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金剛經》的心靈世界

聖嚴法師  2012/01/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一)淨化人心

心靈環保便是人心的淨化,由人心的淨化,推展到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的淨化,始能落實、普遍、持久。

所謂「心靈環保」,是一個現代的名詞。其實,佛教很早就主張,要把我們的心清淨,必須將煩惱心淨化,成為智慧心,這就是心靈的環保。

心靈的世界包括心理的活動和精神的活動。如果我們的心理環境或精神環境常常困擾我們,心靈就不健康了。為了保護我們的心靈環境,變得有智慧、清淨、自在,就必須從人心的淨化做起。

(二)發菩提心

人心的淨化,必須放下自私自利,確信利人便是利己,故當如《金剛經》所鼓勵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什麼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呢?這是《金剛經》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就是要發成佛的無上菩提心。

要發成佛的心,必須先學菩薩的精神,菩薩的精神就是「以利他為利己」,菩薩發願並不是急著想要自己先成佛,而是希望先度眾生。諸位一定聽過地藏菩薩發的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就是菩薩精神,是以利益眾生來利益自己,也就是不為自私自利,只為利他。這種觀念正是我們現在的社會,以及永遠的人間社會所需要的。如果人人都能不為私利,而致力於利他,這世界當然就不會有什麼紛爭了。

利他行,並不等於做濫好人。必須智慧與慈悲兼顧,方能使我們的世界真正的淨化。

(三)保護初發心

發了無上菩提心,應當知道如何時時保護此一「初發心」,是故《金剛經》說:「云何應住?」

這個「住」和前面的「住」不同。前面提過的「住」是「在乎」,這裡的「住」是不要離開、不要退心、不要忘掉。要住於無上菩提心,不要忘記自己最初所發成佛的願心。要時時提醒自己,不可忘記自己是一個發願成佛的人,如果能夠這樣,便能時時以利他為利己。

(四)降伏煩惱心

住於無上菩提心者,必須知道如何處理心猿意馬的虛妄煩惱心。《金剛經》說:「云何降伏其心」,如何使我們心猿意馬的煩惱心、妄想心、自我執著心平伏下來、化解開來呢?這就是《金剛經》的內容,也是最重要的主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學佛是為了修心

進佛門是為了修行,不是旅遊,例如,以前有人辦禪定營...

星雲大師:如何去除心理上的毛病

我們的身體常常有頭痛、肚子痛、胃痛等毛病,我們的心...

讀《金剛經》一年,卻看不破情字怎麼辦

問: 大師您好,我讀《金剛經》近一年了,外貌變的愈...

心,人生的導演

在人生舞台上,每個人都投入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起先...

一切不離自性,自己的心就是真佛

禪堂裡是講心地法門,沒有什麼好講的,扯來扯去是消磨...

證嚴法師:心田不長無明草

△ 歡喜心是一種涵養,能令周圍的人都有如沐春風的喜...

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無事一床寬

人是很不明理的,常常為了一點芝麻小事,而背負了很長...

愛喝酒的年輕人

有一位年輕人很愛喝酒,經常喝得醉醺醺的,但是酒醒後...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大藏經】【註音版】佛前上供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聖嚴法師:在工作中要對事不對人

不論我們在公司擔當何種職務,都要顧及整體,而且要對...

聖嚴法師《自我而非我》

以前我剛開始教禪、講禪的時候,一開始就講無我的觀念...

聖嚴法師《禪修的要領》

身心放鬆 禪修者的第一個條件,是把身心放鬆。 頭腦放...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禪修

一、身心合一 身體在哪裡,心就在哪裡;身體在做什麼...

大慧宗杲禪法心要——禪病種種

知道了用功方法之外,參禪之士尚須提防禪病,以防走錯...

不評價別人也不必執著於別人的評判

生活當中的評判和修行當中的評判是不一樣的。當我們的...

觀念念即住,覺妄妄皆真

觀宗寺,除平常在講課的時候,修一小時的止觀外,每到...

懺悔法門「無生觀」很重要

假設我們這一念心跟人事接觸的時候都有真正結合,無量...

只要話頭得力,不拘動靜,自然不被他轉

問:古人云:參究,在搬柴運水行腳處參。今之學者,要...

聖嚴法師《歡喜心快樂做功德》

有的人會疑惑,做義工的「功德」,究竟可以讓人得到什...

玉琳國師洞房之夜度化嬌妻

編者按:大覺普濟能仁通琇國師(16141675),明末清初著...

《百喻經》癡人讚父

【原文】 昔時有人,於眾人中,嘆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

由殺生宴客轉為戒殺吃素

人之入道,各有時節因緣。《勸戒類遍》載,福建浦城令...

憨山大師:出生死法

佛所說的修行出生死法,有很多方便法門,但其中只有念...

凡事都需要有一個限度

日常生活中,凡事都需要有一個限度,才能達到滿意的效...

如何知道是真心還是妄想

煩惱它是有根本的。什麼是根本呢?《楞嚴經》講生滅心...

【佛教詞典】如來調伏方便二種

【如來調伏方便二種】 p0581   瑜伽八十卷十四頁云:...

【佛教詞典】九地九品之惑

三界共有九地,九地各有九品之惑,所以一共是八十一品...

【視頻】大安法師《報答四恩》

大安法師《報答四恩》

【視頻】果良法師《持戒不精嚴,真信切願念佛,往生懈慢國》

果良法師《持戒不精嚴,真信切願念佛,往生懈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