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瑜伽派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一)奉行瑜伽師地論等教說之宗派。又作瑜伽宗、瑜伽行派。即行於印度,與中觀派對立之大乘佛教教派。初祖為四、五世紀之彌勒論師,以宣說瑜伽師地論、辯中邊論頌、大乘莊嚴論等而奠定開宗之基。其後,無著稟其教旨,著攝大乘論、顯揚聖教論等。未久,世親繼之,撰十地經論、唯識三十論頌等以光顯教說。世親之弟子陳那亦作觀所緣緣論、入瑜伽等論著以宣揚瑜伽思想,復著因明正理門論而定因明之論式。同時復有親勝、火辨二大論師註釋世親之唯識三十論頌。相繼而起者另有德慧、安慧、護法、難陀、清辨、戒賢、淨月、勝友、最勝子、智月、法藏、智光、無性、親光、德光等諸師,相繼發揮三性中道之旨,提倡觀行萬法唯識之理,以悟入真如之性。

瑜伽派本與中觀派世代對立,彼此論難。然八世紀初,寂護及弟子蓮華戒融合中觀自立派(梵 Mādhyamika-svātantrika)與瑜伽派之思想,成立瑜伽中觀自立派(梵 Yogācāra-mādhyamika-svātantrika)。此派思想,有關勝義諦者乃採用中觀自立派之論點,有關世俗諦者則依據瑜伽唯識之立場。八世紀後,印度佛教傳入西藏,西藏佛教改革者宗喀巴以甚深觀、廣大行,意圖綜合般若中觀與瑜伽唯識兩派。八、九世紀以後,瑜伽派為中觀派綜合攝取,獨立學派不復存在。

在我國,以北涼曇無讖所譯之菩薩地持經(即瑜伽師地論菩薩地)、劉宋求那跋摩之菩薩善戒經,及北魏菩提留支、勒那摩提等之唯識二十論、十地經論等為瑜伽派經論之最早譯介。其後,我國之瑜伽派漸分為地論宗與攝論宗;前者系以十地經論為主,後者則以攝大乘論為主。兩宗雖同立「八識緣起」之說,然地論宗以阿賴耶識與如來藏心同視為真識,攝論宗則視阿賴耶識為妄識,故別立第九阿摩羅識,此為兩宗論點最大之歧異。直至唐代,玄奘譯出瑜伽師地、顯揚聖教、辯中邊等諸論,又糅譯十大論師之唯識三十頌釋論,編成「成唯識論」等書,方乃展開法相宗之教說,而盛行於我國與日本。[大唐西域記卷九、卷十、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印度哲學研究卷五(宇井伯壽)](參閱「中觀派」1037、「空有論爭」3473)

(二)為印度六派哲學之一。通常又被稱為瑜伽外道、相應外道。主張瑜伽修行,能達到解脫之境界。其哲學系根據數論學派而立論,所異者,持神我(梵 purusa)為最高神之有神論立場。相傳西元五世紀頃巴丹闍梨(梵 Patañjali)出世,搜集當時有關瑜伽諸說,撰成瑜伽經(梵 Yoga-sūtra),始確立該派學說(一說巴丹闍梨編於西元前一五○年間)。由於受到無神論之數論學說影響,其神僅止於冥想之方法與對像。認為世界之所以苦乃源自無明,此即為神我與自性(梵 prakrti)之結合;當無明被明知(梵 viveka)消除時,神我即從物質之束縛中解放獨存,由此解脫達到完全圓滿之狀態。為得此明知,對於實踐方法舉說瑜伽八支(守戒、自我道德培養、養成良好坐姿、控制呼吸、控制感官、集中注意力、冥思、禪定),從有想三昧而入無想三昧之無心狀態即是解脫。又為達到此一境界,遂完成修行法之組織,此乃瑜伽派之特質。毗阿沙(梵 Vyāsa, 450~500?)曾對瑜伽經作完整之註釋,其後第九世紀瓦卡帕提米拉(梵 Vācaspatimi?ra, 800~880?)更加以復注,廣為一般採用。然此學派勢力今已殆然無存。[十住毗婆沙論卷三、大毗婆沙論卷八十一、瑜伽師地論卷二十八、印度六派哲學綱要(李世傑)]p5530

上篇:瑜伽法水 下篇:瑜伽師地論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八關齋經

(經名)一卷,劉宋涅槃享聲譯。中阿含持齋經之別譯。...

五識緣境

【五識緣境】 五識緣境,各不相同,眼識所緣者為色境,...

於微小罪見大怖畏

【於微小罪見大怖畏】 p0750   瑜伽二十二卷五頁云:...

瑞岩

(人名)唐瑞岩,名師彥。嗣岩頭。青原下之六世也。見...

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

凡二卷。唐代法照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略稱五會...

迷悟一如

(術語)迷無自性,無自性故為空,既無迷,何有悟,迷...

小千世界

(界名)以須彌山為中心,四週之鐵圍山為限曰一世界,...

四大菩薩

文殊、普賢、觀音、地藏。...

不系二、食戒緣起

亦名:系二、想食戒緣起 含注戒本·百眾學法:「佛在舍...

起滅

謂事物之生與滅。因緣和合則生起,因緣離散則滅謝。維...

五相能作一切饒益之事

【五相能作一切饒益之事】 p0289 瑜伽四十六卷八頁云:...

有涅槃法補特伽羅四緣流轉

【有涅槃法補特伽羅四緣流轉】 p0562   瑜伽二十一卷...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大藏經】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推薦】修淨土法門必須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 別途之分,淨土法門是屬於別途,也就...

人格不成,佛格怎麼能成呢

能為世間賢人善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只有按照佛陀...

一份不用花錢的禮物

一次和朋友在哈爾濱車站等車,由於時間還早,我便買了...

「口念心聽」跟「心念心聽」有什麼區別

問: 弟子學佛十個月,念了幾萬聲佛號了,起初是口念耳...

人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果

如何達到正念真如,在《楞嚴經》提出了兩個法門:第一...

諦閑法師法語集

在寧波天童寺講法華經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光照東...

心靈的寧靜

年輕時,我和許多人一樣,曾著手把一切自認的人生美事...

妄起即覺,覺即妄離

話頭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間內外,亦在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