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第二十一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慧普覺禪師法說卷第二十一

宋徑山能仁禪院住持嗣法慧日禪師臣蘊聞 上進

示鄂守熊祠部(叔雅)

近世士大夫多欲學此道。而心不純一者。病在雜毒入心。雜毒既入其心。則觸途成滯。觸途成滯。則我見增長。我見增長。則滿眼滿耳只見他人過失。殊不能退步略自檢察看逐日下得床來。有甚利他利己之事。能如是檢察者。謂之有智慧人。趙州雲。老僧逐日除二時粥飯是雜用心。餘外更無雜用心處。且道。這老漢在甚處著到。若於這裡識得他面目。始可說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未能如是。當時時退步向自己腳跟下子細推窮。我能知他人好惡長短底。是凡是聖。是有是無。推窮來推窮去。到無可推窮處。如老鼠入牛角。驀地偷心絕。則便是當人四楞塌地。歸家穩坐處。妙喜不得已說這惡口。於了事漢分上看來。正是不識好惡。撒屎撒尿。忽然撞著箇皮下有血底。爛椎一頓也怪他不得。今既無其人。不妨教這漢恣意亂說。已是不識好惡。不免向泥裡洗土說些沒滋味話。然第一不得向我說處會。此是士大夫作聰明底第一義也。世間出世間法。不得言一。不得言二。不得言有。不得言無。一二有無。於光明藏中亦謂之毒藥。亦謂之醍醐。醍醐毒藥本無自性。作一二有無之見者。對病醫方耳。光明藏喻太虛空。一二有無喻日月晝夜。夜暗時太虛空未嘗暗。晝明時太虛空未嘗明。日月晝夜自相傾奪。如一二有無之見相傾相奪。於光明藏無異。可中有箇英靈漢。不受這般惡水潑。一念緣起無生。只這相傾相奪底。皆是當人逐日受用底家事。前所云醍醐毒藥是也。士大夫學此道。多求速效。宗師未開口時。早將心意識領解了也。及乎緩緩地根著一似落湯螃蟹手忙腳亂無討頭處。殊不知閻家老子面前受鐵棒吞熱鐵。圓者便是這領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別人。所謂希得返失。務精益麁。如來說為可憐愍者。近世士大夫。千萬人中覓一箇半箇無此病者。了不可得。紹興丙子秋。經由鄂渚邂逅熊使君叔雅一見傾倒。便以此道相契卻。能退步向實頭處著到。如說而行。不似泛泛者。彊知彊會彊領略。直要到古人腳蹋實地處。不疑佛。不疑孔子。不疑老君。然後借老君孔子佛鼻孔。要自出氣。真勇勐精進勝丈夫所為。願勐著精彩。努力向前。說處行處已不錯。但少噴地一下而已。若有進無退。日用二六時中應緣處不間斷。則噴地一下亦不難。然第一不得存心在噴地一下處。若有此心。則被此心障卻路頭矣。但於日用應緣處不昧。則日月浸久。自然打成一片。何者為應緣處。喜時怒時。判斷公事時。與賓客相酬酢時。與妻子聚會時。心思善惡時。觸境遇緣時。皆是噴地一發時節。千萬記取。千萬記取。世間情念起時。不必用力排遣。前日已曾上聞。但只舉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雲無。才舉起這一字。世間情念自怗怗地矣。多言復多語。由來返相誤。千說萬說。只是這些子道理。驀然於無字上絕卻性命。這些道理亦是眼中花。

示徐提刑(敦濟)

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淨。不變不動。無減無增。各各當人日用應緣處。頭頭上明。物物上顯。取之不得。捨之常存。蕩蕩無礙。了了空虛。如水上放葫蘆。拘牽他不得。惹絆他不得。古來有道之士。得之向生死海內。頭出頭沒。全體受用。無欠無餘。不見有生死塵勞之狀。如析栴檀片片皆是。將甚麽作生死塵勞。生死塵勞從甚麽處起。收因結果時卻向甚麽處著。既無著處。則佛是幻法是幻。三界二十五有十二處十八界空蕩蕩地。到得這箇田地。佛之一字亦無著處。佛之一字尚無著處。真如佛性菩提涅槃何處有也。故傅大士有言。恐人生斷見。權且立虛名。學道人理會。不得一向去。古人入道因緣。上求玄求妙求奇特覓解會。不能見月亡指。直下一刀兩段。永嘉所謂空拳指上生實解。根境法中虛揑怪。於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塵勞中。妄自囚執。如來說為可憐愍者。不見岩頭和尚有言。汝但無慾無依。便是能仁。都來只有一箇父母所生底肉塊子。一點氣不來。便屬他人所管。肉塊子外更有甚麽。把甚麽作奇特玄妙。把甚麽作菩提涅槃。把甚麽作真如佛性。士大夫要究竟此事。初不本其實。只管要於古人公桉上。求知求解。直饒爾知盡解盡一大藏教。臘月三十日生死到來時。一點也使不著。又有一種。才聞知識說如是事。又將心意識。摶量卜度雲。若如此則莫落空否。士大夫十箇有五雙。作這般見解。妙喜不得已向他道。爾未曾得空。何怕之有。如船未翻。先要跳入水去。見伊不領略。不惜口業。又為打葛藤一上云。只這怕落空底。還空得也無。爾眼若不空。將甚麽觀色。耳若不空。將甚麽聽聲。鼻若不空。將甚麽知香臭。舌若不空。將甚麽嘗味。身若不空。將甚麽覺觸。意若不空。將甚麽分別萬法。佛不雲乎。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乃至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乃至聲聞緣覺菩薩佛。及佛所說之法。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及說此法者聽此法者。作如是說者。受如是說者。皆悉無有。得如是了。喚作空耶。喚作不空耶。喚作佛耶。喚作菩薩耶。喚作聲聞耶。喚作緣覺耶。喚作菩提涅槃耶。喚作真如佛性耶。道我聰明靈利不受人謾。試向這裡定當看。若定當得出。止宿草菴且在門外。若定當不出。切忌開大口說過頭話。大丈夫漢。決欲究竟此一段大事因緣。一等打破。面皮性燥。堅起嵴梁骨。莫順人情。把自家平昔所疑處。貼在額頭上。常時一似欠了人萬百貫錢。被人追索。無物可償。生怕被人恥辱。無急得急。無忙得忙。無大得大底。一件事方有趣向分。若道。我世間文字至於九經十七史諸子百家。古今興亡治亂。無有不知。無有不會。只有禪一般。我也要知。我也要會。自無辨邪正底眼。驀地撞著一枚。杜譔禪和。被他狐媚。如三家村裡傳口令口耳傳授。謂之過頭禪。亦謂之口鼓子禪。把他古人糟粕。遞相印證。一句來一句去。末後我多得一句時。便喚作贏得禪了也。殊不肯退步。以生死事在念。不肯自疑。愛疑他人。才聞有箇士大夫要理會這事。先起無限疑了也。謂渠要做美官。又有聲色之好。如何辦得這般事。似這般底。比比皆是。無一人真實把做一件未了底事。晝三夜三孜孜矻矻。茶裡飯裡喜時怒時。淨處穢處。妻兒聚頭處。與賓客相酬酢處。辦公家職事處。了私門婚嫁處。都是第一等做工夫提撕舉覺底時節。昔李文和都尉。在富貴叢中。參得禪大徹大悟。楊文公參得禪時。身居翰苑。張無盡參得禪時。作江西轉運使。只這三大老。便是箇不壞世間相。而談實相底樣子也。又何曾須要去妻孥休官罷職咬菜根。苦形劣志避喧求靜。然後入枯禪鬼窟裡作妄想方得悟道來。不見龐居士有言。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遶。鐵牛不怕師子吼。恰似木人見花鳥。木人本禮自無情。花鳥逢人亦不驚。心境如如只這是。何慮菩提道不成。在世俗塵勞中。能不忘生死事。雖未即打破漆桶。然亦種得般若種智之深。異世出頭來。亦省心力。亦不至流落惡趣中。大勝耽染塵勞不求脫離。謂此事不可容易。且作歸向信敬處。似此見解者。不可勝數。士大夫學道。與我出家兒大不同。出家兒父母不供甘旨六親固以棄離。一瓶一缽日用應緣處。無許多障道底冤家。一心一意體究此事而已。士大夫開眼合眼處。無非障道底冤魂。若是箇有智慧者。只就里許做工夫。淨名所謂。塵勞之儔為如來種。怕人壞世間相而求實相。又說箇喻雲。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若就里許。如楊文公李文和張無盡三大老。打得透其力。勝我出家兒二十倍。何以故。我出家兒在外打入。士大夫在內打出。在外打入者其力弱。在內打出者其力彊。彊者謂所乖處重。而轉處有力。弱者謂所乖處輕。而轉處少力。雖力有彊弱。而所乖則一也。方外道友徐敦濟。乃妙喜三十年前夷門道舊。才一邂逅。便以此道相期。與令弟敦立時時來圜悟先師處。激揚箇事。決欲臘月三十日四大分散時。要得這一著子有下落。非如他人要資談柄。紹興初予住徑山。因持缽吳門。再得一見。又二十年復在鄂渚相遇。因以此軸求指示。信意一揮寫至此。不知前面所說何事。面一軸已終。千說萬說。直說曲說。只是為徐敦濟生死疑根未拔。只教就未拔處。看箇話頭。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雲無。行住坐臥但時時提掇。驀然噴地一發。方知父母所生鼻孔只在面上。勉之勉之。

示鮑教授(夢符)

諸佛出世。祖師西來。隨眾生根器所宜。應箇時節而已。據實而論。無說無示無聞無得。故岩頭有言。若以實法系綴人。莫道受他信施。只土亦銷不得。以是觀之。諸佛諸祖亦只作得箇證明底主人耳。不見舍利弗問文殊師利曰。諸佛如來不覺法界耶。文殊答曰。諸佛尚不可得。云何有佛而覺法界。法界尚不可得。云何法界為諸佛所覺。如是則亦不見有師。亦不見有弟子。亦不見有說法者。亦不見有聽法者。亦不見有說如是義者。亦不見有受如是義者。亦無文殊。亦無舍利弗。亦無諸佛。亦無祖師。亦無法界為諸佛所覺。亦無諸佛而覺法界。亦不曾有鮑居士。此軸子亦無來處。妙喜亦不曾引筆行墨。既是一切皆不曾有。即今忉忉怛怛。一絡索惡口。卻安頓在甚麽處。咄若有安頓處則有也。鮑居士但恁麽觀。作是觀者名為正觀。作他觀者名為邪觀。如或尚作邪正見。也怪妙喜不得。

示妙淨居士(趙觀使師重)

既已知有此段大事因緣。決定不從人得。則便好頓捨外塵。時時向自己腳跟下推窮。推來推去。內不見有能推之心。外不見有所推之境。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如水上放葫蘆。無人動著。常蕩蕩地拘牽他不得。惹絆他不得。撥著便動觸著便轉。如是自在如是瞥脫如是靈聖。不與千聖同途。不與衲僧徣借。直能號令佛祖。佛祖號令他不得。當人知是般事。便好勐著精彩。向百尺竿頭快進一步。如進得這一步。則不異善財童子。於普賢毛孔剎中。行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如是而行。盡未來劫猶不能知一毛孔中剎海次第剎海藏剎海差別剎海普入剎海成剎海壞剎海莊嚴所有邊際。似這般境界。亦不是外邊起心用意。修證得來。只是當人腳跟下本來具足底道理耳。不見德山和尚有言。汝但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則虛而靈空而妙。若毛端許言之本末者。皆為自欺。何故。毫釐繫念三塗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聖名凡號盡是虛聲。殊相劣形皆為幻色。汝欲求之得無累乎。及其厭之又成大患。恁麽說話棒打石人頭。嚗嚗論實事。前所云內不見有能推之心。外不見有所推之境。便是這箇道理也。這箇道理向事上覷則疾。若向意根下思量卜度。則轉疎轉遠矣。所以釋迦老子在法華會上。只度得箇八歲底女人。華嚴會上只度得箇童子。涅槃會上只度得箇屠兒。看他這三箇成佛底樣子。又何曾向外取證。辛勤修學來。佛亦隻言。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只說為他保任而已。且不說有法可傳令汝向外馳求然後成佛。幸有如此體格。何故不信。苟能直下信得及。不向外馳求。亦不於心內取證。則二六時中隨處解脫。何以故。既不向外馳求。則內心寂靜。既不於心內取證。則外境幽閑。故祖師云。境緣無好丑。好丑起於心。心若不彊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當知內心外境。只是一事。切忌作兩般看。記得溈山問仰山。妙淨明心。子作麽生會。仰山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溈山雲。汝只得其事。仰山雲。和尚適來問甚麽。溈山雲。妙淨明心。仰山雲。喚作事得麽。溈山雲。如是如是。觀使師重。身生富貴之家。不為富貴囚執。而夙植德本。自然知有此段不可思議事。可以於生死岸頭為舟為航為憑為仗。故時時退步。肯向腳跟下推究。乃為立道號曰妙淨居士。師重勉之。行住坐臥造次顛沛。不可忘了妙淨明心之義。妄念起時不必用力排遣。只舉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雲無。舉來舉去。和這舉話底亦不見有。只這知不見有底亦不見有。然後此語亦無所受。驀地於無所受處。不覺失聲大笑。一巡時便是歸家穩坐處也。多言多語。返相鈍置。且截斷葛藤。

示呂機宜(舜元)

是人知得世間有為虛妄不實底道理。及至對境遇緣。驀地撞在面前。不隨他去。則被伊穿卻鼻孔定也。蓋無始時來。熟處太熟。生處太生。雖暫識得破。終是道力不能勝他業力。且那箇是業力熟處是。那箇是道力生處是。然道力業力本無定度。但看日用現行處。只有一箇昧與不昧耳。昧卻道力。則被業力勝卻。業力勝則觸途成滯。觸途成滯則處處染著。處處染著則以苦為樂。故釋迦老子謂滿慈子曰。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週遍法界。是故於中風動空澄日明雲暗。眾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這箇是昧道力。而被業力勝者。釋迦老子又曰。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這箇是現行處。不昧道力而勝業力者。然兩處皆歸虛妄。若捨業力而執著道力。則我說是人不會諸佛方便隨宜說法。何以故。不見釋迦老子曰。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前所云道力業力本無定度是也。若是有智慧丈夫兒。借道力為器仗。攘除業力。業力既除道亦虛妄。所以道。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未識得破時。千難萬難。識得破後有甚難易。龐居士曰。凡夫智量狹。妄說有難易。離相如虛空。盡契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是弄花枝。要識病根麽不是別物。只是箇執難執易妄生取捨者。這箇病根拔不盡。生死海里浮沉。直是無出頭時。昔張拙秀才才被尊宿點著病源。便解道。斷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是空花。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死生。但常放教方寸虛豁豁地事來則隨時撥置。如水之定如鑒之明。好惡妍丑到來。逃一毫不得。信知無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議。近世叢林有一種邪禪。執病為藥。自不曾有證悟處。而以悟為建立以悟為接引之詞。以悟為落第二頭。以悟為枝葉邊事。自己既不曾有證悟之處。亦不信他人有證悟者。一味以空寂頑然無知。喚作威音那畔空劫已前事。逐日噇卻兩頓飯事。事不理會。一向嘴盧都地打坐。謂之休去歇去。才涉語言便喚作落今時。亦謂之兒孫邊事。將這黑山下鬼窟裡底為極則。亦謂之祖父從來不出門。以己之愚返愚他人。釋迦老子所謂。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輩名為可憐愍者。有一種士大夫。末上被這般雜毒入在心識中。縱遇真正善知識。與說本分話。返以為非。此輩正如世之所謂虎鬼者。不獨被伊害卻性命。又返為之用。殊不知覺。除非夙有願力。常以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二事。貼在鼻孔尖上。茶裡飯裡靜處鬧處。念念孜孜常似欠卻人。萬百貫錢債無所從出。心胸煩悶迴避無門。求生不得求死不得。當恁麽時。善惡路頭相次絕也。覺得如此時。正好著力。只就這裡看箇話頭。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雲無。看時不用摶量。不用註解。不用要得分曉。不用向開口處承當。不用向舉起處作道理。不用墮在空寂處。不用將心等悟。不用向宗師說處領略。不用掉在無事甲裡。但行住坐臥時時提撕。狗子還有佛性也無。無提撕得熟。口議心思不及。方寸裡七上八下。如咬生鐵橛沒滋味時。切莫退志。得如此時。卻是箇好底消息。不見古德有言。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非但祖師門下如是。佛說一大藏教。盡是這般道理。眾生惡業障重。逐日下得床來。便心識紛飛思量名利。擔卻人我。妄想顛倒。從旦至暮。如鉤鎖連環相續不斷。都不厭惡。乍起一念。向此箇門中著意思量。便要我會。心意識安排不到。便生煩惱。早要罷休。有著甚來由之說。如此者不可勝數。舜元道友即不然。既知缺減界中種種虛妄。一心一意向自己腳跟下理會。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既不知來處。又不知去處。現今歷歷孤明。與人分是非別好丑底。決定是有是無。是真實是虛妄。直待到如人飲水冷煖自知。不向他人口頭受處分忽然噴地一發。到究竟安樂大休大歇處。方始自肯。以此軸來求指示。掇筆信手一揮。遂成一段葛藤。然則事不孤起。起必有由。若一向作葛藤會又爭得。不見昔日子胡和尚有言。祖師西來也只箇冬寒夏熱。夜暗日明。只為爾徒無意立意。無事生事。無內外彊作內外。無東西謾說東西。所以奢摩不能明瞭。以至根境不能自由。以是評量。舜元不曾來妙喜處求法語。妙喜元不曾寫一字。冬寒夏熱夜暗日明。內外中間東西南北。元不曾移易增減一絲毫許。何以故。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既無一法與人。即今寫底是箇甚麽說。冬寒夏熱內外中間者。又是箇甚麽。東西南北不曾移易一絲毫者。又是箇甚麽(咄)有也不可得。無也不可得。冬寒夏熱也不可得。內外中間也不可得。作如是說者亦不可得。受如是說者亦不可得。一絲毫亦不可得。舜元亦不可得。妙喜亦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不可得中只麽得。舜元到這裡合作麽生參。只這作麽生參亦無著處。然後此語亦不受。此語既不受。妙喜決定無說。舜元決定無聞。無說處是真說。無聞處是真聞。如是則妙喜即是舜元。舜元即是妙喜。妙喜舜元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嘉州大像喫黃連。陝府鐵牛滿口苦。苦不苦分明。覷見沒可覩(咄)。

大慧普覺禪師法語卷第二十一

 

上篇: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下篇: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註音版】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禪宗永嘉集

禪宗永嘉集序 唐慶州刺史魏靜述 聞夫。慧門廣闢。理絕...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第一 唐大薦福寺沙門法藏述 今將...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序 (宣政殿學士金紫榮祿大夫行給事...

阿彌陀佛百頌

普陀三聖禪院逸人述 昔徹悟禪師,以教義宗乘,作念佛...

佛說象頭精舍經

佛說象頭精舍經 隋天竺三藏毘尼多流支譯 如是我聞:...

出曜經

出曜經序 《出曜經》者,婆須密舅法救菩薩之所譔也,...

阿彌陀佛百頌

普陀三聖禪院逸人述 昔徹悟禪師,以教義宗乘,作念佛...

須摩提女經

須摩提女經(a)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栴檀樹經

佛說栴檀樹經 失譯人名,今附漢錄 聞如是: 一時佛從...

【註音版】南本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

八大人覺經略解

明 蕅益釋智旭解 大文為三。初總標。二別明。三結嘆。...

佛說大自在天因地經

佛說大自在天子因地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

【註音版】佛說拔除罪障咒王經

佛說拔除罪障咒王經...

【佛教詞典】有貪離貪等乃至不解脫心極解脫心

【有貪離貪等乃至不解脫心極解脫心】 p0563   瑜伽五...

【佛教詞典】初中後三分

(術語)凡字輪大別為三,初以阿字(四十二字門),五...

面對誘惑,孿生兄弟不同的命運迥異

今天這則故事,出自《人鑒》,編者為李圓淨。李圓淨(...

母親的一切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由母親承當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的模式...

什麼是禪七

禪七的起源,源於佛陀在菩提樹下,七日證道。佛陀在菩...

淨土弘法的第一步

在淨土法門的修行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就是我們佛教徒...

第三世怨的結果

淨土宗祖師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修行人沒有對淨土法門產...

往生的重點——法華與淨土的修學

(1)往生關鍵 皈依佛陀 自他不二,真實信心。 厭離娑...

被責罵也是一種幸福

有一位在森林裡修行的人,非常的純淨,也非常的虔誠,...

淨土的眾生每天都在幹什麼

問: 在淨土的眾生還造孽嗎?阿彌陀經中說淨土世界的...

淨土法門應謹防兩種誤區

目前須謹防兩種誤區:一是說末法眾生是持不了戒的,阿...

修繕寶塔的功德

當佛陀在舍衛城的時候,當時的舍衛城裡有一位財富與多...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牆角的,因為正好修行

佛陀在楞嚴經中跟末法眾生說:假設修行人不斷大妄語,...

居士遇到假和尚應該怎麼辦

問: 遇到假和尚化緣怎麼辦?一個出家師父開示,說碰...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李罕念誦

《佛說阿彌陀經》李罕念誦

【視頻】《妙法蓮華經》善音居士念誦

《妙法蓮華經》善音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