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81頁)
更多詞典列表
滅相
四有為相之一。又作滅盡、無常。謂有為諸法於剎那之間...
滅喜禪派
滅喜,梵名 Vinītaruci。又稱毗尼多流支禪...
滅智
梵語 nirodha-jāna。十智之一,或十一智...
滅滅相
指令「滅相」寂滅之法。與生生、住住、異異等三相並為...
滅罪
又作除罪。即藉懺悔、觀佛、念佛、稱名、持咒等宗教行...
滅罪生善
滅罪,即藉懺悔、觀佛、念佛、稱名、持咒等宗教行為,...
滅盡定
梵語 nirodha-samāpatti。又作滅受...
滅盡定無為
梵語 nirodha-samāpatti-asaj...
滅種
指滅卻無漏之種子而永不可成佛者。即唯識論所說五種性...
滅諍
梵語 adhikarana-?amatha。即止滅...
滅諦
梵語 nirodha-satya,巴利語 niro...
滅擯
梵語 nā?anīyaj。又作擯出、驅擯。略稱擯。...
滅類智
梵語 nirodhe ''''nvaya-jāna...
滅類智忍
梵語 nirodhe ''''nvaya-jāna...
溥光
元代僧。又稱普光。生卒年不詳。山西大同人,俗姓李。...
溥洽
(1346~1426)明代僧。會稽山陰人,俗姓陸,...
溥畹
清代僧。生卒年不詳。昆山人,俗姓顧。字蘭谷。世祖順...
溫地須
(Windisch, Ernst; 1844~19...
溫室
為溫浴而設之浴室。印度人重視身體之清淨,且因暑熱,...
溫室洗浴眾僧經
全一卷。略稱溫室經。後漢安世高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六...
溫泉寺
位於四川重慶北溫泉公園。建於南朝宋景平元年(423...
溫特爾尼茲
(Winternitz, Moriz; 1863~...
溫宿
西域古國名,相當於現今之烏什(Uch-Turfan...
溫塘摩崖
位於河南陝縣西南溫塘村南斷層山崖壁上。佛像全部數十...
滑石經
於滑石畫線刻經文埋入土中之經。現存極為少數,其形式...
准宗教現象
幻想靠特定主觀行動影響或支配客觀事物之現象,產生於...
准提
梵名 Cundī。又作準提、準胝、準泥、準提觀音、...
准開山
謂道行崇高,功被山門者。又稱中興祖。[禪林象器箋卷...
溪嵐拾葉集
凡三百卷(現存一一六卷)。日僧光宗(1276~13...
煙霞洞
位於浙江杭縣西南高峰下。據大明一統志所載,煙霞洞在...
煩惱
梵語 kle?a,巴利語 kilesa。音譯吉隸舍...
煩惱冰
大乘佛教之究極,謂煩惱即菩提,意即煩惱與菩提相即不...
煩惱即菩提
煩惱與菩提相即不二之意。妨礙覺悟之一切精神作用皆稱...
煩惱習
又作餘習、習氣、殘氣。即由數數現起之煩惱所薰成之餘...
煩惱賊
煩惱能損慧命、傷法身,故稱為賊。大般涅槃經卷下(大...
煩惱障
梵語 kle?āvarana。又作惑障。指妨礙至菩...
煩惱礙智礙
又稱二礙。大乘起信論謂,屬枝末無明之六染心,稱為煩...
照衣
(1605~1673)明末臨濟宗僧。四川綦江人,俗...
照堂
於僧堂之後門與盥洗處之間有一走廊,其屋頂極高,采光...
照寂
照,謂真如之妙用照十方;寂,謂真如之妙體離諸過。妙...
照鑒
即照見。係指佛菩薩洞然照見眾生之所有行為;故又以「...
暖答世
為歷代皇帝受佛戒之儀式。據明代輟耕錄之受佛戒條載,...
牒釋
牒文作釋之略稱。將長篇文章分成段落,稱為牒文;若依...
獅子正宗禪寺
位於浙江西天目山獅子岩之左。元順帝至元十六年(12...
獅子吼
(一)又作師子吼。比喻佛陀說法猶如百獸之王獅子之吼...
猿猴捉月
謂群猿捕捉映在水面之月。原系形容愚者相隨從而受苦惱...
瑞
梵語 nimitta,巴利語同。全稱瑞相(梵 pū...
瑞今
(1904~ )福建晉江人,俗姓蔡。字寂聲,號誰...
瑞仙
宋代僧。會稽(浙江紹興)人,生卒年與俗姓均不詳。弱...
瑞琴派
(Shwegyin)緬甸上座部佛教派別。又譯作瑞景...
瑞像
諸佛菩薩之造像大多祥瑞圓滿,稱為瑞像。如大唐西域記...
瑞德宮佛塔
(Shwe Dagon)位於緬甸仰光市(Rango...
瑞應刪傳
全一卷。唐代少康、文諗共撰。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一冊。...
瑞應華
梵語 udumbara。音譯作優曇波羅。又作優曇華...
瑞岩
唐代僧。為青原行思法系(南宗禪)下之第六世。閩越(...
瑞岩寺
位於日本宮城縣宮城郡松島町。屬日本臨濟宗寺。山號青...
瑜伽
梵語 yoga 之音譯,巴利語同。意譯作相應。依調...
瑜伽上乘
又作瑜伽最上乘。真言密乘之美稱。密教系以瑜伽為宗之...
瑜伽宗
又作瑜伽派。(一)法相宗在印度稱為瑜伽宗,係奉持瑜...
瑜伽法水
即密教三密瑜伽教法之傳承。所謂瑜伽,在密教一般稱為...
瑜伽派
(一)奉行瑜伽師地論等教說之宗派。又作瑜伽宗、瑜伽...
瑜伽師地論
梵名 Yogacārabhūmi。彌勒講述,無著記...
瑜伽師地論略纂
凡十六卷。唐代窺基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三冊。又作瑜...
瑜伽師地論釋
全一卷。最勝子等諸菩薩造,玄奘譯。又稱瑜伽論釋。收...
瑜伽振鈴
即修瑜伽行之振鈴。瑜伽,意譯為相應,意謂集中精神,...
瑜伽經
梵名 Yoga-sūtra。為印度六派哲學中瑜伽學...
瑜伽羯磨
梵語 yogakarman。授戒之作法,稱為羯磨。...
瑜伽論記
凡二十四卷。唐代遁倫集撰。又稱瑜伽師地論記。收於大...
瑜祇經
梵名 Vajra?ekhara-vimāna-sa...
瑜祇灌頂
原指瑜伽行者之灌頂。今指密教金剛乘(最上)瑜伽法中...
當今如來
為北魏道人統法果之主張;謂皇帝即如來,拜天子即為拜...
當分跨節
天台宗判釋教相之用語。(一)當分,謂於藏、通、別、...
當位即妙
指在當分之地位,即為微妙;即使處於世俗間,不改凡夫...
當來導師
指彌勒菩薩。謂彌勒菩薩將於未來繼釋尊之後,在娑婆世...
當相即道
言諸法之當相即是真實之道。意謂世間淺近事相皆有深妙...
當情現相
指於凡夫妄情之前,現種種之相。譬如於疑心之前生暗鬼...
當麻寺
位於日本大和奈良縣北葛城郡當麻村二上山麓。又稱二上...
當麻曼荼羅
乃日本大和當麻寺所傳之淨土曼荼羅。又稱觀經曼陀羅、...
當麻曼荼羅繪卷
凡二卷。屬於淨土曼荼羅之繪卷。藏於日本鎌倉光明寺。...
當機益物
即配合各種根性,適時施與適當之化益之意。諸經說法之...
當機眾
指宿緣純熟,一聞教法,即可得度者。聽法之大眾可分成...
當頭棒喝
禪林用語。意謂警醒人之迷妄。棒喝,緣於禪家宗匠接引...
當體即空
謂不待分析壞滅一切有為法之事體而直接體達其當體本即...
當體即是
如波之當體即水,煩惱之當體即菩提,生死之當體即涅槃...
睦州掠虛漢
禪宗公案名。又作睦州掠虛、睦州掠虛頭漢、睦州問僧甚...
睦州道明
(780~877)唐代僧。黃檗希運禪師之法嗣。又稱...
睦州道明禪師語錄
全一卷。又作陳尊宿語錄。唐代僧道明(780~877...
碎身舍利
指荼毗後之遺骨;或指經荼毗後,將遺骨分置多處者。如...
禁五路印
密教修招魂作法時所結之印契。為延留臨死病人之魂魄於...
禁母緣
觀經六緣之一。善導之觀經疏序分義中,將觀無量壽經興...
禁戒
梵語 sajvara,巴利語同。佛為防止弟子們身、...
禁足
指九旬安居期間,嚴禁安居之眾僧出於道場之外,此乃釋...
禁慾
壓抑肉體與世間之慾望,以期達到精神上的理想境界之行...
禁語
即禁止自己說話。一切眾生之生死輪回,皆由於身、口、...
萬天懿
元魏譯經居士。雲中人,本姓拓跋。又稱万俟氏,單稱萬...
萬年寺
(一)位於四川西南峨嵋山腰。為峨嵋山六大古剎之一。...
萬行圓備嘉號
「阿彌陀佛」名號之美稱。昔法藏菩薩,於「因位」時,...
萬佛堂
位於遼寧義縣西北約十公里處,大凌河對岸之凝灰岩崖壁...
萬佛禪寺
位於新竹市東山里。民國二十五年(1936),妙義尼...
萬劫
劫,分別世界成壞之時量名,為古印度表示時間之最大單...
萬杉寺
位於江西星子縣慶雲峰下。始建於南朝梁代。至唐代,稱...
萬松行秀
(1166~1246)南宋曹洞宗僧。河內(河南沁陽...
萬法
語同「諸法」。總賅萬有事理之語。即色、心所亙即之一...
萬法一心
一切法盡歸入一心,稱為萬法一心。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
萬法一如
萬法指一切諸法,即一切所有存在(者)之總稱;「一」...
萬物有靈論
乃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dward Burnett ...
萬恆
(1249~1319)高麗僧。熊津郡(忠清南道公州...
萬指
意謂萬人。林間錄卷上(卍續一四八·二九三上):「王...
萬回
(632~711)唐代僧。河南閿鄉人,俗姓張。其兄...
萬善同歸集
凡三卷(或作六卷)。北宋延壽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八...
萬歲寺
位於福建福州九仙山。原為唐末天祐元年(904)琅玡...
萬僧供養
即邀請萬僧,以飲食等供養之。又稱萬僧供、萬僧齋。如...
萬壽寺
位於北平西直門外。為北平名剎之一,創建於明萬曆五年...
萬福寺
(一)我國黃檗山萬福寺。黃檗山位於福建福清縣西南十...
萬燈會
即萬燈供養。為懺悔與祈求滅罪,以萬燈供養佛、菩薩之...
稠林
梵語 gahana。又作謎。即密茂之森林;佛教比喻...
稠禪師
(480~560)北齊僧。昌黎人,俗姓孫。博通經史...
窟內窟外
據大唐西域記卷九、宗輪論述記等記載,摩揭陀國迦蘭陀...
經
梵語 sūtra。音譯作修多羅、素怛纜、蘇怛羅。一...
經分別
巴利名 Sutta-vibhavga。巴利文律藏三...
經木
(一)讀經時用以擊打節拍之木。又作音木。 (二)以...
經木流
日本佛教用語。又作經流。於經木上寫亡者之戒名、法名...
經王
即諸經中之王。顯、密教經典中,皆有自稱經王者,亦有...
經本母
巴利名 Suttanta-mātikā。錫蘭大寺派...
經瓦
日本佛教用語。又稱瓦經。埋經之一種。即刻佛經文字於...
經生聖者
指小乘聖者,彼等須經欲界、色界之生,方能臻至涅槃之...
經行
梵語 cavkramana,巴利語 cavkama...
經夾
又作梵夾。刻經文於貝多羅葉,夾以厚板,以繩結之,故...
經供養
書寫經典送人,或書寫經畢,欲置入經藏時所行之法會。...
經典
即佛陀所宣說教法,經阿難等結集之,初以口傳,後以文...
經卷
記載經文之卷帙,稱為經卷。一般指經典,或佛典。法華...
經宗
(一)經宗即經典主要之宗旨,或指根本的主張而言。而...
經律異相
凡五十卷。寶唱撰。梁天監十五年(516)成書。收於...
經軌
指密教之經典及儀軌。密教中,師門相承,口耳相傳,均...
經冢
又作經冢。將書寫完成之經典置於筒中埋在地下,稱為經...
經家
指誦出佛陀所說教法,並將之結集成經典之佛弟子。在佛...
經師
(一)通曉經典或善於讀誦經文、諷吟梵唄之僧。在印度...
經馬
以般若心經與馬圖並印於紙上,而作為祈安會或盂蘭盆會...
經堂
保存大藏經之殿堂,即經藏。乃收藏經典之府庫。(參閱...
經帷子
又稱經衣、經帷衣、曳覆曼荼羅。為死者所穿之淨衣。在...
經笥
盛經之箱,引伸為通達經典之人。釋氏要覽卷中(大五四...
經筒
又作如法經筒。為安置經卷之容器,多以木刳成圓筒形、...
經量部
梵名 Sautrāntika。又作僧迦蘭提迦(梵 ...
經集
巴利名 Sutta-nipāta。屬南方上座部經藏...
經塔
(一)指收藏經書之塔。塔內所收之經文、偈頌、陀羅尼...
經道滅盡
佛陀之教法稱為「經」,故以「經道滅盡」喻指佛之教法...
經幢
刻有經文之石柱。又作石幢。一般多使用八角形之石柱,...
經論釋
指經、論、釋三者。經為佛陀所說之教法;論為印度學者...
經頭
禪林中掌管經卷圖書之職稱。又禪院中,為補修大藏經而...
經櫃
貯經書、道具、眾僧衣服之器。其在僧堂者,稱為函櫃;...
經藏
(一)指經、律、論三藏中之經藏。(參閱「經」554...
經藏堂主
禪林中管理經藏之職稱。堂主之上有藏主,然藏主不居藏...
經題
即經典之標題。又作首題。一般而言,梵文佛典不論經、...
經懺
誦經禮懺之略稱。誦經有種種功德,禮懺可消除罪業,故...
經變
全稱佛經變相。為描繪經典所記述情景之圖畫。以唐代寺...
經體三塵
指聲塵、色塵、法塵三者。(一)聲,如於佛世時,聞金...
經讚
即讚歎經典之偈頌。現存之梵文經讚中,有法華經讚(梵...
置答
即置棄而不答。如外道問佛:「神魂是斷?是常?」或問...
罪
違反道理,觸犯禁條而招受苦報之惡行為,稱為罪或咎。...
罪人
梵語 pāpin。指造罪之人。佛教之因果觀中,強調...
罪重大果
罪重,謂諸惡業中之最重罪,即破僧之虛誑語,為罪中之...
罪根
謂深植罪惡而不可拔者。或謂罪惡之行為乃招致罪報之根...
罪報
由於所造之罪業,於現世或未來世所受之果報。佛陀以其...
罪惡
佛教主張人類之心性本即清淨(心性本淨、本性清淨),...
罪業
梵語 nigha。指身、口、意三業所造之罪。據北本...
罪福
罪與福之併稱。五戒、十善等善業(善行)能招致樂報,...
罪福無主
謂自諸法實相之理而言,罪與福皆無定實之主,均屬平等...
罪障
罪惡障礙聖道,為得善果之障,故稱罪障。隨求即得大自...
義
梵語 artha,巴利語 attha。音譯阿他、阿...
義尹寒岩
(1217~1300)日本曹洞宗僧。通稱法皇長老。...
義天
(一)全稱第一義天、第一義淨天。即住大涅槃之諸佛菩...
義天目錄
凡三卷。高麗義天編。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五冊。本名「新...
義心
謂猶豫不決之心。有迷事、迷理兩種,迷事之疑,於見道...
義存
(822~908)唐代僧。泉州(福建)南安人,俗姓...
義邑
北魏初期至隋唐之際,存在於江北地方,以在家佛教徒為...
義和
宋代僧。籍貫不詳。住平江能仁寺,提倡華嚴圓融念佛法...
義忠
(一)唐代僧。襄垣(山西)人,俗姓尹。幼從淄州沼出...
義空
唐代禪僧。籍貫不詳。師事鹽官齊安,盡學南宗禪之奧旨...
義青
(1032~1083)宋代僧。青社(山東)人,俗姓...
義科
日本佛教用語。與「宗要」、「問要」相對稱。謂定立科...
義准相似過類
因明用語。古因明之祖足目所立因明「似能破」十四過類...
義真
(一)唐代僧。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惠果之法孫,受法...
義堂和尚語錄
凡四卷。又作義堂錄、空華錄。日本臨濟宗僧義堂周信(...
義堂周信
(1325~1388)日本臨濟宗僧。號空華道人。土...
義寂
(一)(919~987)宋代天台宗僧。浙江永嘉人,...
義淵
(?~728)日本法相宗僧。大和(奈良縣)人。初隨...
義淨
(635~713)唐代譯經僧。河北涿縣人,一說齊州...
義疏
謂疏通義理,即解釋本經之義理者。摩訶止觀卷七下(大...
義通
(927~988)天台第十六祖(一說十五祖)。高麗...
義湘
(625~702)朝鮮華嚴宗初祖。新羅雞林人,俗姓...
義無礙
四無礙之一。謂知諸法之義,了了通達而無滯礙。大乘義...
義雲和尚語錄
凡二卷。又作義雲語錄。日僧永平義雲撰,圓宗、即門等...
義楚
五代僧。相州安陽(河南安陽)人,俗姓裴。七歲出家,...
義解
(一)註釋、分析字義,解釋義理。又泛指解釋義理之書...
義福
(658~736)唐代僧。潞州銅鞮(山西長治)人,...
義璋
(718~788)唐代僧。夏州朔方(陝西橫山)人,...
義褒
(611~661)唐代僧。常州晉陵(江蘇)人,俗姓...
義學
即名相訓義之學、理論之學。又稱解學。如俱舍、唯識之...
義操
唐代僧。籍貫不詳。受法於慧(惠)果。住長安青龍寺東...
義諶
(1592~1665)李氏朝鮮時代僧。京畿通津人,...
上一頁
下一頁
證嚴法師
妙蓮老和尚
良因法師
佛教知識
心靈解脫
妄想
戒殺放生
本煥老和尚
倓虛法師
慈悲心
李炳南老居士
六道輪回
般若
學佛修行
離苦得樂
工作事業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