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持誦金剛經得定要訣

耕雲先生  2011/11/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六祖聞客誦金剛經有省,謁黃梅五祖,為說金剛經而大徹大悟,佛門佳話,人盡皆知。其後歷代聖賢,從金剛經及六祖壇經悟道者,亦所多在,只如近世人誦經者多,悟道者少,其故安在?想與根器及對於經義領悟與持誦方法正確與否有關吧! 我也是誦經有年的人,卻是鮮有受用,於經義一知半解,且所解亦非了義。為此數年前專誠拜謁耕雲老師請教,承他菩薩低眉,向我說了兩小時法,茅塞漸開,謹錄精要,提供參考。

(一) 佛法簡要之訣,在「離分別」。一部楞伽經精義,也只是教人「離六十二見的分別心」,但必須放下萬緣,始能做到「離分別」。放下萬緣,並非意要「出世」,壇經明示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修行在家亦得」,「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放下自己的攀緣心和世情俗慮,就是真正的放下,與工作環境、家庭環境沒太大的關係。能離分別,則「照體獨立」,不妨「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便是十字街頭好修行,火中生紅蓮。

(二) 佛法捨摩訶般若波羅蜜,其餘盡屬方便,咸非真實;「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唯此一佛乘,無二亦無三」,又有「五度如盲,般若作眼」之說。所謂一真不二,非般若而何?離開摩訶般若波羅蜜,即無三昧、正定、正受可得。所以佛說:「若有人能於此經(金剛經)受持讀誦……皆能成就無量無邊功德」。如何持誦呢?持誦前放下萬緣,以最誠最恭敬最信實的心,不起分別,一氣呵成,朗誦一卷乃至一二三卷,且最好持誦不分段的,誦畢合卷,返觀自心,當下便入金剛定中:以此為基,善加保任,即保持此刻的安祥無雜念狀態,信任此心即是「覺」,即是正受,莫令其他俗情去擾亂它,它是非常珍貴難得的。這樣保持越久,進步越快。此一方便,試之障輕者,百試不爽,障重者若持之以恆,亦漸入佳境,功不唐捐,利根者即透初關境界矣。

(三) 所謂看自心即是觀照,觀照者,「念上有無念」也。此境界於朗誦金剛經越多,越無分別,保任越久,進步越快,古德所謂,「照顧腳下」,意即觀照自心而不忽略一念萌生,起碼自己每一分秒都要知道自己在想什麼,「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經云:「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其意在信自心本來清淨 —— 無念、無相、無住,如是則實相顯。亦即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之意,若向心外作計,則心外有法,顯非「正法」。

(四) 世人誦經不得力者,病在不能會歸自心,而與經對立成二,不契不二法門,焉能悟入?六祖云:「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仇家,無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常御白牛車」,便是最好說明。世人誦經久不明,乃由世情俗慮放不下及知解難忘,致為淨業之障。一旦知解銷淨、俗情淡化,般若立顯,益以自肯承當,「自心是佛,離心無別佛」,不是窮子,當下便了。所以誦經若能一一會歸自心,一一印之自心,寧有心外之法?寧有一義可立?經云:「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又云:「何以故?如來所說法,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又云:「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又云:「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從上便知,經中隨立隨破,無非破除當人我法二執,理事二障。所以誦金經不貴分別曉義,而貴朗誦後合經返觀自心 —— 離心意識,久之必獲金剛心,其遲疾胥視當人根基深淺、障之輕重、保任工夫久暫而定,起碼般若種子「一入識田,便為道種」,智慧日增,固不待言。

(五) 金剛經只是寫出悟了的人的生活情調而已,毫無理路,是其尊貴之處。注越多,義越晦;若看注,以六祖說金剛經口訣為言簡理當,令人易曉而不惑,若能同時讀六祖法寶壇經,更易顯發,倘以佛法作學問知識研究,勢必加重理事二執,非佛出世本懷。蓋理執不去,難登離執禪定,離執禪定已登無學位矣。

(六) 悟,原本是人人本來之心,而悟有理事兩者,缺一不名圓滿。理須到山窮水盡臻於「眾理具萬事出」之根源處,始名到家;事即必達「照見無蘊皆空」之境,方有自由分。以此為基本,上上增進,以至時時處處、語默動靜,皆定慧等持,始能為人,否則盡名「體不具」盡名「半熟」,亦名「得少為足」,勉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玄奘大師譯《大般若經》及圓寂事

東國重於般若,前代雖翻不能周備,眾人更請委翻。然般...

心念紛飛,當作何方便

或問心念紛飛,當作何方便?予曰:佛言心者,制之一處...

淺議如何集中精神

現代人在生活中,時常感覺無法集中精神,以致工作學習...

這個功夫不要把它看簡單了

我們是一個普通的清眾,住在常住裡,沒有懺室、靜室,...

如何讓心不被外境所轉,同時定住

問: 如何關注心不被外境所轉呢?一絲一毫的心都不能動...

虛雲老和尚拒絕女色誘惑的故事

一個人想了生死,想把功夫用上,第一,先培福,先做苦...

佛法所說的「空」應怎樣理解

問: 佛法所說的空,具體應該怎樣理解呢? 大安法師答...

念佛如何做到一心不亂

問: 念佛不能專心,不能夠做到一心不亂,怎麼辦? 大...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花林窟,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推薦】我又沒有罪,為什麼要修懺悔呢

有一次和居士提及懺悔法門的時候,有居士問:師父,我...

烤雞鴨背後的真相

學習傳統文化一年多了,今年四月,偶然回家鄉一趟,聞...

學吃虧的好處實在太多了

懺公師父常常講一個觀念,他說:我們修行人有三個重點...

兩位諍友

【原文】 予初出家時,皋亭茶湯寺老僧,以誕日延予齋。...

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感應

大乘佛法的一個觀念是這樣,諸位要知道,你要修圓頓止...

北宋高僧四明知禮法師

各位吉祥,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介紹的)的祖師爺要穿...

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

隨煩惱二十:言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

至誠念名號,度一切苦厄

一九二三年,袁海觀有一個二媳婦,年紀已經是五十多歲...

千錘百煉,身心皆益

橫逆困窮,是鍛煉豪傑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煉,則心身...

聖嚴法師:時時心有法喜

《法華經》中把凡夫世界形容為火宅,把佛法形容為出離...

頓超三界樂悠悠

寒山頂上月輪孤,照見晴空一物無, 可貴天然無價寶,埋...

臨終的智者大師

隋朝天台智者大師,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用功人有兩種難易

用功人有兩種難易:(一)初用功的難易,(二)老用功...

圓瑛大師:素食與佛教、世界、人類的關係

人生日用所需,飲食為一大宗。素食、葷食,與佛教,與...

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煉心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更需要在社會中...

動物對地球和人類的獨特貢獻

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動物,裝點出一個繽紛美麗的世界...

【佛教詞典】無常

世間一切之法,生滅遷流,剎那不住,謂之無常。無常有...

【佛教詞典】菩提分法七位次第

【菩提分法七位次第】 p1133 大毗婆沙論九十六卷九頁雲...

【視頻】夢參老和尚《出家與還俗》

夢參老和尚《出家與還俗》

【視頻】五會念佛(粵語演唱版)

五會念佛(粵語演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