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如來性品第四之四

爾時迦葉白佛言:「世尊!如上所說四種人等,應當依耶?」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我所說應當依止。何以故?有四魔故。何等為四?如魔所說諸餘經律能受持者。」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有四種魔,若魔所說及佛所說,我當云何而得分別?有諸眾生隨逐魔行,復有隨順佛所教者,如是等輩復云何知?」

佛告迦葉:「我般涅槃七百歲後,是魔波旬,漸當沮壞我之正法。譬如獵師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復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優婆塞像、優婆夷像,亦復化作須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羅漢身及佛色身。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無漏身,壞我正法。是魔波旬壞正法時,當作是言:『菩薩昔於兜率天上沒,來在此迦毘羅城白淨王宮,依因父母愛慾和合,生育是身。』若言有人生於人中,為諸世間天人、大眾所恭敬者,無有是處。又復說言:『往昔苦行,種種佈施頭目、髓腦、國城、妻子,是故今者得成佛道。以是因緣,為諸人天、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之所恭敬。』若有經律作是說者,當知悉是魔之所說。

「善男子!若有經律作如是言:『如來正覺久已成佛,今方示現成佛道者,為欲度脫諸眾生故,示有父母依因愛慾和合而生,隨順世間作是示現。』如是經律,當知真是如來所說。若有隨順魔所說者,是魔眷屬;若能隨順佛說經律,即是菩薩。

「若有說言:『如來生時,於十方面各行七步,不可信。』者,是魔所說。

「若復有說:『如來出世於十方面,各行七步,此是如來方便示現。』是名如來所說經律。若有隨順魔所說者,是魔眷屬;若能隨順佛所說者,即是菩薩。

「若有說言:『菩薩生已,父王使人將詣天祠,諸天見已悉下禮敬,是故名佛。』復有難言:『天者先出,佛在於後,云何諸天禮敬於佛?』作是難者,當知即是波旬所說。若有經言:『佛到天祠,是諸天等、摩醯首羅、大梵天王、釋提桓因,皆悉合掌敬禮其足。』如是經律是佛所說。若有隨順魔所說者,是魔眷屬;若能隨順佛所說者,即是菩薩。

「若有經律說言:『菩薩為太子時,以貪心故,四方娉妻,處在深宮,五欲自娛,歡悅受樂。』如是經律波旬所說。

「若有說言:『菩薩久已捨離貪心、妻息之屬,乃至不受三十三天上妙五欲,如棄涕唾,何況人欲?剃除鬚髮,出家修道。』如是經律是佛所說。若有隨順魔經律者,是魔眷屬;若有隨順佛經律者,即是菩薩。

「若有說言:『佛在舍衛祇陀精舍,聽諸比丘受畜奴婢、僕使、牛羊象馬驢騾、雞豬貓狗、金銀琉璃、真珠頗梨、車璩馬瑙、珊瑚虎珀、珂貝璧玉、銅鐵釜鍑、大小銅盤所須之物,耕田種植、販賣市易、儲積穀米如是眾事,佛大慈故,憐愍眾生皆聽畜之。』如是經律,悉是魔說。若有說言:『佛在舍衛祇陀精舍那梨樓鬼所住之處,爾時如來因婆羅門字羖羝德,及波斯匿王說言,比丘不應受畜金銀琉璃、頗梨真珠、車璩瑪瑙、珊瑚虎珀、珂具璧玉、奴婢僕使、童男童女、牛羊象馬、驢騾雞豬、貓狗等獸、銅鐵釜鍑、大小銅槃、種種雜色床敷臥具、資生所須,所謂屋宅、耕田種殖、販賣市易、自手作食、自磨自舂、治身咒術、調鷹方法、仰觀星宿、推步盈虛、佔相男女、解夢吉凶、是男是女、非男非女、六十四能、復有十八惑人咒術、種種工巧,或說世間無量俗事、散香末香、塗香薰香、種種花鬘、治發方術、姦偽諂曲,貪利無厭,愛樂憒閙、戲笑談說、貪嗜魚肉和合毒藥、治押香油、捉持寶蓋及以革屣、造扇箱篋、種種畫像,積聚穀米、大小麥豆及諸果蓏。親近國王王子大臣及諸女人,高聲大笑或復默然,於諸法中多生疑惑,多語妄說,長短好丑或善不善,好著好衣,如是種種不淨之物。於施主前躬自讚嘆、出入遊行不淨之處,所謂沽酒、淫女、博弈,如是之人我今不聽在比丘中,應當休道,還俗役使。譬如稗[禾*秀],悉滅無餘。』當知是等經律所制,悉是如來之所說也。若有隨順魔所說者,是魔眷屬;若有隨順佛所說者,即是菩薩。

「若有說言:『菩薩為欲供養天神,故入天祠,所謂梵天、大自在天、違陀天、迦旃延天。所以入者,為欲調伏諸天人故。若言不爾,無有是處。若言菩薩不能入於外道邪論,知其威儀、文章伎藝、僕使鬪諍不能和合、不為男女國王大臣之所恭敬、又亦不知和合諸藥,以不知故乃名如來,如其知者是邪見輩。又復如來於怨親中其心平等,如以刀割及香塗身,於此二人不生增益、損減之心,唯能處中,故名如來。』如是經律,當知是魔之所說也。

「若有說言:『菩薩如是示入天祠,外學法中出家修道,示現知其威儀禮節、能解一切文章伎藝、示入書堂伎巧之處、能善和合僕使鬪諍,於諸大眾、童男童女、後宮妃後、人民長者、婆羅門等、王及大臣、貧窮等中最尊最上,復為是等之所恭敬,亦能示現如是等事。雖處諸見,不生愛心,猶如蓮花不受塵垢,為度一切諸眾生故,善行如是種種方便,隨順世法。』如是經律當知即是如來所說。若有隨順魔所說者,是魔眷屬;若能隨順佛所說者,是大菩薩。

「若有說言:『如來為我解說經律,若惡法中輕重之罪及偷蘭遮,其性皆重,我等律中終不為之,我久忍受如是之法,汝等不信,我當云何自捨己律,就汝律耶?汝所有律是魔所說,我等經律是佛所制。如來先說九部法印,如是九印印我經律,初不聞有方等經典,一句一字如來所說,無量經律何處有說方等經耶?如是等中,未曾聞有十部經名,如其有者,當知必定調達所作,調達惡人以滅善法,造方等經,我等不信。』如是等經是魔所說。何以故?破壞佛法相是非故。『如是之言,汝經中有,我經中無。我經律中如來說言,我涅槃後,惡世當有不正經律,所謂大乘方等經典,未來之世當有如是諸惡比丘。我又說言,過九部經有方等典,若有人能了知其義,當知是人正了經律,遠離一切不淨之物,微妙清淨猶如滿月。』若有說言:『如來雖為一一經律說如恆河沙等義味,我律中無,將知為無。如其有者,如來何故於我律中而不解說?是故我今不能信受。』當知是人則為得罪。是人復言:『如是經律我當受持。何以故?當為我作知足少欲、斷除煩惱、智慧涅槃、善法因故。』如是說者,非我弟子。

「若有說言:『如來為欲度眾生故,說方等經。』當知是人真我弟子。若有不受方等經者,當知是人非我弟子,不為佛法而出家也,即是邪見外道弟子。『如是經律是佛所說,若不如是是魔所說。』若有隨順魔所說者,是魔眷屬;若有隨順佛所說者,即是菩薩。

「復次善男子!若有說言:『如來不為無量功德之所成就,無常變異。以得空法,宣說無我,不順世間。』如是經律名魔所說。

「若有人言:『如來正覺不可思議,亦為無量阿僧祇等功德所成,是故常住、無有變異。』如是經律是佛所說。若有隨順魔所說者,是魔眷屬;若有隨順佛所說者,即是菩薩。

「復有人言:『或有比丘實不毀犯波羅夷罪,眾人皆謂犯波羅夷,如斷多羅樹。』而是比丘實無所犯。何以故?我常說言:『四波羅夷,若犯一者,猶如析石,不可還合。若有自說得過人法,是則名為犯波羅夷。何以故?實無所得,詐現得相故,如是之人退失人法,是名波羅夷。』所謂若有比丘少欲知足,持戒清淨,住空閑處。若王大臣見是比丘,生心念言謂得羅漢,即前讚歎恭敬禮拜,復作是言:『如是大師,捨是身已,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比丘聞已即答王言:『我實未得沙門道果,王莫稱我已得道果。唯願大王!勿為我說不知足法,不知足者,乃至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默然受。我今若當默然受者,當為諸佛之所呵責。知足之行,諸佛所讚,是故我欲終身歡樂,奉修知足。又知足者,我定自知未得道果。王稱我得,我今不受,故名知足。』時王答言:『大師實得阿羅漢果,如佛無異。』爾時其王普皆宣告內外人民,中宮妃後,悉令皆知得沙門果,是故咸令一切聞者,心生敬信,供養尊重。如是比丘真是梵行清淨之人,以是因緣,普令諸人得大福德。而是比丘實不毀犯波羅夷罪。何以故?前人自生歡喜之心,讚歎供養故,如是比丘當有何罪?若有說言是人得罪,當知是經是魔所說。

「復有比丘說:『佛秘藏甚深經典,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斷無量億諸煩惱結,即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除一闡提。』若王大臣作如是言:『比丘汝當作佛、不作佛耶?有佛性不?』比丘答言:『我今身中定有佛性,成以不成未能審之。』王言:『大德!如其不作一闡提者,必成無疑。』比丘言:『爾,實如王言。』是人雖言定有佛性,亦復不犯波羅夷也。復有比丘,即出家時作是思惟:『我今必定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之人,雖未得成無上道果,已為得福無量無邊不可稱計。假使有人當言是人犯波羅夷,一切比丘無不犯者。何以故?我於往昔八十億劫,常離一切不淨之物,少欲知足,威儀成就,善修如來無上法藏,亦自定知身有佛性,是故我今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名為佛,有大慈悲。如是經律是佛所說。若有不能隨順是者,是魔眷屬;若能隨順,是大菩薩。

「復有說言:『無四波羅夷、十三僧殘、二不定法、三十捨墮、九十一墮、四懺悔法、眾多學法、七滅諍等,無偷蘭遮、五逆等罪、及一闡提。若有比丘犯如是等墮地獄者,外道之人悉應生天。何以故?諸外道等無戒可犯,是故如來示現怖人,故說斯戒。』若言佛說:『我諸比丘若欲行淫,應捨法服著俗衣裳,然後行淫。復應生念,淫欲因緣,非我過咎;如來在世,亦有比丘,習行淫欲得正解脫,或命終後生於天上,古今有之,非獨我作;或犯四重、或犯五戒、或行一切不淨律儀,猶故而得真正解脫。如來雖說犯突吉羅,如忉利天、日月歲數、八百萬歲,墮在地獄,亦是如來示現怖人。言波羅夷至突吉羅輕重無差,是諸律師,妄作此言,言是佛制,畢定當知非佛所說。』如是言說是魔經律。

「若復說言:『於諸戒中若犯小戒,乃至微細,當受苦報,無有齊限。如是知已,防護自身,如龜藏六。』若有律師復作是言:『凡所犯戒都無罪報,如是之人不應親近。如佛所說:

「『若過一法,  是名妄語,  不見後世,
  無惡不造。』

「是故不應親近是人。我佛法中清淨如是,況復有犯偷蘭遮罪、或犯僧殘及波羅夷,而非罪耶?是故應當深自防護如是等法;若不守護,更以何法名為禁戒?我於經中亦說,有犯四波羅夷乃至微細突吉羅等,應當苦治。眾生若不護持禁戒,云何當得見於佛性?『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後乃見,因見佛性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九部經中無方等經,是故不說有佛性也。經雖不說,當知實有。』若作是說,當知是人真我弟子。」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上所說,一切眾生有佛性者,九部經中所未曾聞,如其說有,云何不犯波羅夷耶?」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說,實不毀犯波羅夷也。善男子!譬如有人,說言大海,唯有七寶無八種者,是人無罪。若有說言九部經中無佛性者,亦復無罪。何以故?我於大乘大智海中說有佛性,二乘之人所不知見,是故說無,不得罪也。如是境界,諸佛所知,非是聲聞緣覺所及。善男子!若人不聞如來甚深秘密藏者,云何當知有佛性耶?何等名為秘密之藏?所謂方等大乘經典。善男子!有諸外道,或說我常,或說我斷。如來不爾,亦說有我,亦說無我,是名中道。若有說言:『佛說中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煩惱覆故,不知不見,是故應當勤修方便,斷壞煩惱。』若有能作如是說者,當知是人不犯四重。若不能作如是說者,是則名為犯波羅夷。若有說言:『我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有佛性故。有佛性者必定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緣,我今已得成就菩提。』當知是人則名為犯波羅夷罪。何以故?雖有佛性,以未修習諸善方便,是故未見,以未見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以是義故,佛法甚深不可思議。」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有王問言,云何比丘墮過人法?」

佛告迦葉:「若有比丘,為利養故、為飲食故,作諸諛諂、姦偽欺詐:『云何當令諸世間人,定實知我是乞士也?以是因緣,令我大得利養名譽。』如是比丘,多愚癡故,長夜常念:『我實未得四沙門果,云何當令諸世間人謂我已得?復當云何令諸優婆塞優婆夷等,咸共指我作如是言:「是人福德,真是聖人。」』如是思惟,正為求利,非為求法。行來出入、進止安詳,執持衣缽,不失威儀,獨坐空處如阿羅漢,令世間人咸作是言:『如是比丘善好第一,精勤苦行修寂滅法。以是因緣,我當大得門徒弟子。諸人亦當大致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令多女人敬念愛重。』若有比丘及比丘尼作如是事,墮過人法。復有比丘為欲建立無上正法,住空寂處,非阿羅漢,而欲令人謂是羅漢、是好比丘,是善比丘、寂靜比丘,令無量人生於信心。『以此因緣,我得無量諸比丘等以為眷屬,因是得教破戒比丘及優婆塞悉令持戒,以是因緣建立正法,光揚如來無上大事,開顯方等大乘法化,度脫一切無量眾生。善解如來所說經律輕重之義。』復言:『我今亦有佛性,有經名曰如來秘藏,於是經中,我當必定得成佛道,能盡無量億煩惱結;廣為無量諸優婆塞,說言汝等盡有佛性,我之與汝俱當安住如來道地,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盡無量億諸煩惱結。』作是說者,是人不名墮過人法,名為菩薩。

「若言:『有犯突吉羅者,忉利天上日月歲數八百萬歲,墮地獄中受諸罪報,何況故犯偷蘭遮罪?此大乘中若有比丘犯偷蘭遮,不應親近。』何等名為大乘經中偷蘭遮罪?若有長者造立佛寺,以諸花鬘用供養佛,有比丘見花貫中縷,不問輒取,犯偷蘭遮,若知不知亦如是犯。若以貪心破壞佛塔,犯偷蘭遮,如是之人不應親近。若王大臣見塔朽故,為欲修補供養舍利,於是塔中或得珍寶,即寄比丘,比丘得已自在而用,如是比丘名為不淨,多起鬪諍,善優婆塞不應親近,供養恭敬。如是比丘名為無根、名為二根、名不定根,不定根者欲貪女時身即為女,欲貪男時身即為男,如是比丘名為惡根,不名為男,不名為女,不名出家,不名在家。如是比丘不應親近供養恭敬。於佛法中,沙門法者,應生悲心,覆育眾生,乃至蟻子應施無畏,是沙門法。遠離飲酒乃至嗅香,是沙門法。不得妄語乃至夢中不念妄語,是沙門法。不生欲心乃至夢中亦復如是,是沙門法。」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夢行淫欲,是犯戒不?」

佛言:「不也。應於淫欲生臭穢想,乃至不生一念淨想,遠離女人煩惱愛想。若夢行淫,寤應生悔。比丘乞食受供養時,應如飢世食子肉想,若生淫欲應疾捨離。如是法門,當知是佛所說經律。若有隨順魔所說者,是魔眷屬;若能隨順佛所說者,是名菩薩。

「若有說言:『佛聽比丘常翹一腳、寂默不言、投淵赴火、自墜高岩不避險難、服毒斷食、臥灰土上、自縛手足、殺害眾生、方道咒術,旃陀羅子、無根、二根及不定根、身根不具如是等輩,如來悉聽出家為道。』是名魔說。『佛先聽食五種牛味及以油蜜、憍奢耶衣、革屣等物,除是之外,若有說言聽著摩訶楞伽,一切種子悉聽貯畜,草木之屬皆有壽命,佛說是已,便入涅槃。』若有經律作是說者,當知即是魔之所說。我亦不聽常翹一腳,若為法故聽行住坐臥。又亦不聽服毒斷食、五熱炙身、繫縛手足、殺害眾生、方道咒術、珂貝象牙以為革屣,儲畜種子、草木有命、著摩訶楞伽。若言世尊作如是說,當知是為外道眷屬,非我弟子。『我唯聽食五種牛味及油蜜等,聽著革屣憍奢耶衣,我說四大無有壽命。』若有經律作是說者,是名佛說。若有隨順佛所說者,當知是等真我弟子。若有不隨佛所說者,是魔眷屬。若有隨順佛經律者,當知是人是大菩薩。

「善男子!魔說佛說差別之相,今已為汝廣宣分別。」

迦葉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魔說、佛說差別之相,因是得入佛法深義。」

佛讚迦葉:「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如是曉了分別,是名黠慧。

「善男子!所言苦者不名聖諦。何以故?若言苦是苦聖諦者,一切牛羊、驢馬及地獄眾生,應有聖諦。善男子!若復有人不知如來甚深境界,常住不變微密法身,謂是食身、非是法身,不知如來道德威力,是名為苦。何以故?以不知故,法見非法,非法見法,當知是人必墮惡趣,輪轉生死,增長諸結,多受苦惱。若有能知如來常住、無有變易,或聞常住二字音聲,若一經耳即生天上,後解脫時乃能證知,如來常住無有變易。既證知已而作是言:『我於往昔曾聞是義,今得解脫方乃證知。我於本際以不知故,輪轉生死週遍無窮。始於今日乃得真智。』若如是知,真是修苦,多所利益,若不知者,雖復勤修無所利益,是名知苦,名苦聖諦。若人不能如是修習,是名為苦,非苦聖諦。

「苦集諦者,於真法中不生真智,受不淨物,所謂奴婢。能以非法,言是正法,斷滅正法,不令久住。以是因緣,不知法性,以不知故,輪轉生死多受苦惱,不得生天及正解脫。若有深知不壞正法,以是因緣得生天上及正解脫。若有不知苦集諦處,而言正法無有常住,悉是滅法;以是因緣,於無量劫,流轉生死受諸苦惱。若能知法常住不異,是名知集,名集聖諦。若人不能如是修習,是名為集,非集聖諦。

「苦滅諦者,若有多修習學空法,是為不善。何以故?滅一切法故,壞於如來真法藏故。作是修學,是名修空。修苦滅者,逆於一切諸外道等。若言修空是滅諦者,一切外道亦修空法,應有滅諦。若有說言:『有如來藏,雖不可見,若能滅除一切煩惱,爾乃得入,若發此心一念因緣,於諸法中而得自在。』若有修習如來密藏,無我、空寂,如是之人於無量世,在生死中流轉受苦。若有不作如是修者,雖有煩惱,疾能滅除。何以故?因知如來秘密藏故。是名苦滅聖諦。若能如是修習滅者,是我弟子。若有不能作如是修,是名修空,非滅聖諦。

「道聖諦者,所謂佛、法、僧寶及正解脫。有諸眾生顛倒心言:『無佛、法、僧及正解脫,生死流轉猶如幻化。』修習是見,以此因緣,輪轉三有,久受大苦。若能發心見於如來常住無變,法、僧解脫亦復如是。乘此一念,於無量世,自在果報隨意而得。何以故?我於往昔,以四倒故,非法計法,受於無量惡業果報,我今已滅如是見故,成佛正覺。是名道聖諦。若有人言三寶無常,修習是見,是虛妄修,非道聖諦。若修是法,為常住者,是我弟子。真見修習四聖諦法,是名四聖諦。」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修習甚深四聖諦法。」

佛告迦葉:「善男子!謂四倒者,於非苦中生於苦想,名曰顛倒。非苦者名為如來,生苦想者,謂於如來無常變異。若說如來是無常者,名大罪苦。若言如來捨此苦身,入於涅槃,如薪盡火滅,是名非苦而生苦想,是名顛倒。『我若說言如來常者即是我見,以我見故有無量罪,是故應說如來無常,如是說者我則受樂。』如來無常即為是苦,若是苦者,云何生樂?以於苦中生樂想故,名為顛倒。樂生苦想,名為顛倒。樂者即是如來,苦者如來無常。若說如來是無常者,是名樂中生於苦想。如來常住,是名為樂。

「若我說言:『如來是常,云何復得入於涅槃?若言如來非是苦者,云何捨身而取滅度?』以於樂中生苦想故。名為顛倒,是名初倒。

「無常、常想,常、無常想,是名顛倒。無常者名不修空,不修空故,壽命短促。若有說言不修空寂得長壽者,是名顛倒,是名第二顛倒。

「無我、我想,我、無我想,是名顛倒。世間之人,亦說有我;佛法之中,亦說有我;世間之人雖說有我,無有佛性;是則名為於無我中而生我想,是名顛倒。佛法有我,即是佛性;世間之人說佛法無我,是名我中生無我想。若言佛法必定無我,是故如來勅諸弟子,修習無我,名為顛倒,是名第三顛倒。

「淨不淨想,不淨淨想,是名顛倒。淨者即是如來常住,非雜食身、非煩惱身、非是肉身、非是筋骨繫縛之身。若有說言:『如來無常,是雜食身、乃至筋骨繫縛之身。法、僧、解脫是滅盡者。』是名顛倒。不淨淨想名顛倒者,若有說言:『我此身中無有一法是不淨者,以無不淨,定當得入清淨之處。如來所說修不淨觀,如是之言是虛妄說。』是名顛倒,是則名為第四顛倒。」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我從今日始得正見。世尊!自是之前,我等悉名邪見之人。世尊!二十五有,有我不耶?」

佛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來藏義。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即是我義。如是我義,從本已來,常為無量煩惱所覆,是故眾生不能得見。善男子!如貧女人捨內,多有真金之藏,家人大小無有知者。時有異人,善知方便,語貧女人:『我今僱汝,汝可為我芸除草穢。』女即答言:『我不能也,汝若能示我子金藏,然後乃當速為汝作。』是人復言:『我知方便,能示汝子。』女人答言:『我家大小尚自不知,況汝能知?』是人復言:『我今審能。』女人答言:『我亦欲見,並可示我。』是人即於其家掘出真金之藏。女人見已,心生歡喜,生奇特想,宗仰是人。善男子!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一切眾生不能得見,如彼寶藏貧人不知。善男子!我今普示,一切眾生所有佛性,為諸煩惱之所覆蔽,如彼貧人有真金藏,不能得見。如來今日普示眾生諸覺寶藏,所謂佛性,而諸眾生見是事已,心生歡喜,歸仰如來。善方便者即是如來,貧女人者即是一切無量眾生,真金藏者即佛性也。

「復次善男子!譬如女人生育一子,嬰孩得病,是女愁惱,求覓醫師。醫師既來,合三種藥,酥、乳、石蜜,與之令服。因告女人:『兒服藥已,且莫與乳,須藥消已,爾乃與之。』是時女人,即以苦物用塗其乳,母語兒言:『我乳毒塗不可復觸。』小兒渴乏,欲得母乳,聞乳毒氣,便遠捨去。遂至藥消,母人以水淨洗其乳,喚其子言:『來與汝乳。』是時小兒雖復飢渴,先聞毒氣,是故不來。母復語言:『為汝服藥故以毒塗,汝藥已消我已洗竟,汝便可來飲乳無苦。』是兒聞已,漸漸還飲。善男子!如來亦爾,為度一切,教諸眾生修無我法,如是修已,永斷我心,入於涅槃,為除世間諸妄見故,示現出過世間法故。復示世間,計我虛妄,非真實故,修無我法,清淨身故,喻如女人為其子故,以苦味塗乳。如來亦爾,為修空故,說言諸法悉無有我。如彼女人淨洗乳已,而喚其子,欲令還服。我今亦爾,說如來藏,是故比丘不應生怖,如彼小兒,聞母喚已漸還飲乳。比丘亦爾,應自分別,如來秘藏不得不有。」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實無有我。何以故?嬰兒生時無所知曉。若有我者,即生之日,尋應有知;以是義故,定知無我。若定有我,受生已後,應無終歿。若使一切皆有佛性,是常住者應無壞相,若無壞相,云何而有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及旃陀羅、畜生差別?今見業緣種種不同,諸趣各異,若定有我,一切眾生應無勝負;以是義故,定知佛性非是常法。若言佛性定是常者,何緣復說有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恚邪見?若我性常,何故酒後迷荒醉亂?若我性常,盲應見色,聾應聞聲,瘂應能語,拘躄能行。若我性常,不應避於火坑大水、毒藥刀劍、惡人禽獸。若我常者,本所更事不應忘失,若不忘失,何緣復言我曾何處見是人耶?若我常者,則不應有少、壯、老等衰盛力勢,憶念往事。若我常者,止住何處?為在涕唾、青黃赤白諸色中耶?若我常者,應遍身中如胡麻油,間無空處。若斷身時,我亦應斷。」

佛告迦葉:「善男子!譬如王家有大力士,其人眉間有金剛珠,與餘力士較力相撲,而彼力士以頭牴觸其額上,珠尋沒膚中,都不自知是珠所在。其處有瘡,即命良醫欲自療治。時有明醫善知方藥,即知是瘡因珠入體,是珠入皮,即便停住。是時良醫尋問力士:『卿額上珠為何所在?』力士驚答:『大師醫王,我額上珠乃無去耶?是珠今者為何所在?將非幻化?』憂愁啼哭。是時良醫慰喻力士:『汝今不應生大愁苦,汝因鬪時,寶珠入體,今在皮裡,影現於外。汝曹鬪時,瞋恚毒盛,珠陷入體,故不自知。』是時力士不信醫言:『若在皮裡,膿血不淨,何緣不出?若在筋裡,不應可見。汝今云何欺誑於我?』時醫執鏡,以照其面,珠在鏡中,明瞭顯現。力士見已,心懷驚怪,生奇特想。善男子!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不能親近善知識故,雖有佛性皆不能見,而為貪淫、瞋恚愚癡之所覆蔽故,墮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旃陀羅、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生如是等種種家中,因心所起種種業緣,雖受人身,聾盲、瘖瘂、拘躄癃跛,於二十五有受諸果報,貪淫瞋恚愚癡覆心,不知佛性。如彼力士,寶珠在體,謂呼失去。眾生亦爾,不知親近善知識故,不識如來微密寶藏,修學無我,喻如非聖。雖說有我,亦復不知我之真性。我諸弟子亦復如是,不知親近善知識故,修學無我,亦復不知無我之處,尚自不知無我真性,況復能知有我真性?善男子!如來如是說諸眾生皆有佛性,喻如良醫,示彼力士金剛寶珠。是諸眾生為諸無量億煩惱等之所覆蔽,不識佛性,若盡煩惱,爾時乃得證知了了,如彼力士於明鏡中,見其寶珠。善男子!如來秘藏如是無量不可思議。

「復次善男子!譬如雪山有一味藥,名曰樂味。其味極甜,在深叢下,人無能見。有人聞香,即知其地當有是藥。過去往世有轉輪王,於此雪山為此藥故,在在處處造作木筒,以接是藥,是藥熟時,從地流出,集木筒中,其味真正。王既歿已,其後是藥,或醋、或醎、或甜、或苦、或辛、或澹,如是一味,隨其流處有種種異,是藥真味停留在山,猶如滿月。凡人薄福,雖以钁斸加功困苦,而不能得。復有聖王,出現於世,以福因緣,即得是藥真正之味。善男子!如來秘藏,其味亦爾,為諸煩惱叢林所覆,無明眾生不能得見。一味者喻如佛性,以煩惱故出種種味,所謂地獄、畜生、餓鬼、天人,男女、非男非女、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佛性雄勐難可沮壞,是故無有能殺害者,若有殺者則斷佛性,如是佛性終不可斷,性若可斷,無有是處。如我性者,即是如來秘密之藏,如是秘藏,一切無能沮壞燒滅,雖不可壞,然不可見,若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乃證知,以是因緣,無能殺者。」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無殺者,應當無有不善之業。」

佛告迦葉:「實有殺生。何以故?善男子!眾生佛性住五陰中,若壞五陰,名曰殺生,若有殺生,即墮惡趣,以業因緣,而有剎利、婆羅門等、毘舍、首陀及旃陀羅,若男、若女、非男非女,二十五有差別之相,流轉生死。非聖之人,橫計於我大小諸相,猶如稗子、或如米豆,乃至母指,如是種種妄生憶想,妄想之想,無有真實。出世我相名為佛性,如是計我,是名最善。

「復次善男子!譬如有人善知伏藏,即取利钁斸地直下,磐石沙礫直過無難,唯至金剛不能穿徹。夫金剛者,所有刀斧,不能沮壞。善男子!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一切論者、天魔波旬及諸人天,所不能壞。五陰之相,即是起作,起作之相,喻如石沙,可穿可壞。佛性者喻如金剛,不可沮壞。以是義故,壞五陰者名為殺生。善男子!必定當知佛法如是不可思議。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

 

上篇:大般涅槃經

下篇:大般泥洹經

0:00 / 0:00
涅槃經(聆志居士)01
涅槃經(聆志居士)02
涅槃經(聆志居士)03
涅槃經(聆志居士)04
涅槃經(聆志居士)05
涅槃經(聆志居士)06
涅槃經(聆志居士)07
涅槃經(聆志居士)08
涅槃經(聆志居士)09
涅槃經(聆志居士)10
涅槃經(聆志居士)11
涅槃經(聆志居士)12
涅槃經(聆志居士)13
涅槃經(聆志居士)14
涅槃經(聆志居士)15
涅槃經(聆志居士)16
涅槃經(聆志居士)17
涅槃經(聆志居士)18
涅槃經(聆志居士)19
涅槃經(聆志居士)20
涅槃經(聆志居士)21
涅槃經(聆志居士)22
涅槃經(聆志居士)23
涅槃經(聆志居士)24
涅槃經(聆志居士)25
涅槃經(聆志居士)26
涅槃經(聆志居士)27
涅槃經(聆志居士)28
涅槃經(聆志居士)29
涅槃經(聆志居士)30
涅槃經(聆志居士)31
涅槃經(聆志居士)32
涅槃經(聆志居士)33
涅槃經(聆志居士)34
涅槃經(聆志居士)35
涅槃經(聆志居士)36
涅槃經(聆志居士)37
涅槃經(聆志居士)38
涅槃經(聆志居士)39
涅槃經(聆志居士)40
隱藏音頻列表
播放音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涅槃部目錄

【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迦葉赴佛般涅槃經

迦葉赴佛般涅槃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昔佛在世時...

中陰經

中陰經卷上 後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如來五弘誓入中陰教...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爾時,...

修行本起經

修行本起經卷上 後漢西域三藏竺大力共康孟詳譯 現變品...

佛說解夏經

佛說解夏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大乘同性經

大乘同性經卷上(亦名一切佛行入智毘盧遮那藏說經) 周...

【註音版】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海印三昧論

海印三昧論一卷(並序)依大方廣佛華嚴經 明皛所述 若夫...

雲棲淨土匯語

雲棲淨土匯語 開示 水陸會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竊惟淨...

增壹阿含經

增壹阿含經序 晉沙門釋道安撰 《四阿含》義同。《中阿...

佛說十八泥犁經

佛說十八泥犁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言:「人生...

【佛教詞典】二種甚深

謂證甚深與阿含甚深。(一)證甚深者,指諸佛之智慧甚深...

【佛教詞典】自類譬喩所引相

【自類譬喩所引相】 p0602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一頁雲...

惡果源於內心的失衡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一方面,物質極大豐富,技術突飛...

把握當下

有一天,一位外道婆羅門來到舍衛國的只園精舍拜見佛陀...

如何判斷修行有沒有進步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上說: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

世間的一百一十種苦

謂有一苦。依無差別流轉之苦。一切有情無不皆墮流轉苦...

廣化老和尚開示度鬼的方法

民國四十六年,我出家,出家前就聽說要捨出所有財物,...

地藏法門簡易修法

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

隨業往生與隨念往生

從今生的角度來看,我們今生造了很多的業,到底什麼業...

淺談彌勒淨土的信仰

彌勒菩薩是未來佛,經過七佛授記,為釋迦牟尼佛的輔佐...

素食是治療心臟病的良方

許多醫生以他汀類(statin)處方藥比如立普妥(Lipito...

刺激消費不如鼓勵耕讀傳家

現代的經濟學家很多觀點都是有問題的,凱恩斯說以消費...

念佛法門的專修與雜修

我們看蕅益大師的傳記剛好是第十九願的印證,你看蕅益...

你原本就很快樂

一個有錢人,不知道怎麼樣找到快樂,於是背了一袋子金...

【視頻】《佛說摩利支天菩薩陀羅尼經》釋大力讀誦

《佛說摩利支天菩薩陀羅尼經》釋大力讀誦

【視頻】《佛說出家功德經、佛說五大施經、佛說佈施經》男聲讀誦

《佛說出家功德經、佛說五大施經、佛說佈施經》男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