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四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四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二功德?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昔所不見而今見之,昔所不聞而今聞之,昔所不到而今得到,昔所不知而今知之。云何名為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所謂神通,昔所不得而今乃得。通有二種:一者內,二者外。所言外者與外道共。內復有二:一者二乘,二者菩薩。菩薩修行大涅槃經所得神通,不與聲聞辟支佛共。云何名為不與聲聞辟支佛共?二乘所作神通變化,一心作一,不得眾多。菩薩不爾,於一心中,則能具足現五趣身。所以者何?以得如是大涅槃經之勢力故,是則名為昔所不得而今得之。又復云何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所謂身得自在、心得自在。何以故?一切凡夫所有身心不得自在,或心隨身,或身隨心。

「云何名為心隨於身?譬如醉人,酒在身中,爾時身動,心亦隨動,亦如身懶,心亦隨懶,是則名為心隨於身。又如嬰兒,其身稚小,心亦隨小,大人身大,心亦隨大。又如有人,身體麁澁,心常思念,欲得膏油潤漬令軟,是則名為心隨於身。

「云何名為身隨於心?所謂去、來、坐臥、修行、施、戒、忍辱、精進,愁惱之人身則羸悴,歡喜之人身則肥鮮,恐怖之人身體戰動,專心聽法身則怡悅,悲泣之人涕淚橫流,是則名為身隨於心。菩薩不爾,於身心中俱得自在,是則名為昔所不得而今得之。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所現身相,猶如微塵,以此微身,悉能遍至無量無邊恆河沙等諸佛世界,無所障礙,而心常定,初不移動,是則名為心不隨身。

「是亦名為昔所不到而今能到。何以復名昔所不到而今能到?一切聲聞辟支佛等所不能到,菩薩能到,是故名為昔所不到而今能到。一切聲聞辟支佛等,雖以神通不能變身如細微塵,遍至無量恆河沙等諸佛世界,聲聞緣覺身若動時心亦隨動。菩薩不爾,心雖不動,身無不至,是名菩薩心不隨身。復次善男子!菩薩化身猶如三千大千世界,以此大身入一塵身,其心爾時亦不隨小。聲聞緣覺雖能化身令如三千大千世界,而不能以如此大身入微塵身,於此事中尚自不能,況能令心而不隨動?是名菩薩心不隨身。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一音聲,能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聞,心終不念令是音聲遍諸世界,使諸眾生昔所不聞而今得聞。而是菩薩亦初不言,我令眾生昔所不聞而今得聞。菩薩若言,因我說法令諸眾生不聞聞者,當知是人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眾生不聞,我為說者,如此之心是生死心,一切菩薩是心已盡,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所有身心不相隨逐。善男子!一切凡夫身心相隨,菩薩不爾,為化眾生故,雖現身小,心亦不小。何以故?諸菩薩等所有心性常廣大故,雖現大身,心亦不大。云何大身?身如三千大千世界。云何小心,行嬰兒行。以是義故,心不隨身。菩薩摩訶薩已於無量阿僧祇劫,遠酒不飲而心亦動,心無悲苦身亦流淚,實無恐怖身亦戰慄,以是義故,當知菩薩身心自在,不相隨逐。菩薩摩訶薩唯現一身,而諸眾生各各見異。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昔所不聞而今得聞?菩薩摩訶薩先取聲相,所謂象聲馬聲、車聲人聲、貝聲鼓聲、簫笛等聲、歌聲哭聲而修習之,以修習故,能聞無量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獄音聲。復轉修習得異耳根,異於聲聞緣覺天耳。何以故?二乘所得清淨耳通,若依初禪淨妙四大,唯聞初禪不聞二禪,乃至四禪亦復如是,雖可一時得聞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音聲,而不能聞無量無邊恆河沙等世界音聲。以是義故,菩薩所得異於聲聞緣覺耳根,以是異故,昔所不聞而今得聞。雖聞音聲,而心初無聞聲之相,不作有相、常相、樂相、我相、淨相、主相依相、作相因相、定相果相,以是義故,諸菩薩等昔所不聞而今得聞。」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言:「若佛所說,不作定相、不作果相,是義不然。何以故?如來先說,若人聞是大涅槃經一句一字,必定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於今,云何復言無定、無果?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定相,即是果相;云何而言無定、無果?聞惡聲故則生噁心,生噁心故則至三塗,若至三塗則是定果;云何而言無定、無果?」

爾時如來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作是問。若使諸佛說諸音聲有定果相者,則非諸佛世尊之相,是魔王相、生死之相、遠涅槃相。何以故?一切諸佛凡所演說無定果相。善男子!譬如刀中見人面像,竪則見長,橫則見闊,若有定相,云何而得竪則見長、橫則見闊?以是義故,諸佛世尊凡所演說無定果相。善男子!夫涅槃者實非聲果,若使涅槃是聲果者,當知涅槃非是常法。善男子!譬如世間從因生法,有因則有果,無因則無果。因無常故,果亦無常。所以者何?因亦作果,果亦作因,以是義故,一切諸法無有定相。若使涅槃從因生者,因無常故,果亦無常;而是涅槃不從因生,體非是果,是故為常。善男子!以是義故,涅槃之體無定無果。

「善男子!夫涅槃者,亦可言定,亦可言果。云何為定?一切諸佛所有涅槃常樂我淨,是故為定,無生老壞是故為定,一闡提等、犯四重禁、誹謗方等、作五逆罪,舍除本心,必定得故,是故為定。

「善男子!如汝所言,若人聞我說大涅槃一字一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汝於是義,猶未了了。汝當諦聽,吾當為汝更分別之。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大涅槃一字一句,不作字相、不作句相、不作聞相、不作佛相、不作說相,如是義者名無相相,以無相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汝所言,聞惡聲故到三塗者,是義不然。何以故?非以惡聲而至三塗,當知是果乃是噁心。所以者何?有善男子、善女人等,雖聞惡聲心不生惡,是故當知,非因惡聲生三塗中。而諸眾生因煩惱結,噁心滋多,生三惡趣,非因惡聲。若聲有定相,諸有聞者一切悉應生於噁心。或有生者,有不生者,是故當知聲無定相。以無定故,雖復因之,不生噁心。」

「世尊!聲若無定,云何菩薩昔所不聞而今得聞?」

「善男子!聲無定相,昔所不聞,令諸菩薩而今得聞,以是義故,我作是說,昔所不聞而今得聞。

「善男子!云何昔所不見而今得見?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先取明相,所謂日月星宿、[火*定]燎燈燭、珠火之明、藥草等光,以修習故得異眼根,異於聲聞緣覺所得。云何為異?二乘所得清淨天眼,若依欲界四大眼根,不見初禪,若依初禪不見上地,乃至自眼猶不能見,若欲多見,極至三千大千世界。菩薩摩訶薩不修天眼,見妙色身悉是骨相,雖見他方恆河沙等世界色相,不作色相、不作常相、有相、物相、名字等相,作因緣相,不作見相。不言是眼微妙淨相,唯見因緣、非因緣相。云何因緣?色是眼緣,若使是色非因緣者,一切凡夫不應生於見色之相。以是義故,色名因緣。非因緣者,菩薩摩訶薩雖復見之,不生色相,是故非緣。以是義故,菩薩所得清淨天眼,異於聲聞緣覺所得。以是異故,一時遍見十方世界現在諸佛,是名菩薩昔所不見而今得見。以是異故,能見微塵,聲聞緣覺所不能見。以是異故,雖見自眼,初無見相,見無常相。見凡夫身三十六物不淨充滿,如於掌中觀阿摩勒果,以是義故,昔所不見而今得見。若見眾生所有色相,則知其人大小乘根,一觸衣故,亦知是人善惡諸根差別之相,以是義故,昔所不知而今得知。以一見故,昔所不知而今得知,以此知故,昔所不見而今得見。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昔所不知而今得知?菩薩摩訶薩雖知凡夫貪恚癡心,初不作心及心數相,不作眾生及以物相,修第一義畢竟空相。何以故?一切菩薩常善修習空性相故。以修空故,昔所不知而今得知。云何為知?知無有我、無有我所,知諸眾生皆有佛性,以佛性故,一闡提等舍離本心,悉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此皆是聲聞緣覺所不能知,菩薩能知,以是義故,昔所不知而今得知。復次善男子!云何昔所不知而今得知?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念過去世一切眾生所生種姓、父母兄弟、妻子眷屬、知識怨憎,於一念中得殊異智,異於聲聞緣覺智慧。云何為異?聲聞緣覺所有智慧,念過去世所有眾生種姓、父母乃至怨憎,而作種姓至怨憎相。菩薩不爾,雖念過去種姓、父母乃至怨憎,終不生於種姓父母怨憎等相,常作法相、空寂之相,是名菩薩昔所不知而今得知。復次善男子!云何昔所不知而今得知?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得他心智,異於聲聞緣覺所得。云何為異?聲聞緣覺以一念智,知人心時,則不能知地獄、畜生、餓鬼、天心。菩薩不爾,於一念中遍知六趣眾生之心,是名菩薩昔所不知而今得知。復次善男子!復有異知,菩薩摩訶薩於一心中,知須陀洹初心,次第至十六心,以是義故,昔所不知而今得知。是為菩薩修大涅槃具足成就第二功德。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三功德?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舍慈得慈,得慈之時,不從因緣。云何名為舍慈得慈?善男子!慈名世諦。菩薩摩訶薩舍世諦慈,得第一義慈,第一義慈不從緣得。復次云何舍慈得慈?慈若可舍,名凡夫慈;慈若可得,即名菩薩無緣之慈。舍一闡提慈、犯四重禁慈、謗方等慈、作五逆慈,得憐愍慈、得如來慈、世尊之慈、無因緣慈。云何復名舍慈得慈?舍黃門慈、無根、二根、女人之慈,屠、膾、獵師、畜養雞豬如是等慈,亦舍聲聞緣覺之慈,得諸菩薩無緣之慈。不見自慈,不見他慈,不見持戒,不見破戒。雖自見悲,不見眾生。雖有苦受,不見受者。何以故?以修第一真實義故。是名菩薩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三功德。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四功德?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四功德,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根深難可傾拔,二者自身生決定想,三者不觀福田及非福田,四者修淨佛土,五者滅除有餘,六者斷除業緣,七者修清淨身,八者了知諸緣,九者離諸怨敵,十者斷除二邊。云何根深難可傾拔?所言根者,名不放逸。不放逸者為是何根?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根。善男子!一切諸佛諸善根本,皆不放逸,不放逸故,諸餘善根轉轉增長,以能增長諸善根故,於諸善中最為殊勝。善男子!如諸跡中象跡為上;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最為殊勝。善男子!如諸明中,日光為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最為殊勝。善男子!如諸王中轉輪聖王為最第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為最第一。善男子!如諸流中四河為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為上為最。善男子!如諸山中,須彌山王為最第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為最第一。善男子!如水生花中,青蓮花為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為最為上。善男子!如陸生花中,婆利師花為最為上;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為最為上。善男子!如諸獸中,師子為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為最為上。善男子!如飛鳥中,金翅鳥王為最為上;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為最為上。

「善男子!如大身中,羅睺阿修羅王為最為上;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為最為上。善男子!如一切眾生,若二足、四足、多足、無足中,如來為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善法中為最為上。善男子!如諸眾中,佛、僧為上;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善法中為最為上。善男子!如佛法中,大涅槃法為最為上;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為最為上。善男子!以是義故,不放逸根,深固難拔。云何不放逸故而得增長?所謂信根、戒根、施根、慧根、忍根、聞根、進根、念根、定根、善知識根,如是諸根,不放逸故而得增長,以增長故深固難拔。以是義故,名為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根深難拔。

「云何於身作決定想?於自身所生決定心:『我今此身於未來世,定當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器。心亦如是,不作狹小,不作變易,不作聲聞、辟支佛心,不作魔心及自樂心、樂生死心,常為眾生求慈悲心。』是名菩薩於自身中生決定心,我於來世當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器,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於自身中生決定想。

「云何菩薩不觀福田及非福田?云何福田?外道、持戒,上至諸佛,是名福田。若有念言:『如是等輩是真福田。』當知是心則為狹劣。菩薩摩訶薩悉觀一切無量眾生無非福田。何以故?以善修習異念處故。有異念處,善修習者,觀諸眾生無有持戒及以毀戒。常觀諸佛世尊所說,施雖四種,俱得清淨報。何等為四?一者施主清淨、受者不淨,二者施主不淨、受者清淨,三者施、受俱淨。四者施、受二俱不淨。

「云何施淨、受者不淨?施主具有戒、聞、智慧,知有慧施及以果報,受者破戒、專著邪見、無施果報,是名施淨受者不淨。

「云何名為受者清淨、施主不淨?施主破戒、專著邪見,言無慧施及以果報,受者持戒,多聞智慧,知有惠施及施果報,是名施主不淨、受者清淨。

「云何名為施、受俱淨?施者受者,俱有持戒、多聞、智慧,知有惠施及施果報,是名施受二俱清淨。

「云何名為二俱不淨?施者受者破戒、邪見,言無有施及施果報。若如是者,云何復言得淨果報?以無施無報故名為淨。善男子!若有不見施及施報,當知是人不名破戒、專著邪見。若依聲聞,言不見施及施果報,是則名為破戒邪見。若依如是大涅槃經,不見惠施及施果報,是則名為持戒正見。菩薩摩訶薩有異念處,以修習故,不見眾生持戒、破戒、施者、受者及施果報,是故得名持戒正見。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不觀福田及非福田。

「云何名為淨佛國土?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離殺害心,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眾生得壽命長,有大勢力,獲大神通。以是誓願因緣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國土所有一切眾生,得壽命長,有大勢力,獲大神通。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離偷盜心,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國土地所有純是七寶,眾生富足,所欲自恣。以此誓願因緣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所得國土純是七寶,眾生富足,所欲自恣。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離淫欲心,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土所有眾生,無有貪慾瞋恚癡心,亦無飢渴苦惱之者。以是誓願因緣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國土眾生遠離貪淫、瞋恚、癡心,一切無有飢渴苦惱。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離妄語心,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土常有花樹、果樹、香樹,所有眾生得妙音聲。以是誓願因緣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所有國土常有花樹、果樹、香樹,其中眾生悉得清淨上妙音聲。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遠離兩舌,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土所有眾生,常共和合,講說正法。以是誓願因緣力故,成佛之時,國土所有一切眾生悉共和合,講論法要。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遠離惡口,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土地平如掌,無有沙礫瓦石之屬、荊蕀惡刺,所有眾生其心平等。以是誓願因緣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所有國土,地平如掌,無有沙礫、荊蕀,惡刺,所有眾生其心平等。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離無義語,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土所有眾生,無有苦惱。以是誓願因緣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國土所有一切眾生,無有苦惱。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遠離貪嫉,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土一切眾生無有貪嫉、惱害、邪見。以此誓願因緣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國土所有一切眾生悉無貪嫉、惱害、邪見。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遠離惱害,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土所有眾生,悉共修習大慈大悲,得一子地。以是誓願因緣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世界所有一切眾生,悉共修習大慈、大悲,得一子地。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眾生故,遠離邪見,以此善根,願與一切眾生共之,願諸佛土所有眾生,悉得摩訶般若波羅蜜。以是誓願因緣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世界眾生悉得受持摩訶般若波羅蜜,是名菩薩修淨佛土。

「云何菩薩摩訶薩滅除有餘?有餘有三:一者煩惱餘報,二者餘業,三者餘有。善男子!云何名為煩惱餘報?若有眾生習近貪慾,是報熟故,墮於地獄。從地獄出,受畜生身,所謂鴿雀、鴛鴦鸚鵡、耆婆耆婆舍利伽鳥、青雀魚鼈、彌猴麞鹿,若得人身,受黃門形、女人、二根、無根、淫女,若得出家犯初重戒,是名餘報。

「復次善男子!若有眾生以殷重心習近瞋恚,是報熟故,墮於地獄。從地獄出,受畜生身,所謂毒蛇——具四種毒,見毒、觸毒、齧毒、歔毒——師子虎狼、熊羆貓狸、鷹鷂之屬,若得人身,具足十六諸惡律儀,若得出家犯第二重戒,是名餘報。

「復次善男子!若有修習愚癡之人,是報熟時,墮於地獄。從地獄出,受畜生身,所謂象豬、牛羊水牛、蚤虱蚊虻、蟻子等形,若得人身,聾、盲、瘖啞、癃殘背瘻,諸根不具,不能受法,若得出家諸根闇鈍,憙犯重戒乃至五錢,是名餘報。

「復次善男子!若有修習憍慢之人,是報熟時,墮於地獄。從地獄出、受畜生身,所謂糞蟲、駝驢犬馬,若生人中,受奴婢身、貧窮乞匃,或得出家,常為眾生之所輕賤,破第四戒,是名餘報。如是等名煩惱餘報。如是餘報,菩薩摩訶薩以能修習大涅槃故,悉得除滅。

「云何餘業?謂一切凡夫業,一切聲聞業。須陀洹人受七有業,斯陀含人受二有業,阿那含人受色有業,是名餘業。如是餘業,菩薩摩訶薩以能修習大涅槃故,悉得斷除。

「云何餘有?阿羅漢得阿羅漢果,辟支佛得辟支佛果,無業無結而轉二果,是名餘有。如是三種有餘之法,菩薩摩訶薩修習大乘大涅槃經,故得滅除,是名菩薩摩訶薩滅除有餘。

「云何菩薩修清淨身?菩薩摩訶薩修不殺戒,有五種心,謂下、中、上、上中、上上,乃至正見亦復如是。是五十心,名初發心;具足決定成五十心,是名滿足。如是百心,名百福德。具足百福成於一相。如是展轉具足成就三十二相,名清淨身。所以復修八十種好,世有眾生事八十神。何等八十?十二日、十二大天、五大星、北斗馬天、行道天、婆羅墮跋闍天、功德天、二十八宿、地天、風天、水天、火天、梵天、樓陀天、因提天、拘摩羅天、八臂天、摩醯首羅天、半闍羅天、鬼子母天、四天王天、造書天、婆藪天,是名八十。為此眾生修八十好以自莊嚴,是名菩薩清淨之身。何以故?是八十天,一切眾生之所信伏,是故菩薩修八十好,其身不動,令彼眾生隨其所信,各各而見,見已宗敬,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修於淨身。

「善男子!譬如有人欲請大王,要當莊嚴所有舍宅,極令清淨,辨具種種百味餚饍,然後王當就其所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欲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輪王故,先當修身極令清淨,無上法王乃當處之。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要當修於清淨之身。善男子!譬如有人欲服甘露,先當淨身。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欲服無上甘露法味般若波羅蜜,要當先以八十種好清淨其身。善男子!譬如妙好金銀盂器,盛之淨水,中表俱淨。菩薩摩訶薩其身清淨亦復如是,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水,中表俱淨。善男子!如波羅[木*奈]素白之衣,易受染色。何以故?性白淨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身淨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修於淨身。

「云何菩薩摩訶薩善知諸緣?菩薩摩訶薩不見色相、不見色緣、不見色體、不見色生、不見色滅、不見一相、不見異相、不見見者、不見相貌、不見受者。何以故?了因緣故。如色,一切法亦如是,是名菩薩了知諸緣。

「云何菩薩離諸怨敵?一切煩惱是菩薩怨敵,菩薩摩訶薩常遠離故,是名菩薩壞諸怨敵。五住菩薩視諸煩惱不名為怨。所以者何?因煩惱故,菩薩有生,以有生故,故能展轉教化眾生。以是義故,不名為怨。何等為怨?所謂誹謗方等經者。菩薩隨生,不畏地獄、畜生、餓鬼,唯畏如是謗方等者。一切菩薩有八種魔,名為怨家,遠是八魔,名離怨家,是名菩薩離諸怨家。

「云何菩薩遠離二邊?言二邊者,謂二十五有及愛煩惱。菩薩常離二十五有及愛煩惱,是名菩薩遠離二邊。是名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具足成就第四功德。」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言:「如佛所說,若有菩薩修大涅槃,悉作如是十事功德。如來何故唯修九事,不修淨土?」

佛言:「善男子!我於往昔亦常具修如是十事。一切菩薩及諸如來無有不修是十事者,若使世界不淨充滿,諸佛世尊於中出者,無有是處。善男子。汝今莫謂諸佛出於不淨世界,當知是心不善狹劣。汝今當知,我實不出閻浮提界。譬如有人說言此界獨有日月,他方世界無有日月,如是之言無有義理。若有菩薩發如是言,此佛世界穢惡不淨,他方佛土清淨嚴麗,亦復如是。善男子!西方去此娑婆世界,度三十二恆河沙等諸佛國土,彼有世界名曰無勝。彼土何故名曰無勝?其土所有嚴麗之事,皆悉平等無有差別,猶如西方安樂世界,亦如東方滿月世界。我於彼土出現於世,為化眾生故,於此界閻浮提中現轉法輪。非但我身獨於此中現轉法輪,一切諸佛亦於此中而轉法輪。以是義故,諸佛世尊非不修行如是十事。善男子!慈氏菩薩以誓願故,當來之世,令此世界清淨莊嚴。以是義故,一切諸佛所有世界無不嚴淨。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五功德?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具足成就第五功德,有五事。何等為五?一者諸根完具,二者不生邊地,三者諸天愛念,四者常為天魔、沙門、剎利、婆羅門等之所恭敬,五者得宿命智。菩薩以是大涅槃經因緣力故,具足如是五事功德。」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言:「如佛所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於佈施,則得具成五事功德,今云何言因大涅槃得是五事?」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之事其義各異,今當為汝分別解說。施得五事,不定、不常、不淨、不勝、不異、非無漏、不能利益安樂憐愍一切眾生。若依如是大涅槃經所得五事,是定、是常、是淨、是勝、是異、是無漏,則能利益安樂憐愍一切眾生。善男子!夫佈施者則離飢渴,大涅槃經能令眾生悉得遠離二十五有渴愛之病。佈施因緣令生死相續,大涅槃經能令生死斷不相續。因佈施故受凡夫法,因大涅槃得作菩薩。佈施因緣能斷一切貧窮苦惱,大涅槃經能斷一切貧善法者。佈施因緣有分有果,因大涅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分無果。是名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五功德。

「善男子!云何菩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第六功德?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得金剛三昧,安住是中,悉能破散一切諸法。見一切法皆是無常、皆是動相、恐怖因緣、病苦劫盜、念念滅壞、無有真實,一切皆是魔之境界,無可見相。菩薩摩訶薩住是三昧,雖施眾生,乃至不見一眾生。實為眾生故,精勤修習尸波羅蜜,乃至修習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菩薩若見有一眾生,不能畢竟具足成就檀波羅蜜乃至具足般若波羅蜜。善男子!譬如金剛,所擬之處無不碎壞,而是金剛無有折損。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所擬之法無不碎壞,而是三昧無有折損。善男子!如諸寶中金剛最勝,菩薩所得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於諸三昧為最第一。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修是三昧,一切三昧悉來歸屬。善男子!如諸小王悉來歸屬轉輪聖王,一切三昧亦復如是,悉來歸屬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有人為國怨讎,人所厭患,有人殺之,一切世人無不稱讚是人功德。金剛三昧亦復如是,菩薩修習,能壞一切眾生怨敵,是故常為一切三昧之所宗敬。善男子!譬如有人,其力盛壯,人無當者,復更有人,力能伏之,當知是人世所稱美。金剛三昧亦復如是,力能摧伏難伏之法,以是義故,一切三昧悉來歸屬。善男子!譬如有人在大海浴,當知是人已用諸河泉池之水。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修習如是金剛三昧,當知已為修習其餘一切三昧。善男子!如香山中有一泉水,名阿那婆踏多,其泉具足八味之水,有人飲之無諸病苦。金剛三昧亦復如是,具八正道,菩薩修習,斷諸煩惱、瘡疣重病。善男子!如人供養摩醯首羅,當知是人已為供養一切諸天。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有人修習,當知已為修習一切諸餘三昧。善男子!若有菩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見一切法無有障礙,如於掌中觀阿摩勒果,菩薩雖復得如是見,終不作想見一切法。善男子!譬如有人,坐四衢道頭,見諸眾生來、去、坐、臥。金剛三昧亦復如是,見一切法生滅、出沒。善男子!譬如高山,有人登之遠望,諸方皆悉明瞭。金剛定山亦復如是,菩薩登之,遠望諸法無不明瞭。善男子!譬如春月,天降甘雨,其渧微緻間無空處,明眼之人見之了了。菩薩亦爾,得金剛定清淨之目,遠見東方所有世界,其中或有國土成壞,一切皆見了了無障,乃至十方亦復如是。善男子!如由乾陀山七日竝出,其山所有樹木叢林一切燒盡。菩薩修習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所有一切煩惱叢林即時消滅。善男子!譬如金剛雖能摧破一切有物,終不生念我能摧破。金剛三昧亦復如是,菩薩修已能破煩惱,終不生念我能壞結。善男子!譬如大地能持萬物,終不生念我力能持,火亦不念我能燒物,水亦不念我能潤漬,風亦不念我能動物,空亦不念我能容受,涅槃亦復不生念言,我令眾生而得滅度。金剛三昧亦復如是,雖能滅除一切煩惱,而初無心言我能滅。若有菩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於一念中變身如佛,其數無量遍滿十方恆河沙等諸佛世界。而是菩薩雖作是化,其心初無憍慢之想。何以故?菩薩常念:『誰有是定,能作是化?唯有菩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乃能作耳。』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於一念中遍到十方恆河沙等諸佛世界,還其本處。雖有是力,亦不念言,我能如是。何以故?以是三昧因緣力故。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於一念中能斷十方恆河沙等世界眾生所有煩惱,而心初無斷諸眾生煩惱之想。何以故?以是三昧因緣力故。菩薩住是金剛三昧,以一音聲有所演說,一切眾生各隨種類而得解了。示現一色,一切眾生,各各皆見種種色相。安住一處,身不移易,能令眾生隨其方面各各而見。演說一法,若界、若入,一切眾生各隨本解而得聞之。

「菩薩安住如是三昧,雖見眾生,而心初無眾生之相,雖見男女無男女相,雖見色法無有色相,乃至見識亦無識相,雖見晝夜無晝夜相,雖見一切無一切相,雖見一切煩惱諸結亦無一切煩惱之相,雖見八聖道無聖道相,雖見菩提無菩提相,雖見於涅槃無涅槃相。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諸法本無相故。菩薩以是三昧力故,見一切法如本無相。何故名為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金剛,若在日中色則不定,金剛三昧亦復如是,在於大眾色亦不定,是故名為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金剛,一切世人不能評價,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所有功德一切人天不能評量,是故復名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貧人得金剛寶,則得遠離貧窮困苦、惡鬼邪毒。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是三昧,則能遠離煩惱諸苦、諸魔邪毒,是故復名金剛三昧。是名菩薩修大涅槃具足成就第六功德。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四

 

上篇:大般涅槃經

下篇:大般泥洹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涅槃部目錄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卷上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哀泣品第...

迦葉赴佛般涅槃經

迦葉赴佛般涅槃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昔佛在世時...

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申日兒本經

申日兒本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

頻毗娑羅王詣佛供養經

頻毘娑羅王詣佛供養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如是我聞:...

佛說決定總持經

佛說決定總持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離垢施女經

佛說離垢施女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註音版】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

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

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

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

【註音版】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

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一卷 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等奉 ...

【佛教詞典】幕

又稱幔幕、帳帷。即縫合長布,作為裝飾或區劃空間之用...

【佛教詞典】樂變化天

(界名)梵名須涅蜜陀。舊譯化自樂天,或化樂天。新譯...

不斷憶念你的清淨本性

在整個修學當中,我們透過佛法的修學,開始內觀,開始...

財施與法施

求陀那與安息羅比丘結伴到舍衛城托,在回只園精舍的路...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心中的影相裡

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

禪的心要

大詩人白居易有一次請問惟寬禪師道:身口意如何各自修...

鳩摩羅什大師--七佛譯經師,凡情難測度

大師從弘始三年入關到弘始十一年圓寂只有短短八年的時...

讓法寶流通起來

同修們看看這篇文章,流通經書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看到...

不信淨土的人有這四種特點

那怎麼樣才能信淨土法門呢?前面的偈頌談到多生多劫以...

你聞過世界上最妙的香嗎

有一天,尊者阿難請教佛祖一個問題:在這個世界上,是...

聖嚴法師《多聞與所知障》

凡人多半眼高手低,能說不能做。聰明人和知識分子尤其...

臨終十念是十聲念佛嗎

問: 印光法師十念法,是十口氣念佛還是念十聲?臨終十...

自有一雙無事手,為作世間慈悲人

廣植淨蓮養身心。自有一雙無事手,為作世間慈悲人。 唐...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杭州靈隱寺內,掛著這樣一幅對聯: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

【視頻】《心經》吳瓊演唱

《心經》吳瓊演唱

【視頻】《般若波羅蜜心經》(聆志居士讀誦)

《般若波羅蜜心經》(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