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第二十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慧普覺禪師書卷第二十六

宋徑山能仁禪院住持嗣法慧日禪師臣蘊聞 上進

答江給事(少明)

人生一世。百年光陰。能有幾許。公白屋起家。歷盡清要。此是世間第一等受福底人。能知慚愧。迴心向道。學出世間脫生死法。又是世間第一等討便宜底人。須是急著手腳冷卻面皮。不得受人差排。自家理會本命元辰。教去處分明。便是世間出世間一箇了事底大丈夫也。承連日去與參政道話。甚善甚善。此公歇得馳求心。得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差別異路。覷見古人腳手。不被古人方便文字所羅籠。山僧見渠如此。所以更不曾與之說一字。恐鈍置他。直候渠將來。自要與山僧說話。方始共渠眉毛廝結理會在。不只恁麽便休。學道人。若馳求心不歇。縱與之眉毛廝結理會。何益之有。正是癡狂外邊走耳。古人云。親近善者。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但頻與參政說話。至禱至禱。不可將古人垂示言教胡亂穿鑿。如馬大師遇南嶽和尚。說法雲。譬牛駕車。車若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馬師聞之。言下知歸。這幾句兒言語。諸方多少說法。如雷如霆。如雲如雨底。理會不得。錯下名言。隨語生解。見與舟峯書尾杜譔解注。山僧讀之。不覺絕倒。可與說如來禪祖師禪底。一狀領過一道行遣也。來頌子細看過。卻勝得前日兩頌。自此可已之。頌來頌去。有甚了期。如參政相似。渠豈是不會做頌。何故都無一字。乃識法者懼耳。間或露一毛頭。自然抓著山僧癢處。如出山相頌云。到處逢人驀面欺之語。可與叢林作點眼藥。公異日自見矣。不必山僧注破也。某近見公頓然改變為此事甚力。故作此書。不覺縷縷。

答富樞密(季申)

示諭。蚤歲知信向此道。晚年為知解所障。未有一悟入處。欲知日夕體道方便。既荷至誠。不敢自外。據欵結桉。葛藤少許。只這求悟入底。便是障道知解了也。更別有甚麽知解為公作障。畢竟喚甚麽作知解。知解從何而至。被障者復是阿誰。只此一句。顛倒有三。自言為知解所障是一。自言未悟甘作迷人是一。更在迷中將心待悟是一。只這三顛倒。便是生死根本。直須一念不生顛倒心絕。方知無迷可破。無悟可待。無知解可障。如人飲水冷煖自知。久久自然。不作這般見解也。但就能知知解底心上看。還障得也無。能知知解底心上。還有如許多般也無。從上大智慧之士。莫不皆以知解為儔侶。以知解為方便。於知解上行平等慈。於知解上作諸佛事。如龍得水。似虎靠山。終不以此為惱。只為他識得知解起處。既識得起處。即此知解。便是解脫之場。便是出生死處。既是解脫之場。出生死處。則知底解底當體寂滅。知底解底既寂滅。能知知解者不可不寂滅。菩提涅槃真如佛性。不可不寂滅。更有何物可障。更向何處求悟入。釋迦老子曰。諸業從心生。故說心如幻。若離此分別。則滅諸有趣。僧問大珠和尚。如何是大涅槃。珠雲。不造生死業。是大涅槃。僧雲。如何是生死業。珠雲。求大涅槃。是生死業。又古德雲。學道人一念計生死。即落魔道。一念起諸見。即落外道。又淨名雲。眾魔者樂生死。菩薩於生死而不捨。外道者樂諸見。菩薩於諸見而不動。此乃是以知解為儔侶。以知解為方便。於知解上行平等慈。於知解上作諸佛事底樣子也。只為他了達三祇劫空生死涅槃俱寂靜故。既未到這箇田地。切不可被邪師輩胡說亂道引入鬼窟裡。閉眉合眼作妄想。邇來祖道衰微。此流如麻似粟。真是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深可憐愍。願公硬著嵴梁骨。莫作這般去就。作這般去就底。雖暫拘得箇臭皮袋子住便以為究竟。而心識紛飛。猶如野馬。縱然心識暫停。如石壓草。不覺又生。欲直取無上菩提到究竟安樂處。不亦難乎。宗杲亦嘗為此流所誤。後來若不遇真善知識。幾致空過一生。每每思量。直是叵耐。以故不惜口業力救此弊。今稍有知非者。若要徑截理會。須得這一念子嚗地一破。方了得生死。方名悟入。然切不可存心待破。若存心在破處。則永劫無有破時。但將妄想顛倒底心。思量分別底心。好生惡死底心。知見解會底心。欣靜厭鬧底心。一時按下。只就按下處看箇話頭。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雲無。此一字子。乃是摧許多惡知惡覺底器仗也。不得作有無會。不得作道理會。不得向意根下思量卜度。不得向揚眉瞬目處挅根。不得向語路上作活計。不得颺在無事甲裡。不得向舉起處承當。不得向文字中引證。但向十二時中四威儀內。時時提撕。時時舉覺。狗子還有佛性也無。雲無。不離日用。試如此做工夫看。月十日便自見得也。一郡千里之事。都不相妨。古人云。我這裡是活底祖師意。有甚麽物能拘執他。若離日用別有趣向。則是離波求水。離器求金。求之愈遠矣。

又。

竊知。日來以此大事因緣為念。勇勐精進純一無雜。不勝喜躍。能二六時中熾然作為之際。必得相應也未。寤寐二邊得一如也未。如未。切不可一向沉空趣寂。古人喚作黑山下鬼家活計。盡未來際無有透脫之期。昨接來誨。私慮左右必已耽著靜勝三昧。及詢直閣公。乃知果如所料。大凡涉世有餘之士。久膠於塵勞中。忽然得人指令向靜默處做工夫。乍得胸中無事。便認著以為究竟安樂。殊不知。似石壓草。雖暫覺絕消息奈何根株猶在。寧有證徹寂滅之期。要得真正寂滅現前。必須於熾然生滅之中驀地一跳跳出。不動一絲毫。便攪長河為酥酪。變大地作黃金臨機縱奪殺活自由。利他自利無施不可。先聖喚作無盡藏陀羅尼門。無盡藏神通遊戲門。無盡藏如意解脫門。豈非真大丈夫之能事也。然亦非使然。皆吾心之常分耳。願左右快著精彩。決期於此。廓徹大悟。胸中皎然。如百千日月。十方世界一念明瞭。無一絲毫頭異想。始得與究竟相應。果能如是。豈獨於生死路上得力。異日再秉鈞軸。致君於堯舜之上。如指諸掌耳。

又。

示諭。初機得少靜坐工夫。亦自佳。又云。不敢妄作靜見。黃面老子所謂。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真是自作障難耳。若生死心未破。日用二六時中冥冥濛濛地。如魂不散底死人一般。更討甚閑工夫。理會靜理會鬧耶。涅槃會上廣額屠兒。放下屠刀便成佛。豈是做靜中工夫來。渠豈不是初機。左右見此定以為不然。須差排渠作古佛示現。今人無此力量。若如是見。乃不信自殊勝。甘為下劣人也。我此門中。不論初機晚學。亦不問久參先達。若要真箇靜。須是生死心破。不著做工夫。生死心破。則自靜也。先聖所說寂靜方便。正為此也。自是末世邪師輩。不會先聖方便語耳。左右若信得山僧及試向鬧處看狗子無佛性話。未說悟不悟。正當方寸擾擾時。謾提撕舉覺看。還覺靜也無。還覺得力也無。若覺得力。便不須放捨。要靜坐時。但燒一炷香靜坐。坐時不得令昏沉。亦不得掉舉。昏沉掉舉先聖所訶。靜坐時才覺此兩種病現前。但只舉狗子無佛性話。兩種病不著用力排遣。當下怗怗地矣。日久月深才覺省力便是得力處也。亦不著做靜中工夫。只這便是工夫也。李參政頃在泉南。初相見時。見山僧力排默照邪禪瞎人眼。渠初不平。疑怒相半。驀聞山僧頌庭前柏樹子話。忽然打破漆桶。於一笑中千了百當。方信山僧開口見膽。無秋毫相欺。亦不是爭人我。便對山僧懺悔。此公現在彼。請試問之。還是也無。道謙上座已往福唐。不識已到彼否。此子參禪喫辛苦更多。亦嘗十餘年入枯禪。近年始得箇安樂處。相見時試問渠。如何做工夫。曾為浪子偏憐客。想必至誠吐露也。

答李參政別紙(漢老)

富樞密頃在三衢時。嘗有書來問道。因而打葛藤一上。落草不少。尚爾滯在默照處。定是遭邪師引入鬼窟裡無疑。今又得書。復執靜坐為佳。其滯泥如此。如何參得徑山禪。今次答渠書。又復縷縷葛藤。不惜口業。痛與剗除。又不知肯回頭轉腦。於日用中看話頭否。先聖雲。寧可破戒如須彌山。不可被邪師熏一邪念。如芥子許在情識中。如油入麫永不可出。此公是也。如與之相見。試取答渠底葛藤一觀。因而作箇方便救取此人。四攝法中以同事攝為最彊。左右當大啟此法門。令其信入。不唯省得山僧一半力。亦使渠信得及。肯離舊窟也。

答陳少卿(季任)

承諭。欲留意此段大事因緣。為根性極鈍。若果如此。當為左右賀也。今時士大夫。多於此事不能百了千當直下透脫者。只為根性太利知見太多。見宗師才開口動舌。早一時會了也。以故返不如鈍根者。無許多惡知惡覺。驀地於一機一境上一言一句下撞發。便是達磨大師出頭來。用盡百種神通。也奈何他不得。只為他無道理可障。利根者返被利根所障。不能得啐地便折。嚗地便破。假饒於聰明知解上學得。於自己本分事上。轉不得力。所以南泉和尚雲。近日禪師太多。覓箇癡鈍人不可得。章敬和尚曰。至理亡言。時人不悉。彊習他事。以為功能。不知自性元非塵境。是箇微妙大解脫門。所有鑒覺不染不礙。如是光明未曾休廢。曩劫至今固無變易。猶如日輪遠近斯照。雖及眾色。不與一切和合。靈燭妙明非假鍛鍊。為不了故取於物象。但如揑目妄起空華。徒自疲勞枉經劫數。若能返照。無第二人。舉措施為不虧實相。左右自言根鈍。試如此返照看。能知鈍者還鈍也無。若不迴光返照。只守鈍根更生煩惱。乃是向幻妄上重增幻妄。空華上更添空華也。但相聽能知根性鈍者。決定不鈍。雖不得守著這箇鈍底。然亦不得捨卻這箇鈍底參。取舍利鈍在人不在心。此心與三世諸佛一體無二。若有二則法不平等矣。受教傳心但為虛妄。求真覓實轉見參差。但知得一體無二之心。決定不在利鈍取捨之間。則便當見月亡指直下一刀兩段。若更遲疑思前算後。則乃是空拳指上生實解。根境法中虛揑怪。於陰界中妄自囚執無有了時。近年以來有一種邪師。說默照禪。教人十二時中是事莫管。休去歇雲。不得做聲。恐落今時。往往士大夫。為聰明利根所使者。多是厭惡鬧處。乍被邪師輩指令靜坐。卻見省力。便以為是。更不求妙悟。只以默然為極則。某不惜口業。力救此弊。今稍有知非者。願公只向疑情不破處參。行住坐臥不得放捨。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雲無。這一字子。便是箇破生死疑心底刀子也。這刀子杷柄。只在當人手中。教別人下手不得。須是自家下手始得。若捨得性命。方肯自下手。若捨性命不得。且只管在疑不破處崖將去。驀然自肯捨命一下便了。那時方信靜時便是鬧時底。鬧時便是靜時底。語時便是默時底。默時便是語時底。不著問人。亦自然不受邪師胡說亂道也。至禱至禱。昔朱世英。嘗以書問雲菴真淨和尚雲。佛法至妙。日用如何用心。如何體究。望慈悲指示。真淨曰。佛法至妙無二但未至於妙。則互有長短。苟至於妙。則悟心之人。如實知自心究竟本來成佛。如實自在。如實安樂如實解脫。如實清淨。而日用唯用自心。自心變化把得便用。莫問是之與非。擬心思量早不是也。不擬心一一天真。一一明妙。一一如蓮華不著水。心清淨超於彼。所以迷自心故作眾生。悟自心故成佛。而眾生即佛。佛即眾生。由迷悟故有彼此也。如今學道人。多不信自心。不悟自心。不得自心明妙受用。不得自心安樂解脫。心外妄有禪道。妄立奇特。妄生取捨。縱修行落外道二乘禪寂斷見境界。所謂修行恐落斷常坑。其斷見者。斷滅自心本妙明性。一向心外著空滯禪寂。常見者。不悟一切法空。執著世間諸有為法。以為究竟也。邪師輩。教士大夫攝心靜坐。事事莫管。休去歇去。豈不是將心休心將心歇心將心用心。若如此修行。如何不落外道二乘禪寂斷見境界。如何顯得自心明妙受用究竟安樂如實清淨解脫變化之妙。須是當人自見得自悟得。自然不被古人言句轉。而能轉得古人言句。如清淨摩尼寶珠置泥潦之中。經百千歲亦不能染污。以本體自清淨故。此心亦然。正迷時為塵勞所惑。而此心體本不曾惑。所謂如蓮華不著水也。忽若悟得此心本來成佛。究竟自在如實安樂。種種妙用亦不從外來。為本自具足故。黃面老子曰。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若確定本體實有恁麽事。又卻不是也。事不獲已。因迷悟取捨故。說道理有若干。為未至於妙者。方便語耳。其實本體亦無若干。請公只恁麽用心。日用二六時中。不得執生死佛道是有。不得撥生死佛道歸無。但只看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雲無。切不可向意根下卜度。不可向言語上作活計。又不得向開口處承當。又不得向擊石火閃電光處會。狗子還有佛性也無。無。但只如此參。亦不得將心待悟待休歇。若將心待悟待休歇。則轉沒交涉矣。

又。

示諭。自得山野向來書之後。每遇鬧中嚲避不得處常自點檢。而未有著力工夫。只這嚲避不得處。便是工夫了也。若更著力點檢。則又卻遠矣。昔魏府老華嚴雲。佛法在日用處。行住坐臥處。喫茶喫飯處。語言相問處。所作所為處。舉心動念。又卻不是也。正當嚲避不得處。切忌起心動念作點檢想。祖師云。分別不生。虛明自照。又龐居士雲。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捨。處處勿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神通並妙用。運水及搬柴。又先聖雲。但有心分別計較。自心見量者。悉皆是夢。切記取。嚲避不得時。不得更擬心。不擬心時一切現成。亦不用理會利。亦不用理會鈍。總不幹他利鈍之事。亦不幹他靜亂之事。正當嚲避不得時。忽然打失布袋。不覺拊掌大笑矣。記取記取。此事若用一毫毛工夫取證。則如人以手撮摩虛空。只益自勞耳。應接時但應接。要得靜坐但靜坐。坐時不得執著坐底為究竟。今時邪師輩。多以默照靜坐為究竟法。疑誤後昆。山野不怕結怨。力詆之。以報佛恩。救末法之弊也。

答趙待制(道夫)

示諭。一一備悉。佛言。有心者皆得作佛。此心非世間塵勞妄想心。謂發無上大菩提心。若有是心。無不成佛者。士大夫學道。多自作障難。為無決定信故也。佛又言。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斷除疑網出愛流。開示涅槃無上道。又云。信能增長智功德。信能必到如來地。示諭。鈍根未能悟徹。且種佛種子於心田。此語雖淺近。然亦深遠。但辦肯心。必不相賺。今時學道之士。往往緩處卻急。急處卻放緩。龐公雲。一朝蛇入布裩襠。試問宗師甚時節。昨日事今日尚有記不得者。況隔陰事。豈容無忘失耶。決欲今生打教徹。不疑佛不疑祖。不疑生不疑死。須有決定信具決定志。念念如救頭然。如此做將去。打未徹時方始可說根鈍耳。若當下便自謂。我根鈍不能今生打得徹。且種佛種結緣。乃是不行欲到。無有是處。杲每為信此道者說。漸覺得日用二六時中省力處。便是學佛得力處也。自家得力處。他人知不得。亦拈出與人看不得。盧行者謂道明上座曰。汝若返照自己本來面目。密意盡在汝邊是也。密意者便是日用得力處也。得力處。便是省力處也。世間塵勞事。拈一放一。無窮無盡。四威儀內。未嘗相捨。為無始時來與之結得緣深故也。般若智慧無始時來與之結得緣淺故也。乍聞知識說著。覺得一似難會。若是無始時來塵勞緣淺。般若緣深者。有甚難會處。但深處放教淺。淺處放教深。生處放教熟。熟處放教生。才覺思量塵勞事時。不用著力排遣。只就思量處。輕輕撥轉話頭。省無限力。亦得無限力。請公只如此崖將去。莫存心等悟。忽地自悟去。參政公想日日相會。除圍碁外。還曾與說著這般事否。若只圍碁。不曾說著這般事。只就黑白未分處。掀了盤撒了子。卻問他索取那一著。若索不得。是真箇鈍根漢。姑置是事。

答許司理(壽源)

黃面老子曰。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又云。信能增長智功德。信能必到如來地。欲行千里一步為初。十地菩薩斷障證法門。初從十信而入。然後登法雲地。而成正覺。初歡喜地因信而生歡喜故也。若決定竪起嵴梁骨。要做世出世間沒量漢。須是箇生鐵鑄就底方了得。若半明半暗半信半不信。決定了不得。此事無人情。不可傳授。須是自家省發始有趣向分。若取他人口頭辦。永劫無有歇時。千萬十二時中。莫令空過。逐日起來應用處。圓陀陀地與釋迦達磨無少異自是當人見不徹透不過。全身跳在聲色裡。卻向里許求出頭。轉沒交涉矣。此事亦不在久參知識遍歷叢林而後了得。而今有多少在叢林頭白齒黃了不得底。又有多少乍入叢林一撥便轉千了百當底。發心有先後。悟時無先後。昔李文和都尉參石門慈照。一句下承當。便千了百當。甞有偈呈慈照雲。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但從腳下崖將去死便休。不要念後思前。亦不要生煩惱。煩惱則障道也。祝祝。

又。

左右具正信立正志。此乃成佛作祖基本也。山野因以湛然名公道號。如水之湛然不動。則虛明自照。不勞心力。世間出世間法。不離湛然。無纖毫透漏。只以此印。於一切處印定。無是無不是。一一解脫一一明妙一一實頭。用時亦湛然。不用時亦湛然。祖師云。但有心分別計較。自心見量者。悉皆是夢。若心識寂滅無一動念處。是名正覺。覺既正。則於日用二六時中。見色聞聲。嗅香了味。覺觸知法。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無不湛然。亦自不作顛倒想。有想無想悉皆清淨。既得清淨。動時顯湛然之用。不動時歸湛然之體。體用雖殊。而湛然則一也。如析栴檀片片皆栴檀。今時有一種杜譔漢。自己腳跟下不實。只管教人攝心靜坐。坐教絕氣息。此輩名為真可憐愍。請公只恁麽做工夫。山野雖然如此指示公。真不得已耳。若實有恁麽做工夫底事。即是污染公矣。此心無有實體。如何硬收攝得住。擬收攝向甚處安著。既無安著處。則無時無節。無古無今。無凡無聖。無得無失。無靜無亂。無生無死。亦無湛然之名。亦無湛然之體。亦無湛然之用。亦無恁麽說湛然者。亦無恁麽受湛然說者。若如是見得徹去。徑山亦不虛作此號。左右亦不虛受此號。如何如何。

大慧普覺禪師書卷第二十六

 

上篇: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下篇: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千手千眼大悲懺法

楊枝淨水讚 楊枝淨水 遍灑三千 性空八德 利人天 福壽...

淨土生無生論

淨土生無生論 幽溪沙門傳燈撰 稽首能仁圓滿智,無量壽...

華嚴策林

華嚴策林 右唐賢首國師述 夫華嚴宗旨。其義不一。究其...

蓮宗必讀

蓮宗必讀總序 淨土法門者。乃諸佛究竟之法也。故彌陀...

方廣大莊嚴經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一(一名神通遊戲)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 唐南天竺三藏金剛智依梵本於中...

佛說長者施報經

佛說長者施報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一...

【註音版】佛說彌勒成佛經

佛說彌勒成佛經...

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

譬喻王經

大集譬喻王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復次說此法時...

佛說自愛經

佛說自愛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摩鄧女經

佛說摩鄧女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教詞典】惠能

(638-713)唐代高僧。俗姓盧,幼孤貧,采薪養母。後謁...

【佛教詞典】四種果報

又作四人果報。為法苑珠林卷六十九所舉四類不同之果報...

念佛誦經得菩薩慈護延壽

我從1992年夏季開始誦《地藏菩薩本願經》,那時剛剛學...

打開生死痛苦之門

什麼是痛苦之門呢?《楞嚴經》講主要就是我們攀緣的心...

往生淨土,你最好能夠抓住一些重點

我想我們淨土宗的目標在往生淨土,你最好能夠抓住一些...

世間之樂虛誑不實,禪定之樂永離生死

四者巧慧:籌量世間樂,禪定智慧樂,得失輕重。所以者...

生氣真傻

頭頂天,腳踏地, 人生全在一口氣; 切記氣上有三記:...

把自己料理好了,才能夠有悲心去度眾生

佛陀建立僧團的目的,也就是續佛慧命,領眾修行,傳承...

馬祖大師答老友問

馬祖大師未出家前有幾位老朋友。聽到馬祖開了大悟,到...

持誦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往生神咒,全稱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簡稱往...

唐代中原著名高僧一行和尚

一千二百六十年多前的唐開元年間,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

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

隨煩惱二十:言誑者,為護利譽,矯現有德,詭詐為性。...

慈善的不是錢,是心

2007年2月16日,剛剛卸任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得克...

夢參老和尚:占察善惡業報經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7講 第8講 第...

【視頻】《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道證法師念誦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道證法師念誦

【視頻】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玉佛禪寺唱誦)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玉佛禪寺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