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陀與阿難的往昔因緣

證嚴法師  2011/11/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歡喜或滿腹煩惱,需看過去是否和對方結了好緣。有所付出,彼此互相關懷、互相照顧,即是好因緣。佛陀常常教導弟子要時時與人結好緣,曾講述了一段他與阿難的往昔因緣,希望弟子重視因緣,多結善緣。

長者與小沙彌的善緣

在久遠劫前,有一位老師父帶著一群年少沙彌在一間古寺裡修行。他的教法很嚴厲,嚴格要求沙彌要精進用功,勿自我放縱、浪費時光。

老師父常對小沙彌們說:「大家要精進用功,不管是行、住、坐、臥,一定不離經文。哪怕是在外托缽,走在路上也同樣要時時背誦經文。」

其中有一位小沙彌,他謹記老師父的教法、依言奉行。有一天,他托缽出門乞食,眼睛專注地看著缽,直直地向前走,口裡朗朗地背誦經文。

那時,有一位長者看見他,打開大門要讓他進去,可是由於小沙彌背誦得很入神,而忘記了要托缽,一戶戶地走過去。

長者看到小沙彌從他家門口經過,嘴裡還一直念誦經文,沒有注意到周圍的情形,覺得這位沙彌很可愛!他就向前叫道:「來,來!這位年輕的沙彌,你的缽還是空的,怎麼走過我家門口而不進來呢?」

小沙彌說:「長者,我太專心背誦經文了,所以走過頭而不自知!」

長者又問:「你為何這麼專心,乃至於對周圍的環境都沒有感覺呢?」

小沙彌說:「我師父對我們的要求很嚴格,教我們要守住一念心,不能放縱,要時時精進。所以我們每天都要背誦很多經文,而且要背會才可以回去。」

長者就說:「你這麼用功精進,不如以後每天都來我家,我供給你滿缽的食物,那你就不用再費心沿路托缽了。」

從那開始,日日、月月、年年,都是由長者供給他基本的生活所需,讓他無後顧之憂的修行。年輕的沙彌很感恩,更加專心精進、深入經藏。

修行不能離開人群

佛陀說完這個 故事 ,告訴弟子:「當時的沙彌就是我,而那位長者就是現在的阿難。阿難生生世世都護持我,我則引導阿難入正知見,這都是因為過去種種好因緣的結果啊!」

人與人間的相處,有「因」必有「緣」。有了因緣,才有互相對待的結果和彼此感受的回報,這是日常生活中不曾遠離的。人無法離群索居,人群中要相互依存才能生活,所以要「安處於群眾」,需與人結好緣。

釋迦牟尼佛離開皇宮到處參訪、求道時,雖然有一段時間是在苦行林靜修,但是他成道之後,為了教化眾生,還是必須回歸人群。所以修行不能離開人群。

總之,與人結好緣,將來有朝一日有所成就,才有辦法、能力及因緣度化眾生。所以善緣是很重要的。

照顧身口意 結好眾生緣

在日常生活中,語默動靜都需很用心、謹慎,比如說話,要為對方設想,說了這句話會讓對方安心,或是讓他煩心?不要逞一時之「口快」而去傷人,讓人起煩惱,那就結了惡緣。惡緣不只在今生會有障礙,讓對方心中產生怨恨;即使來生來世也會變成障礙,阻礙我們的道心、道行。

所以,發願度眾生,此時就應照顧好身、語、意業,結好眾生緣。凡事都要多用心啊!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把「空」認為沒有,就會成為斷滅見

心經主要是講照見五蘊皆空,空是把五欲、八風看空。 如...

極樂世界也是緣起,是否也有成住壞空呢

問: 請問師父,如果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也是緣起,那是...

耀一法師的出家因緣

在沒有出家之前,我是從事戲曲藝術工作的。一個偶然的...

龍施女得佛授記因緣

過去,佛陀帶領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眾及五百位諸大菩...

親戚為何不喜歡我家的人

問: 弟子心裡很苦,親戚們都不喜歡我家的人,在一起...

發菩提心後,如何面對順逆的因緣

我們再看對治退還。 為欲對治雖已發趣,復退還因,故立...

龍樹菩薩的出家因緣

龍樹菩薩為南天竺國一大富貴人家之子,於樹下誕生,因...

好機會在哪裡呢

某國王有甲、乙二位大臣,甲大臣為國王所喜,乙大臣卻...

【大藏經】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大藏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普佛儀規

往生普佛儀規...

貧女燃燈供佛蒙佛授記

曾有一段時間,釋迦牟尼佛住在給孤獨精舍,波斯匿王非...

蓮宗二祖善導大師畫傳

一、年少出家,廣學經論 善導大師(公元613681年),誕...

好機會往往錯失於一念間

人命在呼吸間,若沒有好好把握時光,寶貴的時間就很容...

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

有一位金代禪師非常喜愛蘭花,在平日弘法講經之餘,花...

自律管好自己,慎獨切莫放逸

我年輕時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間的牆上貼著...

懺悔的五個要點

1、懺悔要有慚愧羞恥之心,要真正知道自己錯了。 2、...

業障是怎麼來的

根據經典及祖師所說,業障的聚集有以下幾種原因: 1、...

高僧諦閑法師的禪定工夫

諦閑法師與印光法師(18611940)為真蓮友,彼此同唱教...

非語言文字所能道斷

春秋時代,有一次,齊桓公正在堂上讀書。他大聲地讀書...

菩薩的十重戒

菩薩十重戒,泛指殺戒、盜戒、淫戒、妄語戒、酤酒戒、...

為什麼出家人都姓釋

為什麼出家人都姓釋? 這是從東晉時代,有一位叫道安...

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什麼

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什麼呢?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求生極...

鬆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

如何度化家人學佛

學佛的師兄弟們大概都想讓家里人也學佛。我也不例外,...

夢中見佛的公案

這個憶念到底有什麼好處呢?我們講到這個憶念,這個感...

如何開發智慧增強記憶力

怎麼開發智慧呢?鈍根、無讀誦性的人,聞地藏菩薩的名...

【佛教詞典】應所證空有二種

【應所證空有二種】 p1401 瑜伽九十卷二十一頁云:應所...

【佛教詞典】迦旃鄰提鳥

迦旃鄰提,梵語 kācilindi。又作迦旃鄰陀鳥、迦遮鄰地...

【視頻】念佛求生西方,七寶池即生一朵蓮花(印光大師)

念佛求生西方,七寶池即生一朵蓮花(印光大師)

【視頻】慧律法師《從五個層面來達到四種淨土》

慧律法師《從五個層面來達到四種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