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祖統紀卷第十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祖統紀卷第十八

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諸師列傳第六之八(廣智神照南屏下共六十二人)

休菴舟法師法嗣(廣智下第七世)

    豁菴淨悟法師

法明節法師法嗣

    閑林子真法師

月堂詢法師法嗣

    逸堂法登法師
    柏庭善月法師
    悅菴淨惠法師
    隱堂正榮法師
    石芝宗曉法師
    南湖善榮行人

一菴躬法師法嗣

    正菴端信法師
    叔寶良琰法師
    癡菴垂拱法師

止菴蓮法師法嗣

    鏡菴景遷法師
    契菴如晦法師
    環菴戒樞法師

慧光訥法師法嗣(神照下第七世)

    等菴士衡法師
    虛菴有宏法師
    復菴妙珪法師
    中菴師安法師
    上竺師覺法師
    石澗從戒法師
    晦菴慧明法師
    桂堂如坦法師

佛光照法師法嗣(南屏下第七世)

    子庭師訓法師
    東陵智逈法師
    碧溪德聞法師
    菊庭信硜法師
    海翁時學法師
    梅澗太度法師
    少愚育才法師
    行古忘新法師
    鼎山時舉法師
    若州景荃法師
    古岩正因法師
    毒鼓妙聲法師
    應菴法言法師
    梓山思恭法師
    西山文拱法師
    雪岑行海法師
    無極可度法師
    東屏正吾法師
    石林文人法師
    東山慧日法師
    自聞如願法師
    北山誌在書記
    方溪文珍知客

桐洲坦法師法嗣

    古源永清法師
    潛山文珦法師

剡元先法師法嗣(南屏下第七世)

    雲夢允澤法師

蒙泉源法師法嗣

    靈源允憲法師
    桐溪若濟法師
    螺溪元悟法師

梅峯奎法師法嗣

    具城妙銛法師
    孤岩如月法師

鑒堂義法師法嗣

    百川如海法師
    石庭道生法師
    石帆宗曄法師
    性菴淨岳法師
    柏岩文杲法師
    聖水從覺法師

總菴心法師法嗣

    古鏡文杲法師

畢菴希法師法嗣

    海空法英法師

南岩雄法師法嗣

    虛靜祖意法師

休菴舟法師法嗣(廣智下第七世)

法師淨悟字機先。溫之樂清李氏。幼知厭俗。往依雁山飛泉圓覺。十九具戒。初謁定菴統學教觀。時休菴居壽昌。篤於講說。往求受業。菴問定菴何以示人。師曰。演索車義。菴曰。寂光土索車否。師不領。畜疑在膺幾廢寢食。菴感其用心撫其背曰。疑端發露寶所非遙。居無何忽有契會。自是宗門疑難迎刃而解。吳越講席。無不縱觀。志氣高卓。少有許與。每自誨曰。折鐺煮飯。偃息中林。借虛空口。對萬象說。餘亦何媿。至若所學不充。因人成事。執數行紙上語。聚百十雛道人。大廈廣居食前方丈吾弗為也。師始于飛泉作興棟宇。既而勉徇眾請。出主天台淨土。日勤講說百廢具舉。晚歸飛泉故居。課佛為業。及屬疾大書以示眾曰。求醫問藥撓吾化也。吾將默觀其變。明旦危坐而蛻。時開禧丁卯九月二十六日也。闍維之日。耳與齒儼然。門人文虎。塔於寺之西麓。北澗居簡為之銘曰。是為豁菴。聽說總持。兩種不壞之藏。道德所重。雖隱而彰。吾知夫異代而同心者。墮淚於雁山之陽。

法明節法師法嗣

法師子真。永嘉人。號閑林。幼從節公學。用心勤至悉通其道。遇教義未安處。與諸友終日議論。既得意已。乃坐帳中。縱辭演說。或自問自答。以自研覈。後繼主法明。大弘乃父之業。辯才異等老學畏服。

月堂詢法師法嗣

法師法登字聖道。號逸堂。四明澥浦林氏。受業寧波。初為優婆塞學於梓菴。天性慧悟。凡諸部要文。無所不記。諸文要義無所不解。既具戒。入南湖依月堂。堂以其宿學蚤成。宜待以異禮。踰年命以懺首。嘗與論修性善惡之旨。師資道合益用親敬。守志齋居。二十二年無異。念教門義旨悉有撰述。世競傳錄。稱為逸堂科雲。出主在城天封。遷資教。晚居清修。一時學者。以不預聞講席者為之愧恥。

法師善月字光遠。四明定海方氏。父偉為邑中名儒。母夢月輪墮懷已而有娠。生之夕白光滿室。初學語。常合掌道法界字。甫成童。父編六經授之。以次誦習。如溫故業。十二通春秋大義。母攜往正覺寺設供。循殿楹數匝。寺主道並謂其母曰。吾夜夢白龍繞此柱。其徵此兒乎。於是父母始令出家。命名善月。符先夢也(善月光遠皆古佛名)十五具戒。越三月而並師亡。乃往南湖依草菴。常以科目繁冗為勞。草菴誨之曰。白日看家書有何難解。師為一省。來菴來繼。趨隅日勤。菴曰。異時鼓吹吾宗者其在子乎。梓菴講道月波往謁焉。聞世相常住之旨益有省發。乃復歸南湖見月堂。問如來不斷性惡之說。身心豁然。如卻關鑰見府庫。以所悟白。堂更為演其義。師拜領而退堂示寂。師為專使往當湖請竹菴。越明年。命師分講。風儀清溫談辨雅正。竹菴讚之曰。吾於首座可謂得人。但恨無繼之者。所居古柏獨秀。因自號柏庭。淳熙庚子初主東湖辯利。遷慈溪寶嚴。居無何太師史真隱。請居月波學士來奔廩食不足。真隱聞之喜使使白師曰。師為道延眾。欲食來取予不嗇也。紹興二年。郡率何公澹。以南湖虛席。親裁疏勸請。講道有方。御眾有法。十三年不易節。緇素以是信之。嘉泰四年。退隱衍慶精舍。一息十載夢老叟耳語曰。六十五。七十一。嘉定六年。郡將陳卿。以南湖有去思為更屈。致辭弗克。雨華更新舊徒再擁。未逾月。上竺以勅書召。師謂亟往有似於徇名。堅不為動。眾謂上命不可不恭。始幡然而往。是年正六十五之驗也。八年夏旱。詔迎大士於明慶。車駕親幸致拜。命師恭禱。朝注暮洽。上大說。特補左街僧錄。十二年秋拂衣東歸。偃息於城南祖關。是年七十一。又知所以驗前夢也明年秋。郡以西山資教。卑師佚老。紹定五年春。有旨再領上竺。人皆以坡仙師去忽復來鳥語山容開之句。為之賀。端平三年得目眚。請老東菴。一旦示疾。坐床上若相酬酢者。法孫秀林問何為。曰吾與荊溪尊者對談祖道耳。將入寂顧左右曰。人患無實德為後世稱。若但崇虛譽我則不暇。千載之下。謂吾為柏庭叟。則吾枯骨為無愧。幸勿為請諡以污我素業。言已累足而化。實淳祐元年正月十九日也。留龕七日。貌色鮮白心頂俱煖。奉全身塔於寺東。為壽九十三。得夏七十八。先是首座智覺。論請於朝言。師道光前哲。四眾依仰。年登九秩。將逼歸真。請建塔山中以擬歸藏。上旨允之。故今用此成命。所遺衣髮及四經解。合藏於南湖祖塔之側。師所著述。楞嚴玄覽。金剛會解。圓覺略說。楞伽通義。因革論。簡境十策。三部格言。金錍義解。宗教玄述。仁王疏記。附鈔箋要。皆行於世。自餘雜製。名緒餘。講餘對客木嘗及世間事。唯論前人往行及典誥之辭。或問何以安心。曰心本不動。問法華經藏。曰當處全彰。其警策類此。嗣其道者。香林清賜為上首。

法師淨惠字敏中。號悅菴。鄞陸氏。父母禱佛而生。幼年夢登寶閣見異人為摩頂。及覺異香滿室。以語隱學俊師。勉其學釋。遂依定海正覺出家。既具戒。往見月堂。因春期入懺。聞策導頓悟圓旨。堂由是器之。有度律師用大智新疏。講觀經於湖心。月堂遣師與之辯。至談觀心觀佛之旨。發難數四。度竟屈服。哲則菴主南湖。始開講席。師掩卷危坐。退而指其瑕玼。哲益敬畏。榮隱堂居隱學。俾師分坐講風大揚。初主郡城法華。或以為小。師曰。此法智師講經之地其可鄙乎。遷治平。每臨講見疏記援引儒典。則止而不讀。謂其徒曰。此外書也宜自觀之。夏將闌。對眾自詫曰。今夏講席諸方所無。縱或及之。亦秖雜以外書。誘掖之餘兼事匝石。積年弊陋易而為新。每預公舉。或非其人輒面斥諸山曰。所謂講院者。以欲傳講爾。今此人能任此責乎。卒不許。閒居泉口拱秀菴。學士裡糧來從。及遷寶嚴化道日起。閱八年。忽天風吹華桂香滿院。識者知為嘉瑞。未幾果頒南湖之命。時嘉定六年也。自柏庭樂育人材之繁。後生尚文辭好異議。生者稍不厭眾心。必郡起而譁逐之。師至以沉毅御物。特成規嚴。人望風不敢犯。向之好譁者俗為革。居丈室未嘗扃。請益者雖入夜不拒。行兩廡聞讀誦聲。必忻然就之。因所業為點示。法華懺期。日一開說。初終參貫。人皆樂聽心感。嘉定九年九月二十九日。集大眾諷觀經。趺坐榻上奄忽如蛻。塔全身於祖關門人乞銘於司令。樓枎淨無住見而嘆曰。悅菴不喜外書。而梅麓作銘。全用妙經句。豈非有以冥使之乎。稟法者禪悅。了彬。大蓬。了因。六七人云。

行人善榮字行甫。四明小溪周氏。初從月堂學教觀。既通其旨。即入觀堂修長懺閱藏經。金書法華楞嚴淨名圓覺光明五經。以施諸方。彫造彌陀佛像。拈施眾會。素善水墨。畫大士像以與人。前後莫計。以音聲佛事轉授諸人。今城社經咒。皆用師節度也。臨終往生之相。見宣行人傳。弟子默容海印。以高行為鄉城所歸(此卷六十二人。本紀止錄六人遺失五十六人)。

佛祖統紀卷第十八(終)

法師宗曉。字達先。石芝其自號。四明王氏子。十八受具戒。先從具菴強公。游次謁雲菴洪公。理觀密契遂分半座。未幾主昌國翠蘿。學者奔赴。越二年退隱西山日課妙經。適齊尚書扁所居曰閑靜。攻媿樓大參以詩美之。復游淅西諸剎大參說偈以相其行。歷三歲而還。大府丞汪公與其季檢詳命主參秀。久之謝去居延慶第一座。講演之餘編法華顯應錄樂邦文類教行錄三教出興頌諸祖讚振祖集光明照解施食通覽。又集儒釋孝紀明良崇釋志明教編。箋註要旨血書法華墨書華嚴寶積般若涅槃諸經。又為中林居士張宗義書真宗皇帝御注四十二章經。鑿義井於城南櫟社曰法華泉。以飲行者。作亭其上施以湯茗無問道俗。結屋數楹創為接待。得魏文節公常樂舊額。中林張公為繢聖像建藏輪鑄鐘架樓增闢田土輪奐一新。且為誓辭以誡諸徒。使不志建立之意。弘傳教觀四十餘年。晚益韜晦。嘉定甲戌八月二十日示疾。索紙書偈曰。清淨本來不動。六根四大紛飛。掃卻雲霞霧露。一輪秋月光輝。闍維於寺之南。齒牙不壞舍利甚夥。巽齊戶曹見之述文讚歎。塔於上方六殊勝地。僧臘四十七。世壽六十四。

 

上篇:佛祖統紀

下篇:阿彌陀佛百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史傳部目錄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南嶽總勝集

南嶽總勝集敘 南嶽多古志。率皆佚而不傳。隋經籍志有...

高僧傳

高僧傳卷第一 梁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撰 譯經上 攝摩...

海東高僧傳

海東高僧傳卷第一 京北五冠山靈通寺住持教學賜紫沙門...

傳法正宗記

傳法正宗記 上皇帝書 十二月日。杭州靈隱永安蘭若傳法...

佛說月喻經

佛說月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十不善業道經

十不善業道經 馬鳴菩薩集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

梵網經懺悔行法

明菩薩戒弟子藕益智旭述 經云。若有犯十戒者。應教懺...

申日兒本經

申日兒本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離垢施女經

佛說離垢施女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

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

【註音版】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註音版】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

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

國清百錄

國清百錄序 隋沙門灌頂撰 先師以陳太建七年歲次乙未。...

【佛教詞典】阿娑頗那伽三摩地

(術語)又作阿娑婆那伽三摩地。定名。數息觀也。金剛...

【佛教詞典】無作戒體

謂用不著什麼作為,心體上自然就有清淨戒的德相。...

文珠法師《楞嚴經七處破妄十番顯見》

一、前言 楞嚴經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經典,佛...

生命中的貪慾苦

有一個美麗得讓人感到心酸的故事: 在物質條件極度匱...

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樂

有三個愁容滿面的信徒,去請教無德禪師,如何才能使自...

休念功名唯念佛,但憂道業勿憂貧

少年頃刻老還衰,須信無常日夜催。 九十六家邪智慧,百...

佛號要如何念

首先談修行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這心態就是四個字至誠...

為什麼要恭敬尊重並不持戒的出家人

問:為什麼我們要恭敬、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含(受...

釋迦牟尼佛為何要教我們念阿彌陀佛呢

有人問: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不說念釋迦牟尼佛,...

從財富投資到生命投資

由於學過經濟管理,所以我也成了多年的股民小散。作為...

這些牛都是過去在寺院住過的出家人

有人覺得:我們這裡規矩太嚴,動不動就打香板,這樣打...

印光大師:修行人降魔的方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難免...

夏日六大養生食物

1.萵苣通氣 萵苣含有大量植物纖維素,能促進腸壁蠕動...

我們都會變老

朋友介紹我看《桃姐》,是一部殘酷和溫暖交織的電影。...

【視頻】《實相般若波羅蜜經》聆志居士讀誦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聆志居士讀誦

【視頻】《普賢十大願》喬安舞演唱

《普賢十大願》喬安舞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