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第十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慧普覺禪師普說卷第十四

徑山能仁禪院住持嗣法慧日禪師臣蘊聞 上進

黃德用請普說。師雲。邵武高士黃端夫。信向佛乘知有此事。捐家財起菴一所。以圜悟揭名。屢有書來乞。分楊岐一枝佛法去。彼為眾生作大利益。雲門不敢容易諾之。又託吳元昭學士。再三懇禱。亦未敢輕許。不幸端夫忽爾化去。聞啟手足時。呼其二子。再三囑之曰。若為吾於雲門。請得一本分住菴人。則死無遺恨矣。言訖長往。二子不忘遺訓。求元昭學士。撰疏遣專使。請彌光禪人作菴主。見其至誠。遂令應命。今德用昆仲。特詣當菴揮金辦供命山僧普說。舉揚宗旨。以答諸聖加被之恩。且喚甚麽作宗旨。宗旨又如何舉揚。近代佛法可傷。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各立門風各說奇特。逐旋揑合疑誤後昆。不可勝數。參禪者既不具擇法眼。為師者又道眼不明。以至如是。雲門初與元昭不相識。頃在江西見渠跋所施華嚴梵行品。自言於梵行品有悟入處。不疑天下老師舌頭。那時已得其要領。即與兄弟說。此人只悟得箇無梵行而已。已被邪師印破面門了也。雲門若見。須盡力救他。及乎在長樂相見。便來諮問入室。即時將渠悟入處只兩句斷了曰。公所悟者。永嘉所謂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耳。更為渠引梵行品中錯證據處曰。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空寂。無作業者。無受報者。此世不移動。彼世不改變。此中何法名為梵行。梵行從何處來。誰之所有。體為是誰。由誰而作。為是有為是無。為是色為非色。為是受為非受。為是想為非想。為是行為非行。為是識為非識。如是觀察。梵行法不可得故。若依此引證謂無梵行。是真梵行。則是謗大般若。入地獄如箭射。更為渠說。而今諸方邪師輩。各各自言。得無上菩提。各說異端。欺胡謾漢。將古人入道因緣。妄生穿鑿。或者以無言無說良久默然。為空劫已前事。教人休去歇去。歇教如土木瓦石相似。去又怕人道坐在黑山下鬼窟裡隨後便引祖師語證據雲。了了常知故。言之不可及。歇得如土木瓦石相似時。不是冥然無知。直是惺惺歷歷。行住坐臥。時時管帶。但只如此修行。久久自契本心矣。或者以脫去情塵不立窠臼為門戶。凡古人公桉舉了。早會了也。或師家問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爾作麽生會。便雲。和尚不妨惺惺。或云。和尚甚麽處去來。或云。不可矢上更加尖。或云。謾卻多少人。或再舉一遍雲。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凡問他古人因緣。皆向舉起處承當。擊石火閃電光處會。舉了便會了。凡有所問皆不受。喚作脫灑自在得大快樂。或者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為主宰。引一類古人相似處作證明。以眼見耳聞為得力處。凡通入處。未有不由見物而悟者。未有不由聞聲而悟者。凡有施設。倣効古人相似處。有人問話。只黏定學家問頭便答。謂之言下合無生。正如福州人聯麻相似。喚作綿密不落情塵。如僧問古德。如何出得三界去。雲把將三界來為爾出。或云喚甚麽作三界。或云。會得這僧問頭。出三界也不難。如僧問法眼。如何是曹源一滴水。答雲。是曹源一滴水。慧超諮和尚。如何是佛。答雲。汝是慧超。引如此之類作證。乃全是全不是。又如論藥山夜間示眾雲。我有一句子。待特牛生兒。即向汝道。有僧出眾雲。特牛已生兒也。自是和尚不道。藥山雲。點燈來。其僧便歸眾。後來法燈出語雲。且道。生底是牯牛是牸牛。自代雲。雙生也。商量時亦作言下作無生會。藥山雲。我有一句子。待特牛生兒便是道了也。所以這僧領得便出來道。特牛已生兒也。自是和尚不道。直是綿密不露鋒鋩。法燈徵雲且道。生底是牯牛是牸牛。又自代雲。雙生也。亦只作言下合無生會雲。他自問牯牛牸牛。乃自代雲。雙生也。更無少剩。佛眼也覷不見。將此等語。作以的破的不露鋒鋩不費氣力會。又如古人指一片石問學者雲。此一片石。在心內在心外。答雲。在心內。古德雲。爾著甚死急。心內著一片石。眾中商量雲。不合以內外答他若以內外答。則法有少剩矣。出語雲。大好一片石。或云。痛領一問。或云。喚甚麽作一片石。或云。諾諾。或云。在法堂前。或云。謝師指示。或云。和尚還識羞麽。或云。鈍置殺人。凡答如此話。只以一句包卻。謂之綿密。謂之不走。作如此之見。叢林甚多。或者謂一切語言總不幹事。凡舉覺時先大瞠卻眼如小兒患天弔見神見鬼一般。只於瞠眉努眼處領略。更錯引古人言句證據曰。舉不顧即差互。擬思量何劫悟。舉時須要以眼顧視。只是以古人言句提撕一遍。喚作不在言句上。如柏樹子洗缽盂麻三斤之類。若過得一箇時。餘者撥牌子過。更不費力。如此之類。比擊石火閃電光底。只添得箇瞠眉努眼而已。亦各各自謂得祖師巴鼻。莫謗他古人好。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透法身句。門雲。北斗裡藏身。爾作麽生會。學者即大瞠卻眼雲。北斗裡藏身。師家或權為沮抑學者。又連叫數聲雲。北斗裡藏身。北斗裡藏身。以謂把得定作得主。不受轉喚。師家奈何不下。亦喚作實頭。方始問其意旨如何。遂下語雲。佛眼也覷不見。或云。舉頭天外看。或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即下語雲。一枝南一枝北。或云。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已上盡在瞠眉努眼提撕處。然後下合頭語。以為奇特。癡漢。不可瞠眉努眼時便有禪。不瞠眉努眼時便無禪也。不可提撕時便有禪。不提撕時便無禪也。或者見雲門如此說。便又錯會雲。提撕時也是。不提撕時也是。更無兩般。似這般底。更是救不得。或者都不理會才說著佛法。說著悟處。便是發狂。更錯引古人言句雲。本無迷悟人。只要今日了。凡古人因緣。謂之設權。亦謂之建立實頭底。只在不作佛法商量處。凡有問答。一一據實祇對。平常無事。天是天地是地。露柱是木頭。金剛是泥塑。饑來喫飯困來打眠。更有何事。豈不見。真淨和尚雲。莫將無事會。無事睏人心。往往中無事毒者。卻以此言為非。或者見古人公桉。不可以理路商量處。便著一轉沒交涉底語。一應應過。謂之玄妙亦謂之不涉義路。亦謂之當機透脫。如僧問趙州。萬法歸一一歸何所。州雲。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之類。多少人錯商量雲。這僧致得箇問頭奇特。不是趙州有出身之路。便奈何不得。雲萬法歸一。一更無所歸。若有所歸。即有實法。所以趙州識得破。當機妙用。一應應過雲。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多少奇特。或者商量道。萬法歸一一歸何所。一若無所歸。即落空去。所以趙州道。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趙州這一轉語。直是奇特。不落有無。答得甚妙。或者謂。雲門如此說。只是怕人執著。若不執著。便是祖師心。要只要得是事。不著自由自在。非離真而立處。立處即真。更有甚麽事。或問他父母未生時如何是爾本來面目。便雲。無侍者祗對和尚。將箇業識作本命元辰。如此之流。盡是癡狂外邊走。又有一般底。自知道眼不明。禪不取信於人。無以開示學者。自來又不曾聽教。旋於座主處作短販。逴得一言半句狐媚聾俗。臨濟和尚曰。有一般瞎禿兵。向教乘中取意度商量。成於句義。如將屎塊子口中含了卻吐與別人。直是叵耐。元昭初見如此說。心中雖疑。口頭甚硬。尚對山僧冷笑。當晚來室中只問渠箇狗子無佛性話。便去不得方始知道參禪要悟。在長樂住十日。二十遍到室中。呈盡伎倆奈何不得。方始著忙。山僧實向渠道。不須呈伎倆。直須啐地折嚗地斷方敵得生死。呈伎倆有甚了期。仍向渠道。不須著忙。今生參不得後世參。遂乃相信便辭去。隔十餘日忽然寄書來。並頌古十首。皆山僧室中問渠底因緣。書中雲。在延平路上。驀然有省。某終不敢自謾。方信此事。不從人得。其中一首曰。不是心不是物不是物。通身一串金鎖骨。趙州參見老南泉。解道鎮州出蘿蔔。山僧甚是疑著。時光禪便問。據此頌還了得生死否。雲門向渠道。了得了不得。卻請問取元昭去。比得光禪書雲。學土相見。盡如和尚所說。大眾且道。說箇甚麽。咦。疑殺天下人。具眼者辨取。今時參禪者。不問了得生死了不得生死。只求速効。且要會禪。無有一箇不說道理。如檀越給事。見其愛說道理。遂將箇沒道理底因緣。與渠看。僧問雲門。如何是佛。門雲。乾屎橛。又恐渠作道理會。先與渠說不得。雲道在屎溺。道在稊稗。道在瓦礫。即色明心。附物顯理。不得道處處真塵塵盡是本來人之類。渠看此話。奈何不下。用盡氣力去看。終看不破。忽然一日省得此事。不可以道理通。便道我有箇悟處。遂連作數頌來呈見解。一曰太虛寥廓彊為名。任是僧繇畫不成。何用尋源問端的。都無一法可當情。又曰。到家豈復說塗程。萬木春來自向榮。若遇上流相借問。扶桑東畔日輪生。又曰。羚半過後絕追尋。妙訣空傳在少林。閑把無弦彈一曲。清風明月兩知音。又曰。撒手懸崖信不虛。根塵頓盡更無餘。始知佛法無多子。向外馳求轉見疎。山僧向渠道。作得頌也好。說得道理也是。只是去道轉遠。渠不甘。又作一頌曰。切忌談玄說妙。那堪隨聲逐色。和這一橛掃除。大家都無見識。又有書來雲。看此話。直得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無言可說。無理可伸。不起纖毫修學心。百不知百不會。不涉思惟不入理路。直是安樂。山僧又向渠道。這箇是出格底道理。若是乾屎橛話。如此說得落時如鋸解秤鎚。麻三斤。狗子無佛性。一口吸盡西江水。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有句無句如藤倚樹。即心即佛語。皆可如此說得也。既不可如此。須是悟始得。悟則事同一家。不悟則萬別千差。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切鬚子細。從教人道雲門待檀越無禮。但心不負人面無慚色。渠見山僧如此至誠相告。方知佛法無人情。乃相信既相信。只教看如何是佛乾屎橛。亦只要得渠啐地折嚗地斷。若以渠作從官舍財剏菴。置莊田供眾。乃至供養山僧之故。便以為是。則盡大地窮漢。更無參禪分也。非但失卻善知識辨人眼。亦乃賺他百劫千生。不是小事。今夏更有數人衲子。不肯向省力處做工夫。只管熱忙。亦來呈見解。作頌古。雲門向他道。不是這箇道理。便道把定。他不肯放過。我且問爾。爾還自放得過也未。趙州雲。諸方難見易識。我這裡易見難識。雲門尋常問學者。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得下語。不得無語。十箇有五雙眼[皾-買+耳]眵地。縱有作聰明呈見解者。盡力道得箇領字。或來手中奪卻竹篦。或拂袖便行。自餘邪解不可勝數。更無一箇皮下有血。古德雲。此事如八十翁翁入場屋。不是小兒戲。若可揑合得時。揑合千千萬萬了也。既不可揑合。須是悟始得。此外別無道理。若爾實有悟處。師家故言不是。亦招因果不小。今日因齋慶讚舉似大眾。蓋黃端夫知有云門。始因元昭。光禪往彼住菴。亦因元昭。端夫二子今日設齋請山僧普說亦因元昭。雲門打這一場葛藤亦因元昭。既然如是。且道。元昭畢竟事作麽生。良久雲。待渠冬間親到雲門。那時始與諸人說破。拍禪床下座。

秦國太夫人請普說。僧問。圓覺經道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色未現時珠在甚麽處師雲。圓覺經何曾恁麽道。進雲。未審作麽生會。師雲。圓覺經不曾麽麽道。更會甚麽。進雲。畢竟如何。師雲。靜處薩婆訶。問胡張三黑李四即不問。嘉州大像鼻孔長多少。師雲。長二百來丈。進雲。得恁麽郎當。師雲。爾川僧自合知。進雲。為甚麽被陝府鐵牛吞卻。師雲。誰恁麽道。進雲。高高處觀之不足低低處平之有餘。師雲。爾試向不高不低處道看。進雲險。師雲。這箇猶是高低處底。進雲。有意氣時添意氣。師雲。草賊大敗。乃雲。今日是秦國太夫人計氏。法真慶誕之辰。謹施淨財。遠詣當山修設清淨禪眾香齋。仍命山野。陞幹此座。為眾普說。舉揚般若。所願進道無魔。色身安樂。此是秦國太夫人意旨。這婆子平生行履處。川僧無有不知者。唯魯子僧未知。今日因齋慶讚舉似大眾。見說這婆子三十左右歲時。先太師捐館徽猷。與相公尚幼。卓卓立身。凜然有不可犯之色。東隣西捨望風知畏。極方教二子讀書。處事極有家法。尋常徽猷與相公左右侍奉。不教坐亦不敢坐。其嚴毅如此。相公常說。今日做官。皆是老母平昔教育所致。所得俸資除逐日家常菜飯外。老母盡將布施齋僧。用祝吾君之壽。常有無功受祿之慊。聞先師歸蜀。受渠供養不少。只是未知參禪。徽猷與相公。卻於先師處各有發明。向謙禪在他家。徽猷與相公。親向謙道。老母修行四十年。只欠這一著。公久侍徑山和尚。多所聞見。且留公早晚相伴說話。蓋某兄弟子母分上難為開口。見說每日與謙相聚。只一味激揚此事。一日問謙。徑山和尚尋常如何為人。謙雲。和尚只教人看狗子無佛性話。竹篦子話。只是不得下語。不得思量不得向舉起處會。不得去開口處承當。狗子還有佛性也無。無。只恁麽教人看。渠遂諦信。日夜體究。每常愛看經禮佛。謙雲。和尚尋常道。要辦此事。須是輟去看經禮佛誦咒之類。且息心參究。莫使工夫間斷。若一向執著看經禮佛希求功德。便是障道。候一念相應了。依舊看經禮佛。乃至一香一華一瞻一禮。種種作用皆無虛棄。盡是佛之妙用。亦是把本修行。但相聽信決不相誤。渠聞謙言。便一時放下。專專只是坐禪。看狗子無佛性話。聞去冬忽一夜睡中驚覺乘興起來坐禪舉話。驀然有箇歡喜處。近日謙歸秦國。有親書並作數頌來呈山僧。其間一頌雲。逐日看經文。如逢舊識人。勿言頻有礙。一舉一回新。山僧常常為兄弟說。參得禪了。凡讀看經文字。如去自家屋裡行一遭相似。又如與舊時相識底人相見一般。今秦國此頌。乃暗合孫吳。爾看他是箇女流。宛有丈夫之作。能了大丈夫之事。謙禪昨日上來告山僧。子細說些禪病。且與秦國結大眾般若緣。山僧向他道。禪有甚麽病可說禪。又不曾患頭疼。又不曾患腳痛。又不曾患耳聾。又不曾患眼暗。只是參禪底人。參得差別。證得差別。用心差別依師差別。因此差別故。說名為病。非謂禪有病也。如何是佛。即心是佛。有甚麽病。狗子還有佛性也無。無。有甚麽病。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有甚麽病。如何是佛。麻三斤。有甚麽病。如何是佛。乾屎橛。有甚麽病。爾不透了。才作道理。要透便千里萬裡沒交涉也擬心湊泊他。擬心思量他。向舉起處領略。擊石火閃電光處會。遮箇方始是病。世醫拱手。然究竟不幹禪事。趙州雲。要與空王為弟子。莫教心病最難醫。記得舍利弗問月上女曰。汝於今者。行何乘也。為行聲聞乘。為行辟支佛乘。為行大乘。月上女答曰。舍利弗。汝既問我行何乘者。我今還問。舍利弗。惟願隨意答我。如舍利弗所證法者。為行聲聞乘。為行辟支佛乘。為行大乘。舍利弗言。非也。月上女。所以者何。然彼法者。無可分別。亦無言說。非別非一。亦非眾多。月上女曰。舍利弗。是故不應分別諸法一相異相無別異相。於諸相中無有可住。師雲。舍利弗恁麽問。月上女恁麽答。且道。與秦國太夫人所證之法。相去幾何。還有人斷得麽。試出來斷看。如無。且向葛藤裡薦取。所以道。夫參學者。須參活句。莫參死句。活句下薦得。永劫不忘。死句下薦得。自救不了。爾諸人。每日上來下去。寮舍裡喫茶喫湯。莊上搬鹽搬面。僧堂裡行益。長廓下擇菜。後園裡擔糞。磨坊下推磨。當恁麽時。佛眼也覷爾不見。且道。是死句是活句是不死不活句。試定當看直饒定當得出。也未免在三句裡。豈不見。僧問南泉和尚。即心是佛又不得。非心非佛又不得。師意如何。泉雲。爾但信即心是佛便了。更說甚麽得與不得。只如大德喫飯了。從東廊上西廊下。不可總問人得與不得也。遮裡若識得南泉。方不被三句所使。便能使得三句。既使得三句。始與南泉同一眼見。同一耳聞。同一鼻嗅。同一舌嘗。同一身髑。同一意思。更無差別。只為爾執藥為病。舊病未除。新病復作。卻被死句活句。使得來七顛八倒。將他古人徑截處。一時紆曲了。且那箇是古人徑截處。我更為爾舉一兩則。只如南泉道。牽牛向谿東放。不免食他國王水草。牽牛向谿西放。不免食他國王水草。不如隨分納些些。總不見得這箇公桉。有多少人錯斷。如何是納些些底道理。便道。著衣喫飯有甚麽難。向驢前馬後作活計。且莫謗他南泉好。爾既錯會。這箇定又錯會。黃檗道。汝等諸人。盡是噇酒糟漢。恁麽行腳。何處有今日。還知大唐國裡無禪師麽。時有僧出雲。只如諸方匡徒領眾。又作麽生。檗雲。不道無禪。只是無師。這箇話頭。便是箇禍胎。莫道未悟者錯會。直饒悟得徹頭徹尾。大法不明。也覷他黃檗不見。只如黃檗道。不道無禪只是無師。爾如何理會。眾中商量道。人人分上誰不丈夫。豈假師承。噇酒糟便是咬言語。言語乃古人糟粕也。且喜沒交涉。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豈不見。溈山舉此話問仰山雲。黃檗意作麽生。仰山雲。鵝王擇乳。素非鴨類。溈山雲。此實難辨。只如溈山仰山恁麽問答。又作麽生商量。到這裡須是箇人始得。既不會這箇。便將庭前柏樹子麻三斤乾屎橛鋸解秤鎚之類。盡為糟粕。既錯會這箇定又錯會。洞山問蟾首座。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作麽生說箇應底道理蟾雲。如驢覷井。山雲。道則大殺道。只道得八成。蟾雲。和尚作麽生。山雲。如井覷驢。諸方商量道。如驢覷井是有跡。如井覷驢是無跡。又喚作亡情拂跡。且喜沒交涉。要且不是這箇道理。既錯會這箇定又錯會。南嶽和尚道。譬牛駕車。車若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馬祖聞舉忽然大悟。而今禪和家。理會道。牛喻心車喻法。但只明心法自明矣。但只打牛。車自行矣。且喜沒交涉。若恁麽。馬祖驢年也不能得悟去。這老漢。始初將謂。佛可以坐得成。禪可以坐得悟。一向坐地等。南嶽和尚知其不凡。故將甎去他菴前磨。祖雲。和尚磨甎作甚麽。南嶽雲。磨作鏡。祖雲。磨甎豈得成鏡。南嶽雲。磨甎既不成鏡。坐禪豈得成佛。馬祖被他動一動。心中熱忙。便問。如何即是。只這裡鼻孔索頭。便在南嶽和尚手裡了也。所以道。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南嶽和尚知他時節已至。即向他道。汝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捨。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一時籍沒了他家計。卻更要他納物事。教他無所從出。始肯捨命。討箇死處。命既捨了。便解問。如何用心即合無相三昧。南嶽雲。汝學心地法門。如下種子。我說法要。譬彼天澤。汝緣合故當見其道。又問。道非色相。云何能見。南嶽雲。心地法眼能見乎道。無相三昧亦復然矣。祖雲。有成壞否。南嶽雲。若以成壞聚散而見道者非也。馬祖於是泮然無疑所謂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悟了若不遇人十箇有五雙杜譔。決定為人不得。諸人要識悟了遇人者麽。只這馬祖。便是樣子也。馬祖既得法。直往江西建立宗旨。一日南嶽和尚曰。道一在江西說法。總不見持箇消息來。遂囑一僧雲。汝去待他上堂便問。作麽生。看他道甚麽。記取來。其僧依教去。見上堂便出問。作麽生。祖雲。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曾少鹽醬師召大眾雲。祖師門下穿人鼻孔底。盡從這一句子來。爾道。這一句子。從甚麽處來。從打牛打車處來。爾若會得這箇。便會得台山路上婆子。每有僧問。台山路向甚麽處去。婆雲。驀直去。僧才行。婆雲。好箇阿師卻恁麽去。趙州聞得雲。待我去勘過這婆子。趙州去見婆子亦如是問。婆子亦如是答。歸來謂眾雲。台山路上婆子。被老僧勘破了也。諸人還會麽。寰中天子勅。塞外將軍令。但恁麽看取。山僧昔年理會不得。曾請益一杜譔長老。為山僧註解雲。這僧才問台山路向甚麽處去。便被婆子勘破了也。婆雲。驀直去。僧便行。正是隨聲逐色。如何不被勘破。又道。才開口便勘破了也。今日思量。直是叵耐。山僧為爾說破。若會得趙州道台山路上婆子被老僧勘破了也。便會婆子道好箇阿師卻恁麽去。山僧嘗頌雲。天下禪和說勘破。爭知趙州已話墮。引得兒孫不丈夫。人人黠過冷地臥。此頌甚分明。切不得錯會。既錯會這箇定又錯會。睦州喚僧大德。僧迴首。州雲。擔版漢。曾有箇禪頭。舉這話問僧。爾作麽生會。才見僧開口便雲。果然擔版。且喜沒交涉。雪竇拈雲。睦州只具一隻眼。這僧喚既回頭。因甚卻成擔版。晦堂雲。雪竇亦只具一隻眼。這僧一喚便回。為甚不成擔版。這兩箇老漢。可與睦州把手共行。若是箇靈利漢。才聞舉著。眼似銅鈴。終不向這裡打之遶。既不會這箇定又錯會。百丈野狐話。便道。不落也是。不昧也是。只是當時答此話。不合帶疑。所以墮野狐。謂野狐性多疑故。且喜沒交涉。既錯會這箇定又錯會。祖師雲。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山僧亦曾請益一箇長老。意旨如何。長老將衫袖搖作風動勢雲。是甚麽。苦哉苦哉。慚惶殺人。鈍置殺人。有者道。不是風動不是旛動。定是心動。山僧尋常問學者。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不是心動。作麽生。這裡豈容眨眼。既錯會這箇定又錯會。文殊是七佛之師。為甚麽出女子定不得。罔明菩薩為甚麽出得女子定。眾中商量道。杓柄在女子手裡。且喜沒交涉。既錯會這箇定又錯會。雪峯道。望州亭與汝相見了也。烏石嶺與汝相見了也。僧堂前與汝相見了也。如今諸方商量道。作麽生是望州亭相見處。便道。南頭買賤北頭賣貴。烏石嶺相見意旨如何。便道。石頭大底大小底小。僧堂前相見又作麽生。便道。歸堂喫茶去。且喜沒交涉。自餘邪解。不可勝數。山僧尋常亦問學者。望州亭與汝相見了也。烏石嶺與汝相見了也。僧堂前與汝相見了也。作麽生。這箇便是金剛圈栗棘蓬。爾如何吞如何透。爾要識能吞能透者麽。豈不見。保福問鵝湖。僧堂前且置。望州亭烏石嶺甚麽處相見鵝湖驟步歸方丈。保福便入僧堂。汾陽和尚頌曰。望州烏石與堂前。相見相知幾萬千。唯有鵝湖並保福。此時相見解推遷。此頌分明為爾說了也。既不會這箇定又錯會。玄沙道。諸方總道。接物利生。或遇三種病人來。合作麽生接。患盲者拈鎚竪拂他又不見。患聾者語言三昧他又不聞。患啞者教伊說又說不得。若接此人不得。佛法無靈驗。師顧視大眾雲。要識玄沙麽。平生心膽向人傾。相識還如不相識。當時地藏和尚在座下。便出來道。某甲有口不啞。有眼不盲。有耳不聾。和尚作麽生接。師雲。非父不生其子。玄沙呵呵大笑。師雲。笑裡有刀。山僧有時舉此話問學者。有來依樣畫葫蘆。也道。某甲有口有耳有眼。和尚作麽生接。山僧向他道。咬人屎橛。不是好狗。又卻去不得。既錯會這箇定又錯會。香嚴道。如人上樹。口銜樹枝。手不攀枝。腳不蹋樹。樹下有人問西來意。不對則違他所問。若對又喪身失命。師雲。好與玄沙一坑埋卻。山僧昔年曾請益一箇尊宿。未審香嚴意旨如何。遂以拂子柄銜在口中。緊閉卻眼。便作銜樹枝勢。搖手擺腳。祇對山僧。師乃彈指雲。如此者亦是當年馳聲走譽底。尚作這般去就。其餘作怪不在言也。爾要會麽。但只作一句看。我先為爾說。莫見道作一句看便向舉起處會。舉了便會了。且不是這箇道理。是甚麽道理。如人上樹。口銜樹枝。手不攀枝腳不蹋樹。樹下有人問西來意。不對則違他所問。若對又喪身失命如何這裡間不容髮。當時香嚴會中。只有箇虎頭上座。領得香嚴意。便出來為香嚴出氣雲。上樹即不問。未上樹請和尚道。師雲。雖得一場榮。刖卻一雙足。香嚴呵呵大笑。師雲。鐵作面皮。又云。回天輪轉地軸。後來雪竇拈雲。樹上道即易。樹下道即難。老僧上樹也致將一問來。雪竇雖為虎頭上座出氣。爭奈蹉過香嚴。今時有般謬漢。聞雪竇恁麽道便引洞山語雲。但能莫觸當今諱。也勝前朝斷舌才。謂香嚴立此箇問頭。喻如一團火相似不可觸。雖然如此。不可斷卻言句。有問如何是佛。麻三斤。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又且何妨。爾不妨會得好。不見汾陽和尚頌曰。香嚴銜樹示多人。要引同袍達本真。師雲。依實供通。擬議卻從言下覓。喪身失命數如塵。師雲。不是苦心人不知。汾陽為爾開天路。雲散長空月色新。師雲。閑言語。雖然如是。若向這裡提得。一生參學事畢。既提不得。定又錯會。百丈問溈山五峯雲嚴雲。併卻咽喉脣吻。作麽生道。溈山雲。卻請和尚道。百丈雲。我不辭向汝道。恐已後喪我兒孫。五峯雲。和尚也須併卻。百丈雲。無人處斫額望汝。雲嚴雲。和尚有也未。百丈雲。喪我兒孫。眾中商量道。百丈大似抱贓叫屈掩耳偷鈴。三子恁麽祗對。大家走入荒草裡。且喜沒交涉。向爾道。此事決定不在言語上。既不在言語上。當恁麽時合作麽生。我早是與爾說了也。既錯會這箇。定又錯會。德山道。今夜不答話。問話者三十棒。時有僧出禮拜。德山便打。僧雲。某甲話也未問。為甚打某甲。山雲。爾是甚處人。僧雲。新羅人。山雲。未蹋船舷好與三十棒。後來法眼雲。大小德山。話作兩橛。圓明雲。大小德山。龍頭蛇尾。雪竇拈雲。二老宿雖善裁長補短捨重從輕。要見德山亦未可。何故。德山大似握閫外威權。有當斷不斷不招其亂底劍。要識新羅僧麽。只是撞著露柱底箇瞎漢。眾中商量道。某甲話也未問。便好打。德山不打卻問。爾是甚處人。這裡便是話作兩橛。龍頭蛇尾處。且喜沒交涉。又道。這僧若是作家。才見他問爾是甚處人便好掀倒禪床。他既不能。卻被德山道。末蹋船舷好與三十棒。這裡是當斷不斷不招其亂底劍。所以雪竇雲。要識新羅僧麽。只是撞著露柱底箇瞎漢。且喜沒交涉。禪若是恁麽地會得時。更不消悟也。聰明靈利底一時隨語生解。解注將去便了。我且問爾。恁麽解注得一時有下落了。生死到來卻如何支遣。而今分明向爾道。遮些閑言長語。便是出生死底徑路。爾莫去徑路上栽荊棘掘屎窖。或若有箇衲僧出來道。和尚現在這裡。栽荊棘掘屎窖也。不是卻作麽生祇對。山僧有箇推託處。且如何惟托。聽取一偈。女流中有大丈夫。示現其身化其類。以戒定慧解脫法。攝彼貪慾瞋恚癡。雖處於中作佛事。如風行空無所依。過去未來及現在。塵沙諸佛及菩薩異口同音發是言。善哉奇特世希有。心源清淨無憂喜。不作無喜無憂想。逢場作戲隨世緣。而於世緣無所著。六月火雲燒碧空。雷聲忽震三千界。銷除熱惱獲清涼。是彼丈夫誕時節。我說此偈助光明。普施法界諸女人。喝一喝。

大慧普覺禪師普說卷第十四

 

上篇: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下篇: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觀心食法

既敷座已。聽維那進止。鳴鐘後斂手供養一體三寶。遍十...

金光明懺法補助儀

金光明懺法補助儀 宋天台東掖山沙門遵式集 緣起第一...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重刻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序 念佛三昧所以名為寶王者。如...

華嚴經旨歸

華嚴經旨歸 唐京兆西崇福寺沙門法藏述 夫以。主教圓通...

佛藏經

佛藏經卷上(奉入龍華經一名選擇諸法) 姚秦龜茲三藏鳩...

【註音版】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

信力入印法門經

信力入印法門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曇摩流支譯 歸命一...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如是我聞:...

佛說須達經

佛說須達經 蕭齊中印度三藏求那毗地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諸德福田經

佛說諸德福田經 西晉沙門法立、法炬共譯 聞如是: 一...

【註音版】大寶積經優波離會三十五佛名禮懺章

大寶積經優波離會三十五佛名禮懺章...

正訛集

明古杭雲棲寺沙門袾宏輯 千佛衣 近世袈裟上遍繡諸佛,...

奮迅王問經

奮迅王問經翻譯之記 一初菩薩功行普修,依德立名,字...

【佛教詞典】逆喻

(術語)謂由果推因,由末究本之喻法。例如大海有本謂...

【佛教詞典】海印三昧十義

據宗鏡錄卷十八載,海印,喻之義;三昧,正定之義。海...

吉凶禍福的根源揭秘

一、吉凶禍福的根源心念 為什麼會有吉凶禍福的現象呢?...

憨山大師:念佛與參禪

學佛沒有其他伎倆,也沒有什麼訣竅,只是生處要熟,熟...

曾玩過碟仙,心仍有餘悸該如何對治

問: 弟子初中時和同學玩過碟仙,但一直有後怕,曾因...

戒香

仙人山中,微風徐徐,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草香味。在樹...

如何看待慈善事業與念佛的關係

在《無量壽經》裡面,佛早已對這種問題有個答案。在這...

慈悲語二十條

1.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2.福莫大於心善。 3.一點慈愛...

生老病死頌

恩愛縈纏與麼來,三緣和合住胞胎。 鑿開混沌通身瑕,踏...

違緣很多是不是學佛沒加持力

平時總聽人抱怨:我學了這麼多年的佛,可違緣很多,是...

唯識學裡的二種色法

在《唯識學》上,色法有二種:一個叫業果色,一個叫定...

人的命運有兩種

人的命運有兩種: 一種是定數, 人一出生,來到這個世...

六親眷屬指的是哪些人

我們在修學佛法時,常將自己的功德迴向他人,而迴向的...

站在本來就沒有業障的角度來懺悔業障

安住真如 這一點最重要了!修行人先求安住,才有資格談...

【視頻】《在家菩薩戒本》讀誦版

《在家菩薩戒本》讀誦版

【視頻】《了凡四訓》女聲念誦

《了凡四訓》女聲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