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今天是我們《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的第三講,我們在講的俗稱《藥師經》,在前面我們給大家把經題進行了幾個板塊的深入講解,把它的譯者我們眾所尊敬的玄奘法師也做了個大概的介紹,現在我們繼續邁入經文。首當其衝,我們要講的是總少不了的一句,「如是我聞」,上次給大家大概介紹了一下,什麼是「如」—如如不動,什麼是「是」—真實不虛,就是這樣子的,一切的經典,它講的真實道理,講的真實情形,法界情形所隱藏的本質都是這樣子的,不會有假,決定是這樣子的,本來如此,必定如此的,如是來理解「如是我聞」。當然在「如是我聞」的緣起,從當年佛在世的時候和涅槃的時候,才引發了這個,加了這麼一句,我們都知道當時佛在度化,度緣已盡,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度緣已盡的時候,到娑羅樹間要去示涅槃了,滅度了,滅度的時候,弟子們都覺得失去了依附了,失去依附後,特別就是阿難還沒有證到阿羅漢果,他的情見還是非常濃的,就大哭,當時有一位阿那律尊者,諸位知道,就是那個瞎子,由於太用功了,把眼睛給弄瞎了,馬上證得了天眼通,這位尊者就對阿難說,你哭沒有用,你趕緊去問佛,有的事要問清楚,像佛有什麼囑託,在這種因緣下,我們眾所周知,第一個問題,佛在世的時候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誰為師,那麼釋迦牟尼佛說了,以戒為師。第二個問題就是,佛在世的時候,有惡性的比丘,不聽話,不好好修行的,性子比較惡的弟子,佛可以降服,那麼佛滅度後,惡性的比丘怎麼辦呢,佛說,默擯,就是不理他,不和他講話。
印度甘地就有這麼一種方法,非暴力不合作,這是印度人習慣性思維,佛陀當時也是這樣囑託。第三個問題就是,佛在世時依佛住,佛滅度後依什麼而住呢,依四念處,依法住,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觀受是苦,觀身不淨。這叫四念處,四種修法,依這個好好修行。最後有一個就是經典結集怎麼樣開頭,就是您講的這個經典怎麼樣開頭,從何說起呢,佛囑託了,說加一句,「如是我聞」,這麼個由來。大家知道這是我們眾所周知的,其實另外還有幾點,我們知道印度當時有好多外道,也去修行,也結集經典,也有他們的經典,那麼所有的外道都是用梵音,就是印度話「阿優a you」,用這個詞開頭的,當時「a you」譯成漢語的意思呢,不是空就是有,不是有就是無,反正是走兩邊極端。大家知道佛法我們講的是中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和外道有區別,加了一句「如是我聞」,這是為了異外道。
再有一個就是為了斷眾疑,斷除大家產生的疑惑,什麼意思呢,阿難當時在講經,就是把經典給背出來的時候,阿難是佛的堂弟,長得和釋迦牟尼佛像極了,就害怕大家把阿難當做佛,說佛又回來講經了,在這種情況下,說加一句,「如是我聞」。再一個呢,懷疑阿難成佛了,以為阿難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也成佛了,在這裡講經典,所以呢加一句「如是我聞」。還有懷疑說他方的佛來到釋迦牟尼佛的法座來講佛法,害怕是他方的佛,所以呢在這裡加一句「如是我聞」。這是為了斷大家對當時說法的疑惑的,就加了這麼一句。再一個呢,免了爭論了。大家知道,當時佛的弟子裡面都是阿羅漢,可是呢,阿難的資格最小,資格最老的是當時的比丘迦葉,迦葉資格老,阿難比誰都差,他的資格是最年輕的,害怕大家不信服他,說你講的這些是不是佛說的,所以呢阿難首先坦誠地說,我給大家交代清楚,所有的我講的集結的經典全部是分瓶泄水,都是從釋迦牟尼佛口裡得知的,所以說加一句「如是我聞」。
你看,種種的因緣,我們現在學習的時候每一部經典一開頭,少不了一句「如是我聞」。這個「如」,是實在的,真實話,上次給大家講過了,我們說到假設法,說到有可能法的時候總是用比如啊,假如啊,如果啊,可是這個「如」,就一個如字,說明它是真實的。《藥師經》是佛說的,真實的,三藏十二部教典中的一部寶典。這是我們在說到「如是我聞」,為什麼總少不了一句「如是我聞」。
那麼下來呢,我們就跟大家一起邁入經文,我讀一段經典的緣起,開場白,我們來往下學。由於我們這次講經的版塊呢,主要是一個高度的概論,在貫文的過程中,進行一些話題的義理的發揮,所以希望諸位在聽《藥師經》時,手裡有一本《藥師經》。手裡有一本《藥師經》,有些經文我們貫過去,有一些經文呢,我們就說從哪裡到哪裡,大段的經文我們把它濃縮起來講一個道理,這樣明白了以後,我們自己下去再看看,就比較容易貫通。我們來看第一段經文:「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游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這是序分裡的第一段,我們看看,「如是我聞」已經講了,「一時薄伽梵」,這裡漢譯叫做吉祥王,是一個吉祥人裡面的王,又叫大威德,是佛的譯名,佛當時在印度時就是這樣尊稱他的。廣嚴城就是毘離耶城,因為它廣大莊嚴,佛在當時弘法的過程中所居住的一個城池,就在恆河邊上,王舍城的對岸,那麼樂音樹,我們都知道,迦陵頻伽不是出和雅音嘛,《彌陀經》裡面,這些鳥呢老喜歡棲在樹上,所以叫樂音樹下,在這麼一個樹下,與這麼多比丘、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等等恭敬圍繞,要開始講《藥師琉璃光本願功德經》。
在這一段裡面,我們也要跟大家講幾個關鍵詞,講完「如是我聞」後,我們再看看,「與大比丘眾」,比丘,好多時候在我們讀經典時,剛開始就是不斷的有比丘、阿羅漢等等,何為比丘呢,換個話題說,就是和尚是幹什麼的,念經的,化緣的,看廟的,修行的,反正對和尚是修行的大家有共同的期許,《四十二章經》裡面說,辭親出家,六親眷屬,爹媽告辭,識心達本,認識自己的本心在哪裡,回歸道法的真如實相,真理,把這個任務完成以後這才是一個出家人過的日子就是這樣。解無為法,名曰沙門,沙門就是出家人。和尚是幹什麼的,就是幹這個的。為什麼呢,不是說非得不跟爹媽在一塊兒,因為我們世間,在輪迴中因緣最深厚的就是六親眷屬,最最深厚的就是親生父母,有這樣的一種因緣呢它是互相生生世世累劫來的互相的情見,捨不掉,所以呢你為我當父,我為你當母,這樣來迴輪回中剪不斷,理還亂,在這種情況下,出家呢就是為了斷這個染緣。
在這種情況下,好多人認為出家人是不近人情的,爹媽都不要了,不是這樣的,辭親出家是為了識心達本,解無為法,所以從這點來講,我本人也算是一位沙門。印度話,和尚就是沙門,為什麼叫做沙門呢,印度當時有好多修行者都是處於出家的一種生活狀態,那麼出家所有的人,統稱為沙門,只有釋迦牟尼佛,依止釋迦牟尼佛出家的佛弟子成為釋子沙門,所以說沙門就確定了出家人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的全部生活內容。這裡的大比丘指的就是沙門,我們俗稱的和尚。當然其實我們真正來講應該叫法師或者師父,那麼和尚我們稱俗了就是這和尚出去雲遊啊,半路見了化緣的給你個護身符的等等,包括真的假的都有,現在外面亂的很,那麼真正我們講到和尚的話,一個廟裡一個和尚,住持,和尚是非常尊貴的,你在德行,你在證量,你在差別智慧,你在領眾修行方面都是要首屈一指的,你才有資格稱和尚,方丈和尚。那麼我們現在叫的習以為常了,叫出家人,都叫和尚,叫做沙門,再叫的專業些,就是我們這裡叫的比丘。
比丘呢,只幹三樣事,第一個乞士,乞討的乞,士兵的士,乞士呢不是天天出去到外面求爺爺告奶奶跟地鐵口要飯的一樣,那比丘的尊貴就顯現不出來了。我們見過缽沒有,唐僧有個紫金缽,唐玄奘法師《西遊記》裡面講的到西方去取真經的時候把那個紫金缽也沒有給他還用來行賄了,送給一個看經房的人,才把真經給取出來,缽主要是用來托缽乞食的,在現在的泰國緬甸還是如此,在我們大乘佛法,在中國境內呢,後來有了叢林道場了,就沒有這樣一種傳承了。都去化緣,大家固定在道場辦道,南傳上座部現在還是依缽滋身,就拿一個缽,就夠了,為什麼,我一天不就一點兒吃一點兒喝嘛,依缽滋身,專求出藥,只想一心一意的了生死,出離世間,解無為法,世間都是有為法,這樣的話,不事經營,不勤積蓄,萬緣頓熄,一志清修,這叫做乞士。就是也不經營世間的事業,也不去做買賣,也不去上班,也不去養個一群羊啊,養個一群兔子啊,去做個農業,所有的因緣、萬緣放下,只是一致清修,修無為法,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啊,參禪、持咒啊,衣食住行,有外護來負責,你一心一意就是這個,這是最上上等的清修。其次弘揚佛法,住持在道場裡天天迎來送往,去撐門面。沒有出家人,佛法從哪裡見去,沒有了。乞士就是依缽滋身,專門乞食。
當然,佛當時制乞食時,還是有講究的,在佛世時,只能乞七家,按順序去乞,你這一家,二家,三家不能分貧富賤貴的,如果分貧富貴賤的話,你就有分別心。當時有個迦葉呢,就覺得自己很清高,專門去窮人家去乞食,不去富人家去要飯,他說我不去攀高接貴。還有一個須菩提,他呢只去富人家裡,為什麼呢,他覺得富人這輩子福報很大,完了以後就沒福氣了,給他機會。迦葉呢就認為窮人這輩子就沒福氣,飯都吃不好,我去乞,給他培些福,這樣分別心有了,佛就去呵斥他們,說你們沒有平等心,所以當時制乞飯的佛制規則就是挨著乞七家,能要到飯,乞到了就吃,沒有的話,今天就餓肚子,這就是當時的比丘生活。
所謂比丘,大比丘眾,這樣的比丘有八千多人。那麼我們對這個乞啊,還要有一個理解,說到比丘呢我們就深入的給大家講一下,乞食呢,是其一,是滋身活命,為療形枯,方受此食,飯就跟藥一樣,我們今天講到《藥師經》了,前一講給大家講到藥與病的人生觀,每個人吃飯,就是一種病,你需要段食,以養活自己的色身,在這種情況下,乞食時滋身活命,而且為了給別人,給這些外護們培福,因為你去乞法時,他會供養你,供養了三寶以後,他有福氣,他隨著佛教跟著佛法越來越近了,下輩子願力一切也發願出家了,下下輩子也發願證阿羅漢果,就解脫了。佛制的這些戒律清規是非常良性的讓出家的,在家的都能夠循序漸進良性循環的地趨向於佛的解脫道,一點兒都不亂來。其二,是乞法。持缽雲遊,參師訪友。
為什麼我們現在社會上說跑江湖呢,說你是闖江湖的,江湖這個詞就是從佛教裡來的,當時江西,湖南,湖北所有佛門的大德,開悟的善知識全部都住在這幾個地方,你去這幾個地方去尋求明師,尋訪妙法,以期成為證聖果開悟的時候呢,就叫做跑江湖。趙州和尚說,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穿著草鞋去參訪,就托著缽,所以說呢這就是乞士,下乞食而滋身,上乞法而證聖果。乞士,這是比丘幹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是什麼呢,破惡,破煩惱之惡。正慧觀察,破惡,不墮愛見,破八萬四千煩惱。大家要知道,破什麼,我們現在生死,我們講到《藥師經》時,給大家說了,《藥師經》呢,是讓我們在現世好好修,《彌陀經》呢,是讓我們好好髮願,修得過程中積累往生的資糧,臨終往生。
生死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惡果,我本人是學中觀宗的,我的祖師爺吉藏大師,曾經寫過《死不怖論》裡面說,說到一個修行人不要怖死,不要害怕死,而應該泣生,哭泣自己當時一念錯認消息,又輪迴到三界之中,生死本身就是我們無明妄想煩惱所感的一個沒完沒了輪迴的惡果,出家人就是要破生死之果,破輪迴之惡,要出輪迴,這是第二破惡,比丘的第二義。那麼第三義是什麼呢,就是怖魔,讓魔王心生恐怖。大家要知道出家人他光是頭剃了,還沒有完全具足出家的資格,一定要受了比丘戒,羯磨成就,羯磨是什麼意思呢,都聽到佛門裡面常講羯磨,羯磨就是說做法,我說我把這個意思給你說清楚,你聽得明明白白,這事就成了,你發誓這麼去做,我問你能不能做,你說能做,受戒行圓滿,這就叫羯磨,做法。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出家人受三壇大戒的時候,最重要一壇就是比丘戒,我們要知道一受比丘戒,馬上魔宮就震動了,所以我們說一個人能出家,吃一口十方飯啊,需要七世的宰相福報,你才能夠吃得上這一口十方飯,什麼意思呢,說看上去,爹媽親刀剃下娘生髮,除去塵勞不淨身,圓領僧袍,圓領方袍僧相現,如來坐下又添僧,可是這口飯不好吃,一旦穿起這身衣服,你的戒律要清淨,俗人幹的,你應該看破,放下,守得住,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二百五十條戒律你要守住,一旦受戒,金剛戒體護身,那麼魔就會生怖,所以為什麼在有的戒場上,我們有時候會有些意外,如果這個人沒有福報,你剃了當了沙彌,你登比丘壇時很要緊的,三個三個一壇往上登,據說在古來的時候還有先要在一個棚裡面,說有冤的報冤,有仇的報仇,一旦比丘上去,比丘資格具足了,你再沒辦法尋他的不是了。過去宿的,因為他是修無為法的嘛,算命的都不敢給出家人算命,你算不準,他不按那個命格走,因為他是修無為法,所以他就可以改命,改了,以後你再要找他的麻煩就難了,為什麼,因為他戒體清淨。
當然,這要戒體要清淨,那麼一旦這個戒體羯磨成就,比丘受戒的時候呢,一個地行夜叉,他就著急了,他就又有一個弟子,不是魔的弟子要趨向佛了,他就趕緊報告給空行夜叉,空行夜叉就趕緊報告給天魔,天魔就趕緊報告給魔王,說佛又多了個弟子,魔王就這個心膽具裂,非常痛苦,魔宮就震動了。所以比丘的第三個意思就是怖魔,讓魔生怖畏心。這就是我們整個和尚就是幹這個的,專門修出離法,破生死輪迴之惡,再一個讓魔生懼怕心,為什麼,一身正氣,沒有貪著,清淨污染,僧寶福田,在這樣的福田具足以後,我們承事去供養他的時候,我們的福報就在供養這樣的人中來去求。這就是比丘,所以一個比丘一定是依著正命而活。
說到這裡,我們再一個今天也講講說,為什麼比丘還有另外兩個意,一個就是淨命,一個是淨戒。淨戒可以破惡,淨命就是乞食。我吃的飯,只是尊貴的就是來接受供養的,其他的任何做買賣投資什麼的一概不能去做,那叫邪命。在邪命活裡面,你看有一種仰口食,有一種叫下口食,方口時,維口時,這都是屬於四種邪命。那想想,什麼叫仰口啊,就是頭抬起來,口向上仰著。什麼意思呢,觀天象,今天說這凶,明天說那吉,就靠這個吃飯。這都屬於邪命。再一個,下口食,就是自己經營,去種田啊,去謀生啊,去開闢一個天地,天天種點莊家去販賣,等等這些,這也不允許的,一心一意就是專求出離,這曾經的譬喻。我們後來到了漢地以後,有了叢林以後呢,又成了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那就這個問題,那當時叢林的組織有一些大善知識去問,就有人去問說,你們既然佛制了,不能夠這個種田謀生,怎麼自己種田而不去接受供養給別人機會呢,那這大德都是說,哎呀,很慚愧的說什麼戒律真不是那麼容易持的。很慚愧的說,給回應,怎麼說呢,說這個沒辦法,時節因緣,有時候亂世啊或者什麼大家聚在一個道場裡面,那就開緣這個了,只是為了滋養自己這個道義場裡面的日常所需嗎。那說,如果你們這個再高的道行,哪怕開悟了,如果碰見有持這個戒的比丘,怎麼辦呢,道場的祖師說了句什麼,說「當視如敬佛」。就是如果還有守著這樣一種嚴持淨戒,嚴持的比丘來了,就跟佛一樣,就如同佛來了,這樣去恭敬,你看,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大德了,叢林祖源了,開悟的大德,還要這樣謙卑的去戒律,出家人的尊貴之處就是「戒」。
別人做不到的我能做到,別人非幹不可的,我就可以不幹。這樣的人,是十分才算值得尊貴的。他是丈夫,他能夠放下,看破一點兒都不為過,這是什麼啊,比丘。大比丘而且。所以從這點來講,這叫下口食。方口食是什麼呢,攀高結貴,左右逢緣,這樣的人真的是最讓人不相應,我本人就是最不相應這樣的人。為什麼你看,孔子都說「鄉願是德之賊也」就整個鄉里面,就沒一個人說他的不好,這樣的人就要小心了。這樣的人去巧言攀緣的話,這就也屬於邪命。就為了認得幾個高貴的人,能頂得上事等等這些,都是有損一個比丘清淨過的日子。還有就是維口食,就是這種方術啊,咒術啊,給人什麼算命先生啊,這個掐啊算啊,然後等等這些,這些都屬於邪命。可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旦我穿著這身衣服出去的時候,好多人就是「大師再給我看一下」,這就是我們長期對於佛法對於出家人的,通常習以為常的認知,錯了。這裡所說的大比丘眾八千人眾,全部是這樣的一種嚴持淨戒的大比丘。
所以說,這個和尚啊就是幹這個的。他們每天過的日子必須以六和敬為標準,為什麼叫僧人叫和合僧呢,因為六和敬啊。我們現在為什麼一塌糊塗,佛門,爭訟這麼多呢,相互不讚嘆,為什麼,對於六和敬精神的遺忘,對於戒律的默然,這是兩大最要命的現在佛門裡面的提不起來的精神。身和同住啊,要相互忍讓啊,要理解啊,沒有矛盾啊,縱然有矛盾理解萬歲啊,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想嗎。上次我打掃一個屋子,我就有點偷懶,那天懶,心不在焉的,結果,我一個師兄弟同修就告訴我說,你為什麼搞不淨,房間為什麼擦不淨嗎,打掃不淨,我說為什麼啊,他說,你沒有把它當做自己住的地方。就是沒有設身處地。所以你看,身和同住就是要相互忍讓,要理解。
縱然有些不如意,反正,我把我的份盡到了,你對我愛咋地咋地吧,我也沒辦法管你。這樣自己心裡比較容易平靜。口和無爭,不說是非,不去挑撥離間。不去這個左右的去說一些不該說的,從你這拿的話,我又挪到這,讓人家相互有成見,這些都屬於口業。意和同悅,一起修行,工作,法喜充滿,特別是一塊兒的同行善知識,特別重要。諸位想,我們在修行的時候呢,有時候也是丟幫跌底的,心力有時候足,有時候弱,這時候呢,教授善知識同行善知識顯得特別的珍貴,善友。什麼是善知識啊,聞名為知,踐行為識啊,他懂這個,他也知道,我也聽過他,知道認得他,是人有義務的菩提道業就叫善知識。那麼意和同悅,見和同解,有共同的志向。
同樣的師父,同樣的金剛兄弟,在密宗裡面,同樣的要往生極樂世界,這都屬於見和同解。哎呀,佛門裡面,其他都很容易,唯有見和同解最難。所以,藕益大師曾經有一段開示,就講到這個說「學佛,善入佛法,知道這個聞不難,難在了達他的意。知道能了這個意不難,難在入他這個理。知道這個理不難,難在忘這個「情」。當時有人問我說,哎呀,忘情,難道就是男女之愛的情嗎,我說這個情啊,不是兒女情長的情,就是我的見解,己見,我踹了一肚子見解,就認為自己對,而且,我覺得,我們每一個學佛的啊,都認為唯有自己對於佛法的領悟和認知是正確的。好像別人都是偏頗的,就不在點上,我一定要把他搬過來,非得由著我怎麼怎麼樣,好,矛盾就產生了,所以,見和同解最難。
每一句佛經啊,都有無量意趣,每一個人都是隨類各得解的,因為因緣不一樣啊,根性不一樣,所以說他,所認知的佛法感覺都不一樣,但是不管怎麼樣,只要有信心,能修行能起行就是好的。這兩點是值得讚歎的,可是這個見解這個同解啊就非常難了。我們一塊兒同修,這個也要克服。要修六和敬。在淨土經裡邊也有說過,說一定要修六和敬,修六和敬修誠敬了就是人成即佛成。那麼戒和同修,就是同持戒律,共同遵守這個規章啊法制啊,道場裡面的這個,叢林的這個清規,規約,包括我們居士有共修道場,大家製出來必須要共同遵守,誰也不能違約,也不能給誰開綠燈,好多人有時候覺得說,這個佛門嗎,你們還不能包容,建立那麼嚴格的條條框框,這是幹什麼啊,你們不慈悲,你們不是平等普度嗎,等等就用這些話來框。
大家要曉得,越嚴格的每個人遵守最為發揮到極致的慈悲,為什麼,就為了大家能和啊。佛門裡面是最法制的,最民主的,能夠和嗎。戒和同修就是這樣。當時靈岩山就是我們現在蘇州的靈岩山,那是有名的淨土道場,印光法師在那裡住持。那麼,有的人就別出心裁,他非得修個苦行,本來打佛七打的好好的,他非得要打個餓七,就是這七天都不吃飯,就好挑這個頭兒,生這種事,你好好的人,好好念佛,你為什麼不吃飯,而且,印祖說了,到那個時代的人身體已經不行了,打餓七已經扛不動了。當時,印祖就說,要打,下山去打,我們這絕不開此一門。這是從事相上來講的話,怎麼樣啊,好像這老和尚這麼不近人情,人家發這麼大的心,比別人更勇猛精進,可是,你到了這,會壞亂這兒的佛法。所以,和諧最為,大家按照所有都遵守一個規章制度下面安安靜靜平平和和的生活,這就叫和諧。戒和同修,共同遵守。
再一個就是利和同均。防止大家生貪心,彼此你高我低,你看我們現在在外面上班的時候,有的時候,他的獎金高了,我的薪水低了,那馬上分別啊,相互嫉妒心就上來了,這就是世間染法嗎。利和同均的話,在道場裡面都是這樣的,據說曾經,在廣東雲門寺有個小西天,那裡是一個女眾道場,她們就主修六和精神。修到什麼程度呢,這個上午打齋了,打齋了有一個掛單的二眾師父,比丘尼師父,她上午打齋以後,中午就不在這掛單了,就告假又到其它地方去參學去了,本來一人按照這個能分的讖錢,打齋交的錢大家分了,自己買一些平時用的生活資具。一人分了差不多十幾塊還是多少,據說我當時聽到這事,結果就是這個照客師還是這個知客師,就是課堂負責分這個錢的這個人,打了幾十塊錢的車追上她,把幾塊錢還是十幾塊錢給她遞到手裡,說今天早上你還在我們這住,算是我們的常住,一定要平均的給大家分。這就是對利合同均,六和精神的操守,執著。只有在這樣一種對佛法圓滿的攝持下他才能算個修行。大家才可以相安無事的在這裡修。
為什麼,這樣才自在啊。諸位聽過,叢林以無事為清淨啊。相安無事,所以說,和尚比丘是幹什麼的,就是幹這個的。他的生活就應當是這樣子的。要自在。我記得常說一字為僧,很自在。以前,我常記得,當時我剛剛出家的時候,在普陀山佛學院,內部也流行小師父們寫詩寫得才華橫溢,寫詩。當時我記得南普陀有一位小師父,他十八歲,他寫得詩就直接傳到我們普陀山來了,大家都覺得說太有才了。他寫到,小住人間十八秋,小住人間啊,就是我出家了,小住人間,就是輪迴中,我又到娑婆世界來了,小住了十八個秋啊,十八年又住在這兒啊,小住啊。遁入空門復何求,都出家了,乞士破惡怖魔六和敬,就是所有的生活規律生活種子都是為了讓我放下,無求,遁入空門復何求,青山借我袈裟地,笑看飛花與水流。你看這個多自在。這樣的一種無我,自在,覺得特別闊達,這個心量打開,覺得說,誒呀,真是,抬頭看一看天,一片浮雲,看看地,大家芸芸眾生,哪一樣不是諸佛菩薩現身說法啊,佛法就在眼跟前。你會不會聽,你會不會領悟,不見得。
所以說,比丘,我們這裡在講比丘,拉遠了,比丘是幹什麼的,就是幹這個的。這是我們以後對於出家法師比丘的一個正確的認知。我們自己,在家的同修,去親近師父也要有這個抉擇真眼。因為現在的,說實話,現在有的出家,所謂的出家人吧,也有不務正業的。弘法利生他不去,自修,好好的去潛心修他也修不起來,那麼也有娛個樂啊,娛樂圈裡也有,冒充圈裡也有,到處都是有的講的。娛樂圈裡現在上電視的,有智慧的一些大德也上個電視,但是也有完全跟個明星似的搞經濟公司天天去上節目去了,那就不務正業了。我個人是不太相應這樣的一種所謂的出家人。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再一個現在冒充的也多。為什麼說,大家對於佛門,只要外在的一些,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麼,但凡有一些悔犯,這個盆子就扣在佛教頭上了。人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說你們佛教就是這樣。上次在法源寺那兩個,冒充那倆假和尚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嗎,在那扭捏作態的在那拍照,穿著海青到地鐵裡面帶幾個女人也故意穿著海青,那一看就是外行啊,哪裡有出家師父出去到處穿著海青的,但是大家不明就裡者呢,他就說這是佛門的,佛門的情形就是這樣,就誹謗佛法。
所以做這樣的事都是墮地獄的業啊,為什麼一輩子的虛名換百千萬劫的實禍斷人家的法身慧命,現在假的也多,的確多,為什麼,這身衣服呢,哪都能買到,一旦眼裡鑽了錢了,就鑽不出來了,那就會不擇手段,想方設法,看著出家人不是接供養的嗎,這個說凶說吉的大家都怕啊,的確怕啊,所以就穿這身衣服到處亂跑,到那些邊遠閉塞的地方冒充去化緣,拿出這麼個本,蓋什麼九華山這個名山的戳啊什麼的蓋上去,到處去寫,大多都是騙子,大多都是騙子,因為現在的佛門基本上不用出去化緣可以說,縱然有格外的因緣說出去尋腳啊托缽,那都是師父們去做一個宗教體驗,去體驗佛陀在世的這種生活,過一段時間的清修,這樣我們去供養。
真正化緣,廟裡去做功德啊,有的是機緣,有的是平台,用不著說非得出來怎麼怎麼樣,很少。所以,這樣的話,你們就要去防範了。到處賣僧衣,誰都可以買啊,我俗家的我的母親就碰見這麼一個啊,我家在陝北,她在家裡住著,就來這麼一個,門裡進來,我家還住著窯洞,門裡進來,就跟他說了半天,詢問怎麼怎麼樣,結果人家這老太太好歹也接觸點了佛法,還會背這個《心經》,念阿彌陀佛,她就考他了,問說你會不會背大悲咒怎麼怎麼樣,那稀裡糊塗的連大悲咒什麼的都不知道,最後說,給你一塊錢,看見你也不容易,這個烈日當空的你曬了半天來這兒弄這個,但是我要告訴你我兒子也是幹這個的,他是真幹這個的,還跟人家說這麼一句。所以,你看現在的確外在的這些,真正的出家人啊到沒有這樣的去做,可是外邊的一些呢,當他們造亂的時候呢所有的這個回應,輿論都在佛門,因為大家不清楚。所以,我們要知道,這裡講,大比丘眾八千人俱,全部是這樣子的。大比丘眾,這是我們的這節我列出和尚是幹什麼的。
那麼,接下來,還有菩薩摩訶薩等等,這個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這是我們今天講的又一個主要的詞「天龍八部」,會武功嗎,金庸小說裡面天龍八部啊,打的出來就是行雲流水、飛簷走壁的去打,那麼首先我們要明確,這裡的天龍八部,不管我們在哪裡開講席,或者舉揚佛法做佛事,特別是在這些道場而言,在我們的直觀眼中,只是人頭湧動,覺得說大家都來聽法,或者怎麼樣,其實在我們的周圍現在就有很多的天龍八部,有的同修說了,要不要叫出來給你看看,不是不給看,是現在沒有因緣,我們的心量沒打開,視野沒清淨,所以感應不到,但是要深信,天龍八部不是以武功為主的,他的主要職責就是護法。
每場佛講法,每次佛,大家讀經典,放白毫相光啊,肉髻光啊,一旦有光顯現的時候呢,天龍八部就知道佛要說法了,要講經說法了,他馬上就會排雲佈陣的前來聽講,所以呢,他還是佛的常隨眾,是異類的常隨眾,異類的,就是和人道的佛弟子一樣的來護持佛法,可能長的跟人不一樣,所以,我們,現在再來看看,天龍八部會不會武功,到底是幹什麼的。天,就是我們常講的天眾啊,有時候也稱之為神。包括這個護法啊,有時候咱們到廟裡面去拜的時候,有二十諸天啊,大梵天啊,帝釋天啊,就是玉皇大帝,四天王天,韋馱天將,等等,確實天道的眾生比人道的眾生福報要大,生命生活長久,但是我們也不要過於離奇的覺得就是說真的有神或者天嗎,天人在哪裡啊,天衣無縫飄來飄去的,沒什麼可離奇的,天,就是比我們人比較高級一些的生命形式,他的福報大, 但是天的人壽終後,照樣還在輪迴之中,說白了也就是跟我們六道裡面的人道是同一水平面上輪迴中的有情眾生,但是他在這裡也屬於護法。那麼天人,他壽終後也要死的,有五種症狀,比如說天衣啊,在夜魔天宮啊,忉利天啊,天人是非常莊嚴的,但是如果他天報要盡的時候,天福要盡的時候,首先一個是衣裳就開始垢膩了,頭上的花冠這個花也開始枯萎了,身體臭晦,腋下出汗,然後就不樂,不能很快的坐在自己的本座上,天座上面,所以說,從這點來講呢,天人也沒有出輪迴,跟人一樣的,但是,天,比我們福報大,有時候我們說為什麼不能相信有神仙有天人的存在呢,我告訴諸位,螞蟻也不能夠知道有人的存在,如果在顯微鏡下的微生物,在他的國土世界裡面絕不會知道有人的,那我們對於這些低級生物來講,我們就是天人。
所以說,我對於六道輪迴大家也要確認,只是佛法裡面依照生命的樣態,粗線條的畫了一個輪廓,真正細的,一花一葉一個眾生都是一個國土世界,都有各自呈現的生命種類,他的生命過程是怎樣的,週期是怎麼樣的,這個出現的這個狀態,跟這個前生,過去的業力是怎樣的,都是離不開因果輪迴。所以,天眾包括色界、無色界和欲界六重天,將來我們有機會給大家講佛教宇宙觀的時候講到這個天道,有好多眾生,他是佛的護法「天龍八部」。天人就是天龍八部的第一部。
第二部就是龍眾。「龍」,我們現在想想,有時候覺得,龍是一種傳奇的,跟鳳凰一樣,其實,龍和鳳啊的的確確在這個世界上出現過,它是一種非常吉祥的一種動物。像麒麟啊,這種吉祥的鳥啊,獸啊,它由於一定要跟人的福報成正比,就是,古人你福報大的時候呢,你可以看見這種吉祥的獸,一旦你福報淺了的時候,這種吉祥的獸就隱了不見了,所以說,對於這種龍啊,我們也是這樣的一種認知,它就是畜生道,可是它是畜生道裡福報最大的。這個太子身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就有九龍給他灌頂,在這個龍族的眾生,它生活規律是什麼,所有主旋律就跟剛才我們講比丘是幹什麼的,龍就是來行雲布雨的,體現了它與水的這個甚深因緣,但是,它有這種大威德,大神力,護天護人,或稱為佛菩薩的坐騎,也有的,大家知道觀音菩薩有一像,就是海島觀音嗎,那時候就是騎在龍上,龍中,最有名的龍王就是娑竭羅龍王,我們如果看過《法華經》就知道娑竭羅龍王他的幼女,八歲的時候,龍女到釋迦牟尼佛處聽法,就在靈鷲山,《法華經》裡面,然後捧著一顆明珠,供養給釋迦牟尼佛,馬上就示現到南方,去八相成道,去成佛,女轉男身,立馬成佛,龍女八歲,這是最有名的。所以說,當時就為天龍八部所見。所以說,我們對龍族是這樣來認知的。它也是護法。我們現在呢,由於大家的這個福比較薄的話,就很難見到龍。見過龍嗎,有見過的。
我在普陀山的時候,有一個淨明法師給我們講法就是說,他有一個親戚見龍的時候呢,是真的是就跟畫上一樣,就是在雲彩間若隱若現沒有看見頭和尾,就是肚子裡邊來回饒了幾下,他恍惚的看到的是淡青色,這麼一條。當然,我們現在講講說,行雲布雨啊,可是有一次,我在飛機上,出去講經的時候,在飛機上,當時我覺得的確說太傳神了,什麼情況呢,就是說,那個地方報了有雨,那麼在飛機上,橫著看過去,那個地方就開了個口子,開了個口子整個雲彩就圍繞這個口子,只有一道光束打到那個口子上, 那個地方正在下雨,是回北京的一次,還是說去煙台啊,我也忘了,那麼當時我在橫著看上去,那個口子啊,就像龍張開口一樣,這樣吞雲吐雨啊,這樣的感覺。就直接打下去那個噴那個水一樣的,其實龍在行雲布雨的時候就是這種姿態。這也是切切實實,只是我們肉眼凡胎,沒辦法,看不到。這是天龍八部的第二部「龍」。天和龍。
那麼接下來六部,比如說夜叉,就是我們說的藥叉,這個藥叉翻譯過來就是勇健和輕靈,就是在法界特別飄忽的一種眾生。如果會傷人的,他就是說害人鬼。一般的,在佛教中,夜叉都是護法。夜叉有三種,一種叫地行夜叉,就是還要依著地而走。還有一種叫空行夜叉,就是可以在空中飄。還有一種叫天夜叉,天夜叉就是比較惡鬼多,啖人的精氣。
佛教裡邊又稱之為「藥叉」。不知道諸位參加過水陸法會沒有,水陸法會在佛教裡邊是最大的一種超度佛事,就是召集了好多高僧,然後在一個壇場裡邊,各個壇場,比如說讀《楞嚴經》的讀楞嚴經,讀《法華經》的讀法華經,讀《華嚴經》的讀華嚴經,還有外壇,內壇,各種大乘經典同時讀誦,然後,在內壇要做法,有領表的這個大法師主法。這種情況下,整個寫的牌位就是海里的,空中的,地上的,海陸空所有的這些亡魂眾生都給他進行超度,這就是佛門裡邊的水陸法會。在舉行這樣水陸法會的話,這個夜叉他有一個責任,就是什麼呢,就是得聽遣的去發這個賦,咐令,坿號一樣的,去發付死者,就是夜叉神將,就譬如寫牌位的時候,牌位出來了,或者說超度怎麼怎麼樣,引領,就跟排班啊,怎麼怎麼樣,來受這個甘露啊,所有這些異道鬼魂眾生,就是由他來負責,維持秩序,這就是夜叉,這是第三部。八部裡邊的第三部。
第四部叫做乾達婆,乾達婆是一種香神。這種眾生,身體很輕,若有若無的,而且他不吃肉不喝酒,他見不得這個味道,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一種神,就是尋著這個香氣,在帝釋天就是玉皇大帝裡邊專門負責演唱吹唱的樂神。他身上會發出這個非常濃郁的香氣,所以叫乾達婆。乾達婆就是變化莫測的意思,所以在佛教經典裡邊把這個海市蜃樓就稱之為乾達婆城。就是說若有若無的,飄忽的這樣,音樂和這種香氣若有若無的這樣飄忽,難以捉摸的,敦煌裡邊的飛天,就是乾達婆。這也是佛教的護法神第四部乾達婆。
第五部就是阿修羅。阿修羅又屬於神道的,可是他很特別,為什麼,有天神的福報,沒有天的德行,嗔恨心重,所以,這個男的就極丑,女的呢又很美,常常率部下跟帝釋天去戰鬥,這個惡戰,天翻地覆,如果一旦阿修羅戰勝了以後,帝釋天敗了以後,就是人間的佛法比較飄零,橫起的災難比較多的時候,就是天災人禍比較多,那麼如果帝釋天戰勝的話,阿修羅就又偷偷的躲到他那個地方去了。這時候人間就比較風調雨順。
所以,法界的因緣就是比較息息相關的,好像聽起來說天方夜譚,講神話啊,你給我們講佛法,可是這就是一切法界宇宙的真實情行,就是這樣子的。而且,阿修羅嫉妒心特別的重,他福報大啊,這個大神力阿修羅王一舉手,把手舉出來就能把太陽月亮給遮住,所以說,我們說日食月食,其實阿修羅把手舉起來他又得逞了,就把太陽月亮給遮一回。嫉妒心極重,重的讓佛都哭笑不得,為什麼呢,佛說給講四諦法門的時候,說有苦集滅道,阿修羅就嫉妒,說佛少說了一諦,肯定還有第五諦,他只給我講四諦,給帝釋天要講第五諦,那麼佛說五蘊皆空,他就認為一定還有六蘊,只給他說了五蘊,他偏袒這個玉皇大帝,天天就這樣去嫉妒。所以說,嗔恨心重的人就容易墮到阿修羅道,但是呢,阿修羅也是佛的護法。羅列在天龍八部的第五部。
那麼第六部就是迦樓羅。我們俗稱叫大鵬金翅鳥。一旦翅膀展開了有三百多公里,天天就是吃前面的龍,天天都要以龍為食,每天都要吃一個龍王和五百條小龍。食量大啊,你想翅膀張開了都要三百多萬里。那麼到命終的時候啊,有龍吐毒的時候,它就沒辦法再吃了,碰上毒龍,命終的時候,只能上下這樣無奈的翻飛七次,最後呢飛到金剛龍頂,這個時候命終了。由於它一生只吃這個毒龍,所以它體內集聚了好多毒氣,到它該這個業報盡的時候,業報盡的時候,臨死的時候,毒就發作了,自己就焚起來了,身體燒起來,燒起來以後呢,內火一直燒到外火,最後只會剩一顆心臟,呈現出了純琉璃青色,這個心臟燒不掉,最後就跟我們練出來個什麼一樣,所以,你看佛門每天下午放的蒙山施食佈施的時候,就是羅剎鬼子,曠野鬼神眾,大鵬金翅鳥,為什麼,因為後來佛不讓它吃龍族了,龍老到這個佛那裡去告狀,說把龍族都要吃光了,不要再吃了,那麼每天下午給你施食,講普門品的時候也講過,據說,岳飛就是大鵬金翅鳥轉世,歷史上有這樣的說法,據說。
那麼第七部是什麼呢,就是緊那羅,緊那羅又稱之為歌神,專門演奏法樂的,梵語叫非人,就是形狀和人一樣,但它頭上有角,它是帝釋的也是樂神,歌神。那麼最後一部是摩候羅伽,就是大蟒蛇,長得是人的身子,蛇的頭,這樣的一種怪異的護法。統稱前面的這八種眾生,稱之為「天龍八部」來現身聽佛說法。所以,有時候我們到寺廟裡去看壁畫啊等等的時候,有的時候覺得特別莊嚴,除了菩薩阿羅漢以外,還有一些就是長得鬍鬚很長,角很高,角只長了一塊,或者感覺很離奇的一些長相,這全部都是天龍八部,天道,龍族,阿修羅等等,這屬於佛的最忠實的護法。那麼這些情況,講完了以後,我們講到說天龍八部,不但會武功,還會神功,但是呢,都是被佛所攝受折服而來親近佛法。
大家也不要聽了說,法師你講的這些,佛法是非常理性的,為什麼前面我剛才說了還講得跟神話一樣,理性,才會可以明瞭的相信他呈現出法界眾生是千奇百怪千差萬別,這非常理性,我們就是因為不理性,以為人是法界的主宰,一切萬物之靈,所以我執越重。最後,半點不由自己,生老病死,一定要知道,人只是所有眾生界裡面非常微不足道的一種,他們這些跟我們是平等的。在他們的世界裡,他們是主宰,這才構成了整個異彩紛呈的佛教無邊的芸芸眾生宇宙人生觀,四生九有,人我壽者相,所有這些出現了,法界眾生,想想這些也沒什麼不可信的。我很簡單的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要潛到海底,覺得海底世界非常神奇,五光十色,能夠見到電影裡邊演出的這些不可思議的生物,等等,怎麼呈現出奇怪的顏色,這個讓人匪夷所思的狀態,其實啊,這個地球上只能算個零頭,包括我們現在拍電影,拍出來許多造型,那都是再怎麼發揮想像也只能算個零頭,整個法界眾生業力不可思議,眾生樣態相貌不可思議,要相信,記住天龍八部不是只有神功,不是只有武功,而且還是佛的常隨護法。我們這裡第一段講到天龍八部,包括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
這是對於第一段經文,要掌握的,第一個是,如是我聞,再一個比丘,這是一個關鍵詞,再一個就是天龍八部,這些就交代了時間,地點,佛在這個時候開始要而為說法,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要講這部經典,說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好,這一講,我們時間又到了,下一講開始,我們就邁入故事情節,一直連到正宗分。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