足,為善逝、世間父、無上士、經法御、天人師,號曰佛。是念佛者,愚癡惡意怒習悉除,善心自生思樂佛業。譬如以麻油澡豆沐頭,垢濁得除。齋念佛者,其淨如是,眾人見之莫不好信。

「二當念法。佛所說法三十七品,具足不毀思念勿忘,當知此法為世間明。是念法者,愚癡惡意怒習悉除,善心自生用樂法業。譬如以麻油澡豆浴身,垢濁得除。齋念法者,其淨如是,眾人見之莫不好信。

「三當念眾。恭敬親附依受慧教,佛弟子眾,有得溝港受、溝港證者,有得頻來受、頻來證者,有得不還受、不還證者,有得應真受、應真證者,是為四雙之八輩丈夫,皆為戒成、定成、慧成、解成、度知見成,為聖德、為行具,當為叉手天上天下尊者福田。是念眾,愚癡惡意怒習悉除,喜心自生樂眾之業。譬如以淳灰浣衣,垢污得除。齋念眾者,其德如是,眾人見之莫不好信。

「四者念戒。身受佛戒一心奉持,不虧不犯、不動不忘、善立慎護、為慧者舉、後無所悔、不以有望、能等教人。是念戒者,愚癡惡意怒習悉除,喜心自生樂戒統業。如鏡之磨,垢除盛明。齋念戒者,其淨如是,眾人見之莫不好信。

「五當念天。第一四天王,第二忉利天,鹽天,兜術天,不憍樂天,化應聲天,當自念:『我以有信、有戒、有聞、有施、有智,至身死時精神上天,願不失信戒聞施智。』是念天者,愚癡惡意怒習悉除,喜心自生樂天統業。譬如寶珠,常治清明。齋念天者,其淨如是。

「奉持八戒,習五思念,為佛法齋,與天參德,滅惡興善,後生天上,終得泥洹。是以智者自力行,出心作福。

「如是,維耶!齋之福祐明譽廣遠,譬是天下十六大國,是十六國滿中眾寶不可稱數,不如一日受佛法齋。如比其福者,則十六國為一豆耳。天上廣遠不可稱說,當今人間五十歲,為第一天上一日一夜,第一四天上壽五百歲,彼當人間九百萬歲。佛法齋者,得生此天上。人間百歲為忉利天上一日一夜,忉利天壽千歲,當人間三千六百萬歲。人間二百歲為鹽天上一日一夜,鹽天壽二千歲,當人間一億五千二百萬歲。人間四百歲為兜術天上一日一夜,兜術天壽四千歲,當人間六億八百萬歲。人間八百歲為不驕樂天上一日一夜,不驕樂天壽八千歲,當人間二十三億四千萬歲。人間千六百歲為化應聲天上一日一夜,化應聲天壽萬六千歲,當人間九十二億一千六百萬歲。若人有信、有戒、有聞、有施、有智奉佛法齋,當命盡時,其人精神,皆生此六天上,安隱快樂。猗善眾多我少說耳,凡人行善,魂神上天受福無量。」

維耶聞佛語,歡喜言:「善哉善哉!世尊!齋之福德甚快無量,願受佛戒。從今已後月月六齋,竭力作福至死。」

佛說經已,皆歡喜受教。

佛說齋經


上篇:佛說泥犁經

下篇:優陂夷墮捨迦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佛說馬有三相經

佛說馬有三相經(出雜阿含別譯) 後漢沙門支曜譯 聞如是...

佛說阿遬達經

佛說阿遬達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佛在...

佛說意經

佛說意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婆...

佛說恆水經

佛說恆水經 西晉三藏法師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與...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宋元嘉年曇無蜜多於楊州譯 如是...

受持佛說阿彌陀經行願儀

(行者西向治室,稱阿彌陀佛出入。入時,想雲。) (...

【註音版】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四明沙門知禮集 此大陀羅尼。忝自...

採華違王上佛授決號妙花經

採花違王上佛授決號妙花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昔...

【註音版】楞嚴咒修持儀軌

楞嚴咒修持儀軌...

大方便佛報恩經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一 失譯人名在後漢錄 序品第一 如...

【註音版】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佛說超日明三昧經

佛說超日明三昧經卷上 西晉清信士聶承遠譯 聞如是:一...

【佛教詞典】彼因果修差別

【彼因果修差別】 p0800   無性釋一卷五頁云:彼因果...

【佛教詞典】集類智

【集類智】 謂觀欲界集諦之後,復觀上二界集諦,真智明...

西方極樂淨土是真的存在嗎

問: 西方極樂淨土是真的存在嗎?只有修得正果才能看...

每天一萬聲佛號是淨業行人的底線要求

每天念一萬聲佛號是對我們淨業行人的底線要求。雖然有...

捉賊啊

寺院裡剛來了一批小沙彌。有天夜裡,當新來的小沙彌們...

念佛人為何要吃素呢

念佛之人為什麼要吃常素呢?由於念佛一法是大乘佛法,...

佛教徒應該用什麼方式祭奠亡靈

佛教主張給亡靈焚燒紙錢嗎? 作為寺院來講,清明節一般...

想度眾生,你得趕緊去了才能回來

問: 請問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的第十五願,叫壽命...

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

攀緣心要如何消滅它呢

(一)【楞嚴經】所要對治的就是攀緣心:這個攀緣心怎...

身為苦本

一位出家人坐在石窟裡面,結跏趺坐,斂目攝心,屏除一...

用佛的慈悲智慧來包容別人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一個小和尚講故事。這...

如何對待世間種種困難障礙

俗話說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人生的道路上...

釋提桓因的忍辱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對比丘們開示:很久...

【視頻】《地藏經》劉科靈居士讀誦

《地藏經》劉科靈居士讀誦

【視頻】普門頌(悟明)

普門頌(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