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第十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慧普覺禪師普說卷第十七

徑山能仁禪院住持嗣法慧日禪師臣蘊聞 上進

禮侍者斷七請普說。僧問。和尚室中道。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得下語。不得無語。遂以坐具打地一下云。學人為蛇畫足。卻請和尚頭上安頭。師云。自起自倒得人憎。進雲。也要和尚相委悉。師云。切忌靴裡動指頭。進雲。還有為人處也無。師雲無。進雲。卻較些子。師云。換卻爾眼睛。乃雲。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得下語。不得無語。不得思量。不得擬議。當恁麽時釋迦老子達磨大師。雖有鼻孔。直是無出氣處。還委悉麽。遇貴則賤遇賤則貴。若向貴賤處著到。更須買草鞵行腳始得。所以道。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無心得。不可以語言造。不可以寂默通。雖然如是。如天普蓋。似地普擎。全放全收。全殺全活。妙喜恁麽道。也不離這箇消息。正如適來禪客。以坐具打地一般。乃拍禪床一下云。且道。明甚麽邊事。斯辰比丘了賢。為近體侍者。將俗家寄來衣物。估唱請老漢舉揚宗旨。莊嚴報地。可惜這兄弟。方始於竹篦子話。有箇發明處。而今已是說前年話。一日問他。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如何。渠答不得。卻曰。望和尚為某作箇方便指示。山僧向他道。爾是福州人。我說箇喻子向爾。如將名品荔枝和皮殼。一時剝了。以手送在爾口邊。只是爾不解吞。渠聞之不覺失笑曰。和尚吞著即禍事。過得幾時。又問。他前日吞了底荔枝。只是爾不知滋味。渠曰。若知滋味。轉見禍事。我愛他這兩轉語。所謂從門入者不是家珍。信知宗師家無實法與人。且如世間工巧技藝有樣子便做得。若是這一解。須是自悟始得。得之於心應之於手。若未得箇安樂處。一向求知見覓解會。這般雜毒才入心。如油入麫。永取不出。縱取得出。亦費料理。此事如青天白日。元無障礙。卻被這些雜毒障卻。所以於法不得自在。老漢常愛真淨和尚道。如今人多是得箇身心寂滅前後際斷。休去歇去一念萬年去。似古廟裡香爐去。冷湫湫地去。便為究竟。殊不知。卻被此勝妙境界障蔽。自己正知見不能現前。神通光明不能發露。或又執箇一切平常心是道。以為極則。天是天地是地。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大盡三十日。小盡二十九。凡百施為。須要平常一路子以為穩當。定將去合將去。更不敢別移一步。怕墮坑落塹。長時一似雙盲人行路。一條拄杖子寸步拋不得。緊把著憑將去。步步依倚。一日若道眼谿開。頓覺前非。拋卻杖子。撒開兩手。十方蕩蕩。七縱八橫。東西南北。無可不可。到這裡方得自在。如今人能有幾箇放得杖撒得手。昔因真淨和尚新開語錄。其時我老和尚在五祖堂中。作首座。五祖一日廊下見僧。把一冊文字。祖曰。爾手中是甚文字。僧曰。是真淨和尚語錄。祖遂取讀。即讚歎曰。慚愧末世中有恁地尊宿。乃喚首座。我老和尚時在後架洗襪。聞呼很忙走出來。祖曰。我得一本文字。不可思議。所謂善說法要。爾試看。休去歇去。一念萬年。前後際斷。諸方如今有幾箇得到這田地。他卻喚作勝妙境界。舊時寶峯有箇廣道者。便是這般人一箇渾身都不理會。都不見有世間事。世間塵勞昧他不得。雖然恁麽。卻被這勝妙境界障卻道眼。須知到一念不生前後際斷處。正要尊宿。如水潦和尚。因採藤次。問馬祖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祖曰。近前來向爾道。水潦才近前。馬祖當胸一蹋蹋倒。水潦忽然大悟。不覺起來呵呵大笑。祖曰。爾見箇甚麽道理。潦曰。百千法門無量妙義。只向一毛頭上。便識得根源去。這箇教中。謂之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才得箇入處。便亡了定相。定相既亡。不墮有為。不墮無為。動靜二相瞭然不生。便是觀音入理之門。他既悟了。便打開自己庫藏。運出自己家珍。乃曰。百千法門無量妙義。只向一毛頭上。便識得根源去。又呵呵大笑。馬祖知他已到這箇田地更不採他。亦無後語。後來住水潦菴。禪和家來參。他有百十眾。才舉揚便賣弄這一蹋雲。自從一喫馬師蹋。直至而今笑不休。渠又何曾有峯巒疊翠澗水潺湲岸柳含煙庭華笑日鸎啼喬木蝶舞芳叢底說話來。只道。自從一喫馬師蹋。直至而今笑不休。這箇便是第一箇入流亡所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底樣子。又不見雲門問洞山。近離甚處。山曰。查渡。門曰。夏在甚處。山曰。湖南報慈。門曰。幾時離彼山。曰八月二十五。門曰。放爾三頓棒。古人淳樸據實祇對。自言。我此回實從查渡來。有甚麽過。便道。放我三頓棒。大丈夫漢。須共這老漢理會始得。至明日便去問曰。昨日蒙和尚放三頓棒。未審過在甚麽處。問曰。飯袋子。江西湖南。便恁麽去。洞山忽然大悟。更無消息可通。亦無道理可拈出。只禮拜而已。既悟了。便打開自己庫藏。運出自己家珍。乃曰。他後向無人煙處住箇草菴。不蓄一粒米。不種一莖菜。接待十方往來。盡與伊出卻釘拔卻楔。拈卻炙脂帽子。脫卻鶻臭布衫。教伊灑灑地作箇衲僧。豈不俊哉。雲門曰。爾身如椰子大。開得許大口。這箇是第二箇入流亡所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底樣子。又鼓山晏國師在雪峯多年。一日雪峯知其緣熟。忽起搊住曰。是甚麽。晏釋然了悟。唯舉手搖曳而已。峯曰。子作道理耶。晏曰。何道理之有。後來楊大年收在傳燈錄中。謂之亡其了心。此是第三箇入流亡所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底樣子。又灌谿和尚。一日見臨濟。濟下繩床才擒住。谿便雲。領領。這箇是第四箇入流亡所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底樣子。這箇說似人不得。傳授人不得。老漢十七年參也。曾零零碎碎悟來。雲門下也理會得些子。曹洞下也理會得些子。只是不能得前後際斷。後來在京師天寧。見老和尚陞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門曰。東山水上行。若是天寧即不然。如何是諸佛出身處。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向這裡忽然前後際斷。譬如一綟亂絲將刀一截截斷相似。當時通身汗出。雖然動相不生。卻坐在淨裸裸處得。一日去入室。老和尚曰。也不易爾到這箇田地。可惜爾死了不能活。不疑言句。是為大病。不見道。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甦欺君不得。須信有這箇道理。老漢自言。我只據如今得處。已是快活。更不能理會得也。老和尚卻令我在擇木寮作不釐務。侍者每日同士大夫。須得三四回入室。只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才開口便道。不是。如是半年間。只管參。一日同諸官員在方丈藥石次。我只把箸在手。都忘了喫食。老和尚曰。這漢參得黃楊木禪。卻倒縮去。我遂說箇譬喻曰。和尚。這箇道理。恰如狗看著熱油鐺相似。要舐又舐。不得。要捨又捨不得。老和尚曰。爾喻得極好。只這箇便是金剛圈栗棘蓬。一日因問老和尚。見說。和尚當時在五祖。曾門這箇話。不知五祖和尚如何答。和尚不肯說。老漢曰。和尚當時不可獨自問。須對大眾前問。如今說又何妨。老和尚乃曰。我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時如何。祖曰。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又問。忽遇樹倒藤枯時如何。祖曰。相隨來也。老漢才聞舉便理會得。乃曰。某會也。老和尚曰。只恐爾透公桉未得。老漢曰。請和尚舉。老和尚遂連舉一絡索誵訛公桉。被我三轉兩轉截斷。如箇太平無事時得路便行更無滯礙。老和尚曰。如今方知道。我不謾爾。我既會了。卻倒疑著幾箇禪頭。乃問老和尚。老和尚曰。我箇禪如大海相似。是爾將得箇大海來。傾取去始得。若只將得缽盂來。盛得些子去便休。是爾器量只如此。教我怎奈何。能有幾箇得到爾田地。舊時只有一箇璟上座。與爾一般。只是死了。過得幾時。便舉。我立僧後來在雲居首座寮。夜間常與兄弟入室。老和尚愛來聽。有時入室了。卻上方丈。見老和尚。同在火爐頭坐。老和尚曰。或有箇禪和子。得似老僧。爾又如何支遣。老漢曰。何幸如之。正如東坡說作劊子得一箇肥漢剮。我卻倒與老和尚入室。被我拶得上壁。老和尚呵呵大笑。思量這老和尚。粉骨碎身亦未能報得。因禮上座聲老漢舉。福州人喫荔枝。有箇瞥地處。所以說到這裡。這兄弟在叢林中。規行矩步。無衲子之過。可惜尺頭短。然打箇觔斗出來。決定昧他不得。有一則古話。舉似大眾。教中道。吾不見時。何不見吾不見之處。若見不見。自然非彼不見之相。若不見吾不見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後來湛堂和尚頌曰。老胡徹底老婆心。為阿難陀意轉深。韓幹馬嘶青草渡。戴嵩牛臥綠楊陰。妙喜亦有箇頌子。雖不甚文彩。卻不在湛堂之下。

荒田無人耕。耕著有人爭。
無風荷葉動。決定有魚行。

師紹興二十六年。三月十一日。於臨江軍新淦縣東山寺。被旨還僧。謝恩罷。拈香祝聖畢。乃就座雲。青氈本是吾家物。今日重還舊日僧。珍重聖恩何以報。萬年松上一枝藤。遂拈起拄杖雲。一枝藤在這裡。且報恩一句作麽生道。若也道得。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瞭然超百億其或未然。山僧不免為諸人道破。

長將日月為天眼。
指出須彌作壽山。

新淦縣眾官。請普說。僧問。聖恩已受。僧相再圓。學人上來。乞師指示重新底佛法。師云。雨過谿光澹。雲開岳色新。進雲。恁麽則龍圖增久固。佛日轉光輝。師云。一道舊行路。高下自分明。進雲。只如大顛叩齒。韓文公直下知歸。黃檗安名。裴相國便知落處。未審和尚今日與知縣朝議相見。有何指示。師云。兩眼對兩眼。進雲。莫便是指示也無。師云。一任鑽龜打瓦。僧禮拜。師乃雲。問得亦好不問更親。何故。聲前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可中有箇英靈漢。恁麽不恁麽聊聞舉著剔起便行。猶在葛藤窠裡。直得內無所證外無所修。似地擎山。如石含玉。亦未是衲僧放身命處。若也知得。塵塵念念皆無空闕。折旋俯仰盡在其中。正當恁麽時。畢竟是誰家風月。還委悉麽。千聖不知何處去。倚天長劍逼人寒。復雲。這箇是知縣朝議。今日率諸同官。洎寄居賢士大夫。同來隨喜宗杲披剃。請說法底意旨此一段因緣。問佛有因。況宗杲自居衡梅。首尾十七年。今日不覺不知。一來新淦。同此法會。豈非前報世中曾在靈山會上同為聽法之人。元來說法自有時處。若時節因緣未會。說法不成。所以釋迦老子說法三百六十餘會。皆立時處。何謂時處。豈不見。圓覺經末上云。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只這箇便是今日說法底時節。所以道。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時節若至。其理自彰。不見。天台智者大師因讀法華經。至藥王菩薩焚身處雲。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於此豁然。前後際斷。便證法華三昧。於三昧中見靈山會上釋迦老子與百萬大眾儼然未散。如今說與人。若是不曾入得這般境界。剗地不信。何故。智者自是陳隋時人與釋迦老子相去二千年。如何因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便於法華三昧中。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為復是謾人耶。是假說耶。此事唯證乃知難可測。須知妙喜今日說法。與釋迦老子在靈山會上說法無異。與智者大師在南嶽證得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亦無異。真實證者必不相欺。未證者一似說夢。所以道。過去一切劫。安置未來今。未來現在劫。回置過去世。以海印三昧一印印定。更無透漏。無去無來無前無後。非但妙喜一人如是。判府郎中亦如是。非但判府郎中如是。判縣朝議與諸同官寄居賢士大夫亦如是。非但判縣朝議與諸同官寄居賢士大夫如是。乃至現前若僧若俗若貴若賤亦如是。如是之法。在天同天。在人同人。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乃至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悉現其身而為說法。此是一味清淨平等法門。若向這裡明得。各人本地風光本來面目。方知一大藏教五千四十八卷句句不說別事。無常迅速莫作等閑。所以道。努力今生須了卻。莫教永劫受餘殃。人身難得。為貴人復難。不見釋迦老子說四十二章經。裡面有二十難。謂貧窮佈施難。豪貴學道難。有勢不臨難。就中有箇[拚-ㄙ+ㄊ]命不死難。爾諸人還會麽。若[拚-ㄙ+ㄊ]得命無有不死者。如何說不死底道理。若會得這箇。方始把二十難。一翻翻轉來。總是易底事。[拚-ㄙ+ㄊ]命不死也易。貧窮佈施也易。豪貴學道也易。有勢不臨也易。若悟即易。不悟即難。然難易兩字。亦不幹本地風光本來面目事。何故。此箇法門本無難本無易。若能向不難不易處。急著眼看。外息諸緣內心無喘。方知本無難易底法。如今聰明靈利底人。不能便悟。病在於何。卻為心意識先行。被心意識障卻自己光明。塞卻行路。進步不得。所以這裡使聰明靈利不著。要須內不放出外不放入。內不放出。則是內心無喘。外不放入。即是外息諸緣。內心既定。則諸緣亦定。故曰。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這一段大事因緣。大底如是。若能如是信如是解。如是修如是證。則三世諸佛即是汝諸人。汝諸人即是三世諸佛。無古無今。同一解脫。世間有如此殊勝之事。可惜百姓日用而不知。然今日一會亦非小緣。又承諸山禪師洎諸善男信女。同此聽法。伏願。一聞千悟得大總持。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久立伏惟珍重。

錢計議請普說。師云。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既離見聞覺知外。卻喚甚麽作法。到這裡如人飲水冷煖自知。除非親證親悟。方可見得。若實曾證悟底人。拈起一絲毫頭。盡大地一時明得。今時不但禪和子。便是士大夫聰明靈利博極群書底人。箇箇有兩般病。若不著意。便是忘懷。忘懷則墮在黑山下鬼窟裡。教中謂之昏沉。著意則心識紛飛。一念續一念。前念未止後念相續。教中謂之掉舉。不知有人人腳跟下不沉。不掉底一段大事因緣。如天普蓋。似地普擎。未有世界。早有此段大事因緣。世界壞時。此段大事因緣。不曾動著一絲毫頭。往往士大夫。多是掉舉。而今諸方有一般默照邪禪。見士大夫為塵勞所障方寸不寧。怗便教他寒灰枯木去。一條白練去。古廟香爐去。冷湫湫地去。將這箇休歇人。爾道。還休歇得麽。殊不知。這箇猢猻子。不死如何休歇得。來為先鋒去為殿後底。不死如何休歇得。此風往年福建路極盛。妙喜紹興初。入閩住菴時。便力排之。謂之斷佛慧命。千佛出世不通懺悔。彼中有箇士人鄭尚明。極聰明教乘也理會得。道藏也理會得。儒教則故是也。一日持一片香來妙喜室中。怒氣可掬。聲色俱厲。曰昂有一片香未燒在。欲與和尚理會一件事。只如默然無言。是法門中第一等休歇處。和尚肆意詆訶。昂心疑和尚不到這田地。所以信不及。且如釋迦老子在摩竭提國。三七日中掩室不作聲。豈不是佛默然。毘耶離城三十二菩薩。各說不二法門。末後維摩詰無語。文殊讚善。豈不是菩薩默然。須菩提在岩中宴坐。無言無說。豈不是聲聞默然。天帝釋見須菩提在岩中宴坐。乃雨華供養。亦無言說。豈不是凡夫默然。達磨游梁歷魏。少林冷坐九年。豈不是祖師默然。魯祖見僧便面壁。豈不是宗師默然。和尚因甚麽。卻力排默照。以為邪非。妙喜曰。尚明。爾問得我也是待我與爾說。我若說不行。卻燒一炷香禮爾三拜。我若說得行。卻受爾燒香禮拜。我也不與爾說釋迦老子及先德言句。我即就爾屋裡說。所謂借婆帔子拜婆年。乃問。爾曾讀莊子麽。曰是何不讀。妙喜曰。莊子云。言而足。終日言而盡道。言而不足終日言而盡物。道物之極。言默不足。以載非言非默。義有所極。我也不曾看郭象解並諸家註解。只據我杜譔說破爾這默然。豈不見。孔夫子一日大驚小怪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爾措大家。才聞箇唯字。便來這裡惡口卻雲。這一唯。與天地同根萬物一體。致君於堯舜之上。成家立國。出將入相。以至啟手足時。不出這一唯。且喜沒交涉。殊不知。這箇道理。便是曾子言而足。孔子言而足。其徒不會。卻問曰。何謂也。曾子見他理會不得。卻向第二頭答他話。謂夫子之道不可無言。所以雲。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要之道與物至極處。不在言語上。不在默然處。言也載不得。默也載不得。公之所說。尚不契莊子意。何況要契釋迦老子達磨大師意耶。爾要理會得莊子非言非默義有所極麽。便是雲門大師拈起扇子云。扇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築著帝釋鼻孔。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傾盆。爾若會得雲門。這箇說話。便是莊子說底。曾子說底。孔子說底一般。渠遂不作聲。妙喜曰。爾雖不語。心未伏在。然古人決定。不在默然處。坐地明矣。爾適來舉釋迦掩室維摩默然。且看。舊時有箇座主。喚作肇法師。把那無言說處。說出來與人云。釋迦掩室於摩竭。淨名杜口於毘耶。須菩提唱無說以顯道。釋梵絕聽而雨華。斯皆理為神御。故口以之而默豈曰無辯。辯所不能言也。這箇是理與神忽然相撞著。不覺到說不得處。雖然不語。其聲如雷。故云。豈曰無辯。蓋辯所不能言也。這裡世間聰明辯才。用一點不得。到得恁麽田地。方始是放身捨命處。這般境界。須是當人自證自悟始得。所以華嚴經云。如來宮殿無有邊。自然覺者處其中。此是從上諸聖大解脫法門。無邊無量。無得無失。無默無語。無去無來。塵塵爾剎剎爾。念念爾法法爾。只為眾生根性狹劣。不到三教聖人境界。所以分彼分此。殊不知。境界如此廣大。卻向黑山下鬼窟裡默然坐地。故先聖訶為解脫深坑。是可怖畏之處。以神通道眼觀之。則是刀山劍樹鑊湯鑪炭裡坐地一般。座主家尚不滯在默然處。況祖師門下客。卻道。才開口便落今時。且喜沒交涉。尚明不覺作禮。妙喜曰。公雖作禮。然更有事在。至晚間來入室。乃問他。今年幾歲。曰六十四。又問。爾六十四年前。從甚麽處來。渠開口不得。被我將竹篦劈嵴打出去。次日又來室中曰。六十四年前尚未有昂在。如何和尚卻問昂從甚麽處來妙喜曰。爾六十四年前。不可元在福州鄭家。只今這聽法說法一段歷歷孤明底。未生已前畢竟在甚麽處。曰不知。妙喜曰。爾若不知。便是生大。今生且限百歲。百歲後爾待飛出三千大千世界外去。須是與他入棺材始得。當爾之時。四大五蘊一時解散。有眼不見物。有耳不聞聲。有箇肉團心分別不行。有箇身火燒刀斫都不覺痛。到這裡歷歷孤明底。卻向甚麽處去。曰昂也不知。妙喜曰。爾既不知。便是死大。故曰無常迅速生死事大。便是這箇道理。這裡便聰明也不得。記持也不得。我更問爾。平生做許多之乎者也。臘月三十日。將那一句敵他生死。須是知得生來死去處分曉始得。若不知即是愚人。渠方心伏。從此遂救他不坐在無言無說處。肯來這下做工夫。今日一會。同此聽法。須知人人有此一段大事因緣。亙古亙今不變不動。也不著忘懷。也不著著意。但自時時提撕。妄念起時。亦不得將心止遏。止動歸止。止更彌動。只就動止處。看箇話頭。便是釋迦老子達磨大師出來也。只是這箇。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雲無。爾措大家。多愛穿鑿說道。這箇不是有無之無。乃是真無之無。不屬世間虛豁之無。恁麽說時。還敵得他生死也無。既敵他生死不得。則未是在。既然未是。須是行也提撕。坐也提撕。喜怒哀樂時。應用酬酢時。總是提撕時節。提撕來提撕去。沒滋味。心頭恰如頓一團熱鐵相似。那時便是好處不得放捨。忽然心華髮明。照十方剎。便能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汝等諸人。聞恁麽說話。往往心裡道。妙喜老漢搖脣鼓舌。說得也相似。不知他肚裡如何。須知妙喜說得底。便是行得底。更無兩般。所以西天第十三祖迦毘摩羅尊者。欲求一弟子繼紹祖位。謂深山窮谷中。必有高人居止。因往求之。故知非但弟子求師切。師求弟子亦切。遂入山果見一人出迎。曰深山孤寂。龍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祖曰。吾非至尊。來訪賢者。彼默念曰。此師得決定性明道眼否。是大聖繼真乘否。祖曰。汝雖心語。吾已意知。但辦出家。何慮吾之不聖。彼聞已悔謝。於是投祖出家。即第十四祖龍樹是也。今時學道者多不自疑。卻疑他人。所以道。大疑之下必有大悟。且道悟得箇甚麽。良久雲。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下座。

大慧普覺禪師普說卷第十七

 

上篇: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下篇: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

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 唐國清沙門湛然撰 夫禮懺法世...

禪源諸詮集都序

重刻禪源詮序 道不能自鳴。假人而鳴。鳴雖不同。道則...

華嚴一乘十玄門

華嚴一乘十玄門 大唐終南太一山至相寺釋智儼撰承杜順...

略論安樂淨土義

略論安樂淨土義 釋曇鸞撰 問曰:「安樂國於三界中,何...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如是我聞: 一時...

佛說數經

佛說數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

佛說佛地經

佛說佛地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緣起經

緣起經...

菩薩戒本宗要

大賢法師義記序 大薦福寺僧道峯撰 吾觀。悠悠群動。營...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戒殺四十八問

戒殺四十八問目錄 釋生物養人之疑(五問) 釋俗見斷殺之...

【註音版】思益梵天所問經

思益梵天所問經...

天台八教大意

天台八教大意 隋天台沙門灌頂撰 前佛後佛。自行化他。...

【佛教詞典】自覺悟心

(術語)自覺之心也。心地觀經發菩提心品曰:自覺悟心...

【佛教詞典】名目

即法門之名稱數目。又集錄名目之書,亦稱為名目。又名...

捨多就少---做人的智慧

捨多就少---等到真能悟出了,代表著智慧已達巔峰,但等...

一天從早到晚,你都起了些什麼念頭

現在你所能做的,就是要能跟三寶結合起來。還有,大家...

坦然還兒債

我是省城重點中學的教師,愛人是醫務工作者,夫妻可以...

聖嚴法師《知恩報恩為先》

一般凡夫,多多少少都會恩將仇報、過河拆橋。別人對我...

女孩遇4名歹徒被流浪狗救下 經常餵食獲其報恩

兩年前她每天餵大黑一餐,換來大黑英勇救她一命。 大...

為何漢傳佛教對觀世音的崇拜遠勝於大勢至菩薩

問: 大勢至與觀世音同為阿彌陀佛的左右協侍,共稱西方...

你無法讓所有的人都滿意

從前,有一位畫家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畫畢...

念佛號時很快就打瞌睡,這是業障嗎

問: 師父您好!弟子在打佛七期間,念佛號時如果心裡不...

佛菩薩為什麼不以神通度眾生

問: 佛菩薩為什麼不以神通示現世人,引起世人的信仰...

天人果報的缺點和優點

天人的身心果報,我們從經典上跟祖師的傳記,得到兩個...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

◎行持語錄 這部份開示,是從一九七八年冬季開始,至...

【佛學漫畫】安於平凡的好人不平凡

安於平凡的好人不平凡...

【視頻】淨土五經日誦集要(傳印長老輯錄)

淨土五經日誦集要(傳印長老輯錄)

【視頻】普賢菩薩行願品(印能法師念誦)

普賢菩薩行願品(印能法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