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往生篇)

淨界法師  2021/11/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二講)

甲二、生命的轉變 分二:乙一、會歸心性;乙二、仰仗佛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三面。我們看甲二,生命的轉變。

淨土宗的修學,當你選擇了淨土法門,你這輩子要做兩件事情:第一個,怎麼樣念佛;第二個,怎麼樣往生。你要注意這兩件事情。當然,從基本功來說,我們必須先把心中的佛號建立起來,就是想辦法在無量無邊的妄想當中先撥開一個角落,先建立起一朵佛號的蓮花出來。也就是說,讓佛號在心中有一席之地,先做這件事情。當然,我們不能把所有妄想都滅掉,也沒那個本事,至少讓佛號跟妄想並存。這是我們第一個要求。

怎麼樣讓佛號在心中能夠生根呢?那就是你要跟佛號建立一種關係。如果佛號跟你沒關係,你只是痛苦的時候暫時拿來用一用,你跟它沒什麼關係,那這樣佛號一輩子都念不好。佛號跟我們的關係就是,它是我們生命唯一的救拔。就是,離開了佛號,你就完了,就這樣講!當我們失去了佛號,就意味著我們只能夠受生死業力的折磨,而我們一點抗拒的力量都沒有。你有這樣的認知,這個佛號就容易念起來了,這樣妄想就不是問題。

其實,念佛就是那一份的堅持。印光大師說得好,念佛只有一種觀念:不能念,要他念!不能專,要他專!當你堅持的時候,妄想就怕你,就這樣子。你要不堅持,妄想就越來越大,就這麼回事。因為它本來就是虛妄的,真妄不兩立;你光明一強調,黑暗就消失掉;你光明一落,黑暗就出來。道理就這麼個道理,兩個互相對峙的。

掌握了念佛的核心思想,你這個人念佛,不管你念幾聲,至少你這個人上路了,你知道怎麼操作佛號了。

那麼,接下來你就有資格來談一談往生的問題了。就是我念這麼多佛號,我怎麼樣在臨終的時候讓這個佛號從一種資糧、從一個種子而轉成一種往生的現行?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能夠現在其前,要把力量現出來,這個問題就很複雜,非常複雜了。這沒那麼簡單,這跟念佛不一樣。念佛很簡單,因為念佛,你不用處理其他問題,你就把佛號念起來。但是你要變成往生,那是什麼概念?那是一個生命的改變啊,諸位!以開車來說,你以前是開這個跑道,現在要換一個跑道。什麼叫作往生?簡單地講就是,你要把一個在娑婆世界流轉的生命,換到極樂世界去受生。那這不是開玩笑的!就算你沒有斷煩惱,這也不能開玩笑。

這樣講,有幾個因素要改變。

當我們談到生命的改變,就有三種因素要改變:第一個,你的業力要改變,你不能讓業力一直在那裡活動。帶業往生的前提,就是要讓業力沉澱下來,你不能刺激它。你老是刺激它,你絕對不是它的對手。諸位!你可別忘了,生死業力是無量劫來的栽培,那是熟境界;你念佛,你一天在佛堂裡面就待了那幾個小時。你一旦把業力刺激起來,你就不是它對手了。所以,往生只有一種情況,就是臨終的時候業力是在沉澱的狀態。只要你讓業力活動,不管你一天念幾聲佛號,你絕對不是它的對手。所以,所有往生的人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他的業力是沉澱的,只有一種情況!所以往生第一件事情,你要善加處理你的業力。

當然,這個業力,我們前面說過,它不是單獨存在,它跟思想還有關係,一切唯心造,所以我們必須調整我們的思想。但是調整思想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安住的問題,你站在什麼角度來調整思想。你站在妄想的角度來調整思想,這個妄想就不好調整了。所以你必須要安住在不生不滅的一念的心性,站在本來就沒有妄想的角度來調整思想。

所以,就往生來說,生命的轉變就有三件事情:業力的沉澱、思想的轉變跟真如的安住。

乙一、會歸心性

這三件事情其實是一件事情,我們來看看。我們必須要把這三件事情在內心當中一次完成,就是你怎麼樣來處理三件事情。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往生篇)

首先,我們先看第三,真如緣起。就是眾生本具的一念心性,這個就是空、假、中的中觀,安住一念心性。

我們平常要經常地做一件事情,就是把我們的生命歸零。不要老是想著你的現在,你越想你的現在,你就越難處理你的生命。一個人老是注意你現在的生命,你就很難改變。按照《楞嚴經》的角度,就是你要注意一件事情:你從什麼地方來?你還記得嗎?當然我們現在很多人不記得了,忘失來時路了。所以,按照《楞嚴經》的說法,就是,先把心帶回家,先把心歸零。就是你還沒打妄想之前,你還沒有創造業力之前,你是什麼樣的面目?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安住點。我們一個人,一天當中至少要有一次把生命歸零。就是說,你要讓這個路走得很熟悉,這個回家的路要習慣。你平常沒有憶念真如,你臨命終怎麼可能憶念真如?這條路你根本沒有走過!所以我們經常要把這個回家的路每天走一次,就是「迴光返照,正念真如」,安住一念心性,這是第一件事情。

安住以後,就可以講到調伏我們的過去了,看「業感緣起」。

我們怎麼面對業力呢?當然主要是以真諦的空觀的道理來調伏我們的過去。諸位!什麼叫過去?昨天是你的過去嗎?但是昨天已經覓之了不可得了。其實,我們的過去,你也可以說它消失,你也可以說它沒有消失。從外境的因緣,它的確消失了。但是過去留下了一個東西,有一個影像留在你的心中。也就是說,其實我們一路走來,我們的心是有所得、有所住的。我們的心可不是「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不是這樣。我們的人生,過去留下很多後遺症。

這個後遺症是怎麼來的呢?首先是感受,受到了刺激,就是人事的因緣給你一個美妙快樂的感受。我們的內心有一種特性,我們喜歡快樂,不喜歡痛苦。這是本性,這不需要學習的。所以我們希望把這個快樂的感受留下來。所以我們會怎麼樣?捏造很多的影像,開始打妄想。為什麼呢?因為感受是瞬間的。我們希望那個感受能夠保留,只能用影像的方式保留,所以我們就把這個感受在心中安立很多的名言,開始捏造很多的影像,試圖保留這種快樂的影像,然後再不斷地去回憶它。

這個影像經過你不斷地憶念,它的勢力一次一次地增長,從妄想變成念想,就是「數數現行,深生好樂」,這個念想就很糟糕了。因為,諸位!不是所有的妄想都能夠激發業力,不一定。但是,當這個妄想跟第七意識的執著結合起來的時候,這種妄想就變成一種顛倒妄想,就是一種專注的念想,它就一定能夠激發業力了。這個就是帶有業力的妄想。

一般淨土宗的人有什麼問題呢?他念佛的時候,面對這種顛倒妄想,他做兩件事情:第一個,用佛號去壓它。他有時候壓得住,有時候壓不住。第二個,就是轉移目標,我不去想它。所以這個顛倒妄想一直存在,因為你沒有處理它。諸法因緣生,你沒有創造一個還滅的因緣,它當然存在。牆角有一個垃圾,你不去看它,你不去掃它,你擺一個花盆在它的前面把它遮住,它還是在。

淨土宗為什麼很多人臨命終的時候生死那一關邁不過去?因為你沒有處理好你的過去,所以造成了一種所謂的真妄和合。就是憨山大師說的,一個不調伏顛倒妄想的人,「佛號只聽念,妄想只聽長」,臨終的時候,真妄現前,佛號也現前,妄想也現前。你們猜猜看,哪一個勢力大?當然妄想勢力大,因為無量劫來每一個人都有盲點,除非你是再來人。只要你是正常投胎的,你一定有問題,對財富、感情、名聲,你一定有一個特別喜歡的東西,你才會坐在這裡,你才會來投胎的。也就是說,你上一輩子臨命終的時候,一定「仁者心動」,一定是你一種強烈的顛倒妄想去刺激了某一個業力,所以我們才來投胎的。這個妄想,你不對治它,它就永遠存在。

我們現在怎麼辦呢?可沒有人要你把妄想消滅,不是。就是把它放下,因為它本來就是虛妄的。放下之道,簡單的修就是無常觀。你觀想這個影像是生滅無常的。無常,它就能夠得到兩個概念:

第一個,無常故苦。也就是說,我們為什麼會一而再、再而三打這個妄想?因為你假設這個妄想會給你快樂,因為你曾經在這邊得到甜頭。我們當然相信人生的經驗,因為人生的經驗,這個妄想會留下來,就是它曾經給你快樂,所以你認為它以後也會給你快樂,我們會由此類推。其實錯!它會變化。它以前給你快樂,現在會傷害你。所以,無常故苦,因為它不安穩。這第一個。

第二個,苦即無我,它沒辦法掌控。諸位!快樂的成立要兩個條件:第一個,它必須要穩定;第二個,它是可掌控的,你能夠隨時去掌控它,你能夠隨心自在。如果你是不得自在,那這個快樂不成立。

所以,佛法的意思就是說,你用無常的智慧去照它,它馬上現出原形:第一個,苦。深明苦諦。第二個,放棄主宰,你沒辦法去掌控它。這個妄想對你沒好處的,你自己去惹塵埃的,本來無一物,你自找的。而你找了這個妄想,它不斷地變化,它給你痛苦,讓你不得自在。所以,我們慢慢慢慢化解我們的盲點,我們認為它是快樂的、是長久的、是自在的這種概念就消失了。消失的時候,這個妄想對你的引導牽動力就降低了。

諸位!「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臨終的時候,為什麼有些人很容易從娑婆世界的業力跳脫出來,稍微念幾句佛號,就往生極樂世界了?而有些人就沒辦法從娑婆世界的業力裡面跳脫出來?不要說念佛了,他從過去都走不出來。當然有些人說,因為我業障比較重啊!不是你業障比較重,是因為你妄想打太多了。這跟妄想有關係呀,諸位!

我再講一次。業力,當你造了以後,它是種子位,它是一個種子,它沒有主動攻擊你的力量。你不刺激它,它不會主動攻擊你的,是你去惹它了!如果業力有主動的攻擊能力,那沒有一個人可以往生,帶業往生也不成立了,那每一個人都要消業往生。那就慘了,那淨土宗就不是一生可以成就了。業力雖然可怕,但是它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就是它沒有主動攻擊你的力量。它沒辦法主動攻擊你,必須要你去刺激它,它才會轉成現行。

那麼什麼東西刺激業力呢?就是你的顛倒妄想。諸位!我們現在每一個人都有一種堅固的顛倒妄想。不是你一般的妄想,你日常生活裡面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個妄想跟你臨終沒關係,那沒關係的。有一種妄想,它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個,「數數現行」,幾乎每一天都會出現一次的;第二個,它出現以後,你幾乎沒辦法控制它,「深生好樂」。諸位!這個妄想,請你小心。如果你不用無常的智慧來調伏它的話,臨命終可能就是因為它把你留到娑婆世界了,你今生就功虧一簣了,你再多的佛號都沒有用。

我再講一次,生死業力只能帶走。你不能夠說,我先把它激發起來,我再跟它拼了。激發起來你就完了!所有往生一定是帶業的,沒有人把業力激發起來,沒有。所以,不要激發業力,你就必須注意你過去的人生那些美好的回憶,這些顛倒妄想你要小心。它曾經是你的美好的回憶,但是如果你不處理,就變成臨終往生的障礙。就這麼回事兒。而這個東西沒有人可以幫你處理。阿彌陀佛是法界身,但是他的功德,也只能夠在你念想的時候加持你。如果你念想不正確,他是沒辦法加持你的,他必須要「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所以,諸位!我們現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你不要去刺激業力。你不要刺激業力,你就要注意你內心有很多堅固的顛倒妄想,要注意,要慢慢把它消滅掉,而不是一昧地逃避。如果說,我打這個妄想,我就轉念念佛,結果你是如石壓草!你平常可能壓得住,臨終你就壓不住了。所以你必須面對它,用智慧去觀照它,讓你看到它的真相,它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美好快樂,其實它是無常、苦、無我的。

這是第一點,就是我們過去在人生的美好經驗當中捏出了這些顛倒妄想,一定要讓它調伏下來。

第二個,我們怎麼開創我們的未來。那當然這個就是假觀了,賴耶緣起。中道的思想,所謂真空妙有,就是假觀。這個假觀,它一定要借相修心。我們前面的調伏也是一個相,但這個相是從感受、妄想、執取,自己捏造了一個假相。而現在這個極樂世界的相是一個新的相狀,一個來自於名號功德的皈依相狀、來自於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好樂相。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降低生死的業力,一方面要加強往生的願力,就是往生的念想。那麼這兩件事情,都要安住在不生不滅的一念心性裡面,去走出過去、開創未來。這個是平常的功夫了。

臨終的正念,基本功:你佛號提起來的時候,這個佛號是安住、是調伏的狀態。安住,就像夏蓮居老居士說的:「生本無可戀,死亦無須厭。本來無生死,生死由心現。」他對生死看破,本來就沒有生死;雖然沒有生死,它有如夢如幻的顛倒想,就是調伏的問題了。正常情況,你如果處於不調伏的狀態,彌陀是不會現前的。阿彌陀佛只有一種情況會現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也就是說,你要讓阿彌陀佛現前,你自己要在安住、調伏的狀態。也就是說,如果你不能走出過去,你根本沒有未來可言,你的人生只是輾轉相續,把今生的因緣再相續下去。

舉一個例子。佛印禪師有一天在河邊經行散步,突然間有一個女子投河自殺。佛印禪師一看不對,就跳到河裡把她救起來。救起來以後說,你這麼年輕,怎麼就要自殺呢?她說,師父!你不知道啊,我這日子沒法過了。怎麼呢?她說,我跟我先生結了婚以後,有一個心愛的兒子。但是這個兒子因為我照顧不好,就生病死掉了。佛印禪師說,那你結婚多久了?她說,我結婚三年了。那你沒有結婚之前是什麼情況?我沒結婚之前是一個少女,過得挺好的。佛印禪師說:那你現在的人生,你跟先生也離婚了,兒子也沒了,那你就回到三年前嘛,有什麼差別呢?

差別是,你經過這三年的婚姻,落下了很多的影像!但是因緣過去了,你的心沒有走過去。你的心沒有走過去,你的心活在過去。

這個女子,如果她不用無常觀來調伏她過去這三年裡面快樂的影像,看樣子她是有點不甘心了。因為人生本來就「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你跟你先生的因緣就三年,你跟這個兒子也是三年的因緣。人生很真實,它把你的因緣如實地現出來;但是我們的心不真實,喜歡打妄想。所以,這個女子,如果她沒有調伏,我們可以合理地推論,她未來有兩件事情會出現:第一個,她一定會繼續輪迴。光是她這個妄想,如果走不過去,它一定招感生死業力。第二個,她跟她的兒子、跟她的先生,未來還有很多的事情,還有很多的因緣的互動。

所以諸位!人生的可怕是怎麼回事啊?叫作輾轉相續。業力的可怕就是,它這個地方 A 創造了 B,B 創造了 C。就是說你不能讓它相續。所以這個臨終的正念只有一種概念,叫「斷相續心,破和合識」。這個轉動的輪盤轉到這個地方,結束了,不能再轉下去了!

當然,業力要不要相續,就看你的妄想有沒有相續。諸位!只要你現在的內心還有什麼事情過不去,最好現在(臨終之前)讓它過去。如果你這個坎沒有過去,你臨終這個坎就過不去了。過不去的後果就是,你要為這個妄想付出再一次受生、受老病死折磨的代價。折伏現行煩惱,就是在講這件事情。所以,所有往生的人的基本功,他的佛號是安住、是調伏的。

乙二、仰仗佛力

能夠走出過去,安住、調伏,你才有資格講引導,讓佛號引導。那怎麼引導呢?我們往下看感應道交。看乙二,仰仗佛力。

我們前面透過提起佛號以後,安住心性、調伏過去,現在就有資格談感應道交了,引導。我們把它念一遍。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往生篇)

我們的內心有兩種的念想,一個是從人生的經驗得來的。人生經驗得來的念想幾乎都是錯的,因為它受了感受的刺激,透過妄想,透過執取。這個大概都是跟生死業力有關係的,跟生死業力相通的。這一部分的妄想,當然我們要去面對,要去處理。第二個是來自於經典,佛陀的聖言量,依教起觀產生的念想。這個是要建立的,就是往生的念想。

那麼這個往生的念想為什麼這麼重要呢?因為它牽涉到感應道交。我們來看第一個。先看看佛陀的功德力。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佛陀的功德力是圓滿義、自在義。他是遍一切處,不管你在新加坡,在澳洲,都有佛陀的功德。而且佛陀是自在的,他不受束縛的。但是,一個自在的佛陀,當我們要把這個功德轉他成自,要落實到每一個生命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很重要的橋樑,就是「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我們必須對極樂世界要有念想。

就是說,憑什麼這個佛號在你臨終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往生的力道?因為你臨終提起佛號的時候,你要念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如果你這個時候想的是娑婆世界,這個佛號可能就變成一種人天的快樂了。所以,我們心中的念想對佛號是有引導作用的。阿彌陀佛是普門示現,但是他不能主導你,他不能決定你要去哪裡。就是說,你喜歡怎麼樣,你是什麼樣的希望,他就滿你的願。他這個他受用的功德,只能夠「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所以說,當我們念想的是佛陀的功德,是極樂世界依正的莊嚴,那我們就能夠現出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就是投入彌陀的功德當中。所以結論: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眾生心想生。就是說,當我們的心是憶念極樂世界的功德的時候,我們的心才有可能契入彌陀的功德海,因為所有的功德都是從心想出來的。

諸位!極樂世界是怎麼來的?憑什麼你能夠受用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它從兩件事情來,兩件事情:第一個,當然阿彌陀佛要先把它創造出來。阿彌陀佛沒有創造,你怎麼打妄想也沒用,感應道交是雙方面的。第一個,彌陀要把這個功德創造出來。第二個,你在佛堂的時候就要有這種念想。一開始只是念想,一個想像,到最後的時候突然間就弄假成真了。就是這樣來的。

諸位!如果一個念佛人對極樂世界完全沒有概念,你百分之一百不會往生,因為不合乎因緣所生法。你心中沒有念想,你怎麼會出現這個果報呢?你如果能夠往生的話,你就把「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理論推翻了,完全推翻了。平常都沒有極樂世界的念想,就突然間莫名其妙往生了,沒有這回事情!

比如外道。諸位!一貫 道念佛的人多了去了,外道一貫 道也有很多人念佛,你覺得他會往生嗎?他不會往生。他們念佛,只是他心情不好,他來念佛,他當一個皈依境而已。他沒有一種往生的念想,他怎麼往生呢?他只是在念佛,他不是修淨土法門。

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你可千萬不要忽略你的念想。你現在的點點滴滴的念想,已經在累積一種感應道交的能量。你臨命終的時候極樂世界憑什麼現前?蓮花憑什麼現前?「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就是這樣來的。阿彌陀佛創造了,你的念想感應道交了。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雕刻師,他做了很多經典的雕塑。他用木頭能夠雕出各式各樣的馬,躺在地上的、走路的、在草原上奔跑的馬,各式各樣的馬。有人就問他,你這個馬是怎麼雕刻出來的?這雕刻師說,我拿這個木頭的時候,我拿這個雕刻的刀要雕刻的時候,我心中先有個影像,一個馬的影像,然後我一刀一刀雕刻的時候,才把它雕出來了。諸位!他先有影像,才把這個馬雕刻出來。不是說他都沒有影像,然後自然就雕出來了。一切法沒有自然生。為什麼你拿雕刻刀雕刻不出馬呢?因為你心中沒有那個影像。

也就是說,雕刻,他這個雕刻的刀,一刀下去,它是沒有自性的;那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他每一刀每一刀(假設這個刀要一千刀),他憑什麼把這一千刀引導到一個馬呢?因為他心中先有個念想,所以才把這一千刀的雕刻會歸成一個很漂亮的奔騰的馬,因為他先有念想。

諸位!你憑什麼說你所有的佛號臨終的時候要把極樂世界的蓮花給念出來?很簡單嘛,諸佛正遍知海,從眾生心想生,你要有極樂世界的念想。

很多人念佛是怎麼念,你知道嗎?他是遇到痛苦,我肚子痛了,沒辦法了就念佛;欸,念念念念,把肚子痛念好了,不念了。他兒子要考試了,他沒有把握就念佛;欸,考上了,不念了。所以他全部是娑婆世界的念想。諸位,很可惜啊!他這個因地,他這個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是打的娑婆世界離苦得樂的念想,他這個佛號對臨終來說沒有幫助的。他沒有往生的念想,這個佛號對他來說叫作離苦得樂,跟往生沒有關係。因為「是心作佛」,才可能「是心是佛」,你因地要跟佛相應。你是心作娑婆,怎麼可能是心就變成極樂呢?不可能,這因果不符。

所以,當我們一方面調伏過去的娑婆的念想,另一方面幹什麼呢?建立極樂世界的念想,就很重要了。因為它跟臨終的感應道交有絕對的關係。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的功德是現成的,但是,他要跟你產生感應道交,你提起佛號的時候必須有極樂世界的念想。這個叫作諸佛正遍知海從眾生念想生起,是這個概念。因為你沒有念想,你也沒有這個往生的因緣。

甲三、往生的力量 分二:乙一、總標具足皈敬;乙二、別示三種念想那怎麼樣建立往生的念想呢?我們看第三段,臨終往生的力量。這個地方有三段,先看第一段。

乙一、總標具足歸敬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 《往生論》 ——

《往生論》在創造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念想之前,它先講說,為什麼我們要介紹極樂世界的這些影像呢?它講出兩個理由。它說,「世尊我一心」,我們在念想極樂世界的時候要注意兩件事:

第一個, 「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這是第一件事情,要有皈依的心。

第二個,「願生安樂國」。要有往生的心。

所以,以下所有的這些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念想,就是為了兩件事:第一個,加強你對阿彌陀佛的皈依;第二個,增長你往生的願力。就是借假修真。

這個總標,就是說,你極樂世界的蓮花觀,重點不是你把蓮花觀得多清楚,不是這個意思,而是你要把這個蓮花的莊嚴相、功德相觀出來,讓你產生皈依的心、好樂的心。重點在這裡,清不清楚是其次。你要能夠怎麼樣?「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關鍵在這裡。具足這樣的觀念以後,我們就有資格來談往生的念想。

乙二、別示三種念想  分三:丙一、莊嚴想;丙二、功德想;丙三、成就想看乙二。這個時候,有三種念想跟我們臨終往生是有關係的:第一個,莊嚴想。莊嚴想就是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你要有一個正確的念想。第二個,功德想。極樂世界正報的身心有什麼功德,你也要有正確的念想。第三個,成就想。前面兩個是因緣的假觀,依報正報,這個是迴光返照,觀照一念心性,你相信你一定可以往生。前面兩段的目的是建立「我一定要往生」,第三段是「我一定能夠往生」。前面兩個是我想要往生,我一定要往生,後面第三個成就想是我一定可以往生,是這個概念。這三個所緣境不一樣,一個是依報的所緣境,一個是正報的所緣境,第三個是觀察一念心性,這三種念想要現前。

丙一、莊嚴想  分三:丁一、大地莊嚴;丁二 、寶樹莊嚴;丁三、池水莊嚴我們先看第一個,莊嚴想。莊嚴想有三科:大地、寶樹跟蓮花。

丁一、大地莊嚴 分二:戊一、總標;戊二、別釋

我們先看第一個,大地莊嚴。

戊一、總標

我們先看總標。

觀彼世間相,勝過三界道。

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 《往生論》 ——

在我們修觀之前,天親菩薩先提醒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說「觀彼世間相」。這個世間相是指的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包括大地、寶樹、蓮花、池水等等。首先我們要知道,極樂世界的這個相狀是超過三界道,它是超越三界的果報。我們做一個解釋。

我們沒有一個人去過極樂世界,但是佛陀要介紹極樂世界依正的時候,他只能先假借娑婆世界的相狀。比方說落日,他為了要讓你了解極樂世界的光明相,他只能假借落日;比方說極樂世界清淨的大地,他只能用水,清淨的水,來表達它的清淨、柔軟。那麼我們剛開始在借相的時候,在悟入極樂世界念想的時候,其實借用很多娑婆世界的相狀,這個是正確的,借已知的東西來念想未知的東西。但是你永遠要知道一個觀念,我們只是借,極樂世界不是真的這樣子。為什麼呢?因為真正極樂世界的東西,成就的時候是「勝過三界道」。極樂世界的東西比落日、比水莊嚴多了,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

那麼,它為什麼超勝呢?有兩種情況:

第一個,它的果地的超勝。

因為「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從本質來說,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是無障礙的。凡夫的心是有所得,所以我們得果報的時候,我們的依報是有障礙的。比方說這邊有桌子,就放不進去椅子,因為桌子跟椅子互相障礙。極樂世界的東西往往是互含互攝,它有光明,它同時也有莊嚴,有莊嚴,又有音樂。這個功德的五塵它經常是互含互攝,它是一為無量、無量為一的。所以第一個,它的本質是究竟如虛空,它是無障礙的。第二個,廣大無邊際。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是一個廣大無盡的依報國土,它的正報是長遠無盡的正報壽命。

第二個,它因地的殊勝。

那麼它的果地功德是怎麼來的呢?看因地殊勝。「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是彌陀的大悲心跟他無漏的六波羅蜜的善根的功德力所成就的。

那麼這個地方作為一個總標是說什麼事呢?善導大師在解釋這一塊的時候,他特別提到說,極樂世界的相狀跟娑婆世界的相狀最大差別,他講到有漏跟無漏的差別。娑婆世界的相狀,你不斷地熏習,它會帶動煩惱跟業力,所以,娑婆世界的相狀你真的是越少接觸越好。所以說,為什麼到晚年的時候,佛陀要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因為你六根所得到的東西都是有漏的相狀。

但是極樂世界的相狀不是這樣,它不需要「都攝六根」。你按照佛陀的文字這樣的引導——「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這個相狀跑到你內心的時候會產生兩種功能:第一個,消除罪障;第二個,往生淨土。

所以,此相狀非彼相狀。它先揀別極樂世界的相狀,那跟凡夫的業感緣起可不一樣,它是彌陀的善根力、慈悲的願力所創造出來的,那是本願功德所變現的,那跟業感緣起的相狀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先講到一個總標。今天講的有沒有問題?

【學員提問】和尚慈悲!弟子有個問題,就是說,我們人的一念心性具空假中三觀,那麼是否可以請和尚慈悲開示一下。

【師父答疑】心性,它是清淨的、具足的。按照佛陀的說法,我們要處理人生的問題,要先超越人生,你要把心——這個一心三觀先講一心,就是你要回到原點來處理,你不能站在你現在的地方來處理。你現在已經沒法處理了。所以,一心三觀,它第一個,回歸到一念心性,這是第一個思想。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點,站在本來沒有業力的角度,站在本來沒有妄想的角度來對治妄想,站在你本來就具足極樂世界功德的角度來憶念極樂世界。你本來就具足,所以憶念極樂世界是正常的,打妄想是不正常的。你這個叫作什麼?這個叫作大乘信心。「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其體無別。」這個信心你一旦建立,你就贏了一大半。

就是說,憑什麼無量劫的妄想能夠在短短的幾年讓你調伏?憑什麼?憑的就是達妄本空。它本來就不真實,它本來就沒有,就是憑這個概念。如果你今天不回歸到生命的原點,那表示這個妄想都是真實的,你憑什麼跟它對治呢?哦,你一天在佛堂就兩個小時,你一天打二十二個小時的妄想,你就想用兩個小時的佛堂跟二十二個小時對治啊?你這不開玩笑嘛!是吧?憑的就是真能破妄,因為你本來就沒有,我憑的就這件事情。所以,諸位!處理問題站在什麼角度很重要,先把心歸零,這第一個概念。

好,一心安立以後,就可以講三觀了。空,就是調伏,意思就是把這個東西消滅掉就對了。從往生的角度,以我們現在的心,我們現在正常人是不會往生的。如果你今天念佛,你沒有遇到佛法,你一直念佛、一直念佛,你不會往生的。你不會往生,因為你會來投胎。你就是娑婆世界的念想很重,除非你再來人。一個一貫 道的人,他一輩子念佛,他都沒有學習極樂世界的莊嚴,你覺得他會往生嗎?他不會往生的,他只是在念佛,因為他沒有產生感應的力量。諸佛正遍知海從眾生心想生!所以正常人是不會往生的。

那怎麼辦呢?要調整,要做心態調整。一個人從一種娑婆世界的念想要變成一種往生,要做兩種調整:

調整你的過去。我們有很多的過去,有的過去它沒有在生命留下痕跡,恭喜你!但不幸的是,有些過去在你的心中揮之不去,你要小心!它沒有真正地過去,它黏在你的心中。你現在不處理,臨終你就完蛋了。「消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這些顛倒妄想平常都是你把它養得肥肥胖胖的,臨命終的時候你就不是它對手了,所以你必須調伏它。

調伏它有兩個方法:

第一個,從根本上否定它。你要不斷告訴自己你本來就沒有,我的心本來就沒有。就像鏡子,這個鏡子買來的時候很乾淨,它上面弄了很多灰塵。這個灰塵放那麼久,你憑什麼把它擦掉?因為這個灰塵本來就不是在鏡子上面的,對不對?如果這個灰塵本來就是鏡子的一部分,你擦得掉嗎?如果人生本來就是邪惡的,那你怎麼往生呢?如果人性本來就是邪惡的,那完蛋了,你怎麼修都沒有用了。

佛法認為,人性也不是善良,人性是清淨。它也不是善,也不是惡。如果人性本善,那你怎麼會變壞呢?人性是善良,那你怎麼變壞的?它就不受熏了!按照佛法的意思,人性不是善,也不是惡,叫作清淨,所以它可能變惡,也可能變善,因為它受熏。所以,首先你要處理你的過去的問題點,先拉到你的一念的清淨心。站在清淨心的角度,先否定它的存在,你就贏了一大半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它就是一個虛妄和合的影像,經過我的打妄想來捏造,它才暫時存在。

這個時候你再用空觀。

當然空觀有兩種:一種是緣起性空,這種不帶苦諦的空。但這種空力道太薄弱,師父沒有介紹,師父講的是帶有厭離心的空,就帶有苦諦、訶責的空,就是無常的空,因為這個力道比較強,藥性強。所以空觀有兩種,一種是中觀的思想,「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但是這種操作起來,藥太輕,它只適合在這個妄想形成的時候,你對這個妄想不是貪愛,是一種責任感。有些人的執著是因為責任感,但這種人少,大部分都是因為貪愛,你去惹它。

我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說是撫尺抓住我,還是我抓住撫尺?當然是我抓住撫尺!因為我抓住撫尺,所以我才可以把它放下,恢復我的手的清淨。諸位!你不要老是覺得說,妄想放不過你。其實錯!是你放不過妄想,知道吧?你說,欸,我一天到晚打妄想。你自己要這樣子的,難道不是嗎?你自己要這樣子的嘛!妄想本來是沒有,是你自己在那邊打妄想,你自己把它打出來的。所以「既從心起,還從心滅」,解鈴還須繫鈴人,你把它打出來,就必須你去把它消失掉。

怎麼消失它呢?偉大的佛陀知道,說我們為什麼打妄想?因為你認為它會給你快樂,簡單講。咱們古人不是有一句話嗎?回憶總是美好的,對不對?你看人很奇怪,兩個人在一起經常吵架,吵得很厲害,一離開的時候老是想他。有沒有?因為你離開他的時候,你想他美好的一面,但是一見面的時候又不是這麼回事了。所以打妄想的可怕是怎麼樣呢?就是說娑婆世界其實傷我們很深,害我們很重,但是我們對娑婆世界的妄想,我們老是記得它美好的一面。這個很糟糕,你知道嗎?

其實諸位,你一生走來,你覺得快樂多還是痛苦多?你覺得人生值得嗎?你覺得值得嗎?你覺得人生值得嗎?我覺得人生得不償失啊,快樂太少,痛苦太多。當然年輕人可能聽不進去了,大概五十歲以上會同意我的看法,對不對?我們不能說人生沒有快樂,但是人生的快樂付出的代價太大,不成比例,譬如刀上的蜂蜜。但是為什麼我們來生還要輪迴呢?因為對娑婆世界,我們寧可相信自己的妄想,我們總是去記得娑婆世界美好的一面,這是一個很大的盲點。我們沒有看到它曾經折磨我們這一面。所以我們必須要修觀,來對治心中的妄想。

娑婆世界的可怕不是外在,是在我們裡面,內心的妄想。我們對娑婆世界產生錯誤的解讀,這個是會啟發生死業力的——愛取!在十二因緣裡面說,一個人有業力,要透過愛取再產生有。這個「有」就是這個業力可以得果報,變成現行。所以,我們要處理我們以前對娑婆世界留下的那些美好的影像,這個影像是一種錯誤的影像,就修無常觀,讓它慢慢地脫落。以前老是抓著不放,現在就是「放四大,莫把捉」,把它放掉就好了。因為放掉它就消失掉,它本來就沒有的,是我們自己惹來的。

這個空觀的智慧就是調伏過去的妄想。

那麼假觀呢,你不能只是把過去放掉,你還要有個極樂世界。如果你只是這樣把過去放掉,那就進入偏空涅槃了。小乘人就是把過去滅掉就沒事了,但淨土宗不是。淨土宗它「厭離娑婆」,它還得要怎麼樣?還得要「欣求極樂」啊,它要創造另外一個生命。極樂世界當然有生命現象,極樂世界有依報、有正報。我們後面看它有正報、依報的莊嚴,它是一個有生命現象的地方,它可不是小乘的偏空涅槃。有生命的現像當然要創造,這個道理也是一樣,也是透過念想。只是這個念想是從智慧的觀照產生的念想,就不一樣。就是假觀,是吧?所以,現在你如果心態不改變,你念佛念一輩子,你來生會繼續在娑婆世界流轉的,因為你的念想沒改變。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兩件事情:第一個,減少娑婆世界的念想;第二,加強往生的念想,淨土的念想。是做兩件事情。當你臨命終的時候,往生的念想勢力強過娑婆世界的念想,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一句佛號就夠了,不用多。

淨土宗,重點在感應道交。淨土宗成敗的標準,佛陀沒有講數目,淨土宗是只論感應不論數目。你念一萬聲,你沒有感應就是沒感應。你一萬顆石頭就是石頭,它不可能變成鑽石。淨土宗的往生從來就不是從數目上判斷的,是能不能創造一種往生的感應道交。是你已經往生了,那數目才來決定你的品位。

也就是說,無量劫來,我們被外在的環境誤導,我們的心已經是偏向娑婆世界,現在要透過一種一心三觀把它調過來,再往極樂世界的地方傾倒。

比如一棵樹。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往生,那隨時要準備好。當你這棵樹是往西方極樂世界傾倒的時候,你隨時把它砍掉,它只能夠往西方倒下去。是不是這個概念?隨時做好準備。所以,雖然不斷惑,但是要調整心態。就這個概念,這一心三觀就這樣。

當然,空觀,其實在無常觀講過,現在重點在假觀,怎麼建立往生的念想。

【學員提問】阿彌陀佛!師父慈悲!弟子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師父,我們在拜佛念佛的時候,我們要創造往生的念想;那在我們要觀想佛的時候,是觀想佛放光加持,還是觀想佛持蓮花來接引?哪一個比較好?

【師父答疑】這個借相修心,既然相只是借的,重點在修心,那麼這以下的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你倒不一定每一個都熟悉。但是,如果你學到某一個莊嚴,學到某一個功德,能夠打動你的心,這個相狀請你把它留下來。有些人對極樂世界的寶物,說我聽到寶物沒什麼感覺,那不要勉強。你一定要借假修真嘛,你還是要順著你過去的習性。你看有些人看到寶物沒感覺,但是要看到,哦,極樂世界有光明,這個很好啊!他很喜歡光明,那就從光明下手。就是說,哪一個相狀會激發你往生的願力,這個相狀對你就是妙法。這樣懂嗎?

是借相,那當然就每一個人借的相不同。不管借什麼,你借你的,他借他的,但是目的是什麼?修心。這樣懂嗎?不管是什麼相狀,它能夠啟發你往生的願力,這對你就是最好的相狀。但是作為師父,我必須要全盤介紹,因為我不知道你需要什麼;那就著你一個修行者,你找你相應的相狀去修,事半功倍。

但是你不能對極樂世界一無所知,那不可以,因為你本身沒有好樂。一個人對一個東西是空白的,不可能生起好樂,這不合乎人性。你心中沒有相狀,你不可能好樂一個東西。如果對極樂世界沒有好樂,那你只能夠被娑婆世界牽著走。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讓極樂世界的力量強過娑婆世界的力量,所以要調伏過去、開創未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略述淨土法門之殊勝

諸佛如來以慈悲利物為本懷。故示現人間,說無量法門,...

佛現前先不要太高興,你繼續念佛

這個祖師有講過,魔王可以模仿阿彌陀佛,有可能。但是...

三位高僧的自在往生事蹟

在古來高僧大德之中,有很多去留自在的情況,《高僧傳...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我以闡提出家,自己揣摩根性庸劣,罪業洪深。因此於禪...

犯邪淫戒後,信願持名還能往生嗎

問: 請問犯五戒中邪淫戒的在家居士信願持名能往生嗎?...

維則大師《淨土或問》白話文

元師子林天如維則述 五濁佛子釋法宣淺譯 天如老人,正...

【推薦】極樂世界與華藏世界的關係

在華藏世界海世界種裡面有二十重世界,第十三層就包含...

善太郎的故事

日本有個善太郎,這個人是修淨土的,專念阿彌陀佛,他...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善用其心就在當下

若舉於足 當願眾生 出生死海 具眾善法 ----《華嚴經淨...

孝名為戒,亦名制止

七月十五是佛歡喜日,是我們出家人的自恣日。佛陀規定...

【推薦】整個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變現出來的

我們再看第三個,業果的問題。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 ...

抱年輕女人與抱一條死狗的感覺一樣嗎

若受離一切所應遠離身語業,安立第四苾芻律儀,一切不...

寺院敲幽冥鐘的由來

辛棄疾曾經在他的《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鐘》中寫道:身世...

怎樣持名念佛

方便門中,凡是佛所說的法門,統統是方便法門,而最容...

有這樣一個女人

不管是上班,是打工,還是在外奔波,或者只是出去遊玩...

念佛時常見佛像放光,這個該怎麼處理

問: 念佛時常見佛像有放光現象怎麼處理? 大安法師答...

素食可以讓人活得更健康

時至今日,人們逐漸認識到,素食可以讓人活得更健康。...

惡口罵人變丑女 見佛歡喜轉莊嚴

波斯匿王有一位女兒,名叫賴提公主,有十八種丑,都不...

慧能大師與法達

一天,從江西南昌來了一位手持錫杖的僧人,名叫法達。...

決定臨終往生的力量

佛教認為人過世之後,是依四種原則決定他的去處。 一是...

人生七種無形的財富

人生有許多無形的財富。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追求物質財...

大安法師:怎樣才能生生世世都不墮落

問: 今生有幸聞到佛正法,遇到善知識,發大菩提心,...

佛教四大名山與十小名山

一、五台山 清涼聖地 風光獨秀 五台山,又稱清涼山,為...

時時刻刻勿令暫忘

我們雖然口口聲聲說自己在念阿彌陀佛,但是在我們遇到...

【佛教詞典】酪味

(譬喻)五味之第二,台家以喻第二時之小乘教。...

【佛教詞典】多寶塔

(堂塔)釋迦佛於靈鷲山說法華經,既終跡門三週之正宗...

【視頻】求那跋陀羅尊者的故事

求那跋陀羅尊者的故事

【視頻】淨界法師《人生要盡量思維光明面》

淨界法師《人生要盡量思維光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