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無情物能成佛嗎

慧律法師  2014/08/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無情物能成佛嗎

為什麼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太多的人就說:無情物能成佛嗎?這個就是卡在自己的能所的觀念。

當我們的心迷了的時候,我們很清楚的,能緣的心、所緣的境界是歷歷清楚的,這個是桌子、這個是經本、這個是牆壁、這個是燈光、這個是佛像、這個是鳳梨、這個是飲料、這個是袈裟、這個是冷氣。當我們活著的時候,迷了的時候,我們對外面的相安立一個名詞,堅固的執著這個名相是實在的,我們的生命就完全被限制住,限制住在某一種觀念裡面。

好了!我們現在慢慢了解,桌子,桌子空;花,花空;佛像,佛像空;牆壁,牆壁空,慢慢了解了這一念的,所有的法性;外面的相叫做法性,本來就空;而我們的眾生,內在裡面叫做覺性,也是空,不可得,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執著,我執、法執、空執,統統不存在;當我們除掉我執、法執、空執的時候,會發現內空跟外空是平等的,相的法性本空,覺性也空,內空、外空、第一義大空,沒有所謂內空,沒有所謂外空,沒有所謂法性空,沒有所謂覺性空,這個時候融入第一義大空,絕對的空,這個時候,叫做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是因為這個修行人開悟、大悟了,就像如佛一般,那麼所有的外在的世界其實不存在,不存在,它只是緣起,它只是緣起,只是如幻,只是緣起,只是如幻,他的心境改變的時候,這些所有的相都不能動搖到如來。所以說:情跟無情,同圓種智。

而不是說:那一棵樹或者一顆石頭可以成佛;而不是說那個桌子可以成佛,是成佛以後,那個成佛的聖人裡外平等,山河大地;你聽過一句話嗎?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就是叫做情與無情,同圓種智。若人識得心,如果你能夠了解真如本性,沒有山河大地,山河大地盡不可得。

……

所以,當一個大悟的人,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山河大地,心性融入一切的時候,就是那一句: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十二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即如來藏性,週遍法界。簡單講:所有的法界都是我們的真如自性,所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宇宙離不開地水火風空見識,地水火風空見識,因為業力的不同,所感召的色身不一樣,其實是同一個本體。

同一個本體,今天你所看到的,種種的大象、獅子、餓鬼、天人,這個就是因為能量轉換了,真如的本性的能量轉換了,由惡業卡住了,跳脫不出來。所以當一個證悟到究竟的時候,我們就會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諸法,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器世間,你照見法界空,那麼就是器世間不可得;器世間不可得,銷融的時候就消歸自性,念念消歸自性。所以知道萬法同是心性所顯現、影現出來的,沒有實體可得。記得!見相二分沒有實體可得,都是自體分。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怎麼解呢?很簡單。若大悟,當一個人大徹悟的時候,心境本一如,就是內四大跟外四大平等,心跟境還是平等。什麼叫做內四大,站在相上來講是平等的,當一個人成佛的時候,他可以把這個外面的境界,如同涵蓋到自己清淨的自性一樣。

所以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是因為這個人成佛,能夠轉識成智,能夠轉境為心,所以心境一如,才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是這個成就無上菩提的人,才能這樣講。就是說:我成佛了,外面的山河大地、這些樹木,都是我清淨心所影現出來的,所以它們也不離開我的佛性。是作如是解,而不是說樹木可以成佛。是因為有情的眾生成佛,能夠轉外面的物質世界為自己的清淨心性所包容。所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是因為我們大徹大悟,轉有情的識變成大智,而這個大智,等同虛空,這個虛空就包容情跟無情,這樣叫做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內四大跟外四大其實是平等一如的。所以,我們內跟外,是眾生在分的,就佛來講,大地的眾生,包括山河大地、草木、一草一木,佛陀都不忍心去傷害它,佛陀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地去傷害這個草木的,因為他知道,外四大是清淨心所影現出來的世界,也是包容在他心境裡面,動一個嗔恨心的念頭去把那棵樹砍掉,也會傷害自己的清淨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慧律法師文章列表

離塵無體,你的心跟誰借來的

在楞嚴經中,提到離塵無體的概念。佛陀對阿難說:若以...

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大概禪在當下,大體上是要回答這樣的兩個問題。 一個是...

把真如本性的家建立起來

我們經過無量的生死輪迴,內心累積很多問題,要在一生...

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

馬祖一日謂眾曰: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

回歸純真的本性

晉朝時,有一位名叫毛寶的小男孩,家境十分貧困。有一...

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

汝聞微塵佛,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蓄聞成過誤。將...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到了什麼

臘月初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成道紀念日。早在公元前...

見性是離一切相的,沒有寂靜相,也沒有擾動相

我們看第一個,開合寶掌來證明客人跟主人的道理。看經...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大藏經】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慧律法師:信仰觀世音菩薩

信仰觀世音菩薩──慈悲精神的學習 在佛教信仰裡,觀...

慧律法師《增進快樂的三個要件》

釋迦牟尼佛說人造十惡。身體有三種惡業:殺,殺人、殺...

應具備何種參訪心態才能受用

問: 佛弟子應該具備何種參訪心態,才能真正受用? 慧...

慧律法師《佛陀的格言2》

各位尊敬的法師、各位慈悲的護法居士大德: 今天是20...

不要有不捨之心

世間的慾念有善惡兩種,心志清明、存有善念,就能看開...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勤修我皆接引願

第十九 勤修我皆接引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

歸心淨土的楊傑居士

楊傑,字次公,安徽無為人,自號無為子。北宋神宗元豐...

淨界法師:菩薩戒修學法要

當我們發心要行菩薩道,開始在生命當中來積集福德、智...

災難的啟示與佛教的無常觀

經云:高必墜,聚必散,合必離,生必死。因一切有為法...

莫大之禍起於須臾之不忍,不可不謹

佛陀成道之後,嚴格持守戒律,廣為度化有緣眾生。在弘...

用寬容和愛心去化解怨恨

一家公司的老闆正在氣頭上,他對公司經理大聲呵斥。...

人在少年,最難克制的是情慾

原文: 人之少年,最難制者為情慾。今之世道,專以導欲...

佛陀與阿難的往昔因緣

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歡喜或滿腹煩惱,需看過去是否和對...

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善知識,既皈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

用功辦道這件事,應分分秒秒皆如是才行

用功辦道這件事,不論是幾個七,天天如是、時時如是、...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種品格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樣東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佛教詞典】法無我

【法無我】 二無我之一,是『人無我』的對稱。謂一切有...

【佛教詞典】二種壽命

(名數)智度論七十八曰:眾生有二種命:一者命根,二...

【視頻】妙華法師《關愛生命超越生死--心性修養與防癌抗癌》

妙華法師《關愛生命超越生死--心性修養與防癌抗癌》

【視頻】你是慈善家還是修行人(淨界法師)

你是慈善家還是修行人(淨界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