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十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十五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破僧違諫學處之二

爾時薄伽梵詣常集堂,於大眾中就座而坐,告諸苾芻曰:「於此世間有五種師。云何為五?如有一師戒實不淨,自言戒淨,然諸弟子由共住故知不清淨,遂相告曰:『我之大師戒實不淨,而自謂戒淨。若其我等說向餘人,師若聞時便生不樂,我復云何而相依止?我等宜默,彼自當知。又復我師常以飲食、衣服、臥具、湯藥,病緣所須資給於我,我等宜應共相擁護。』然彼師主作如是念:『我諸弟子覆我過失。』此是第一大師於世間住。復有一師實命不淨,自言命淨。彼諸弟子由共住故知不清淨,遂相告曰:『我之大師命實不淨,自謂命淨。若其我等說向餘人,彼若聞時便生不樂。我復云何而相依止?我等宜默,彼自當知。又復我師常以飲食、衣服、臥具、湯藥,病緣所須資給於我,我等宜應共相擁護。』然彼師主作如是念:『我諸弟子覆我過失。』此是第二大師於世間住。復有一師智見不淨,自言智見是淨。彼諸弟子由共住故知智見不淨,廣說如前,此是第三大師在世間住。復有一師不閑授記,自言善閑授記如實了知。彼諸弟子由共住故知不閑授記,廣說如前,此是第四大師在世間住。復有一師依止親近惡說法律,自言所依之法是善說法律。彼諸弟子由共住故知是惡說法律,廣說如前,此是第五大師在世間住。

「汝諸苾芻,我所持戒清淨無過,我今自謂持戒清淨無有過失,汝諸弟子不須擁護於我,我亦無心令汝覆蓋,此是第一我住世間。又復諸苾芻我住淨命,我今自謂活命清淨無有過失,汝諸弟子不須擁護於我,我亦無心令汝覆蓋,此是第二我住世間。又復諸苾芻我智見淨,廣說如前,此是第三我住世間。又復諸苾芻我善閑授記如實了知,廣說如前,此是第四我住世間。又復諸苾芻我之所依善說法律,我今自謂善說法律,廣說如前,此是第五我住世間。

「諸苾芻!我今苦言慇勤告汝,汝等應可至心奉行,猶如陶師燒壞器時同爇薪火,好者成就、惡者破壞。汝等宜當善順我言,無貽後悔。」爾時天授命四伴曰:「汝等四人今應共我破彼沙門喬答摩和合僧伽並破法輪,我歿代後獲善名稱聲滿十方。」作如是說:「沙門喬答摩現在世間,然而提婆達多有大威勢,共孤迦裡迦、褰荼達驃、羯吒謨洛迦底灑、三沒達羅達多,破彼和合僧伽並破法輪。」時孤迦裡迦告天授曰:「我今與汝,不辦斯事。何以故?然薄伽梵聲聞弟子有大威力,天眼明徹鑒察他心,其事雖遠而能遙見,彼身在近人不見知,我等所為彼皆預了。」是時天授告其伴曰:「仁等宜應共設方便。」友人報曰:「方便云何?」天授報曰:「我今詣彼耆年宿德諸上座處,當以種種上妙資具供給所須不令闕乏。少年苾芻亦與供給令生歡喜,或以衣缽缽袋腰絛,教其讀誦作意相應。」友人報曰:「斯好方便。」是時天授廣為矯誑欲破僧伽。諸大苾芻,覺知天授所為進趣欲破僧輪,以此因緣具白世尊:「天授有意欲破僧輪。」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曰:「汝等宜應別諫天授,若更有餘如是流類應可諫曰:『天授!汝莫破和合僧,作鬪諍事執受而住。天授!應與和合僧伽歡喜無諍,同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而住。天授!汝今應捨作破僧事。』」

時諸苾芻奉佛教已,尋即別諫提婆達多,告言:「天授!汝莫破和合僧,作鬪諍事非法而住。天授!應與和合僧伽歡喜無諍,同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而住。天授!汝今應捨作破僧事。」時諸苾芻別諫之時,提婆達多堅執其事無心棄捨,云:「此事真實,餘皆虛妄。」時諸苾芻具以此緣而白世尊:「大德!我已別諫提婆達多,我等為作別諫之時,提婆達多堅執不捨,而云:『此事真實,餘皆虛妄。』」爾時佛告諸苾芻:「汝等應與提婆達多作白四羯磨對眾諫之,若更有餘如是流類應如是諫。當敷坐具、次鳴揵稚,應先言白、後總集僧,僧伽集已令一苾芻作白羯磨,應如是作:『大德僧伽聽!此提婆達多欲破和合僧,作鬪諍事非法而住。時諸苾芻已作別諫。別諫之時堅執其事不肯棄捨,云:「此事真實,餘皆虛妄。」若僧時到僧許可,僧今與提婆達多作白四羯磨曉諫其事:「汝提婆達多!莫欲破和合僧作鬪諍事執受而住。提婆達多!應與和合僧伽歡喜無諍,同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而住。汝提婆達多!應捨破僧事。」白如是。』次作羯磨:『大德僧伽聽!此提婆達多欲破和合僧,作鬪諍事執受而住。諸苾芻已作別諫。別諫之時,堅執其事不肯棄捨,云:「此事真實,餘皆虛妄。」僧今與提婆達多作白四羯磨曉諫其事:「汝提婆達多!莫欲破和合僧作鬪諍事執受而住。提婆達多!應與和合僧伽歡喜無諍,同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而住。汝提婆達多!應捨破僧事。」若諸具壽忍許與提婆達多作白四羯磨曉諫其事:「汝提婆達多!莫欲破和合僧作鬪諍事執受而住。汝提婆達多!應與和合僧伽歡喜無諍,同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而住。汝提婆達多!應捨如是破僧事者默然。」若不許者說。此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今已作白四羯磨諫提婆達多竟,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時諸苾芻既奉佛教已,即以白四羯磨諫彼提婆達多。時提婆達多堅執不捨,云:「此真實,餘皆虛妄。」時提婆達多有助伴四人,共相隨順說破僧事,告諸苾芻曰:「大德!莫共彼苾芻所有言說若善、若惡。何以故?然彼苾芻是法語者、是律語者,依於法律方為言說,知而說非不知說,彼愛樂者我亦愛樂。」時諸苾芻以此因緣具白世尊,廣說如上乃至我亦愛樂。世尊告曰:「汝等苾芻!當與助伴四人作別諫法,若更有餘如是流類,亦應呵諫。應如是作:『汝孤迦裡迦、褰荼達驃、羯吒謨洛迦底灑、三沒達羅達多,知彼苾芻欲破和合僧,作鬪諍事執受而住。汝等共為助伴,莫相隨順說破僧事,莫向諸苾芻作如是語:「諸大德!莫共彼苾芻所有言說若好、若惡。何以故?而彼苾芻是法語者、是律語者,依於法律方為言說,知而說非不知說,彼愛樂者我亦愛樂。」何以故?具壽!而彼苾芻非法律語,不依法律而作言說,不知而說非是知說,堅執而住。汝莫愛樂破和合僧,當樂和合僧,應與僧迦和合歡喜無諍,同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而住。具壽!汝今可捨隨順破僧不和合事。』」時諸苾芻奉教而作,即以別諫諫彼四人作如是說:「法孤迦裡迦等四人,知彼苾芻欲破和合僧,作鬪諍事堅執而住,莫共為伴順邪違正。諸具壽!汝等勿於諸苾芻作如是語:『諸大德!莫共彼苾芻論好、論惡。何以故?而彼苾芻是法律語,依於法律而作言說,知而說非不知說,彼愛樂者我亦愛樂。』何以故?具壽!然彼苾芻非法律語,不依法律而作言說,不知而說非是知說。具壽!汝莫愛樂破僧事,當樂和合僧,應共和合僧伽歡喜無諍,同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而住。具壽!汝今應捨隨順破僧不和合事。」時諸苾芻別諫之時,彼助伴人不肯受語堅執不捨,云:「此真實,餘皆虛妄。」時諸苾芻以此因緣具白世尊:「大德!我已別諫孤迦裡迦等,我等為作別諫之時,孤迦裡迦等堅執其事無心棄捨,而云:『此事真實,餘皆虛妄。』」

佛告諸苾芻:「汝等應與孤迦裡迦等作白四羯磨對眾諫之。若更有餘如是流類,同前集眾作白羯磨,應如是作。『大德僧伽聽!此孤迦裡迦、褰荼達驃、羯吒謨洛迦底灑、三沒達羅達多,知彼苾芻欲破和合僧伽,作鬪諍事執受而住,隨順於彼不和合事。諸苾芻作如是諫時,汝等莫向諸苾芻作如是語:「諸大德!莫共彼苾芻所有言說若好、若惡。何以故?而彼苾芻是法語者、是律語者,依於法律而作言說,知而說非不知說,彼愛樂者我亦愛樂。」時諸苾芻為作別諫。別諫之時彼於其事堅執而住,作如是語:「此事實爾,餘皆虛妄。」若僧時到僧許可,僧今以白四羯磨諫孤迦裡迦等四人:「汝孤迦裡迦等,知彼苾芻欲破和合僧,作鬪諍事執受而住,隨順於彼不和合事。諸苾芻作如是諫時,汝等莫向諸苾芻作如是語:『大德!彼苾芻所有言說若好、若惡。何以故?而彼苾芻是法語者、是律語者,依於法律而作言說,知而說非不知說,彼愛樂者我亦愛樂。』何以故?彼苾芻非法語者非律語者,而彼苾芻於非法律執受而住,不知而說非是知說。諸具壽!莫樂破僧事,當樂和合僧,應共僧和合歡喜無諍,同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而住。諸具壽!汝今應捨隨伴破僧不和合事。」白如是。』次作羯磨,准白應為。」諸苾芻既奉教已白言:「如是言我等當諫。」即以白四羯磨諫彼孤迦裡迦等。時彼四人堅執不捨,云:「此真實,餘皆虛妄。」時諸苾芻以緣白佛:「大德!我等以白四羯磨諫彼孤迦裡迦等時,堅執其事無心棄捨,云:『此真實,餘皆虛妄。』」佛告諸苾芻:「提婆達多共伴四人順邪違正,從今已去破我弟子和合僧伽,並破法輪有大勢力。」

時提婆達多聞是語已,便作是說:「沙門喬答摩與我授記。」告諸苾芻曰:「提婆達多共伴四人順邪違正,從今已去破我弟子和合僧伽,並破法輪有大勢力。」即告孤迦裡迦等:「汝等當知沙門喬答摩與我授記:『提婆達多共伴四人順邪違正,從今已去破我弟子和合僧伽,並破法輪有大勢力。』」時提婆達多於破僧事更增勇勐,諸苾芻聞具白世尊。爾時世尊以此因緣集苾芻僧伽,廣說如前,乃至世尊問提婆達多苾芻曰:「汝實欲破和合僧伽,作鬪諍事堅執而住。」提婆達多白言:「大德!實爾。」

爾時世尊告提婆達多曰:「汝非沙門、非隨順,不清淨、不應為,非出家人之所作事。」世尊如是種種呵責已,告諸苾芻曰:「我觀十利,為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興方便欲破和合僧,於破僧事堅執不捨。諸苾芻應語彼苾芻言:『具壽!莫欲破和合僧堅執而住。具壽!應與眾僧和合共住,歡喜無諍同一心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久住。具壽!汝可捨破僧事。』諸苾芻如是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再三慇勤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僧伽伐尸沙。」

若復苾芻者,謂提婆達多,若更有餘如是流類。

言和合者,謂是一味。

僧伽者,謂是如來聲聞之眾。

欲破者,謂欲為二分。

方便者,欲為進趣勸作諍事。

堅執而住者,謂提婆達多助伴四人,為鬪諍事攝受而住。

諸苾芻者,謂此諸人。

彼苾芻者,謂提婆達多。

言者,謂是別諫如教廣說。

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三諫,乃至廣說。僧伽伐尸沙者,事如前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興方便欲破僧,皆得惡作罪。若別諫時事不捨者,皆得麁罪。若作白四羯磨,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諫誨之時,捨者善;若不捨者,白了之時得麁罪,作初番了時亦得麁罪,若第二番了時亦得麁罪,若第三番羯磨結了之時而不捨者,得僧伽伐尸沙。若作非法而眾和合,若作如法而眾不和合,若作似法而眾和合,若作似法而眾不和合,若不如法如律如佛所教而秉法,並皆無犯。

時彼苾芻若於座上告大眾言:「大德!我苾芻某甲,犯僧伽伐尸沙罪。」者善。若不說者,乃至其罪未如法說悔已來,若復共餘苾芻作白羯磨乃至白四法,一一皆得惡作罪。又無犯者,初造過人,或癡狂、心亂、痛惱所纏。

隨順破僧違諫學處第十一

爾時世尊即於本座,為諸聲聞弟子欲制破僧隨伴學處,告諸苾芻曰:「汝諸苾芻!且未須起,僧伽有少事業。」世尊知而故問,廣說如前。世尊即便問孤迦裡迦等四人曰:「汝等實知提婆達多欲破和合僧,作破僧方便勸作諍事堅執而住。汝共為伴順邪違正,告諸苾芻曰:『大德!莫共彼苾芻有所論說若好、若惡。何以故?而彼苾芻是法律語,依於法律而作言說,知而方說非不知說,彼愛樂者我亦愛樂。』不?」彼白佛言:「實爾。世尊!」世尊告曰:「汝非沙門、非隨順行,不清淨、不應為,非出家人之所應作。」世尊種種呵責已,告諸苾芻:「廣說如前,乃至我觀十利,為諸聲聞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若一、若二、若多,與彼苾芻共為伴黨,同邪違正隨順而住。時此苾芻語諸苾芻言:『大德!莫共彼苾芻有所論說若好、若惡。何以故?彼苾芻是順法律,依法律語言無虛妄,彼愛樂者我亦愛樂。』諸苾芻應語此苾芻言:『具壽!莫作是說:「彼苾芻是順法律,依法律語言無虛妄,彼愛樂者我亦愛樂。」何以故?彼苾芻非順法律、不依法律,語言皆虛妄,汝莫樂破僧,當樂和合僧,應與僧和合歡喜無諍,同一心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令得光顯安樂久住。具壽!可捨破僧惡見,順邪違正勸作諍事堅執而住。』諸苾芻如是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再三慇勤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僧伽伐尸沙。」

若復苾芻者,謂提婆達多。

一、二、多者,謂孤迦裡迦等,一、二人已去名之為多。

順邪違正者,共彼為伴,順其邪見違失正理。

諸苾芻者,謂在此法中。

若好、若惡者,勿教提婆達多令其行善遮止其惡。何以故?彼是知法律人,有所言說皆是隨順大師教法,廣說乃至堅執而住,皆是別諫之辭。

若不捨者,僧應三諫,廣說如上作羯磨法。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諸助伴苾芻,如彼苾芻欲破和合僧,廣說如前。作惡方便共彼為伴,順邪違正皆得惡作,餘有犯相,如前破僧處廣說應知。

污家學處第十二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抧吒山有三苾芻:一名阿濕薄迦、二名補捺伐素、三名半豆盧呬得迦,作污家法行惡行,共諸女人言談戲笑,掉舉倡逸摩打其身,同一床坐共一盤食同觴飲酒,或自採花教人採花,或自結鬘教人結鬘,歌舞伎樂見他戲笑以物與之,或高抄衣跳身返擲,或為象叫、或作馬鳴、或為牛吼,或作孔雀聲、或為鸚鳥鳴,或拍水作聲,為諸戲笑,或作所餘倡伎之具,共彼女人作非威儀造諸過失。時抧吒山有婆羅門居士及諸人眾,見為惡行生不信心起諸謗議,於此所有舊住苾芻不能以食共相拯給,況復餘人。爾時具壽阿難陀於迦尸國人間遊行,次至抧吒山住。於日初分執持衣缽,入抧吒山聚落而行乞食,空缽而出,一掬之食亦無與者。是時具壽阿難陀作如是念:「我憶昔日曾至此山,人民豐樂乞食易得。今者此山同前豐樂,何意乞食逈無施者,空缽而出一掬之食亦無與者?豈非於此有佛弟子,於巷陌中罵詈女人共身相觸,由此因緣遂令我今乞食不得。」時抧吒山諸婆羅門居士,有五百人於常聚處有事須集。時阿難陀往常集處,告諸人曰:「仁等知不?我憶昔日曾至此山,人民豐樂乞食易得。今者此山同前豐樂,何故乞食逈無施者,空缽而入還空缽出,一掬之食亦無與者?」時此會中有鄔波索迦,名曰水羅,即便前執阿難舵手,共向一邊而白言:「大德知不?此抧吒山有苾芻,名阿濕薄迦、補捺伐素,作污家法行惡行,共諸女人言談戲笑,廣說如前,乃至造諸過失令起謗議,於此所有舊住苾芻不能以食共相拯給,況復餘人。若其尊者因至佛所,願以此事具白世尊。」是時尊者聞是語已默然許之。時鄔波索迦知彼尊者默然許已,即便請曰:「唯願大德至我家中受一微供。」時具壽阿難陀默然受之。時鄔波索迦即將詣捨,安置勝座奉妙飲食令其飽足。時具壽阿難陀食已洗缽還來就座。時鄔波索迦便敷卑座,於尊者前聽說法要。時尊者阿難陀為鄔波索迦種種說法示教讚喜,辭別而去。時具壽阿難陀還至住處,囑授僧常床褥等已,執持衣缽行詣室羅伐城。既至彼已洗手濯足,往給園中安置衣缽,詣世尊所禮雙足已在一面住,具以鄔波索迦所陳之事而白世尊。

爾時佛告具壽阿難陀曰:「汝今宜共老宿苾芻六十許人往抧吒山,與阿濕薄迦、補捺伐素作驅遣羯磨,應如是作。欲至彼山可於路次一處而住,應差詰問。苾芻若無五德即不應差,設差應捨。何謂為五?謂有愛、恚、怖、癡、於詰不詰不能解了。若有五德此即合差,差不應捨。何謂為五?謂無愛、恚、怖、癡、於詰不詰善能解了,如是應差。如常集僧已應先問彼:『汝某甲苾芻能往抧吒山,詰問阿濕薄迦補捺伐素不?』彼答:『我能。』令一苾芻作白羯磨,如是應作:『大德僧伽聽!此詰問苾芻某甲,樂欲往彼抧吒山詰問阿濕薄迦、補捺伐素苾芻。若僧伽時至僧許可,僧今差某甲苾芻為詰問人,往抧吒山詰問阿濕薄迦、補捺伐素苾芻。白如是。』次作羯磨:『大德僧伽聽!此詰問苾芻某甲,往抧吒山詰問阿濕薄迦、補捺伐素苾芻。僧今差此詰問苾芻某甲,此苾芻某甲往抧吒山,當詰問阿濕薄迦補捺伐素苾芻。若諸具壽許詰問苾芻某甲往抧吒山,當詰問阿濕薄迦、補捺伐素苾芻者默然,若不許者說。』『僧今差詰問苾芻某甲往抧吒山,詰問阿濕薄迦、補捺伐素苾芻。僧已許差詰問苾芻某甲竟,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諸苾芻!我今當說詰問苾芻所有行法。其詰問苾芻往抧吒山,敷座鳴槌如常集僧,應詰問彼阿濕薄迦、補捺伐素。若不肯集,由其傲慢不敬眾故,即應與作驅遣羯磨。彼若來集者,其詰罪人應問容許,若不許者與作驅遣羯磨。若許問者應當詰問。若云:『我不見罪。』便是慢眾,即應與作驅遣羯磨。若言:『見罪。』者,僧伽即應與作驅遣羯磨,如我所說詰問苾芻所有行法,不依行者得越法罪。」

時具壽阿難陀並諸耆宿苾芻,聞佛教已奉辭而去,於其中路差詰問苾芻。時抧吒山有半豆盧呬得迦苾芻(譯為黃赤)等,是彼阿濕薄迦等惡行同伴。彼聞具壽阿難陀並諸耆宿苾芻欲來至此與阿濕薄迦等作驅遣羯磨,便作是念:「但是彼人身造惡行、口陳惡說,我等皆作。當知具壽阿難陀及諸耆宿大德苾芻來至於此,與阿濕薄迦等作驅遣羯磨已,尋為我等亦作驅遣。我等宜應往室羅伐城,詣世尊所及苾芻眾,請乞懺摩。」(言懺摩者,此方正譯:當乞容恕、容忍首謝義也。若觸誤前人欲乞歡喜者,皆云懺摩,無問大小咸同此說。若悔罪者,本雲阿缽底提舍那。阿缽底是罪,提舍那是說,應雲說罪。雲懺悔者懺是西音,悔是東語。不當請恕,復非說罪,誠無由致。)復更議曰:「我等去時,諸大德等於路相見,必先為我等作捨置羯磨,後當為彼阿濕薄迦等作驅遣羯磨。我等宜應別設方便冀免其難,可預作衣幞所有利養,並共平分聽聲而住。若諸大德大門入時,我等即從小門而出。」咸然此計。未久之間具壽阿難陀並諸大德至抧吒山來詣住處,從大門入,時黃赤等苾芻從後門出,急趣長途詣室羅伐城,禮佛足已詣諸苾芻所,隨其所犯應合說悔者對人說悔,應合責心悔者皆自責心,既除罪已共諸清淨苾芻一處而住,眾僧所有如法制令皆隨護之。

時詰問苾芻於抧吒山住處,敷座鳴槌集大眾已,時詰問苾芻問阿濕薄迦等容許之事,既容許已問罪虛實,彼便答言:「所問我罪,其事皆實。」是時大眾即便與作驅遣羯磨,其羯磨文准事應作。作羯磨已時具壽阿難陀及諸耆宿,並循來路還室羅伐城。時阿濕薄迦等苾芻作如是念:「仁等當知於地倒者還從地起,我應宜往室羅伐城,詣世尊所求哀容恕及苾芻僧伽。」時阿濕薄迦等至夜過已,明日晨朝執持衣缽入村乞食,還來本處食事既了,囑授房舍及餘臥具,便持衣缽往室羅伐城。既至住處,時諸舊住耆宿苾芻皆不共語,及黃赤等苾芻亦不共語。時阿濕薄迦即便問曰:「具壽耆宿大德理可不言,仁等於我因何不語?我等身造惡行口說惡言,仁等皆悉不同作耶?何故今時不共言說?」彼便答曰:「事雖實爾,然我至此隨其所犯,應合說悔者對人說悔,應合責心者皆已責心,既除罪已共諸清淨苾芻一處而住,眾僧所有如法制令皆隨護之,不復更與行惡行人言談聚集。」時阿濕薄迦等聞是語已,便生嫌賤作如是語:「諸大德等有愛、有恚、有怖、有癡,有如是苾芻,有驅者、有不驅者。」時諸苾芻聞是語已,而問之曰:「爾於何人說有愛恚怖癡?」阿濕薄迦曰:「謂具壽阿難陀並諸大德!往抧吒山與我等作驅遣羯磨,而於其中有不驅者。」諸少欲苾芻聞是語已,嫌責阿濕薄迦等曰:「云何汝等知諸大德往抧吒山如法驅擯,而故說彼有愛恚怖癡,有如是同罪苾芻,有驅者有不驅者?」時諸苾芻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告曰:「汝諸苾芻應可別諫阿濕薄迦等苾芻,若更有餘如是流類,應如是諫:『汝阿濕薄迦、補捺伐素,知諸大德往抧吒山如法驅擯,莫故說彼有愛恚怖癡,有如是同罪苾芻,有驅者有不驅者。然具籌等行惡行污他家,眾皆聞見眾共了知。汝等應捨有愛等言。』」時諸苾芻聞佛教已奉持而去,一一具說如佛所教,乃至汝等應捨有愛等言。時諸苾芻別諫之時,其阿濕薄迦等如先所說堅執而住:「如我等言,其事實爾,餘皆虛妄。」時諸苾芻以此因緣具白世尊:「大德!我等奉教已作別諫,其阿濕薄迦等如先所說堅執而住。而云:『我等所言,其事實爾,餘皆虛妄。』」世尊告曰:「汝等應可白四羯磨諫彼二人,若更有餘如斯流類,如是應諫。敷座鳴槌如常集眾,眾既集已令一苾芻作白羯磨,其羯磨文准事應作。」時諸苾芻受佛教已,依法而作諫彼二人。當諫之時,而彼二人如先所說堅執而住,而云:「我等所言,其事實爾,餘皆虛妄。」時諸苾芻以緣白佛:「我等以白四法諫阿濕薄迦等,然彼諫時不受諫語,而云:『我等所言,其事實爾,餘皆虛妄。』」爾時世尊以此因緣集苾芻眾,知而故問,廣說如前。乃至「我觀十利,為諸聲聞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眾多苾芻於村落城邑住,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眾見聞知、行惡行亦眾見聞知。諸苾芻應語彼苾芻言:『具壽!汝等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眾見聞知、行惡行亦眾見聞知,汝等可去,不應住此。』彼苾芻語諸苾芻言:『大德有愛、恚、怖、癡,有如是同罪苾芻,有驅者有不驅者。』時諸苾芻語彼苾芻言:『具壽!莫作是語:「諸大德有愛、恚、怖、癡,有如是同罪苾芻,有驅者有不驅者。」何以故?諸苾芻無愛、恚、怖、癡。汝等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眾見聞知、行惡行亦眾見聞知。具壽!汝等應捨愛恚等言。』諸苾芻如是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再三慇勤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僧伽伐尸沙。」

若復眾多苾芻者,謂阿濕薄迦、補捺伐素乃至多人。

於聚落中者,謂抧吒山。

污他家者,有二因緣而污他家。云何為二?一謂共住、二謂受用。何謂共住?謂與女人同一床坐、同一盤食、同觴飲酒。何謂受用?謂同受用樹葉花果及齒木等。

行惡行者,謂行麁重罪惡之法。

家者,謂婆羅門居士等捨。

見謂眼識。聞謂耳識。知謂餘識。

諸苾芻者,謂此法中人。

應語彼苾芻者,謂別諫之詞,如前廣說。

若別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謂苾芻應再三諫誨以白四法,亦廣如前。

僧伽伐尸沙者,亦如前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苾芻知彼如法為作驅擯羯磨,而後說言有愛恚等,皆得惡作。苾芻別諫之時,若捨者善。若不捨者,得窣吐羅底也。餘並同前破僧處說。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十五

 

上篇: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

下篇: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捨...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一卷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譯 聞如是:...

【註音版】大愛道比丘尼經

大愛道比丘尼經(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菩薩藏經

菩薩藏經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

解脫戒經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解脫戒經 僧昉述 譯經緣起...

佛說沙曷比丘功德經

佛說沙曷比丘功德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彌勒佛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說八無暇有暇經

佛說八無暇有暇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佛說灌頂王喻經

佛說灌頂王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

順權方便經

順權方便經卷上(一名轉女菩薩)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稱讚大乘功德經

稱讚大乘功德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佛說放缽經

佛說放缽經 安公雲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佛在舍衛祇洹精...

【佛教詞典】無亂有三障

【無亂有三障】 p1073 辯中邊論上卷十二頁云:無亂有三...

【佛教詞典】見取

四取之一,即取著身見邊見等非理之見。...

學佛必讀的經典

人們往往用浩如煙海或汗牛充棟等詞彙來形容佛經數量之...

禪的妙用

仙崖禪師外出弘法,路上,遇到一對夫婦吵架。 妻子:...

夢到底從哪裡來呢

在說夢之前,我們先要說一下眾生都具有的八種識:眼識...

萬事有因,強求不得

梁武帝在還沒有顯貴時,曾認識了一位很貧困的人。梁武...

不要以「凡夫心」對接「聖人境」

問: 法師在講解中提到無我,既然這個神識不是我,我們...

四十八願中的天人、聲聞、菩薩有什麼區別

問: 《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有國中天人...

安土地真言和普供養真言有哪些作用

問: 我們在念誦經典之前一般要念誦一些真言,如淨口...

修行中種種的不順障礙,跟我們的福報是有關係的

我們都在學習佛法,在研究佛法的道理的時候,都是唯恐...

參禪的方法究竟是怎樣的

禪宗一門是佛法的骨髓,但以心印心,原不是言語文字可...

消失在照片上的小女孩

我讀大學的第二年,開始半工半讀,白天到學校上課,晚...

波斯匿王喪母記

佛陀過去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眾時,一日,波斯...

聖嚴法師:只顧耕耘

絕不能用企圖心、希求心、期待心修行。諸位懷抱著不同...

【視頻】解空頌

解空頌

【視頻】《大愛道比丘尼經》聆志居士念誦

《大愛道比丘尼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