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太子刷護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太子刷護經一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千二百比丘,菩薩萬二千人,優婆塞、優婆夷,諸天王梵釋,及無央數人民、鬼神、龍皆來俱會。阿闍世王太子,名為刷護,從國中與群臣長者子五百人,各持黃金華蓋,出羅閱國相隨出至佛所,持黃金華蓋上佛已,卻叉手持,頭面著地為佛作禮訖竟,皆叉手住。

阿闍世王太子刷護白佛言:「願欲問事,如佛肯說者當問,不肯者不敢問。」

佛言:「在所問事。」

太子白佛言:「菩薩何因緣得顏頰端正?何因緣不入女人腹中,於蓮華中化生?何因緣能自知前世宿命之事?願佛大恩當為我曹說之。」

佛告太子:「能忍辱不怒者,後生即為人姝好;不淫泆,不與女人交通,若壽欲終時,人生一歲一月及七日者,後世生,便自知宿命無數世以來之事。」

太子白佛言:「菩薩何因緣,身有三十二相?何因緣有八十種好?何因緣人民有見佛身者視之無厭極?」

佛告太子:「本為菩薩時,好憙佈施種種雜物,與諸佛菩薩及師父母人民,在所來索,用是故得三十二相。菩薩當有慈心,哀念十方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如視赤子皆欲令度脫,用是故得八十種好。菩薩見怨家、父母,心適等無有異,用是故人民見佛視之無厭極。」

太子復白佛言:「菩薩何所因緣,知深經智慧及陀羅尼行?何因緣知三昧定意得安隱?何因緣佛所說皆快善?其有聞者皆歡喜信受?」

佛告太子:「菩薩憙書信受諷誦學,用是故知深經智慧,得陀羅尼行;菩薩常憙專心正意,用是故得三昧安隱;菩薩所說皆至誠不欺,用是故所語人民皆信向,聞者莫不歡喜者。」

太子復白佛言:「菩薩何因緣學經聞佛語人民皆信?何因緣知經律儀法?何因緣孝順隨佛教不犯?」

佛告太子:「菩薩世世不諛諂,用是故學經聞佛語悉知不忘;菩薩入深經不恐不怖,用是故得經律便知儀法;菩薩世世敬佛敬經敬師敬父母,用是故得智慧。」

太子復白佛言:「菩薩何因緣世世生佛邊?何因緣問佛嘆經曉知中慧?」

佛告太子:「菩薩世世見人說經,不中壞亂,不呵之,用是故得生佛邊;菩薩數嘆深經,用是故知中慧。」

太子復白佛言:「何因緣不生惡處?何因緣生天上?何因緣不貪愛慾?」

佛告太子:「菩薩世世信佛信經信比丘僧,用是故不生八惡處;菩薩持戒不缺,用是故生天上;菩薩知經法本空,用是故不貪愛慾。」

太子復白佛言:「菩薩何因緣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皆淨潔?何因緣魔不能得其便?何因緣不敢誹謗佛?不敢誹謗經?不敢誹謗比丘僧?」

佛告太子:「菩薩侍佛憙學經愛比丘僧,用是故得淨潔;菩薩晝夜行道精進不懈,用是故魔不能得其便;菩薩所語皆至誠,用是故眾人不敢誹謗佛,不敢誹謗經道,不敢誹謗比丘僧。」

太子復白佛言:「菩薩何因緣,好高聲如梵天聲?何因緣有八種音?何因緣知眾人所念皆悉能報?」

佛告太子:「菩薩世世至誠不欺,用是故好高聲如梵天聲;菩薩世世不惡口,用是故得八種音;菩薩世世不兩舌、不妄語,用是故眾人所念悉能報故。」

太子復白佛言:「何因緣得壽命長?何因緣身得無疾病?何因緣家室和順相愛,不令他人別離?」

佛告太子:「不殺生者,用是故後生為人師壽命長;不持刀杖擊人,用是故後生為人得無疾病;見人有變鬪憙行和解令歡喜,用是故後生為人他人不能得別離。」

太子復白佛言:「菩薩何因緣,多得財物珍寶有不離?何因緣不亡財物?不為人所劫盜?何因緣得尊者得高?」

佛告太子:「不貪他人財物者,用是故後生為人得富樂,憙佈施不慳貪,用是故不亡財物,物益增多;見人富樂得錢財,心不嫉妬,不自貢高,用是故後生得高尊。」

太子復白佛言:「何因緣能得天眼洞視?何因緣得天耳徹聽?何因緣能知世間人民死生之事?」

佛告太子:「用好憙然燈於佛前,以是故後生為人得天眼洞視;好憙持倡伎樂於佛寺前,用是故後生為人得天耳徹聽;菩薩憙定意入三昧得禪,用是故知世間死生之變。」

太子復白佛言:「菩薩何因緣得飛行四神足?菩薩何因緣念知前世無數劫以來之事?菩薩何因緣得三活佛便般泥洹?」

佛告太子:「菩薩好憙佈施,常持車馬驢騾象駱駝履屣及水船,與諸佛比丘僧及與人民,用是故得飛行四神足。菩薩常專心念諸佛,三昧從學憙行教人,用是故得念前世無數劫以來之事。菩薩得阿維越致道,以念無所復著,用是故能斷死生之根,得佛道便般泥洹。」

太子復白佛言:「菩薩何因緣預治國?何因緣預會比丘僧?何因緣光明照十方?」

佛告太子:「菩薩本求大願,用是故預得佛國;菩薩好憙佈施乞匃與人,憙教人民為六波羅蜜,是故後得比丘僧;菩薩憙持七寶作華蓋用上佛,用是故得光明遍照十方。」

佛為太子分別說是事,太子歡喜,及五百長者子皆大歡喜。太子刷護復白佛言:「願使我後世生者,佛所說,令我悉受得,悉奉行之,皆令如願。」

佛便大笑,口中五色光出。佛告彌勒菩薩言:「聽我說之,太子刷護菩薩及長者子,前世皆供養百八億佛、皆行菩薩道,乃前世提和迦羅佛時,是五百人皆是佛弟子,是我所教,後世悉當共會,六億佛卻後一劫,摩訶波羅會一劫中,五百人前後作佛,皆同一名若那伎頭陀耶。後作佛時,當如阿彌陀佛其國,亦當如阿彌陀時等無異,國中菩薩往來者飛行者,皆如阿彌陀佛國。若有人民聞是經信喜者,皆當生阿彌陀國。」

佛說是已,太子刷護及五百長者子,諸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天、人民、鬼神、龍,皆大歡喜,前為佛作禮而去。

太子刷護經


上篇:佛說如幻三昧經

下篇:佛說太子和休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

法鏡經

法鏡經序 夫心者,眾法之原、臧否之根,同出異名,禍...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羅...

佛說大乘十法經

佛說大乘十法經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

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 師言安般守意。當知色心相因而...

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

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

祭灶儀規

《平興寺佛事儀軌》祭灶儀規 1、淨水讚 楊枝淨水 遍灑...

頻毗娑羅王詣佛供養經

頻毘娑羅王詣佛供養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如是我聞:...

佛說決定總持經

佛說決定總持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註音版】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

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

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

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一卷 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等奉 ...

【佛教詞典】寶要義論

(書名)具名大乘寶要義論,十卷,宋法護等譯。集諸經...

【佛教詞典】空有二執

又作有無二見。指凡夫因妄想分別所生起之絕對皆有之有...

三八等於二十三

有一個故事,是關於對待真理的態度的,故事是這樣講的...

善用其心,清淨行為

巧願防非,離過成德,名為清淨。 巧願,是善巧的願。這...

如何憶念極樂的莊嚴以及四十八願的功德

我們念佛,從淨土宗的角度來說,他有兩個,一個是念佛...

死亡到來之前,你用什麼心態來念佛

佛號雖然有救拔你的力量,但是你臨終的時候,是否能保...

是你造作的,將來都要付出代價

人非聖賢,誰人無過呢?我們還沒有成聖成賢,那也就是...

聖嚴法師:最快樂的人

禪定能讓我們的身心暫時放下負擔,享受完全的舒暢和放...

地藏菩薩能滿眾生一切所求,還能滅一切重罪

【 彼從十一劫來。莊嚴此世界成熟眾生。是故在斯會中。...

心力跟佛力之間的橋樑

觀世音菩薩的方便力特別殊勝。在《普門品》講到妙音觀...

【佛學漫畫】隱元禪師

前有鑒真不遠萬里,六次渡海,後有隱元不畏高齡,在異...

佈施飲食獲得五種福報

過去,佛陀住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裡。當時,佛陀為比...

淨土學人要做鈍功夫

對淨土經典的熏修如果沒有達到熟悉的程度,我們的舉心...

聖嚴法師《互信的建立》

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建立在誠懇的基礎上,有誠意才能得...

【視頻】《藥師經》觀成法師粵語念誦

《藥師經》觀成法師粵語念誦

【視頻】法鼓山禪修早課

法鼓山禪修早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