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八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自性清淨品第十四之二

大王。是外地界堅硬性者。爾時世間初建梵天所居宮殿。大寶所成。復生他化自在諸天所居宮殿。皆七寶成。大王。若無地界堅硬性生。彼何所來。復成大地厚八萬四千踰繕那。縱廣六萬踰繕那。復生輪圍大輪圍山。堅固安住同一金剛。復生蘇彌盧山庾健陀山[寧*頁]泯陀山伊捨陀山乃至黑山。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次第成已。堅固安住。若無地界堅硬性生。彼何所來。大王。又此世界欲壞滅時。或為火焚成為水漂或為風吹。而此大地為火燒時。譬然酥油其焰彌熾。乃至煤燼不復可見。若為水漂如投鹽水中。尋即消壞。若為毘嵐風所吹時。彼三千大千世界悉皆散壞。淨盡無餘。大王。此外地界生時本空。滅時亦空。自性空故。無有男相亦無女相。但唯言說之所顯示。如是地界與地界性。皆不可得。如實正慧而能了知。云何內水界。若此身內所有執受濕潤等性。彼復云何。所謂涎汗涕唾脂髓膿血溲便等物。為內水界。大王。若時忽見親愛人等眼中流淚。或為苦惱所逼流淚。或聞深法信重流淚。或為寒風所吹流淚。如是水界從何所來。水相乾時復何所去。乃至此界壞時遍興黑雲。三十二重彌覆三千大千世界。於虛空中降澍洪雨。點大如像。晝夜傾注相續不絕。如是時分經五中劫。其水積滿上至梵世。大王。此大水界從何所來。又此世界將欲壞時。有二日出。二日出已。小河泉源悉皆乾竭。三日出時。無熱惱池流出四河亦皆枯涸。四日出時。大海水減一踰繕那。或二或三漸次減少至十踰繕那或二十踰繕那。次第枯竭至八十踰繕那。有餘水在。或深一多羅樹。或深至胸臆。或深如牛跡。乃至少水深一指面。當爾之時。大海中水悉皆乾竭。淨盡無餘。大王。此水界相。生無所來滅無所去。生時本空。滅時亦空。自性空故。無有男相亦無女相。但唯言說之所顯示。如是水界與水界性。皆不可得。云何身內火界。若此身中所有執受溫熱等性。彼復云何。所謂溫暖蒸熱。咀嚼飲食成熟變壞。使令安樂入熱數者。名內火界。云何外火界謂不執受溫熱相生。若復有人於曠野中尋求火緣。或以蒿艾。或牛糞屑。或兜羅綿。引火生已。或燒草木山林聚落。及餘方處皆為所燒。大王。如是火界。生無所來滅無所去。從本已來自性離故。云何身內風界。輕動等性。彼復云何。謂此內風。或時上行。或時下行。或住腹間。或脇或背。或發隱疹。或聚成塊。或如刀裂。或如針刺。出入息等遍滿身肢。外風界者。謂若此風從四方來。或緊如箭。或利如刃。若狂暴起。摧折林木墮裂山峯。若微細起飄舉身衣動多羅樹。名外風界。餘如前說。云何內空界。若此身內皮肉血等顯現增長離質礙性。彼復云何。謂若眼竅耳穴面門咽喉。嚥噉飲食所引滋味。於腸胃間通徹而出。若時業緣引生六處。諸處生已圍繞空界。此說名入內空界數。然彼空界從何所來。若復外所顯現離質礙性。名外空界。大王。若色變壞一切皆空。所以者何。是虛空界本無盡故。安住不動猶如涅槃。遍一切處無有障礙。大王。譬如有人於彼高原穿鑿池井。於意云何。是池井中所有空相。從何所來。王言。無所從來。佛言。大王。設使彼人復填以土。於意云何。空何所去。王言。空無所去。所以者何。是虛空界無去來故。不住男相不住女相。大王。外虛空界本來無動。所以者何。自性離故。如實正慧而能了知。

復次大王。云何識界。謂若眼根為主各別所緣顯色形色及以表色。名眼識界。若六根為主緣於六境各別建立。名六識界。又此識界不著於根不住境界。非內非外及二中間。然此識界各各了別彼彼事已。即便滅謝。生無所來滅無所去。大王。識生時空滅時亦空。自性空故。不住男相亦非女相。但唯言說之所顯示。如是識界與識界性皆不可得。如實正慧而能了知。大王。云何眼處。謂四大種地界水界火界風界所造淨色。若地界清淨則眼處清淨。若水火風界清淨則眼處清淨。何以故。由地界清淨眼處得生。是中無有少法可得。如是乃至由風界清淨眼處得生。是中無有少法可得。何以故。無主宰故。無造作故。猶如涅槃自性淨故。大王。如是眼處各各尋求。皆不可得。所以者何。由地界空故則地界清淨。乃至風界空故則風界清淨。若諸法自性本空則彼界何有清淨。亦無忿諍。若淨若諍皆不可得。復有何色而可見耶。當知眼處畢竟空故自性亦空。前際後際皆不可得。未來所造亦不可得。何以故。自性離故。若自性無有則無男相亦無女相。何有愛樂若生愛樂是魔境界。若無愛樂是佛境界。何以故。若無愛樂則能遠離一切諸法。

大王。云何耳處。謂四大種所造淨色。乃至大王。諸法解脫決定現前如法界空。不可施設不可顯示。不可記別無所希望。大王。諸根各各樂著境界。眼緣色時而生樂著。是故說色為眼境界。又此眼根緣於色境有三種相矚。可愛色起於貪想。不可愛色起於瞋想。非愛非惡而起捨想。如是乃至意著法處為意境界。若彼意處緣可愛色極生樂著。為彼所牽引生貪行。不可愛色生於瞋行。於愛非愛起於癡行。如是聲等三種攀緣領納等相。准前應說。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譬如有人於睡夢中與諸婇女共相娛樂。大王。於意云何。彼夢覺已。憶念夢中婇女娛樂為實有不。王言。不也世尊。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為智者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所見。眾人婇女畢竟無有。何況與之共相娛樂。當知是人徒自疲勞。念夢中境不復可得。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癡異生眼見色已。心生愛樂復起執著。為彼所牽造貪業行。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最初造作剎那滅謝。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於死邊際命根滅時。自分業報皆悉現前。猶如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蘇囉若人若天。初識生名。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當知。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滅故。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初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何以故。自性離故。如是了知身識身識空。自業自業空。初識初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了知業縛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名想耳。復次大王。譬若有人於睡夢中與諸冤對共相鬪戰。於意云何。是人覺已。憶念夢中鬪戰等事。為實有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為智者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冤對。何況與之共相鬪戰。是人徒自憂惱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癡異生眼見惡色即生於惱。厭離破壞毀呰過失造瞋業行。餘同前說。復次大王。譬若有人於睡夢中為毘舍遮之所嬈害。心生怖畏癡迷悶絕。大王。於意云何。是人覺已。憶念夢中為鬼所嬈。為實爾不。不也世尊。夢中畢竟無鬼所惱。況癡迷耶。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癡異生眼見是色。癡迷不了造癡業行。餘如前說。復次大王。譬如夢中得聞眾人美妙謌聲箜篌絃管諸音樂等。大王。於意云何。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所有歌樂。為實爾不。王曰。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是為智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眾人尚不可得。何況美妙諸樂音聲。是人徒自疲勞畢竟無有。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癡異生聞可意聲。聞已適悅復生樂著造貪業行。如是香等各各三種。准前應知。乃至大王。於此法中善自安意應作是念。我當云何於人天中為作眼目為大燈炬而作照明。為作船師令渡彼岸。為大商主引至寶處。未解脫者令得解脫。未安隱者令其安隱。未涅槃者令證涅槃。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凡夫縛著無有厭足。乃往過去無量世時。有轉輪王名無量稱。威德名聞富貴自在。統四大洲獨為尊勝。隨所意樂而得受用。一切林樹常有花果。時世人民安隱無惱。復能降雨眾妙香水。金銀珍寶種種資具。諸有所須普皆充足。忽於一時昇忉利天。帝釋天主分座令坐。貪慾無厭欲侵其位。作是念已即便退沒。群臣圍繞咸共見之。譬如生酥置熱沙中不得久住。將趣命終。爾時有王名曰作愛。見是事已而作是言。我當云何於諸世間善說斯事。時無量稱語作愛言。汝於未來當如是說。彼無量稱貪無厭故自取命終。乃至是故大王。諸根如幻境界如夢。當自安意勿生信順。身如陽焰自性無有。色受想行自性不實亦復如是。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八

 

上篇:大乘集菩薩學論

下篇:集大乘相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論集部目錄

【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迦葉仙人說醫女人經

迦葉仙人說醫女人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譯  ...

大乘緣生論

大乘緣生論一卷(聖者欝楞迦造)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

犍稚梵讚

揵稚梵讚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臣...

佛說太子刷護經

佛說太子刷護經一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

【註音版】摩利支天母陀羅尼念誦法(麗藏本)

(麗藏本)...

如淨和尚語錄

如淨禪師語錄序 五家宗派中。曹洞則機關不露。臨濟則...

【註音版】佛說八正道經

佛說八正道經...

佛說法華三昧經

佛說法華三昧經一卷 宋涼州沙門智嚴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 詳夫心者,非真妄有無之所辨,豈...

【註音版】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佛教詞典】三種清淨

(名數)智度論所謂修般若之菩薩三種清淨也。一、心清...

【佛教詞典】畫石

(譬喻)常在者譬之畫(入聲)於石也。涅槃經十五曰:...

古代與現代修行人的不同

道人重輕 古所稱道人,以世所重者彼輕之,世所輕者彼重...

明智的處世之道是以「愚」自居

聰明睿智的人明智的處世之道是以愚自居;講究道德的人...

佛為生父宣說佛法

有一日,世尊開示說:如來在世間度化眾生,有五件事必...

同登彼岸,不為渡河,是為度夢

好,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現在我們站在的地方呢,是佛...

鱉謀猴肝失摯友

昔時,釋迦牟尼佛與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隨大比丘眾,游化...

慧律法師:摧毀「自我意識」的空間

如果每個人都能體會到:「世間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我們...

念觀音菩薩聖號為何便能離欲

問:《普門品》中云: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

用睿智來對待誹謗

人,生在這萬花筒般的紅塵俗世裡,無論是誰,都會被他...

心能大能小

有一位信者問無德禪師道:同樣一顆心,為什麼心量有大...

童叟無欺的服務精神

在日本弘法之餘,我與隨行的徒眾也會抽空上街購物,一...

放生狐狸報恩記

到唐山出差時,有一位老者給我講了一個有關放生的故事...

有精神病的人該怎麼幫助他們

問: 1.對於家裡患有精神病的人該怎麼幫助他們?2.對...

【視頻】除夕上大供(平興寺唱誦)

除夕上大供(平興寺唱誦)

【視頻】晚課單日(萬佛城)

晚課單日(萬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