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到了什麼

達照法師  2018/02/01  大字體  護眼色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到了什麼

臘月初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成道紀念日。早在公元前623年,印度誕生了釋迦牟尼佛,他在人間的壽命是八十歲。

因此,我們知道,釋迦佛是一位歷史人物。他的出家因緣是因為看到人生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他貴為王子,而且是獨子,他的母后在他出生後七天就去世了,他跟隨姨媽長大,他的父王一直想把他培養成轉輪聖王,就是道德、智慧、慈悲、能力各方面都很全面的一位國王。

釋迦佛從小就非常睿智,據說在七歲的時候,就能夠射箭射穿七個銅鼓。後來,他接受了當時印度最原始的文化教育——印度最著名的婆羅門教的根本聖典《四吠陀》,一切學問知識無不精通。但是他發現,世間無論是什麼地位、權力、知識、才能,都只能治療我們眼前的、暫時的痛苦,而不能治療內心的痛苦,因此,他對於人的生死問題產生了深刻的思考……

接著,就有了佛陀著名的游四門的故事。首先在東門看到一位老人,他就問:「這是什麼人呀?」侍者告訴他:「這是人老的樣子,雖然你貴為太子,你將來也會老的。」

其次在南門遇到了一個病人,躺在路旁,翻來覆去地呻吟不絕,十分痛苦,太子又問:「這是什麼人呀?」答曰:「病人。」太子看到病苦,甚覺可怕。

第三次到了西門,看到許多人抬著一具死尸,隨行的親屬痛哭流涕,哀號不止,讓人看著心酸。他又問:「這是什麼人呀?」答曰:「這是死人。」太子想,人生在世,必有一死,無人可以倖免,而我現在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最後在北門,他看見了一個人坐在樹下禪修,他就跑過去問:「你是什麼人呀?」那人說,我是修行的。問:「為什麼要修行?」答曰:「因為人生有很多的痛苦,特別是老病死,包括生時還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盛苦、求不得苦、還有舍不掉也是苦。」

如果經過對內心的深入觀察:我們內心感覺到「我」在痛苦,「我」在快樂,「我」在追求,而這個「我」到底是什麼?經過了很深入的觀察了解後,會發現:平常認為的那個自我,往往是一個妄想執著的自我,而真實的自我卻從來不曾受苦。之後,釋迦佛經過了七年的苦行,參學了一些當時在印度非常著名的大修行者,參訪了種種外道。他發現一般的修行人可能會被自己的觀念所束縛,比如追求修行的那個樣子,那個狀態——一定要住在深山裡;或者一定要坐在那裡;或者要受苦;或者學牛吃草;或者看魚在水裡游,覺得魚很自由,所以一天到晚也泡在水裡;或者有些人看到經過痛苦的磨練,可以消除對痛苦的敏感,所以就躺在荊棘刺上,等等。

他發現:這些方法只是暫時控制人的慾望,或者讓人有更堅強的意志去承受痛苦,卻並沒有發現痛苦的真正內涵。

最後,他在菩提樹下經過了三個七天的思考。

第一個七天

他觀察自己這一生,所有的煩惱痛苦可能都是自己造成的。我們大家可以觀察,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乃至我們的情緒、起心動念、待人接物的種種方法是從哪裡來的?

我們發現:每一句話都是從小時候學習來的,每一個思想都是別人教你的。如果我們內心多一些感恩,多一些快樂,多一些好的念頭,心態自然就好起來;如果你多一些仇恨,多一些貪慾,多一些不滿足的感覺,那你的情緒就會破壞,然後整個生活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還有一些並不是這一生形成的事情,比如說,你好端端的,突然有人罵你、打你;或者在大街上突然被小偷搶了東西,而你並沒有搶過別人的東西;為什麼生下來的有些人是男人,有些人就是女人;有些人生活在很有錢的地方,很富貴,而有些人一生就在窮人家。

這樣觀察以後,他發現,人的生命並不只是這一期的,而是過去生由你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什麼樣的親戚朋友,才會來這裡投胎,這背後貫穿著一個不變的規律,就是有因必有果。

從果開始,追索前面的因,比如說,為什麼你的長相很難看,或者很漂亮?為什麼你會胖起來?靜下來觀察以後,你就發現:吃多了就胖起來了,如果每天保持鍛煉,你的身體就好,所以,一切原因都找到自己身口意這三業的行為。

他花了七天時間,觀察到我們這一生中發生的所有一切,有些在這一生就能找到原因,有些這生觀察不到原因的,則是前世的選擇,或者再前世的選擇。

他在第四禪的禪定當中,一直觀察到八萬四千大劫以前,追索到最初生命的自我的存在,這個自我的感覺到底從哪裡來的?

從有一個「我」的時候開始,我們就受這種因果的支配,只要有個「我」的存在,就有個自我的感覺存在。你的快樂一定是跟你有關係,你的痛苦也跟你有關係,你做的善法跟你也有關係,你做了惡業也跟你有關係,這些糾纏一起,永遠舍不去的一個規律。所以,他得出這麼一個結果。

第二個七天

他就去觀察別人,觀察生活中的其他眾生,他看看身邊的人,他們的行為是不是這一生造成的。其實,大部分人的生活遭遇都是跟他的起心動念、行為、語言有直接關係,所以有些人講,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但是,他同樣觀察到,也有一些並不是這一生努力得來的,比如,這個人一生下來,為什麼他會遭遇到一些不良的教育;為什麼他經常遇到的那些朋友,從小的那些夥伴都不是好人,原來,他前世就跟這些人結上緣了,這個緣來了你躲也躲不過,沒有緣呢,你可以創造。

所以,觀察別人也是從果尋因。觀察到最後,他發現所有的人、所有的眾生,他的生命貫穿始終只有一個字,就是業。

業是什麼呢?業就是我們的行為。要成為什麼樣的生命,你的行為起了一個決定性的作用。行為包括三方面:

第一個是身體的行為,是做好事還是做壞事,是殺生、偷盜、邪淫或者不殺、不盜、不淫,這是身體的行為;

第二個是語言的行為,是講假話、騙人,或者妄言、綺語、惡口、兩舌,有沒有講不該講的話;

第三個就是你的思想,是否有不該想的東西,如果你的內心有不該想的東西,或者想的都是痛苦的東西,那麼,這個結果就已經在你內心埋下來了。所以,他觀察到,一切眾生都逃不過業的貫穿。

而這個業不是隨便找你的,它一定是有因才有果,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所有的因只要它的條件成熟了,就會呈現它的結果。

這麼一來就知道,我們這一期生命的努力很重要。你想快樂,想成就,你就一定要具足這樣的業。比如說,我們大家想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大家都喜歡的人,那麼你的念頭、你心的想法一定要讓大家都喜歡,你才能成為大家喜歡的人。

你講出來的語言,無論什麼時候講,聽到這個話大家都會高興,那你的語言就會讓你成為一個大家喜歡的人;你身體的行為也是一樣。所以,所有的人生遭遇貫穿始終,就是一個業果。他第二個七天就觀察到眾生輪迴生死的前因後果。

第三個七天

他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知道這些因果、這些業,到底是以什麼為核心。我們大家都知道,以「我」為核心,以「我」為基礎,我造的業我會記住。

那麼,這個「我」到底是什麼?釋迦佛在菩提樹下的第三個七天,專門去看住這個「我」到底是什麼。大家也可以參一下哦,「我」到底是什麼?「我」是誰?身體是我嗎?發現不是。

當你感覺心中很煩,而你的身體很健康,這時候,其實身體一點也不苦,就是心苦,這時候,你的心就變成「我」;再細看,你這個心為什麼會苦?為什麼會快樂?你的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有時候覺得,我有想法,想到快樂,想到善良,想到惡,我的想法是不是就是我的心?我思故我在,很多人認為思想就是我。

佛陀又觀察:這個思想,都是後天學習來的。諸位你看,如果父母親不教我們講話,如果老師不教我們文化,那現在我們腦袋想的東西是哪裡來的呢?

比如說,這是凳子,這是桌子,這些都是別人教你的;這是快樂,這是痛苦,也是別人教你的;這是善良,這是惡,也是別人教你的;這是佛教,這是其他教,也是別人教你的。

如果離開了文字,離開了別人教你的語言,這個時候你的心是什麼樣子呢?所以第三個七天,他就離開了語言文字。觀察沒有語言也沒有文字的時候,我們內心還會感覺到有一個自我,而這個自我是真的還是假的?佛陀做出最後的一個決定。

我們平時感覺到的思想,那個自我好像在自己的身體裡,大家是不是這種感覺?但是,他在十二月初八,當在夜空中看到明星出現時,他發現:為什麼「我」會知道有明星的存在呢?這個時候我們如果有內啊、外啊、明星啊,還是我啊這些概念,你會想不通的。

但是佛陀在把語言文字全部舍棄掉了,沒有任何想法,也沒有任何文字,他很清楚看到了明星——天上星星的存在,而自我那種「我」的概念沒有存在,所以,這個時候他發現,一切眾生的真心是完全一樣的,是離開語言文字,離開人我是非的。

這個時候,他成道了。

佛陀成道以後講了第一句話:「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自得現前。」

所以我們每一個眾生啊,他的真心跟佛是完全一樣,都是平等的,因為你都有會知道這一切法的這個能力,但是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妄想就是你的思想思維模式、你的執著、你的追求,每個人不一樣,所以構成了悲歡離合的各種不同的人生;如果離開了你的妄想執著,不需要老師,你自然就存在、本來就具足的佛性,在內心中就顯現出來了。

為了讓眾生能夠明白他跟佛一樣清淨平等的這個覺性,佛陀展開了49年,或者說50年的弘法,我們佛弟子把這個佛講經說法的內容記載下來,就是我們今天誦的三藏十二部經典。

我們大家如果作為一個佛教徒,一定要知道佛陀是誰,他是怎麼成道的,他為什麼要在這個世界傳播佛法。

實際上,是我們太苦了,因為著在這個相上,所以生老病死,各種痛苦都糾纏,這背後就是一個自我。

假如你從理上明白了無我,然後確定就不以「我」為核心,那麼,生活當中你與人相處所有的痛苦都會迎刃而解。

我希望大家能夠借遇到佛法的這個機緣,以後也對自己的生命有一個突破,祝願大家把所有的痛苦都消除,早證菩提,解脫生死,圓滿成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達照法師文章列表

研真窮妄名之為學

我們修行的一個重點:研真窮妄名之為學。蓋能深造自得...

【推薦】每個人都活在自己心中的影相裡

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

以自我為中心,很難跟彌陀感應道交

禪觀是把心帶回家;那麼淨土的人,是從家裡面再重新出...

這種大聰明與內在的性德不相干

大聰明的人在世間學識淵博,才思敏捷,發議論能夠出口...

如何消除跟佛陀之間的距離障礙

心空如太空,豁然無所住。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 這...

憨山大師徹悟心性的故事

徹悟心性 一五七五年,憨山大師三十歲。這年新春正月同...

你能觀照的心,也是唯心所現的一個因緣

若已了知彼義無者,蛇覺雖滅,繩覺猶在。 我們前面以無...

不管發生什麼事,莫向外求

整個一心三觀有三個重點:第一個,內觀,就是安住清淨...

【大藏經】【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痛苦是暫時的,希望永遠存在

很多人都知道,世間是無常的,一切相皆會變化,我們真...

達照法師:善護因緣

你可能還沒看到來生,也還沒看到這個世界的成住壞空,...

禪定之前的四種狀態

修欲界定先要坐禪,在坐禪的過程中,依據心態的不同分...

達照法師:覺悟要在身心功夫上點滴做起

所以知之一字,眾妙之門,我們大家正因為知道了以後,...

夏季五種補腎最佳食物

天氣炎熱,工作繁忙,不少上班族覺得整天昏昏沉沉的,...

怎樣念佛才算真正修淨土之人

原文: 又近世之人,多務虛名,不修實行。口雖念佛,心...

起心動念是善,那你所感的果一切吉祥

無論我們做做任何事,都要這樣發心不論你織布,還是做...

【推薦】廣欽老和尚開示錄

◎行持語錄 這部份開示,是從一九七八年冬季開始,至...

高僧們的他心通

他心通有種種不同,如果是已經證道的聖人,比如澍庵,...

如何調整常想換工作的心態

在一些職場中,工作人員不斷增加,但同時也有許多人員...

附體這種東西,趕緊念佛把他送走

這個要注意了,自己一定要有正念。不能讓其他的東西附...

性格決定身體的健康

英國諾丁漢大學和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的健康心理學家馬丁...

晨朝十念法只可以早上念嗎

問: 晨朝十念法只可以早上念嗎?或者早晚都可以念?...

臨終時怎麼知道來的是阿彌陀佛

問: 請問法師,臨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但我沒見過佛...

奉獻的方式有很多,不是只拿錢

現在的人一提奉獻就怕。1993年我曾經遇見過。那時出去...

平時「不要」,最後「要」回來得更多

目前在一群買菜的大爺大媽眼裡,我是一道不一樣的風景...

【佛教詞典】出罪善巧

【出罪善巧】 p0482 集異門論一卷十三頁云:出罪善巧雲...

【佛教詞典】趙州三轉語

禪宗公案名。趙州從諗以機轉之三語句接引學人,開示真...

【視頻】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搖鈴版)

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搖鈴版)

【視頻】大悲咒(祺雲法師)

大悲咒(祺雲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