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祖統紀卷第三十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祖統紀卷第三十七

宋咸淳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法運通塞志第十七之四

梁(建康)

武帝(蕭衍)

天監元年。帝夢釋迦檀像入國(天竺優填王所造者)乃遣郝騫等(郝黑各反)往西竺求之○於陀利國入貢雲。其王夢異僧曰。東土有聖王出。十年之後佛法大興○制僧尼犯過。並依佛律行罰○庾詵少與帝善。及起兵署為記室不就。山居蔬食六時禮懺誦法華經。於後夜見一道人。自稱願公。呼詵為上行先生。後寢食驚覺曰。願公復來。吾其去矣。舉家聞上行先生已生淨土。詔諡貞節處士。

二年。帝問志公。國有難否。志指喉及頸(讖候景也)享國幾何。曰元嘉元嘉(宋文帝元嘉至三十年。重言之者。過元嘉也)帝臨政苛急。志假帝神力見先君受苦地下。由是卹刑。嘗詔張僧繇寫志真。志以指剺破面門出十二面觀音相。或慈或威。僧繇竟不能寫。時法云云光二師。每講法華天華飛集。帝以其證聖。於便殿夜焚書。請志公及光雲齋。翌日誌公獨至○扶南國沙門曼陀羅來進珊瑚佛像。詔譯經於揚都○四月八日。帝於重雲殿親製文。率群臣士庶二萬人。發菩提心永棄道教。其文雲。願使未來生世童真出家廣弘經教化度含識同成佛道。寧在正法中長淪惡道。不樂依老子教暫得生天。十一月。勅公卿百僚侯王宗族。並棄道教捨邪歸正。三年。帝御重雲殿講經。以枳園寺法彪為都講。彪先一問。帝方酬答。載索載徵並通玄妙○帝嘗夢神僧曰。六道四生受苦無量。何不作水陸大齋普濟群靈。帝乃披覽藏經創製儀文。三年乃成。遂於金山寺修供。命沙門僧祐宣文。大彰感驗(事具光顯志)○勅於舊宅建光宅寺。因宅七日放光。故以為名。勅法雲法師為光宅寺主。創立僧制為後世法○沙門智稜善涅槃淨名。尤通莊老。後值寇還俗。道士孟悉達勸為黃冠。見道家諸經略無宗旨。遂引佛教為之潤色。解西昇妙真諸經義。皆自稜始。武帝未捨道教時。引稜於五明殿竪義。暮年為諸道士講西昇經。忽失音舌卷於座上委頓而死。眾以為叛教之報(僧鏡錄)。

五年。扶南國沙門僧伽波羅來。

六年。御注大品般若經。詔光宅雲法師為百僚講說。十年。中天竺釋迦檀像至。帝率百僚迎入太極殿。建齋度人。大赦斷殺。絓是弓刀並作蓮華塔形(絓戶怪反豫也)初郝騫謝文華等八十人。應詔西行求像。至舍衛國(此雲文物屬中天竺國)從王請像。王曰。此中天正像不可適邊。乃令三十二匠更刻紫檀。人圖一相。卯時運手。午時已就。頂放光明降霔香雨。騫負像東還。乃渡大海。嘗聞甲冑之聲在後。忽異僧禮像而言曰。毘舍羅神王護像至彼。廣作佛事。言訖而隱。其後元帝於荊州城北造大明寺奉安其像○詔僧旻法師入殿講勝鬘經。公卿畢集。劉業問曰。法師佛學有餘。何故多申儒旨。旻曰。昔生公以頓悟通經。次公以毘曇發論。若貧道初不以儒釋為限。但據文義所向耳。有沙門道超慕旻講業。誓欲齊之。夢天神告曰。旻公於毘婆尸佛時預宣法化。君新發意何可類及○何胤入鐘山定林寺。聽內典通其旨。後隱居若邪山雲門寺。二兄求點並從棲遁。號點為大山。胤為小山。亦曰何氏三高○謝舉長玄理及釋氏義。為晉陵群守。與義學沙門互講經論。徵士何胤自武丘出赴(虎丘避唐高祖祖諱虎追改之)○光宅雲法師講法華經。感天花滿空下如飛雪。帝以亢陽問志公。公曰。雲能致雨。帝因請講法華。至其澤普洽即大霔。儀同袁昂家有常供養僧。發願欲如師慧解。夢一僧謂曰。雲法師燈明佛時已講此經。那可卒及○上集諸沙門製文立誓永斷酒食。其略雲。弟子蕭衍從今已去。若飲酒放逸啖食眾生乃至乳蜜酥酪。願一切鬼神先當苦治弟子將付地獄。眾生成佛猶在阿鼻。僧尼飲酒食肉亦應如此加治。是時復集僧尼一千四百四十八人。於華林殿請雲法師講涅槃經中食肉斷大慈悲種子之文。上親席地與眾同聽。

十一年。勅寶亮法師撰涅槃經疏。上親為製序。

十二年。特進沉約著中食論。謂勢利榮名妖妍靡曼甘旨肥醲。皆使心神昏惑不能得道。故聖人禁此三事(云云)。

十三年。初志公嘗與帝登鐘山。指獨龍岡曰。此為陰宅。先行者得之。是年順化於華林園佛堂。帝憶其言。詔有司具葬此地。建浮圖五級其上。車駕臨葬致奠。忽見大士湧身雲間。乃為立開善寺。

十五年。西天沙門自圖其形於吳中靈岩寺。像遇夜起行道。祈禱神應。後有梵僧曰。此智積菩薩也○華陽真人陶弘景。建菩提白塔於三茅山。嘗夢佛授記名勝力菩薩。乃詣鄮縣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臨終不用沐浴。以大袈裟覆衾蒙首足。弟子遵之(梁書)。

十六年。勅太醫不得以生類為藥。郊廟牲牷皆代以麫。宗廟薦羞始用蔬果(牷音全。牛純色。禮記祭祀牲牷)。

述曰。祭天地祀宗社。必殺牲以備物。皇王以來用以為法。有國家者掌之為故。且不敢有所議也。夫司天地之化。所以稱上帝稱皇天后土者。至聖至神也。烏有神聖而好殺牲牢之命。肯歆腥臊之食哉。由夫上古之俗茹毛飲血以是養己。必以是事神。朴陋之見曾不知牷牢腥臭之為瀆也。蒸民既粒俗不能變。聖賢教世師古法以著之禮經。於是後王遵而行之。莫或敢議其可不者。以養己。猶古不思事神之不當瀆也。夫果於殺命不仁也。薦以腥臭不義也。以不仁不義為養己之舊習。尚當思有以節以求全好之心。豈於事天地祖宗之神靈。而欲以牲牢腥臭之物以瀆之哉。自佛法東漸勸修齋戒。天帝尚知事佛。豈人事天而不知事佛乎。知所以事佛。則不當以牲牢瀆天。為可信矣。惟梁有武皇魏有獻文。勅郊廟祭祀不用牲牷。而易之以蔬麫酒果。可謂違古而道。奉黍稷薦明水。是亦三代之祀法也。烏在乎牲牢腥臭之物哉。

慈雲法師。於天台勸民俗祀神改祭為齋。其文有曰。天子七廟。下至庶人皆同祭祀圓丘方澤上下神祇。國之常典勸令斷祭。無乃太傷國風乎。釋曰。祭祀出俗典。改祭據佛經。俗典則未逃殺害。佛經則唯重慈悲。殺害則報在三途。慈悲則果成萬德。以善改惡無不可者。

勅廢天下道觀道士皆返俗○勅沙門慧超為壽光殿學士。召眾僧法集講論註解經文。並居禁中(此內道場之始)。

十八年。會稽沙門慧皎謂寶唱名僧傳頗多汎濫。因著高僧傳。始漢永平開德業為十科。其自序雲。前古譔集多曰名僧。然名者實之賓也。若實行潛光。則高而不名。若寡德適時。則名而不高。名而不高茲焉用紀。高而不名則備今錄。世以為確論。

普通元年。沙門眾養於揚都譯文殊般若經等十一部。帝親筆受。令寶唱繼之○帝於禁中築圓壇將稟歸戒。妙選賢明。朝議以草堂慧約法師應詔。四月八日。帝服田衣北面敬禮受具足戒。方行羯磨甘露降於庭。有三足烏孔雀二。歷階馴伏。錫師號曰智者。自是入朝必設特榻。而帝坐其側。自太子諸王公卿僧俗。從約受戒著錄者四萬八千人。沙門耆艾(五蓋反老也)亦從師重稟(重音蟲再也)法雲獨曰。吾既受戒矣。其可以法為人事耶。議者高之(約姓婁世稱婁約法師)。

普通二年。詔雲光法師於內殿講法華經。天雨寶華。三年。詔修鄮縣阿育王寺。

六年。勅光宅寺法雲為大僧正。官給吏力(僧正始於姚秦今加大字)。

大通元年(即北魏孝明武泰元年。舊云普通者誤)南天竺菩提達磨汎海至廣州。詔入見帝。問曰。如何是聖諦第一義(圓悟碧岩集雲。武帝與婁約法師昭明太子持論二諦。立真諦以明非有。俗諦以明非無。真俗不二是聖諦第一義)師云。廓然無聖(圓悟雲。達磨與他一刀截斷)帝曰。對朕者誰(圓悟雲。帝不省。卻作人我見解)師云不識(圓悟雲達磨太殺慈悲)帝不契(圓悟雲帝不知落處)師遂渡江入魏(圓悟雲。後人傳折蘆渡江。未詳所出)○駕幸同泰寺舍身。群臣以錢一億萬奉贖。皇帝歸宮。

二年。槃槃國進佛牙。

中大通元年。京城大疫。帝於重雲殿為百姓設救苦齋。以身為禱。復幸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披法衣行清淨大捨。素床瓦器乘小車。親升法座為眾開涅槃經題群臣以錢一億萬奉贖。皇帝設道俗大齋五萬人。

二年。帝幸同泰寺設平等大齋○丹丹國進象牙佛像。

三年十月。帝幸同泰寺講涅槃經。十一月講金字般若經。

五年。帝幸同泰寺發金字般若經題。自太子已下聽法者。三十萬九千六百人○吏部尚書到溉家居蔬食。朝夕從僧禮誦。帝為月三致淨饌。所得奉祿(奉音鳳。作俸字。葑音者皆非。今官階朝奉者。當音鳳。事見前漢書)皆充蔣山二寺(即鐘山也)及卒顏色如生。手屈二指。

六年。烏傷居士傅翕。至松山結庵雙檮樹間。自號雙林當來下生善慧大士。令弟子奉書詣闕。稱帝為國主救世菩薩。詔報曰。大士為度眾生欲來隨意。帝預勅鎖門以觀其異。大士袖出木槌一扣諸門盡開。見帝於善言殿。謁者三讚。不拜。直上御榻對語。設齋食竟出鐘山。坐定林松下。大士一日披納頂冠靸履見上。上問。是僧耶。士以手指冠。是道耶。以手指履。是俗耶。以手指納衣(汾陽昭代雲大士多能)○剡川尼法宣誦通法華。坐臥見帳蓋覆其上。父母令就齊明寺出家。是日帳蓋即不見。自是博覽經論。深探奧理。衡王元簡為郡守。請為越城母師○槃槃國進佛舍利。

大同元年。帝幸同泰寺設無遮大會○智者約法師亡。帝輟朝三日。素服哭之。從師受戒者。四萬八千人。皆服緦麻哭送。塔於志公之左○勅於重雲殿為善慧大士別設一榻。講三慧般若經。公卿畢集。天子至。眾皆起迎。大士不動。御史問其故。答曰。法地若動一切法不安。帝善之○隱士趙伯休。於廬山遇律師弘度。得眾聖點記雲。佛滅後優波離結集律藏。以其年七月十五日自恣竟。於律藏子便下一點。年年如是。波離以後師師相付。至僧伽跋陀羅。將律藏至廣州。當齊永明七年庚午七月十五日自恣竟。即下一點。其年凡得九百七十五點。伯休問曰。永明七年後。云何不點。度曰。已前皆得道人。手自下點。吾徒凡夫。止可奉持耳。伯休因點記推至大同初。凡一千二十年。與傳記參合。世尊生滅之年皆不同。蓋其宗承有異也。

二年。帝幸同泰寺設無礙大會(礙礙同出梵典)是年凡三設大會○華陽真人陶弘景告化。香氣積日不散。諡貞白先生。所譔書曰真誥。有云。清虛裴真人弟子三十四人。其十八人學佛道。餘學仙道。紫陽周真人弟子十五人。四人解佛法。桐柏真人王子喬弟子二十五人。八人學佛法。對會稽東去岸七萬里。其西小方諸山。多有奉佛道。有浮圖高百丈。金玉鏤之(雖奉佛道不作比丘形)○柏闓為陶隱居。執役十餘年。一旦有青童白鶴自天而下曰。太上召柏先生。隱居問何道致此。君曰。修默朝之道積年矣。即昇天而去。三日密降隱居之室曰。君之陰功著矣。所修本草。以虻蟲水蛭輩為藥害於物命。一紀之後但解形去世。為蓬萊都水監耳。隱居乃以草木藥可代物命者。著別行本草三卷以贖過。

三年。詔修長幹塔。掘基得石凾。內有金罌流離瓶盛舍利爪髮。勅分入二塔同放光明○帝幸同泰寺鑄十方佛金銅像。復往阿育王寺(在建康都城內)設無礙法食。大赦天下○昭明太子統薨。太子天性好佛。於東宮別立慧義殿為法集之所。招延名僧立三諦義。當世美之○岳陽王蕭詧(察同昭明之子)鎮越州。重修甎木二塔。先是沙門曇彥與許詢同造此塔。未就而詢亡。彥至是年百二十歲。詢後身為蕭詧。預告門人曰。許玄度來也(詢字玄度)時詧先承志公密示。才入州便詣寺訪塔。彥出門召之曰。許玄度來何莫。昔日浮圖今如故。遂以三昧力加之。即悟前身造塔事(今越城應天塔)。

四年。帝幸同泰寺設盂蘭盆齋(梵語盂蘭此雲解倒懸。是目連尊者設此盆供。得脫母氏餓鬼之苦)○通事舍人劉勰(音協)雅為太子所重。凡寺塔碑碣皆其所述(石城石像碑見存)是年表求出家。賜名慧地。

五年。勅沙門寶雲。往扶南國迎佛發。

六年。詔越州守臣蕭詧。重修鄮縣阿育王寺○扶南國王遣使朝貢。請釋迦像及經論。勅賜。制止涅槃般若金光明講疏一百三卷○北齊慧文禪師於河南為慧思禪師說三觀口決。

七年。百濟國遣使朝貢請經論。勅賜涅槃疏。

十年。于闐國遣使貢玉刻佛像。

中大同元年。帝幸同泰寺講金字三慧般若經行清淨大捨。皇太子群臣以錢一億萬奉贖歸宮。是夜寺浮圖災。上曰。此魔所為也。乃詔曰。道高魔盛。行善障生。遂更起十二層浮圖。

太清元年。帝幸同泰寺設無遮大會行清淨大捨。升妙嚴殿講金字三慧般若經。群臣以錢一億萬奉贖歸宮○西天竺三藏真諦來。勅於寶雲殿譯金光明經等十部○時釋子多縱逸。主僧不能制。帝欲以律行僧正事。詔下。藏法師執不可。帝不能奪。藏謂眾曰。衣冠子弟十輩。豈能俱稱父意。今糅雜五方之眾。而欲以一己好惡繩之可乎。帝自受具戒。寢處略同沙門。雖宮禁亦恣僧遊覽。一日藏師竟登御座。左右訶之。藏曰。貧道定光金輪之裔。寧愧此座。倘欲見殺不慮無受生處。帝特令不問。

二年。侯景反於壽陽。初景在東魏。以河南畔。歸西魏既而遣使至梁求內附。上納之封河南王。

三年。侯景至建康陷台城。入見上於太極殿。以甲士五百自衛。帶劍上殿拜訖。上神色自若。曰卿在戎日久無乃為勞。使引就三公榻。景惶懼不能對。出謂左右曰。吾踞鞍臨敵矢石交下未甞怖畏。今見蕭公使人畏慴無已(慴質涉反懼也)景既自稱丞相。帝憂憤寢疾。齋戒不衰。口苦索蜜未至。舉手曰荷荷。遂崩。帝日角龍顏。舌文八字。項有浮光。日中無景。右手成文曰武。晚奉佛道日止一食。唯豆羹糲飯(郎葛反脫栗飯)布衣皂帳一冠三載。五十便絕房室。不飲酒聽樂。製涅槃大品般若淨名三慧諸經義記 數百卷○江陵居士陸法和。隱居奉佛。及侯景遣將任約擊湘東王於江陵。法和與弟子八百人。役神祠陰兵擊敗之。復於江夏聚兵欲伐侯景。王慮其為亂止之。和曰。貧道求佛者。尚不希釋梵坐處。況人王位乎。但以空王佛所有香火緣。今知王宿報欲救之耳。既已見疑。當是定業不可移也。元帝既即位(即湘東王也)以為郢州刺史。帝為魏所執。和與弟子俱入於齊(梁書)。

簡文帝(網武帝第三子)

大寶元年四月八日。詔度人出家。親制願文雲。弟子蕭綱以此建齋度人功德。普度六道四生。出離愛慾永拔無明。修習般若為真佛子。

二年。侯景廢帝幽於永福。省進土囊殞之。武帝初革命。張齊殺東昏侯。送其首於帝除及宗屬。後數年簡文生。志公謂帝曰。此子與怨家同生。蓋侯景以是年生於雁門。及景破建康帝崩。簡文繼及於禍。梁子弟多見戮。故世稱侯景是東昏後身○北齊慧文禪師因閱大論。至四諦品偈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恍然大悟。乃遠承龍樹。依論立觀以授慧思禪師。

元帝(繹武帝第七子)

承聖元年。真諦三藏以侯景之亂汎舶西歸。大風飄還廣州。住制止寺譯起信論俱舍論。至陳朝共得五十部○帝甞著書曰金樓子。雲餘於僧中重招提琰法師。隱士重華陽陶真白(弘景諡貞白先生)士大夫重汝南周弘正(北周名賢)○招提寺琰法師少時。相者曰。童子聰明而壽不永。師即發願入山誦般若經。久之見僧長丈餘語之曰。此經功德不可思議。後二十年逢前相者。驚曰。得何妙藥而獲延年。琰曰。持經耳○劉敬躬為亂焚望蔡縣。縣令寄近寺。民將牛酒為禮。令以牛繫柱。屏除佛像。於堂上接賓客。牛忽自解來階下拜。令大笑命左右宰之。飲啖既飽醉臥堂下。便覺遍體癢痛。搔成白癩。年終而死(顏氏家訓)。

敬帝(方智元帝第九子)

紹泰元年。北齋文宣廢道教(詳在齊志)○補闕宗殆以學行知名。梁亡棄官出家號無名。北周誘以美官。無名自陳反俗有五不可。晚年為息心銘。悔少日克意文章(黃魯直書此銘與沙門智海。刻之叢林。以為雜學者之戒)。江陵天皇寺有柏堂。明帝之所建。張僧繇畫盧舍那像及仲尼十哲。帝問。釋門何為畫孔聖。僧繇曰。後當賴此耳。及後周滅佛法焚天下寺塔。獨此殿有宣尼像。乃不毀(名畫記)。

陳(都建康)

武帝(陳覇先受梁禪)

永定元年詔迎佛牙於杜姥宅(姥莫補反老婦之稱)設四部無遮大會(比丘等四眾名為四部)。

二年五月。帝幸大莊嚴寺舍身。翌日群臣表請還宮。十一月復幸莊嚴寺發金光明經題。十二月幸莊嚴寺設無礙大會行清淨大捨。翌日群臣表請還宮。金陵七百寺值侯景焚蕩幾盡。自帝登極悉令修復。翻經講道不替前朝。

三年。勅大內設仁王大齋。詔沙門寶瓊於重雲殿。講大品般若經。時群臣請以重雲殿佛像寶幔球玉珩佩(衍音行佩上玉所以節行止)以造車輿。俄見雲氣籠殿雷電火起須臾焚盡。月餘有從東州來者言。是日見殿飛浮海上而去○高郵有尼。誦妙法華不捨晝夜。十爪二掌皆生華。上召見內殿。觀其華大嘉敬之。世號華手尼。

文帝(舊高祖兄始興王子)

天嘉元年。勅寶瓊為京邑大僧統。梁魏以來僧統盛餙杖直儗於官府。至是瓊奏罷之。每出從數頭陀仗笠而已。海東十二國聞瓊道德。遣使奉金帛求畫像以歸○思禪師於光州大蘇山。為顗禪師說安樂行示普賢道場。

二年。善慧大士於山中行道常見七佛在前維摩從後。唯釋迦常與大士語。

四年。帝於太極殿設無礙大會行捨身法復集僧行。方等陀羅尼法法華懺金光明懺。並別製願辭。稱菩薩戒弟子皇帝。

六年。西竺王子月婆首那。來游廬山。譯勝天王般若經。

廢帝(伯宗文帝太子)

光大二年。思禪師入居南嶽。是歲為岳君受戒(詳見南嶽本紀)。

宣帝(頊始興王第二子)

大建元年四月。善慧大士示寂。七日縣令陳鐘耆來禮敬。傳香之次猶反掌受香。舉眾驚異。勅徐陵撰碑山中。

良渚曰。傳燈言。武帝請大士講金剛般若。執拍板唱四十九頌觀。竹庵雲。多用三性義語。恐北方相宗人託大士名。或云秖以拍板。揮桉一下。志公雲。大士講經竟。然大士入朝。志公已去世二十年。何從有此問答。樓頴編大士言行錄甚詳亦不載此事。

顗禪師於瓦官寺為儀同沉君理等講法華經。後常與眾講大智度論說次第禪門○思禪師居南嶽。九仙觀道士歐陽正則詭奏。師為帝蠱事(漢江充奏。戾太子為巫蠱事。蠱者惑也。謂巫者左道。或眾埋木人為咒詛事。今道土欲以巫蠱事陷師也)帝遣使召之。則見師自空中來。驚悟其神一無所問。以道士誣告罪當棄市。師請貸之令給事僧眾。乃勅有司。冶十四鐵券。識十四姓名其上。令隨師還山服役舂米(今俗呼擣米叔)久之願以田充香積贖老身。因名留田莊於是藏其鐵券勒石為記。名曰陳朝皇帝賜南嶽思大禪師降伏道士鐵券記(詳見南嶽本紀)。

四年。勅沙門慧暅(音亙)於樂遊園為七廟講大品般若。齊使崔武子來朝。上以沙門洪偃才德兩優。命為館伴。武子每與語輒大嘆服。朝議欲加偃冠。師絕食自誓。帝乃止。

五年。海東玄光沙門受法華安樂行義於南嶽禪師。歸國演教。為海東諸國傳教之始。

六年。周武帝罷佛道二教。沙門靖嵩靈偘(侃同)三百人皆相率歸南朝。帝令駙馬蔡凝宣勅曰。法師等善明治亂。歸寄有序。宜於都郭大寺安居。所司供給○沙門智周十一人。往西天求經。

七年。顗禪師入天台佛隴。

九年二月。詔曰。顗禪師佛法雄傑時匠所宗。訓兼道俗國之望也。宜割始豐縣調(徒弔反賦也)以充眾費○淮淝之戰轉輸不繼。勅所在僧侶任其役。律師智文上書曰。君子為國必以禮義。主上誠知宇文廢滅之過(周武姓宇文氏)豈宜以勝上福田為胥下之事。非止敵人輕訾(音紫毀也)。亦恐國家受殃。帝大感悔。亟下寢之一時建議主役者。皆寘重罰○六月二十二日。南嶽思大禪師唱佛坐逝。

十年。左僕射徐陵。以顗禪師創寺請於朝。賜號修禪(今大慈也)師為兄陳鍼述小止觀。諮受修習。初仙人張果相之曰。死在朞月。師及令行方等懺。鍼見天堂門牌曰。陳鍼之堂。果後見鍼驚問。君服何神藥。答曰。但修懺耳。果曰。若非道力安能超死。竟延十五年而終。

十二年。周宣帝復佛道二教。

十三年。詔國內初受戒者參律五夏。勅曇瑗律師(瑗音院)總知監檢。有司給其衣食。勿使經營致虧功績。不踰數載道器大成。乃以瑗為國僧正。

十四年。皇太子即位。設無遮大會於太極殿。捨身大赦。

後主(叔寶宣帝太子)

至德元年。勅慧暅為京邑大僧正○永陽王伯智出鎮東陽(文帝第八子)請顗禪師赴鎮開講。王與子湛及家人同稟菩薩戒法。

二年詔。虎丘智聚法師赴太極殿講金光明經。

三年。詔顗禪師入京居靈曜寺。四月赴太極殿講大智度論題般若經題。久之遷居光宅寺。帝幸寺聽講仁王經。躬禮三拜○朝議以僧尼類多無業。欲令策經不通者皆休道。顗禪師諫帝曰。調達日誦萬言未免淪墜。槃特唯憶一偈乃證四果(二事並見天台本紀注)篤論為道豈關多誦。帝大說。即停搜簡。

四年正月。詔顗禪師赴崇正殿。為皇太子授菩薩戒。設千僧齋。

禎明元年。顗禪師於光宅寺講法華經。時章安預聽○都官尚書徐孝克性好惠施不免飢寒。後主勅以石頭津稅給之。孝克悉用設齋寫經。初居錢塘。與諸僧討論釋典。遂通三論。旦講法華經。晚講禮傳。受業者常數百人。蔬食長齋持菩薩戒。陳亡入長安。時疾疫。隋文帝聞其名行。召講金剛般若。上下敬讚。臨終正坐念佛○姚察讀藏經畢。日西向坐正念雲。一切空寂。陳亡入隋終於東都。其身柔軟顏色如生遺命松板薄棺為葬。

佛祖統紀卷第三十七(終)

 

上篇:佛祖統紀

下篇:阿彌陀佛百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史傳部目錄

【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洛陽伽藍記

洛陽伽藍記序 魏撫軍府司馬楊衒之撰 三墳五典之說。九...

甄正論

甄正論卷上 大白馬寺僧玄嶷撰 滯俗公子問於甄正先生曰...

玄宗朝翻經三藏善無畏贈鴻臚卿行狀

玄宗朝翻經三藏善無畏贈鴻臚卿行狀 弟子李華撰 三藏沙...

地藏菩薩像靈驗記

地藏菩薩像靈驗記卷第一併序 傳教沙門 常謹 集 敘曰...

佛說受歲經

佛說受歲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

【註音版】佛說解憂經

佛說解憂經...

華嚴發菩提心章

華嚴發菩提心章凡例 此章別有異本,而文畫多紕謬,字...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宋罽賓國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修西輯要

修西輯要序 才知過去。已換為現在。才知現在。已換為...

【註音版】六字神咒經

六字神咒經...

中本起經

中本起經卷上(次名四部僧,出長阿含) 後漢西域沙門曇...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西晉居士聶道真譯 如是我聞:...

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

【緣起第一】 夫諸佛菩薩愍念群迷。不啻如母憶子。故...

【佛教詞典】戒禁取

【戒禁取】 p0690   瑜伽八卷三頁云:戒禁取者:謂由...

【佛教詞典】建擊犍椎窣堵波

【建擊犍椎窣堵波】 p0873   西域記八卷八頁云:阿摩...

身心五條繩,越執越緊縛

財色名食睡,身心五條繩,越貪越難解,越執越緊縛。 一...

借來的東西是要還的

在《楞嚴經》上說,你的發心不能有一個相狀。我們這樣...

這個佛七改變了我

我叫淨玉,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東林寺打佛七,這個佛七讓...

印造楞嚴咒經書或佩件的功德利益很大

一、如果有人能書寫、印刷、雕刻此咒,帶在身上或掛在...

防癌數字

近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死因預測報告,在未來1...

以敬信之心聽法

一日,佛陀從俱薩羅國回到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此時,...

不識自心,盡名邪行

洪州黃檗希運禪師。又云:但無一切心,即名無漏智。汝...

印光大師嘉言錄--讚淨土超勝

● 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法性本來空寂,但是因果絲毫不爽

你的眼根去接觸佛像的時候,產生一個識,一個明瞭性。...

如何大發「七聖財」

新春期間,親朋好友見面總互道恭禧發財。而佛門中人,...

五個指頭的爭論

佛教有一種修持方法叫做隨喜功德,意思是看到別人比我...

為什麼很多念佛人害怕臨終沒有正念

問: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阿彌陀經的另一個版本)裡講到...

【視頻】延生普佛法會(佛光山)

延生普佛法會(佛光山)

【視頻】《辯意長者子經》女聲讀誦

《辯意長者子經》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