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普覺禪師書卷第二十五
宋徑山能仁禪院住持嗣法慧日禪師臣蘊聞 上進
答曾侍郎(天游)○(問書附)
開頃在長沙。得圜悟老師書。稱公晚歲相從所得甚是奇偉。念之再三。今八年矣。常恨未獲親聞緒餘。惟切景仰。開自幼年發心。參禮知識扣問此事。弱冠之後。即為婚宦所役。用工夫不純。因循至今老矣。未有所聞常自愧嘆。然而立志發願。實不在淺淺知見之問。以為不悟則已。悟則須直到古人親證處方為大休歇之地。此心雖未嘗一念退屈。自覺工夫終未純一。可謂志願大而力量小也。向者。痛懇圜悟老師。老師示以法語六段。其初直示此事。後舉雲門趙州放下著須彌山兩則因緣。令下鈍工。常自舉覺。久久必有入處。老婆心切如此。其奈鈍滯太甚。今幸私家塵緣都畢。閑居無他事。政在痛自鞭策以償初志。第恨未得親炙教誨耳。一生敗闕己一一呈似。必能洞照此心。望委曲提警。日用當如何做工夫。庶幾不涉他途。徑與本地相契也。如此說話。敗闕亦不少。但方投誠自難隱逃。良可愍故。至扣。
承敘及。自幼年至仕宦參禮諸大宗匠。中間為科舉婚宦所役。又為惡覺惡習所勝。未能純一做工夫。以此為大罪。又能痛念無常世間種種虛幻無一可樂。專心欲究此一段大事因緣。甚愜病僧意。然既為士人仰祿為生。科舉婚宦。世間所不能免者。亦非公之罪也。以小罪而生大怖懼。非無始曠大劫來承事真善知識熏習般若種智之深。焉能如此。而公所謂大罪者。聖賢亦不能免。但知虛幻非究竟法。能迴心此箇門中。以般若智水。滌除垢染之穢。清淨自居。從腳下去一刀兩段。更不起相續心足矣。不必思前念後也。既曰虛幻。則作時亦幻。受時亦幻。知覺時亦幻。迷倒時亦幻。過去現在未來皆悉是幻。今日知非。則以幻藥復治幻病。病瘥藥除。依前只是舊時人。若別有人有法。則是邪魔外道見解也。公深思之。但如此崖將去。時時於靜勝中。切不得忘了須彌山放下著兩則語但從腳下著實做將去。己過者不須怖畏。亦不必思量。思量怖畏即障道矣。但於諸佛前。發大誓願。願此心堅固。永不退失。仗諸佛加被。遇善知識一言之下。頓亡生死。悟證無上正等菩提。續佛慧命。以報諸佛莫大之恩。若如此則久久無有不悟之理。不見善財童子從文殊發心。漸次南行過一百一十城。參五十三善知識。末後於彌勒一彈指頃。頓亡前來諸善知識所得法門。復依彌勒教思欲奉覲文殊。於是文殊遙伸右手。過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財頂曰。善哉善哉。善男子。若離信根。心劣憂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於一善根心生住著。於少功德便以為足。不能善巧發起行願。不為善知識之所攝護。乃至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門。如是所行。如是境界。若週遍知。若種種知。若盡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說。若分別。若證知。若獲得。皆悉不能。文殊如是宣示善財。善財於言下成就阿僧祇法門。具足無量大智光明。入普賢門。於一念中悉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諸善知識。悉皆親近。恭敬承事。受行其教。得不忘念智。莊嚴藏解脫。以至入普賢毛孔剎。於一毛孔行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與普賢等。諸佛等。剎等行等。及解脫自在悉皆同等。無二無別。當恁麽時。始能回三毒為三聚淨戒。回六識為六神通。回煩惱為菩提。回無明為大智。如上這一絡索。只在當人末後一念真實而已。善財於彌勒彈指之間。尚能頓亡諸善知識所證三昧。況無始虛偽惡業習氣耶。若以前所作底罪為實則現今目前境界。皆為實有。乃至官職富貴恩愛。悉皆是實。既是實。則地獄天堂亦實。煩惱無明亦實。作業者亦實。受報者亦實。所證底法門亦實。若作這般見解。則盡未來際。更無有人趣佛乘矣。三世諸佛諸代祖師。種種方便。翻為妄語矣。承公發書時。焚香對諸聖。及遙禮菴中而後遣。公誠心至切如此。相去雖不甚遠。未得面言。信意信手。不覺忉怛如許。雖若繁絮。亦出誠至之心。不敢以一言一字相欺。苟欺公則是自欺耳。又記得。善財見最寂靜婆羅門。得誠語解脫。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菩薩。於阿耨菩提。無已退無現退無當退。凡有所求莫不成滿。皆由誠至所及也。公既與竹椅蒲團為侶。不異善財見最寂靜婆羅門。又發雲門書。對諸聖遙禮而後遣。只要雲門信許。此誠至之劇也。但相聽。只如此做工夫。將來於阿耨菩提成滿無疑矣。
又。
公處身富貴。而不為富貴所折困。非夙植般若種智。焉能如是。但恐中忘此意。為利根聰明所障。以有所得心在前頓放。故不能於古人直截徑要處一刀兩段直下休歇。此病非獨賢士大夫。久參衲子亦然。多不肯退步就省力處做工夫。只以聰明意識計較思量。向外馳求。乍聞知識向聰明意識思量計較外示以本分草料。多是當面蹉過。將謂從上古德。有實法與人。如趙州放下著雲門須彌山之類是也。岩頭曰。卻物為上。逐物為下。又曰。大統綱宗。要須識句。甚麽是句。百不思時喚作正句。亦云居頂。亦云得住。亦云歷歷。亦云惺惺。亦云恁麽時。將恁麽時等破一切是非。才恁麽便不恁麽。是句亦剗。非句亦剗。如一團火相似。觸著便燒。有甚麽向傍處。今時士大夫。多以思量計較為窟宅。聞恁麽說話。便道莫落空否。喻似舟未翻先自跳下水去。此深可憐愍。近至江西見呂居仁。居仁留心此段因緣甚久。亦深有此病。渠豈不是聰明。宗杲嘗問之曰。公怕落空。能知怕者是空耶。是不空耶。試道看。渠佇思欲計較祗對。當時便與一喝。至今茫然。討巴鼻不著。此蓋以求悟證之心。在前頓放。自作障難。非幹別事。公試如此做工夫。日久月深。自然築著磕著。若欲將心待悟將心待休歇。從腳下參。到彌勒下生。亦不能得悟。亦不能得休歇。轉加迷悶耳。平田和尚曰。神光不昧。萬古徽猷。入此門來。莫存知解。又古德曰。此事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無心得。不可以語言造。不可以寂默通。此是第一等入泥入水。老婆說話。往往參禪人。只恁麽念過。殊不子細。看是甚道理。若是箇有筋骨底。聊聞舉著。直下將金剛王寶劍。一截截斷此四路葛藤。則生死路頭亦斷。凡聖路頭亦斷。計較思量亦斷。得失是非亦斷。當人腳跟下。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豈不快哉。豈不暢哉。不見。昔日灌谿和尚初參臨濟。濟見來便下繩床。驀胸擒住。灌谿便雲。領領。濟知其已徹。即便推出。更無言句與之商量。當恁麽時。灌谿如何思量計較祗對得。古來幸有如此牓樣。如今人總不將為事。只為麁心。灌谿當初若有一點待悟待證待休歇底心在前時。莫道被擒住便悟。便是縛卻手腳。遶四天下拕一遭。也不能得悟。也不能得休歇。尋常計較安排底是識情。隨生死遷流底亦是識情。怕怖慞惶底亦是識情。而今參學之人。不知是病。只管在里許。頭出頭沒。教中所謂隨識而行不隨智。以故昧卻本地風光本來面目。若或一時放得下。百不思量計較。忽然失腳蹋著鼻孔。即此識情。便是真空妙智。更無別智可得。若別有所得。別有所證。則又卻不是也。如人迷時喚東作西。及至悟時即西便是東。無別有東。此真空妙智。與太虛空齊壽。只這太虛空中。還有一物礙得他否。雖不受一物礙。而不妨諸物於空中往來。此真空妙智亦然。生死凡聖垢染。著一點不得。雖著不得。而不礙生死凡聖於中往來。如此信得及見得徹。方是箇出生入死得大自在底漢。始與趙州放下著雲門須彌山。有少分相應。若信不及放不下。卻請擔取一座須彌山。到處行腳。遇明眼人。分明舉似。一笑。
又。
老龐雲。但願空諸所有。切勿實諸所無。只了得這兩句。一生參學事畢。今時有一種剃頭外道。自眼不明。只管教人死獦狙地休去歇去。若如此休歇。到千佛出世。也休歇不得。轉使心頭迷悶耳。又教人隨緣管帶忘情默照。照來照去帶來帶去。轉加迷悶無有了期。殊失祖師方便。錯指示人。教人一向虛生浪死。更教人是事莫管。但只恁麽歇去。歇得來情念不生。到恁麽時。不是冥然無知。直是惺惺歷歷。這般底更是毒害。瞎卻人眼。不是小事。雲門尋常見此輩。不把做人看待。彼既自眼不明。只管將冊子上語。依樣教人。這箇作麽生教得。若信著這般底。永劫參不得。雲門尋常。不是不教人坐禪向靜處做工夫。此是應病與藥。實無恁麽指示人處。不見黃檗和尚雲。我此禪宗。從上相承以來。不曾教人求知求解。只雲學道。早是接引之辭。然道亦不可學。情存學道。卻成迷道。道無方所。名大乘心。此心不在內外中間。實無方所。第一不得作知解。只是說汝而今情量處為道。情量若盡心無方所。此道天真本無名字。只為世人不識迷在情中。所以諸佛出來。說破此事。恐爾不了。權立道名。不可守名而生解也。前來所說。瞎眼漢。錯指示人。皆是認魚目作明殊。守名而生解者。教人管帶。此是守目前鑒覺而生解者。教人硬休去歇去。此是守忘懷空寂。而生解者。歇到無覺無知。如土木瓦石相似。當恁麽時。不是冥然無知。又是錯認方便解縛語。而生解者。教人隨緣照顧。莫教惡覺現前。這箇又是認著髑髏情識。而生解者。教人但放曠任其自在莫管生心動念。念起念滅本無實體。若執為實。則生死心生矣。這箇又是守自然體為究竟法。而生解者。如上諸病。非幹學道人事。皆由瞎眼宗師錯指示耳。公既清淨自居。存一片真實堅固向道之心。莫管工夫純一不純一。但莫於古人言句上只管如疊塔子相似。一層了又一層。枉用工夫無有了期。但只存心於一處。無有不得底。時節因緣到來。自然築著礚著。噴地省去耳。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雲須彌山。一物不將來時如何。雲放下著。這裡疑不破。只在這裡參。更不必自生枝葉也。若信得雲門及。但恁麽參。別無佛法指示人。若信不及。一任江北江南問王老。一狐疑了一狐疑。
又。
細讀來書。乃知。四威儀中無時間斷。不為公冗所奪。於急流中常自勐省。殊不放逸。道心愈久愈堅固。深愜鄙懷。然世間塵勞。如火熾然。何時是了。正在鬧中。不得忘卻竹椅蒲團上事。平昔留心靜勝處。正要鬧中用。若鬧中不得力。卻似不曾在靜中做工夫一般。承有前緣駁雜今受此報之嘆。獨不敢聞命。若動此念。則障道矣。古德雲。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淨名雲。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老胡示。真如不守自性。隨緣成就一切事法。又云。隨緣赴感靡不周。而常處此。菩提座。豈欺人哉。若以靜處為是。鬧處為非。則是壞世間相。而求實相。離生滅而求寂滅。好靜惡鬧時正好著力。驀然鬧裡撞翻靜時消息。其力能勝竹椅蒲團上千萬億倍。但相聽。決不相誤。又承。以老龐兩句。為行住坐臥之銘箴。善不可加。若正鬧時生厭惡。則乃是自擾其心耳。若動念時只以老龐兩句提撕。便是熱時一服清涼散也。公具決定信。是大智慧人。久做靜中工夫。方敢說這般話。於他人分上則不可。若向業識茫茫增上慢人前如此說。乃是添他惡業擔子。禪門種種病痛。已具前書。不識。曾子細理會否。
又。
承諭。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可以入道。是方便門。借方便門以入道則可。守方便而不捨則為病。誠如來語。山野讀之不勝歡喜。踴躍之至。今諸方漆桶輩。只為守方便而不捨。以實法指示人。以故瞎人眼不少。所以山野作辯邪正說以救之。近世魔彊法弱。以湛入合湛為究竟者。不可勝數。守方便不捨為宗師者。如麻似粟。山野近嘗與衲子輩。舉此兩段。正如來書所說。不差一字。非左右留心般若中念念不間斷。則不能洞曉從上諸聖諸異方便也。公已捉著杷柄矣。既得杷柄在手。何慮不捨方便門而入道耶。但只如此做工夫。看經教並古人語錄。種種差別言句。亦只如此做工夫。如須彌山。放下著。狗子無佛性話。竹篦子話。一口吸盡西江水話。庭前柏樹子話。亦只如此做工夫。更不得別生異解別求道理別作伎倆也。公能向急流中。時時自如此提掇。道業若不成就。則佛法無靈驗矣。記取記取。承夜夢焚香入山僧之室甚從容。切不得作夢會。須知是真入室。不見舍利弗問須菩提。夢中說六波羅蜜。與覺時同別。須菩提雲。此義幽深。吾不能說。此會有彌勒大士。汝往彼問。咄漏逗不少。雪竇雲。當時若不放過。隨後與一剳。誰名彌勒。誰是彌勒者。便見氷消瓦解。咄雪竇亦漏逗不少。或有人問。只如曾待制夜夢入雲門之室。且道。與覺時同別。雲門即向他道。誰是入室者。誰是為入室者。誰是作夢者。誰是說夢者。誰是不作夢會者。誰是真入室者。咄亦漏逗不少。
又。
來書細讀數過。足見辦鐵石心立決定志不肯草草。但只如此崖。到臘月三十日。亦能與閻家老子廝抵。更休說豁開頂門眼。握金剛王寶劍。坐毘盧頂上也。宗杲嘗謂方外道友曰。今時學道之士。只求速效。不知錯了也。卻謂。無事省緣。靜坐體究。為空過時光不如看幾卷經。念幾聲佛。佛前多禮幾拜。懺悔平生所作底罪過。要免閻家老子手中鐵棒。此是愚人所為。而今道家者流。全以妄想心。想日精月華。吞霞服氣。尚能留形住世。不被寒暑所逼。況回此心此念。全在般若中耶。先聖明明有言。喻如太末蟲。處處皆泊。唯不能泊於火焰之上。眾生亦爾。處處能緣。唯不能緣於般若之上。苟念念不退初心。把自家心識緣世間塵勞底。回來抵在般若上。雖今生打未徹。臨命終時。定不為惡業所牽流落惡道。來生出頭。隨我今生願力。定在般若中。現成受用。此是決定底事。無可疑者。眾生界中事不著學。無始時來習得熟。路頭亦熟。自然取之左右逢其原。須著撥置。出世間學般若心。無始時來背違。乍聞知識說著。自然理會不得。須著立決定志與之作頭抵。決不兩立。此處若入得深。彼處不著排遣。諸魔外道自然竄伏矣。生處放教熟。熟處放教生。政為此也。日用做工夫處。捉著杷柄。漸覺省力時。便是得力處也。
答李參政(漢老)○(問書附)
邴近扣籌室。伏蒙激發蒙滯。忽有省入。顧惟。根識暗鈍。平生學解盡落情見。一取一捨。如衣壞絮行草棘中適自纏繞。今一笑頓釋。欣幸可量。非大宗匠委曲垂慈。何以致此。自到城中。著衣喫飯。抱子弄孫。色色仍舊。既亡拘滯之情。亦不作奇特之想。其餘夙習舊障。亦稍輕微。臨別叮嚀之語。不敢忘也。重念。始得入門。而大法未明。應機接物觸事未能無礙。更望有以提誨。使卒有所至。庶無玷於法席矣。
示諭。自到城中。著衣喫飯。抱子弄孫。色色仍舊。既亡拘滯之情。亦不作奇特之想。宿習舊障亦稍輕微。三復斯語。歡喜躍躍。此乃學佛之驗也。儻非過量大人於一笑中百了千當。則不能知吾家果有不傳之妙。若不爾者。疑怒二字法門。盡未來際終不能壞。使太虛空為雲門口。草木瓦石皆放光明助說道理。亦不柰何。方信此段因緣不可傳不可學。須是自證自悟自肯自休方始徹頭。公今一笑。頓亡所得。夫復何言。黃面老子曰。不取眾生所言說。一切有為虛妄事。雖復不依言語道。亦復不著無言說。來書所說。既亡拘滯之情。亦不作奇特之想。暗與黃面老子所言契合。即是說者名為佛說。離是說者即波旬說。山野平昔有大誓願。寧以此身代一切眾生受地獄苦。終不以此口將佛法以為人情瞎一切人眼。公既到恁麽田地。自知此事不從人得。但且仍舊更不須問。大法明未明。應機礙不礙。若作是念。則不仍舊矣。承過夏後方可復出。甚愜病僧意。若更熱荒馳求不歇。則不相當也。前日見公歡喜之甚。以故不敢說破。恐傷言語。今歡喜既定。方敢指出此事。極不容易。鬚生慚愧始得。往往利根上智者。得之不費力。遂生容易心。便不修行。多被目前境界奪將去。作主宰不得。日久月深迷而不返。道力不能勝業力。魔得其便。定為魔所攝持。臨命終時亦不得力。千萬記取。前日之語。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則漸除因次第盡。行住坐臥切不可忘了。其餘古人種種差別言句。皆不可以為實。然亦不可以為虛。久久純熟。自然默默契自本心矣。不必別求殊勝奇特也。昔水潦和尚於採藤處問馬祖。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祖雲。近前來向爾道。水潦才近前。馬祖攔胸一蹋蹋倒。水潦不覺起來拍手呵呵大笑。祖曰。汝見箇甚麽道理便笑。水潦曰。百千法門無量妙義。今日於一毛頭上。盡底識得根源去。馬祖便不管他。雪峯知皷山緣熟。一日忽然驀胸擒住曰。是甚麽。皷山釋然了悟。了心便亡。唯微笑舉手搖曳而已。雪峯曰。子作道理耶。皷山復搖手曰。和尚何道理之有。雪峯便休去。蒙山道明禪師。趁盧行者至大庾嶺奪衣缽。盧公擲於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爭耶。任公將去。明舉之不動。乃曰。我求法。非為衣缽也。願行者開示。盧公曰。不思善不思惡正當恁麽時。那箇是上座本來面目。明當時大悟。通身汗流。泣淚作禮曰。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意旨否。盧公曰。我今為汝說者。即非密意。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卻在汝邊。我若說得。即不密也。以三尊宿三段因緣。較公於一笑中釋然。優劣何如。請自斷看還更別有奇特道理麽。若更別有。則卻似不曾釋然也。但知作佛。莫愁佛不解語。古來得道之士。自己既充足。推己之餘。應機接物。如明鏡當台明珠在掌。胡來胡現漢來漢現。非著意也。若著意則有實法與人矣。公欲大法明應機無滯。但且仍舊。不必問人。久久自點頭矣。臨行面稟之語。請書於座右。此外別無說。縱有說。於公分上盡成剩語矣。葛藤太多。姑置是事。
又。
邴比蒙誨答。備悉深旨。邴自有驗者三。一事無逆順。隨緣即應。不留胸中。二宿習濃厚。不加排遣。自爾輕微。三古人公桉。舊所茫然。時復瞥地。此非自昧者。前書大法未明之語。蓋恐得少為足。當擴而充之。豈別求勝解耶。淨除現流。理則不無。敢不銘佩。
信後益增瞻仰。不識日來隨緣放曠如意自在否。四威儀中不為塵勞所勝否。寤寐二邊得一如否。於仍舊處無走作否。於生死心不相續否。但盡凡情別無聖解。公既一笑。豁開正眼。消息頓亡。得力不得力。如人飲水冷煖自知矣。然日用之間。當依黃面老子所言。刳其正性。除其助因。違其現業。此乃了事漢。無方便中真方便。無修證中真修證。無取捨中真取捨也。古德雲。皮膚脫落盡。唯一真實在。又如栴檀繁柯脫落盡唯真栴檀在。斯違現業除助因刳正性之極致也。公試思之。如此說話。於了事漢分上。大似一柄臘月扇子。恐南地寒暄不常也。少不得。一笑。
大慧普覺禪師書卷第二十五
上篇: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下篇: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