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 nirodha-satya,巴利語 nirodha-sacca。全稱滅聖諦(梵 nirodhārya-satya)。又作苦滅諦、苦盡諦、苦滅聖諦、愛滅苦滅聖諦。為佛教基本教義「四(聖)諦」之一。滅,滅盡、息滅之義;諦,審實不虛之義。謂人類若能滅息苦之根本(欲愛),即可從相續不斷之苦中獲得解脫與自由;如實審察了知此一真諦而無絲毫虛謬,即稱滅諦。
又諸論書對滅諦之詮釋頗有出入:(一)法蘊足論卷六謂滅諦即為涅槃。(二)集異門足論卷六謂擇滅無為即是滅諦。(三)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七舉出兩種說法:(1)認為滅盡四諦中之「集」即為滅諦,如譬喻論師及分別論者皆如此主張。(2)認為滅盡「苦」及「集」始可稱為滅諦,如說一切有部之大論師妙音(梵 Ghosa)及如是說者皆主張之。(四)三無性論卷上以七真如中之清淨真如配上滅諦,而謂「惑」之滅盡即是滅或滅諦。(五)四諦論卷三分別滅諦品認為「愛」之滅盡為有餘涅槃,「苦」之滅盡為無餘涅槃。(六)據成實論卷十一滅諦初立假名品之說,滅盡假名心、法心、空心等三心,即是滅諦。(七)辯中邊論卷中則就遍、依、圓等「唯識三性」來區別三種滅諦,即:(1)以遍計所執之自性不生,稱為自性滅。(2)由各種外在因緣而生起(依他起)之二取(見取、戒禁取)不生,稱為二取滅。(3)以真如之本性寂滅,稱為本性滅。[中阿含卷七分別聖諦經、增一阿含經卷十七、大智度論卷十九、解脫道論卷十一、成唯識論卷八](參閱「四諦」1840) p5510
上篇:滅諍 下篇:滅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