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慧律法師《金剛經》

慧律法師  2011/03/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莊嚴淨土分第十】

經文:【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我們清淨自性是本來無一物,我們見到一切相,強加執著、分別,這就壞了!所以,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我們今天修行,也不是要修出什麼東西出來,是要體悟到萬法無所得,徹底放下,馬上就見性。

【於法有所得不者。如來欲破二乘之人執著之心。故有此問。白樂天】白居易。【問寬禪師云。無修無證,何異凡夫。師雲凡夫無明。二乘執著。】二乘執著,就是執空,離開這個無明,還著空。【離此二病。是名真修也。真修者。不得勤。】要注意這個字,這個「勤」字,不是叫你不要精進,清淨自性,不能有任何造作,沒有任何的造作。不得勤,這個不是說不要精進,那意思完全扭曲,是不能有任何的起心動念,認為你在修行。【不得忘。】也不能懈怠、懶惰。【勤則近執著。】你很努力的好像要修行,要修出一個什麼東西出來,這跟執著沒什麼兩樣,看起來很精進的,很用功,不過死執不放,這永遠不能見性。【忘則落無明。】太過於懈怠、懶惰了,無明就顯現了。【乃為心要耳。】所以,修行就是不能太執著於一種精進,也不能太懈怠、懶惰,不急不緩,就是中道。【此是初學入道之法門也。】

【於法實無所得者。】我們聽了這一句話以後,簡單講:你今天所擁有的東西,其實是一種錯覺,因為是剎那生滅無常的東西。所以,有人告訴我說:哎呀!師父啊!今天講經,人會比較少一點。我說:五祖講經只有講給一個人聽,就是六祖,還得用袈裟把窗戶隔開來。我告訴諸位:這種最上乘法門,愈講,人不可能愈多,愈講,人一定會愈少,這叫做正常,因為留下來的,剩下的就是博士班,我們現在這一班叫做博士班(眾笑鼓掌),所以說:這種見性的法門,百千萬動難得聞。所以對一個真正悟道的人,心沒有什麼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種數量的觀念,來十萬個人演講,師父也在十萬個人面前演講,我還是這樣的心情;你就是今天只有一個人來聽課,我還是很認真、很誠懇,講得非常感動,給這個人聽,因為祖師只有一個嘛!說不定我們這裡面,出了一個七祖也不一定,六祖下來就跳給他了,是不是?所以數量的多跟少,對一個悟道的人是完全沒有影響的。【須菩提。謂如來自性。本來清淨。而於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所以,以無所得故,我們就沒有顛倒,沒有妄想。今天我們為什麼活在這個世間,會活得這麼痛苦?就是你一直認為這個世間是有的東西,有所得,你有所得到金錢,有所得到名利,你得到什麼東西,記得!它一定會消失,這個是無常變化的世間,它一定會消失。你內心奠定一個觀念,認為有,苦就一定跟著在後面來;你現在馬上體悟,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也沒有任何的相,當下就解脫,你所擁有的東西,你統統知道,這個都是幻化的東西,不實在的東西,你失去的時候,你就說:本來就沒有。本來就沒有,現在也沒有所謂失去,心就一片安祥,從頭到尾,內心不增不減。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莊嚴,譬如說:我們現在印經啦,造寺、造佛像,菩薩有沒有莊嚴佛的清淨國土呢?就像我們印經,我們現在莊嚴這個道場一樣的。所以,這個印經、造像、種種的佛事,統統叫做莊嚴道場。

【不也。世尊。】須菩提現在有一點開悟了。【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其實還是假相。莊嚴佛土,【即非莊嚴。】就是當體即空,就我們清淨本性來講,不是在相上裡面打轉,有相就不叫作莊嚴,要悟到畢竟空,這個就是真正的莊嚴。所以,你所謂的莊嚴佛土,其實本來無一物,也無所謂莊嚴,所以,即非莊嚴,就是當體即空,而為了方便眾生,是名莊嚴,這是名莊嚴,就是要對因果負責。我們還是繼續印經典,還是一樣講經,還是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實無眾生可度。不但要在本體界徹底的開悟,無所得,同時必須對因果負責。你今天造了佛像,你有造佛像的功德;你買花供佛,就有買花供佛(的功德),你下輩子就漂亮;你今天推廣正法,你下輩子就不會跑到邪知邪見、惡知見的這個外道去,這一定的道理,造如是因,得如是果。簡單講:從凡夫到聖人,都要對因果負責,世尊就是在每一個因果的動點上,在一個因緣交會的點上,突然徹底體悟畢竟空,放下所有的時間、空間,所發生的一切現象。為什麼?時間跟空間交會點,統統叫作妄想,人類因為有妄想,所以有時間、空間的觀念,我們因為受時間空間的支配,所以沒有辦法跳出六道輪迴,就是這樣。強烈的時間觀念,有過去、現在、未來,強烈的國土觀念,所以我們有十方世界、他方世界。如果你有大徹大悟,就純一覺性,純一個清淨自性在作用,沒有時間、空間,六道輪迴支配不了我們。因此你也不能說:我悟到了本性以後,否定因果,錯了!悟到了本性以後,更了解因果。什麼是釋迦牟尼佛?對因果徹底的負責,同時在每一個因果上,徹底的超越,叫做非因非果,就這樣子。欲觀清淨自性,但觀時節因緣,你想要了解這個清淨自性,你有你的時間跟空間的因緣,沒有這個因緣沒有辦法。所以說: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為什麼呢?莊嚴佛土還是相,當體即空,即非莊嚴。所以方便說:【是名莊嚴。】因為眾生只有在有相上來討論。

【莊嚴佛土者謂造寺寫經。布施供養。此是著相莊嚴。若人心常清淨。】佛法是心法,就是這樣子。一個人心常清淨,【不向外求。任運隨緣。一無所得。行住坐臥。】馬上【與道相應。是名莊嚴佛土。】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意思是說:所以須菩提!你們這些菩薩,而且這些大菩薩,應當這樣生清淨心,無相的清淨心,無相,一塵不染,才能生清淨心。不應當執著任何的色法,因為色法是生滅。所以世尊說:見一切色法,當下就要徹底的放下,因為生滅就是無常,無常就是一定會消失,執著任何這個生滅、會消失的東西,你一定會痛苦。你依靠金錢,金錢會帶給你痛苦,你一定要依靠般若的智慧,你依靠這個家庭,有一天家庭一定會破碎,你一定會痛苦,當你了解這個緣生緣滅的大自然的法則是必然性,你就要慢慢的學習放下,一步一步來。所以,不應住色生心,不應當執著這個色,而產生意識分別心、執著心;也不應當執著任何的聲,聲對耳朵講的;香、味、觸、法生心,統統不應當生這個執著心、分別心,因為沒有這種東西,所以,見一切生滅法應當徹底放下,就是本性。

【菩薩之心。心常空寂。】所以,生死涅槃並沒有距離。【無諸妄念。不生不滅。】我們的本性不生不滅,因為它無相的東西。【不動不搖。即是清淨之心也。】清淨心就是無心,無心就是清淨心。【凡夫之心。無明起滅妄想。顛倒取捨。善惡凡聖等見。是明濁亂心也。】從來沒有過過一刻靜下來的。

【不應住色生心者。心若清淨。即不被諸境惑亂也。】我們內心清淨無所住,一切境界在你面前,你也是如如不動。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一句就是《金剛經》的重點,這一句就是徹底大徹大悟的人講的話:應當無所執著,而生清淨心。其實這句「而生其心」是襯托的,我們說:撥雲見日,所以後面這一句就是多餘的,但是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所以佛再一次的講:應當無所執著,無所執著,自然就生清淨心,知道吧!所以,這一句話整句的意思就是:應當無所執著,而生清淨心,清淨心就是無心。

【眾生之心。本無所住。因境來觸。】境界現前,【遂生其心。】不知道我們所有的一切境界都是緣起,都是性空,(【不知觸境是空。】)觸,接觸到一切境界,本來就是空。【將謂世法是實。】認為這是實實在在的。你跟世間人講:這個就是實實在在的桌子嘛!大智慧的人一看,這個桌子在變化的,剎那變化,一百年不壞,一千年也要壞;一千年不壞,一萬年還是要壞。而大智慧的人,看到這個色身,我們各種不同的細胞,骨頭細胞、神經系統的細胞、肌肉細胞、皮膚的細胞、頭髮的細胞,沒有一分一秒停得下來的呀!統統不是實在的。因此,我們在這個不是實在的相上、在境界上,【便於境上住心。】就在這個假相境界上強烈的執著。【正猶猿猴捉月。】跑到水中要撈這個月亮,不可得。【病眼見花。】眼睛有毛病的人,就看到虛空中有花。【一切萬法。皆從心生。】

【若悟真性即無所住。】就是清淨的本性,【無所住心。即是智慧。無諸煩惱。譬如太空。】沒有相,【無有罣礙。】如果【有所住心。即是妄念。六塵競起。】「競起」就是紛紛地起來。【譬如浮雲往來不定。】浮雲,天上的浮雲,往來不定,眾生的心不定,就是這樣子。【維摩經云。欲得淨土但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離卻有無諸法。】徹底的放下有法,還有空法,統統放下。【心如日輪。常在虛空。自然不照而照。豈不是省力底事。到此之時。無棲泊處。】棲泊處,連停頓的地方都沒有,隨著剎那生滅,當下起來,當下回歸,萬法回歸當下這一念,徹底的放下,就是見性。無棲泊處,沒有讓你停留的地方。【即是行諸佛路。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你清淨法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須彌山王當然是很大了,可是,這個還是有相啊!【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呢?【是身為大不。】這個身體大嗎?

【須菩提言。甚大。】一個色身,像須彌山那麼大,當然是很大。須菩提就說:當然很大。【世尊。何以故。】要講真正的大嗎?真正的大,底下就回答了:【佛說非身。是名大身。】非身就是無相的意思。無相身叫做非身,沒有辦法形容,你說須彌山很大,會比虛空更大嗎?世尊這一句話的意思是:你只要是有相的,統統不叫大,無相最大,就像虛空。意思就是:你只要執著,就不叫作莊嚴;你只要顛倒、妄想、分別、執著,有相,著相而求,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見性。所以,佛說非身,非身的旁邊,就寫一個:無相身,無相才是最大,是名大身。為什麼?無相就是絕對嘛!

所以說:【色身雖大。心量即小。縱如須彌山王形。有相有可量。不名大身。法身心量廣大。等虛空界。無形無相。無可比量。方名大身。】所以,凡所有相,都不叫作大,無相最大。

0:00 / 0:00
金剛經1
金剛經2
金剛經3
金剛經4
金剛經5
金剛經6
金剛經7
金剛經8
金剛經9
金剛經10
隱藏音頻列表
播放音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慧律法師文章列表

聖嚴法師《如來也是如去》

《金剛經》云: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來,為...

把「空」認為沒有,就會成為斷滅見

心經主要是講照見五蘊皆空,空是把五欲、八風看空。 如...

持誦金剛經得定要訣

六祖聞客誦金剛經有省,謁黃梅五祖,為說金剛經而大徹...

《金剛經》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麼

《金剛經》講,一個修行的人要達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

《金剛經》的心靈世界

(一)淨化人心 心靈環保便是人心的淨化,由人心的淨...

關於「空」的認識

我們的心本和太虛一樣,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現在卻局...

濟群法師《心經的人生智慧》

【《心經》者何】 《心經》,具稱《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大安法師正月初三新春開示|真空妙有二偈

南無阿彌陀佛!今天是大年初三,祝大家新年吉祥!今天...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梵網經

佛說梵網經...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知識份子來學佛有幫助嗎

問: 知識份子走近善知識、走進佛法有什麼幫助嗎? 慧...

如何做一個佛弟子

問: 如何做一個佛弟子?佛弟子應該如何行善? 慧律法...

一個人沒學佛時,他就是要依靠某種東西來過日子

[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變滅],就...

慧律法師開示錄

⊙其實生活是很簡單的,最複雜的是我們自己而已。  ...

要想達到最高境界,不要忽視平常的小事情

大家學過《菩提道次第》,知道從修行上,根據各人發心...

閑神野鬼

汾陽善昭禪師有一天對廟裡的僧眾說:昨天晚上,我夢見...

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於耕耘

今天過去,明天還不知道是否屬於自己;你我都是一樣!...

【推薦】如何修陰德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

古來大德的念佛法

釋懷感的暗室厲聲念佛 釋懷感初習法相宗,後遇善導大師...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前面我們講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

淨土不是自了漢法,更不是小乘佛教

問: 請問法師,修行以自利為主,容易被人誤解為是自了...

聖嚴法師:不為任何目的而奉獻

以佛教的立場而言,「解脫樂」才是究竟的快樂,而追求...

一句佛號,超越供養布施

一個人煩悶糾結的時候,你為他開解,那是最好的禮物。...

鏘鏘三人行之肉食還是素食

吃魚比吃肉安全嗎? 竇文濤: 《鏘鏘三人行》,廣美,...

學佛久了,最怕就是起傲慢心

以前廣欽長老在建承天寺時,就常以建寺來教育弟子。他...

寄望的東西錯誤,所以才會痛苦不堪

修行,惟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你一定要用不增不減...

【佛教詞典】涅槃樂

三樂之一。遠離現世生死之苦,一切惑業寂滅,而得究竟...

【佛教詞典】五通仙

(雜語)謂得五神通之仙人也。天竺外道修有漏禪定而得...

【視頻】惟賢長老《儒學禪學對企業發展的促進》

惟賢長老《儒學禪學對企業發展的促進》

【視頻】《妙法蓮華經》聆志居士念誦

《妙法蓮華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