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金剛經》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麼

淨慧法師  2019/11/03  大字體  護眼色

《金剛經》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麼

《金剛經》講,一個修行的人要達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三心者,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

這三種心都是人們妄想中的影子。我們坐在禪堂裡可以觀察一下,一支香下來,我們內心活動的內容是什麼?無非是昨天的事、前一念的事,都屬於過去心;或是明天的事、下一念的事,這就是未來心;有時肚子餓了、口渴了,想要吃飯喝水,這就是現在心。

所謂心有所住,不是住在過去,就是住在未來,或住在現在。心有所住,就有障礙,就跳不出妄想雜念的圈子。當年六祖大師聽人誦《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突然產生一種異樣的感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多麼微妙的說法!

我們常常看到寺院的方丈室裡掛著「應無所住」的條幅,作家們也以此為題來寫文章,修行人也以此為要求。達到「應無所住」,我們的心就有大智慧,我們的心就能夠超越一切障礙,廣大無邊,所以這三心就是妄想心,就是修行的大障礙。

過去心就是我們曾經歷過的種種事情。當我們坐下來的時候,風花雪月,一切好的和壞的境界都出現在腦海中,就像波濤一樣滾滾不息,使我們的心平靜不下來。

有時會留戀過去,恐懼過去,詛咒過去,好的就會留戀,壞的就恐懼,對我有損害的就詛咒。有時在想明天,想未來,會有美好的前途,做生意的想發大財,做官的想升大官,做學問的想著書立說,各色人等,都有對未來的安排,這些都是屬於未來的心。我們隨時都會有飢渴冷暖的情況,饑要吃飯,冷要添衣,渴要喝水,熱要蔭涼,這都是現在心。

我們的心總要有個依托,不能住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那到底要住在哪裡呢?有依托就有所住,可《金剛經》明明告訴我們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又要生其心,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正因為有這樣的矛盾,所以我們就要研究這顆心是不是應該無所住,才能有大智慧,才能超越一切障礙,突破一切局限。為什麼心要無所住?

因為客觀世界瞬息萬變,特別是在今天這個科技文明時代,在科技文明的帶動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各個領域都在瞬息萬變。就拿軍事來說,在科技文明的推動下,各個國家的軍事技術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變化,有些非常落後的國家居然也能夠發射衛星,這就是變化。

世間的事變化的速度如閃電雷鳴,快得不得了。如果我們的思想不能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老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那你就永遠也跟不上這個不斷發展的形勢,你所掌握的知識情報永遠是昨日的黃花。事物在變化中前進,我們認識事物的智慧不能停留,停留就落後了,停留了就被局限了,停留了就受欺騙了。

境是無住的,心也要無住。一切境無住,就是世間萬法無常,萬法皆空,萬法時時都在變化。

昨天有一萬元錢,那就是萬元戶,如果老停留在這個水平,總覺得萬元戶不錯,老是抱著那一萬元錢,不圖進步,那你就會變成一個窮人了。按照現在的經濟水平來講,你說自己是個萬元戶,肯定會遭到別人的嘈笑,現在有些人月薪幾十萬元,一萬元算得了什麼呢?

情況在變,你老停留在原來的地方,原來的水平,那就跟不上形勢的發展。這些雖然都是世間法,但要以世間法來認識出世間法。

出世間法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就是要破除一切執著,斷除一切煩惱,超越一切障礙。站在一個無人超越的高度來觀察人生所有的問題,來觀察世間所有的問題,你就不會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你就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你就能覺悟人生、奉獻人生。我們往往會迷失在財、色、名、食、睡五欲當中,其實五欲也靠不住,都在瞬息萬變。

一切事物都是緣起性空,都了不可得。你若執以為真,執以為實,執以為常,你就上當了。根據《金剛經》的意思接著講: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要住色生心,不要住聲、香、味、觸、法生心,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生「無所住心」。

住色生心就會被色欺騙,住聲、香、味、觸、法生心,就會被聲、香、味、觸、法欺騙,六塵把你綁架了,讓你不得自由,不得自在。我們要超脫六塵,超脫五欲,就要用大智慧來觀察心靈的出路,人生的解脫,智慧的圓滿。

那麼在具體操作上,無所住心應從何處下手呢?歷代祖師告訴我們:就安住在當下這一念上。當下這一念也是無住的,說是當下,已經不是當下了,只要你的覺照力和當下的心念緊密結合起來,連成一體,這就是無住生心的境界,就是在向無住的智慧靠擾。

佛法的各種法門都強調要把握好當下這一念,當下這一念肯定也是在瞬息萬變,不管這一念怎樣變,只要你的覺照力盯住它,不要讓它轉移了目標,你的心就有一個安頓的地方。

比如你在看一個話頭,你就死死地咬住這個話頭不鬆口;你在念一句佛號,你就一心不亂地念這句佛號。念頭在念念遷流變化,參話頭的心,念佛號的心,也在向前推移,也是無住的。

隨著無住的心態所產生的覺照的力量也是無住的。所謂以無住的智慧,覺照無住的心境,這樣你就心與境融為一體,就不是「心是心,境是境」,而是「心境一如」,不可分離。

這個時候,你的妄想就會逐步減少,當你真正達到物我皆如的程度,並且能夠保持這種心態的連續性與穩定性,那麼就離功夫成熟,打開智慧的時候不遠了。

這樣就能以無住的心,照無住的境,最後達到境智一如,物我一如的境界。物我一如的究極處,就是物我皆忘,身心世界都沒有了,只有一念靈知的覺性。到這萬念俱空的時候,你要不驚不怖,這就是你即將開悟的消息。

「無住生心」的功夫,「無住生心」的理論,一定要反覆地閱讀《金剛經》,並在功夫中堅持運用,自然就有水到渠成之日。

今天講的題目就是「亡三心」,要把過去心、現在心和未來心都亡掉。

「三心不可得」,歷來都是禪門考驗功夫和見地的話題。唐朝著名的德山宣鑒禪師沒有開悟前發生一件令他十分尷尬的事。德山禪師原來是教下的法師,博覽經律,對《金剛經》尤為精通,並對《金剛經》的《青龍疏》作註解,書名叫作《青龍疏鈔》。

他背著這部《青龍疏鈔》行腳來到湖南,想要參拜禪師。正當他飢腸轆轆的時候,看見路旁有一座茶棚,一位老婆婆在那裡賣燒餅,德山禪師想買個燒餅充充飢。婆婆看見德山儀表不凡,文質彬彬,就問:「請問法師,你擔的是什麼書?」

德山和尚答到:「是一部註解《金剛經》的《青龍疏鈔》。」老婆婆又問:「《金剛經》裡面講的是什麼內容?」

德山和尚答:「就是過去心、現在心和未來心都不可得。」

老婆婆就問:「既然是三心不可得,和尚買點心,不知要點哪個心?是過去心、現在心還是未來心?你要是回答得出來,我免費供養點心,若回答不出來,那就對不起。」

德山禪師雖然能寫出一部《青龍疏鈔》,卻被老太婆問得啞口無言,感到非常慚愧,一言不發地離開了。

我今天晚上也講了許多話,究竟是用「過去心」在講,是用「現在心」在講,還是用「未來心」在講呢?各位在聽,是用「過去心」在聽,是用「現在心」在聽,還是用「未來心」在聽呢?我們從說與聽的角度,就此三心下得一轉語,我們今晚這一堂課就沒有白講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慧法師文章列表

女人一生中最常得的心理疾病

於壓力過大,而又沒有及時得到解壓,長此下去的話,很...

洗缽去

唐代時,有參學禪法的僧人不遠千里,來到河北趙州觀音...

才勸往生言著相 盡思貪戀卻迷濛

才勸往生言著相 盡思貪戀卻迷濛 在中國自古以來的佛教...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我記起在《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中有一段非常美麗動人...

黑豆白豆

佛陀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為了順應眾生根機而施教...

雍正皇帝著書破邪護正法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歷代的皇帝中是非常了不起地一位,參...

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聰明。

善意的微笑是禪,熱情的幫助是禪,無私的奉獻是禪,誠...

入清涼境除熱惱心

在夏三月中,夏至一過便是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了。人...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大藏經】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雲。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常持誦《心經》,身心皆可發生改變

在佛家中,有字數最少的一本經。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

六祖禪法之三句口訣

簡略地介紹六祖禪法,有三句口訣,這三句口訣,就是在...

五戒的精神與實質

一、五戒的精神與實質 從培養慈悲心的觀點出發,佛陀希...

無常不是說著玩的,要正確去面對

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開,七天的時間,轉瞬之間就過去...

女眾入寺應注意的事項

梵語優婆夷,中文意譯為清信女,即在家學佛的女眾。不...

臨終的往生,取決於心中的愛取

在《高僧傳》講到唐朝有一個叫僧藏法師的。這個僧藏法...

印光大師:念佛方法問答

問:專修持名,願得念佛三昧,期生淨土,云何用功?...

為人處事傚彷彌勒菩薩

現代人常因人際關係緊張,感到心理負擔很重,或人生的...

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明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者。若教赴時機,易修...

邪淫的人就算有好命也沒用

看周圍的環境,邪淫的事件多,而顯著的報應卻似乎看不...

人生該不該有信仰

人生渺渺,世事茫茫,何去何從,很難確定,原因是個人...

如何解脫妄想的侵犯

問: 為何念經時妄想會侵犯念經的意識?如何解脫妄想...

什麼條件才能皈依呢

問: 法師,幾年前就對佛法有一點兒興趣,但對於皈依我...

四種出世的思想

所謂出世就是超過和勝出般世間的意思。佛教的出世生活...

為何要去除驕傲我慢

問: 為什麼不要驕傲我慢,我慢是很難遠離的。請開示...

佛教徒為何要在中秋之夜禮拜月光遍照菩薩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一般來說,我國民間以天上月...

【佛教詞典】轉依差別

轉依差別者,謂染不染一切種所依粗重永斷故,一切無上...

【佛教詞典】意業

【意業】 p1206 成唯識論一卷十五頁云:審決二思、意相...

【視頻】妙境法師《如何消除煩惱》

妙境法師《如何消除煩惱》

【視頻】道證法師《唯一結婚快樂的人》

道證法師《唯一結婚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