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入法界體性經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入法界體性經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爾時,婆伽婆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爾時,文殊師利童子於夜初分來詣佛所,到已,在佛別門而立。是時,如來住於三昧。爾時,世尊從三昧起,見文殊師利童子住別門外,見已告言:「文殊師利!汝來,汝來,入內莫住於外。」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聞佛告已,白佛言:「善哉!世尊。」即詣佛所,到已頂禮佛足,卻住一面。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童子:「汝可就坐。」時文殊師利童子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向佛合掌,卻坐一面。

於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世尊!今者世尊住何三昧,而從起耶?」

佛告文殊師利:「有三昧名曰寶積,然我於時行此三昧,而從彼起。」

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以何因緣,名此三昧為寶積耶?」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大摩尼寶,善磨瑩已安置淨處,隨彼地方,出諸珍寶,不可窮盡。如是文殊師利!我住此三昧,觀於東方,見無量阿僧祇世界現在諸佛、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如是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如是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我皆現見,是諸如來住此三昧為眾說法。文殊師利!我住此三昧,不見一法然非法界。文殊師利!又此三昧,名實際印。若有純直男子、女人,行此印者辯才不斷。」

文殊師利言:「世尊!我有辯才,修伽陀我知辯才。」

佛言:「文殊師利!汝云何知辯才?」

文殊師利言:「世尊!譬如彼摩尼寶不依餘處,還依寶際而住。如是世尊!一切諸法更無所住,惟依實際而住。」

佛復告文殊師利:「汝知實際乎?」

文殊師利言:「如是世尊!我知實際。」

佛言:「文殊師利!何謂實際?」

文殊師利言:「世尊!有我所際,彼即實際,所有凡夫際,彼即實際;若業若果報,一切諸法悉是實際。世尊!若如是信者,即是實信。世尊!若顛倒信者,即是正信;若行非行,彼即正行。所以者何?正不正者,但有言說,不可得也。」

佛言:「文殊師利!行者是何義?」

文殊師利言:「世尊!行者是見實際義。」

佛言:「文殊師利!修道是何義?」

文殊師利言:「世尊!修道者思惟證義。」

佛言:「文殊師利!汝云何為初行男子女人說法?」

文殊師利言:「世尊!我於彼諸善男子善女人所,教發我見,即是為其說法。世尊!我不滅貪慾諸患而為說法。所以者何?此等諸法,本性無生、無滅故。世尊!若能滅實際,即能滅我見所生際。世尊!我為初行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說法,不受佛法,不著凡夫法,於諸法不舉、不捨。世尊!我為初發意男子、女人,當如是說法。」

文殊師利言:「世尊亦為教化眾生時,云何說法?」

佛言:「文殊師利!我不壞色生,亦不壞色不生故說法。如是受想行識亦不壞不生故說法。文殊師利!我不壞欲瞋癡等而為說法。文殊師利!我為諸教化者,當令知不思議法,我為說法;以如是故,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殊師利!我無所壞諸法,已得成無上菩提,亦無有生,得成無上菩提。文殊師利!所言佛者,即是法界,於彼諸力、無畏,亦是法界。文殊師利!我不見法界有其分數。我於法界中,不見此是凡夫法,此是阿羅漢法,辟支佛法及諸佛法。其法界無有勝異,亦無壞亂。文殊師利!譬如恆河、若閻摩那、若可羅跋提河,如是等大河入於大海、其水不可別異。如是文殊師利!如是種種名字諸法,入於法界中無有名字差別。文殊師利!譬如種種諸穀聚中不可說別,是法界中亦無別名,有此有彼、是染是淨、凡夫聖人及諸佛法,如是名字不可示現。如是法界如我今說,如是法界無違逆、如是信樂。何以故?文殊師利!其逆順界、法界無二相故,無來無去,不可見故,無其起處。」

佛說如是法已,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我亦不見法界向惡道,亦不見向人天道,亦不向涅槃。」

佛復告文殊師利:「若有人來問汝:『云何現在有於六道?』如是問者,汝云何答?」

文殊師利言:「世尊!如是問者,我當解說。世尊!譬如有人睡眠作夢,或見地獄道,或見畜生道,或見閻摩羅人,或見阿修羅身,或見天處,或見人等。世尊!彼人所見夢事,諸道各各別異。又人問者,隨意而說,然實無彼諸眾生等。如是世尊!我雖說諸道各別,然其法界實無差別。世尊!如彼問者,我當為其如實解說,彼此無故。世尊!若行聲聞乘取涅槃者,不可為說實義。世尊!彼等即今現在,亦不可為其分別,但說名字。何以故?取法界邊際故。世尊!譬如大海有七種寶,若珂玉、珊瑚、金、銀、生色等,可以相別,此是其寶。於法界中,不可知其別異之相。何以故?世尊!法界不生、不滅,其法界無染、無淨,其法界無濁、無亂,其法界中無可滅者,亦無生者。」

爾時世尊知而故問文殊師利言:「汝知法界耶?」

「如是世尊!我知法界即是我界。」

佛復問文殊師利:「汝知世間耶?」

文殊師利言:「世尊!如幻化人所作處,是世間處。世尊!世間者但有名字,無實物可見,說名世間行。世尊!然我不離法界見於世間。何以故?無世間故。如世尊問言:世間何處行者?所謂色性不生、不滅,彼行亦不生、不滅,如是受想行識,此識性不生、不滅,如是行亦無生、無滅。世尊!如是一相所謂無相。」

佛復問言:「文殊師利!汝豈不作是念?若現在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當滅度耶?」

文殊師利答言:「世尊!豈可法界有已修集未修集也?法界既無修集,云何得有滅不現耶?」

佛言:「文殊師利!於汝意云何?過去諸佛,如恆伽沙等已滅度,汝豈不信耶?」

文殊師利言:「世尊!我信諸如來皆已涅槃,見彼出處故。」

佛言:「文殊師利!於汝意云何?欲使諸凡夫死已更生也?」

文殊師利言:「世尊!我尚不見有凡夫,何有更生耶?」

佛問文殊師利言:「汝於佛前樂聽法也?」

文殊師利言:「世尊!我亦不見樂不樂相。」

佛言:「文殊師利!汝豈不樂法界耶?」

文殊師利答言:「世尊!我不見有一法非法界者,更何所樂?」

佛言:「文殊師利!若慢者聞汝說,生大恐怖。」

文殊師利言:「世尊!若慢者生怖,實際亦生恐怖,其實際不恐怖故,即一切諸法皆無恐怖,以無修作故,此是金剛句。」

佛言:「文殊師利!何故名此為金剛句?」

文殊師利言:「世尊!諸法性不壞,是故名金剛句。世尊!如來不思議句,是諸法不思議,是金剛句。」

佛言:「文殊師利!何故復名此為金剛句?」

文殊師利言:「世尊!諸法無思故,是金剛句。世尊!諸法是菩提,是金剛句。」

佛言:「文殊師利!何故復名此為金剛句?」

文殊師利言:「世尊!一切法無所有,但有名字言說,諸法無此、無彼,皆無所有,此彼無所有者,即是如;若是如者、則是真實;若是實者,彼則是菩提;是故得名為金剛句。」

文殊師利言:「世尊!一切諸法是如來境界,是金剛句。」

佛言:「文殊師利!何故名此為金剛句?」

文殊師利言:「世尊!諸法自性本來寂靜故,是金剛句。」

佛告文殊師利:「汝可喚阿難陀比丘來,令受持此法本句。」

文殊師利言:「世尊!我於中不見有一法可說、可聽。世尊!我實不見一字有其說處,何有多句而可持乎?」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汝善說此語。文殊師利!我見東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諸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亦說此法本。」

爾時,長老舍利弗從自住處出,往詣文殊師利童子住處,到已不見文殊師利,即詣佛所。到已,在佛別門外邊而住。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童子言:「文殊師利!是舍利弗比丘今在門外,為欲聽法,汝令使入。」

文殊師利言:「世尊!若彼舍利弗際、若法界際,世尊!此二際豈有在內在外若中間二耶?」

佛言:「不也。」

文殊師利言:「世尊!言實際者,亦非實際,如是際非際,無內無外,不來不去。世尊!長老舍利弗際,即是實際,舍利弗界,即是法界。世尊!然此法界,無出無入,不來不去,其長老舍利弗,從何處來,當入何所?」

佛言:「文殊師利!若我在內,共諸聲聞語論,汝在於外而不聽入,汝意豈不生苦惱想耶?」

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凡所說法不離法界,如來說法即是法界,法界即是如來。說、法界如。法界、言說界,無二別、無所有,名者、說者,此等皆不離法界。世尊!以是義故,我不苦惱。世尊!若我恆河沙劫等不來至世尊說法所,我時不生愛樂,亦無憂惱。何以故?若有二者即生憂惱,法界無二故無惱耶。」

爾時,世尊告長老舍利弗言:「舍利弗!汝來入聽文殊師利辯才耶?」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我甚樂聞,今在室外,欲聽世尊及文殊師利童子所說。」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令長老舍利弗得入聽法。」

爾時,世尊告長老舍利弗言:「舍利弗!汝來前入。」

舍利弗言:「善哉!世尊!」即前入室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文殊師利言:「長老舍利弗!汝見何義故而來此耶?」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我欲聽法故來此耳。此處應有最勝法義,以有文殊師利與世尊共處,各有論說必有妙美,當有甚深最勝法義。」

時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舍利弗!我說甚深最勝法。」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此說法以何義為甚深最勝?」

文殊師利言:「舍利弗!此法難知,以無器故。凡所說,無所發起。此所說法不為發起故,凡夫亦不為發起,阿羅漢法亦不為發起,如來法起發此說法,以無所依無能依故,發此說法,是故說法平等平等,無有住處。畢竟寂靜,說諸法故,此無所住,故稱最勝。」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以何義故作如是說,阿羅漢漏盡非受此法器?」

文殊師利言:「長老舍利弗!阿羅漢者惟盡欲瞋癡等麁惑故,彼何能作器?舍利弗!以是義故我作如是言,阿羅漢漏盡非此法器。」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以斯義故,我今求汝,從一遊處至一遊處,從室至室,從窟至窟,我故求汝,為法樂處,辯才欲聽法故。文殊師利!我聽世尊及汝說法,無有厭足。」

時,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汝不知足聽法耶?」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我不厭聽法。」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豈可法界取說法耶?」

舍利弗言:「不也!」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既無厭聽法,然法界共大德界,無二無別,其法界不取說法,若取則可知足,既不取是故不知足。」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除諸如來,何有聽法如是也?」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汝言涅槃法,是舍利弗耶?」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我有信。」

文殊師利言:「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諸法本性成就故,我無涅槃。」

文殊師利又問:「舍利弗!汝信無死法耶?」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我有信。」

文殊師利言:「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夫法界者,不死不生,我信如是。」

文殊師利又問:「大德舍利弗!汝信無智具足漏盡阿羅漢耶?」

舍利弗言:「我有信。」

文殊師利言:「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無智智平等故,具足漏盡阿羅漢。何以故?非但智離無智,無智亦離無智,盡法更無智,無分別故,離智是漏盡阿羅漢。」

文殊師利問大德舍利弗言:「汝信漏盡阿羅漢解脫法耶?」舍利弗言:「文殊師利!我實有信。」

文殊師利言:「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彼諸法離諸法,然不取諸法,我如是信。」

文殊師利問大德舍利弗言:「汝信前世諸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滅度而不得涅槃耶?」

舍利弗言:「我信。」

文殊又問:「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彼不思議界無生無沒者,我如是信。」

文殊師利問大德舍利弗言:「汝信諸佛是一佛耶?」

舍利弗言:「我信。」文殊師利言:「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法界不可分別,我如是信。」

文殊師利問大德舍利弗:「汝信諸佛剎即是一佛剎耶?」

舍利弗言:「我有信。」

文殊師利又問:「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是諸佛剎依如,無盡剎亦無盡,我如是信。」

文殊師利問舍利弗:「汝信諸法無可證、無可滅,無可思念、不可修作耶?」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我有信。」

文殊師利言:「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自體不自知自體,本性不捨本性,自體亦不證,亦無思念,不相違背,不生不滅,不取不捨,善住彼際,我如是信。」

文殊師利問言:「舍利弗!汝信有為界,於法界中無有法生,亦無有滅,亦無積聚耶?」

舍利弗言:「我有信。」

文殊又問:「汝云何信?」舍利弗言:「文殊師利!彼諸法性、不可得知若生若滅、若積聚住者,我如是信。」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汝信有般若法界,於中亦有阿羅漢名字耶?」

舍利弗言:「我有信。」

文殊師利言:「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厭行般若法界,是阿羅漢界。然法界體離非欲瞋癡體,其阿羅漢豈能離法界也?我如是信。」

文殊師利言:「大德舍利弗!汝信諸法皆是佛境界忍耶?」

舍利弗言:「我實有信。」

文殊師利問言:「汝云何信?」

舍利弗言:「文殊師利!世尊本性覺、自性離故,我如是信。」

爾時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大德舍利弗!如汝所有境界,為我解釋,我如是問,汝如是答,是故我知有爾許行也。」

爾時,世尊告長老舍利弗言:「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法本句,若為他解釋、若讀若誦,然彼人等速得辯才。」

舍利弗言:「如是婆伽婆!如是修伽陀!大德世尊所說。世尊!然彼眾生,於前世時已曾供養諸佛世尊,已為彼善男子、善女人安立於此法印,彼等眾生當得大覺。」

爾時,長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法本有何名字?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長老舍利弗言:「舍利弗!我此法本名『文殊師利童子所問佛為解說』,如是受持;亦名『入法界』,如是受持;亦名『實際』,如是受持。舍利弗!彼善男子、善女人等,恭敬當如勝寶,若受持此法本,若讀、若誦,若思惟,如行當得無生法忍;若為生他善根,若少讀誦已,而能為他多說法義,當得不斷辯才。」

佛說此經時,文殊師利童子及餘菩薩摩訶薩,上坐舍利弗及餘諸比丘,並諸天眾、揵闥婆、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入法界體性經


上篇:毗耶娑問經

下篇: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問法身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註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等譯 如是我...

得無垢女經

得無垢女經(一名論義辯才法門)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

阿彌陀佛說咒

阿彌陀佛說咒 那(上)謨菩(上)陀夜(藥可反,下同)那謨...

佛說遺日摩尼寶經

佛說遺日摩尼寶經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舍衛...

淨土全書

淨土全書序 蓋聞願生淨土者。必先淨其心。其心淨則其...

受菩薩戒儀

受菩薩戒儀 南嶽沙門釋 惠思 撰 夫受大乘戒法。先教...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諸法集要經

諸法集要經卷第一 觀無畏尊者集(總二千六百八十四頌)...

樂邦文類

樂邦文類序 昔善逝愍群生之旋復於諸苦趣也。指樂邦令...

佛說越難經

佛說越難經 西晉居士聶承遠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波...

【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得無垢女經

得無垢女經(一名論義辯才法門)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

佛說勝義空經

佛說勝義空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佛教詞典】觀經六緣

佛陀演說觀無量壽經之六種因緣。此說乃根據善導之觀經...

【佛教詞典】無事無緣法

【無事無緣法】 p1072 品類足論立卷十一頁云:無事無緣...

有一個讓我們心碎的問題

有一個讓我們心碎的問題,就是,這一生,無論你過得得...

在家居士該不該花精力追求升職加薪

問: 在家居士該不該花一些精力追求升職加薪,以及更...

對水泡很執著,結果失去了整個大海

若見聞知,性圓週遍,本不動搖,當知無邊不動虛空,並...

聖嚴法師《悲智雙運破除煩惱》

有一次我去爬山,遇見有人帶著一隻狗,狗看到我這個老...

欲求長生,莫如淨土

佛眼見無量劫事,故自古及今,無所不見,又戒人妄語,...

念佛有兩個重點

我們這次淨土宗的修學,有三種憶念,就是你必須要去觀...

人體最容易生病的器官

人體最容易生病的器官是什麼?不是心臟,也不是肝腎,...

當下即是覺悟的道場

道場不在別的地方,就在此時,就在此地,就在此心。在...

真正的快樂不是在外面

佛經常常講要少欲知足,知足常樂。慾望就是煩惱的表現...

信屬般若慧,疑為諸罪根

眾生疑惑從何而來? 首先我們的疑惑是從二元對待的思維...

化緣並非募捐那麼簡單

化緣一詞,本極莊嚴,比如釋迦世尊,是為一大事因緣而...

在娑婆世界中,任何事情都不要貪戀

老和尚在客堂對大眾開示: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慳...

【視頻】《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釋大力讀誦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釋大力讀誦

【視頻】《金剛經》廣行法師念誦

《金剛經》廣行法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