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淨土分第十】
經文:【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我們清淨自性是本來無一物,我們見到一切相,強加執著、分別,這就壞了!所以,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我們今天修行,也不是要修出什麼東西出來,是要體悟到萬法無所得,徹底放下,馬上就見性。
【於法有所得不者。如來欲破二乘之人執著之心。故有此問。白樂天】白居易。【問寬禪師云。無修無證,何異凡夫。師雲凡夫無明。二乘執著。】二乘執著,就是執空,離開這個無明,還著空。【離此二病。是名真修也。真修者。不得勤。】要注意這個字,這個「勤」字,不是叫你不要精進,清淨自性,不能有任何造作,沒有任何的造作。不得勤,這個不是說不要精進,那意思完全扭曲,是不能有任何的起心動念,認為你在修行。【不得忘。】也不能懈怠、懶惰。【勤則近執著。】你很努力的好像要修行,要修出一個什麼東西出來,這跟執著沒什麼兩樣,看起來很精進的,很用功,不過死執不放,這永遠不能見性。【忘則落無明。】太過於懈怠、懶惰了,無明就顯現了。【乃為心要耳。】所以,修行就是不能太執著於一種精進,也不能太懈怠、懶惰,不急不緩,就是中道。【此是初學入道之法門也。】
【於法實無所得者。】我們聽了這一句話以後,簡單講:你今天所擁有的東西,其實是一種錯覺,因為是剎那生滅無常的東西。所以,有人告訴我說:哎呀!師父啊!今天講經,人會比較少一點。我說:五祖講經只有講給一個人聽,就是六祖,還得用袈裟把窗戶隔開來。我告訴諸位:這種最上乘法門,愈講,人不可能愈多,愈講,人一定會愈少,這叫做正常,因為留下來的,剩下的就是博士班,我們現在這一班叫做博士班(眾笑鼓掌),所以說:這種見性的法門,百千萬動難得聞。所以對一個真正悟道的人,心沒有什麼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種數量的觀念,來十萬個人演講,師父也在十萬個人面前演講,我還是這樣的心情;你就是今天只有一個人來聽課,我還是很認真、很誠懇,講得非常感動,給這個人聽,因為祖師只有一個嘛!說不定我們這裡面,出了一個七祖也不一定,六祖下來就跳給他了,是不是?所以數量的多跟少,對一個悟道的人是完全沒有影響的。【須菩提。謂如來自性。本來清淨。而於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所以,以無所得故,我們就沒有顛倒,沒有妄想。今天我們為什麼活在這個世間,會活得這麼痛苦?就是你一直認為這個世間是有的東西,有所得,你有所得到金錢,有所得到名利,你得到什麼東西,記得!它一定會消失,這個是無常變化的世間,它一定會消失。你內心奠定一個觀念,認為有,苦就一定跟著在後面來;你現在馬上體悟,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也沒有任何的相,當下就解脫,你所擁有的東西,你統統知道,這個都是幻化的東西,不實在的東西,你失去的時候,你就說:本來就沒有。本來就沒有,現在也沒有所謂失去,心就一片安祥,從頭到尾,內心不增不減。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莊嚴,譬如說:我們現在印經啦,造寺、造佛像,菩薩有沒有莊嚴佛的清淨國土呢?就像我們印經,我們現在莊嚴這個道場一樣的。所以,這個印經、造像、種種的佛事,統統叫做莊嚴道場。
【不也。世尊。】須菩提現在有一點開悟了。【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其實還是假相。莊嚴佛土,【即非莊嚴。】就是當體即空,就我們清淨本性來講,不是在相上裡面打轉,有相就不叫作莊嚴,要悟到畢竟空,這個就是真正的莊嚴。所以,你所謂的莊嚴佛土,其實本來無一物,也無所謂莊嚴,所以,即非莊嚴,就是當體即空,而為了方便眾生,是名莊嚴,這是名莊嚴,就是要對因果負責。我們還是繼續印經典,還是一樣講經,還是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實無眾生可度。不但要在本體界徹底的開悟,無所得,同時必須對因果負責。你今天造了佛像,你有造佛像的功德;你買花供佛,就有買花供佛(的功德),你下輩子就漂亮;你今天推廣正法,你下輩子就不會跑到邪知邪見、惡知見的這個外道去,這一定的道理,造如是因,得如是果。簡單講:從凡夫到聖人,都要對因果負責,世尊就是在每一個因果的動點上,在一個因緣交會的點上,突然徹底體悟畢竟空,放下所有的時間、空間,所發生的一切現象。為什麼?時間跟空間交會點,統統叫作妄想,人類因為有妄想,所以有時間、空間的觀念,我們因為受時間空間的支配,所以沒有辦法跳出六道輪迴,就是這樣。強烈的時間觀念,有過去、現在、未來,強烈的國土觀念,所以我們有十方世界、他方世界。如果你有大徹大悟,就純一覺性,純一個清淨自性在作用,沒有時間、空間,六道輪迴支配不了我們。因此你也不能說:我悟到了本性以後,否定因果,錯了!悟到了本性以後,更了解因果。什麼是釋迦牟尼佛?對因果徹底的負責,同時在每一個因果上,徹底的超越,叫做非因非果,就這樣子。欲觀清淨自性,但觀時節因緣,你想要了解這個清淨自性,你有你的時間跟空間的因緣,沒有這個因緣沒有辦法。所以說: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為什麼呢?莊嚴佛土還是相,當體即空,即非莊嚴。所以方便說:【是名莊嚴。】因為眾生只有在有相上來討論。
【莊嚴佛土者謂造寺寫經。佈施供養。此是著相莊嚴。若人心常清淨。】佛法是心法,就是這樣子。一個人心常清淨,【不向外求。任運隨緣。一無所得。行住坐臥。】馬上【與道相應。是名莊嚴佛土。】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意思是說:所以須菩提!你們這些菩薩,而且這些大菩薩,應當這樣生清淨心,無相的清淨心,無相,一塵不染,才能生清淨心。不應當執著任何的色法,因為色法是生滅。所以世尊說:見一切色法,當下就要徹底的放下,因為生滅就是無常,無常就是一定會消失,執著任何這個生滅、會消失的東西,你一定會痛苦。你依靠金錢,金錢會帶給你痛苦,你一定要依靠般若的智慧,你依靠這個家庭,有一天家庭一定會破碎,你一定會痛苦,當你了解這個緣生緣滅的大自然的法則是必然性,你就要慢慢的學習放下,一步一步來。所以,不應住色生心,不應當執著這個色,而產生意識分別心、執著心;也不應當執著任何的聲,聲對耳朵講的;香、味、觸、法生心,統統不應當生這個執著心、分別心,因為沒有這種東西,所以,見一切生滅法應當徹底放下,就是本性。
【菩薩之心。心常空寂。】所以,生死涅槃並沒有距離。【無諸妄念。不生不滅。】我們的本性不生不滅,因為它無相的東西。【不動不搖。即是清淨之心也。】清淨心就是無心,無心就是清淨心。【凡夫之心。無明起滅妄想。顛倒取捨。善惡凡聖等見。是明濁亂心也。】從來沒有過過一刻靜下來的。
【不應住色生心者。心若清淨。即不被諸境惑亂也。】我們內心清淨無所住,一切境界在你面前,你也是如如不動。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一句就是《金剛經》的重點,這一句就是徹底大徹大悟的人講的話:應當無所執著,而生清淨心。其實這句「而生其心」是襯托的,我們說:撥雲見日,所以後面這一句就是多餘的,但是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所以佛再一次的講:應當無所執著,無所執著,自然就生清淨心,知道吧!所以,這一句話整句的意思就是:應當無所執著,而生清淨心,清淨心就是無心。
【眾生之心。本無所住。因境來觸。】境界現前,【遂生其心。】不知道我們所有的一切境界都是緣起,都是性空,(【不知觸境是空。】)觸,接觸到一切境界,本來就是空。【將謂世法是實。】認為這是實實在在的。你跟世間人講:這個就是實實在在的桌子嘛!大智慧的人一看,這個桌子在變化的,剎那變化,一百年不壞,一千年也要壞;一千年不壞,一萬年還是要壞。而大智慧的人,看到這個色身,我們各種不同的細胞,骨頭細胞、神經系統的細胞、肌肉細胞、皮膚的細胞、頭髮的細胞,沒有一分一秒停得下來的呀!統統不是實在的。因此,我們在這個不是實在的相上、在境界上,【便於境上住心。】就在這個假相境界上強烈的執著。【正猶猿猴捉月。】跑到水中要撈這個月亮,不可得。【病眼見花。】眼睛有毛病的人,就看到虛空中有花。【一切萬法。皆從心生。】
【若悟真性即無所住。】就是清淨的本性,【無所住心。即是智慧。無諸煩惱。譬如太空。】沒有相,【無有罣礙。】如果【有所住心。即是妄念。六塵競起。】「競起」就是紛紛地起來。【譬如浮雲往來不定。】浮雲,天上的浮雲,往來不定,眾生的心不定,就是這樣子。【維摩經云。欲得淨土但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離卻有無諸法。】徹底的放下有法,還有空法,統統放下。【心如日輪。常在虛空。自然不照而照。豈不是省力底事。到此之時。無棲泊處。】棲泊處,連停頓的地方都沒有,隨著剎那生滅,當下起來,當下回歸,萬法回歸當下這一念,徹底的放下,就是見性。無棲泊處,沒有讓你停留的地方。【即是行諸佛路。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你清淨法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須彌山王當然是很大了,可是,這個還是有相啊!【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呢?【是身為大不。】這個身體大嗎?
【須菩提言。甚大。】一個色身,像須彌山那麼大,當然是很大。須菩提就說:當然很大。【世尊。何以故。】要講真正的大嗎?真正的大,底下就回答了:【佛說非身。是名大身。】非身就是無相的意思。無相身叫做非身,沒有辦法形容,你說須彌山很大,會比虛空更大嗎?世尊這一句話的意思是:你只要是有相的,統統不叫大,無相最大,就像虛空。意思就是:你只要執著,就不叫作莊嚴;你只要顛倒、妄想、分別、執著,有相,著相而求,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見性。所以,佛說非身,非身的旁邊,就寫一個:無相身,無相才是最大,是名大身。為什麼?無相就是絕對嘛!
所以說:【色身雖大。心量即小。縱如須彌山王形。有相有可量。不名大身。法身心量廣大。等虛空界。無形無相。無可比量。方名大身。】所以,凡所有相,都不叫作大,無相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