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八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攝勝抉擇品第十一之二

復次心差別相建立應知。頌曰。

 所依境界力  建立心差別
 復由七種行  難了相應知

論曰。心差別相當知。復由所依所緣力而得建立。由所依力者。謂立眼識乃至意識。所緣力者。謂立色識乃至法識。青識黃識乃至苦識樂識。如是等復由七種行相。了知諸心難知差別。一不可知相續久住器差別相。二多種相境差別相。三俱有差別相。四能治所治速疾迴轉差別相。五習氣差別相。六續生差別相。七解脫心差別相。復次頌曰。

 所緣無自在  住惡所依止
 隨緣力所轉  心繫縛應知

論曰。由三因故說心被縛。一於所緣境不自在故。二安住穢惡所依止故。三隨眾緣力而轉變故。此中於所緣境不自在者。謂於制伏相於化於變等。不如所欲住境自在。復次頌曰。

 散亂及安住  六種十五種
 緣境界六等  所治心非一

論曰。當知心散亂有六種心安住。有十五種心緣境。有六種等眾多差別。所對治心亦非一種。應知。

心散亂有六種者。一作意心散亂。謂諸菩薩棄捨大乘相應作意。退習聲聞獨覺相應下劣作意。二外心散亂。謂於外妙五欲中及憒閙相貌尋思隨煩惱外境界中縱心流散。三內心散亂。謂或由惛沉睡眠下劣。或由味著諸定。或由種種定中隨煩惱故。惱亂其心。四相心散亂。謂依止外相作意思惟內境相貌。五麁重心散亂。謂內作意為緣生起諸受。由麁重身故計我我所。六自性心散亂。謂五識身心安住有十五種者。一初發安住心。謂修三摩地方便。二證得安住心。謂已得未至三摩地。三圓滿安住心。謂已得根本靜慮三摩地。四自在安住心。謂即於此得隨所欲。五有動安住心。謂於下三靜慮。六無動安住心。謂於第四靜慮。七此上寂靜安住心。謂於寂靜無色解脫。八最勝寂靜安住心。謂於想受滅解脫。九信解安住心。謂於聞所生智。十決定安住心。謂于思所生智。十一影像安住心。謂於世間修所生智。十二成實安住心。謂出世間修所生智。十三有增上慢出離安住心。謂於世間靜慮無色。十四無增上慢出離安住心。謂於出離世間靜慮無色。十五三行雜染安住心。謂識隨色而住。緣色而住。依色而住。如是乃至隨行而住。緣行而住。依行而住。此中隨色而住者。謂執受所依故。緣色而住者。謂取境界故。依色而住者。謂由麁重故。如是乃至隨行等三。當知識非識住。緣自心心能盡愛故。復次緣境界六等者。謂常緣境非常緣境。遍滿緣境。淨行緣境。善巧緣境。淨惑緣境。如是為先復有多種餘緣境界。謂欲界繫心緣欲色無色及不系境。如是色無色界繫心及不繫心各緣四種境。又依欲界繫心起欲色無色界繫心及不繫心。依色界繫心起色無色界繫心及不繫心。依無色界繫心起無色界繫心及不繫心。又過去心緣過去未來現在。如是未來現在心各緣三種。又善心緣善不善無記。如是不善無記心各緣三種。又樂俱行心緣樂俱行等三種境界。如是苦俱行心。不苦不樂俱行心。各緣三種。又貪瞋癡相應心。各緣貪等相應三種境界。

復次所治心非一者。謂欲界係有五種心。謂見苦所斷心。乃至修道所斷心。如是色無色界繫心。各有五種。及無漏心合為十六種心復有二十種心。謂欲界繫心有八種。一生得善心。二方便善心。三不善心。四有覆無記心。及無覆無記心。分為四種。謂異熟生心。威儀路心。工巧處心。變化心。色界係有六心。除不善工巧處心。無色界係有四心。謂除不善威儀路工巧處變化心。不繫心有二種。謂學心無學心。復次心所有事勝抉擇。今當說。頌曰。

 依多境了別  各為自業生
 心法不應思  相似境轉故

論曰。心所有法依止。能緣多境八種識故。各各造作自業而起。依心而有故名心所有法。不應更思。彼所緣境。由彼與識等緣轉故。如經言若於此受即於此思若於此思即於此想若於此想即於此了別。復次今當略說作意觸受想思五種遍行心法作業。頌曰。

 引心三分別  領位審了相
 得失等營為  名作意等業

論曰。引發於心是作意業。三和分別是觸業。領納違順俱相違位是受業。審了位相是想業。為造功德過失俱非是思業。餘心法業如前廣說。復次色事抉擇今當說。頌曰。

 上界無香味  大造隨可得
 極微無自體  非實有七事

論曰。上界無香味者。欲界已上香味無故。大造隨可得者。四大及所造色隨於聚中現。可得者即自相有。不可得者此中即無。極微無自體者。謂諸極微但假想立自體實無。非實有七事者。謂七種事無有實體。一表色。二形色。三影像。四響音。五觸處造色。六律儀色。七不律儀色。復次頌曰。

 微和合不離  善惡無自然
 三相想外無  法處色十二

論曰。微和合不離者。謂於大極微能依造色處不相離。餘異處色若和若合亦不相離。善惡無自然者。色非自體有善惡性。隨能發心假說善惡故。三相想外無者。三相色外無別有色。謂有見有對色無見有對色。無見無對色。三想所行色外亦無別色。謂色想有對想種種別異想。法處色十二者。謂法處所攝色。略說有十二種相。一影像相。二所作成就相。三無見相。四無對相。五非實大種所生相。六屬心相。七世間相。八不可思議相。九世間三摩地果相。十出世間三摩地果相。十一自地下地境界相。十二諸佛菩薩隨心自在轉變不可思議相。復次心不相應行勝抉擇。今當說。頌曰。

 當知不相應  皆假施設有
 假有性六種  彼皆二過故

論曰。當知心不相應行皆是假有。假有之性略有六種。云何為六。謂若事能起六種言論。何等名為六種言論。一屬主相應言論。二遠離此彼言論。三眾共施設言論。四眾法聚集言論。五不遍一切言論。六非常言論。屬主相應言論者。謂諸言論配屬於主方解其相。非不屬主。如說生時。此誰之生。觀所屬主起此言論。所謂色之生。受想行識之生。非說色時。此誰之色。觀所屬主起此言論。如生如是住異無常等心不相應行類。如其所應盡當知。是名屬主相應言論。若事能起如是言論。當知此是假相。

遠離此彼言論者。謂諸言論非以此顯此。亦非以彼顯彼。此說名為遠離此彼言論。若以此顯此言論。此言論亦於實相處起。亦於假相處起。若以彼顯彼言論。此言論亦於實相處起。亦於假相處起。若非以此顯此。亦非以彼顯。彼言論此言論。一向於假相處起。云何以此顯此言論。於實相處起。如言地之堅。云何此復於假相處起。如言石之圓。如地之堅石之圓。如是水之濕油之滑火之煖燬之焰風之動飄之鼓當知亦爾。云何以彼顯彼言論。於實相處起。如言眼之識身之觸。如是等云何此復於假相處起。如言佛救德友之食飲衣服嚴具。如是等云何非以此顯此。亦非以彼顯彼言論一向於假相處起。如捨之門捨之壁甕之口甕之腹軍之車林之樹百之十十之三。如是等是名遠離此彼言論。眾共施設言論者。謂六種相貌言說自體施設言論。六種相貌者。謂事相。應識相。好等相。益等相。言說狀相。邪行等相。事相者。謂若相識所取。應識相者。謂若相由作意故能起於識。好等相者。謂若相觸所取。益等相者。謂若相受所取。言說狀相者。謂若相想所取。邪行等相者。謂若相思所取。

眾法聚集言論者。謂於眾多和合安立自體言論。如於內色受想行識說我等言論。於外色香味觸安立差別說捨甕軍林等言論。

不遍一切言論者。謂諸言論有處隨轉有處退還。如於捨捨言唯隨捨轉。於村亭等即便退還。於甕甕言於餘瓶器等即便退還。軍言於別男女等退還。林言於別樹根莖葉花菓等退還。

非常言論者。當知四種因。謂破壞故。不破壞故。加行故。轉變故。破壞故者。如瓶壞已瓶言捨瓦等言生。不破壞故者。如種種藥物共和合已或丸或散種種藥言捨藥物丸散等言生。加行故者。如於金段起諸加行造作環釧等異莊嚴具爾時金段之言捨異物環釧等言生。轉變故者。如飲食等轉變時飲食等言捨糞穢等言生。如是等類應知。非常言論隨於諸物。發起如是六種言論。當知此物皆是假有。問諸心不相應行皆是假有。云何應知。答由二種過失故。一因過失。二體過失。因過失者。若言生是生因。能生生故說名為生。是即無別果生可得。此生為誰。能生因故說之為生。若言生是生體。是即從他生故。不應說為能生。如是餘心不相應行。如理應知。復次彼心等乃至心不相應行。諸有為法是因性故。此因抉擇今當說。頌曰。

 三過因非五  因相略系合
 相依處差別  建立有多種

論曰。有一異計立六種因。謂同類因。遍行因。俱有因。相應因。異熟因。能作因。如是六種。除異熟因餘五因性。不應道理。由有三種過失故。何等為三。且如同類因有三過失。若言同類之因。名同類因。有已成過。何以故。若善等法善等體性。先已成就。彼何用因。若言同類即因。名同類因。是即無果。有不定過。何以故。不示其果。是誰因耶。又非決定因體同類不相似法亦為因故。若言非同類即因亦非同類之因是即言名有虛設過。同類因言無有所主浪施設故。如是於餘四因三種過失。亦應如理廣說。

復次已破不如理因。今當建立如理因相。若略說有二種因。一繫縛相因。二和合相因。繫縛相因者。謂煩惱隨眠。此依能生後有而說。和合相因者。謂因緣和合彼彼法生。此依能生現在時說。

又應知此略所說因相。及依處差別。建立復有多種。

相者。謂若由此為先。此為建立。此和合故。彼彼諸法。或生或得。或成立或成辦。或起作用。當知說此即是彼因。

問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何法生耶。答自種子為先。除所依種外。所餘若色非色所依及業以為建立。伴及所緣境為和合故。如其所應欲系色系無色系及不系諸法生。問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得何法耶。答聲聞獨覺及與如來種性為先。內因力為建立。外因力為和合故。證得煩惱離系涅槃。此中內因力者。謂如理作意少欲知足等內分善法。又得人身生在聖處。諸根無缺無諸業障。於如來所具淨信心。如是等法是名內因力。外因力者。謂諸佛出世宣說妙法。住正法者共為伴侶。具悲信者以為施主。如是等法名外因力。

問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何法成立。答於所知法勝解欲樂為先。宗因譬喻以為建立。不相違眾及對論者為和合故。所欲立義方得成立。

問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何法成辦。答工巧智為先。隨彼勤勞為建立。工巧業處眾具為和合故。彼彼工巧業處成辦。又愛為先。由食住者依止為建立。四食為和合故。已生有情存養得住。

問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何法作用。答自種為先。即彼前生為建立。彼生緣為和合故。自作業者自所作用而得成辦。自所作業者。如眼之見業。如是所餘諸根當知各別作業。又如地能持水能爛火能燒風能燥。如是等類是名外法。各別作業。

依處者有十五種因緣所依處。一語。二領受。三習氣。四有潤種子。五無間滅。六境界。七根。八作用。九士夫用。十真實見。十一隨順。十二差別功能。十三和合。十四障礙。十五不障礙。差別者。謂十因四緣五果十因者。謂隨說因。觀待因。牽引因。生起因。攝受因。引發因。定別因。同事因。相違因。不相違因。四緣者。謂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五果者。謂異熟果。等流果。離系果。士用果。增上果。

此中隨一切法名為先故想。想為先故說。是謂彼諸法隨說因。若觀待此故。若因此故。於彼諸事若求若取。是謂觀待因。如觀待手故。手為因故。起執取業。觀待足故。足為因故。起往來業。觀待節故。節為因故。起屈伸業。觀待飢渴故。飢渴為因故追求飲食。隨如是等類無量所受。當知皆名觀待因。若種子於最後自果是牽引因。即此種子是自果生起因。除種子外。所餘緣是攝受因。即此種子果生已後。是種所牽引果引發因。能作種種異類各別之因。是名定別因。若觀待因。若牽引因。若生起因。若攝受因。若引發因。若定別因。總攝如是等因。名同事因。若果生已能為障礙。是名相違因。若離障礙。是名不相違因。

諸法種子是因緣。等無間緣者。若從此識等無間。諸識等決定生。此是彼等無間緣。若諸心心所有法所緣境。是所緣緣增上緣者。除種子外。餘所依如眼及諸共有法於眼識等。如是所餘諸根等。於餘識等又善不善法攝受愛不愛果。如是等類是增上緣。諸不善法所招惡趣報。有漏善法所招善趣報。是名異熟果。若由習不善故。樂住不善不善增多。修習善故。樂住於善善法增多。又與前業相似後果隨轉。是名等流果。若由聖八支道諸煩惱滅。是離系果。若諸異生由世間道諸煩惱滅。非究竟轉故非離系果。若諸世間於現法中隨依一種工巧業處起士夫用。謂營農商賈事王書算計數造印等。由依此故苗稼成滿。獲商利等果法成就。是名士用果。眼識是眼根增上果。如是乃至意識是意根增上果。又諸眾生身不散壞是命根增上果。又二十二根一切各別增上力故彼果得生。應知彼果皆名增上果。

問建立云何。答依語因依處建立隨說因。何以故。由於欲界系法色無色界系法及不系法建立。名為先故想轉。想為先故起語。由語故隨見隨聞隨覺隨知起諸言說。是故依語依處建立隨說因。

依領受因依處建立觀待因。何以故。諸有欲求欲界系樂者。彼觀此故。於諸欲具或為求得。或求積集或求受用。諸有欲求色無色系樂者。彼觀此故。於彼諸緣或為求得。或求受用。諸有欲求不系樂者。彼觀此故。於彼諸緣或為求得。或求受用。諸有不欲苦者。彼觀此故。於得彼緣於斷彼緣。或求遠離或求受用。是故依領受依處建立觀待因。

依習氣因依處建立牽引因。何以故。由淨不淨業熏習三界諸行。於愛不愛趣中能感愛不愛自身。又即由此增上力故。諸外資具或成滿或損減。是故依諸行淨不淨業習氣依處建立牽引因。

依有潤種子因依處建立生起因。何以故。欲系諸法及色無色系諸法。各從自種而得生起。愛名能潤種是所潤。由此所潤諸種子故。先所牽引各別自身今得生起。如經言。業為感生因。愛為生起因。是故依有潤種子依處建立生起因。

依無間滅因依處及境界根作用士用真實見因依處建立攝受因。何以故。由欲系諸法無間滅攝受故。境界攝受故。根攝受故。作用攝受故。士用攝受故。彼諸行轉。如欲系諸行。如是色無色系諸行亦爾。真實見攝受故。餘不系諸行轉。是故依無間滅境界根作用士用真實見依處建立攝受因。

依隨順因依處建立引發因。何以故。欲系善法能引欲系諸勝善法如是欲系善法能引色無色系諸勝善法隨順彼故。如欲系善法。如是色系善法能引色系諸勝善法及無色系若不系諸勝善法。如色系善法。如是無色系善法能引無色系諸勝善法及不系善法。如無色系善法。如是不系善法能引不系諸勝善法及能引無為作證之法。又不善法能引勝不善法。謂如欲貪能引瞋癡慢見疑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如欲貪如是瞋癡慢見疑。如其所應盡當知。如是無記之法能引善不善無記法。所謂能持善不善無記種子阿賴耶識。又無記法能引同類勝無記法。謂諸段食能引已生有情令住不壞。及能引彼適悅勢力令其增長。隨順彼故。是故依隨順因依處建立引發因。

依差別功能因依處建立定別因。何以故。由欲系法自體功能有差別故。能生種種體差別法。如欲系法如是色系法無色系法及不系法亦爾。是故依差別功能依處建立定別因。依和合因依處建立同事因。何以故。要由獲得自生和合故欲系法生。如欲系法如是色系法無色系法及不系法亦爾。如生和合如是得和合成立和合成辦和合作用和合亦爾。是故依和合依處建立同事因。

依有障礙因依處建立相違因。何以故。若欲系法將生時。若有障礙現前便不得起。如欲系法如是色無色系法及不系法亦爾。如為欲生如是為欲得為欲成立為欲成辦為欲作用亦爾。是故依障礙依處建立相違因。依無障礙因依處建立不相違因。何以故。若欲系法將生時。若無障礙現前便得生起。如欲系法如是色無色系法及不系法亦爾。如生如是得成立成辦作用亦爾。是故依無障礙依處建立不相違因。

復次依種子緣依處建立因緣。依無間滅緣依處建立等無間緣。依境界緣依處建立所緣緣。依所餘緣依處建立增上緣。

復次依習氣及隨順因。依處緣依處建立異熟果及等流果。依真實見因依處緣依處建立離系果。依士用因依處緣依處建立士用果。依所餘因依處緣依處建立增上果。

復次順益義是因義。建立義是緣義。成辦義是果義。復次建立因有五種相。謂能生因。方便因。俱有因。無間滅因。久遠滅因。能生因者。謂生起因。方便因者。謂所餘因。俱有因者。謂攝受因一分。如眼於眼識。如是耳等於所餘識。無間滅因者。謂生起因。久遠滅因者。謂牽引因。又建立因有五種相。謂可愛因。不可愛因。增長因。流轉因。還滅因。又建立因有七種相。謂無常法是因相。無有常法得名為因。謂若生因若得因。若成立因。若成辦因。若作用因。又無常法為無常法因時。與他性為因。非己性。亦與後自性為因。非即此剎那。又與他性為因。及後自性為因時。必已生未滅。非未生已滅。又已生未滅為因時。必得餘緣。非不得。又得餘緣時。必成變異。非未成變異。又成變異時。必有功能相應。非功能退失。又功能相應時。必相稱隨順。非不相稱不隨順。如是七種因相。如其所應建立應知。復次無為抉擇今當說。頌曰。

 心所緣等故  清淨所緣故
 四種離系故  建立八無為

論曰。八種無為。如攝事品已說。虛空無為者由心所緣境相相似故立為常。非緣彼心緣彼境界有時變異故。由清淨所緣故建立真如。由此真如如清淨時所緣體相。常如是住故。由四種離系故。建立餘四無為。謂非擇滅等四種。離系者。謂緣差脫畢竟離系。簡擇煩惱究竟離系。苦樂暫時離系。心心法暫時離系。如是已說一切抉擇界事。抉擇今當說。頌曰。

 三界應當知  十二相差別
 所治及能治  唯能損伏種

論曰。當知欲色無色三界有十二種相差別。一多種差別。此復六種應知。謂多種所依。多種相貌。多種處所。多種境界。多種煩惱。多種作業。二趣差別。三苦樂不苦不樂俱行差別。四有難無難差別。謂欲界或有難或無難。上二界唯有難少功能故。五不清淨處不清淨身等差別。謂或有處。不清淨身清淨。謂欲界無難處生。或有處清淨非身清淨。謂色無色界異生或有處不清淨身不清淨。謂欲界有難處生。或有處清淨身清淨。謂色無色界已見諦者。六受用差別。謂欲界受用外門境界及受用四食。上二界受用內門境界及受用三食。七善根勝劣差別。八雜惡行不雜惡行善根差別。九麁重厚薄差別。十生差別。十一得自體差別。謂於欲界具四種得自體。上二界唯有一種。由彼界無故。自害亦無他害故。十二言說差別。謂欲界中具四種言說。色界無覺無推度故。無色界中一切無有。又此三界能治所治差別應知。謂欲界是所治。色界是能治。色界是所治。無色界是能治。又下地是所治。上地是能治。如是對治唯損伏種。令其微劣。非是永害以更生故。復次頌曰。

 法王海醎味  欲惡趣長壽
 多世界共一  各二種因緣

論曰。何因緣故焰魔鬼王。說名法王。謂由攝益彼眾生故。由二種因能為攝益。一令彼憶念。前生所作。令自訶厭先世惡業故。二令於地獄卒所不造餘惡業故。從彼地獄速得出離。何因緣故諸大海水皆悲醎味。謂由二因故。一水生眾生福力增上故。令餘眾生不能趣入。二陸生眾生非福增上故。令彼不得入取珍寶。何因緣故。於地獄畜生趣一分眾生壽量長遠非於欲界所攝善趣。謂惡趣長壽由二因故。一欲界善法思擇勵力方能起故。二諸不善法不由思擇任運起故。何因緣故。此三千大千世界中。有多世界乃至色究竟天。而同說為一世界但至梵世。謂亦由二因故。一同成壞故。二建立眾會故。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八

 

上篇:顯揚聖教論

下篇:顯揚聖教論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瑜伽部目錄

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梵網經菩薩戒本

【依東林寺版本】 (舉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

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佛性論

佛性論卷第一 天親菩薩造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緣起分第...

觀所緣論釋

觀所緣論釋 護法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

成唯識寶生論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一(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 護法菩薩造...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一 安慧菩薩糅 大唐三藏法師玄...

達摩多羅禪經

達摩多羅禪經卷上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夫三業之...

【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等集眾德三昧經

等集眾德三昧經卷上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

從容錄重刻四家語錄序 自佛祖拈花。迦葉微咲。雖云默...

佛說園生樹經

佛說園生樹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

佛說華手經

佛說華手經卷第一(亦名攝諸善根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

【註音版】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曼殊室利呪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大唐三藏沙門釋義淨譯...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

【佛教詞典】三妙

指天台宗所立「心、佛、眾生」三者互相妙融自在之說。...

【佛教詞典】平等性

為十二真如之一。即週遍於一切諸法而為平等之體相。往...

尋找禪心

南天寺無德禪師舉行小參時(禪師依學僧的需要,而不定時...

以平等心接受供養

在舍衛城,人們常常大事舉行供養,供養佛陀親自帶領的...

普陀山「觀音跳」的內涵義理

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們來到普陀的又一處聖...

念佛的真正功德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

「南無阿彌陀佛」之聲

您聽過回聲嗎?有一種迴音壁,弧形的,兩端相距有幾百...

你要檢查一下,哪些帶得走哪些帶不走

死歿無常就是告訴你,要知道什麼是有意義的,什麼是沒...

計數念佛好還是用清淨心念佛好

問: 用計數念佛好還是用清淨心念佛好? 大安法師答:...

如何護法才如理如法,才能有無量的功德

問: 請益法師。如何護法才如理如法,才能有無量的功德...

您了解您所吃的是什麼嗎

如果有人從墳墓中拖出一具腫脹、潰爛、膿血淋漓、血肉...

聖嚴法師《如何和不喜歡的人相處》

中國人常說的人緣,日本話稱為人氣。例如,有的明星在...

寧管千個兵,不管一個僧

在教內有寧管千個兵,不管一個僧的說法,言下之意就是...

真修行人要過的錢財關

很多修行人會發現,怎麼自己這兩年突然的運氣不順了,...

【視頻】《文殊菩薩獻佛陀羅尼名烏蘇吒》男聲念誦

《文殊菩薩獻佛陀羅尼名烏蘇吒》男聲念誦

【視頻】《佛說聖法印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聖法印經》風柯月渚讀誦