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七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念處品第十三之餘

論曰。此略說受念處。次明心念處者。如寶積經說。佛言。迦葉波。謂於此心或生愛樂或起厭患或多封著。於彼三際云何伺察。若過去則已滅。現在不住。未來未至。非內非外亦非中間。皆不可得。又此心者不可色見。非所詮表亦非對治。非觀非照無住無著。然此心者一切如來尚無所見。餘何能觀。無別境界唯法想轉。迦葉波。是心如幻遍計不實。由所取故種種得生。心如虛空為諸煩惱及隨煩惱客塵所覆。心如河流生滅不住。心如燈光因緣所起。心如擊電剎那不住。心如惡友能生諸苦。心如漁師苦為樂想。心如鬼魅作諸嬈惱。心如藥叉伺噉精氣。心如狂賊壞諸善根。心如燈蛾常眄其色。心如鼙鼓唯警鬪戰。心如婢僕貪嗜殘味。是心如蠅觸羶膩器。是心如豬於不淨中謂為香潔。佛言。迦葉波。求是心者了不可得。由不可得故無所得。於過現未來皆不可得。則能超越三世有非有等。又寶髻經云。然此心者非外所有。故不可見。於蘊處界亦不可見。如是尋求不可見者。由何所緣數數得起。謂彼彼心緣如是事。云何說為心不可見。應知是心如利劍刃何能自斷。又復此心亦如指端指豈能說。心不可見亦復如是。乃至如人遠行其身輕轉迅疾如風。所至境界無能障礙。善男子。若人於此六處境界自他系屬。心無愛著身不散亂。則於奢摩他心一境性得無障礙。是為心念處。又無盡意經說。以相應行修習莊嚴。於法性心而不減失。云何莊嚴彼法性心同於幻化。謂若自捨一切所有。而能迴向彼法性心。是為嚴淨諸佛剎土。法念處者。亦如彼說。菩薩於法不觀法行法無可觀故。若非佛法非菩提道。則一切法皆非出離。了知此已得大悲三摩地。於一切法非有煩惱非無煩惱。得三輪無想。所以者何。了諸法性無有二相。是諸煩惱無積聚性。無貪性無瞋性無癡性。若能如是悟菩提者。了煩惱性即菩提性。是為法念處。又寶髻經云。善男子。菩薩以法觀法念處。若法起即生。法謝即滅。謂於法爾我人眾生壽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生老死等。若集即集行。若不集即不集行。若善不善及不動行。未有少法無其因緣而得生起。乃至於是法處深所伺察。不捨一切智菩提心故。如大戲樂經云。此有為行唯心造作。猶若坯瓶無常散壞。行如空城為雨沮壞。泥塗不堅漸當磨滅。亦如河岸積沙所成自性怯弱為水流蕩。行如風燈生滅不住。行如聚沫不可撮持。行如芭蕉中無有實。復如空拳誑示愚騃。乃至或草葛等搓捻為繩。依瓶轆轤而能汲引。未嘗獨一有彼作用。一切有支互相依止聚集而轉。是前後際亦不可得。如人鑽火二手與木勤劬不息火乃得生。眾緣若離火勢隨滅。於如是行印所印已。若自若他即能超越斷常等行。如智商人於諸險道。所至方隅而得通達。

論曰。由無明愛等煩惱業緣之所招集成蘊處界。於勝義中皆不可得。

自性清淨品第十四

論曰。說念處已。次復入解補特伽羅。決定成就相應空性斷根本已。餘煩惱等不復集行。又如來秘密經云。佛言。寂慧。譬如有樹名缽羅奢。若斷其根即一切枝葉悉皆枯瘁。寂慧。此亦如是。若斷身見即能除滅一切煩惱。

論曰。分別空性有無量行相。如月燈經偈云。

 若人信解如來教  於佛戒學無毀犯
 悉能遠離諸女人  知法自性常空寂
 拔除一切憂苦箭  或施醫藥令安穩
 速得成斯二足尊  知法自性常空寂
 若於身命斷支節  杖木捶打無恚惱
 忍力最上人中月  知法自性常空寂
 設百生中墮惡道  常得任持妙色相
 亦復獲是五神通  而常安住諸佛所

又般若經云。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欲成就佛身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種好者。於一切生中當念菩提心無令損壞。於菩薩行得無忘失。離惡知識及諸過咎。親近一切佛菩薩眾善知識等。為欲降伏諸天魔眾。淨諸業障。於一切法得無障礙。當學般若波羅蜜多。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如是發一念心。悉能超越東方殑伽沙等世界一切方所當學般若波羅蜜多。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設住十方佛剎當學般若波羅蜜多亦如是說。乃至廣如諸法無我。滅業障縛則見諸法自性無滅。如父子合集經云。佛言。大王。如是六界及六觸處十八意所伺察。是補嚕沙為緣得生。云何六界。所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云何六觸處。謂眼觸處而見於色。若耳觸處得聞其聲。若鼻觸處能嗅於香。若舌觸處悉嘗於味。若身觸處親覺其觸。若意觸處則知於法。云何十八意所伺察。謂眼見色已。若生適悅若生憂惱若住於捨。如是六根各各緣彼適悅等三。是名十八意所伺察。大王。云何為內地界。謂於內身所生硬澁發毛爪齒等若內地界不生亦無有滅則無集行。大王。若時女人而於內身如所思惟彼補嚕沙。彼補嚕沙亦生愛樂。由二和合羯邏藍生。又復如所思惟相似和合而得生者。無有是處。若二女人無有是處。二補嚕沙亦無是處。若彼彼思惟而得生者。亦無是處。自體無實非相應故。云何說此為堅硬性。大王。此堅硬性相似而立。畢竟此身潰爛散滅。唯塚壙間是所歸趣。彼堅硬性從何所來。亦非四方上下而去。大王。此內地界應如是知。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十七

 

上篇:大乘集菩薩學論

下篇:集大乘相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論集部目錄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四諦論

四諦論卷第一 婆藪跋摩造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思擇品第...

辟支佛因緣論

辟支佛因緣論卷上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波羅[木*柰]國王...

八大靈塔梵讚

八大靈塔梵讚(西天戒日王製)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亦名瑜伽總持...

【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新為失譯人名附三秦錄 如是我聞:...

佛說苦陰經

佛說苦陰經 失譯人名今附後漢錄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

【註音版】佛說法常住經

佛說法常住經...

金師子章雲間類解

金師子章雲間類解 晉水沙門淨源述 法非喻不顯。喻非法...

大方廣十輪經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一 失譯人名今附北涼錄 序品第一 如...

重訂西方公據

重訂西方公據卷上 知歸學人 彭際清 集 一起教大綱...

【註音版】佛說八大菩薩經

佛說八大菩薩經...

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蓋阿耨達龍王...

【佛教詞典】荼

悉曇字 (dha)。悉曇五十字門之一。又作茶、嗏、搽、...

【佛教詞典】故以正知說虛誑語

謂自隱藏想忍見樂故思明瞭。數數宣說施設摽示違想等事...

一牛斷三命

佛住世時,弗加沙王由於讀誦了《十二因緣經》,體悟到...

佛陀開示四種惡語

佛陀在教化弟子時,經常向弟子們講說各種惡行與善行,...

助念他人,啟示自己

張奶奶老人家舍報了,家屬不同意為她助念,即便是免除...

若不以教印心,終落邪魔外道

佛祖一心,教禪一致,宗門教外別傳,非離心外,別有一...

聖嚴法師:隨時要有面對無常的心裡準備

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有面對無常的心理準備,走完第一...

欲修三昧,何不於此等語句中全身靠倒

欲證三昧,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何得問我所證,...

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到的工作不想做

道德首要做人基,學是成就功德地,耐得人事多歷練,心...

無你無我

有僧人問京兆興善寺的惟寬禪師:道在什麼地方? 惟寬...

父親的蓮花在夏日裡綻放——劉春喜居士往生記

我的父親劉春喜居士,於二〇一九年七月十二日在廬山東...

為什麼不講念自性佛,而要念阿彌陀佛

問: 佛既然心作心是,為什麼不直截了當講念自佛,即...

心靈哲學小故事

禮物 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

念佛禪與佛七的不同

念佛禪與佛七最大的不同,在於無相或是有相。佛七,要...

【視頻】《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女聲讀誦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女聲讀誦

【視頻】《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比丘尼唱誦版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比丘尼唱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