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六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治心品第十二之餘

復次所說真實行及邪妄行。謂無智無明。由是無明起三種行。謂福非福不動行等。此說是為無明緣行。又此福行非福行不動行等隨所得識之所招集此說是為行緣識(今詳此處合有識緣名色一段經文梵本元闕)。如是名色及名色增長於六處門造作所起。此說是為名色緣六處。又此六處六觸身轉。此說是為六處緣觸若觸。生時令受所起。此說是為觸緣受。若受美味深喜樂著。此說是為受緣愛。喜耽味故若處樂色。色離散時數數追求而不棄捨。此說是為愛緣取。如是追求令後有起身語意業。此說是為取緣有。若業遷謝令蘊生起。此說是為有緣生。又若生已變異令熟及壞滅時。此說是為生緣老死。乃至是中由識等自體為種子。業自體為良田。無明愛等自體為煩惱。以業煩惱等令識種生者。謂此業為識種田事。愛為識種沃潤。無明為識種開發。然業不念我為識種田事。愛亦不念我為識種沃潤。無明不念我為識種開發。是識種子亦復不念我為眾緣所生。然識種子住於業地。以愛沃潤無明滋長生名色芽。此名色芽非自作非他作非二俱作。非自在天所化。不由時變。非一因生非無因生。無不繫於父母因緣和合耽染相續。是識種子於母腹中生名色芽。然此法爾無有主宰。無我無取等如虛空。體相幻化因緣不闕。由五種緣發生眼識。何等為五。謂眼識生時。藉眼及色空緣明緣作意緣等。是中眼識眼為所依色為所緣。明為照矚。空作無礙。同時作意為彼警發闕是緣者眼識不生。謂若不闕內眼根處。如是不闕色及空明作意緣等故。彼一切和合則能生眼識。而眼不念我與眼色為作所依。色亦不念我與眼識為作所緣。空亦不念我與眼識為作無礙。明亦不念我與眼識為作照矚。作意不念我與眼識而為警發。如是眼識不念我從緣生。然眼識生時。實藉眾緣和合而生。如其次第諸根生識隨應為說。然無有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但由業果因緣不闕之所建立。譬如無薪火則不生。是業煩惱所生識種亦復如是。彼彼生處相續和合生名色芽。如是法爾無有主宰。無我無取如虛空等。體相幻化因緣不闕。應知內緣生法有其五種。何等為五。所謂不常不斷無所至向因少果多相似相續。云何不常。謂若此邊蘊死彼邊蘊生。非即死邊蘊是彼生邊蘊。是曰不常。又不滅於死邊蘊而起於生邊蘊。亦非不滅於死邊蘊然起於生邊蘊。譬若權衡低昂時等。是曰不斷。又於異類眾生身處非眾同分生邊蘊起。是曰無所至向。又今少作善惡業因。於未來世多獲果報。是曰因少果多。又若此生作業則未來受報。是曰相似相續。佛言。舍利子。此緣生者以如實正惠。常修無我無人眾生壽者。如不顛倒則不生不滅。無作無為無對無礙無怖無奪無勤無懈。觀彼自性無有堅實。如病如癰如痛如害。是苦空無常無我等性。彼復隨觀前際不流轉者。謂我於過去世曾有耶。誰謂我於過去世曾有耶。我於過去世為無耶。誰謂我於過去世為無耶。復於後際不流轉者。我當未來世為有耶。誰謂我當未來世為有耶。我當未來世為無耶。誰謂我當未來世為無耶。復於現在世不流轉者。我於今有耶。誰謂我今有耶。云何為我今有耶。又十地經說。是中無明愛取。是為煩惱。流轉不斷行有。是為業。流轉不斷煩惱餘支。是為苦流轉不斷。復說無明緣行。是曰前際觀待。識及受等。是曰現在觀待。愛及有等。是曰後際觀待。此上所說皆名流轉。乃至如是。由系屬故則為流轉。若離系屬則無流轉。由和合故則為流轉。若離和合則無流轉。由是了知諸有為中多種過失。是故我今當斷系屬及彼和合。然為化度一切眾生。畢竟不斷諸有為行。

念處品第十三

論曰。彼治心業略明緣生對治於癡。次當入解不淨身念處今當說。如法集經云。復次善男子。菩薩如是住身念處者。謂我此身從足足指跟踝腨脛膝髀臗骨腰嵴腹肋胸脇手指肘腕肩臂頸項頭頰髑髏等狀。眾分積聚是即業有。由斯造作種種煩惱及隨煩惱。百千種類邪正分別。是身唯有發毛爪齒血肉皮骨肝膽脾腎心肺腸胃生藏熟藏肪膏腦膜眵淚涎涕便利不淨多物積聚。以何為身。由是觀察身如虛空。則見一切諸法皆空。為空念處。了知是身由二種念。所謂流散及不流散。是身來者。不從前際。去者不至後際。亦不住二際中間。唯從顛倒和合造作。由斯領受。是中居處而為根本。然實無有主宰。亦無攝屬。但從客塵先所作事。身體形貌受用依止為所恃處。然此身者。唯有父母赤白和合不淨臭穢攬為自體。三毒憂惱常為賊害。是散壞法。種種百千病惱窟宅。如寶髻經說。是身無常而不久住死為後際。了知此已不應於身而生邪命。應當以身修三種淨施。何等為三謂身淨施。壽命淨施。受用淨施。是身無常。應當往詣一切眾生所親近承事。欲何所作。或如僕使或如弟子。離諸諂誑身過失等。是身無常。唯出入息為壽命因。寧造罪惡。是身無常。應於愛樂受用不生耽著。一切當捨。復次善男子。菩薩以身觀身念處。應觀自身及一切眾生身等同佛身。威神加持得離纏縛。然觀自身及一切眾生身與如來身無漏法性彼相無異故。應如是知。又無畏授所問經說。謂我此身非先所集。漸次散壞。譬若微塵。九竅流溢如瘡疱門。又諸毛孔有嚩羅弭迦。猶如毒蛇依止而住。身如聚沫體性怯弱。如水上泡暫生即滅。亦如陽焰本無有體。身如芭蕉中無有實。身如幻事為他教勅。身如惡友多諸諍訟。是身如猴性唯輕躁。是身如讎常伺其短。是身如賊機巧貪取。是身如囚常被縛戮。是身如冤不可愛樂。亦如魁膾能斷其命。又復此身如空聚落中無有我。如陶家輪無暫停止。如滓穢瓶不淨充滿。身如癰疽挃唯痛楚。身如朽宅不久遷壞。身如漏舡無堪濟渡。身如壞器漸當沮壞。又復此身如河岸樹必為駃流之所漂動。身如旅泊多諸艱苦。身如邸舍妄執主宰。如伺盜者常生暴惡。乃至是身如癡小兒要當守護。彼經復說。如是種種不淨之身。由我慢愚癡妄為光潔。智者所觀猶如穢瓶。眼鼻口等眵涕流出。云何於此多生貪慢。又彼偈云。

 如愚癡童子  洗炭欲令白
 設盡此生中  求白不可得
 亦如無智人  洗身欲令潔
 屢加於澡沐  至死不能淨
 菩薩觀於身  九竅瘡疱門
 八十千戶蟲  依身而所住
 菩薩觀於身  如刻木眾像
 筋骨假連持  應知無主宰
 菩薩觀於身  或受他飲食
 應知同狐狼  來食自身肉

論曰。由飲食資助成廣大行。如是處處應當了知。受念處者。如寶髻經說。善男子。菩薩以受觀受念處了知眾生。依止大悲得如是樂。若一切眾生無有解脫。應當修習以受觀受念處。我當被大悲甲攝受調伏一切眾生。悉以彼樂滅除眾苦。我以大悲令貪行眾生了知樂受離於貪染。我以大悲令瞋行眾生了知苦受離諸過失。我以大悲令癡行眾生了知不苦不樂受捨俱生癡。又彼樂受不壞苦受不減不苦不樂受離於對治則無無明。若無無明彼何名受。云何了知一切無常及無我等。然此樂受即無常性。苦受即逼迫性。不苦不樂受即寂靜性。由此了知若樂若苦無常無我等。又無盡意經云。若受苦時當念一切惡道眾生起大悲心。攝除於瞋離於顛倒分別受等。又法集經偈云。

 說受為領納  領納復為誰
 受者離於受  差別不可得
 智者觀於受  住如是念處
 彼相如菩提  光明遍寂靜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六

 

上篇:大乘集菩薩學論

下篇:集大乘相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論集部目錄

【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十二因緣論

十二因緣論一卷 淨意菩薩造 後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佛吉祥德讚

佛吉祥德讚卷上 尊者寂友造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

菩提行經

菩提行經卷第一 聖龍樹菩薩集頌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

隨相論

隨相論一卷 德慧法師造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論中解十六...

持世經

持世經卷第一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持世經初品第一...

地藏菩薩聖誕祝聖儀

一、香讚 戒定真香 焚起沖天上 弟子虔誠 熱在金爐上...

玉女耶經

玉耶女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

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卷上 失譯人名附三秦錄 如是我聞:...

光讚經

光讚經卷第一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光讚品...

起世因本經

起世因本經卷第一 隋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閻浮洲品第一...

佛說內身觀章句經

佛說內身觀章句經 失譯人名在後漢錄  一切一其心, ...

【註音版】華嚴經善財童子參觀自在菩薩章

善財童子參觀自在菩薩章...

佛說分別佈施經

佛說分別佈施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

【佛教詞典】壽行諸門分別

【壽行諸門分別】 p1271 集異門論一卷八頁云:問:如是...

【佛教詞典】釋家

為「經家」與「論家」之對稱。指註釋經論之文義者。又...

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妄想中

有一個母親她跟她女兒住在一起,那麼這個女兒她領薪水...

行山願海,以行填願

修行人發的願要廣,不僅僅是度自己,不僅僅是度自己的...

當知殺生須還命債

平時人死了埋在墳墓裡,吃葷的人把大魚大肉吃到肚子裡...

了凡四訓:改造命運的竅訣

前 言 《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居士寫給孩子的四篇家...

我不教他,誰來教他

盤圭禪師是一位廣受尊崇的禪宗大師,每逢他主持禪七之...

宏海法師:阿彌陀經直解

(第一講) 好,各位,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

氣質的培養

一:沉穩: (1)不要隨便顯露你的情緒。 (2)不要逢...

「十纏十使」是我們修行中的大障礙

《怡山發願文》全文字數不多,卻字字珠璣,把我們的三...

與師父相處時的禮儀

不少人在初學佛時,常會不知如何與法師相處,擔心自己...

唯識要義解說

一、唯識之義 唯識者,據《成唯識論述記》云:唯謂簡別...

法顯大師西行記

法顯,俗姓龔,平陽郡武陽(山西臨汾)人。幼年時,三個...

欲為三界眾生一切痛苦的根本

首先了解欲的體性、作用、分類以及欲為根本苦的原因,...

【視頻】瑜伽焰口施食要集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

【視頻】《佛說盂蘭盆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盂蘭盆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