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闍世王授決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闍世王授決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國耆闍崛山中。

時阿闍世王請佛,飯食已訖,佛還祇洹。王與祇婆議曰:「今日請佛,佛飯已竟,更復所宜?」祇婆言:「惟多然燈也。」於是王乃勅具百斛麻油膏,從宮門至祇洹精舍。

時有貧窮老母,常有至心欲供養佛而無資財,見王作此功德乃更感激,行乞得兩錢,以至麻油家買膏。膏主曰:「母人大貧窮,乞得兩錢,何不買食以自連繼,用此膏為?」

母曰:「我聞佛生難值,百劫一遇。我幸逢佛世而無供養,今日見王作大功德,巍巍無量激起我意,雖實貧窮故欲然一燈,為後世根本者也。」

於是膏主知其至意,與兩錢膏應得二合,特益三合凡得五合。母則往,當佛前然之。心計此膏不足半夕,乃自誓言:「若我後世得道如佛,膏當通夕光明不消。」作禮而去。

王所然燈或滅、或盡,雖有人侍恆不周匝;老母所然一燈,光明特朗,殊勝諸燈通夕不滅,膏又不盡。至明朝旦,母復來前頭面作禮,叉手卻住。

佛告目連:「天今已曉,可滅諸燈。」目連承教,以次滅諸燈,燈皆已滅,惟此母一燈三滅不滅,便舉袈裟以扇之,燈光益明;乃以威神引隨藍風以次吹燈,老母燈更盛勐,乃上照梵天,傍照三千世界悉見其光。

佛告目連:「止!止!此當來佛之光明功德,非汝威神所毀滅。此母宿命供養百八十億佛已,從前佛受決,務以經法教授開化人民,未暇修檀,故今貧窮無有財寶。卻後三十劫,功德成滿當得作佛,號曰須彌燈光如來、至真,世界無有日月,人民身中皆有大光,宮室眾寶光明相照如忉利天上。」

老母聞決歡喜,即時輕舉身昇虛空,去地百八十丈,來下頭面作禮而去。

王聞之,問祇婆曰:「我作功德巍巍如此,而佛不與我決;此母然一燈便受決。何以爾也?」

祇婆曰:「王所作雖多,心不專一,不如此母注心於佛也。」乃更往請佛。宿勅諸園監,各令晨採好華,早送入宮至中。

佛便晨出祇洹,徐徐緩行,隨道為人民說法,投日中至宮。有一園監持華適出園巷,正與佛會於大道之衢,聞佛說經一心歡喜,即以所持華悉散佛上,花皆住於空中當佛頭上。佛即授決曰:「汝已供養九十億佛,卻後百四十劫,汝當為佛,號曰覺華如來。」其人歡喜,即時輕舉身昇虛空,來下作禮畢,即更自念:「我王為人性大嚴急,故宿勅我齋戒將華,當以供佛,而我悉自以上佛,空手而往,必當殺我。」便徑歸家,置空華箱於戶外,入告婦言:「我朝來未食,王今當殺我,急為具食。」

婦聞大惶,懅曰:「王何故相殺?」便為婦本末說之。婦即出,至灶下具食,天帝釋便以天華滿空箱中。婦持食還,見戶外箱中華滿如故,光色非凡,即以告夫。夫出戶視,知是天花,心大歡喜,止不復食便持華入。

王適出迎佛,道與王相逢。王見華大好,世間希有,即問監曰:「我園中大有此好華乃爾,而汝前後不送上,汝罪應死,寧知之不?」

監曰:「大王!園中無有此華。臣朝早將園華道路逢佛,不勝歡喜,盡以上佛,即授與我決。知當殺故,過家索食,比其頃出視空箱中,復見此華;必是天華,非園所有。今我生既卑賤,為王守園,拘制縣官不得行道;一已授決,正爾而死,必生天上,十方佛前無所拘制,可得恣意行道。王若相殺,我無所在也。」

王聞授決,便生慚怖,肅然毛竪,即起作禮,長跪懺悔。佛至宮,飯食已訖,咒願而去。

王復問祇婆曰:「我前請佛,而老母受決;今日設福,而園監受決;我獨何故初無所獲?心甚於悒,當復宜作何等功德耶?」

祇婆曰:「王雖頻日設福,但用國藏之財,使人民之力,心或貢高、意或瞋恚,故未得決。今宜割損身中自供之具,並脫瓔珞七寶珠環以作寶華,當與夫人、太子併力合掌,自就功勤一心上佛,佛照王至誠必得決也。」

於是王減徹廚膳晝夜齋戒,脫身上諸寶,合聚諸師曰前作華,王及夫人、太子皆自著手,至九十日所作悉成,勅外駕當往上佛。傍臣白言:「聞佛前到鳩夷那竭國,已般泥洹也。」

王聞心大悲號,涕淚哽咽曰:「我故至心手作此華,佛雖般泥洹,我故當齎詣耆闍崛山,以上佛坐處,展馳我意也。」

祇婆曰:「佛者,無身亦無泥洹,亦不常住無滅無在;惟至心者為得見佛,佛雖在世間,無至心者為不見佛,大王至誠乃爾,佛雖般泥洹,往必見佛。」

便至耆闍崛山中,見佛且悲且喜,垂淚而進,頭面作禮,以七寶華前散佛上,華皆住空中化成寶蓋正當佛上,佛便授與王決曰:「卻後八萬劫,劫名喜觀,王當為佛,佛號淨其所部如來,剎土名華王,時人民壽四十小劫。」

阿闍世王太子,名旃陀和利,時年八歲,見父授決甚大歡喜,即脫身上眾寶以散佛上曰:「願淨其所部作佛時,我作金輪聖王得供養佛,佛般泥洹後,我當承續為佛。」其所散寶,化為交露帳正覆佛上。

佛言:「必如汝願,王為佛時必當作金輪聖王,壽終便上生兜率天上,壽盡便下作佛,在藥王剎土教授,佛號栴檀,人民壽命國土所有,皆如淨其所部。」

佛時授決適竟,王及旃陀和利前為佛作禮,便[火*霍]然不見佛所在。

阿闍世王授決經


上篇:阿闍世王問五逆經

下篇:採華違王上佛授決號妙花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深密解脫經

深密解脫經序 沙門都釋曇寧造 夫至跡虛微、理包言像之...

佛說堅意經

佛說堅意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耶祇經

佛說耶祇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迦...

佛說阿難四事經

佛說阿難四事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法乘義決定經

佛說法乘義決定經卷上 西天三藏明因妙善普濟法師金總...

淨土疑辨

《淨土疑辨》序 豫章微休居士陳 所蘊撰 蓮池禪師作《...

毗婆尸佛經

毘婆尸佛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

佛說長者法志妻經

佛說長者法志妻經 失譯人名今附涼錄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

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

佛說須賴經

佛說須賴經 前涼月氏國優婆塞支施侖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月明菩薩經

佛說月明菩薩經 南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阿那律八念經

佛說阿那律八念經 後漢西域三藏支曜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佛說佈施經

佛說佈施經...

【佛教詞典】君臣五位

曹洞宗開祖洞山良价禪師以真理立為正位,以事物立為偏...

【佛教詞典】罽那尸棄佛

梵名 Ratna?ikhi。為釋迦牟尼佛於過去世修菩薩行,至最...

放生的意義所在

一切眾生,佛性相同。放生是要我們在生活中以慈悲心去...

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

原文: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於...

飯前供養偈

供養偈: 「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

在生活中持守五戒

人之所以學佛,旨在求得生死解脫之道。學佛的著力點,...

如何對治自己心量小易瞋怒

問: 眾生習性難改,我下決心要改,在生活中如何具體有...

口腹之慾,為何要以生命來買單

每次夢醒,在凌晨三點半到四點醒來的時候,都會聽到遠...

持戒的意義與功德

1、《遺教經》: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

為父母立了消災牌位,能否消除業障

問: 我悄悄地在寺院給父母立了一個消災牌位,父母始...

照見五蘊皆空

《西遊記》裡有一段情節,是大家都熟知的。 孫悟空的...

參禪之四易四難

《佛印了元禪師痛諭文》,其略曰:一念靜心,終成正覺...

妙用絲瓜治13種病

絲瓜味甘、性涼,入肝、胃經,有清暑涼血、解毒通便、...

念佛怎樣對治昏沉散亂

大家來打佛七,在求一心不亂。《佛說阿彌陀經》上說,...

【視頻】《僧伽吒經》李罕念誦

《僧伽吒經》李罕念誦

【視頻】《占察善惡業報經》聆志居士念誦

《占察善惡業報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