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慧律法師《金剛經》

慧律法師  2011/03/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經文:【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初日分就是六點到十點,早上六點到十點。【中日分】就是十點到下午兩點。【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表示布施得很大很多。【後日分】就是下午兩點到六點。【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又布施得很久遠,長久以來一直布施。【以身布施。】不得了!這色身是大家所貪愛的,用這個身來布施,就是不要命的布施,這個功德大不大?很大了,可是,功德比不上什麼?

【若復有人聞此經典。】如果有人聽到這一部《金剛經》,【信心不逆。】「不逆」就是順佛意,不違逆佛意,了解萬法畢竟空寂,除了你自己妄想、顛倒、執著、著相以外,其實本無所有,在本無所有的萬法裡面,強烈的執著、分別,因此造無量無邊的惡業,繼續輪迴生死。如果有人聽到《金剛經》,萬法皆空,徹底放下,順從佛意。違逆就是不順佛意,那不逆就是順佛意嘛!信心順佛意,順佛意就是畢竟空,一下悟入不生不滅的明心見性的法門。【其福勝彼。】簡單講:有量又相的東西,就一定比不上無量無相的法門,這絕對沒辦法比的。【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我們把這個經典,我們現在都不是書寫,以前人毛筆字寫得很漂亮,沒有印刷術,當然就書寫讀誦,為人解說,現在印刷術這麼發達了,不需要。

【肇法師云。從旦至辰。名初日分。】就六點到十點。【從辰至未。】就是十點到下午兩點,【名中日分。】【從未至戌。】下午兩點至六點,【名後日分。】【於此三時。乃至無量百千萬億劫。捨身布施。亦不及受持是經。】所以,你每天誦《金剛經》,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很多人都大感應,《金剛經》也不是很大一部,你又可以了解裡面的義理,慢慢熏習,每天誦《金剛經》。所以,這一部經是我非常讚歎,而且我希望大家每天都誦的,至少你初一、十五要誦的,或是你六齋日誦一下《金剛經》。【見自性耳。】

【見自性者。謂深明實相。人法二空。乃是大悟人。法華經云。瞻仰尊顏。目不暫捨。】瞻仰世尊莊嚴的儀表,眼睛都不會移動。【心常精進。無有間斷也。】

【受持讀誦者。行解相應謂之受。勇猛精進謂之持。心不散亂謂之讀。見性不迷謂之誦。】所以,這個受持讀誦,其實還是明心見性的意思。

【為人解說者。謂已悟人。能見自性。方便為人解說此經。令悟實相。成無上道。此為法施。無所住相。功德無有邊際。勝前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以身布施就是相,相布施絕對不會比無相來得功德大。【功德百千萬倍。】

【須菩提。以要言之。】簡單的說。【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其實這個都是講清淨自性,為什麼這一部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的功德呢?這一部經是講明心見性啊,我們的心性,本具足無量的萬德莊嚴,無量無邊的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如果你發大乘心,就跟你講《金剛經》。【為發最上乘者說。】最上乘就是明心見性大法,你發最上乘,你想明心見性,就跟你講《金剛經》。

【無邊功德者。若人於此經典。了悟人法二空。深明實相。】人生宇宙的真相,就是萬法皆空,不可得。【功德廣大。即同佛心。無有邊際。不可稱量也。】

【為發大乘者說者。智慧廣大。能見自性。色空俱遣】見一切色法,放下,但是,也不能說:我把那個色法空掉。你用這個空,把這個色法空掉,你著一個空也不對,色空,色就是有,有跟空統統放下,【不著二邊。】兩邊既然沒有,就沒有中道可立。對不對?你說左邊,路有左邊有右邊,才講這是路的中間,你發射太空船到虛空去,太空船發射到外太空去,你說這個太空船,要靠左邊走,還是靠右邊走?你在美國的控制中心裡面說:你這個太空船靠左邊走。左邊在哪裡啊?一看,一望無際,沒有邊啊!那右邊呢?一看:太空船,你靠右邊走。右邊一看,也沒有,這虛空啊!有左邊有右邊,才叫有中間嘛!是不是?你著空著有,你才有講中道嘛!兩邊都沒有,哪有什麼中?就是這個道理。【二邊既無。即無中道可立。不染萬境。即是大乘菩薩所行之道也。】

【為發最上乘者說者。】什麼叫最上乘的根器呢?【不見垢穢可厭。不見清淨可求。】垢穢跟清淨是對立,可厭跟可求是對立的,沒有看到污穢可以厭離的;沒有看到清淨可以尋求的。【無遣可遣。亦不言無遣。】也不著於一個無遣的觀念。無遣可遣,就是沒有東西可以遣,也不執著一個:我沒有遣這個觀念,我沒有遣,「遣」就是除,遣除的意思嘛!【無住不住。亦不言無住。】不執著於不住,無住於不住,就是不住於不安住的地方。簡單講就是說:住於無所住的意思。無住於不住,也不執著我是無所住,所以,無住不住就是,也不執著一個我,我心無所住,我執著一個:我無所住,這個還是執著。不執著一個無所住的心,也不言無住的觀念,也不著一個我無住的觀念。【心量廣大。廓若太虛。無有邊際。即是最上乘諸佛地位也。】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其實如果你加上明心見性,你馬上統統很清楚,我念一遍給你聽,若有人能受持讀誦這個明心見性的法門,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明心見性者,不可稱量,明心見性者,無有邊,明心見性者,不可思議功德,統統加一個「明心見性」,馬上答案就很清楚。

【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樣明心見性的人,就是荷擔如來無上正等正覺的家業。

【廣為人說。知見是人皆得成就。】知見就是了知,「知」就是了知,「見」就是見到。了知見到了這個人一定成就。

【不可思議功德者。此謂上根器人。深明此經。了悟佛意。持此大乘經典。為人解說。令諸學者。各見自性。無相之理。】

所以,你在這個生活當中,統統要加一個「無」。我告訴你:世間人用有來享受這個世間,師父現在教你一個無上大法,無上大法就是什麼?碰到什麼事情,統統加一個「無」,不得了!這個「無」就享用不盡,當你結婚,娶妻生兒育女,你要告訴自己:這是短暫的,沒有一個真正這樣,有一天會消失的,沒有真正的家庭。當你銀行多了很多錢的時候,你告訴自己:也沒有真正增加。當你銀行減少的時候,你要告訴自己:也沒有真正減少,都是短暫的東西,你就不會難過,你有得,快樂,失就痛苦嘛!當你擁有洋房、汽車、大樓,就告訴自己:也沒有這一些東西,真正這一些東西都是短暫的。平常生活都加一個「無」,你的女兒到美國去留學,每天在那邊哭,沒有真正這個女兒啊,究竟處都是空啊!放下,再放下,再放下,佛法就顯現出來了。可是,我告訴諸位,很難!有一個佛弟子業障很重,我就告訴他:徹底放下!他回答:很難!徹底放下,很難!(師笑)真的!凡夫俗子一聽到正法,知道萬法皆空,可是,要那個放下,我告訴你,沒有悟到這個空,不可能!所以,這個無相之理,【得見本源自心是佛。當知此人功德。無有邊際。不可稱量也。】

【心佛頌云。佛即心兮。心即佛。】佛就是我們自己心自己作的,心就是佛。【心佛從來皆妄物。】心的名詞,佛的名詞,這個都是方便說,虛妄的東西。【若知無佛復無心。】如果你了解,我們這一顆無相就是佛,才是真佛,世間眾生見到的,統統是假佛,佛像嘛!用畫的、用雕刻的,真佛見不到,真佛要明心見性的人,才真正的見到真佛。對不對?無佛復無心,也沒有妄想、顛倒這一顆心。如果有人知道,無佛也沒有這顆心,【始是真如法身佛。】這個才是真正的法身佛。在旁邊寫一個:無相,真如法身佛就是無相佛,你修當體即空,放下。【佛佛佛。沒模樣。】我們每天念佛、拜佛,每天稱佛,他沒有模樣呀,沒有形相的。【一顆圓光入萬象。】「一顆圓光」畫括弧,旁邊寫個:本性,就是我們的本性。一顆圓光入萬象,就是我們悟道,用這顆明心見性的這個清淨心來到萬法,你到美國,明心見性,在台灣,明心見性,到哪裡都是,任何的現象界,本性融入,統統沒有罣礙。所以,一切現象就是實相,悟到實相的人,不壞現象。所以,達摩大師說:出家悟道,出家人就是佛,在家人大徹大悟,在家還是佛,真的!達摩大師就是這樣講的,誰開悟,誰就是佛,不在相上論斷。現出家相,沒開悟不是佛,不是佛;在家居士大徹大悟,在家居士就是佛。知道嗎?論清淨自性的角度來說,當然我們還是要禮敬三寶,不敬三寶,禮佛無益,要先恭敬三寶。【無體之體即真體。】無體就是無相,沒有這個體,無相之體就是真正的我們要依靠的真體,因為有相皆是虛妄,無相當然就是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所以,你見一切法,當下就契入無相,不要執著,不要分別,不要顛倒,就是這個,當下就是本性。【非色非空非不空。】你講到清淨自性,它也不是色法,無形相的嘛!非空就是有,也不能講它有,它無形相;非不空,就是也不能說它不空,也是空,因為無相可得。非空就是有,非不空就是空,負負得正。【不動不靜不來往。】清淨自性沒有動,也沒有靜,也沒有來往。【無異無同無有無。】也沒有什麼不同,因為無相嘛!也沒有所謂同,因為千差萬別還是存在。無異是指本體,無同是指千差萬別的相。無有無,沒有有跟無這種觀念。【難取難捨難指望。】什麼叫作清淨自性?清淨自性取不得,無所執著,捨,你要放掉,當下就是。難指望,把筆拿起來,指望:描述。「難指望」就是沒有辦法用語言、畫像來描述,到底我們的清淨自性是什麼東西?畫,畫不出來,寫,寫不出來。叫作:難取難捨難指望。【內外圓明到處通。】如果你明心見性,哪裡統統通。【一佛國在一沙中。】把筆拿起來,「一佛國」叫作大,「一沙」表法的,表示一念。廣大的諸佛,就在你一念當中。一粒沙也是表示一念,【一粒沙含大千界。】就是大,所以,一佛國就是大,一粒沙就是小,大千界就是大。我們這一念,所有的廣大,攝歸在一念,這一念就包含大千世界。一佛國就是大,在一沙中就是在一念中,就是小。大,回歸到最後還是一念,一粒沙含大千界,這個小小的這一念頭,就包含了大千世界,小就含大。【一個身心萬個同。】一個人這個身心,個個雖然不同,但是,只要你明心見性,見到了清淨自性,每一個人都相同。一個人身,只要這一個人明心見性,萬個同就是,千萬個人在一起,也同具,同樣具足清淨的自性,叫作:一個身心萬個同,千萬個人,都同一個清淨自性。【知之須會無心法。】如果你了悟了,你就知道這個無心法。【不染不淨為淨業。】因為染、淨是對立的東西,【善惡千端無有無。】善惡還是對立的,善惡放下,千端,百般的善惡統統放下,這對立的,無有無,有跟無還是對立的。你如果放下對立的,【便是南無大迦葉。】這個就是禪宗第一初祖,也就是傳佛的心法。

【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聞經解義。如說修行。廣為人說。無相之法。令諸學者。悟明心地。能行無相無著之行。開發心中智慧光明。離諸塵勞妄念。共成無上菩提。當知此人。負荷自性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於身內也。】

【何以故。】為什麼呢?【須菩提。若樂小法者。】如果喜歡學二乘人的小法。【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前面是講相,前面是講: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現在是著見,見就是內心的精神主體的意識形態,相是外表、物質,現在是精神意識形態的主體,進入微細的四相,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世尊知道眾生執著得太厲害了,《金剛經》不是每一個人可以聽得進去的,【為人解說。】

【若樂小法者。凡夫愚鈍之量。不能聽信廣學無上菩提。只修福德。六道輪迴因果之法。縱使強學執著多聞。】這個就是學者,記得喔!研究佛法,把佛法當作學問來研究,只能造就幾個學者,不能造就祖師。造就祖師這個大徹大悟,是真槍實彈的東西,是真正有證量的聖人的。其實,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有沒有見性,開口就知道。就算你強學執著多聞,【為人解說。被明眼人覷著。】「覷著」就是看透了、看破了,我們台灣話叫作一眼識破,【手忙腳亂。一場敗闕。】沒有悟,你說你悟,內行人一聽,知道你是騙人的。現在這個社會,電視報導的就是這樣子,斂財騙色一大堆,假藉著佛法,對不對?胡搞亂來。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善知識指引,要不然我們分辨不出,哪個是正,哪個是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哪一個地方有《金剛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這一部經是教你明心見性成佛的。【當知此處。即為是塔。】就是佛塔呀!佛塔,你要恭敬啊!所以,【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要點種種的香,散種種的花來供養。

【在在處處。若有此經者。一切眾生。六根運用。種種施為。常在法性三昧之中。】眼、耳、鼻、舌、身、意,一運用,統統明心見性,觸一切境界,當體即空,不打執著,不打妄想,不打顛倒念。【若明此理。即在在處處有此經也。】

【一切世間者。謂有為之心也。】

【天人阿修羅者。天者。逸樂心。】喜歡享樂。【人者。善恶心。阿修羅者嗔恨心。但存此心。不得解脫。】你只要存這個心,就沒辦法解脫。

【所應供養者。若無天人阿修羅心。】天人、阿修羅、凡夫的心,【是名供養。】沒有這些念頭。

【即為是塔者。解脫之性。巍巍高顯。】一個大徹大悟的人,那不是你用意識形態可以思量的。所以,世尊在《法華經》裡面講:就算舍利弗、目犍連用他們的思惟,百千萬億劫,也不能了解佛陀的意境。這個就是說:清淨的自性、悟道的人,不是你用語言意識心可以揣測、可以模仿,完全高深不可測。巍巍高顯,【故云是塔也。】

【以諸華香而散其處者。當於解脫性中。開敷知見。熏植萬行。】開敷佛的知見,佛的一生一世,所講的經,無非是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開佛知見,示佛的知見,悟佛的知見,入佛的知見,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所講的經典,就是要你入於佛的知見。熏植萬行,我們現在還沒有成道呢!我們萬行都要修行,萬行離不開法界,萬行當下,【即法界性。自然顯現。】

0:00 / 0:00
金剛經1
金剛經2
金剛經3
金剛經4
金剛經5
金剛經6
金剛經7
金剛經8
金剛經9
金剛經10
隱藏音頻列表
播放音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慧律法師文章列表

聖嚴法師《如來也是如去》

《金剛經》云: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來,為...

把「空」認為沒有,就會成為斷滅見

心經主要是講照見五蘊皆空,空是把五欲、八風看空。 如...

持誦金剛經得定要訣

六祖聞客誦金剛經有省,謁黃梅五祖,為說金剛經而大徹...

《金剛經》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麼

《金剛經》講,一個修行的人要達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

《金剛經》的心靈世界

(一)淨化人心 心靈環保便是人心的淨化,由人心的淨...

關於「空」的認識

我們的心本和太虛一樣,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現在卻局...

濟群法師《心經的人生智慧》

【《心經》者何】 《心經》,具稱《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大安法師正月初三新春開示|真空妙有二偈

南無阿彌陀佛!今天是大年初三,祝大家新年吉祥!今天...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梵網經

佛說梵網經...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知識份子來學佛有幫助嗎

問: 知識份子走近善知識、走進佛法有什麼幫助嗎? 慧...

如何做一個佛弟子

問: 如何做一個佛弟子?佛弟子應該如何行善? 慧律法...

一個人沒學佛時,他就是要依靠某種東西來過日子

[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變滅],就...

慧律法師開示錄

⊙其實生活是很簡單的,最複雜的是我們自己而已。  ...

要想達到最高境界,不要忽視平常的小事情

大家學過《菩提道次第》,知道從修行上,根據各人發心...

閑神野鬼

汾陽善昭禪師有一天對廟裡的僧眾說:昨天晚上,我夢見...

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於耕耘

今天過去,明天還不知道是否屬於自己;你我都是一樣!...

【推薦】如何修陰德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

古來大德的念佛法

釋懷感的暗室厲聲念佛 釋懷感初習法相宗,後遇善導大師...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前面我們講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

淨土不是自了漢法,更不是小乘佛教

問: 請問法師,修行以自利為主,容易被人誤解為是自了...

聖嚴法師:不為任何目的而奉獻

以佛教的立場而言,「解脫樂」才是究竟的快樂,而追求...

一句佛號,超越供養布施

一個人煩悶糾結的時候,你為他開解,那是最好的禮物。...

鏘鏘三人行之肉食還是素食

吃魚比吃肉安全嗎? 竇文濤: 《鏘鏘三人行》,廣美,...

學佛久了,最怕就是起傲慢心

以前廣欽長老在建承天寺時,就常以建寺來教育弟子。他...

寄望的東西錯誤,所以才會痛苦不堪

修行,惟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你一定要用不增不減...

【佛教詞典】涅槃樂

三樂之一。遠離現世生死之苦,一切惑業寂滅,而得究竟...

【佛教詞典】五通仙

(雜語)謂得五神通之仙人也。天竺外道修有漏禪定而得...

【視頻】惟賢長老《儒學禪學對企業發展的促進》

惟賢長老《儒學禪學對企業發展的促進》

【視頻】《妙法蓮華經》聆志居士念誦

《妙法蓮華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