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第二十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慧普覺禪師書卷第二十七

宋徑山能仁禪院住持嗣法慧日禪師臣蘊聞 上進

答劉寶學(彥脩)

即日烝溽。不審燕處悠然。放曠自如。無諸魔撓否。日用四威儀內。與狗子無佛性話一如否。於動靜二邊能不分別否。夢與覺合否。理與事會否。心與境皆如否。老龐雲。心如境亦如。無實亦無虛。有亦不管。無亦不拘。不是聖賢。了事凡夫。若真箇作得箇了事凡夫。釋迦達磨是甚麽泥團土塊。三乘十二分教是甚麽熱盌鳴聲。公既於此箇門中。自信不疑。不是小事。要鬚生處放教熟。熟處放教生。始與此事少分相應耳。往往士大夫。多於不意中。得箇瞥地處。卻於如意中打失了。不可不使公知。在如意中。須時時以不如意中時節在念。切不可暫忘也。但得本莫愁末。但知作佛。莫愁佛不解語。這一著子。得易守難。切不可忽。須教頭正尾正。擴而充之。然後推己之餘以及物。左右所得。既不滯在一隅。想於日用中。不著起心管帶。枯心忘懷也。近年已來禪道佛法衰弊之甚。有般杜譔長老。根本自無所悟。業識茫茫無本可據。無實頭伎倆。收攝學者。教一切人如渠相似。黑漆漆地緊閉卻眼。喚作默而常照。彥沖被此輩教壞了。苦哉苦哉。這箇話。若不是左右悟得狗子無佛性。徑山亦無說處千萬捋下面皮。痛與手段救取這箇人。至禱至禱。然有一事。亦不可不知。此公清淨自居。世味澹薄。積有年矣。定執此為奇特。若欲救之。當與之同事令其歡喜心不生疑。庶幾信得及。肯轉頭來。淨名所謂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是也。黃面老子云。觀法先後以智分別。是非審定不違法印。次第建立無邊行門。令諸眾生斷一切疑。此乃為物作則。萬世楷模也。況此公根性與左右逈不同。生天定在靈運前。成佛定在靈運後者也。此公決定不可以智慧攝。當隨所好攝。以日月磨之。恐自知非。忽然肯捨。亦不可定。若肯轉頭來。卻是箇有力量底漢。左右亦須退步讓渠出一頭始得。比暐禪歸。錄得渠答紫岩老子一書。山僧隨喜讀一遍。讚歎歡喜累日。直是好一段文章。又似一篇大義。末後與之下箇謹對。不識左右以謂如何。昔達磨謂二祖曰。汝但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二祖種種說心。說性俱不契。一日忽然省得達磨所示要門。遽白達磨曰。弟子此回始息諸緣也。達磨知其已悟。更不窮詰。只曰。莫成斷滅去否。曰無。達磨曰。子作麽生。曰了了常知故。言之不可及。達磨曰。此乃從上諸佛諸祖所傳心體。汝今既得。更勿疑也。彥沖雲。夜夢晝思十年之間。未能全克。或端坐靜默一空其心。使慮無所緣。事無所託。頗覺輕安。讀至此不覺失笑。何故。既慮無所緣。豈非達磨所謂內心無喘乎。事無所託。豈非達磨所謂外息諸緣乎。二祖初不識達磨所示方便。將謂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可以說心說性說道說理。引文字證據。欲求印可。所以達磨一一列下。無處用心。方始退步思量。心如牆壁之語。非達磨實法。忽然於牆壁上。頓息諸緣。即時見月亡指。便道。了了常知故。言之不可及。此語亦是臨時被達磨拶出底消息。亦非二祖實法也。杜譔長老輩。既自無所證。便逐旋揑合。雖教他人歇。渠自心火熠熠。晝夜不停。如缺二稅百姓相似。彥沖卻無許多勞攘。只是中得毒深。只管外邊亂走。說動說靜。說語說默。說得說失。更引周易內典。硬差排和會。真是為他閑事長無明。殊不思量一段生死公桉。未曾結絕。臘月三十日。作麽生折合去。不可眼光欲落未落時。且向閻家老子道。待我澄神定慮少時。卻去相見得麽。當此之時。縱橫無礙之說。亦使不著。心如木石亦使不著。須是當人生死心破始得。若得生死心破。更說甚麽澄神定慮。更說甚麽縱橫放蕩。更說甚麽內典外典。一了一切了。一悟一切悟。一證一切證。如斬一結絲。一斬一時斷。證無邊法門亦然。更無次第。左右既悟狗子無佛性話。還得如此也未。若未得如此。直須到恁麽田地始得。若已到恁麽田地。當以此法門興起大悲心。於逆順境中和泥合水。不惜身命不怕口業。拯拔一切以報佛恩。方是大丈夫所為。若不如是。無有是處。彥沖引孔子稱易之為道也屢遷。和會佛書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為一貫。又引寂然不動。與土木無殊。此尤可笑也。向渠道。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故經云。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謂此廣大寂滅妙心。不可以色見聲求。應無所住。謂此心無實體也。而生其心。謂此心非離真而立處。立處即真也。孔子稱易之為道也屢遷。非謂此也。屢者薦也。遷者革也。吉凶悔吝生乎動。屢遷之旨。返常合道也。如何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合得成一塊。彥沖非但不識佛意。亦不識孔子意。左右於孔子之教出沒如遊園觀。又於吾教深入閫域。山野如此杜譔。還是也無。故圭峯雲。元亨利貞乾之德也。始於一氣。常樂我淨佛之德也。本乎一心。專一氣而致柔。修一心而成道。此老如此和會。始於儒釋二教。無偏枯無遺恨。彥沖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與易之屢遷。大旨同貫未敢相許。若依彥沖差排。則孔夫子與釋迦老子。殺著買草鞋始得。何故。一人屢遷。一人無所住。想讀至此。必絕倒也。

答劉通判(彥沖)

令兄寶學公。初未嘗知管帶忘懷之事。信手摸著鼻孔。雖未盡識得諸方邪正。而基本堅實。邪毒不能侵。忘懷管帶在其中矣。若一向忘懷管帶。生死心不破。陰魔得其便。未免把虛空隔截作兩處。處靜時受無量樂。處鬧時受無量苦。要得苦樂均平。但莫起心管帶。將心忘懷。十二時中放教蕩蕩地。忽爾舊習瞥起。亦不著用心按捺。只就瞥起處。看箇話頭。狗子還有佛性也無。無。正恁麽時。如紅鑪上一點雪。相似。眼辦手親者。一逴逴得。方知懶融道。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曲談名相勞。直說無繁重。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今說無心處。不與有心殊。不是誑人語。昔婆修盤頭。常一食不臥。六時禮佛。清淨無慾。為眾所歸。二十祖闍夜多。將欲度之。問其徒曰。此遍行頭陀。能修梵行。可得佛道乎。其徒曰。我師精進如此。何故不可。闍夜多曰。汝師與道遠矣。設苦行歷於塵劫。皆虛妄之本也。其徒不勝憤。皆作色厲聲。謂闍夜多曰。尊者蘊何德行。而譏我師。闍夜多曰。我不求道。亦不顛倒。我不禮佛。亦不輕慢。我不長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雜食。我不知足。亦不貪慾。心無所希。名之曰道。婆修聞已發無漏智。所謂先以定動。後以智拔也。杜譔長老輩。教左右靜坐等作佛。豈非虛妄之本乎。又言。靜處無失。鬧處有失。豈非壞世間相而求實相乎。若如此修行。如何契得懶融所謂今說無心處不與有心殊。請公於此諦當思量看。婆修初亦將謂。長坐不臥可以成佛。才被闍夜多點破。便於言下知歸。發無漏智。真是良馬見鞭影而行也。眾生狂亂是病。佛以寂靜波羅蜜藥治之。病去藥存。其病癒甚。拈一放一。何時是了。生死到來。靜鬧兩邊都用一點不得。莫道鬧處失者多。靜處失者少。不如少與多得與失。靜與鬧。縛作一束。送放他方世界。卻好就日用非多非少。非靜非鬧。非得非失處。略提撕看。是箇甚麽。無常迅速。百歲光陰。一彈指頃便過也。更有甚麽閑工夫。理會得理會失。理會靜理會鬧。理會多理會少。理會忘懷理會管帶。石頭和尚雲。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虛度。這一句子。開眼也著。合眼也著。忘懷也著。管帶也著。狂亂也著。寂靜也著。此是徑山如此差排。想杜譔長老輩。別有差排處也。咄且置是事。

又。

左右做靜勝工夫。積有年矣。不識於開眼應物處。得心地安閑否。若未得安閑。是靜勝工夫未得力也。若許久猶未得力。當求箇徑截得力處。方始不辜負平昔許多工夫也。平昔做靜勝工夫。只為要支遣箇鬧底。正鬧時卻被鬧底聒擾自家方寸。卻似平昔不曾做靜勝工夫一般耳。這箇道理。只為太近。遠不出自家眼睛裡。開眼便刺著。合眼處亦不缺少。開口便道著。合口處亦自現成。擬欲起心動念承當。渠早已蹉過十萬八千了也。直是無爾用心處。這箇最是省力。而今學此道者。多是要用力求。求之轉失。向之愈背。那堪墮在得失解路上。謂鬧處失者多。靜處失者少。左右在靜勝處。住了二十餘年。試將些子得力底來看則箇。若將樁樁地底。做靜中得力處。何故卻向鬧處失卻。而今要得省力靜鬧一如。但只透取趙州無字。忽然透得。方知靜鬧兩不相妨。亦不著用力支撐。亦不作無支撐解矣。

答泰國太夫人

謙禪歸。領所賜教。並親書數頌。初亦甚疑之。及詢謙子細。方知不自欺。曠劫未明之事。豁爾現前不從人得。始知法喜禪悅之樂。非世間之樂可比。山野為國太歡喜。累日寢食俱忘。兒子作宰相。身作國夫人。未足為貴。糞掃堆頭收得無價之寶。百劫千生受用不盡方始為真貴耳。然切不得執著此貴。若執著則墮在尊貴中。不復興悲起智憐愍有情耳。記取記取。

答張丞相(德遠)

恭惟。燕居阿練若。與彼上人同會一處。娛戲毘盧藏海。隨宜作佛事。少病少惱。鈞候動止萬福。從上諸聖莫不皆然。所以於念念中。入一切法滅盡三昧。不退菩薩道。不捨菩薩事。不捨大慈悲心。修習波羅蜜。未甞休息。觀察一切佛國土。無有厭倦。不捨度眾生願。不斷轉法輪事。不廢教化眾生業。乃至所有勝願。皆得圓滿。了知一切國土差別。入佛種性到於彼岸。此大丈夫四威儀中受用家事耳。大居士於此力行無倦。而妙喜於此亦作普州人。又不識。還許外人插手否。聞到長沙即杜口毘耶深入不二。此亦非分外。法如是故。願居士如是受用。則諸魔外道。定來作護法善神也。其餘種種差別異旨。皆自心現量境界。亦非他物也。不識居士以為何如。

答張提刑(暘叔)

老居士所作所為。冥與道合。但未能得[囗@力]地一下耳。若日用應緣。不失故步。雖未得[囗@力]地一下。臘月三十日。閻家老子亦須拱手歸降。況一念相應耶。妙喜老漢。雖未目擊觀其行事。小大折中無過不及。只此便是道所合處。到這裡不用作塵勞想。亦不用作佛法想。佛法塵勞都是外事。然亦不得作外事想。但迴光返照。作如是想者從甚麽處得來。所作所為時。有何形段。所作既辦。隨我心意無不周旋。無有少剩。正恁麽時。承誰恩力。如此做工夫。日久月深。如人學射自然中的矣。眾生顛倒。迷己逐物。耽少欲味。甘心受無量苦。逐日未開眼時。未下床時。半惺半覺時心識已紛飛。隨妄想流蕩矣。作善作惡。雖未發露。未下床時。天堂地獄在方寸中。已一時成就矣。及待發時。已落在第八。佛不雲乎。一切諸根自心現器。身等藏自妄想相施設顯示。如河流如種子。如燈如風如雲。剎那展轉壞。躁動如猿猴。樂不淨處如飛蠅。無厭足如風火。無始虛偽習氣因。如汲水輪等事。於此識得破。便喚作無人無我知。天堂地獄不在別處。只在當人半惺半覺未下床時方寸中。並不從外來。發未發覺未覺時。切須照顧照顧時亦不得與之用力爭。爭著則費力矣。祖不雲乎。止動歸止。止更彌動。才覺日用塵勞中漸漸省力時。便是當人得力之處。便是當人成佛作祖之處。便是當人變地獄作天堂之處。便是當人穩坐之處。便是當人出生死之處。便是當人致君於堯舜之上之處。便是當人起疲氓於凋瘵之際之處。便是當人覆蔭子孫之處。到這裡說佛說祖。說心說性。說玄說妙。說理說事。說好說惡。亦是外邊事。如是等事。尚屬外矣。況更作塵勞中先聖所訶之事耶。作好事尚不肯。豈肯作不好事耶。若信得此說及永嘉所謂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不是虛語。請依此行履。始終不變易。則雖未徹證自己本地風光。雖未明見自己本來面目。生處已熟。熟處已生矣。切切記取。才覺省力處。便是得力處也。妙喜老漢。每與箇中人說此話。往往見說得頻了多忽之。不肯將為事。居士試如此做工夫看。只十餘日便自見得。省力不省力。得力不得力矣。如人飲水冷煖自知。說與人不得。呈似人不得。先德雲。語證則不可示人。說理則非證不了。自證自得自信自悟處。除曾證曾得已信已悟者。方默默相契。未證未得未信未悟者。不唯自不信。亦不信他人有如此境界。老居士天資近道。現定所作所為。不著更易。以他人較之。萬分中已省得九千九百九十九分。只欠噴地一發便了。士大夫學道。多不著實理會。除卻口議心思。便茫然無所措手足。不信無措手足處正是好處。只管心裡要思量得到。口裡要說得分曉。殊不知。錯了也。佛言。如來以一切譬喻。說種種事。無有譬喻能說此法。何以故。心智路絕不思議故。信知思量分別障道必矣。若得前後際斷。心智路自絕矣。若得心智路絕。說種種事。皆此法也。此法既明。即此明處便是不思議大解脫境界。只此境界亦不可思議。境界既不可思議。一切譬喻亦不可思議。種種事亦不可思議。只這不可思議底。亦不可思議。此語亦無著處。只這無著處底。亦不可思議。如是展轉窮詰。若事若法。若譬喻若境界。如環之無端。無起處無盡處。皆不可思議之法也。所以雲。菩薩住是不思議。於中思議不可盡。入此不可思議處。思與非思皆寂滅。然亦不得住在寂滅處。若住在寂滅處。則被法界量之所管攝。教中謂之法塵煩惱。滅卻法界量。種種殊勝一時蕩盡了。方始好看庭前柏樹子。麻三斤。乾屎橛。狗子無佛性。一口吸盡西江水。東山水上行之類。忽然一句下透得。方始謂之法界無量迴向。如實而見。如實而行。如實而用。便能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成就種種法。破壞種種法。一切由我。如壯士展臂。不借他力。師子遊行。不求伴侶。種種勝妙境界現前。心不驚異。種種惡業境界現前。心不怕怖。日用四威儀中。隨緣放曠。任性逍遙到得這箇田地。方可說無天堂無地獄等事。永嘉雲。亦無人亦無佛。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此老若不到這箇田地。如何說得出來。此語錯會者甚多。苟未徹根源。不免依語生解。便道一切皆無撥無因果。將諸佛諸祖所說言教。盡以為虛。謂之誑惑人。此病不除。乃莽莽蕩蕩招殃禍者也。佛言。虛妄浮心多諸巧見。若不著有便著無。若不著此二種。種於有無之間摶量卜度。縱識得此病。定在非有非無處著到。故先聖苦口叮嚀。令離四句絕百非。直下一刀兩段。更不念後思前。坐斷千聖頂[寧*頁]。四句者。乃有無。非有非無。亦有亦無是也。若透得此四句了。見說一切諸法實有。我亦隨順與之說有。且不被此實有所礙。見說一切諸法實無。我亦隨順與之說無。且非世間虛豁之無。見說一切諸法亦有亦無。我亦隨順與之說亦有亦無。且非戲論。見說一切諸法非有非無。我亦隨順與之說非有非無。且非相違。淨名雲。外道六師所墮。汝亦隨墮。是也。士大夫學道。多不肯虛卻心聽善知識指示。善知識才開口。渠已在言前一時領會了也。及至教渠吐露盡。一時錯會。正好在言前領略底。又卻滯在言語上。又有一種。一向作聰明說道理。世間種種事藝。我無不會者。只有禪一般我未會。在當官處。呼幾枚杜譔長老來。與一頓飯喫卻了。教渠恣意亂說。便將心意識。記取這杜譔說底。卻去勘人。一句來一句去。謂之廝禪。末後我多一句。爾無語時。便是我得便宜了也。及至撞著箇真實明眼漢。又卻不識。縱然識得。又無決定信。不肯四楞塌地放下。就師家理會。依舊要求印可。及至師家於逆順境中示以本分鉗鎚。又卻怕懼不敢親近。此等名為可憐愍者。老居士妙年登高第起家。所在之處隨時作利益事。文章事業皆過人而未甞自矜。一心一意。只要退步著實理會此段大事因緣。見其至誠。不覺忉怛如許。非獨要居士識得這般病痛。亦作勸發初心菩薩。入道之資糧也。

答汪內翰(彥章)

承。杜門壁觀。此息心良藥也。若更鑽故紙。定引起藏識中無始時來生死根苗。作善根難。作障道難無疑。得息心且息心已。過去底事。或善或惡。或逆或順。都莫思量。現在事得省便省。一刀兩段不要遲疑。未來事自然不相續矣。釋迦老子云。心不妄取過去法。亦不貪著未來事。不於現在有所住。了達三世悉空寂。但看。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雲無。請只把閑思量底心。回在無字上。試思量看。忽然向思量不及處。得這一念破。便是了達三世處也。了達時安排不得。計較不得。引證不得。何以故。了達處不容安排。不容計較。不容引證。縱然引證得。計較得。安排得。與了達底。了沒交涉。但放教蕩蕩地。善惡都莫思量。亦莫著意。亦莫忘懷。著意則流蕩。忘懷則昏沉。不著意不忘懷。善不是善。惡不是惡。若如此了達。生死魔何處摸[打-丁+索]。一箇汪彥章。聲名滿天下。平生安排得。計較得。引證得底。是文章。是名譽。是官職。晚年收因結果處。那箇是實。做了無限之乎者也。那一句得力。名譽既彰。與匿德藏光者。相去幾何。官職已做到大兩制。與作秀才時。相去多少。而今已近七十歲。儘公伎倆。待要如何。臘月三十日。作麽生折合去。無常殺鬼念念不停。雪峯真覺雲光陰倏忽暫須臾。浮世那能得久居。出嶺年登三十二。入閩早是四旬餘。他非不用頻頻舉。己過還須旋旋除。為報滿城朱紫道。閻王不怕佩金魚。古人苦口叮嚀為甚麽事。世間愚庸之人。飢寒所迫。日用無他念。只得身上稍煖肚裡不飢。便了。只是這兩事。生死魔卻不能為惱。以受富貴者較之。輕重大不等。受富貴底。身上既常煖。肚裡又常飽。既不被這兩事所迫。又卻多一件不可說底無狀。以故常在生死魔網中。無由出離。除宿有靈骨方見得徹識得破。先聖雲。瞥起是病。不續是藥。不怕念起。唯恐覺遲。佛者覺也。為其常覺故。謂之大覺。亦謂之覺王。然皆從凡夫中做得出來。彼既丈夫。我寧不爾。百年光景能得幾時。念念如救頭然。做好事尚恐做不辦。況念念在塵勞中而不覺也。可畏可畏。近收呂居仁四月初書。報曾叔夏劉彥禮死。居仁雲。交遊中。時復抽了一兩人。直是可畏。渠邇來為此事甚切。亦以瞥地回頭稍遲為恨。比已作書答之雲。只以末後知非底一念為正。不問遲速也。知非底一念。便是成佛作祖底基本。破魔網底利器。出生死底路頭也。願公亦只如此做工夫。做得工夫漸熟。則日用二六時中便覺省力矣。覺得省力時。不要放緩。只就省力處崖將去。崖來崖去和這省力處。亦不知有時不爭多也。但只看箇無宇。莫管得不得。至禱至禱。

又。

伏承。杜門息交。世事一切闊略。唯朝夕以某向所舉話頭提撕。甚善甚善。既辦此心。當以悟為則。若自生退屈。謂根性陋劣。更求入頭處。正是含元殿裡問長安。在甚處爾。正提撕時是阿誰。能知根性陋劣底又是阿誰。求入頭處底又是阿誰。妙喜不避口業。分明為居士說破。只是箇汪彥章。更無兩箇。只有一箇汪彥章。更那裡得箇提撕底知根性陋劣底求入頭處底來。當知皆是汪彥章影子。並不幹他汪彥章事。若是真箇汪彥章。根性必不陋劣。必不求入頭處。但只信得自家主人公及。並不消得許多勞攘。昔有僧問仰山。禪宗頓悟畢竟入門的意如何。山曰。此意極難。若是祖宗門下上根上智。一聞千悟。得大總持。此根人難得。其有根微智劣。所以古德道。若不安禪靜慮。到這裡總須茫然。僧曰。除此格外。還別有方便令學人得入也無。山曰。別有別無。令汝心不安。我今問汝。汝是甚處人。曰幽州人。山曰。汝還思彼處否。曰常思。山曰。彼處樓台林苑人馬駢闐。汝返思思底。還有許多般也無。曰某甲到這裡一切不見有。山曰。汝解猶在境。信位即是。人位即不是。妙喜已是老婆心切。須著更下箇註腳。人位即是汪彥章。信位即是知根性陋劣。求入頭處底。若於正提撕話頭時。返思能提撕底。還是汪彥章否。到這裡間不容髮。若佇思停機。則被影子惑矣。請快著精彩。不可忽不可忽。記得前書中嘗寫去。得息心。且息心已。過去底事。或善或惡。或逆或順。都莫理會。現在事得省便省。一刀兩段不要遲疑。未來事自然不相續矣。不識曾如此覷捕否。這箇便是第一省力做工夫處也。至禱至禱。

又。

伏承。第五令嗣。以疾不起。父子之情。千生百劫恩愛習氣之所流注。想當此境界。無有是處。五濁世中種種虛幻。無一真實。請行住坐臥常作是觀。則日久月深。漸漸消磨矣。然正煩惱時。子細揣摩窮詰。從甚麽處起。若窮起處不得。現今煩惱底。卻從甚麽處得來。正煩惱時。是有是無。是虛是實。窮來窮去。心無所之。要思量但思量。要哭但哭。哭來哭去。思量來思量去。抖擻得藏識中許多恩愛習氣盡時。自然如水歸水。還我箇本來無煩惱無思量無憂無喜底去耳。入得世間。出世無餘。世間法則佛法。佛法則世間法也。父子天性一而已。若子喪而父不煩惱不思量。如父喪而子不煩惱不思量。還得也無。若硬止遏哭時又不敢哭。思量時又不敢思量。是特欲逆天理滅天性揚聲止響潑油救火耳。正當煩惱時。總不是外事。且不得作外邊想。永嘉雲。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是真語實語不誑不妄等語。恁麽見得了。要思量要煩惱。亦不可得。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邪正未分。正好著力。此是妙喜決定義無智人前莫說。
◎◎

答夏運使

示諭。道契則霄壤共處。趣異則覿面楚越。誠哉是言。即此乃不傳之妙。左右發意。欲作妙喜書。未操觚拂紙。已兩手分付了也。又何待堅忍究竟。以俟他日耶。此箇道理。唯證者方默默相契。難與俗子言。延平乃閩嶺佳處。左右能自調伏不為逆順關棙子所轉。便是大解脫人。此人能轉一切關棙子。日用活鱍鱍地。拘牽惹絆他不得。苟若直下便恁麽承當。自然無一毫毛於我作障。古德有言。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又懶融雲。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曲談名相勞。直說無繁重。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今說無心處。不與有心殊。非特懶融如是。妙喜與左右亦在其中。其中事難拈出似人前。所謂默默相契是也。

大慧普覺禪師書卷第二十七

 

上篇: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下篇: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寶藏論

寶藏論 長安沙門釋僧肇著 廣照空有品第一 空可空非真...

摩訶止觀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頂記 止...

緇門警訓

重刊緇門警訓序 一性圓明人人具足。瞥然妄念遽爾輪迴...

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註音版】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寶藏論

寶藏論 長安沙門釋僧肇著 廣照空有品第一 空可空非真...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唐新翻護國仁王般若經序 代宗皇帝製 皇矣至覺,子於...

佛說泥犁經

佛說泥犁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摩訶剎頭經

佛說摩訶剎頭經(亦名灌佛形像經) 西秦沙門釋聖堅譯 「...

【註音版】佛說迴向輪經

佛說迴向輪經...

摩訶止觀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頂記 止...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

佛說稱揚諸佛功德經

佛說稱揚諸佛功德經卷上 元魏天竺三藏吉迦夜譯 聞如是...

【佛教詞典】妙圓

即殊妙圓滿之意;亦即真實絕對之相。景德傳燈錄卷三菩...

【佛教詞典】六十二見

是外道的邪見,以五蘊為起見的對像,依色法和心法為根...

天地就是禪院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滿地都是寫了字的廢。怎麼啦?老和...

父母親屬殺生食肉不聽勸,該如何對待

昨接來書,不勝嘆息。汝十數年來完全不在自己心地上用...

改變內心有兩個重點

改變內心從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兩個重點:一個是道的...

勿貪非分之物

過分的貪慾,是很多人不快樂的根源。 沒車子時候,想...

【佛學漫畫】生死

許多人忌諱死亡,彷彿死亡只與他人有關,而與自己無關...

戒邪淫七步曲

一、知苦回頭 佛法四聖諦即苦集滅道,展開來就是知苦、...

出生就叫「大和尚」,老方丈預言竟成真

有這樣一個師父,他剛出生時,人們就叫他大和尚,這究...

費重利輕

有人一生勞碌,和人爭奪計較造諸惡業,才得來的錢財,...

諦觀無常契真心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向比丘們...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我們想要超越三界的塵勞,一定要知道方法,不是盲修瞎...

吉凶禍福不是定論,隨時可以轉變的

遠離一切妄執吉凶,常見斷見,我我所見,如是有情來生...

五年參訪和六年苦修

悉達多太子身披袈裟以後,就安祥徐步地到處去尋師訪道...

【視頻】增廣印光法師文鈔(老實居士念誦)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老實居士念誦)

【視頻】般若心經(童聲演唱版)

般若心經(童聲演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