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慧律法師《金剛經》

慧律法師  2011/03/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經文:【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有所說法」旁邊寫三個字:生滅心。你認為如來有所說法,那就是生滅,一切法不可得,說法無法可說,沒有這個人;聽法的人無法可聽,也沒有這個人;中間聲塵、聲音,剎那生滅,尋遍不到,來無來相,去無去相,找不到聲音之相。說法的人空,聽法的也空,中間的音聲緣起幻化,也空。諸位啊!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你只要體悟,我們現在講經說法,統統是幻化不實在的,你就體悟了真正的清淨自性。我們現在講經說法是什麼?幻化,對不對?有沒有永恆?沒有。是不是無常?是,就是這樣子。雖然是沒有永恆,就是演一齣戲嘛!能不能增進大家的道業,彼此是互相勉勵。如果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就是譭謗佛,因為他不了解真理,不了解如來是不生不滅的,叫作如來。【不能解我所說故。】對啊!世尊在那邊說法啊!怎麼會沒有?明明在那邊說法,世尊是叫你看自性,不是看那個音聲啊!看好那個清淨自性,釋迦牟尼佛在說法,清淨自性不動的呀!注意看那個本性,不是看相的聲音。

【心既清淨語默皆如。】如果心清淨了,你講話也是空,不講話還是空。【遇緣即施。】碰到了因緣就運作。【緣散即寂。】

【張無盡雲。非法無以談空。非人無以說法。】非法,就是如果沒有正法,如果沒有正知正見的正法,是不能談空的。非人無以說法,如果沒有真正弘法利生的人,是沒有辦法說法的。沒有人類也沒有辦法說的。

【此謂不同生滅之心。有法可說也。】是絕對不同於眾生的生滅之心,認為有法可得。【若有生滅心在而說法者。是教一切人。不能得見自性。】你認為世尊有所說法,這個就是生滅心,弄錯了,目標、方向弄錯了,你看到的是生滅心,這個是叫人不能開悟啊!【謂之謗佛。】所以,底下說:【但無生滅心。方可說法。】要真正的明心見性,徹悟,才能說法;沒開悟的人說法,會像隔靴搔癢,抓不到,搔不到癢處,講一講,好像這樣,講一講,好像也那樣,因為自己沒開悟,沒把握,你知道嗎?大徹大悟說話,單刀直入,直入,你百問不倒,你問什麼,他都有辦法答,這是真正悟嘛!那沒開悟的:師父!是不是這樣?也可以啦!師父!我這樣開悟嗎?大概吧,你自己看著辦!為什麼?因為我也沒開悟啊!(笑)你問他,他也不知道啊!開悟就像什麼?就像回到故鄉,我家的故鄉,哪裡放著、擺設什麼,我回到故鄉,我的家裡,哪裡擺設桌子、椅子、茶几、冰箱、爐灶,都很清楚,已經回到故鄉了,他怎麼講,統統是自己的東西。沒有開悟說法,就像隔靴搔癢一樣,在名相裡面打轉,你聽他講經,好像在說法,不過那個味道就是不出來,沒見性,味道就講不出來。開悟就是那麼一點點兒味道,有那個味道,聽法聽出味道出來。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不生不滅,說什麼法呢?【是名說法。 】

【謝靈運曰。教傳者。】「教」就是說教,「傳」就是傳法者。這些說教傳法的人,【說法之意也。向言無說。】「向」就是剛剛。剛剛說一切法無說無示,無來無去,無說,【非杜默而不語。】「杜默」就是沉默。並不是說:沉默不說叫作無說。並不是說:這個人靜靜地不說話,他叫作無說,不是這個意思,「說」當體即空,就是無說。【但無存而說。】「無存」就是無著,是不執著而說法,【則說滿天下。】底下畫x,無乖法理之過無存,這句不要看,你看了也不能開悟,只要困擾你的思慮的,師父統統叫你畫掉,【謂不著諸相心無所住也。】不著諸相心無所住。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聽說是畢竟空寂的見性大法,【生信心不。】加兩個字更清楚:生「真實」信心,「生」下加「真實」, 生真實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這裡要注意聽!全神貫注的聽,很多人誦《金剛經》誦到這個地方,看不懂。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第一句是懂佛法的人,懂一些佛法的人,學聖賢之道的人,「非」底下加兩個字:一般。非一般的眾生,就是學佛的,這個就是專指學佛的。第一句話是指學佛的。整句話的意思就是:懂佛法,學聖賢之道,已經不是一般眾生了,但是,著一個學佛、學聖賢之道知見。

好!再講一遍:彼非眾生,我們這些學佛的人,已經不是一般的眾生了,叫作彼非眾生。我們現在已經不是一般的眾生了,我們知道要了生死、要學聖、要學賢人、要開悟;但是,就清淨的自性來講,有東西可以學,還是執著;有聖人可以學,還是著見;有賢有聖,還是著相。

這個「非不眾生」,是著凡夫知見。上面這一句(彼非眾生)是著聖賢知見,認為有聖賢可學,底下是著凡夫知見,「非不眾生」就是眾生,你不能說這些不學佛的,這些不懂佛法的人,他不是眾生,他的確是眾生,集五蘊身而生,集煩惱而生,眾生每天都在煩惱,統統叫作眾生。這個「眾」就是五蘊。「非不眾生」就是:你也不能說他不是眾生,你也不能說他不是凡夫的眾生,他的確就是凡夫,但是這種觀念,還是著凡夫知見,所以,彼非眾生,前面一句是指學佛的,後面一句是指不學佛。學佛,就是不是一般眾生,學聖賢之道,著了聖賢知見。底下是著凡夫知見,不學佛的叫作凡夫,可是我們也不能說他是凡夫,因為他當體即空,也沒有這個凡夫知見。不能著聖見,不能著凡夫知見。

【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加幾個字,這一句你看不懂的,「眾生」前面加三個字:「佛所說」的眾生。眾生者,打一個問號,在旁邊註解,什麼叫作眾生呢?世尊就是這個意思,「眾生眾生者」意思就是說:佛所說的眾生,什麼叫作眾生呢?再問你一句:佛所說的眾生,那什麼叫作眾生呢?【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如來,釋迦牟尼佛,說:眾生當體即空,根本沒有這個五蘊身,四大本空,五蘊無我,如來說沒有一個眾生,方便,是名眾生,方便說:這個叫作眾生。我們現在根本就沒有一切相,沒有這個東西,你這樣不能體會的時候,在座諸位!一百年以後,今天是二零零四,我們到二一零四年的時候,我們在哪裡?統統不存在了!好!我的骨灰,火化以後擺這裡(講檯所在的地方),你們每一個人的骨灰,火化以後,擺在你們的椅子,注意聽喔!一百年以後,有沒有說法的?沒有。有沒有聽經聞法的?有沒有中間的音聲?沒有!現在有,每一分、每一秒剎那變化,不存在、不實在,沒有永恆。對,就是這樣子。佛所說的眾生,什麼叫作眾生呢?眾生就是不可得,如來說非眾生,不可得,是名眾生,緣起的假相,方便說:這個有眾生。

【此則魏譯偈也。長慶中。僧靈幽入冥。所指魏譯。則存。秦譯則無也。謂言若敬信佛法。即著聖見。非眾生也。】就是非普通的眾生,學佛了。【若不信佛法。即著凡夫見。非不眾生。】非,第一個字當作:也不能說不是眾生,這樣你才看得懂。非不眾生這個「非」,也不能說不是眾生,就是眾生。也不能說他不是眾生,他集五蘊而生,他當然是眾生;可是,眾生遍尋不可得,找不到這個眾生。【若起此二見者。是不了中道也。】著佛見,不是中道,著眾生見、凡夫見,還不是中道。【須是令教凡聖皆盡。不生兩頭。方是真正見解。故云。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也。】諸位啊!這個沒有善知識開導,我告訴你,看一百年,誦《金剛經》誦到死,你都弄不清楚這個在講什麼。

0:00 / 0:00
金剛經1
金剛經2
金剛經3
金剛經4
金剛經5
金剛經6
金剛經7
金剛經8
金剛經9
金剛經10
隱藏音頻列表
播放音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慧律法師文章列表

聖嚴法師《如來也是如去》

《金剛經》云: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來,為...

把「空」認為沒有,就會成為斷滅見

心經主要是講照見五蘊皆空,空是把五欲、八風看空。 如...

持誦金剛經得定要訣

六祖聞客誦金剛經有省,謁黃梅五祖,為說金剛經而大徹...

《金剛經》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麼

《金剛經》講,一個修行的人要達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

《金剛經》的心靈世界

(一)淨化人心 心靈環保便是人心的淨化,由人心的淨...

關於「空」的認識

我們的心本和太虛一樣,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現在卻局...

濟群法師《心經的人生智慧》

【《心經》者何】 《心經》,具稱《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大安法師正月初三新春開示|真空妙有二偈

南無阿彌陀佛!今天是大年初三,祝大家新年吉祥!今天...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梵網經

佛說梵網經...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知識份子來學佛有幫助嗎

問: 知識份子走近善知識、走進佛法有什麼幫助嗎? 慧...

如何做一個佛弟子

問: 如何做一個佛弟子?佛弟子應該如何行善? 慧律法...

一個人沒學佛時,他就是要依靠某種東西來過日子

[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變滅],就...

慧律法師開示錄

⊙其實生活是很簡單的,最複雜的是我們自己而已。  ...

要想達到最高境界,不要忽視平常的小事情

大家學過《菩提道次第》,知道從修行上,根據各人發心...

閑神野鬼

汾陽善昭禪師有一天對廟裡的僧眾說:昨天晚上,我夢見...

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於耕耘

今天過去,明天還不知道是否屬於自己;你我都是一樣!...

【推薦】如何修陰德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

古來大德的念佛法

釋懷感的暗室厲聲念佛 釋懷感初習法相宗,後遇善導大師...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前面我們講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

淨土不是自了漢法,更不是小乘佛教

問: 請問法師,修行以自利為主,容易被人誤解為是自了...

聖嚴法師:不為任何目的而奉獻

以佛教的立場而言,「解脫樂」才是究竟的快樂,而追求...

一句佛號,超越供養布施

一個人煩悶糾結的時候,你為他開解,那是最好的禮物。...

鏘鏘三人行之肉食還是素食

吃魚比吃肉安全嗎? 竇文濤: 《鏘鏘三人行》,廣美,...

學佛久了,最怕就是起傲慢心

以前廣欽長老在建承天寺時,就常以建寺來教育弟子。他...

寄望的東西錯誤,所以才會痛苦不堪

修行,惟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你一定要用不增不減...

【佛教詞典】涅槃樂

三樂之一。遠離現世生死之苦,一切惑業寂滅,而得究竟...

【佛教詞典】五通仙

(雜語)謂得五神通之仙人也。天竺外道修有漏禪定而得...

【視頻】惟賢長老《儒學禪學對企業發展的促進》

惟賢長老《儒學禪學對企業發展的促進》

【視頻】《妙法蓮華經》聆志居士念誦

《妙法蓮華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