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廣義法門經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廣義法門經一卷(出中阿含經一品)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如是我聞:

一時,淨命舍利弗住舍衛國,祇陀樹林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是時,淨命舍利弗語:「諸比丘!」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舍利弗言:「長老!我今為長老說法,初善中善後善,義善語善,純一無雜,圓滿清淨。今為汝等顯示梵行,謂廣義法門。是故汝等今當諦聽,一心恭敬,善思念之。此廣義法門,長老!有十二種,離難隨順道時,能起方便,為證得聖法。何等十二?一自勝得,二他勝得,三生人道,四生聖地,五性得利根,六得成正見,七善作資業,八善處生信,九值佛出世,十佛正轉法輪,十一正法在世未滅,十二依佛教。於正法中,如理修行。長老!是十二種,離難隨順道時,能起方便,為證得聖法。長老!能說比丘,若欲為他說於正法,與法及義相應,此語應說,謂恭敬次第相攝相應,生他歡喜及以欲樂,滿足正勤,不損惱他,所說如理相應無雜,隨順聽眾,此言應說。有慈悲心,有利益心,有隨樂心,不著利養,恭敬讚歎,若正說法陰時,不得自讚自高,不得毀呰他人。

「長老!若人欲聽正法,具十六相,乃可聽受。何等十六?一隨時聽,二恭敬,三欲樂,四無執著,五如聞隨行,六不為破難,七於法起尊重心,八於說者起尊重心,九不輕撥正法,十不輕撥說者,十一不輕己身,十二一心不散,十三欲求解心,十四一心諦聽,十五依理正思,十六憶持前後,而聽正法。佛聖弟子,若能如此,恭敬諦聽,信根生長,於正法中,心得澄淨;以此為先,則於涅槃,生歡喜心,及求得心;以此為先,則於涅槃,生喜樂心,離於愛著;以此為先,則於涅槃,滅除惑障,得一定心;以此為先,則於涅槃,捨離疑惑,生正直見;以此為先,則於涅槃,起迴向心,為修觀行,為熾然修,為應隨道法,為滅助道障法,為得安住心,為得第一義;以此為先,於一切行法寂滅,證得真空,愛滅離欲,於無生涅槃,得入成住信樂之心;以此為先,則於涅槃及陰無常,得入成住信樂之心;以此為先,則於涅槃及四聖諦,法眼清淨,為生慧眼;以此為先,則於涅槃,而得解脫;以此為先,則於涅槃解脫知見,皆得圓滿。長老!由能如此如理一心,諦聽正法,諸聖弟子,則不損惱;能說法者,已能了別正說言味,即是依法供養大師,證得己利及以涅槃。

「是聽法人,有十種法生起,能成熟般若。何等為十?一親近善友,二能淨持戒,三心欲求解,四樂受善教,五樂供養說者,六依時難問,七諦聽正法,八恆修正法,九於可厭惡,恆生厭心,十已起厭心如理能起四種正勤。何等名為依理正勤?謂於善法,心無懈怠,恆練治心,淨諸惡法。若心未得定,令得自在,若心未通達,令得了達,如此則名依理正勤。

「長老!若聖弟子,自如此依於道理而起正勤,有十種相應法修行。何等為十?一不淨想,二無常想,三於無常觀於苦想,四於苦法中觀無我想,五厭惡食想,六於一切世間無安樂想,七生光明想,八觀離欲想,九觀滅離想,十觀死想。

「長老!有十四法,能違能障此不淨想。何等十四?一共女人一處住,二失念心觀視女人,三恆起放逸,四生重欲心,五數習淨想,六不數習不淨想,七恆共作務人聚集而住,八隨彼所行,九不樂聽正法,十不問正法,十一不能守護六種根門,十二食不節量,十三獨住空處不得安心,十四不能如實觀察。

「二無常想者,謂愛著行法為障。

「三於無常苦想者,有六法為障。何等為六?一懈怠,二懶惰,三恆樂住息,四放逸,五不能隨行,六不能如實觀察。

「四於苦無我想者,我見為障。

「五厭惡食想者,貪味為障。

「六於一切世間無安樂想者,於世間希愛慾為障。

「七生光明想者,有十一法為障。何等十一?一疑惑,二不能思量,三身麁重,四睡弱,五正精勤大過,六正精勤下劣,七心濁,八心驚,九生種種想,十多言說,十一於色起最極瞻視。

「八觀離欲想者,有欲為障。

「九觀滅離想者,隨法執相為障。

「十觀死想者,愛壽為障。

「如此等障,未曾伏滅,為滅此障,有三種法,最多恩德。何等為三?一樂修,二滅離,三多住前二。

「長老!有十四法,於不淨觀,最多恩德:一不共女人一處住,二不失念心觀視女人,三恆不放逸,四不生重欲心,五數習不淨想,六不數習淨想,七不共作務人住,八不隨其所行,九樂聽正法,十樂聞正法,十一守護六根門,十二節量食,十三獨處心得安住,十四能如實觀察。

「長老!一不淨想者,若事修習,則能滅除欲塵愛慾。二無常想者,若事修習,能滅一切行法愛著。三於無常觀苦想者,若事修習,能除懈怠及懶墮心。四於苦法中,觀無我想者,若事修習,能除我見。五厭惡食想者,若事修習,能滅貪味。六於一切世間無安樂想者,若事修習,能滅世間希有愛慾。七生光明想者,若事修習,則能生長智慧及見。八觀離欲想者,若事修習,能除有欲。九觀滅離想者,若事修習,能滅一切有為法攝。十觀死想者,若事修習,能除壽命貪愛。

「長老!若聖弟子,如此如理正修正勤,有二十法,是勤修障。何等二十?一與不修觀人共住,二不樂聽聞,三不得隨順教,四自成聾瘂,五有多求欲,六多事,七不如法立資生,八捨荷負善法,九值八種難,十隨流散動,十一高慢,十二不受善教,十三失念,十四放逸,十五不住正土,十六不守根門,十七不節量食,十八初夜後夜不覺悟修行,十九獨住空處不得安心,二十不能如實觀察。

「長老!如此二十種障,未曾伏滅此障,有十一法,於伏滅此障,有多恩德。何等十一?一信樂修行,二觀修功德,三能行難行,四能制伏自心,五心無退墮,六了達正法實相,七不輕己身,八樂聽無厭,九問難決疑,十獨處空閑心得安住,十一能如實觀察。

「長老!諸聖弟子,若能如此修習正勤,有二十法,最多恩德。何等二十?一與修觀人共住,二樂聽聞正法,三得隨順教,四自不聾瘂,五無多求欲,六無多事,七如法立資生,八不捨荷負善法,九不遭八難,十不隨流散動,十一心無高憍,十二能受善教,十三不失正念,十四心無放逸,十五住在正土,十六能守護根門,十七能節量食,十八初夜後夜恆覺悟修行,十九獨處空閑心得安住,二十如實觀察。

「長老!有二十二處,出家之人,應數數觀察。何等二十二?一自念我今色形丑陋,已捨在家可愛等相,此第一事,出家之人,應數觀察;二自念我今已著壞好色衣;三自念我身裝飾異於世間;四自念我資生繫屬四輩;五自念我今依他恆時應需求覔資生,謂衣服飲食臥具治病藥具;六自念我今盡形壽,於人間欲塵已受禁製;七自念我今盡形壽,於人間遊戲喜樂等事,永受遮制;八自念我今依戒,為當呵責自身為當得不;九自念我同行善友,為當於法然中不呵責我耶;十自念我今將持此身,為當得不被傷害不;十一自念我今受用國土飲食,得不空果不;十二自念我今獨處空閑,得安心住不;十三自念我今何所得,此日夜得過度;十四自念我今於一切行寂滅處,證得空處及愛滅處,離欲滅無生涅槃,得入成住信樂之心;十五自念我今於陰無常相陰無所有相,於陰虛相,於陰無實相,於陰壞相,得入成住信樂之心;十六自念我今於四沙門果中,為當已證得隨一沙門果,由此證得,臨命終時,聰明同行善友來責問時,我以無疑畏心,生喜樂心,應當記自所得,若自記時為如理不;十七自念我今未離生法,於未來世未度,隨處託生;十八自念我今未離老相;十九自念我今未離病災;二十自念我今未離死災,未度死法;二十一自念我今與一切所愛念樂惜別離各處,不相應不相聚、不相知,決定應有;二十二自念我今屬業,受業控制,由業為因,以業為依,我所作業若善若惡,隨自有業決定受報。如此等處,出家之人,應數數觀察。若出家人,數數觀察二十二處,於沙門名,則得圓滿。若沙門名,得圓滿已,於七種相,則得圓滿。何等為七?一恆修不息相,二得恆教他,不疲厭相,三得無貪著相,四得無瞋恚相,五得正念相,六得無增上慢相,七得一切資生。為成就此故能得定,如此七相,皆得圓滿。

「長老!此心意識,長時於色遊戲,聲香味觸,亦復如是。色聲香味觸之所生長如此之心,由不正思惟,於甘露界,不可安立。

「長老!有二十相,凡夫之人,以此諸相,數數應須怖厭自心。何等二十?一我今空虛,無有勝德;二我今應當死,無制伏死;三我今當墮最底下;四我今應行有怖難方;五我今不識無怖畏方;六我今不了光等直路;七我今不得離散定心;八我當來受生苦不可忍;九善緣聚集,不可恆得;十能殺害者,恆隨逐我;十一六道對我,無有遮蔽;十二我今未得解脫四趣;十三我今未離無量見類;十四我今未作堤塘,為遮未來無間業流;十五我今未作,無始生死相續後際;十六若不故心造諸善業,終不成作;十七無有他人為他造業;十八若不造作則無安吉;十九若已作業此業無不必有果報;二十我今無知無明所覆,必有死災。以是義故,凡夫之人,以此諸相,數數應須厭怖自心。

「若凡夫人,以此二十相,厭惡怖畏,遮制自心,復於二十種法,速得依住。何等二十?一正思修心相心疾得住,二思心次第相,三思一心住相,四入三摩提相,五出三摩提相,六得抑下心相,七得拔起心相,八得捨置心相,九得遠離不應行處,十得正事行處,十一正受正教,十二多習厭惡相,十三多習喜樂相,十四能得法門勝智,十五正依止師尊,十六正修善行心疾得住,十七正修阿那波那念,十八正修不淨觀,十九正修四念處,二十正修四聖諦觀,於此實相中心疾依住。

「長老!諸聖弟子,若能如理修習正勤,復應知有十一種障礙法為難。何等十一?一數數集眾,二愛重飲食,三恆喜起造作,四恆喜言說,五恆喜眠臥,六恆喜雜話,七恆喜不獨離,八愛惜己身,九心恆散動,十心恆放逸不樂修行,十一住非土處。

「長老!此十一種,名障礙法,未曾伏滅,為滅除故,有十勝智,決應修學。何等為十?一三摩提勝智,二住定勝智,三出定勝智,四抑下勝智,五拔起勝智,六捨置勝智,七善進勝智,八善退勝智,九方便勝智,十引攝勝智。

「長老!諸聖弟子,若能得此十種勝智,復有十三喜樂依止法,依內生起。何等十三?一若有信心人,正思大師,爾時喜樂,即依內起,是名第一有信心人喜樂依止;二正思正法,三正思惟僧,四正思惟自他清淨戒,五正思惟自他捨施善法,六正思惟自他修道所證得法,爾時依內,即生喜樂;七應作是念,世尊為我滅眾苦法,依此正念,爾時依內,即生喜樂;八應作是念,世尊為我,生長眾多安樂利益法;九應作是念,世尊為我,遮制斷隔無量有礙惡法;十復作是念,世尊為我,生長無量助道善法;有信心人,由此四念,爾時於即生喜樂。

「長老!諸聖弟子,若能數得十三喜樂,依止四法,復有五法,至修圓滿。何等為依止四法?一信樂,二精進,三獨處空閑心得安住,四於修及滅心無厭極。何等五法至修圓滿?一心安,二心喜,二心猗,四心樂,五心定。長老!如此五法生長圓滿故,復有八刺,即離滅壞。何等為八?一欲刺,二瞋刺,三癡刺,四慢刺,五愛刺,六見刺,七無明刺,八疑刺。由此八刺,離滅壞故,諸聖弟子,則得十種無學聖法。何等為十?一無學正見,二無學正覺,三無學正言,四無學正業,五無學正命,六無學正精進,七無學正念,八無學正定,九無學正解脫,十無學正解脫知見。長老!諸聖弟子,由能證得十無學法,恆得相應,無有退失。是聖弟子,五分所離,六分應相,一法守護,得四依止,捨一諦偏執,出過尋覓,無濁思惟,寂靜身行,善解脫心,善解脫慧,獨住清淨,所作已辦,如此則說名勝丈夫。

「長老!是最後心意識,非色聲等所資生長,緣無所有,是時託後受生,悉皆永斷,是名苦永後際。由此說義故,所以說名廣義法門。

「長老!我已為汝等說法,謂初善中善後善,義善語善,純一無雜,圓滿清淨。已為汝等,顯示梵行,所謂廣義法門,我先許說。如此等言,即今已說。」

時淨命舍利弗,說此經已。時,聰慧同行,無量徒眾,未證真義今得證,未得沙門道果,今皆已得,歡喜踴躍,信受奉行。大德舍利弗,如此正說。

廣義法門經一卷

此經出《中阿含》一品。

陳天嘉四年歲次癸未十一月十日,於廣州制旨寺,請真諦三藏闍梨為譯。


上篇:佛說治意經

下篇:佛說普法義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佛說鸚鵡經

佛說鸚鵡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阿含正行經

佛說阿含正行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

佛說薩鉢多酥哩踰捺野經

佛說薩鉢多酥哩踰捺野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

佛說箭喻經

佛說箭喻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婆伽...

禪行法想經

禪行法想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

【註音版】摩利支天母陀羅尼念誦法(麗藏本)

(麗藏本)...

如淨和尚語錄

如淨禪師語錄序 五家宗派中。曹洞則機關不露。臨濟則...

【註音版】佛說八正道經

佛說八正道經...

佛說鸚鵡經

佛說鸚鵡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

甚希有經

甚希有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佛說八陽神咒經

佛說八陽神咒經...

佛說八吉祥神咒經

佛說八吉祥神咒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佛教詞典】表白

法會及修法之際,於佛前申訴其願望與目的而乞請三寶照...

【佛教詞典】大梵天

梵是清淨的意思,為離淫慾之色界諸天的通名,今叫其中...

觀世音菩薩

《一》前言 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日,所以向諸位介...

四點建議避免學佛走偏

對於學佛人來說,這幾個重要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不能...

若念佛人患有癡呆,臨終時如何補救

問: 若念佛人患有癡呆,臨終時請人助念,他有何方便...

切忌用「臨終十念」賭往生

有人說,《觀經》講臨終十聲就都能往生,那我現在就可...

人生的目標該如何設定

設定目標當中有二個內容:第一個是自利的功德,第二個...

邪見造的業是最重的

不如理就是說,你聽聞了一個邪法以後,你自己在寂靜處...

佛為比丘破前世情愛

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園精舍時,一位比丘出外托缽乞食,...

枉受輪迴之苦,難道不悲哀嗎

文鈔原文: 迨至眾生機盡,如來應息,而大悲利生,終無...

貧女變皇后

過去,有一座名山 晝闇山,由於山中有眾多賢聖僧眾隱...

佛法真利益多被極庸愚人得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於在家人,更為要緊。以在家人,...

念佛往生一法,對初發心菩薩來說非常重要

塵劫聲聞者,有於大通佛世發心,皆因退大,塵點劫來,...

普賢菩薩名字的由來

普賢菩薩,梵音名號Samantabhadra或Vishvabhadra。音...

【視頻】《藥師經》觀成法師粵語念誦

《藥師經》觀成法師粵語念誦

【視頻】法鼓山禪修早課

法鼓山禪修早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