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80頁)
更多詞典列表
瓶
又作瓶。乃陶器,或為金屬所製之容器。(一)梵語 k...
瓶體無實
乃成實宗用以比喻諸法無我之語。謂五蘊之諸法皆為假和...
煮雲
(1919~1986)江蘇如皋人,俗姓許。法名實泉...
廊
殿舍之間為便於通行而設之建築物。又作細殿、渡殿。在...
都康
為藏語音譯,乃大殿之意,元明間亦譯為都綱。為西藏佛...
都市
梵語 nagara,巴利語同。印度都市之成立,較遲...
都市王
又稱都帝王、都吊王。為冥界十王之第九。據預修十王生...
都寺
都監寺之略稱。或稱都管、都總。禪寺東序六知事之一。...
都牟盧天
梵名 Tumburu,巴利名 Timbaru。又作...
暖法
四善根之初位。即對於見道四加行位之第一位,既經了知...
都伊森
(Deussen, Paul; 1845~1919...
都文
又作都聞。禪林中,介於都寺、監寺間之職位。今已不存...
都部陀羅尼目
全一卷。唐代不空譯。又稱陀羅尼門諸部要目、陀羅尼諸...
都會壇曼荼羅
都會,諸尊都來集會;即諸尊都來集會之曼荼羅。又作都...
都維那
北魏時所置之僧官名稱。北魏文成帝於興安元年(452...
都盧
全部之意。道行般若經卷十囑累品(大八·四七八上):...
都講
又稱都講師。為經論之講會中所設之職稱。魏晉南北朝時...
感情
人類的精神活動可分為知、情、意等三種狀態,其中,可...
搩手
梵語 vitasti。又作磔手。乃古代印度之尺數名...
極臘
又作極臘、臘滿、一臘。臘,與「臘」同,法臘之意。僧...
畺良耶舍
(383~442)梵名 Kālaya?as。意譯作...
感通寺
位於雲南大理南方蒼山之第四峰中腹。據雲南通誌載,感...
感夢求法說
乃有關佛教初傳我國,最著名、最早之說法。關於感夢求...
感應
又作應感。眾生有善根感動之機緣,佛應之而來,稱為感...
感應道交
指眾生之所感與佛之能應相交之意。佛陀與眾生之關係如...
感謝
即慈悲。亦即對所有人皆懷有深厚之友情,稱為「慈」;...
感覺
感覺器官由於內外之刺激而產生之意識作用。相應於眼、...
想
梵語 sajjā,巴利語 saā。音譯為僧若。乃心...
想愛
指情想與愛慾。諸事順緣情想則生愛慾,以此二者為受生...
想顛倒
三顛倒之一。謂凡夫對六塵之境起顛倒思想,生種種煩惱...
想蘊
梵語 sajjā-skandha。蘊為積聚之意。佛...
想觀
謂於心中想像有形之事物而觀之。屬於事理二觀中之事觀...
愛
(一)梵語 trsnā, tosayati, pr...
愛行見行
愛行,梵語 trsnā-carita;見行,梵語 ...
愛別離苦
梵語 priya-viprayoga-duhkha...
愛見
又作見著二法、愛見二行。愛與見之併稱。即對事、對理...
愛見大悲
指不離於愛見之大悲。即未證實相之理,承認有能愛、所...
愛河
猶言情天慾海。愛慾溺人,故以河喻之。此外,貪愛之心...
愛法樂法喜法之心
即愛法之心、樂法之心、喜法之心。為讚歎淨土菩薩功德...
愛金剛
梵名 Rāgavajra。為密教金剛界曼荼羅理趣會...
愛染
由於對各種事物之貪愛而引起執著染污之心,稱為愛染。...
愛染明王
梵名 Rāgarāja。音譯為羅誐羅闍。略稱愛染王...
愛染明王法
以愛染明王為本尊之密教修法。略稱愛染王法或愛染法。...
愛染曼荼羅
即以愛染明王為本尊之曼荼羅。又稱愛染王曼荼羅。其種...
愛流
謂貪愛之煩惱。貪愛能惑溺人心,譬如暴流,故稱愛流。...
愛假
思惑之異名。思惑以愛為主,而愛自迷情而起,其體虛假...
愛惑
謂愛慾之惑。惑,謂昧於真理。此惑不斷,則不能見真理...
愛結
九結之一。略稱結。又作隨順結。結,結縛之義。貪愛縛...
愛著
梵語 rāga,巴利語同。愛,恩愛、親愛;著,執著...
愛敬父母喻
以孝子之愛敬父母比喻菩薩之慈悲。大無量壽經序分(大...
愛樂
謂信愛慾樂。即信樂世間、出世間善法之意,屬無染污之...
愛樂金剛女
梵名 Rāga-vajrinī。為金剛界曼荼羅理趣...
愛論見論
對一切事物偏重感情執著之言論,稱為愛論;反之,固執...
窣波大吉祥菩薩
窣睹波大吉祥,梵名 Stūpa-mahā?rī,音...
惹
悉曇字 (ja)。為悉曇五十字門之一,亦為四十二字...
惹耶
梵名 Jayā。又作誓耶、社耶、者耶、半者耶。意譯...
愧
梵語 apatrāpya。心所之名。「無愧」之對稱...
愍忌
指尊宿(德高年長者)之誕生日,尤指尊宿示寂後之誕生...
愍忠寺
位於北平宣武門外。又稱法源寺。唐貞觀十八年(644...
搭衣
搭,掛之意;將袈裟掛於身上,稱搭衣。又稱搭袈裟。搭...
損伏斷
「畢竟斷」之對稱。系經部所立。依有漏道之力,暫時抑...
敬上慈下
謂恭敬供養父母尊長,慈愍憐念一切眾生。觀無量壽經卷...
敬天寺
位於韓國京畿道豐郡扶蘇山中。創於高麗睿宗八年(11...
敬田
指八福田中之佛田、聖人田、僧田。由恭敬而生功德猶如...
敬愛法
敬愛,梵語 va?īkarana。音譯作皤施迦羅拏...
敬禮
梵語 vandana,巴利語同。音譯末捺南、末弟...
新十玄
華嚴宗教義中,立有十玄緣起無礙法門之說,以表示現象...
新日王
新日,梵名 Bālāditya,音譯婆羅帙底也、婆...
新加坡佛教
新加坡(Singapore),又作星加坡、星洲。為...
新戒
指新近受戒之僧,亦指受沙彌戒為日尚淺之幼年僧。敕修...
新到
禪林用語。於叢林中,指新到某寺掛搭之僧。亦泛指一般...
新命
禪林用語。指一寺新任命之住持。又稱新命住持、新命和...
新往菩薩
為「舊住菩薩」之對稱。於淨土中之菩薩,新往生至淨土...
新版峨山圖志
清代黃綬芙、譚鐘岳合撰,民國俞子丹重繪。收於中國佛...
新律家
「舊律家」之對稱。四分律、五分律等為舊譯之律,唐代...
新修淨土往生傳
凡三卷。又作新修往生傳。宋代王古撰。記述我國往生淨...
新唯識論
民國熊十力撰。全書分明宗、唯識、轉變、功能、成物、...
新發意
(一)梵語 nava-yāna-sajprasth...
新華嚴經論
凡四十卷。唐代李通玄撰。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六冊。本書...
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
凡三十卷。五代後晉可洪撰。又稱可洪音義。以開元釋教...
新歲
又作受歲。謂夏安居結束之翌日,即七月十六日(舊律)...
新編古今往生淨土寶珠集
凡八卷。又作古今往生淨土寶珠集、寶珠集。南宋陸師壽...
新編佛法大明錄
凡二十卷。南宋圭堂居士著。序文有三篇,即:(一)空...
新編諸宗教藏總錄
凡三卷。又作義天目錄、義天錄、海東有本現行錄。高麗...
新學四書
即新學天台者所應習讀之四種書。(一)法界次第初門,...
新學菩薩
謂新發心學習佛道者。梵網經菩薩戒卷十下(大二四·一...
新薰家
又作唯新薰家。印度唯識學者中,主張一切種子悉皆七轉...
新藥師寺
位於日本奈良高[火*田]町。舊稱香藥師寺。屬日本華...
新譯
指唐朝以降所譯之經。玄奘大師嘗斥責鳩摩羅什等古代譯...
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音義
凡二卷。收於中華藏第一輯第三十冊。唐代慧苑撰。就新...
新譯華嚴
凡八十卷。又稱八十華嚴。指唐朝實叉難陀所譯之華嚴經...
新續高僧傳四集
凡六十五卷。民國喻謙等編。此係續讚寧等之宋高僧傳而...
暗禪
謂昧於教理之禪。又作暗證禪、盲禪。嘲諷禪僧唯耽於觀...
暗證禪師
又作盲禪者、暗禪比丘。系教家等禪宗以外之宗派者嘲諷...
暖佛節
緬甸佛教節日。於每年西曆二月之月圓日舉行。屆時全國...
暖寮
使寮中之人溫暖之意。又作暖席。在禪宗,新入僧堂者,...
暖簾
秋冬之際,叢林為防風取暖之故,乃於僧堂前後門垂掛一...
會
梵語 parsad,巴利語 parisā。集會、合...
會一立五
謂會通一乘之旨而立五性各別之說。為法相宗解深密經所...
會三歸一
又稱會三入一。即開三乘之方便歸入一乘之真實。系天台...
會下
猶言門下、會中、會里。指於說法之集會時,前往受教之...
會本
將各種同類之經文或註疏合成一本而流通之,稱為會本。...
會昌法難
指唐武宗會昌年中所引起之廢佛事件。武宗素信道教,繼...
會者定離
謂相會者終必分離。佛遺教經(大一二·一一一二中):...
會座
說法之場所。說法席上稱為會上;若聚於會座聞法者,稱...
會通
會合疏通之意。又作和會、融會、會釋。或單稱會。即會...
會善寺
位於河南登封縣嵩山太室之西南麓積翠峰下。屬曹洞宗,...
會讀
於研討會上,問者與答者對坐,講者居於上位,以預定之...
業
梵語 karman,巴利語 kamma。音譯作羯磨...
業力
善惡之業有生起苦樂果之力用,稱為業力。一切苦樂之果...
業火
惡業害身譬如火。又指受到惡業果報之罪人在地獄中所受...
業田
業能生苦樂之果,故譬之為田,稱業田。八十華嚴經卷三...
業因
梵語 karma-hetu。有二義:(一)業即因,...
業受
受,指壽。又作業壽。謂依先業所感之壽命,即依宿世業...
業果
業,指善惡業;果,即由業所感人、天、鬼、畜等之果報...
業波羅蜜菩薩
業波羅蜜,梵名 Karma-vajrī,音譯作羯...
業垢
指罪業與煩惱。又作罪垢、業塵。垢,煩惱之異名;煩惱...
業苦
謂由作惡業所感之苦果。或謂由作善惡之業而感苦樂之果...
業風
梵語 karma-vāyu。以風比喻業力,謂眾生因...
業病
又作業障病。指由宿業所感之疾病。因宿昔之惡業而感惡...
業處
梵語 karma-sthāna,巴利語 kamma...
業通
謂由宿業而成就之通力。又作報通。五種通力之一。即神...
業報
業與報併稱。意為業之報應或業之果報。謂由身口意之善...
業感
謂苦樂等一切果報非存乎偶然,係由善惡之業力所感而來...
業感緣起
為緣起論之一。謂世間一切現象與有情之生死流轉,皆由...
業瑜伽
梵名 Karma-Yoga。全一卷。印度近代宗教改...
業道
梵語 karma-mārga。業作用之場所(所行之...
業道冥祇
冥祇,幽冥界之神祇。指依各自之業因而生成之諸鬼神。...
業種子
業果之種子。「名言種子」之對稱。又稱業習氣(梵 k...
業網
指善惡之業因網羅有情,致使沉沒於生死輪回中,故以網...
業障
梵語 karmāvarana。指業即障。三障之一,...
業緣
二十四緣之一。謂善業為招樂果之因緣,惡業為招苦果之...
業系
謂業力繫縛有情使不自在。又作業縛、業罥、業繩。身、...
業識
(一)謂依根本無明之惑而始動本心者,即指有情流轉之...
業鏡
指照業之鏡。又作淨頗梨鏡、淨玻璃鏡、業鏡輪。在幽冥...
業體
又稱業性。指業之自體,即能招引苦樂果報之異熟因。各...
楚王英
後漢光武帝之子,孝明帝之弟。為我國正史上所載信仰佛...
楚石
(1296~1370)元代僧。明州象山人,俗姓朱。...
楚石梵琦禪師語錄
凡二十卷。全稱佛日普照慧辯楚石禪師語錄。又作楚石禪...
楚金
(698~759)唐代僧。廣平(河北宛平)人,俗姓...
楚俊
(1262~1336)元代僧。浙江鄞縣人,俗姓黃。...
楚南
(813~888)唐代禪僧。福建人,俗姓張。幼依開...
楚圓
(986~1039)宋代禪僧。全州清湘(廣西桂林)...
楷定疏
凡四卷。即唐代善導大師所著之觀無量壽經疏。收於大正...
極七返有
梵語 saptakrdbhavaparama。又作...
極大慈悲母
讚歎阿彌陀佛之慈悲所稱之名。意謂極廣大慈悲之母。往...
極光淨天
極光淨,梵名 ābhāsvara。音譯阿波會提婆。...
極成
梵語 prasiddha。因明用語。至極成就之意。...
極位
至高無上之位、極證悟之位,通常係指佛果而言。法華文...
極果
謂至極究竟之果,如大乘之佛果、小乘之無學果。又稱無...
極迥色
為唯識宗所說「法處所攝色」五種之一。指分析虛空、青...
極略色
為唯識宗所說「法處所攝色」五種之一。指分析色聲香味...
極喜三昧耶
密教表示至極喜悅之印言。又作悅喜三昧耶、歡喜王摩訶...
極喜地
梵語 pramuditā-bhūmi。又作歡喜地。...
極無自性心
能了知諸法之至極無自性之心。為顯教之最極、密教之初...
極微
梵語 paramānu。又作極微塵、極細塵。舊譯鄰...
極微分不分
三位極微中第二位色聚之微。大小乘各有異說,小乘以分...
極愛一子地
略稱一子地。即菩薩證化他之果、極憐愍眾生之階位。菩...
極睡眠
梵語 acittaka。又作極重睡眠、極重睡。五位...
極樂世界
梵名 Sukhāvatī之意譯。音譯作蘇訶嚩帝、須...
極樂寺
(一)北平名剎之一。建於明成化(1465~1486...
極樂海會
極樂,指阿彌陀佛之淨土;海會,指僧眾或諸尊聖眾之會...
極樂庵
位於江蘇宿遷縣境內。又稱極樂院。創建於明朝,至清順...
義味
以食味比喻法義,謂依文生義,猶如依食生味。或謂義者...
楊文會
(1837~1911)安徽石埭人。字仁山。為清末復...
楊布拉宮
西藏名 Yum-bu gla-sgav。西藏南部雅...
楊岐山
位於江西袁州萍鄉縣北約四十公里處。又作煬岐山。北宋...
楊岐方會
(996~1049)北宋臨濟宗楊岐派之開祖。石霜楚...
楊岐方會和尚語錄
全一卷。宋代僧保寧仁勇、白雲守端等編。收於大正藏第...
楊岐寺
位於江西萍鄉楊岐山。又稱普通禪院。創建於唐代,清道...
楊岐宗
禪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稱楊岐派。以臨濟宗第七世石霜楚...
楊枝
梵語 danta-kāstha,巴利語 danta...
楊柳觀音
三十三觀音之一。又稱藥王觀音。左手結施無畏印,右手...
楊炫之
元魏北平(河北滿城)人。史通及晁公武之讀書志中誤作...
楊傑
北宋無為(安徽)人。字次公,號無為子。雄才俊邁,年...
楊惠之
唐代雕塑家。開元(713~741)初年,與吳道玄共...
楊億
(974~1020)北宋浦城(福建建甌)人。字大年...
楊璉真加
元代僧。蒙古人。世祖時,江南初平,任釋教總統。於至...
楞伽山
楞伽,梵名 Lavkā,巴利名同。又作[食*夌]伽...
楞伽宗
初期禪宗之別名。以達磨傳授慧可四卷「楞伽經」為禪法...
楞伽島
梵名 Lavkā-dvīpa。即位於印度半島南端之...
楞伽師資記
全一卷。唐代淨覺集於景龍二年(708)頃。又稱楞伽...
楞伽經
梵名 Lavkāvatārasūtra。凡四卷。全...
楞伽懸記
謂釋尊在楞伽山懸記如來入滅後,南天竺有大德比丘,名...
楞嚴會
禪林古法,於夏安居結制中,為祈福除魔,遂設楞嚴壇。...
楞嚴經
凡十卷。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之...
楞嚴頭
楞嚴會中舉唱聖號、序引、楞嚴咒之職稱。通常擇請音聲...
榆林窟
位於甘肅安西縣西南七十五公里,榆林河兩岸之崖壁上。...
歲計
即叢林歲末之會計報告。據日僧圓仁之入唐求法巡禮行記...
殿主
知殿之異名。又作殿司。西序六頭首之一。即司掌佛殿之...
殿堂
為佛寺中各重要屋宇之總稱。殿,係安奉佛菩薩像以供禮...
殿試
科舉時代,天子親自在宮殿試士,故稱殿試,為我國任用...
源仁
(818~887)日本真言宗僧。通稱池上僧都、南地...
源信
(942~1017)日本天台宗學僧。惠心流之祖,通...
源清
宋代僧。天台宗山外派第三世。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慈...
滇釋紀
凡四卷。清代圓鼎和空編。內容系集錄有關雲南僧俗之傳...
滅
(一)梵語 vyupa?ama。寂滅之略稱。即涅槃...
滅法智
梵語 nirodhe dharma-jānaj。觀...
滅法智忍
梵語 nirodhe dharma-jāna-kā...
滅度
梵語 nirvāna,巴利語 nibbāna。謂命...
上一頁
下一頁
供養
減少慾望
慧律法師
智諭法師
彌勒菩薩
財富
八關齋戒
福報
回向
婚姻愛情家庭
廣化老和尚
金剛經
淨慧法師
圓瑛大師
地藏菩薩
藥師法門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