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如來性品第四之七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今此純陀猶有疑心,唯願如來,重為分別,令得除斷。」

佛言:「善男子!云何疑心?汝當說之,當為除斷。」

文殊師利言:「純陀心疑如來常住。以得知見佛性力故,若見佛性而為常者,本未見時,應是無常。若本無常,後亦應爾。何以故?如世間物,本無今有,已有還無,如是等物悉是無常,以是義故,諸佛、菩薩、聲聞、緣覺無有差別。」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善男子,以是義故,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亦有差別,亦無差別。」

文殊師利讚言:「善哉,誠如聖教,我今始解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亦有差別,亦無差別。」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所說,諸佛、菩薩、聲聞、緣覺,性無差別。唯願如來分別廣說,利益安樂一切眾生。」

佛言:「善男子!諦聽,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譬如長者,若長者子,多畜乳牛,有種種色,常令一人守護將養。是人有時為祠祀故,盡搆諸牛著一器中,見其乳色同一白色,尋便驚怪,牛色各異,其乳云何皆同一色?是人思惟:『如此一切,皆是眾生業報因緣令乳色一。』善男子!聲聞、緣覺、菩薩亦爾,同一佛性猶如彼乳。所以者何?同盡漏故。而諸眾生言:『佛、菩薩、聲聞、緣覺,而有差別。有諸聲聞、凡夫之人,疑於三乘,云何無別?』是諸眾生,久後自解,一切三乘同一佛性;猶如彼人,悟解乳相,由業因緣。復次善男子!譬如金鑛,淘鍊滓穢,然後消融,成金之後,價直無量。善男子!聲聞、緣覺、菩薩亦爾,皆得成就同一佛性。何以故?除煩惱故,如彼金鑛,除諸滓穢。以是義故,一切眾生同一佛性,無有差別。以其先聞如來密藏,後成佛時自然得知,如彼長者知乳一相。何以故?以斷無量億煩惱故。」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一切眾生有佛性者,佛與眾生有何差別?如是說者多有過咎。若諸眾生皆有佛性,何因緣故,舍利弗等以小涅槃而般涅槃?緣覺之人於中涅槃而般涅槃?菩薩之人於大涅槃而般涅槃?如是等人若同佛性,何故不同如來涅槃而般涅槃?」

「善男子!諸佛世尊所得涅槃,非諸聲聞緣覺所得,以是義故,大般涅槃名為善有。世若無佛,非無二乘得二涅槃。」

迦葉復言:「是義云何?」

佛言:「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乃有一佛出現於世,開示三乘。善男子!如汝所言,菩薩、二乘無差別者,我先於此如來密藏大涅槃中,已說其義。諸阿羅漢無有善有。何以故?諸阿羅漢悉當得是大涅槃故。以是義故,大般涅槃有畢竟樂,是故名為大般涅槃。」

迦葉言:「如佛說者,我今始知差別之義、無差別義。何以故?一切菩薩、聲聞、緣覺,未來之世皆當歸於大般涅槃,譬如眾流歸於大海,是故聲聞緣覺之人,悉名為常,非是無常。以是義故,亦有差別,亦無差別。」迦葉言:「云何性差別?」

佛言:「善男子!聲聞如乳,緣覺如酪,菩薩之人如生熟酥,諸佛世尊猶如醍醐。以是義故,大涅槃中說四種性,而有差別。」

迦葉復言:「一切眾生性相云何?」

佛言:「善男子!如牛新生,乳血未別,凡夫之性,雜諸煩惱亦復如是。」

迦葉復言:「拘尸那城有旃陀羅,名曰歡喜,佛記是人,由一發心,當於此界千佛數中,速成無上正真之道。以何等故,如來不記尊者舍利弗、目犍連等速成佛道?」

佛言:「善男子!或有聲聞、緣覺、菩薩作誓願言:『我當久久護持正法,然後乃成無上佛道。』以發速願,故與速記。復次善男子!譬如商人有無價寶,詣市賣之。愚人見之,不識輕笑。寶主唱言:『我此寶珠價直無數。』聞已復笑,各各相謂:『此非真寶,是頗梨珠。』善男子,聲聞緣覺亦復如是,若聞速記,則便懈怠,輕笑薄賤,如彼愚人不識真寶。於未來世有諸比丘,不能翹勤修習善法,貧窮困苦飢餓所逼,因是出家,長養其身,心志輕躁,邪命諂曲,若聞如來授諸聲聞速疾記者,便當大笑,輕慢毀呰。當知是等即是破戒,自言已得過人之法。以是義故,隨發速願,故與速記。護正法者,為授遠記。」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當得不壞眷屬?」

佛告迦葉:「若諸菩薩,勤加精進欲護正法,以是因緣,所得眷屬不可沮壞。」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眾生得此脣口乾焦?」

佛告迦葉:「若有不識三寶常存,以是因緣,脣口乾焦。如人口爽,不知甜、苦、辛、醋、醎、澹六味差別。一切眾生,愚癡無智,不識三寶是常住法,是故名為脣口乾焦。復次善男子!若有眾生不知如來是常住者,當知是人則為生盲。若知如來是常住者,如是之人雖有肉眼,我說是等名為天眼。復次善男子!若有能知如來是常,當知是人,久已修習如是經典,我說是等亦名天眼。雖有天眼,而不能知如來是常,我說斯等名為肉眼,是人乃至不識自身手腳、支節,亦復不能令他識知,以是義故,名為肉眼。

「復次善男子!如來常為一切眾生而作父母。所以者何?一切眾生,種種形類,二足、四足、多足、無足,佛以一音而為說法,彼彼異類各自得解,各各嘆言:『如來今日為我說法。』以是義故,名為父母。

「復次善男子!如人生子,始十六月雖復語言,未可解了。而彼父母欲教其語,先同其音,漸漸教之,是父母語,可不正耶?」

「不也。世尊!」

「善男子!諸佛如來亦復如是,隨諸眾生種種音聲而為說法,為令安住於正法故,隨所應見而為示現種種形像,如來如是同彼語言,可不正耶?」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所說如師子吼,隨順世間種種音聲,而為眾生嘆說妙法。」

大般涅槃經一切大眾所問品第五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色,青、黃、赤、白、紅、紫光明照純陀身,純陀遇已,與諸眷屬,持諸餚膳,疾往佛所,欲奉如來及比丘僧最後供養。種種器物,充滿具足,持至佛前。爾時有大威德天人,而遮其前,周匝圍遶,謂純陀言:「且住,純陀!勿便奉施。」

當爾之時,如來復放無量無邊種種光明,諸天大眾遇斯光已,尋聽純陀前至佛所,奉其所施。爾時天人及諸眾生,各各自取所持供養,至於佛前,長跪白佛:「唯願如來聽諸比丘受此飲食。」時諸比丘,知是時故,執持衣缽,一心安詳。爾時純陀為佛及僧,佈置種種師子寶座、懸繒、幡蓋、花香、瓔珞,爾時三千大千世界莊嚴微妙,猶如西方安樂國土。爾時純陀住於佛前,憂悲悵怏重白佛言:「唯願如來!猶見哀愍,住壽一劫若減一劫。」

佛告純陀:「汝欲令我久住世者,宜當速奉最後具足檀波羅蜜。」

爾時一切菩薩摩訶薩、天人雜類,異口同音唱如是言:「奇哉,純陀!成大福德,能令如來受取最後無上供養。而我等輩無福所致,所說供具則為唐捐。」爾時世尊,欲令一切眾望滿足,於自身上一一毛孔,化無量佛,一一諸佛,各有無量諸比丘僧。是諸世尊及無量眾,悉皆示現受其供養,釋迦如來自受純陀所奉設者。爾時純陀所持粳糧成熟之食,摩伽陀國滿足八斛,以佛神力,皆悉充足一切大會。爾時純陀見是事已,心生歡喜,踴躍無量,一切大眾亦復如是。爾時大眾承佛聖旨,各作是念:「如來今已受我等施,不久便當入於涅槃。」作是念已,心生悲喜。爾時樹林其地狹小,以佛神力,如針鋒處皆有無量諸佛世尊及其眷屬等坐而食,所食之物亦無差別。是時天人、阿修羅等,啼泣悲嘆而作是言:「如來今日已受我等最後供養,受供養已當般涅槃,我等當復更供養誰?我今永離無上調御,盲無眼目。」

爾時世尊為欲慰喻一切大眾,而說偈言:

「汝等莫悲嘆,  諸佛法應爾。
 我入於涅槃,  已經無量劫,
 常受最勝樂,  永處安隱處。
 汝今至心聽,  我當說涅槃,
 我已離食想,  終無飢渴患。
 我今當為汝,  說其隨順願,
 令諸一切眾,  咸得安隱樂,
 汝聞應修行,  諸佛法常住。
 假使烏角鵄,  同共一樹棲,
 猶如親兄弟,  爾乃永涅槃。
 如來視一切,  猶如羅睺羅,
 常為眾生尊,  云何永涅槃?
 假使蛇鼠狼,  同處一穴游,
 相愛如兄弟,  爾乃永涅槃。
 如來視一切,  猶如羅睺羅,
 常為眾生尊,  云何永涅槃?
 假使七葉花,  轉為婆師香,
 迦留迦果樹,  轉為鎮頭果,
 如來視一切,  猶如羅睺羅,
 云何舍慈悲,  永入於涅槃?
 假使一闡提,  現身成佛道,
 永處第一樂,  爾乃入涅槃。
 如來視一切,  皆如羅睺羅,
 云何舍慈悲,  永入於涅槃?
 假使一切眾,  一時成佛道,
 遠離諸過患,  爾乃入涅槃。
 如來視一切,  皆如羅睺羅,
 云何舍慈悲,  永入於涅槃?
 假使蚊子尿,  浸壞於大地,
 諸山及百川,  大海悉盈滿,
 若有如是事,  爾乃入涅槃。
 悲心視一切,  皆如羅睺羅,
 常為眾生尊,  云何永涅槃?
 以是故汝等,  應深樂正法,
 不應生憂惱,  號泣而啼哭。
 若欲自正行,  應修如來常,
 當觀如是法,  長存不變易。
 復應生是念,  三寶皆常住,
 是則獲大護,  如咒枯生菓。
 是名為三寶,  四眾應善聽,
 聞已應歡喜,  即發菩提心。
 若能計三寶,  常住同真諦,
 此則是諸佛,  最上之誓願。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能以如來最上誓願而發願者,當知是人,無有愚癡,堪受供養;以此願力,功德果報於世最勝,如阿羅漢。若有不能如是觀了三寶常者,是旃陀羅。若有能知三寶常住實法因緣,離苦安樂,無有嬈害能留難者。」爾時人天大眾、阿修羅等,聞是法已,心生歡喜,踴躍無量,其心調柔,善滅諸蓋,心無高下,威德清淨,顏貌怡悅。知佛常住,是故施設諸天供養,散種種花、末香、塗香、鼓天伎樂,以供養佛。

爾時佛告迦葉菩薩言:「善男子!汝見是眾希有事不?」

迦葉答言:「已見。世尊!見諸如來無量無邊不可稱計,受諸大眾、人天所奉飯食供養。又見諸佛其身姝大,所坐之處如一針鋒,多眾圍遶不相障礙。復見大眾悉發誓願,說十三偈。亦知大眾各心念言:『如來今者獨受我供。』假使純陀所奉飯食碎如微塵,一塵一佛,猶不週遍,以佛神力,悉皆充足一切大眾。唯諸菩薩摩訶薩及文殊師利法王子等,能知如是希有事耳,悉是如來方便示現。聲聞大眾及阿修羅等,皆知如來是常住法。」

爾時世尊告純陀言:「汝今所見,為是希有奇特事不?」

「實爾。世尊!我先所見,無量諸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今悉見為菩薩摩訶薩體貌傀異,姝大殊妙,唯見佛身喻如藥樹,為諸菩薩摩訶薩等之所圍遶。」

佛告純陀:「汝先所見無量佛者,是我所化,為欲利益一切眾生,令得歡喜。如是菩薩摩訶薩等,所可修行,不可思議,能作無量諸佛之事。純陀!汝今皆已成就菩薩摩訶薩行,得住十地,菩薩所行具足成辦。」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說,純陀所修成菩薩行,我亦隨喜。今者如來欲為未來無量眾生作大明故,說是大乘大涅槃經。世尊!一切契經說有餘義、無餘義耶?」

「善男子!我所說者,亦有餘義,亦無餘義。」

純陀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

「『所有之物,  佈施一切,  唯可讚嘆,
  無可虧損。』

「世尊!是義云何?持戒毀戒有何差別?」

佛言:「唯除一人,餘一切施皆可讚嘆。」

純陀問言:「云何名為唯除一人?」

佛言:「如此經中,所說破戒。」

純陀復言:「我今未解,唯願說之。」

佛言:「純陀!言破戒者謂一闡提,其餘在所一切佈施,皆可讚嘆獲大果報。」

純陀復問:「一闡提者,其義云何?」

佛言:「純陀!若有比丘及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發麁惡言,誹謗正法,造是重業,永不改悔心無慚愧,如是等人名為趣向一闡提道。若犯四重、作五逆罪,自知定犯如是重事,而心初無怖畏慚愧,不肯發露,於佛正法永無護惜建立之心,毀呰輕賤言多過咎,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闡提道。若復說言無佛、法、僧,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闡提道。唯除如此一闡提輩,施其餘者一切讚歎。」

爾時純陀復白佛言:「世尊!所言破戒,其義云何?」

答言:「純陀!若犯四重及五逆罪、誹謗正法,如是等人名為破戒。」

純陀復問:「如是破戒,可拔濟不?」

答言:「純陀!有因緣故,則可拔濟。若被法服猶未舍遠,其心常懷慚愧恐怖,而自考責:『咄哉,何為犯斯重罪?何期怪哉,造斯苦業?』其心改悔,生護法心,欲建正法。『有護法者,我當供養。若有讀誦大乘典者,我當諮問,受持讀誦,既通利已,復當為他,分別廣說。』我說是人不為破戒。何以故?善男子!譬如日出,能除一切塵翳、闇冥。是大涅槃微妙經典出興於世,亦復如是,能除眾生無量劫中所作眾罪,是故此經,說護正法得大果報,拔濟破戒。若有譭謗是正法者,能自改悔還歸於法,自念所作一切不善,如人自害,心生恐怖,驚懼慚愧,除此正法,更無救護,是故應當還歸正法,若能如是如說歸依,佈施是人得福無量,亦名世間應受供養。若犯如上惡業之罪,若經一月或十五日,不生歸依發露之心,若施是人果報甚少。犯五逆者亦復如是,能生悔心,內懷慚愧;『今我所作不善之業,甚為大苦。我當建立、護持正法。』是則不名五逆罪也,若施是人得福無量。犯逆罪已,不生護法歸依之心,有施是者福不足言。又善男子!犯重罪者,汝今諦聽,我當為汝分別廣說,應生是心。謂正法者,即是如來微密之藏,是故我當護持建立,施是人者得勝果報。善男子!譬如女人,懷妊垂產,值國荒亂,逃至他土,在一天廟即便生產。聞其舊邦安隱豐熟,攜將其子欲還本土,中路值河水涱暴急,荷負是兒不能得渡,即自念言:『我今寧與一處併命,終不舍棄而獨渡也。』念已母子俱共沒命。命終之後尋生天中,以慈念子欲令得渡。而是女人本性弊惡,以愛子故,得生天中。犯四重禁、五無間罪,生護法心亦復如是,雖復先為不善之業,以護法故,得為世間無上福田,是護法者有如是等無量果報。」

純陀復言:「世尊!若一闡提能自改悔,恭敬供養、讚歎三寶,施如是人得大果報不?」

佛言:「善男子!汝今不應作如是說。善男子!譬如有人食菴羅果,吐核置地,而復念言:『是菓核中應有甘味。』即復還取,破而嘗之,其味極苦,心生悔恨。恐失菓種,即還收拾,種之於地勤加修治,以蘇油乳隨時溉灌。於意云何?寧可生不。」

「不也。世尊!假使天降無上甘雨,猶亦不生。」

「善男子!彼一闡提亦復如是,燒然善根,當於何處而得除罪?善男子!若生善心,是則不名一闡提也。善男子!以是義故,一切所施所得果報,非無差別。何以故?施諸聲聞所得報異,施辟支佛得報亦異,唯施如來獲無上果,是故說言一切所施非無差別。」

純陀復言:「何故如來而說此偈?」

佛言:「純陀!有因緣故,我說此偈。王舍城中有優婆塞,心無淨信,奉事尼犍,而來問我佈施之義,以是因緣故說斯偈,亦為菩薩摩訶薩等說秘蜜藏義。如斯偈者其義云何?一切者少分一切,當知菩薩摩訶薩人中之雄,攝取持戒,施其所須,舍棄破戒如除稊稗。

「復次善男子,如我昔日所說偈言:

「『一切江河,  必有迴曲。  一切叢林,
  必名樹木。  一切女人,  必懷諂曲。
  一切自在,  必受安樂。』」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臂,右膝著地,前禮佛足,而說偈言:

「非一切河,  必有迴曲。  非一切林,
 悉名樹木。  非一切女,  必懷諂曲。
 一切自在,  不必受樂。

「佛所說偈,其義有餘,唯垂哀愍,說其因緣。何以故?世尊!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有渚名拘耶尼,其渚有河,端直不曲名娑婆耶,喻如繩墨,直入西海。如是河相,於餘經中佛未曾說,唯願如來,因此方等阿含經中,說有餘義,令諸菩薩深解是義。世尊!譬如有人先識金鑛,後不識金。如來亦爾,盡知法已,而所演說有餘不盡。如來雖作如是餘說,應當方便解其意趣。一切叢林必是樹木,是亦有餘。何以故?種種金銀琉璃寶樹,是亦名林。一切女人必懷諂曲,是亦有餘。何以故?亦有女人善持禁戒,功德成就有大慈悲。一切自在必受樂者,是亦有餘。何以故?有自在者,轉輪聖帝、如來法王,不屬死魔、不可滅盡;梵釋諸天,雖得自在,悉是無常。若得常住無變易者,乃名自在,所謂大乘大般涅槃。」

佛言:「善男子!汝今善得樂說之辯,且止,諦聽。文殊師利!譬如長者身嬰病苦,良醫診之,為合膏藥。是時病者,貪慾多服。醫語之言:『若能消者,則可多服。汝今體羸,不應多服。當知是膏,亦名甘露,亦名毒藥。若多服不消,則名為毒。』善男子!汝今勿謂是醫所說,違失義理,喪膏力勢。善男子!如來亦爾,為諸國王、后妃、太子、王子、大臣,因波斯匿王、王子、后妃憍慢心故,為欲調伏,示現恐怖,如彼良醫,故說偈言:

「『一切江河,  必有迴曲。  一切叢林,
  必名樹木。  一切女人,  必懷諂曲。
  一切自在,  必受安樂。』

「文殊師利!汝今當知,如來所說無有漏失,如此大地可令反覆,如來之言終無漏失。以是義故,如來所說一切有餘。」

爾時佛讚文殊師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久知如是之義,愍哀一切,欲令眾生得智慧故,廣問如來如是偈義。」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之子,復於佛前而說偈言:

「於他言語,  隨順不逆。  亦不觀他,
 作以不作。  但自觀身,  善不善行。

「世尊如是說此法藥,非為正說,於他語言隨順不逆者,唯願如來垂哀正說。何以故?世尊常說一切外學、九十五種,皆趣惡道;聲聞弟子皆向正路。若護禁戒,攝持威儀,安慎諸根,如是等人深樂大法,趣向善道。如來何故於九部中,見有毀他則便呵責?如是偈義,為何所趣?」

佛告文殊師利:「善男子!我說此偈,亦不盡為一切眾生,爾時唯為阿闍世王。諸佛世尊若無因緣終不逆說,有因緣故乃說之耳。善男子!阿闍世王害其父已,來至我所,欲折伏我,作如是問:『云何世尊有一切智、非一切智耶?若一切智,調達往昔無量世中,常懷噁心,隨逐如來,欲為殺害,云何如來聽其出家?』善男子!以是因緣,我為是王而說此偈:

「『於他語言,  隨順不逆。  亦不觀他,
  作以不作。  但自觀身,  善不善行。』

「佛告大王:『汝今害父,已作逆罪,最重無間。應當發露,以求清淨,何緣乃更見他過咎?』善男子!以是義故,我為彼王而說是偈。復次善男子!亦為護持不毀禁戒成就威儀,見他過者而說是偈。若復有人受他教誨遠離眾惡,復教他人令遠眾惡,如是之人則我弟子。」

爾時世尊,為文殊師利而說偈言:

「一切畏刀杖,  無不愛壽命。
 恕己可為喻,  勿殺勿行杖。」

爾時文殊師利,復於佛前而說偈言:

「非一切畏杖,  非一切愛命。
 恕己可為喻,  勤作善方便。

「如來說是法句之義,亦是未盡。何以故?如阿羅漢、轉輪聖王、玉女象馬、主藏大臣,若諸天人及阿修羅,執持利劍能害之者,無有是處。勇士烈女、馬王獸王、持戒比丘,雖復對至而不恐怖,以是義故,如來說偈,亦是有餘。若言恕己可為喻者,是亦有餘。何以故?若使羅漢以己喻彼,則有我想及以命想。若有我想及以命想,則應擁護凡夫,亦應見阿羅漢悉是行人。若如是者,即是邪見。若有邪見,命終之時,即應生於阿鼻地獄。又復羅漢設於眾生生害心者,無有是處。無量眾生亦復無能害羅漢者。」

佛言:「善男子!言我想者,謂於眾生生大悲心,無殺害想。謂阿羅漢平等之心,勿謂世尊無有因緣而逆說也。昔日於此王舍城中,有大獵師,多殺群鹿,請我食肉。我於是時雖受彼請,於諸眾生生慈悲心如羅睺羅,而說偈言:

「『當令汝長壽,  久久住於世,
  受持不害法,  猶如諸佛壽。』

「是故我說是偈:

「『一切畏刀杖,  無不愛壽命。
  恕己可為喻,  勿殺勿行杖。』」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為諸菩薩摩訶薩故,諮問如來如是密教。」

爾時文殊師利復說是偈:

「云何敬父母,  隨順而尊重;
 云何修此法,  墮於無間獄?」

於是如來,復以偈答文殊師利:

「若以貪愛母,  無明以為父。
 隨順尊重是,  則墮無間獄。」

爾時如來,復為文殊師利菩薩重說偈言:

「一切屬他,  則名為苦。  一切由己,
 自在安樂。  一切憍慢,  勢極暴惡。
 賢善之人,  一切愛念。」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來所說,是亦不盡。唯願如來復垂哀愍,說其因緣。何以故?如長者子,從師學時,為屬師不?若屬師者義不成就,若不屬者亦不成就,若得自在亦不成就,是故如來所說有餘。復次世尊!譬如王子,無所綜習,觸事不成,是亦自在愚闇常苦。如是王子,若言自在義亦不成,若言屬他義亦不成,以是義故,佛所說義名為有餘。是故一切屬他不必受苦,一切自在不必受樂,一切憍慢勢極暴惡是亦有餘。世尊!如諸烈女,憍慢心故出家學道,護持禁戒、威儀成就,守攝諸根不令馳散,是故一切憍慢之結不必暴惡。賢善之人一切愛念是亦有餘,如人內犯四重禁已,不舍法服堅持威儀,護持法者見已不愛,是人命終必墮地獄。若有賢人犯重禁已,護法見之即驅令出罷道還俗,以是義故,一切賢善何必悉愛?」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有因緣故,如來於此說有餘義。又有因緣,諸佛如來而說是法。時王舍城有一女人,名曰善賢,還父母家,因至我所,歸依於我及法眾僧,而作是言:『一切女人勢不自由,一切男子自在無礙。』我於爾時,知是女心,即為宣說如是偈頌。文殊師利!善哉,善哉!汝今能為一切眾生,問於如來如是密語。」

文殊師利復說偈言:

「一切諸眾生,  皆依飲食存。
 一切有大力,  其心無嫉妬。
 一切因飲食,  而多得病苦。
 一切修淨行,  而得受安樂。

「如是,世尊!今受純陀飲食供養,將無如來有恐怖耶?」

爾時世尊,復為文殊而說偈言:

「非一切眾生,  盡依飲食存。
 非一切大力,  心皆無嫉妬。
 非一切因食,  而致病苦患。
 非一切淨行,  悉得受安樂。

「文殊師利!汝若得病,我亦如是應得病苦。何以故?諸阿羅漢及辟支佛、菩薩、如來,實無所食,但欲化彼,示現受用無量眾生所施之物,令其具足檀波羅蜜,拔濟地獄、畜生、餓鬼。若言如來六年苦行身羸瘦者,無有是處。諸佛世尊獨拔諸有,不同凡夫,云何而得身羸劣耶?諸佛世尊精勤修習,獲金剛身,不同世人危脆之身;我諸弟子亦復如是,不可思議,不依於食。一切大力無嫉妬者,亦有餘義。如世間人,終身永無嫉妬之心,而亦無力。一切病苦因食得者,亦有餘義,亦見有人得客病者,所謂刺刺、刀劍鉾槊。一切淨行受安樂者,是亦有餘,世間亦有外道之人,修於梵行多受苦惱。以是義故,如來所說一切有餘,是名如來非無因緣而說此偈,有因故說。昔日於此優禪尼國,有婆羅門名羖羝德,來至我所,欲受第四八戒齋法,我於爾時為說是偈。」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何等名為無餘義耶?云何復名一切義乎?」

「善男子!一切者,唯除助道常樂善法,是名一切,亦名無餘。其餘諸法,亦名有餘,亦名無餘。欲令樂法諸善男子,知此有餘及無餘義。」

迦葉菩薩心大歡喜,踴躍無量,前白佛言:「甚奇,世尊!等視眾生如羅睺羅。」

爾時佛讚迦葉菩薩:「善哉,善哉!汝今所見微妙甚深。」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說是大乘大涅槃經所得功德。」

佛告迦葉:「善男子!若有得聞是經名字,所得功德,非諸聲聞辟支佛等所能宣說,唯佛能知。何以故?不可思議是佛境界。何況受持、讀誦通利、書寫經卷!」

爾時諸天、世人及阿修羅,即於佛前異口同音而說偈言:

「諸佛難思議,  法僧亦復然,
 是故今勸請,  唯願小停住。
 尊者大迦葉,  及以阿難等,
 二眾之眷屬,  且待須臾至。
 並及摩伽主,  阿闍世大王,
 至心敬信佛,  猶故未來此。
 唯願於如來,  小垂哀愍住,
 於此大眾中,  斷我諸疑網。」

爾時如來為諸大眾而說偈言:

「我法最長子,  是名大迦葉。
 阿難勤精進,  能斷一切疑。
 汝等當諦觀,  阿難多聞士,
 自然當解了,  是常及無常。
 以是故不應,  心懷於憂惱。」

爾時大眾以種種物供養如來。供養佛已,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無邊恆河沙等諸菩薩輩得住初地。爾時世尊,與文殊師利、迦葉菩薩及以純陀,而受記莂。受記莂已,說如是言:「諸善男子!自修其心,慎莫放逸。我今背疾,舉體皆痛,我今欲臥,如彼小兒及常患者。汝等文殊,當為四部廣說大法,今以此法付囑於汝。乃至迦葉、阿難等來,復當付囑如是正法。」爾時如來說是語已,為欲調伏諸眾生故,現身有疾,右脇而臥,如彼病人。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

 

上篇:大般涅槃經

下篇:大般泥洹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涅槃部目錄

【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大雲無想經

大雲無想經卷九 盲今已□□□□□□□□□□□□□□...

菩薩處胎經

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卷第一 姚秦涼州沙門竺...

大悲經

大悲經卷第一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梵天品第一...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禪林寶訓

禪林寶訓序 寶訓者。昔妙喜竹菴誅茅江西雲門時共集。...

【註音版】菩薩五法懺悔經

菩薩五法懺悔經...

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

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

【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說五無返復經

佛說五無返復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爾時佛在祇樹精舍,...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上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

佛說猘狗經

佛說猘狗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

佛說老母經

佛說老母經 僧祐錄雲闕譯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佛說心明經

佛說心明經...

【佛教詞典】界趣

(術語)三界六趣為生死輪迴之處所。...

【佛教詞典】唯識三系異同

【唯識三系異同】 唯識三系,指地論宗、攝論宗、及玄奘...

聖一老和尚親見觀音菩薩現身說法

在亞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觀音是最為著名的大菩薩。遇...

十二因緣法

十二因緣法大家要了解一下,這是佛法的常識。它闡釋三...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新來的小沙彌,對什麼都好奇。秋天,禪院裡紅葉飛舞,...

觀音菩薩在佛經中的事蹟故事

觀世音。梵語稱阿那婆婁吉低輸,現今在西方極樂世界,...

你的佛號不能都是在散亂心中念

我們不斷地修習專住,首先產生心輕安。你的心會產生兩...

謙下低頭智內蘊,我慢高山人不敬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說文解字》中有講:秋,...

大乘八宗

佛教從漢代傳入中國以後,到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翻...

淨土宗的「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是淨業行人常常見到的一個名詞。原文出處,...

聖嚴法師《發揮自己的生命力》

般我們從學校畢了業,往往能考慮的就是就業和婚姻兩個...

一生成佛的捷徑

淨土法門,三根普披,利鈍全收。即便等覺菩薩也不出淨...

讓心先摔過去

布勃卡是舉世聞名的奧運會撐杆跳冠軍,享有撐稈跳沙皇...

燒香是價格越高越好嗎

有同學問,燒香是價格越高越好嗎?當然不是。我們學習...

【視頻】《心經》印能法師

《心經》印能法師

【視頻】《佛說十二頭陀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十二頭陀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